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学化管理

农业科学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科学化管理

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字:农业水利;施工;科学化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1我们国家农业水利工程的现状

一直以来许多地方热衷于大搞农业水利建设可是对建设中和建设后的管理问题却不是很重视形成了“重建设、轻管理”的局势。许多管理问题长期存在缺少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建设中不能合理地进行人员和资金的分配,严峻的乃至呈现的问题简单形成水利工程半途罢工或许建成后频频发作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果。因为管理机制的欠缺不仅不能给农业出产带来效益反而也许因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公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乃至威胁生命和产业的安全。

2在实际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而且也会避免很多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也能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在农业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工业和农业中水资源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尤为突出只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才能在农业的发展中利用科技的优势节约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推动水利设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大大缩短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能够节约建造成本避免很多常见问题带来的弊端更好地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农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农业的稳步发展能够带动粮食出口粮食加工食品行业等多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科学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工程管理的立法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立法工作。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施工过程的管理马虎不得要特别加强施工的科学管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在水利施工管理方面的立法较少容易出现较多的管理漏洞及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施工科学化管理上加快立法管理只有依法进行科学化管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健康快速地发展。立法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过程、施工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应该做好立法工作。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极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快科学化管理立法工作,是保证工程健康快速完成的法律保障和前提基础。

3农业水利施工科学化管理的措施

由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化管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农业水利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推进农业水利建设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3.1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各个行业发展需要贯彻和落实的方针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知道思想。因此在农业水利发展过程中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只有在农业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管理。另外六可以利用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的变革。因此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人”这一积极因素在水利工程设施科学化管理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捉进农业管理科学性的提升捉进农业水利的搞笑可持续发展。

3.2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政策

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问题不断发展以科技为导向的产业链,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往重科技的发展道路。尽力做到在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的条件下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谋求发展。同样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施工中胧们也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往意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只有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能够更好地协调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三方面的关系。

3.3以人为本的思想

尽人皆知,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组成的底子单元,人是全部社会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之所以科学开展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因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生无穷的效果,能够推进社会疾速开展,为社会发明更大的价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全部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自动的完结自个的任务,为施工建造作出自个应有的更大的奉献,这是科学化管理的根底。

3.4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要树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的管理体制与监督体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一起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训练,要点训练流动性高的、安全常识缺乏的,安全意识淡漠的人员;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查看和巡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危险;要培育施工管理人员的科学安全思想,确保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

3.5树立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确保体系,抓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

确保质量是项目施工的基础目标,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寿命和后期的正常运用,监理单位、规划和勘测单位均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在公司内部构筑安排构造,形成公司的专有特色和抢先优势。并树立健全质量确保责任制和监理作业制度,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规则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并给出相应的评估陈述。

3.6加强培训工作

进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进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作业具有专业交叉性、掩盖范围广的特色,需求管理人员不只有必定的理论常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技术经验,一起更需求有法律常识和行政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要摆正位置,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并能协调方面的关系。项目施工人员要加强道德培训,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最后,加强环境维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防止污染,加强水质的保护。制定有用的施工措施,有安排的排水、开挖,维护附近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并且,尽量防止形成不必要的环境损坏,禁止乱砍乱伐,加强对植被、水源地等方面的保护。

结束语

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化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节约大量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后增强施工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团队作用越来越强大,提升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随着施工过程科学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定能使农业水利工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服务社会;价值

农业科技档案是由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获得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包括电子文件、声像、图案、文字等形式,它既是农业科学技术变革与发展的见证,又是探索农业自然科学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农业科学档案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提高农业科研工作效率以及为农业科研创新奠定基础。因此,文章针对加强农业科技档案服务社会价值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既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史料,也是农业科研信息资料、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对农业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由于农业科技档案具有法律凭证作用,为处理农业科研工作的各种权益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尤其是成果所有权。因此,为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二)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科研工作效率具有巨大作用。农业科技研究工作都是以自己或者他人、前人研究工作为基础,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信息或者经验,验证或者丰富自己的科研课题,即研究人员在选择科研课题时,会先进行调研,一方面了解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内容。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避免科研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重复劳动或者走弯路,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农业科技档案是由农业科研人员通过试验获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严谨、全面、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出来的精华,其反映了农业科研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承载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辛劳,为以后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参考,已经成为农业技术转让、农业专利申请以及科研成果鉴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为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添动力,为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农业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创新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效率,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层、管理层的重视与关心,这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与重要保障。领导层和管理层应该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管理范围,并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该创建专门的资料楼或者档案库,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农业科学档案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展开。

