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的一年成长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无限极养生行走日再度与慈善活动结合,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搭建“无限极快乐足球”公益项目募款平台,将“行走、快乐、公益慈善”融合,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儿童一起体会足球所带来的简单快乐,发现、呵护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为梦加油
在中国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因种种现实问题,孩子们难以实现简单的快乐足球梦想。为帮助这些地区创造足球教育氛围,保证足球运动持续在学校的开展,2015年,无限极首度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为农村与贫困地区小学儿童打造的足球普及、培训、比赛和营养提升为一体的公益项目――无限极快乐足球。无限极通过行走日平台募款214万元,为全国30所小学捐赠足球设备,招募、选拔支教老师,为450名小学生提供足球训练和营养加餐。
2016年,“无限极快乐足球”继续在全国资助20支无限极快乐足球队,延续去年的爱心善行。同时,这也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增健护航青少年成长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6无限极快乐足球的资助方案,受助学生将获得梦寐以求的足球、球服、球鞋,以及球门等球场设施,参与营养提升计划,并获得大学生志愿者的足球支教和培训。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中旬,一场精彩的“足球训练营”将拉开帷幕,往年的无限极快乐足球小队员和体育老师将云集广东,展示一年来的训练成果。
思利及人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态度,无限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源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思利及人”,要求企业以人为本、以人性为重、以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和期望为出发点,努力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做实事、创价值,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为从事健康产业的企业,无限极一直致力于大众健康意识的推广,以及公众体质的改善等领域。2015年,无限极利用在健康领域的专业优势,启动了创新公益项目无限极快乐足球,借助足球运动的推广,搭建一个全新的农村与贫困地区体育教学的公益平台,关注农村及偏远地区儿童的健康和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无限极快乐足球在策划推广、资源整合、实施方面,都创新地采用了“商业思维”和企业的“管理方法”,将“无限极快乐足球”公益项目搭载于无限极行走日活动中,并结合“互联网+公益”的方式募集善款,使 “健康”和“教育”更好地结合。
与“无限极快乐足球”携手,与公益为伍。“无限极行走日系列活动”倡导让更多人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行走带来健康的意识。“无限极快乐足球”则通过帮扶青少年发展足球运动,改善足球运动环境和条件,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有条件参与足球运动,在快乐的足球运动中健康成长,同时收获情志的健康发展。
创新研修机制――点燃激情
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机制能否发挥其效能,关键看是否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是否能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为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学校立足教师心理需求,盘点过程绩效,剖析过程疏漏,去除框框“肿瘤”,改革管理模式,高质化校本研修运行机制。
1.改革管理模式
优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校本有效研修的基石。2007年10月,我校充分挖掘校本研修管理人才,进行了校本研修机构的改革创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教师发展主体模式的校本研修管理体系。
此校本研修管理体系,隶属五级管理体系。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此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层,由校长担任组长;四个研修中心隶属二级管理层,从教学、教育、科研、网络四个层面向下属研修单位提供业务提升的引导和过程落实顾问的服务;为了缩短学科内容差异上的磨合时间,方便年级集体备课,成立了4个研修工作室和12个研修小组。此管理体系创新研修管理模式,实现研与质的高效融合,使教师专业发展开始走向校本“研修、科研、培训一体化”。 (模式构建如上图)
2.优化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制度是校本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它既是学校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是教师对自己的行为期待。为使研修制度帮助教师寻找最近发展区域,激发内在自我需要的萌动力,我们淡化它的“束缚功能”,放大其“人文魅力”。操作上,我们三管齐下:①在“精”字上做文章。剔除专职应付检查的“外观制度”,重组原始积累的“过时制度”,完善过程沿用的“有效制度”,使制度还原它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②在“新”字上动脑筋。随着教学理念的刷新,研修管理模式的革新,研修过程专业素养的更新,研修制度也进行推陈出新。我们围绕“新”理念,制定《2008――2009年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新增《名优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教学奖评比制度》《校本研修成果奖励制度》,以学年为单位,以新的视角及时修改相关条例,确保制度的引领性、前瞻性,使制度亦“与时俱进”。③在“评”字上下工夫。我们关注教师心理需求,改进考评方式,消除扣分项目,采用加分制;淡化甄别功能,放大激励影响;淡化单一评价,实行多元考评;淡化终端评价,强化过程奖励;以奖代罚,以加代减,提高制度的人性化影响。
3.规划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聚焦课堂,关注每一位教师。所以我们的研修机制的改革主要立足教师实际需要、聚焦课堂,同时关注教师专业的目标化、规范化建设,为每个教师的层次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需求。围绕校本研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大要素,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操作上,我们关注教师自我业务能力的分析、个人教学风格的定位、业务发展意向,研修组讨论建议,帮助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近三年专业成长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在课堂实践、同伴互助、过程反思中进一步积累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当过程阶段目标在实施中超越预定目标时,则可以修改发展目标,更新发展计划,寻找新的起始点,加快专业成长的进度和进程。自我发展计划和实践提高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
多元研修模式――各得其需
研修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累积进程。在操作形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研修内容,不同的研修时段,我们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求和消化吸引效能,提供多元化研修菜单,使各层次教师各取所需,各积所长,以缩短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实现教师的多元发展。
