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尽管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点是相同的,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前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前的设想基本上都包含在教学设计中,所以教学设计的方案一旦形成并付诸于课堂教学,就必须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数学教学起到指导、约束及控制等作用。二是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明确的教学实践指向。在成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中,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被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环境的调适、教学媒体的选择及教学评价手段的实施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和安排,这一系列的内容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此外,教师应把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等融入到整个教学设计中,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特点,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创造出来的。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关注点
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不论是哪一层次的数学教学,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目标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2]。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关注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教材编写意图及教学方法等。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指向,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教学中师生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教学效果和标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内涵清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相互协调,要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不能形同虚设。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往往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不恰当等现象。例如:教师对一些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把握不准,提出的要求不切合教学实际。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显得空洞无物,存在套用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的现象。在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性。要注意所学内容与其他数学内容的联系,正确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相互关系。二是全面性。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三维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特别关注新课程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三是现实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避免目标过空、过大,无法实现的现象。
(二)学生的学情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目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做好学情分析:一是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即要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及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材料,使新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原有的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某公司的股价走势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函数单调性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价值,因为股价走势情境包含学生所不具备的一些股市专业知识,以此作为本节课的教学情景不妥,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等。三是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和可能出现的困难点。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数学例题和数学练习的设计,教学设计时省略了概念生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将主要教学时间安排在例题和练习的教学上,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轻知识生成、重题型展示和解题训练,追求一步到位的问题,由于教学要求过高,对学生学习人为的设置了障碍,更谈不上学习上的兴趣点等。
(三)教材编写意图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这样才能有效的使用教材,达到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教材的背景进行分析。数学教学活动是在一定背景下进行的,知识背景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教材的背景分析,主要是分析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以及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等。其次是对教材的功能进行分析。分析这部分数学内容在整个数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包括智力价值、教育价值和应用价值等。三是对教材的编写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研究教材的设计特点,力图使每个细节都能充分体现教材的设计特点。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采取以问题为主线的方式进行编写,这样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是十分有利的,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升华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设计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数学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从教学的指向和最终目标来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不能代替学,教师的教必须促进学生的学,“为学而教”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定要贯彻“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的组织方式”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依据学习任务的类型来选择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营造一个能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利于新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教师只要把教学内容讲清了,学生也听懂了,认为所学的知识就掌握了,这种认识的误区就在于教学设计遵循的是“为教学设计学习”的理念,强调了教师按部就班地规划并实施教学系统,学生则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但学生想什么更千百倍的重要。”教师若只注意题海战术,不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把学生训练成解题的机器,学生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那么,教学活动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关系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应当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级等基本要素。这里必须明确,我们不能把教学设计仅仅定位于解决知识如何讲授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即“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察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应包括课前分析、实施过程和课后反思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课前分析。它包括:1教材分析:包括课标的要求,每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关联等。2是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等。3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培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4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5确定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的实施策略的选择。6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
二是实施过程。指对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的设计,即解决目标实现的途径问题。它包括:1设计问题的展开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的情境。2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情境的,2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探究的、体验等。3预设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利于调整。4设计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和使用方式。5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
三是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效果,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等。 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追求是为学生的生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不断超越而奠基,期望他们能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因此,作为教学设计,就不能在仅仅是考虑如何实现教材知识的简单授受,而更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开发以及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创造性、自主性的选择与设计。就教学实施层面来看,新课程的上述基本理念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实现要求,就是直接指向了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真正解放。
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都应当通过教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落实。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制的的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拥有比较广阔的延展空间,这也为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设计的立足点已不再是仅仅着眼于学科知识本位价值,而是一切以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的宗旨上来。教师一切教的行为设计,都必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个立足点。概言之,即因学定教。其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问题,应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首先加以关注的。
