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机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5年我们严格按照全省《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制定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探索适宜本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和配套机具系统。加快推广应用,全面完成了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就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选择项目区:设置试验田项目区的选择按照玉米种植面积结合当地群众基础好,易于接受,便于推广的原则,我们将试验地点选在三卡乡、呼玛镇、北疆乡种植玉米面积比较多的乡镇,土壤多为棕壤土,属浅山坡耕地。
在三卡乡三卡村,依托瑞和种植业合作社,建设300亩示范田,在呼玛镇西山口村,依托科振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田180亩。在北疆乡象山村,依托象山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试验田480亩。
(二)试验模式设置: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与传统耕作对比田采取三种作业模式进行对比。
1、在三卡乡三卡村瑞和合作社试验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春季除机械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土壤耕作,直接使用迪尔1204拖拉机牵引吉林康达2BMZF-6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种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剂—田间管理中耕追肥—收获。
技术要点:①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②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③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北京丰茂3W-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④当玉米7-8片约40公分左右时,用播种机的施肥铲深趟垄沟,追肥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侧距10-12厘米为宜,赶雨前追施尿素10公斤/亩。
2、在呼玛镇科振农机合作社示范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建设面积为180亩。
技术路线:秋季进行玉米机化收秸秆粉碎还田---用1204东方红拖拉机配套1LF-435型黑山翻转式双向深松浅翻犁深松30cm以上---冬季休闲---春季用马斯奇奥MT-6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品种为德美亚2号---播后喷施灭草药--田间综合管理。
技术要点: ①深松技术,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深松机进行浅翻深松,深松深度30cm,打破犁底层,且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不漏,到头到边。②气吸式精密免耕播种,株距为17cm,亩保苗6000株,播深为3cm。③机械施肥深度为10cm,亩施肥量为50kg。④高效喷药技术,利用合作社的3wm-1500型液体喷药机,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对植株进行高效高精度喷雾灭草。
3、深松重耙精密播种模式。建设面积480亩.技术路线:深松重耙起垄待播状态春季精密播种药剂灭草田间管理收获。种植品种为鑫科育1号和利和16。
技术要点:①深松重耙整地起垄技术,用迪尔JD2204拖拉机配套沃尔1DSL-3600松耙联合整地机进行作业,深松深度32cm以上,然后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佳农北方1BYZP-6.2型56片耙进行碎茬碎土作业。②精密播种深施肥技术,用道依茨2104拖拉机配套沃尔2BQD-12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深施肥,株距为17cm,播深为4cm,垄间行距为65cm,亩保苗株为6000株。施肥量为57.5公斤,施肥深度为10cm。
(三)作业机具及技术要求:玉米秋收后留高茬(25cm)过冬,采用免耕播播机进行播种,播量为2.0kg,播深3-6cm;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采用咽嘧销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机械深松放在苗期,每年苗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为20-30cm,时间为6月20日-7月5日。全方位深松的地块,每2-3年,在秋季,进行深松一次。
(四)试验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同等水、肥条件下,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同时播种,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对比测试、分析。
(五)试验监测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低温测试、土壤含水率测定、作物生育期观测、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土壤有机质测定、作物产量测定、地表覆盖测定、生产成本核算、配套机具性能考核。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
我们向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召开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部署我县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吴志忠同志任组长,农机局局长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农业局和实施区各乡镇长等十多家单位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并且成立了由县农机推广站站长任组长,有5名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同时我们还聘请东北农大工学院周福君副院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丁济文等5人担当技术顾问,组成专家顾问组,协助解决实施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组织机构健全之后,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分月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职责,分解任务,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管、有人抓,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围绕农时季节,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在推广宣传工作中,把技术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是组织实施区乡(镇)、村干部,合作社社员和种植大户,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动员会”,发动群众,澄清各种思想顾虑和障碍,放心大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这门新兴技术。其次是组织编印了2000余份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实施区农户手中。再次是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大讲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目的和好处,效益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逐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紧紧抓住机收玉米留高茬、机械深松、杂草防控、免耕施肥播种四大技术环节。以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培训会的形式,培训农民。5月11日在北疆乡象山村召开“玉米免耕播种现场会”,8月12日在呼玛镇西山口村召开“保护性耕作高架植保机及植保无人机现场演示会”,9月27日在三卡乡沿江村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观摩会”,宣传和讲解免耕播种作业的优势和好处,实地参观示范田玉米长势。