1.研修主餐:“争鸣”主题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它的主要优势是学习与研讨贯穿于每个板块、教学与科研紧密相融,上课与听课老师互为相长,此研修模式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研修组。
①模式简介
“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探讨――交流设计――课堂展示――反思评议――完善提升”共五个板块,呈现出螺旋上升型的结构特征。(如图)
一般情况,“争鸣”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模式一个周期历时三周,每个板块解决一个任务,每一周完成一或两个活动板块。在主题构建上主要分同课同主题、同课不同主题、同主题不同内容、同内容不同层次四种形式组织活动。
②成效分析
扎根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创设开放的环境,倡导开放的心态,形成“教、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文化,这便是“争鸣”主题教研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主要有以下改进:改进一:变“无主题”为“有主题”。研究主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主干课题或教师个人专题中分解提炼;二是从日常教学的课堂中择取,重点关注那些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改进二:变“单枪匹马”为“同伴互助”。整个流程始终注重“同伴互助”作用的发挥:相互交流学习所得,相互交流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提升自己。在“争鸣”中“碰撞”,在“碰撞”中“成长”。改进三: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依托校园无线局域网平台,利用QQ群聊的形式,在“教师研修群”中,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它真实再现课堂教学成效,定格瞬息的教学灵感、听课智慧,使思维碰撞、新策略衍生。改进四: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每次课结束,组织反思交流评议。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对教学作自我反思;再由教研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发言。
2.研修副餐:“二度设计”对比研修模式的引进与探究
“二度设计”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这里的“二”是个虚指,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同内容不同预案的再设计。它是以“教师主体发展”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是促进教师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①模式简介
根据不同的情态,它有课前、课中、课后三种方式。
课前“二度设计”――胸有成竹:指在上课之前的第二种教学方案,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方法的可行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
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一般指在上课中的第二种应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往往带有一定的突发性,许多精彩的课堂效果往往因这临时调更的“二度设计”而趣味横生、动态生成。
课后“二度设计”――反思改进:意指上课之后反思改进中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能短时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家常式研修的一种好模式。
②成效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二度设计”研修模式已初显成效:第一,它使校本研修改变了安排时“轮流坐庄”,过程中热热闹闹,“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体现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追求。同时过程教学灵感,听课智慧,通过“二度设计”活动,在同伴的课堂亦得到实现,同伴互助作用突显。第二,它刷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质课堂。第三,因为它操作简易,程序简洁,又直面一线问题的解决,研讨周期可长可短,空间弹性大,所以它适用于每一年龄段每一学科的老师,更适合人数少的短线学科研修组。
3.研修辅餐:“自助餐”活动平台研修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根据不同的对象,我们尝试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为每位教师搭建研修活动平台,理念清洗和实践引导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活动反思相结合,实践验证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实现校本研修的人文性。
①专家引领平台:组织教师专业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学校多次邀请省市县近30位教育教学名家来校讲座、现场作课,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采取“出去学习,回来交流”形式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使教师开阔眼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②论坛讲座平台:为让各层次的教师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论坛讲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专题思考、专题实施、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的机会。以实现多元发展、层次发展目标。
③录像反思平台:课堂实录是一面镜子,它客观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具体过程。我们基于教师人人发展的理念,定期为每个教师录制课堂实录,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这样可激发教师兴趣,让教师在特定的情绪中去检讨自己的问题,认真改进教学。
④教学比武平台:让教师在竞赛中磨炼,在展示中提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见成色的一项举措。我们通过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新生代青年教师比武、名优教师教学风格研磨提炼等活动平台,强密度教师学习,紧教学技能切磋,提业务素养积累。
⑤博客研修平台:2008年3月,我们构建了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网络研修社区。基于教师博客的校本研修社区实际是由教师个人博客组成的网络平台。从规划上分为三大群落:第一个群落是专业体系的建立,由学科网页构成;第二个群落是富有个性化的个人空间类,储备内容贴近教师本色的思想,体现个人成长的足迹;第三个群落是区域教研――各级研修圈子的建立、完善。博客研修平台进一步开拓了研修空间,便捷了互动交流,使研修真正成为个体完善所需。
“分格”研修对象――梯式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关注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促进老师立体化的发展,引领老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点燃起自主发展激情。操作上,我们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育的能力,分成“合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
1.新教师的“合格”培养
