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第1篇

一、现实观念决定其位置

在提倡素质教育取替应试教育的今天,社会、家长、学生却信奉着只有通过分数才能量化人才的观念,认为一个学生是不是“天才”、有没有用,只需看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与排名。仅注重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这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前段时间不是有即将从知名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或公司白领为了找个好单位及有更大升迁机会而花钱学唱歌、画画等进行艺术修养充电的新闻发生吗?这充分说明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忽略了人之初的艺术启蒙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在努力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深化艺术教育的同时,却缺乏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加之对艺术教育缺乏客观的评价量化标准,造成“只闻雷声不见雨点”的局面。

二、制度刚性不足,保障乏力

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但现实很无奈,在广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园地――学校,迫于应付上级考核要求也只有形式上的重视而缺乏实际上的具体操作。这主要表现在:(1)大部分学校缺乏进行美术教育所必需的师资力量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场所。美术师资不足,就以其他学科老师临时兼任,甚至干脆课表上安排美术课而课堂内则改上语数等名不符实的“假课”。另外,六七十个学生全拥塞在一间四五十平方米的美术教室内,又怎样开展好需要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美术活动?更不奢谈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感受艺术、创造美了。(2)在资源配置上,对美术学科的投入相对较少,或几乎为零。大部分学校连起码的教学器材和基础设施都不具备。如教学挂图、录像带、幻灯片、石膏、几何形、写生用的静物、衬布、写生台、画架等,更不必说画室、雕刻用具、灯光等设备了。这样就缺少在美术教育中进行艺术教育所应拥有的硬软件设施。缺乏土壤,又何谈造就一片艺术绿茵地?

三、师资水平与培养方向制约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培养学生成为从事专业技术和掌握专门知识的美术人才的教育,而是对他们进行艺术感染,塑造美的意识,注重情感体验和稳定的个性特征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传导作用,这也是一个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传播艺术的使者,美术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要求浸润着艺术的感染力。但即使是专职美术教师自身水平也呈良莠不齐之势,部分美术教师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自身学科的认识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的教师则在接受培训期间因偏爱某一类艺种和技法,也将之转嫁给学生,让他们接受师之所爱,而忽视进行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艺术教育,造成学生对艺术理解及认识上的缺陷和误导。当然,这也是师范院校艺术教育滞后的结果。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的不良后果,担负起艺术教育跨步前进的先锋作用,让艺术教育根植于小学美术教育中。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第2篇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与增大习题课课堂容量的关系

现在老师们一提起多媒体技术,就想到了能增大课堂容量。确实,在传统课堂45分钟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写得再多,说得再多,学生能接受与预想相比往往差距很大。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教师一节课的讲授,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仅为5%。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图像、影片、声音等综合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调用更多的感官学习,自然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吸引力都大大加强了,而且能补充和拓展大量的课外内容。但是如果不能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就难免出现应用不当甚至滥用的现象。特别是习题课,如果只是将一道道题目用多媒体投出,老师在课堂上盯着屏幕讲题对答案,学生在下面应接不暇抬头“欣赏”,那么不仅没有增大课堂容量,反而不如传统课堂上的讲练评的教学效果好。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有它的优势,但不是只要用多媒体就能够增大容量,甚至要认识到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性,增大习题课课堂容量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重要。所以,将习题中不容易用语言描述的或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的加以展示;将学生的错题呈现在屏幕上让师生共同分析;将相似的易错点进行归类加以知识点网络化,等等,这样自然而然就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从根本上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为传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二、正确对待多媒体习题课教学与传统习题课教学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多种教学媒体的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只要出现多媒体技术就认为是新型的教学方式的观点。在不少老师看来,课件制作越新颖,就越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我在一开始也有这样的误解,因此总在制作课件上而不是备课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慢慢我也发现过多的视听刺激反而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走马灯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升反降。板书设计等传统的手段也被抛之脑后,很多课堂不再重视板书,黑板要么空无一物,要么当做草稿纸。其实,教学方式要更新,但这并不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而是取决于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

