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作业改革的缘起――提供“轻负高效”的文化土壤
宽城区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区、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针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主题一直在积极探索。文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背景,是课程政策和课程制度的“土壤”。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看这“土壤”能否为新课程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能否促进学生和谐高效学习。对此,我们从“两个一”入手,打开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一)反思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成长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工作进行反思,梳理中发现,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活动中,作业设计仿佛是被课改遗忘的角落,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很大差距。表现在内容上依然为“巩固知识”服务;形式上多是简单、机械的课后练习;对作业的评价方法只是一元地依据标准答案打个对错,缺少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多元评价。此举极大地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制约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人才培养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看来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像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一样,来一场真正的“革命”,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开发、灵气得以展现、精神世界得以张扬。
(二)搭建一个平台:辟实践场,营造创新的舞台
诊脉过后寻良方。我们欲在小小作业本上做足大文章,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的舞台,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二、作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做法――让孩子们诗意地飞翔
首先,我们确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明确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统一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价值取向,继而从实际出发,拿出了《宽城区中小学作业改革的实施方案(试用稿)》。围绕试用稿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基层教学校长例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校本研修的氛围中,这既是三次例会,又是三次学习;既是三次碰撞,又是三次修改,更是三次完善。从多个层面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革思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方案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纲要、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以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个性化作业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所研究的内容是: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研究和探索中,在小学作业的设计意图、设计内容、设计形式、作业评价方式、探索新课程倡导下的作业设计规律。
三、作业形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心栽“花”花会开
在《宽城区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框架的引领下,从教研员到教学校长至教师三个层面,均对学生作业改革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中我们逐步将作业划分为四大板块进行研究,即常规作业、长假作业、短假作业和专题作业。
(一)常规作业――力求“小作业”做出大变化
常规作业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在常规作业设计时注重“两要”,坚持“三看三结合”。两要:即常规作业内容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常规作业设计要注重知识性、讲究系统性、注意层次性。三看三结合:即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从作业发生的场所看,可以考虑课外作业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三种做法使常规作业焕发活力。
1. 常规作业中的共性作业。依据求质、少量、高效的原则,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2. 常规作业中的分层作业。在共性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
3. 常规作业中的特色作业。依托教材,结合生活进行拓展延伸。如“为古诗配画”、“购房理财计划书”、“我为学校规划未来”,自己动手制作知识卡片……
如,我区数学常规作业中的《数学日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分析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将观察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短假作业――拓宽孩子的认知渠道
短假作业主要集中于“清明”、“端午”、“五一”、“十一”等假期之间。节日特定的人文气息将带给孩子们精神的熏陶与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短暂的假期里闪动智慧的火花,体味短假的乐趣!
在操作时突出“四性”,实现“三放”。四性:即在时间、空间的利用上要突出弹性;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要突出个性;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悟性;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表现上要突出灵性。三放:即放松学生的精神,创造完成短假作业的良好环境;放飞学生的想象,打破“齐步走”的作业内容,构建自主的学习空间;放宽学生的视野,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是特长的学习内容,激发生活中感知知识的兴趣。“四性、三放”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突显个性,激发兴趣,有所感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长假作业――让作业充满文化意蕴
漫长的假期生活,既是学生调养身心、休闲娱乐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系统感知,融入社会,开发潜能,凝炼储备,升华实践的有效时机。
我们总结出长假作业中的“一个超越”、“两个密切”、“三个延伸”。即超越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打破学科界限,体现长假作业的综合性;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长假作业的生活性;向生活领域延伸,向科学领域延伸,向社会活动领域延伸,体现长假作业的实践性、时代性。通过“一个超越”、“两个密切”、“三个延伸”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学习资源,赋予学生时代感。整合多学科,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维思考,培养学生用自主的态度参与,用合作的方式探究,用研究的眼光分析,进一步认识生活,了解世界。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宽城区朝鲜族小学利用长假组织开展颇富民族文化特色的作业活动。如,《购房、装修》、《节约用水》、《朝鲜族泡菜》、《民族传统面具》、《紫菜卷饭》等。
(四)专题作业――借助网络空间分享学习的快乐
专题作业的设计既要做到两个面向,又要做好两个交流。一是面向学生,即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基础出发,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自身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圣诞节来临,可与语文、英语老师联系,布置学生以祝贺圣诞为专题的作业,主要有:搜集圣诞节的来历、世界各国圣诞节的风俗习惯、学生给圣诞老人写封信等,由于对此项作业十分感兴趣,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二是面向社会生活,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定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提出自己的对策。
交流之一:是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利用班级博客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便利,分享班级博客带来的快乐,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增强班级凝聚力。
交流之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点评别人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虚拟实验;实验教学;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131―02
“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培养,进入了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突破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和劳动者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我国,受教育的人口众多,许多高等学校不具备充足的实验场地和现代化的实验设备。此外,大量的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无法进行实验操作和练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实验系统及其应用的相关问题正是应当大力研究和发展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已经成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而且可以克服传统实验的各种制约和弊端,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 计算机通信网虚拟实验系统