(二)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创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为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要求与范围》、《农科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采集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编目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以及科技人员业绩制度等,以业绩制度为例,定期对科技人员参加的科研课题、科研任务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研论文与科研成果等进行考核,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材料的归档率。同时,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自主学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先进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档案管理,这样既能够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又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管理方式,管理效率非常低,并且还会出现档案丢失、误差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添加了新的动力。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创建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利用光磁介质保存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该数据库还提供自动检索、人机交互的功能,便于农业科技人员查阅、检索和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中,还能够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共享,广大农民群众以及科研人员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或者信息,尤其是数字化档案数据库还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了专业的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因此,现代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强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所有的管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其二,加强培训和再教育,根据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多形式、多渠道、科学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满足形势需求;其三,在选聘人才时,应该选聘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或者专业学历、热爱农业工作、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地改变现代农业科技档案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其四,创建完善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岗位目标和要求,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这样能够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岗位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据,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创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以此不断地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石晓阳,史文卫.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J].中国科技博览,2011,(2):257.

[2]张伟.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J].吉林农业,2011,(9):43.

[3]李坤祥.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服务“三农”[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64-165.

[4]李艳芳,安咏梅.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8):144-146.

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创新性;思考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已呈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特别是十以后,大力号召创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并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集中力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1]。科研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1传统农业科研管理的现状

1.1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入

科研管理是个有机系统的复杂工程,高效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是科研管理实施的基础与保障[2]。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研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轻管理”的理念,农业科研管理部门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在科研统筹、协作和成果转化引导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另外,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调控手段与激励制度缺少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1.2农业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对科研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团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研院所对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政策引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者的管理素养及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技能与先进的管理知识[3]。

1.3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待提速

实现农业科研管理的信息管理网络化是科研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还有一些农业科研院所的数据库、网络管理平台系统不完善,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无法满足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需求,直接影响科研管理的效率及质量。

1.4缺少引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机制

农业科研的宗旨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有的科研管理人员市场服务意识淡薄,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分配及成果的产出,不注重成果转化;有的科研人员只注重开展科研工作,不注重成果的开发与转化。而有些农业科研院所恰恰缺乏引导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机制,没有调动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成果转化率[4]。

2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的含义

创新科研管理,首先是指思想的开放创新,即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想,树立创新的基本理念。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广义上讲,主要是指理念、方法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狭义上讲,则是农业科研日常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创新[5]。除此之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创新性农业科研管理除了坚持科研的自由原则、开放竞争原则、统筹跟踪原则及可持续原则以外,还应以解决农民的需求为己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加强农业科研创新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健全政策法规的引导,做好科学规划制度创新

可以理解为把一种新体制引入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6]。科学技术创新与制度机制创新密切相关,应加大力度建立合理、高效及科学的运行机制,健全政策法规的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制订科研规划,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科技的发展[6]。

3.2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研管理受到创新与改革的冲击,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懂政策和阅历丰富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7]。要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科研管理科学化;实施可持续发展人才战略计划,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采取不同的形式引进国内外管理人才,强化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3利用“互联网+农业科研管理”,创新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

利用“互联网+农业科研管理”,实现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8]。“互联网+”是两会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高效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农业科研管理决策者的可靠保障。要建设提供科研活动信息与科技交流的平台,开发科研管理业务综合信息系统,使管理实现自动化;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3.4打破思维禁锢,使农业科研管理国际化