对于刚入校的新教师,为了缩小“磨合期”,尽快帮助他们适应本校的工作、生活环境,找到归宿感,我们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强化培养:①由教导处组织培训,集体观看介绍学校的专题片,学习学校的办学理念、十项工作制度,解读相关考评奖励制度,熟知学校工作常规岗位职责;②组织骨干教师组建调研组,进驻课堂现场教学调研,“望”“闻”“问”“切”,为新教师教学引导技能“把脉就症”,过程分析,及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帮助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③通过“同伴引领互助”协议的签订,以“师徒协议”形式,加强岗位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培养,传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组织能力,使新进的老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团队的步伐,缩短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早“入伍”。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
为了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升格”前进:①制定三年成长计划,确定三年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一方面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找准一个方向点,另一方面组织“回头看”反思式总结活动,及时更新前进起点;②推出“名优教师建设工程”“星级老师评比制度”,让每个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专业发展航标,朝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迈步,享受过程提高的快乐;③创设条件,内引外培。我们提供了许多校本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学习促提高,以培训促奖励,把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青年教师面前,鼓励消化吸收,内化提升,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
如何让骨干教师有更高一层的奋斗激情,有高层发展的动力?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现状,我们制定《桥下小学名师培养计划》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第一,选苗子,进行人员筛选:根据每位青年教师在各项基本功比赛、教学比武、科研积累的成绩,确定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上进心强的青年骨干老师作为培养的对象。第二,搭台子,进行全面“补养”:历练“教学基本功”,参加各种“教师基本功大赛”;锤炼“教学策略”,加强课堂调研、诊课活动,进行主题研修课的研磨,二度设计的雕琢,送教下乡的锤炼,摸索教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提炼“教学思想”,加强教学科研理念的学习和洗理,刷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以新理念新思想统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第三,定调子,进行风格塑造:客观分析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特长和教学优势,邀请县教研室和本市名师进行课堂诊课活动,帮助提炼出骨干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时鼓励课题研究,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 理念 体系 政府主导 课程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16-03
在中国“门前冷落车马稀”,难以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新加坡办得风生水起,令笔者不禁思考其成功的秘诀――如何解读新加坡政府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付诸实现呢?带着这个心结,笔者开始了对新加坡职业教育政策的探究之旅。
一、新加坡工教院的发展之路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简称工教院),由新加坡政府全资资助,自1992年成立至今,已从一个基本的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技术教育机构,是新加坡唯一获得“国际技术技能证书”的学院,也是首所获得SQA奖(Singapore Quality Award,新加坡质量奖)的教育机构。在这个视人力为最重要资源的国度,工教院不仅为外企和本地企业培养了24万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也为更高级学府输送了不少优秀毕业生。SQA奖的殊荣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其极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的认可,也是ITE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新加坡参照德国教育体系,中学后教育分流为大学预科(即初级学院,为升入大学做准备)和职业教育(工教院、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学制2 年的工教院,类似于我国的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学生(即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生),承担职前教育和延续教育培训任务;实行技术培训证书制,提供国家工教院证书(针对N水准的学生,即初中后 4 年)、高级工教院证书(针对O水准的学生,即初中后 5 年)、特级工教院证书(针对进修的在职学生)。学制3年的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类似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直接从中学招生或选拔工教院的优秀毕业生。
二、新加坡突出“重思考”和“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特色
新加坡工教院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重技能、强思考、育爱心”的教学理念,围绕职业训练提供高质量教学内容和高水平就业培训,使学生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
(一)满足经济、学生需求的专业设置
ITE因地理位置而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院,各分校有各自明确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灵活高效的运作体现了“一个工艺教育系统、三个分院”的新模式。分院皆具备工教院的核心课程,同时在专业设置上各有偏向。专业设置及招生流程为:由经济发展局提供新加坡近期经济发展资讯,人力部制订劳动力需求计划,教育部完成专业及招生计划并向工教院下达。从招生、专业设置到就业整个阶段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按需办学、学生自由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人力资源匹配,也保证了毕业生就业。
(二)市场导向的课程开发
新加坡政府在职教发展过程中非常看重社会合作及职教的规划与发展,力图通过加强社会与职教的合作达到职教的“精干、灵敏、高效”。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根据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来规划职业教育,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的信息沟通和传达渠道,及时动态地掌握工商业人力需求,并结合学术界的建议,拟出职教发展规划。专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在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该委员会由教育部、经济发展委员会、贸易工业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新加坡人力发展与培训系统等计划的协调工作。通过定期和工商业和培训机构密切沟通,能准确预测社会劳动力供求数量、工业需要、离校生的数量。根据各方因素设定各职教机构未来的招生目标,并做出最为适当合理的规划。
