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车改革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继2014年启动“企业版”之后,滴滴专车目前正在考虑纳入公车改革的内容。因为很多政府用车的行为跟企业用车大体相同,如点对点接送、出差去机场、包车下乡等。据吴睿透露,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主动找到滴滴专车,具体商谈对接公车业务。
2014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两份国家层面的车改文件,徘徊了20年的公车改革终于破冰。
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各部门的公车改革已于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亦于2015年启动。
伴随轰轰烈烈的公车改革的推进,一个关键问题出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公务员如何出行?瞄准庞大的公务员群体的出行市场,时下最火的打车软件跃跃欲试,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记者获悉,近期,江西、浙江等地的一些地方政府已与滴滴打车商谈公车业务的合作。目前,滴滴打车正在筹划滴滴政府版,但具体实施方案尚在研究之中。
这一次,“互联网+”又将给政府治理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瞄准公务员群体
2014年9月,滴滴打车的一位副总裁敲开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办公室。叶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公车改革,素有“公车改革第一人”之誉。
从对方口中,叶青大概知道,滴滴专车想做一个“政府版”,对接公车改革后的公务用车需求。但这个产品具体什么样,他当时并不太明白。
直到2015年1月27日,滴滴专车推出“企业版”后,叶青才大受启发。
所谓的“企业版专车”,是滴滴打车专为商务用车市场提出的用车解决方案――企业与滴滴达成合作后,用户可以通过滴滴企业出行服务PC端入口,实现一键式约车、代叫车、异地预约或实时叫车功能。不仅如此,滴滴的这套系统还可以自动记录行程,并设有一对一的客服及后台对账系统,使得企业员工出行时免受打车难、报销繁琐等困扰。
2015年4月,滴滴打车又升级了“企业版专车”,除了PC端,增加H5页面的入口,并进一步丰富用车功能,包括推出半日租和全日租两种方式的包车服务,以及接送机专属功能等。
滴滴专车最初“企业版”时,叶青是坐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会现场听完介绍的。当时,他觉得“这个东西太好了”。
“例如,企业原本需要购置10台车,专门给高管服务。但现在,这笔费用可以省去,取而代之,它向滴滴采购服务,并提供有资格享受企业派车服务的高管名单。如此,名单上的人可以通过滴滴叫车,而费用则由企业与滴滴每月结算”。叶青认为,车改之后,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据记者了解,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进行公车改革的方式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参改的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由其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
与此同时,公车改革还有限定范围。比如,车改后,参改人员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城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这意味着,北京的车改范围是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而广州的车改范围则是1000平方公里以内的区域。
“一般来说,车改范围以内,公务出行由公务员自行解决;但车改范围之外,单位仍需要派车。而以往的派车方式非常麻烦,如果使用滴滴专车企业版的模式,那就简单很多。政府甚至不需要购车或者租车,只需向滴滴提供车改范围的信息以及可以享受派车服务的人员名单。”叶青告诉记者。
“其实,滴滴做企业版这个产品时就曾有为政府公务用车提供服务的考虑。而近期,地方政府主动与滴滴专车商谈合作,更是加速了我们进入公车市场的步伐。”日前,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吴睿介绍,此前,江西、浙江等地的一些地方政府曾就公车业务主动约见滴滴公司。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合作意向非常明确,双方正在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而滴滴公司作为合作方,各地政府对它的要求主要概括为三点:首先,以纯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提供服务;其次,公务用车要便捷合理,交通费用须节约可控;再次,用车管理规范透明,事后的监管问责科学有效。
“我们前期规划是先与一些城市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公车业务。但产品上线时间还没有定数。”吴睿说。
政府管理,接受监督
不过,滴滴公司的“胃口”显然不限于仅仅提供公车改革范围之外的公务用车服务。
目前,国家机关的公车改革已基本按照中央规定完成到位,走路、骑车、乘地铁、搭公交、开私家车,乃至使用拼车软件、专车软件等,已成为国家公务员出行的常见方式。
“我们现在有一部分订单来自公务员,也有一些单位在公车改革之后,主动号召员工下载我们的软件,参与上下班的拼车。”微微拼车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永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微微拼车可能会考虑针对公务员用车市场开发针对性的产品。
而在此前,滴滴公司战略合作副总裁王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初步估算,大中型城市在公车改革之后或将出现每城4万-5万辆的用车需求。”无疑,公务员用车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吴睿透露,未来,滴滴公司希望给所有公务员开通“滴滴政府版”账户,公务员可通过APP、PC、移动H5等多渠道叫车,便利高效地享受点对点接送、机场接送、日租、半日租等服务。
而在产品方面,较之现有的“专车企业版”,滴滴政府版将增加“车辆管理”及“分时租赁”功能模块,以满足公务出行在用车时间、车型规格等方面的特定需求。
所谓车辆管理模块,是指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活动需求选择车型、数量等;而分时租赁模块,则指公务用车可以按照小时、半天、全天等方式租赁。