虚拟实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它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创新。
虚拟实验教学可以节约成本,突破实验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的优势,成为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可以仿真出可视化的实验环境,引入多种多样先进、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降低误操作的危害与损失,为学生和劳动者提供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在我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Linux操作系统等工科课程中,实验教学环节必不可少。我们选取了虚拟实验教学方式,以达到让学生多练习、多模拟、多实践的目的。2007年6月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的“国产基础软件技术培训系统研制与课程开发”(编号2005BA115A03)项目资助下,我们自主开发完成了面向互联网应用的虚拟实验系统,包含一个虚拟实验平台,及与之配套的网上虚拟实验管理系统。
计算机通信网虚拟实验平台仿真了计算机、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等4类常用仪器设备,其中计算机又包含Windows与Linux两种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功能。学生可以从器材栏选择需要的设备添加到实验区,相同的设备可以选择多台,利用这些仿真设备搭建虚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参数设置与实验操作。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
虚拟实验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实验管理、报告管理、个人消息、在线论坛、用户管理等功能。系统分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种角色,不同角色拥有不同权限。(1)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在线提交实验报告、保存实验结果,查看教师给出的成绩与批语、进行自主实验等;(2)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新建典型实验、进行实验安排、批改实验、实验成绩等);(3)管理员:进行课程管理(设置实验课程、进行授课安排)和教学论坛的管理与实验用户的管理、学校管理和权限管理。同时这三种角色还拥有参与教学论坛、站内消息的功能。
二 虚拟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
利用自主开发的虚拟实验平台,开展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由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构成。基本实验是由常用的计算机网络配置等实验组成,侧重于网络应用操作能力的训练;综合实验为DHCP、HTTP服务器等配置实验,侧重于网络服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自由搭建网络,侧重于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精神。
对于单门课程,每学期在网上一定量的实验作业,如图2所示。公布实验要求与报告格式,由学生操作完成之后,直接通过网络提交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教师直接在网上批改并可利用网上实验管理系统进行成绩统计。最后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以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为例,每学期2个必做实验,由基本实验构成;2个选做实验,学生在教师的5个实验范围内,选择2个完成,以综合实验为主。最终的实验成绩计入学生总评成绩的20%。此外学生也可以自由设计实验,完成后提交给教师。如果学生做的非常优秀,可以给以5%的加分成绩。
三 虚拟实验教学的实践
我校实验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2005年9月开始研制虚拟实验系统。2007年研制完成后,经历了1年时间的完善和修改。在2008年初投入实际教学,在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中进行应用,已完成2个完整学期的教学工作。第一个学期是小规模使用,选择了一个百人左右的班级。第二个学期在全年级推广使用,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总计超过2000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0%以上的学生支持虚拟实验教学方式。8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虚拟实验教学中获得了很大收获。可以说,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使用,解决在网络教育中开展实验教学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习个体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虚拟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实验成绩评定,教师工作量很大。我校网络教育学生每年招生约2000人,一位教师可以开设课程布置实验,但是批改的时候,面对数以千计的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负担比较重。今后在实验结果的保存、实验批改流程方面需要改进,力争实现自动批改。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实验教学模式,采用自主研发的虚拟实验系统,针对多门课程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8年9月,虚拟实验相关课程“计算机通信网”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副校长)、*(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年9月——20*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研究的总结阶段(20*年12月——20*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考杨春花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王夫年
高职高专数学学习的特点与教学干预,CHENZhong
定积分的几种应用张一敏
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初探余海俊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周瑞祥
中学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林区教学 王海桥,WANGHai-qiao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张高友
"绩效暗箱"在企业培训效果转化中的作用谷云盛,仲娟娟
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施方案——暨对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和评价的建议李凯,LIKai
校园奥运文化教育的现实价值与途径朱兆荣,ZHUZhao-rong
浅议大学校园竞技体育文化姜志明,曲新艺
黑龙江省高山滑雪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顾洪伟,王广贵,刘石
"模块"是什么——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陈新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周玉华
浅谈剪纸艺术对当代设计创新的启示官可,王立秋
教学机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必备素质李菲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金美玉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刘金升
高校大学生就业危机应对措施于丽丹
对电子商务运营实验体系结构的探索许喜平,易英欣
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方法探讨侯雪筠,张林,张明霞,李燕
行动导向法在DSP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引入姜颖韬,JIANGYing-tao
中国残疾人问题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栾岚,王丽皓,LUANLan,WANGLi-hao
普通高校两级教学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林区教学 田军,TIANJun
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校园建设王晶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初探孙克俭,王淑英,杨华,冯勇
浅析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杜大鹏,DUDa-peng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严东博
比较萧红迟子建对于庸常人生的关注与表现的不同李白,LIBai
《雪国》中蕴涵的佛禅思想李方媛
初中语文教学的"活"与"真"许广成
教学反思的实质与内容单忠翠
重视诵读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源——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程金枝
小学作文教学要讲求实效冯润玲
论俄语计算机术语的隐喻性王超,王元英,WANGChao,WANGYuan-ying
跨文化交际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志峰
插入结构的对比分析金素娟
《红楼梦》大观园中人物居所名的翻译——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缪建维
旅游专业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曹春
大学英语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研究朱倩
基于语料库的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王艳滨,WANGYan-bin
引入乡土文化资源,上活《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课"教学设计与反思王静