为确保教学大纲符合各行业的标准和需要,工教院设立了各行业或职业群的学术顾问委员会(Academic Advisory Committees),委员会定期提供行业动态反馈信息,讨论科技发展趋势并给予专家指导建议,开会修订教学大纲。
(三)少教多学的实践能力培养与终生教育政策
以基本的知识能力单元组合而成的ITE课程,共同构成了必要的知识能力框架,每个单元模块既独立又相互支持,却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便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课程内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发展上获得广阔的空间。这都得益于灵活、多次分流的新加坡职教体制与课程体系。
工教院的每类课程均由主修、选修和生活技巧三个单元组成,主修单元占主要部分(80%),生活技巧单元其次(占15%),选修单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占5%)。其中生活技巧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例如,职业发展规划、人际沟通技巧、辩证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客户服务技巧、体育与保健等。提倡“及时与适宜”的课程设置理念,文化基础课开得非常少,其中实践课占70%,理论课占30%。实践课的实训设施十分先进,绝大部分由政府投资购买,同时也接受企业捐赠。
他们提出“只要有一双思考的手,我们就能打造成功!”,体现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理念,也体现了ITE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与肯定,引导着学生用自己“会思考的手”去实践梦想。为满足不同学生和企业的需求,工教院推出了多种训练计划。学生毕业前三个月必须进行工厂实习,期间接触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和毕业后的实际岗位保持一致,以达到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的目的。
为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终生职教的政策。通过全面继续学习与培训的模式取代部分人集中有限时间学习与培训的模式,扩大了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受众范围,把职教作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切实可行的机制落实职教向可持续发展。
(四)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ITE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在2002年创立了基于资讯科技应用的网络教学方法,并自行开发了一套电子导师(e Tutor)学习系统,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共享学习教材及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和群组讨论等多种授课方式,例如,个案研究、小组讨论、问题探讨、资讯科技应用等。
(五)多层次沟通和转换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加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间建立了灵活的分流及转换机制,例如,学术方向和工艺方向的学生可根据分流考试成绩横向转换,学术成绩不好的可转入工艺方向,工艺成绩好又可转入学术方向。两种方向的证书相互承认,如考取的二级技工证书等同于高中水平毕业,一级技工证书等同于大学水平毕业。同时各学习阶段的证书之间紧密衔接,如若考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的证书,就可参加对应专业的大学水平的招考和学习;学业优秀的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可升入理工学院,优秀的理工学院毕业生可升入大学。如ITE的一名讲师叫曾文皆,“他在中三时因逃学被令退学,因此没有信心去考‘O’水准。转到工教院读书,这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后来到义安理工学院求学,然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考获工程学位,过后在帝国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在,他在麦波申工教院教书。”他被认为是许多新加坡年轻人的榜样。这充分体现了新加坡多层次沟通和转换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优越性。
三、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中职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务实职教观念
相对大学教育,从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回报来看,工教院务实的教学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更加实用,学生在择业时反而更容易得到雇主的青睐。因此工教院的教学对年轻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对国有企业和外来企业有明显的吸引力,降低了国家的教育成本。如果进入大学的人太多,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学校降低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成本,也将违背新加坡“精英教育”的本意。新加坡教育部兼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2009年说:“2008年下半年,市场虽已普遍不景气,工艺教育局毕业生就业率却达90%,起薪也比前一年高。”面对我国学生、家长普遍要求子女考大学、企业找不到高级技术工人、中职毕业生眼高手低导致就业无门的矛盾现状,我们应该树立务实职教观念,打破门户之见,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
(二)完善多层次沟通与衔接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高之间沟通仍不够顺畅,学生进了这所学校就很难转到另外一所学校。学生若要提高学历层次,将不得不参加相应的入学考试,报名、考试及转学等手续繁杂。由于学校之间的成绩不相互承认,学生还要重复学习课程,造成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不利于吸引优秀生和职教的发展。建议借鉴新加坡多层次和各类型教育间沟通和转换的经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证书考试认证或课程学业成绩认证体系,各高职、中职、普高之间能上下衔接、左右沟通,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学习和深造,从而实现就业、创业、深造的自由转换,为个体谋求更大发展的机遇。
(三)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职能
新加坡职业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高度重视,将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国家战略,由政府统一管理,在人力、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近几年我国职教受国家关注程度前所未有,但因受机制制约,改革之路仍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多头管理,职前学历教育主要由教育部负责,各级职业技能证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证出多门,导致课程标准难以科学统一及实施效率低的局面。另一方面,职教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联系较弱,职校的开设和招生没有统一规划,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开办什么专业,于是就产生了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五花八门、培养的毕业生与岗位需求脱节、市场需求的新专业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形成自主发展、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统筹各级各类职教和培训管理和监督专项经费;有关部门主动向职校提供最新的信息服务,帮助各职校有侧重点地设置专业和招生目标,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提高职校教育效率。