除了车辆管理和分时租赁,滴滴政府版是否还会根据公务员的级别,为之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此,滴滴公司给记者的回复是:“我们做的只是为政府部门开通公务用车管理平台,以及为每个公务员开通公务用车账号。至于每个人如何用车、每次用什么车型,这些都由政府部门来管理。”
至于公务用车的车源,吴睿表示,滴滴公司将考虑引入新能源汽车对现有的公务用车进行补充。同时,这些新能源车也会投入市场进行运行,以达到绿色节能环保出行的目的。
而在最关键的收费模式上,滴滴政府版或将采用单位统筹与个人支付相结合的模式――统筹部分与单位统一结算,个人费用实时结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可能意味着,在公车改革范围之内,公务员呼叫滴滴“公”车与平时使用滴滴打车一样,需要自费;而那些进入可以享受派车服务人员名单的公务员,在车改范围之外的用车费用将由统筹账户承担,也就是政府部门直接与滴滴公司结算。
而为了确保整个公务用车过程及费用公开、透明并可被监督,吴睿表示,滴滴政府版将会记录实时及历史GPS轨迹(人车对应的用车行程轨迹)、用车需求、用车费用等信息;同时,平台会给予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以便相关监督单位实时查看。
不过,滴滴政府版最终会如何运行,滴滴方面表示“双方还在研究”。
改革政府公车服务中心
在打车软件介入公车改革的过程中,有意思的是,据记者了解,滴滴和快的都有意参与“政府公车服务中心”的改造。
政府公车服务中心是公车改革的“遗产”。比如江苏省,根据2014年12月省政府公布的《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该省计划在2015年年底之前完成1万多家党政机关的车改――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供给。
车改后,那些不再配备公务车的领导干部如何出行?办法之一是让领导干部从公车服务中心这样的市场化机构申请车辆,并按规定付费。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蔡バゴ饲氨硎荆未来,江苏可能会成立公车服务中心,以招投标等形式成立,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届时,因公车改革失业的公车司机也有可能被安排到这个中心里来工作。
据记者了解,政府公车服务中心模式,很多地方是从杭州学来的。作为公车改革试点城市,杭州曾要求车改单位将涉改车辆一律上缴,精选后留下了其中近200台,同时从涉改单位中挑选60名司机,组建公车服务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杭州的公车服务中心出车14493辆次,安全驾驶88万公里,一年营收500多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但与此同时,叶青注意到,随着油价上升,公车服务中心亦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要想维持正常运行,不可避免地需要政府财政补贴。
而目前,滴滴公司有着接手政府公车服务中心的思路。据吴睿介绍,未来,滴滴将把地方政府车改后剩余的车辆纳入平台进行管理,这部分车辆将优先保障公务用车的需求,有闲置资源再向社会开放。
一定程度上,这个建议来自叶青。叶青的想法是,车改之后,一些地级市可能仍然要养一支公共车队,少说也有上百台车。而若这些车辆只用做公务出行,那是极大的浪费,“至少周末是没有人坐的”。
关于印发《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直各部门(单位):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17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
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扩大公车改革成果,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的监督,规范使用管理,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XX〕40号)、《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鲁办发〔2017〕45号)、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的通知》(发改电〔2017〕756号)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公务用车实施标识化管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公务用车使用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全省制定统一的喷涂图样,统一安排部署,省、市、县(市、区)、乡(镇)分级喷涂,加强监督检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二、标识化管理范围及喷涂样式
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部门(单位)的保留车辆。
1、机要通信(非涉密)、应急保障、离退休干部服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统一喷涂公务样式的标识和监督电话;
2、行政执法用车统一喷涂行政执法样式的明显标识和监督电话;
3、执法执勤用车按照《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财行〔2011〕180号)相关规定,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图案。
三、标识化喷涂图案规格及位置
公务和行政执法样式的喷涂设计图案规格,请登录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通知栏下载,网址为sdjgswj.gov.cn/col/nav/tongzgg/tongzgg_tongz.html,字体为黑体。深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白银色,浅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警蓝色。
喷涂位置在公务用车前车门两侧中间。
四、组织实施
(一)登记统计,核实车辆
各参改部门(单位)根据公车改革后保留车辆情况,按照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规定要求,向本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报送《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喷涂车辆申请表》(见附件1),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对各部门(单位)提供的喷涂车辆明细,认真予以核实,并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喷涂管理台账,登记入档备查,做到账实相符。