高校如何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工作马玲玲
探究性提问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研究朱玉巧
加强生态文明的审美维度建设的几点建议王博
建设以"和"的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以珠海和风中学为例钱伟
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能与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与探讨谭铁龙,TANTie-long
谈谈网络环境下《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史莉玲
家政服务高职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刘俊敏
网络环境下电大教师校本研修的途径研究藏鸿雁,徐辉,ZANGHong-yan,XUHui
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监督晏利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方法与途径杨影,郑俏,YANGYing,ZHENGQiao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姚轲
画龙点睛与画蛇添足——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孙雪枫,林长春
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声、韵母障碍研究林区教学 高影,GAOYing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程明凤
浅论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源泉——内驱力钱伟,QIANWei
关于在私营企业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贾剑玲
和谐校园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感恩教育李晓杰,LIXiao-jie
开放教学走向生活赵守平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刘晓红,盛琳颖
《文化生活》教学引用乡土资源的尝试陈玲长
谈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李科
《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的探究王南征,苏宁宁,WANGNan-zheng,SUNing-ning
"两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屈卓,关世平,岳冰,白永雪
俄汉表动物词语喻人对比分析王雪飞,WANGXue-fei
大学生英语口语得体性缺失的应对策略研究龚红霞
文化视角下的汽车商标词汉译策略刘深强
英汉广告文体特点对比及翻译策略魏冰
语用移情、语用迁移和跨文化交际侯博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书"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陈曼倩
规范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袁华
以行动研究作为大学英语课堂培养模式的策略与实践刘志浩
对美剧《欲望都市》对白的语用分析——从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角度康璐HtTp://
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徐平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状况研究吕海涛,赵雪梅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翻译宋秀芝,甄桂英
应用日语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研究刘萍,LIUPing
遥感课程有效性教学的途径研究王亮,WANGLiang
面向海量数据网络服务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来羽,张华杰
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陈开耀
基于ASP+SQLServer模式的网络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探讨蒋巍,陆放
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林区教学 陈俊
论数学建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李兴华,李冬梅,王树忠,LIXing-hua,LIDong-mei,WANGShu-zhong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许毅
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的探讨李楠
动态生成式生物课堂教学的建构徐素梅,XUSu-mei
浅议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李伟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初始之临摹张丽,ZHANGLi
我国运动休闲业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胡美艳
盐城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曹晓东
论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作曲理论课程改革张金石,林国花
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与特殊性刘俊英
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为教学服务之我见李琦
从"三观"的视角省思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姜新财
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庞海波,PANGHai-bo
如何开发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孙蕾
享受阅读陈海波,徐英,童敏,CHENHai-bo,XuYing,TONGMin
让学生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培养创造精神的文言文教学探究刘明月
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教学的意义及作用白金
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高卫国,GAOWei-guo
微分方程积分因子法的应用唐擘
"一种"数列的通项公式及n项和公式的探讨佟红梅
单孔抽水试验及数学模型建立陈芬芬
合理利用流行文化克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障碍宁圃玉,王欣,NINGPu-yu,WANGXin
语料库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李铭
"创新"一词的俄译赵淼,李萍萍
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林区教学 秦一竹
影响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刘翠凤,LIUCui-feng
浅谈幼专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王立秋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梁海涛,金立新
刍议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把握齐越
创设情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张枫,田文菡
建构理论在师专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微
浅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贺业平
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活与教育滕晓楠
电大网络教学模式分析李丹妮,LIDan-hi
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樊永华
《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杨海,焦仁宝,孙薇薇
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及其应用易巍,赵子涵
齐齐哈尔市中小学生远程教育学习效率研究林区教学 吴旻,WUMin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情境设计高维英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周亚莉,ZHOUYa-li
教师在化学复习中的角色探析赵加林
【关键词】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筛选;毕业生就业率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搞好就业工作的发动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经由指令性分配转向指导性就业计划,实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政策,前些年供需两旺的数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也明显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发展需求。数学专业就业指导模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结合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最适合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对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数学专业学生基本就业方向
1.1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数学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为数学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近几年,教师编制的考试使得很多学生被拦在了学校门外,但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也解决了很多想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1.2 到国家政府机关各级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工作