(三)量化工作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我们项目实施方案的工作进度安排,分解工作指标,细化、量化实施工作的环节及任务,制定分月工作计划表,使得实施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展开。我们还按照分月工作计划中的作业环节,落实具体负责人,实行“一抓到底”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即每个工作环节都有人主抓,每块示范田都有县站技术干部包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保障保护性耕作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管理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建立技术档案,形成技术总结报告,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耕作模式。建立现代农机合作社牵头,农机大户参与的农机服务网络。提高机械利用率,确保各项技术措施高标准完成。主动接受省站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考评。
加强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认真执行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确保专人严管项目资金,在财政局监管下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坚决杜绝挪用、挤占
等现象发生。
三、取得成效
(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成本效果明显。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省去了传统的燃烧秸秆、旋耕灭茬、破垄夹肥、镇压等多道单独作业环节,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3—5次,节约用工40—50%,每亩节约生产费用40-70元。
2、抗旱保墒能力增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实行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建立了土壤涵养水库,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同时,由于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了阳光对土壤的直射,有效降低了水分蒸发,提高了蓄水保墒能力。
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实施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壤年增加有机质0.065%,如果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以上,土壤中有机质开始富集,地表土层开始松软。
4、增产效果明显。10月20日我们邀请县统计局、推广中心对示范田进行了测产,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平均亩产为599公斤,对比田亩产为564公斤,全县平均玉米亩产553公斤。经调查统计,较对比田产量增产6.2%。按玉米现价2.0元/公斤计算,亩增收可达70.4元,加之亩节约生产成本平均45元,农民每亩增收节支约115元。
(二)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1、地温变化。播前:免耕播种项目田留高茬试验田各层平均地温与传统耕作对比田地温分别低0.2℃-2℃,其原因是项目田地表覆盖物多而减缓地温升高。玉米留高茬深松试验田深松后比对比田各层平均地温高0.1℃-1.3℃,其原因是深松后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更多地接纳热能。
2、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播种前:由于示范田地表覆盖好于对比田。冬春季存雪量大,存雪时间长、蒸发量少,因此留高茬示范田对比田0-30cm土壤含水率平均高0.5%。对比田含水率低也是因为翻耕后容易跑墒。雨后24小时:由于玉米秸秆腐烂分解,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变的疏松,孔隙度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土壤贮水量;同时地表覆盖物还可以减缓雨水径流,延长雨水存留时间和入渗时间也增加了土壤贮水量。经测定:示范田0-30cm土壤含水率比对比田高1.5%左右。苗期深松的耕地雨后3天测定的数据看,0-30cm土层水分比对比田同层高0.8%-1.5%。其原因是苗期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活化了土壤,相对增加了土层厚度,有效地减缓地表径流,提高了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作物生长期、封冻前:经测定,这两个时期0-30cm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比田分别高0.7%-1.6%。
3、作物生育期观测:经测定项目田比对比田出苗早3-5天,苗全早6天。其原因是选用先进的指夹式播种机,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厚度一致而且比对比田覆土薄,因此出苗早、出苗齐。三叶期早3-5一碱叶期株高也明显好于对比田,作物成熟期比对比田早5-7天。在播种前考虑由于地表残茬过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出苗率降低,所以采用半株距播种,即株距为13-15cm左右,保证项目田的出苗率为90%以上,补充因残茬和秸秆影响出现的缺苗断条现象。
4、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的时间放在苗后作物生长期,这样除净率高,效果好,成本低。玉米选择吉林市吉丰农药,除草施药方法:每亩用药量4500-5625克/公顷(300-375克/亩)按规定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00-900千克(每亩用药量兑水40-60千克)。
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秸秆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腐烂,使土壤变的疏松,增加了土壤活性,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
6、提高了作物产量,增产原因是项目田土壤含水率、土壤肥力均好于对比田,因此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产量增加也是必然。
7、减少了风蚀,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田地表覆盖率比对比田提高,覆盖量增加,同时项目田在冬春大风季节采用根茬固土,播种又尽量减少动土,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风蚀。
(三)取得的成绩。第一总结确立了适宜本地区垄作特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第二取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第三逐步提高了领导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第四积累了实践经验,锻炼了队伍,具备了大面积实施的条件。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测试仪器落后,测试结果不精确。测试风蚀、水蚀、土壤容重等指标的测量未能完成,土壤有机质质量的测定不方便,测试手段落后,缺乏比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项目实施期短,我县属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相对干燥,作物秸秆根茬的腐烂时间长,在短期内土壤有机质增加效果不明显。
3、虽然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深蒂固,加之农民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影响了此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进度。
4、保护性耕作机具价位高,补贴资金少,推广难度大。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发生量大,纯免耕播种存在拖堆断条影响播种质量。
(二)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增加深松补助金额,对保护性耕作给予一定作业补助。
2、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延长示范推广年限,巩固提高示范推广成果。