(二)选定企业,组织喷涂
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将参改单位应喷涂车辆数量、车型及使用性质等,提交选定的喷涂企业,喷涂企业严格按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即统一确定的字体、颜色、位置、尺寸等,有序组织喷涂工作。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各部门(单位)要健全完善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长效机制。新购(含上级调拨、经批准购置的车辆)公务用车应在办理车辆牌照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标识喷涂工作;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后,如出现标识老化、破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各部门(单位)要主动向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及时补涂或重新喷涂标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行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明确标识化管理主体(原则上为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和监督主体,细化工作分工,强化日常监管。要把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但是这次的机遇不同,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因素,而是国家政策的结果。虽然现在民营车企进入公务车市场壁垒重重,这其中包括国企、合资的双重压力还有地方保护主义,但电动车是未来公务车采购的一大趋势,走在电动车发展前沿的比亚迪或者能成为这个趋势的最大获利者。
一月份净利超全年
过去几年,这家曾被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高度看好的车企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落。一度借着政府的支持以及全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东风而大放异彩。无论是2010年众多大腕的力挺,还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时作为公共服务车亮相大出风头,都让人在当时看好这家车企的未来。
但是好景不长,随后比亚迪也遭遇诸多风波挑战,电动车实际普及慢于预想,全球减排的热潮逐渐散去,液燃气革命等,都在大局上冲击着比亚迪的电动车野心。一时间,混动和电动之争甚嚣尘上。
更多的困难来自汽车本身的竞争力,特别是2012年的深圳滨海大道电动出租车事故,更让比亚迪遭遇了一场安全性的剧烈风波。一时间各种经营困难,股价下跌等问题频频传出。
然而,熬过低谷的比亚迪逐渐迎来新的曙光,根据公开数据,2013年一季度比亚迪财报显示经营状况已颇有好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4亿元,同比增长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亿,同比增长315.63%。而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00万元。这意味比亚迪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而自2013年4月12日以来,比亚迪的股价也是一路上扬,直到现在依然维持着一个较高的位置。比亚迪的脱困除了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利好,随着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成为新的社会热点,电动车的前景又再次被看好。
还有一点可以指出的是,诸多城市推出或者可能推出的限车令,对主打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其实冲击不大。相比之下在传统能源汽车市场,由于限车,可能让国产品牌在和海外品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在电动车市场,虽然TESLA已经入华,但比亚迪的竞争对手还不算太多。即使在海外,电动车产品也以日系为主,而日系汽车的在华推广,也还受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电动车真的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比亚迪的竞争压力也远远小于传统能源汽车和混动汽车。
“蓝的”一车难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发生了电池爆炸事件,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电动出租车却受到了好评。除了没有污染以外,相比于一般的如捷达王、索纳塔等普及的出租车型,因为拥有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和新颖的乘车感受,让一般市民很喜欢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
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一般的出租车,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不需要付燃油附加费。深圳的出租车起步价10元,加上3元燃油附加费以后就成为全国最昂贵的起步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免除3元燃油附加费的蓝色电动出租车无疑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人气。
正是这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动出租车在深圳具有很高的人气,平时还不容易打到。一般只有在夜间在充电站比较多的福田等地,才有较多机会选用电动出租车。往往能够看到当“蓝的”(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和“红的”(传统的出租车)同时出现时,很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蓝的”。
甚至有喜欢“蓝的”的市民专门选择深圳市中心购物公园等地作为消遣的场所,因为那里“蓝的”较多。