社会上很多领域都离不开数学专业知识,例如统计学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毕业生可以到各级统计局从事人口数量、土地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的统计工作,也可以到银行从事统计、会计、经济师岗位。此外,数学偏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可以进入IT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因此,考取事业编或者公务员,到国家政府机关各级部门及相关企业从事数学应用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是数学专业毕业生不错的就业选择。
1.3 考取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使得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到科研单位从事计算数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取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以便获得更多的就业选择。
2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就业指导模式
2.1 回顾分析我国就业指导历史及现状
相比于国外,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现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真正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由于采取国家计划分配工作,学生不必担心找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各学校纷纷重视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小组到就业办公室,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我国高校开展的各种就业指导工作大大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现今很多就业指导培训机构的建立也为大学生了解就业提供了渠道。尽管如此,我国就业指导体系仍存在突击性强、全程性差,专业性不够明确等劣势。
2.2 透彻分析国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
美国施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在第一学年就安排学生进入中小学充当课堂教师的助理,帮助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使职前教师体会教师职业,获得必要的教育实践经验;英国施行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采用小学与大学合作的制度,使教育实习制度化、系统化;日本施行以服务为核心的生涯就业指导模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求毕业生进行就业登录,即向学校就业课注册,凡希望就业的学生要让学校知道自己毕业后的意向,再由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和规范的个人就业档案;德国分别设立了政府、民间及高校三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和咨询,大学生就业采取“自我负责 ,自由择业”的制度 ,呈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香港的高校联合设立了“联校就业资料库”,将毕业生的资料等印制成特刊,供用人单位选择。
2.3 借鉴取精,对现存指导模式加以完善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各种就业指导模式,横向比较发现每种就业指导模式均有值得借鉴之处,结合我国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施行数学特色系统专业化就业指导。首先,该就业指导贯穿于数学专业学生受教育的始终,不是学生毕业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而是按照学制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成若干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任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具有全程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其次,培养数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其科学、现实的表达职业意识,减少盲目性、盲从性。不仅如此,该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同时也渗透于数学教育和教学当中,符合贯彻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数学教育应与时俱进,引入创业理念,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数学专业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更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实施方案
3.1 建立完善的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
针对我国就业指导现状,横向比较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建立数学特色系统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首先,以数学专业学生为个体,由资深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环境,使其在掌握数学专业就业方向的基础上清楚职位所要求的素质模型与其自身素质水平匹配的程度;其次,帮助数学专业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通过数学教学和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将自身的各种资本和优势传递给市场;举办数学专业就业专题讲座、校友报告会、择业成功者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就业建议;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把社会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数学专业学生,使其提前确定自身就业方向,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
3.2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
(1)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是针对数学专业毕业生制定的就业指导模式,具有专业性,全程性和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重视结合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年级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
(2)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结合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将就业指导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以数学专业学生为个体,由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就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需具备素质、工作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专业性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3)在课堂教学以外,针对数学专业特点,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纵深就业指导内容。举办就业专题讲座、校友报告会、择业成功者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就业建议。
(4)加强对就业指导自身的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检查评估,不仅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在毕业生离校前征求其对该就业指导模式的意见,反馈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3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实施
针对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专业性和全程性,对于大一新生,通过入学教育向其具体介绍数学专业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等,使其尽早定位自己的专业素质,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兴趣、个性等潜质进行测评,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顺利择业和就业在素质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完成专业分流,重点加强其对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了解。除了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数学教学中,而且要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经常举办就业指导交流会,让学生参加就业市场,多给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对于大四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成为重中之重,也是就业指导最紧张、最重要的时期。此阶段就业指导内容要兼备政策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准确及时地向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解答学生的各种就业难题,并提出专业化的就业建议,切实服务于每位毕业生。
4 小结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结合我国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从现今就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借鉴了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精华之处,实现了阶段性与长期性并存,政策性与灵活性兼备,指导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数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市场,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希望在此就业模式的指导下,数学专业毕业生能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