3、进一步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购置补贴额度,优化机具结构和性能,增强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坚持行政推动和宣传、引导示范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示范推广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而广之。
五、提升和改善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项目实施同步推进,充实农机推广技术人员,指导示范区开展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标准制定和机具选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宣传、信息咨询、检查评估和接受考核验收等工作。开展知识更新工程,选派1名同志参加农业部培训班,组织10名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赴齐齐哈尔农机校参加基层农技人员(重点班)培训。推进技术交流与研究,组织赴泰来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改善推广工作条件,投资15万元新购吉林康达免耕播种机、灭茬机、中耕深松施肥机。购置大型复印机、照相机,购买测水仪、烘干箱等检测设备。保证农机推广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机推广站的公共服务能力。
六、下一步打算
1、计划利用冬闲时间召集农民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
2、召开保护性耕作研讨会,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制定明年工作方案。
3、做好项目分析总结工作,探索适合本地的最佳技术模式。
一、补贴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补贴实施情况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6年来,泗水县共落实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11.4256万元(中央、省资金1892.996万元,市累加资金66.83万元,县资金51.6万元),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经过我们严格审核,规范操作,共有3880余户农民享受到了这一惠民政策,补贴各类农机具4965台套。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泗水县农机局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关于“八不准、四严禁”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组织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建档、喷号等工作,认真核对购机手续,做到购机户姓名与所购机型相统一,确保了补贴机具发放工作没出现任何偏差。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补贴政策的推动,大大调动了农民对大型、新型机具购买的积极性,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截至到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6.639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总量达到12327台,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14930台套,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20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97台,大中型拖拉机1766台,免耕播种机208台。林果、畜牧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全面增长,挤奶机、贮奶罐、冷藏罐等大型畜牧用机具从无到有,马铃薯收获机、马铃薯播种机、大棚卷帘机、大棚用保温被等新型机械、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装备水平呈现出“面”拓展、“量”增加、“质”升级的良好发展趋势。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泗水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县机耕面积达到79.8135万亩,小麦、玉米机播面积55.041万亩,小麦、玉米机收面积42.0375万亩,小麦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也达到了80%左右。随着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泗水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203台,免耕播种机208台。2011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6.8万亩,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96kg,比常规播种增产26kg,增产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的实施不仅减少了农户的作业环节、节约成本还能增产增效,改善生态环境。
4.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勃蓬发展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吸引了更多农民购买大型、新型农机具,造就了一批农机大户,泗水县农机局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机资源,开展规模作业、合同订单作业、以及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而且他们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机手加入到农机合作组织。目前,泗水县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140人,专职12人,兼职20人,共有农机手140人,县农机协会、乡镇农机协会会员有的并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机原值80-100万元的1个,100万元以上的9个,2011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作业服务总面积15万亩,年服务总收入达到815.1万元。
泗水县永胜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农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分别于2010年、2011年相继获省农机办、省财政厅扶持资金5万元。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政策性强,补贴对象明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大,工作量大,操作程序严格,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为了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我局认真领会、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成立了“泗水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以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和经济作物机械为重点补贴机械,具体制定泗水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实施范围及补贴规模;补贴对象及优先条件;报名办法及购机监督要求等。
(二)广泛宣传
通过县电视台的滚动字幕和新闻节目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全面宣传报道,并在《泗水大众》报上刊登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及内容。通过乡镇(街道)农机站深入到村入户,深入农村、集市、田间地头进行了广泛宣传,张贴“农机购置补贴申请程序图”,发放农机购置补贴明白纸,出动宣传车辆,同时邀请厂家安排机具,派技术人员来讲解、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把农机购置补贴的机具种类、享受补贴的对象、优惠条件、重点发展的机具等内容做到了家喻户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我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7万千瓦,拥有各型拖拉机1010台、配套农具885台套、播种机515台、水稻联合收割机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7台、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农机原值的农机大户11个。