(四)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改革
鉴于我国现有国情,要解决职教实践教学落后的问题,除了国家投入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职业学校实施课程改革。优化教育环境,引导公众关注,使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及相关人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以整体推进的方式促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而企业的广泛参与则是课改的重要保障。
新加坡的经验表明,职业培训应与职业情景相关,但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因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积极推进校企联合,职校学生到企业实习,解决企业人力短缺和后期人才培养问题;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为学生提供逼真工作情景的学习场所,同时减轻学校购置教学设备的成本负担。企业选拔优秀技术人员到职校兼任教师,可提升学校务实作风,学校派驻老师到企业兼职,可提升企业的理论指导生产能力。校企之间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可有效保障中职学校实践课程的开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成效。
(五)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职教人才水平密不可分,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关键是教师。ITE极其重视教师的企业经验,专业教师中有80%曾是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专业教师队伍自然就是“双师型”的,且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教院设有工程项目中心,常年引进各种项目供师生开发,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项目开发,专业教师始终跟踪最先进的技术、使用最先进的软硬件工具、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动态。
教师成长为具备“教书育人”和“指导专业实践、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双师型”,学生成材才有更大的可能。我国大多数专业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职教,过于注重教育的学术性,现场教学与实训指导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远远不够;虽然各职校加大了引进行业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力度,但其教书育人的方法、能力及获取教师资格仍需要培养周期。
首先,学校应加强“双师型”建设顶层设计,帮助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和安排培训及企业挂职锻炼等任务,并建立和完善相关评价和激励体系;其次,开展对专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最后,加强校、企、政多方联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共享机制,政府与企业合力引导优秀技术人员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并建立职业师资培训基地,为职校培养双师拓宽渠道,以产、学、研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近十余年,我国从西方不断引入各种职业教育模式,并综合地方和学校特色而设置课程模式。中国与新加坡有着类似的文化背景,正在经历的经济发展过程与新加坡所经历的经济发展历程相似,因此,借鉴新加坡的职教发展经验,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特色紧密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香柳.新加坡工教院:企业的亲密伙伴[J].教育与职业,2010(4)
[3]王慧容.工教院学生将可预读工院课程[N].联合早报,2005.2.3
[4]李显龙.李显龙总理2005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讲词[N].联合早报,2005.8.22
[5]林慧慧.李总理:工教院能通往成功之路[N].联合早报,2006.3月25
[6]潘星华.市场虽然不景气工教院毕业生就业率达九成[N].联合早报,2009.6.17
[7]川陵.新加坡大学生为何这么少?[J].中国经济周刊,2008(11)
[8]张为罡.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2(7)
大选刚结束那会儿,特朗普被拍到在专机上穿了一双脚趾用金线织成的袜子。这双Made in China的“金脚趾袜”就产自大唐镇。在镇子上的人看来,那段时间特朗普几乎成为了大唐袜子的代言人。
但生产袜子的老板们却在忐忑地聊着是不是该准备由东南亚转出口了,毕竟这位美国总统从竞选开始就威胁要对华提高关税。对经济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对外贸易的大唐镇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
从上海乘高铁出发,经过杭州后继续向南一个小时,就来到浙江绍兴下辖的县级市诸暨。从火车站打车向西再走10分钟,便可来到大唐镇上“金脚趾袜”的生产地丹吉娅集团下属浙江袜业有限公司。
拥有这间超过27万平方米厂房的是丹吉娅集团的董事长洪冬英。从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年就开始做袜子的她被称为大唐镇的“袜子女王”。现在,镇上共有2000多家袜子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加工户都围绕丹吉娅提供服务。
海宁皮革、义乌小商品、温岭水泵、嵊州领带……在浙江,几乎每个县级行政单位,甚至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行业或产品。这种被称为“块状经济”的经济生态依靠同业民营经济的高密度聚集而产生,通常市镇上会有几家大公司和成千上百家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甚至小作坊。
袜业小镇大唐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袜子为特色产业的块状经济区域。
你可以想象一下往北京二环内塞下5000多家袜子工厂的壮观景象。在这个常驻人口不到8万人,面积仅有53.8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分布着5083家与袜子相关的企业―这还没算上众多只有几台机器的个体加工户。2015年,整个诸暨市的大唐袜业产业集群总共生产出了250多亿双袜子,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
不过你并不能在大唐找到能一下叫出名字的大品牌,更为知名的浪莎和梦娜都不属于大唐―它们在一小时车程以外的义乌。
对这个号称“国际袜都”的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来说,这是一直以来的困扰。特朗普穿过大唐生产的袜子只能是一个短暂的营销噱头,这个小镇需要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摆脱加工生产、贴牌生产等低端制造业形象。
为此大唐人从两三年前开始,在新老城区交界处圈出了一块2.96平方公里大的区域,并给它起了一个更洋气的名字―“大唐袜艺小镇”。而现在,这个在土地规划时特地做成了袜子形状的小镇还有了更多头衔―“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
的确,这已经是一个与你想象中那种巨大厂房和阴暗小作坊在田间交织,违建和垃圾污水遍地的中国传统制造业小镇截然不同的地方。
从大唐最为知名的袜业交易市场向北过个马路,就来到大唐袜艺小镇的中心,你会看到几个由淘汰的旧锅炉改造成的机器人雕塑,它们背后是一片由5幢新建的小高层建筑组成的创业小区。这个名为“袜业智库”的地方集中了创意设计基地、袜业博物馆、新品中心、袜业研究院、淘宝大学等功能,镇上的中小企业可以免费到这里用最新的样品制作和检测设备。
环绕袜业智库,西侧的方田村清理了违章建筑和土堆,建成了一个电商创业园。而智库北面还有三个在建的工业园区,建成后进驻的工厂将全部用上更环保的天然气。