一是要务必强调对学生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学习者对实现某项学习目标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程度等,是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搞好教学设计,就必须首先重视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准备情况等,是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搞好教学设计,就必须首先重视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准备情况等,以便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我们不能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那是不可能指望获得很好的效果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采取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方式,架构起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其中,这里所说的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着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入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新课程方案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与我国传统课程相比,模块课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综合性。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即每一个模块都哟模块都以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模块中样,学生在模块课程的学习中所获得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
2相对的独立性。即模块都是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特定的主题内容。模块和模块内容之间虽有一定的学科内容上的逻辑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很密切,并不一定都具有必然的序列递进关系,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每一个模块都可以与其他模块、其他学科发生多种可能的关联,从而使统一的课程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及多样化。
关键词:高职 教学技艺 维度 结构体系
课 题: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执教能力训练与测评(一期)(国家改革试点项目2012)PXM2012_014306_000 173_00019000_FCG。
教学技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智慧型教师的基础。典型的研究专著是《学习与教学策略》,其中提出的教学技能模型,包括9项基本技能和2项高级技能。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为教学技能研究组),从《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整理出各项技能的特征与范例,以帮助教师们更清楚地掌握各项技能的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教学技能研究组进而对教学技能模型、结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三维教学技能模型。
一、教学技能的三维模型
图1 课堂教学技能三维模型与结构
教学技能三维模型包括讲授、演示和互动三类,28种,200多个技能点。《学习与教学策略》中的教学技能类群是按照难度划分的;而教学技能研究组是按照用途来划分的,更容易被迁移、学习和应用。这项研究发现10个新技能点,其中,有的代表着我国本土文化,如教学语调配合;有的代表着现代教学技能,如组织活动等。同时,还开发出200多个技能点,首次系统地描绘出各个技能点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的实用性,见下表。
表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和《学习与教学策略》中技能类群的对比
教学技
能维度 三维教学技能类群 《学习与教学策略》
中技能类群
讲授 示范、指明要点、对比举例、介绍性聚焦、诠释定义、强调重申、回顾重点、小结与总结、揭示实质、阐述内在联系、树立权威、手势配合、教学语调配合、案例讲解、角色扮演 示范和热情、一致的学习活动、围绕主题、提供转换信号、介绍性聚焦、术语准确、强调、彻底完善的总结、传授“生成性”知识
演示 感官性聚焦、案例、公式呈现、实物教具展示 感官性聚焦
互动 表达热情、表达关怀、监控、反馈点评、提问、激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寻求共鸣、组织活动、幽默 教学效能、表达关怀、积极期待、洞察与反应、反馈正确信息、高频率提问、平衡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等待回答、批判性思维
实际上,教学技能三维模型是针对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的情况研究出来的。应当说教学基本功比赛场所,是理想化的教学场所,可以简称为理想教学场。而在高职实际教学场所(即真实教学场),还包含很多影响因素。换言之,真实教学场远比理想教学场复杂得多。因此,需要研究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下面我们就探讨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二、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
教学技艺是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融合,在形成教学技艺的初期,多偏重于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形成,通过教学实践,则逐渐增加教学艺术的含量,直至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基本融合,就形成了教学技艺。当教学技艺完全成熟,并完全达到高超地、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学技艺,便会进入教学技艺的高峰,教师就会赢得教学艺术家的荣誉。实际上,技术和艺术是相通的,因此,教学技艺的结构模型,可以采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教学技能研究组的研究路线与成果,通过类比,对教学技艺的维度和结构体系进行研究和构建。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多年来通过普及、推广教学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设计等),提倡教学技艺,开展说课活动和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艺,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上、在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上、在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在积极落实职教理念发挥职教特色上的进步较小,这些进步缓慢的方面构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高职教学技艺,形成了建构教学技艺结构的基本思路。
建构教学技艺结构应该围绕高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与培养学科型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课程教学特点,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强调“启发式讲授”的同时,更重视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执教能力):包括演示、示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进行管理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艺不但应当具有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而且还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三个维度与结构(见图2)。教学督导对教师的评教,主要从这六个维度来评价教师上课的状态、水平和质量。并且,我们对这六个维度还进行了细化,理出相应的教学技艺的观测点(简称为教学技艺点)。
图2 教学技艺维度与结构
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非常重要,而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在高职教育课堂上也是格外重要。这是因为高职教育教学和学习主体高职生的学情、学习风格,都有其特点,如喜欢形象思维,不惯于抽象思维(理性思维);不善于动脑,但是乐于动手;场独立性不强(依赖性重)而场依赖性突出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场的设计、组织、管理、调控等。当然,少数优秀教师可以靠其个人的教学个性和艺术风格,吸引、感染和引领高职生学习,但多数教师需要靠优化的组织和管理。譬如,同一个班,不同课程的教师上课,效果大不相同。一位优秀教师上课,不但秩序井然,而且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热烈,这位教师不但在讲授、演示和互动三个基本维度做得优秀,而且在教学设计与备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教学场管理与监控三个维度上,也做得积极,独具特色;另一个教师上课,则秩序混乱,犹如“自由市场”。仔细分析,这位教师教学设计与备课功夫一般,满足于传授知识;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都不到位。
总之,真实教学场和理想教学场相比,是更为复杂的教学系统,高职教师必须重视掌握真实教学场教学技艺的维度和具体结构体系,在六个维度上锻炼和提高基本功。
参考文献:
一、在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 应根据教师的自身修养进行设计。
教师是深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人物,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独特教学模式,而不能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更不能机械地模仿和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
2 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根据,无论何种创新教学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中不同的文本进行不同的设计,体现出各自文本的独特性,不能搞“一刀切”,应做到对于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的设计策略。
3 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创新教学设计应把学生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学生而设计。创新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的水平、年龄的特点、已有知识的积累等。
二、创新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使教学设计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1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由知识灌输型教师转变为创新型和科研型教师。
2 教师心目中学生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的“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创新教学设计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真切地尊重、关心和牵挂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 教师对教学过程观念的转变。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应从“教”出发。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向教师反馈,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形成了情感、知识、思想和能力交流的信息互通网络。此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体验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和师生双方共生共长的过程。
三、进行创新教学设计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1 要找准创新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一定要明确。创新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懂得有舍有得,张弛有道。一旦确立了创新的切入点,就要保证这个切入点是科学的和有价值的,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符合教与学的规律,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
2 应能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有其自身规范的程序,严格而认真地执行教学流程,容易导致刻板僵化而使教学失去勃勃生机。只有在创新的形式下打破常规教学流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应改变教学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应当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要学会重视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实际切入和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的结构体系,应突出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论观点和重要概念;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