(一)农机化工作。全区完成机耕面积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除棉花采摘收获外,播种覆膜、中耕除草、喷施农药等作业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栽植面积7.5万亩,完成机插7.3万亩、机收7.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4万亩(含西瓜、小麦复种玉米1.1万亩),机播、机收率94%。全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 农机服务组织跨区作业完成机收玉米2600亩、水稻1400亩。
(二)农机补贴工作。今年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于二次调整比较晚,资金规模70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1万元,报废更新补贴18.8万元,拉动购机户投资348.7万元,下达指标确认书20份,受益9户,购置各类农机具20台,其中,180马力四轮驱动拖拉机3台、水稻收割机3台、50马力以上80马力以下拖拉机9台、旋耕机3台、深松机1台,共补贴资金69.9万元。
(三)监理工作。新增驾驶员26人、注册登记拖拉机预计14台、联合收割机1台,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组织进行了“安全生产月”和“三秋”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收效颇丰,效果彰显,出动执法车辆13车次,执法人员52人次,检查作业机具110多台,保障了安全生产有效进行,全年实现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服务组织建设情况:完成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的年度核实登记。我区现拥有农机大户11户、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其中新增省级农机合作社1家、市级农机合作社1家,已成为功能齐全、力量强大的农机服务队伍。
(五)深松项目实施工作。今年深松任务2万亩,其中常规深松1.5万亩,示范带动0.5万亩。目前作业已全部完成,已通过第三方质检、区及验收,待公示期满后拨付资金。
(六)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作。经过上级领导部门连续几年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我区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农机服务组织,其中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农机合作社于2***年**月注册成立。主要开展生产劳动合作和农机具规模作业、配套作业,农机租赁服务,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新品种,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等业务。原合作社注册成员5人,现有社员31户,长期雇佣农机手8名,修理工4名,管理人员4名。近几年承担***土地深松项目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年作业面积5万亩以上。在承担深松、深耕、植保、秸秆回收利用等业务过程中,未发生过农机事故,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作业,在周边农户中信誉良好,未发生过因作业造成的纠纷和投诉。合作社所有动力机械均已上牌,按时年检,驾驶员、修理工持证上岗。2017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市级示范社”,2019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示范社”。今年被市农业农村局定为市级“双控”机制建设示范单位并成功申报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项目。
(七)“平安农机”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根据创建方案我区已通过省级验收,获得省级示范县称号,下一步力争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称号。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扎实做好补贴工作。为落实好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我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认真抓好落实。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党工委委员**为组长,纪工委、农牧局、财政局、公安局、工商局为成员单位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为落实农机补贴明确提出了规范原则、适用条件、资金分配等内容要求。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张贴公示等方式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宣传,张贴公示25份,送达广播材料25份,有线电视屏幕配音播出一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热情服务。对前来办理购机手续的购机者,工作人员做到耐心、热心、尽心。不论是正常工作日还是双休日都坚守岗位,有时甚至推迟下班时间,解答各种问题,及时办理手续,以优质的服务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好评。接待来访机手110次,解答电话咨询140次。五是加强监管。无论是申请初审、指标确认、购机审核,都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做好每个环节的规定“动作”,见人见机,规避风险。
(二)积极协调用户需求。深入镇村(社区)全面调查农机具需求量,利用行业信息资源,协调销售企业购进农机具、配件货源,以满足购机户机具需求。
(三)认真督查维修质量。以维护农民机手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进维修点督导检查零配件及机具维修质量,随机查询农机具维修后技术状态恢复情况及有机户对维修效果的满意程度。与技术人员主动交流维修常识,共同协商修配方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4个。全区完成修理小中大型拖拉机115台,检修保养各种配套作业机具320台套,机具综合技术水平达到90%以上,保障农机具以最优的技术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四)助推合作规范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扎实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程。我站组织掌握政策全面、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积极深入区内农机合作社,帮助完善建章立制3项;详细了解合作社经营情况及来年生产计划、作业项目规模;利用管理服务职能,协调我区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服务公司,1家种植合作社参加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认真宣传现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了解社员所需所盼,运用政策按时给予解决、答复。同时,虚心听取社员对改进农机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我区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入社会员180户,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服务农户590多户,完成机械化作业24万余亩,为社员及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监管安全生产。我站把深入田间、场院等作业场所实施安全检查看做是“必修课”,确保全区农机生产无事故。一是结合农时作业,按照《农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下地检查作业机具110台次,排除隐患12台次,严肃纠正了机手“带病”作业行为。二是无偿发放《安全技术生产知识》、《驾驶证问题解答》等明白纸1000份,为机手提供学习资料,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三是随机检查作业质量130余次,按照深松、耕地、耥地的作业标准,检查深度、平整度、土块粉碎度等指标均达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深入玉米、水稻机收作业现场,检查损失率、剥净率、破损率、脱净率、完好率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查看机收效果,帮助调整作业技术状态,有效减少粮食损失。