更为重要的变化,来自于生产方式的革新。年轻人带着新的想法,开始形成这里的支撑。
出生于1983年的创美文化董事长陈仁勇是第一个被拉进袜业智库的人。有专I篮球裁判资质的他为自己选的转型方向是时尚运动功能袜。“阿迪达斯和耐克的袜子在功能性保护上还不够,大唐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袜子的制造过程和编织工艺,可以做到更好。”陈仁勇说,转型后,从前向他下OEM生产订单的贸易商现在反过来主动提出要把创美的自主品牌产品销往国外。陈仁勇预计,今年自主品牌部分的营收就能够占到总体的一半以上了。
“童袜王国”的85后主人戚徐佳读室内设计出身,她在袜业智库为自己盖起了一座有南瓜车雕塑的蓝白色小城堡展厅。两三年前,戚徐佳还在人工成本压力下,苦守为外国品牌贴牌代工10%的微利,“以前一年做两三千万元营业额,等到过年发完工资就基本上不剩了。”直到袜艺小镇启动,她才下定决心转型做国内市场,并主打自己的设计能力,这让一双袜子的利润率从10%变成了30%。一直给她“洗脑”,敦促她转型的镇党委书记徐洪承诺在袜业智库提供3年免租期―在一街之隔的大唐袜业城,商铺年租金已接近每平方米近万元。
这是一项看上去卓有成效的变化。转型前的童袜王国和创美文化,都是处于“微笑曲线”中部的制造商。在这条描述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润率分布、两端高中间低的曲线上,长期缺乏品牌意识、停留在中间的制造商,因为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依靠不断扩大产能微利求生;而抓住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市场,就意味着抓住更丰厚的利润。
“努力走向微笑曲线两端”也是大唐政府建袜艺小镇的目标。在对外的官方描述中,它的定位看上去更为宏大―“把袜艺特色小镇建成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最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
不过这样的野心,并不是基层政府的突发奇想。
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参观了阿里云负责人操盘的云栖小镇,首次在浙江公开提起特色小镇这个想法。到2015年1月浙江省两会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了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目标是“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浙江的特色小镇,不等于行政区意义上的“镇”,也不是单纯的产业园区。按照官方描述,它是一个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
在空间上,特色小镇聚焦在小城镇和城乡结合部。在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看来,这是当下城镇化发展的一次反思:“我们在口号、方针上从来没有忽视过小城镇,但在实际资源配置时却把它们给舍到一边了。”
就在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后不久,特色小镇建设迅速上升为一项国家重要的工作,中央政府要求20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于是,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着手设立国家级特色小镇,各省市自治区也启动了特色小镇的申报。
尽管最初以云栖小镇为原型提出时,特色小镇是一个极具互联网基因的概念,但当浙江真正设立“3年建成100个特色小镇”目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
“2014年前后,浙江的产业投资在不断下降。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就是2000多亿元,但是这么大体量的投资里面,大多数还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产业投资所占的比重以及增幅都不高,一年增幅也就是5%左右。”参与浙江特色小镇政策制定调研的浙江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东凌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浙江工业经济总量中有70%都是传统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落地就是以产业的有效投资,推进产业的经济转型。”
因此最终,浙江将特色小镇的创建方向放在了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和高端装备制造这7个被认为支撑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万亿元级力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上。
但基层政府对特色小镇这件事的热情并不相同。
预想中的蜂拥申报没有立即出现。由于建小镇不像工业园那样能马上拿到地,有些基层政府一开始并没太大动力。
2014年年末,浙江特色小镇的基层自主申报启动。统筹整件事情的政府部门觉得已尽量把要求表达得简单: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1平方公里建设面积要建满,3年时间内要达成50亿元产业投资,且必须是非房地产类。
可对乡镇基层官员来讲,申报特色小镇,像一道有点晦涩的命题作文,它不像产业新城那样简单,一听就能明白要往筐里面塞什么。
“羊毛衫之都”桐乡市濮院镇的人大主席龚林海就被难住了:“他们把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结合叫作‘四位一体’,还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这些在基层都不是很了解。2014年下半年特色小镇刚提出时,我们市一级政府也没有很重视它。”龚林海说。他是后来成立的濮院毛衫时尚小镇创建领导小组执行组长。
直到2015年,浙江省拿出土地财政支持政策,市长们才一下子重视起来。
土地使用指标对地方政府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为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土资源部早已对每座城市每年可以开发出让的土地总面积做出极为严格的控制。而在只有1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并且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土地指标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依靠土地财税支持,特色小镇对地方政府的吸引力一下子提升了上来―只要成功挤进特色小镇,并完成年度规划任务,浙江省就会按当地实际使用土地指标的情况提供50%至60%的指标奖励。而由特色小镇建设新增财政收入上交到省财政的部分,也将返还前3年的全额和后2年的一半给当地财政。当然,其中也设置了惩罚机制,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会加倍倒扣奖励的用地指标。
这迫使龚林海赶紧带着团队跑出去调研市场。他到处找人请教时尚产业是什么样子,还头一回听说了世界四大时装周。最后他发现,濮院已发展到2万人从业规模的毛衫市场,本身就有自我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数年前,濮院已经开始从单一的毛衫、保暖纺织品生产向全系列服装转变,一些曾经的贴牌代工厂也开始尝试创立自己的品牌,向时尚工业靠拢。因此,要完成50亿元产业投资的任务,只需要把有活力的市场项目都打包起来。
画3.49平方公里规划红线时,濮院左量右量,把已有或在建的6个项目全部圈进去统一包装。“这些项目,我们没有特色小镇也要做的。”龚林海说。在濮院特色小镇的规划中,之前已开建入园的毛衫创新园作为中小毛衫企业孵化基地成为了小镇的客厅。而当毛衫时尚小镇成功申请到特色小镇后,濮院收到了省里“借”来的700亩土地指标,这使得一直停留在立项规划阶段的毛衫创新园三期可以动工建设。
“过去指标都是省里给市里再分到县里,舍不得再往下分了。听说沿海某县有个镇工业产值占到了全县9成,却只能拿到10%的土地指标。”沈迟说,特色小镇有助于穿透森严的行政等级,保证资源直接配置到目标平台。
在土地指标的推动下,很多小镇将过去几年所做的事情一股脑儿丢进了规划,然后扣上了一个特色小镇的大帽子。
这其中,有一些是提前做了特色小镇应该做的事情的。比如在自我危机感强烈的大唐,无论有没有特色小镇,转型升级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海润精工机械的总经理顾伯生研究了数十年的袜机技术,是大唐镇上的“袜博士”。他向《第一财经周刊》讲述了大唐逐渐走向产能过剩、利润低微曲线的过程。
按照顾伯生的回忆,在大唐人冒着“带资本主义尾巴”风险偷偷用手摇袜机的1970年代末,一双没有任何花色的白袜子就能卖5毛钱。到了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大唐的袜子全面转向国外市场,一双赚1块多也不稀奇。