传统习题课上的逐题讲逐题练固然无法使课堂高效,但如果无法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中应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那么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实现习题课堂上的有效性。不少老师按照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顺序播放式上课,一旦出现变化——本应成为课堂契机,就抓不住,急得满头汗;要么出现问题就把课件调来调去,本应有的从容应对反而做不到了。这种貌似新颖的“教学方式”自然还是本质上的填鸭式教学,虽然形式上有变化。我认为,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情感学习等能力,就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真正关注学生,在备课、上课、听课及反思上下足工夫,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考的现状。多媒体技术不是能不用就不用,而是不该用就不用,用得合理,自然就会增强习题课的课堂效果。总之,不能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理由而放弃师生互动和交流,而应把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

三、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组合生物习题课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 教育现状 对策

1.引言

在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国开始了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许多地方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具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学生,使之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需要。我从事高中美术教育多年,结合多年从事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相关问题的对策进行研讨。

2.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很多时候,美术教育仍然受到忽视,不仅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忽视,更是家长和社会上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虽然我国早已倡导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在各个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依旧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无法完成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现在的中小学依旧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并真正落实。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和培养学生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十分不利。

2.1虽然新课改已经拉开了帷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这门科目在学校教学上是作为一门边缘化副课出现的,不同于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美术教育这一科目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科目出现的。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重视主课,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其在教学上不是以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目的,而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是机械地介绍书本内容,无法做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无法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这与我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符。

2.2家长对孩子的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原因之一。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语数英这样的主课才需要花时间认真学习,美术教育这样的副课不必要花时间去学,多学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主课的时间。这样的观点直接导致学生把时间与精力用在与考试有关的科目上,而失去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机会,无法获得艺术熏陶,对孩子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变成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考试机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2.3社会上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中小学美术教育受到忽视的又一原因。美术作为一种完整的具有独特性质的艺术体系,是不能单纯从绘画这个简单意义上理解的。美学观念的培养直接对文学、经济、科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上很多时候,一些人将美术简单地理解为绘画,政府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与师资力量的培养不足,没有一支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尽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中小学美术教师力量的培养方面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像农村、边远地区的学校几乎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学生无法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这些对学生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3.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下的对策探讨

3.1学校方面:各中小学应当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改变自身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不应当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合理安排美术教育的课程时间,按照每周两课时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不能安排语数英等主课课程挤占美术课程的课时进行补课。

3.2政府社会要加强对美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引导社会风气向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引导,加强对美术教学的硬件投入。学校能提供更专业的美术教学材料,如毛笔、宣纸等,以及提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作品展示,才能更直观地使学生受到美学熏陶。这样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满足美术教学中对专业教学材料和专业硬件设备的要求,才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工作开展。

3.3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教学者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的。与此同时,美术教育者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艺术欣赏不敏感的学生要有耐心,要用合适的方式慢慢影响,不宜采用严厉的方式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相关美术知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动,不能仅让学生照本宣科,单纯临摹大师作品等。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踏青,走出教室采风,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多面对更加生动的景物,才更加有利于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4.结语

加强美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静.对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几点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93-94.

[2]冯常广.中学美术教育现状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22:237.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能够成功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教育当中,教师应当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整改。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美术教师专业的培训

小学美术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首要的一点就是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性不够。由于本身对小学美术教育缺乏重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并不能够很好的展开教学,甚至在个别学校还存在将原本小学美术教师安排去教其他学科,这一做法导致原本不被重视的小学美术更是形同虚设。再有,美术教师在就业之后缺乏专业性的培训,专业水平停滞不前。然而对于现代话教育来说,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有更高级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新课程进行整改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应当是整合的关键。

2.缺乏学习资源

部分学校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缺乏重视,从而导致在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资源上落后于其他学科。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教学资源的缺乏直接导致小学美术教学中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等难以得到满足。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下,要想小学美术授课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困难的。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美术与信息技术已经仅仅联系在一起,因此对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出高要求。