(六)规范推进牌证管理。依照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切实加强牌证管理与农机补贴工作对接,将“政策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全部办理牌证手续,协调区财政局、88联合保险给予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保费补贴,并加大力度对无牌无照拖拉机及机手进行整治,杜绝了“脱牌”、“脱检”现象发生。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松山区共完成免耕播种面积5万亩,机耕面积180万亩,机播面积230万亩,机收面积140万亩。机械化精少量播种165万亩,机械化深施化肥面积160万亩,农田机械节水灌溉35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播种3.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收获3.7万亩,大豆机械化播种14.4万亩,大豆机械化收获14.4万亩,牧草机械播种1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54万亩。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完成情况
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1.5万亩,按第三方监测平台统计,全区完成免耕播种16750.46亩,合格面积15016.81亩,其中玉米秸秆全量覆盖2500亩(播种前进行残膜捡拾),玉米秸秆部分覆盖2667.72亩,谷物等其他作物秸秆全量覆盖9849.09亩。举办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6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0.1万份。建设自治区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3处。
(三)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情况
2020年松山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16万亩,深松作业补助面积8万亩(不含苗期深松作业)。全区共投入作业机组57台,从监测平台获取作业面积89847.24亩,其中达标面积87617.32亩,重复面积6572.56亩,区外作业面积1008.7亩,最终确认补贴面积为8万亩,受益农户1956户,涉及地块2125块,使用资金200万元,正在拨付。
(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情况
按照《2020年松山区整乡整村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在种植作物品种相对集中、地块平整、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太平地镇中的四个行政村具体落实推进,即河南营子村、兴隆沟村、北波罗胡同村、敖包吐村,具体推进方式是:以综合实力较强的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核心示范园区,主要示范农作物品种为玉米,示范面积2万亩,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重点解决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高效植保这三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借助项目推动,今年在示范区完成玉米籽粒直收1000亩,高效植保5000亩。
(五)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
2020年新建农机合作社5家。截止目前,全区已在农机部门注册登记合作社95家,覆盖全区100%乡镇。入社社员1304户(人),机械保有量3100台套(动力机械1128台、农机具1972台件)总资产19656万元,完成作业面积90.3万亩,其中跨区作业15万亩,经营收入3999万元。
目前,借助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动,今年我区在惠农、兴敖、铁牛和宝田这四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全程机械化项目区,示范农作物为玉米、甜菜、葵花面积6.7万亩。
(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根据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遴选赤峰市叶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赤峰恒舜农机专业合作社、赤峰泽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家能力较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牧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指导服务、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主推技术。遴选甜菜、谷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作为年度主推技术,编印技术手册和技术明白纸,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遴选技术指导员8人,抓示范新型经营主体3个、科技示范户30户。
(六)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新机具推广突出节能环保,引导示范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玉米籽粒收获机1台,无人机7台,甜菜起收机31台,残膜回收机3台,起药机(扒搂式)3台,新技术推广继续加大对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或离田综合利用技术、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试验对比,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向土地集中连片地区示范推广。重点推广玉米产后烘干技术、玉米抗旱增产割苗技术及无人机植保。
二、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性耕作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召开会议,编发技术资料,下乡宣传,召开机具演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及要求。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参加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技术人员、合作社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推广配套机具,重点推广深松机、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和还田机。在完成2020年保护性耕作计划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全区“保护性耕作”工作调研,摸清全区适宜开展“保护性耕作”乡镇、村(组)及当地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基本情况,为2021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
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重点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主攻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并制定统一生产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免耕作业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等惠农政策推动,加快推进玉米种植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技术的推广。