然而好日子很快到头。简单的贴牌代工,导致了无序竞争:“客户找几家工厂报价,一家两块,一家报一块七,最后他们拿着最低报价出来再来压一轮价。”顾伯生说,电商的活跃加上人工成本飞涨,大唐袜子的利润空间在2007年后快速见底,“现在只有在行情好的月份还能赚上两三毛一双,更多的加工户是今天做了要亏10块,不做还要赔上工资亏1000块。”成本压力之下,大唐还有很多小型企业把厂房设在村屋,这种一楼生产、二楼仓库、三楼居住的“三合一”的小作坊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火灾和治安隐患。
在急于转型升级做出政绩的基层政府眼里,低端小作坊不贡献税收、乱打价格战,还出产低质量产品损害大唐在行业中的口碑,成了产业群的拖累。2014年,在一场外来务工人员的恶性治安事件刺激下,大唐镇政府决定彻底清理这些“三合一”小作坊。
大唐对所有工厂下了环境消防整改的最后通牒,地毯式清除不配合环境消防整治的小作坊。大唐袜业城的一位小商户回忆,那时大街上广播车不停巡逻:“如果不转型整治,我们就要被东南亚代替了!”随后,一家家小作坊被拉闸查封,遍布村屋的违建小厂房也不能留下。
3个月之内,大唐全镇原有的6500多家袜企,彻底关停了3203家,只有3143家验收复工。来大唐打工的7.1万外来人口中,有2.3万人再也没有回到大唐。
现在回过头看,在讲求加工协作的大唐,突然大批淘汰是有点冒险的举动。许多家庭作坊当时还接着海外订单,手头贷着一笔买原材料的资金。并且浙江企业盛行信贷捆绑互保,一家倒下后还会牵连其他互保企业一起搭进去。
镇上加工户少掉一半,大唐产能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下滑。但与此相对的是,低端竞争退场后,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空间清理了出来。
比如戚建军的凯诗利化纤厂早些年就开始生产一种不需用水印染、也不易脱色的环保无染纱。这种纱线过去价格要比传统印染的纱线高30%左右。但大唐五水共治关闭了一些高污染的染纱厂,也抬高了普通纱线的r格,使得两种纱线的价差缩短至5%到6%,更多袜厂愿意采购无染纱了。
顾伯生在更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他从2010年起开始研究的智能袜机,到2015年已经可以做到将出产袜子的流程从7天简化到7个小时,能够节省70%的人工成本。
顾伯生的新机器吐出的每一双袜子,翻过来之后,袜筒和脚趾头连接的部分都是完全平整的―传统机织袜会在这里出现一条凸出来的接缝。“织袜子有一道重要的工序,是要把分开织好的袜筒和脚趾再缝起来,这叫‘缝头’。这双自动缝头袜子比别人手工缝制的质量还要好―手工缝制的加工费需要六七毛到一块钱不等。从成本来讲,用这台机器其实比越南人手工缝制还要便宜。”顾伯生说。
他并不认同光靠玩品牌设计就能成功的想法。在他看来,还是得用技术效率的提升抵消人工成本的增加,否则当产业群逐渐失去对纺织技术的了解,创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大唐的袜业智库开放后,顾伯生便在其中设置了一个展厅―尽管是大唐镇上的老行尊,他依然需要向本地的袜企证明自己机器的实力。
从2014年清退“低小散”企业算起,大唐在最新一拨转型升级上已经有了一段足够长的准备期。因此当特色小镇的申报机会出现时,它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多数申报了特色小镇的浙江小镇,更像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的状态,被政策推着圈出了一块地,并不系统地向里边填充资源。
近800亩的土地指标奖励是台州市黄岩区申请模具特色小镇的最大动因之一。台州位于宁波和温州之间的沿海地带,这里共有3个制造类小镇入围了浙江省级名单。其中,有“模具之乡”称号的黄岩区,以成本低、速度快的流水加工能力出名。但土地资源紧缺是黄岩多年来的问题,2200多家模具企业已向城西和城北疏散―黄岩主做汽车保险杠等塑料模具,厂房需要在地面平铺动辄几十吨重的大型设备,所需的土地资源也就特别多。
从一个市辖区的角度规划3平方公里的小镇,黄岩花了很多时间在选址上。“位置不能在城区,放太远又没有辐射能力,最好在城郊结合部。特色小镇申报文件要求产业、文化、居住、旅游等四位一体,放太远的话一样东西都实现不了。”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张仁勇说。
最终,智能模具特色小镇划在了黄岩经济开发区的西部,这里原本就是2008年已开园的模具新城。在精诚时代集团行政副总裁陈福蓬的记忆中,2006年国务院开始鼓励设立大园区后,区政府就组建了中国模具新城。“当省里推出特色小镇后,就在这个新城的基础上,再升级成为智能模具小镇,名字换掉了,再向西向北推进了不少。”陈福蓬说。
谁能成为特色小镇,取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与特色,这是市场而非基于城镇行政级别的选择。深入了多个特色小镇调研的沈迟认为,政府在尝试以一种更为顺应市场的方式进行行政资源配置。
2015年6月,大唐、黄岩、濮院等浙江首批省级37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确定。只要能通过评审,每个市的特色小镇数量并无限定。
主攻信息和金融方向的杭州有9个小镇顺利冲线。其中一个基金小镇,是效仿国外的对冲基金基地格林威治金融小镇,把基金集中到郊外玉皇山南古镇。
只要产业投资尚可,是不是一个“镇”、是否传统产业也没那么重要,嘉善就重新把自己建了没几年的巧克力工厂和乐园改造包装,申请到了巧克力甜蜜小镇。同样做模具,宁波余姚的产业基础比黄岩稍弱一些,它也出现在了2016年1月公布的第二批42个名单里。
而更多未入选“创建名单”的小镇则被列入“培育名单”,它们需要证明自己在产业发展,尤其是投资这项最重要的指标上具备更好的成长性。 大唐四个不同类型品牌企业的电商销售涨跌轨迹
浙江在特色小镇的认定上“宽进严定”―两批共79个小镇成功进入创建名单后,还不算正式成为省级特色小镇。以3年为期,每年春节后,浙江省发改委都会从高端要素集聚、投资情况、特色建设等8个方面实施百分制考核。
从基层政府需要填报的《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季度统计表》来看,考核最看重的几项包括了官方和民间非房地产特色产业投资完成额、入驻企业数、高端人才创业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旅游人数等。
成功申请只是个好的开始,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
刚挂掉一个小时内接到的第八个电话,张仁勇又被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的村民缠上了。今年春节后,小镇上即将启动清退违建的工作,为了争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小镇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每天都在排长队。
沿着张仁勇所在街道办门口的新前路一路走去,路面被货车轧得有点坑洼,再往里走几百米,村里木质结构的土泥瓦房隔着菜田和西诺模具高大的厂房对望,而村屋门口摆放着的燃煤锅炉与大唐人描述的两三年前的景象颇为相似。
不过,新前路即将拓宽为一条笔直的大路,未来的模具小镇上或许不会再见到这样的场面。看模具小镇入口处花了大价钱新建的沿河公园就知道了,这里还会修建一片生态旅游带和游客接待中心。
这是设定特色小镇建设目标的浙江省政府希望见到的。为了避免出现过去那种声称“产城融合”,实际建成了高污染工厂区的产业园,这次浙江省政府干脆给特色小镇定下硬指标:按3A级以上景区建造―这是希望特色小镇把产业和生活共融在同一区域,加入本地特色人文旅游元素,成为一个更为宜居的创业环境。
但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升级相比,往小镇里填什么,才是真正的难题。
按照特色小镇考核标准,如果小镇只有虚有其表的基础配套空壳,是不能通过考核的。不但拿不到激励的土地和财税资源,还会被追惩倒扣。最快到2018年,第一批浙江特色小镇就会迎来大考。
这已是摆在黄岩智能模具小镇面前的考题。
如果按照常规思路,以黄岩模具企业对土地的渴求,模具小镇的招商是根本不用烦恼的。但黄岩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方崇辉并不仅仅想要一个及格分,他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把小镇变成“精华版的小黄岩”,让客商不用到处跑,直接到小镇就可以找到“好企业”的全产业链服务。“能进来的不管大小,必须是同行里比较优秀的。”方崇辉说。
作为模塑设计基地的负责人,方崇辉一直在黄岩推广工业设计理念。他打算往小镇里面加一个协同加工中心和设计制造中心,提供工业设计服务,还可以由政府建标准厂房,租售给大企业里跳出来创业的技术骨干创业。如果有更多新兴企业在小镇里培育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模具行业作为工业之母永远不会凋零,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虚拟现实硬件一样需要塑料模具。黄岩要培育专精特企业让它们涉及前沿领域。”方崇辉说。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机器换人”“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万亿产业培育……浙江这些年出过的产业转型政策,每一次政府都希望能聚集更多创新者、龙头和投资。但从方崇辉这位1977年出生的经信系统官员的角度出发,哪些是企业真正的需要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转型升级还是很难,在市场信息把握方面政府永远是慢一拍的。”方崇辉说,黄岩政府做过一箩筐转型扶持政策,他觉得是时候有所取舍了,“政府可能还是不够懂企业,以往做的东西很多或许都是花架子。”