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第4篇

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调整学科,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突出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实行事业和企业分离为核心的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伴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公益性研究领域的建立,该院原有的科研院所两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科研过程的周期性和不可逆转性、延续性与不可分割性,要求保证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工作难度相当大,传统的"四同步"管理仅限于阶段性控制,难以实现对重点农业科研课题档案质量的全面控制。为此,在管理机制上,我们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从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研究现行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需要深化改革的重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院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院领导兼任,成员则是各部门主管业务的所长,各所的业务秘书则是兼职档案员。二是完善网络建设。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以院为中心的全院系统的五级档案管理网络。三是规范制度建设。制定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形成院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实施超前管理和控制。从过去重视档案验收,成果申报材料齐全的监督和指导,转向以过程管理和深化服务为中心的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指导;从管理所有档案转向重点管理成果档案、管理在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从重视归档后的监管转向文件材料形成过程和形成前的监管。五是创建管理新模式。为解决保存与利用的矛盾,从既有利于档案的规范管理又方便于科研人员利用的层面出发,积极探索以院为中心,以项目为纽带的分级管理模式,即院抓所,所抓项目组,项目组抓课题组,课题组抓科技人员,一级抓一级,管理网络化。档案科负责跟踪业务指导,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名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其项目研究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纳入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并把科研成果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列入各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工作职责,实行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落实责任目标的动态式管理方法,其归档率作为完成工作的主要依据并纳入项目管理与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做到年初制订计划,年中定期检查、评比打分并严明奖惩制度。

为保证农业科研档案内在质量的真实性,实现科研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档案管理,我们结合农业科研的实际情况,在遵照农业科技档案规范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具体做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

一抓源头。各科研项目一立项,档案人员就开始跟踪指导,将应归档的内容、形成材料的要求,在研项目形成材料一览表以及有档案局监制的科技档案盒发放于各项目组,以指导科研原始形成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各项目组指定一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该项目所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的积累。

二抓过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档案人员会同院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动态,针对课题进展的每一个阶段应形成的原始材料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研究活动中原始材料形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课题一立项就建档,材料一形成就装盒,课题一结束材料就齐全。

三抓考核。档案人员积极参与项目主管部门和院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的项目进展阶段检查、阶段验收等活动。在检查科研课题研究进展时,同时检查研究实施的原始资料、实验记载形成及管理情况;在对各研究项目实施进展进行评比时,同时评定研究材料形成的质量。档案科对研究项目形成材料的质量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并参与项目评比、考核、打分。

四抓审签。档案人员积极参与课题鉴定、材料审核。按照有关规定,科研项目完成后,各项目组课题验收、鉴定、申报成果前,项目组兼职档案员要将该项目已经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送档案科审查,档案人员按照归档要求对其所形成材料进行审核,如材料不规范、不齐全,将不予签字。

此外,为了规范管理,该院还建立了项目实施保证金,凡档案管理不规范、材料不齐全的将扣除部分项目经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者,院将依法取消资助并追究其责任。笔者认为,这种事前介入、事中检查指导、考核评比,事后审核签字验收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模式,既提高了科技人员参与意识和自觉性,也有利于加强全院档案的监督和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创新服务机制 加大服务力度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必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档案工作者也必须相应从被动的"保管员"转为主动的科技信息服务者,从封闭走向开放,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这是新形势下实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为此,我们在工作思路上明确两点:一是在努力做好档案利用为科研工作服务的同时,着眼和立足于为广大农民服务,主动配合全省"科技兴农"、"科技扶贫"、"科技促小康"工程,深入研究利用需求,寻找工作突破点,有针对性地筛选1000多项重点科研成果,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使之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二是适应市场,找准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走集成联合的道路。2001年,我们依托丰富的室藏积极配合院科技情报信息中心,以科研成果档案和在研项目内容为依托,建立了"江苏省农业科技信息网",其内容包括农科院及各专业研究所简介、国内外以及院内农业研究动态、科技产品介绍等;完成了"江苏省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江苏省农业在研课题数据库"近600个科研成果与1200多个研究项目主要内容介绍的录入工作。科技成果档案的编研,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建立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科技促小康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构筑全省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科学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村