王传福自己也算过一笔账。“比亚迪e6出租版(深圳电动出租车),减除6万元国家补贴和6万元地方补贴后,实际售价约18万元。一辆深圳出租车平均一天运营450公里,年运营天数353天(出租车平均每月进行1天车辆保养)。经测算普通燃油出租车百公里油耗约9L,油价约为8元/L,而e6纯电动出租车百公里耗电约26度,平均电价0.66元,则每辆电动出租车每日节约247元,每月节省7166元。假设按照国家规定出租车最长运营5年,则5年合计节省油电差价扣除购车差价及多支出利息后,还可节省32.64万元。如从环保角度考虑,电动车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这是王传福在2012年底比亚迪在京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时的解释。
截至2013年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有比亚迪e6出租车800台、K9纯电动大巴200台。先后在深圳投入公交运营的800台e6纯电动出租车累计总行驶里程接近650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接近29万公里,相当于普通私家车10年以上的行驶里程。同样在深圳运营的200台K9纯电动大巴累计总行驶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单车里程超11万公里。据了解,深圳今后新购大巴车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不但如此,根据最新的消息,电动车也会进入深圳的警用车行列。
从很多市民的感受来看,尽管他们自身在挑选汽车时可能会有其他打算,很难激进地选择电动车。但是如果能从公共用车如出租车、公交车及政府用车中推广电动车,他们都表示支持,这不但意味着更好的空气环境,可能也代表着降低出行成本。
除了在电动车领域会获得机会,一场公用车力推国产品牌的运动也让其传统能源车型需要加一把力。2013年初,《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将采购用车的排气量从2.0L下调至1.8L;价格上限从25万元下调至18万元,拉开了公车改革的大幕。外交部部长就悄然将他的座驾从奥迪更换成红旗H7。
这场受到高度关注和被赋予颇多政治含义的公用车改革,实施数月以来,让红旗、吉利等国产车企颇出了一番风头。以比亚迪来说,F6作为其中高级车的代表,将成为这场争夺政府用商用车的主力。深圳市市长王荣还专门乘坐比亚迪的车造势。
【关键词】 “三公”经费 控制 监督
一、“三公”经费控制的主要方式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目前,“三公”经费控制的方式主要有核算控制、预决算控制、监督控制等几种方式。
1、核算控制
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因公出国(境)费用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公务用车购置反映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在“商品和服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反映;公务用车购置按资金性质在“基本建设支出”或者“其他资本性支出”中反映。在《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要求设置明细账,既要反映“三公”经费的资金来源,又要反映资金的去向。如在反映“三公”经费的资金来源时,应在“事业支出”总账下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一级科目核算,同时在以上一级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反映资金的去向,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下设置下列明细账:商品和服务支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或者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公务用车购置等。
2、预决算公开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该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中,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为要求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之一。从2011年起,中央各部门要求公开上一年度的“三公”经费决算数和本年度的经费预算数,2015年是“三公”经费公开的第5年,中央政府各部门都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确保及时公开信息,无论在信息重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在逐年提升。2015年4月,财政部公布中央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据显示,这是我国从2011年起向社会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以来,“三公经费”连续第五年下降。在连续5年下降的中央本级单位“三公经费”中,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降幅最高,达到44%,这得益于公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3、监督控制
“三公”经费监督控制的渠道主要有内部监督、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媒体监督等。除了单位内部控制程序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控制外,外部的监督即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媒体监督等也是重要的监督控制手段。近几年,部门基层预算单位认识到外部监督如中介机构监督的重要性,对每年的财务运行状况的合规性合理性均请中介机构进行监督评价。同时,财政主管部门实时地对财政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媒体对预决算公开的舆论报道等也有力地推动了对“三公”经费的监控力度。
二、“三公”经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控制力较弱
目前,关于“三公”经费支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主管部门或是基础预算单位,都制定了关于“三公”经费的管理办法,并要求严格实施执行。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三公”经费支出的控制力较弱,例如,部分基础预算单位“公务接待”看是否有单位领导签字,领导签字审批了,“公务接待”就能报销,会计核算人员只能按部就班履行报销流程,无权干涉“公务接待”是否超支,是否违规。同时,基层预算单位在制定本级财务管理办法及“三公”经费控制规定时,虽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有关“三公”经费开支规则,界限界定较为笼统,过于宏观,精细化程度不足,使“三公”经费具体操作时,缺乏明确具体规定,会造成隐匿“三公”经费支出的现象。例如,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之间会计核算概念不清,将公务接待费以会议、差旅、培训的名义列入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支出中,会计科目混淆使用,导致单位“三公”经费反映不准确。