3.小学生对美术教育缺乏重视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美术缺乏重视,这也导致小学生本身对美术缺乏重视。在大多数人眼里小学美术始终是次要的,学生家长更看重的是学生成绩以及今后的升学率,使得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教师本身对美术的理解认识不到位,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整改只是在教材中忽略了教学内容,因此原本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都偏离了教育初衷,久而久之,严重的导致了小学生自身对美术缺乏重视。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要想成功的改善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主要因素之一。美术教师把教学设想运用到课堂教学,通过反思、学习、实践,再反思、学习、实践,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把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解决一些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学习、思考,能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面临新课程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将学生看作教育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观念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过多的认为书本是中心,教师是中心,课堂是中心进行教学。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学生更多的学习方式是临摹,例如,在讲《鱼儿游泳》这一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安排小学生照着书本上的去画,而忽视了小学生本身的创作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教学内容。美术教师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应给予学生对美术正确的认识,这样就考验到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当在授课的过程中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强调学好美术有哪些好处等等。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多进行互动,能够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美术,教师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占据学习的重要地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后的练习,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就要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在小学生面前展示完美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课堂上的内容,对于课外美术作品也能够欣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成功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都是缺乏耐心的,教师就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去激发学生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3.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重视

首先,应从小学生的思想入手。在过去的教学中,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缺乏重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为了能够彻底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就应在课堂上对小学生普及学好小学美术的重要性,以及带来了哪些好处。其次,教师应多培养小学生本身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更加积极。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殊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却很困难,它是一项长久的艰苦的工作。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绘画作品。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引起d趣,教师示范性、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这就是说看得见的就用视觉感受,听得见的就用听觉感受,闻得出气味的就用嗅觉感受,有滋味的就用味觉感受,可接触的就用触觉来感受。在美术作业评论中,我们时常听到教师这样评论学生的作业:你的画色彩真漂亮。这只小狗你画的好像啊。这些话指的就是艺术感受的能力。长此以往,小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美术素养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尽管美术并不属于考试科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乐趣,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提高小学生对美术的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美术的环境,使小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研究,2017(02)

[2]乔丽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1)

小学美术教育反思范文第5篇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传统艺术的美与创造性,进而使学生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新锐的创造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十分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是提升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方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民间美术功能的运用。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分析

民间美术是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艺术,是底层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因此相比较宫廷美术以及文人士大夫美术,民间美术更加接地气,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功能。笔者认为,民间美术具有以下五种功能。第一,认识功能,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感知之中,是对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精神需要的一种体现,这种认识功能是在农耕时代流传至今的,不同的艺术表达具有不同的含义,应用在不同的场合,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因此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民众对伦理道德的教化上,由于民间美术是一种底层文化艺术,因此在题材上主要以情感倾诉为主,如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圣贤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第三,审美功能,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民间美术艺术风格淳朴,注重对“善”与“真”的追求,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民间美术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魅力。第四,生活功能,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密切,本身就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窗花、面具都是民间生活的一种缩影,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民间美术的服务性。第五,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是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如婚礼的喜字、葬礼的纸扎、定情的荷包,即体现出了民俗心理也体现出了民俗观念。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的教学策略

1.选择恰当学习内容,贴近学生接受功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民间美术功能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美术学习兴趣,要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民间美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区域内的民间美术表象特征完全不同,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铜梁龙灯、剪纸就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手工美术,而在西南地区刺绣、石刻、木雕也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代表着不同区域的审美取向、风土人情与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地域,去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2.契合学生学习生活,突出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本身就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注重民间美术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看,这样才能实现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如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课堂划分为四个板块,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鉴赏评述、综合探索,而在这四个板块之中,都可以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在这里笔者以设计应用这个板块教学为例,如在端午节期间,五彩绳是节日需要的一种的用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五彩绳的编制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五彩绳,并作为端午节礼物互送家人朋友,这既是一种贴合生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统,实现了多种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

3.增强教师美术素养,注重民间美术资源开发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与美术涵养对于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最新推行的小学教师行业标准中明确的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从而实现专业能力上的提升。而在运用民间美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教师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就是教师素养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能否发挥出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与教师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业余时间中,主动的去学习与民间美术有关的知识,并掌握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同时能够灵活地结合教学方法,将民间美术应用在其中,发挥民间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

三、总结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可以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外教学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民间美术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作者:范文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沈秀兰.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2]张成.泰安市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

[3]郭红亮.美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体现[J].渤海大学学报,2013,(01).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潜移默化,营造“美”的教育氛围

1.提供欣赏平台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