企业的感受更直观。作为黄岩最受政府关注的模具公司精诚时代集团的管理者,陈福蓬也能感觉到政企之间思路上的明显差异。
“通用型的设计中心未必能够适用于模具行业多变、追求高精尖的定制化需求,而且协同创新可能涉及到技术保密问题。”陈福蓬认为,如果想培育更多掌握专利的创新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沉下心来整治竞争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他觉得政府“不用太着急”,与其搭建太多平台,政府应该更多地专注于做好企业服务。“企业有自己的发展轨迹,让企业安心去创造价值就行。”
濮院毛衫小镇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放手一些。在濮院,政府把中小企业孵化服务平台“毛衫创新园”的运营,完全交给了做毛衫行业工业房产的公司华新实业集团来做。
跟互联网行业的孵化器类似,毛衫创新园提供厂房租售,也帮助企业对接政府服务和培训。市场化运营使得许多政府曾经想当然提供的服务都在定期调研后及时调整过来了。“原来跟人才市场合作招中层人员,其实调查发现小微企业更紧缺的是操作工。”毛衫创新园公共服务平台主任赵萍说。在东北长大的赵萍来到浙江后,感受到了地区之间政企关系的巨大反差,“我家乡创业的朋友根本不信我们可以这样跟政府和和气气地沟通。”
华新实业从韩国请来了设计师,只要入驻园区的企业当年开发票额达到50万元,园区就会赠送5万元设计券给它们购买设计服务。华新免费提供这些服务的成本已经在前期通过卖房收回。“我们政府很多在买服务,很多公共事务的事情要改革,改革要让社会和企业去做,效率肯定好很多。”龚林海说。
在特色小镇的运营阶段,政府和企业能否步调一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比如大唐丹吉娅集团总经理马国权可能会有点羡慕濮院毛衫创新园的厂房顺利分割销售。在2014年年末大唐那场大转型中,一些原本厂房不合规的加工户最好的去处,是丹吉娅等三大龙头分别负责建的三大工业园。在马国权看来,如果当时先把工业园搭建起来,让作坊清掉手上的订单,甚至可以继续维持生产,这个过程会更加人性化。
但这个工业园建得并不顺畅,“好事办得那么难。”马国权边摇头边说。丹吉娅答应承建这个圣凯工业园,完全是董事长洪冬英作为创镇元老的贡献。
让马国权感叹“这个螃蟹真是吃不消”的是,原计划工业园的厂房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但厂房分批销售的预售证卡了半年,后来又因为“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主才能买厂房”@个问题在市里开会讨论了3个月。最终拿到批文,想买厂房的客户都已经跑光了。这个与政府博弈的过程,光是利息丹吉娅就花了3000多万元。并且当地银行也拒绝在厂房预售证阶段安排按揭,使得期房最终拖成了现房销售,丹吉娅也动用了大量自有现金流。
工业园前期投入已经有1.5亿元,估计最终投入要达到4.5亿元,“经济形势本就不好,工业园已经成为集团的一个负担,”马国权说,“如果情况还是这样,我绝对不会再做第二个工业园。”
作为见证过改革开放的那一批官员,马国权在工商系统待过30多年,“真的希望在特色小镇这个新型平台建设过程中,官员可以承担更多责任,在红线范围内有勇气担当。”
不过在由市场主导驱动的濮院,一样有头疼的地方。“唱戏主角是企业也会有弊端”,濮院旅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陈坚很羡慕海宁皮革城主导的皮革小镇,“海宁皮革城是政府控股的企业,产权清晰。我们濮院六大专业市场都是私人老板的,很难打包起来。”濮院已经在考虑未来整体上市的问题,这需要政府有更强的资本话语权。
更本质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花哨漂亮的概念之下,产业链的升级重构是否能在这个框架之下完成。
浙江省发改委在2016年6月公布了首批特色小镇的考核成绩。37个特色小镇的平均成绩是56.3分,其中7个被评为优秀,9个良好,17个合格,还有3个被警告,1个降格。
特色小镇的“发源地”云栖小镇和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都在十大示范小镇及经信行业标杆示范小镇评分中领先。 信息/金融等新兴产业小镇建设进度更理想
宁波奉化成了首个落榜生,那里的滨海养生小镇投资主体宝能集团由于身陷万科股权争夺战,突然撤资。这使得奉化滨海养生小镇以3.7分的总分直接从创建名单踢回培育名单“留校察看”。另外还有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小镇,比如磐安江南药镇被查出了拼凑投资,黄酒、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小镇也大多数在合格线徘徊。
在第一批接受考核的29个非旅游/健康类小镇中,共有11个获得优良评级,其中6个属杭州。除此之外,真正代表传统工业冲进优良的也只有大唐、黄岩、濮院和海宁,温州苍南台商小镇因仅进了1家台资企业而被“警告”,4个装备制造和鞋服类小镇仅评上合格。
在这项以投资为最重要评判标准的考核中,“不太杭州”和“不太互联网”的制造业小镇表现整体不佳、高度分化,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本和市场对它们的改造还在怀疑观望,资金依然难以导入实体经济创新平台。
没人知道自己所处的还是不是跟着大潮就一定能往上走的年代。迈出转型这一步,需要的勇气未必比3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父辈下海经商来得小。
责任意味着慎重。在以皮革为支柱产业的嘉兴海宁,海宁皮革城犹如当地唯一的产业航母,稍微转航就是波涛大浪。海宁皮革时尚小镇的相关负责人拒绝了采访,他表示,皮革小镇很多落地细节还没想得很清楚。
“特色小镇是跟大时代一样的。”在浙江袜业的副总经理任雨看来,母公司丹吉娅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大树底下荫庇着的2000多家企业的生存。
大唐绝大多数企业以外贸为营收主体,丹吉娅已是大唐少有的内外贸同步走的企业,“我们内外销配合可以淡旺季互补。”任雨说。不过目前丹吉娅的OEM营收仍稳占6成,这家大唐的袜业巨头在是否要加大打自主品牌做内销的力度问题上依然谨慎,“烧钱未必能烧出个未来,我们必须要保证现金流健康。隔壁有个工厂一年做几亿双袜子,花巨资烧钱做内销,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比起在国内硬碰浪莎,任雨还是觉得做好高端产品、继续扩张欧美市场更实在。
相比起扣不扣特色小镇这顶帽子,找到自己活下去的方向才是更重要的。研发各种“太空袜”“牛奶纤维袜”,打央视广告,像丹吉娅这样的大型袜企也做过各种尝试。
诸暨袜业行业协会会长戚承坚认同产业群需要特色小镇这样的名片,但他觉得并非一定要讲转型。“瑞士世世代代就做两个齿轮,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专业的事情做得最好。我只注重升级,不讲转型。”戚承坚指了指自己用了多年的华为手机说,“够用就好。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可以做自动化,但不会去做很高级的机器人。适应市场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时候企业自然而然会升级,何必去干涉呢。”
不过大唐的年轻人没有这些包袱,他们更愿意聚在袜业智库的聚唐咖啡馆聊聊新想法。
童袜王国的城堡离电商园并不远,戚徐佳也会供货给那里的大学生。虽然她至今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微博上的网红居然能卖她的袜子卖得那么好,不过这不妨碍她大面积铺开商销售网络。戚徐佳还把每一款袜子花型都注册了专利。聚集了像戚徐佳这样年轻创业者的袜业智库,与那个要躲在小黑屋做设计严防抄袭的大唐渐行渐远。
2008年入行的金凯隆袜业老板蒋镖发现,同龄人中聊怎么折腾新东西的越来越多了―3年前,这些年轻的袜企老板们还是开口就谈怎么压成本和追账。
在朋友们的启发下,蒋镖发现也许可以搞一个蹦床公园,除了卖门票,他的蹦床袜也有了新卖法―3年前大唐那场大转型后,蒋镖拿出二三十万元尝试研制出了蹦床袜之类的功能袜,它们的利润已经占到了他去年利润的一半了。
而蒋镖的朋友、情缘袜业的老板金炎武也有了自己的新生意。在袜业智库的情缘袜业展位,你可以看到一只白袜套在圆筒上旋转,两道激光标记着袜头和脚跟位置,金炎武的新机子像打印机一样把图案印到袜子上。
过去金炎武也是一个做纯OEM袜子的小老板,出口价1美元一打。现在通过Facebook、亚马逊为客户提供定制图案袜,他的袜子卖到了20到50美元一双。
不过谈到要不要全力投入转型的问题,蒋镖和金炎武的步调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