2、预算决算控制随意性
部分基层预算单位,对“三公”经费的预算存在着随意性,未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年初预算以上一年的“三公”经费支出额下浮一定比例为控制线存在较大弊端,在预算执行中未严格按照年初预算额执行,年终决算时,以上一年的“三公”经费支出额下浮一定比例为控制线,若超出该控制线,则对“三公”经费核算项目进行调账处理,决算数未能真正反映单位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情况。
3、监督控制流于形式
目前,对财政信息质量的监督体系中,权力机关的监督力不强,公众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财政信息质量的监督主要依赖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是,由于《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弱化了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公开的强制性、权威性;审计部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弱化了审计部门审计的独立性。部分基层预算单位,“三公”经费的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单位财务核算后,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有些单位甚至不汇报“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待年终决算后才能获取“三公”经费情况,更谈不上对“三公”经费进行控制了。外部监督往往为事后监督,无法参与到“三公”经费支出的全过程中来,另外,部分基层预算单位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但事务所大多数业务是针对企业类单位的,对公益性的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程序不够熟悉,从而也导致外部机构监督流于形式。
三、加强“三公”经费控制的若干建议
1、细化制度措施,提高执行力度
基层预算单位应在现有已颁布的有关接待费、公务车辆运行维护、因公出国(境)等相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细化有关制度措施,根据职能、规模、任务,以及市场物价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精细的、动态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的定额标准体系,使单位能在控制“三公”经费时有据可依,有标准可执行。例如,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单位的公务接待制度,明确规定接待范围、接待标准等;明确违反接待规定的问程序;建立接待台账,登记接待的单位、人数、陪同人数、就餐地点和标准等;再如,建立公务车辆台账,对车辆运行实行单车核算,在台账上清晰反映该车耗油、维修、保养、保险等情况。
2、细化会计核算,严格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必须既要遵守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又要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因此,在现有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应适当对“三公”经费的支出额进一步细化,例如,对“公务接待费”的支出进行辅助核算,反映接待人数、标准等,以便能随时提供相应数据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监督。再如,在会计核算时,应严格区别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不得将接待费挤占其他科目进行核算。同时,严格核算流程,例如,如单位有接待任务,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单位相关制度,审查接待是否有申请,接待人数、标准等是否违规,是否按照公务用卡使用相关管理办法进行消费等,只有严格了审批流程、业务流程、报销流程,才能有效控制“三公”消费。
3、强化预算控制,合理控制规模
建立科学的“三公”经费预算方法,例如,对“三公”经费支出采取“零基预算”方式,可以以历年支出额作为参考数,但是不能以此来作为控制“三公”经费预算的标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支出标准,采取“零基预算”方式,加强资金源头控制,合理控制“三公”支出规模。根据2014年编制决算的要求,“三公”经费核算要求全口径,即无论是单位公用支出还是项目支出,是财政拨款支出还是其他支出,发生的“三公”经费均需要在决算报表中加以体现,这从而杜绝了以前“三公”经费只反映在单位公用支出和财政拨款中列支的现象,避免单位扩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
4、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公开数据公信力
“三公”经费的监督,不能全部依靠财务部门,而主要应当是监察审计部门。必须建立控制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内部定期公开制度;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全面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三公”经费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环节,监督部门均应参与。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监督部门应充分发挥事前监督作用,对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建立“三公”经费的监测标准,检查“三公”经费有无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对重大“三公”经费开支的专门监督,及时纠正财政支出政策的执行偏差;在绩效评价环节,应建立“三公”经费的绩效标准,强化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追踪问责,提高“三公”经费的支出绩效。
【参考文献】
[1] 王晟: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