1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

1.1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物化为劳动资料、创新的生产工具,使劳动手段更加现代化;科技发展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和效用;科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先进;科技进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

1.2农业科技创新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及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靠技术,靠创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才能彻底摆脱农业的“不可持续”局面。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农业新技术应用,可以拓宽资源的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有效缓解现有资源的约束;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还为科学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开展科技减灾提供基本手段。

1.3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品种的良种化,生产资料的机械化、电气化,生产组织的区域化、社会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条件的水利化、园林化,经营管理的企业化、科学化。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三个基本特征,其本质是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管理农业,目的是创造出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因此,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持,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

2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2.1积极追踪,采用现代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把材料学技术、制造技术、工程技术、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融为一体。借助于农业工程设施,使农业减少甚至摆脱对自然条件和人类劳动的依赖,要积极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化。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将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要突出信息科技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地位,早日实现精确农业。

2.2组织农业科技攻关

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加强品种选育,种子质量标准化,优质苗木工厂化研究开发,建立产业化种植基地。

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建立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品转化率和附加值。

实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行动,加强区域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农业科技工程化。

实施绿色食品科技行动,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向导,开发各种绿色食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带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减灾农业科技行动,重点加强生态林、节水农业、重大病虫害测报防治、避洪避涝和节水抗旱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实施科技致富示范行动,分区域搞好科技致富,坚持以科技开发为主,增强“造血”功能,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

2.3努力推进农科教结合

农科教结合就是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中心,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手段,以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动力,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农科教结合,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之一,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3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途径

3.1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抓大放小、合理布局”的原则,组建农业科研机构,包括建立国家级农业科研中心、地方农业科研分中心。通过“并、转、建、撤”等不同途径进行调整、改造和改建,以利于建立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科技力量集中的“国家队”、“地方队”。

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建立科技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紧紧“稳住”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使他们安心、专心从事农业科技研究,从课题、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另一方面,要大胆“放开”,让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市场,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使农业科研成果早日进入市场大循环。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让农业科技人员抓准位置、选准课题,使科技资金得到充分、高效利用。

3.2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鉴定制度

建立一套能客观、公正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质量、效益等全部内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要求既全面,又客观,同时量化并给予合理的权重,便于操作和比较。

建立评审专家库,将真正办事公道、学术水平高的专家纳入到专家库。

采用“背靠背”方式对成果进行评估、鉴定,以促进农业科学研究“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出真成果”。

3.3加快以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进步

改革、创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工作,要求做到:“一健全”。尽快健全各地、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做到县、乡、村有推广站,省、市有推广中心,并配备必要的农业科技人员和相应的仪器、设备、设施及应有的工作条件、推广经费等。

“二转变”。一是工作中心转变,将推广工作的重心由以“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农民”中心,真正将农村推广工作的重心转变为“面向农民、面向农业、面向农村”。二是推广机制转变,真正实现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并逐步强化市场机制的功能。

“三结合”。科研、示范、推广三者结合,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当前,全国很多地方建立的“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就是将农业科研、示范、推广三者有机结合的较好形势。

“四到位”。将技术、资金、物资和优惠政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农民手中,这是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得以“生根、开花、结果”的关键所在。

3.4加强农业成果转化和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科研和推广人员要树立起强烈的市场意识,研究开发和推广有市场前景和发展前途的成果,再依据市场反馈信息指导下一步工作,以形成研究、开发、推广、转化的良性循环。加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用以物化的技术,适宜个体、集约经营的技术来增强生产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在科研机构的设置上,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机制创新,建立起使国有科研单位的成果通往企业的桥梁。

实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多层次的科技经营活动,是农业科技直接进入农业与农村经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科技机构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模式。

3.5 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办“农民夜校”,办好“农业广播学校”,进行电视专题讲座、科普讲座和“三下乡”活动,直接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农业、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采取相关配套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既要稳住农业科技人才,又要鼓励人才合理流动。要千方百计地稳定现有农业科技人才,使其安心工作、专心钻研,也要允许合理的人才流动,尽量使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1] 刘仁忠. 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农业产业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