(三)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加强建设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工作重点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开展全区合作社摸底调查,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由于技术人员有限、经费紧张等因素,致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守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对保护性耕作不了解、不认识,而且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人员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尚不能完全掌握。农机基层服务组织不健全,推广进度缓慢,且不均衡,保护性耕作工作不能延续。部分关键作业机具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机具选型上不能满足坡地作业要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松山区主要种植模式为膜下滴灌,且残膜回收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其次,虫害草害控制难度大,由于保护性耕作实行免耕、少耕,土壤耕作的减少,容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
2、合作社普遍小而散,管理乱、水平低、服务少,存在空挂或休眠合作社,只有牌子没有机构和人员。大部分合作社组织松散、制度缺失、服务领域不宽、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内部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长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低,缺少会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制约了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管理人员办社能力和管理能力低,缺乏财物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发展资金不足,近几年,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进行了一定的支持,但对农机合作社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征用土地、融资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农机具的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部分农机合作社重机具轻保养维修,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
3、我区玉米种植品种不统一,玉米籽粒收获机械要求早熟、胶质性、含水率和破损率较低的玉米品种,且籽粒收获机械价格偏贵,同时我区玉米收获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种植户对产后烘干的认识较低,导致玉米籽粒收获及产后烘干设备较少,籽粒收获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制约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缺少葵花联合收获机械,缺少适宜本地区的葵花收获机械,目前全区普遍采用传统收获模式。生产全程机械化基础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甜菜全程机械化机收效果扔不理想,农户普遍反映含土太多、扣杂太厉害、破损率大等问题。
四、2021年工作安排
(一)全程机械化工作。
继续进行国产籽粒收获机试验选型,推广技术成熟、适宜本地区推广的国产籽粒收获机型。借助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推动,依托松山区具备粮食烘干及收贮能力的合作社-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粮食烘干及收贮,争取突破3000吨以上。联系甜菜起收机厂家,改进机器起收含土多及损失率高的情况。引进推广玉米-葵花兼收型联合收获机,对葵花全程机械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
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化建设引导,继续树立典型发展区级示范社,主推市级示范社1-2个,工作重点继续向松山区中、西部机械化薄弱地区推进,积极培养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机服务组织整体水平,力争明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05家。加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计划组织全区重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管理能力培训、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维修专业人员培训和全区农机合作社进行财物管理人员培训共3期。
关键词:农作物;发展方向;探讨
1加强对农药化肥市场监管工作
2016年农业部门抽调执法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33家农药经营门店逐一开展了检查,在检查中通过现场查看生产企业、包装说明、标签、原始购货单据及购销台账等企业记录信息,并依照中国农药信息网进行了逐一检查,同时检查备案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品种。此外,对化肥市场进行了多次检查与抽样,检查中未发现假冒伪劣化肥。
2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实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政策,使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流转,逐步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首先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发展理念,继续引导和指导有条件的乡(镇)、村组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等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并积极指导示范社成立内部机构,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农户积极参加新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专题培训,有效促进合作社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4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高原有机绿色果蔬、脱毒马铃薯、优质青稞、高寒中(藏)药材和优质牧草“五大产业”。当前,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5.259万hm2,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4.095万hm2,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农作物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农民全年总收入明显提高。为了积极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努力推进全县草食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生产,大力实施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惠农资金管理力度,天祝县编制了《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各乡(镇)、村组迅速开展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和政策性保险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完成了小麦、青稞良种补贴,补贴面积达到1.247万hm2。并动员全县乡(镇)、村组农户积极参加农业保险。
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工程实施后,松山镇德吉新村移民点新建了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该项目建成后,集中供气将解决松山镇德吉新村移民点250户移民区群众燃料匮乏问题,并能为项目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在天堂镇村、业土村、炭山岭镇等购置发放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20台,安装率高达100%。为了确保农户合理使用沼气,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建有沼气的乡(镇)举办了安全生产管理及沼气使用培训班,有效防止沼气运行安全隐患,参加培训的人数累计达到2800多人(次)。
6减轻农牧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