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计算机教学;创新引导

一、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事项研究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内容,为高校的在校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万千变化、生动形象、实效快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高校的教学水平。下面将其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讲述。

1.课堂教学与实际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以课本知识内容为基础,以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尽量将让各种知识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供一个切入口。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操作指导,而不是用知识进行口头的讲述。

2.对于基础常识中的。对于涉及计算机内部优化和性能提升的发明;有关测量测试过程控制的涉及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发明;用于外部数据处理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涉及汉字编码和汉字输入法的发明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述,教师要在这些常识基础上进行案例讲解,对于其存在的先进技术突破方法、改革历程、技术创新研发等事项进行讲解,能够带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渗透分析

1.上机操作中的内容分析。高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趣味性强、内容模块化、基础性同发展性相结合等特点。它的基础部分主要是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内容,这些内容结构性强,从单一操作到几个操作,可以复合成一个整体的内容模块。在进行长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将自身学习的众多内容重视起来,真正将操作流程与自身的能力需求、流程控制进行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哪些,对重点事项的研究力度提升,使自己真正能够取得长足进步。

2.教师对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连贯讲述。首先,应该将网络管理软件中的部分问题呈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来克服各种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供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减少错误代码和差错发生率对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计算机网络软件可以对网络运行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擦剂和跟踪,监控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排除。对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校内部的信息结合案例研究。在高校内部各部门间进行校园配置、信息联动、资源整合,建立一个更安全保密、信息共享和方便快捷的多媒体网络平台,有效满足者的一切咨询要求及宣泄需求。要加强IP同光纤网络间、信息同通信技术间、固定同移动通信间的畅通管理,加强高校网络工作站和网页的建设,为广大的者提供快速畅通的信息访问交流平台;逐渐开创信息的网上管理、收集和宣传,提高问题网络预测及分析能力。从学校自身内部的部分信息平台的实施中找到案例分析的实例,这样讲述给学生,能够更加有说服力。

三、创新技术中的结合引导方法研究

1.案例教学法中的情感引导。可能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机课程作为一种纯操作的课程,大部分都是些操作步骤,没有什么情感不情感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询问学生的创作思路,通过这种日常交流,从而让学生们对老师更加熟悉,更加亲近;也可以将娱教技术融入到中学教学中,让中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在愉悦的同时,轻松的获取并掌握知识、技能,这也是教育界多年来苦苦追求的目标。

2.错误案例的避免。在计算机课程的演绎中,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在长期的建设方案研究中,应该找到较好的案例进行概述,避免对一些偏激、错误的案例的利用,从身边的实例开始,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将系统性、多边性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

把握重点环节中的重点问题,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分析与全面的讲述概括中,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体系的理解,同时,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自我提升中,教师利用创新的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研究与总结计算机课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带动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联合学过的知识,真正懂得上机操作的方法与目的,才能求得完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Li 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teaching as a targeted,practical,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practitioners who will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w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al operation,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Keywords:Cas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Network

一、前言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线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有自己的特有的模式,以理论够用、操作能力扎实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无关活动和无效资源多;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问题存在,使得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效果受到局限,从而影响高职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高职计算机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新颖,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体验,过于老的案例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影响课堂效果。案例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例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方案,由教师进行归纳、提炼,整理形成案例资源,存入案例库中。案例还可以是教师自己长期教学中的总结和体验,这些案例既凝聚了教师的教学心得,也贴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也被实际教学效果证明是有效的。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发动学生搜索、上交一些较好的案例,拿到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教师还可以到网上一些课件网站或者百度文库或其他一些网络资源库中,搜集现成的案例,充实案例库,并且在网络案例教学时使用。总之,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案例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的阅读与思考

案例阅读部分主要功能是展示案例,以案例标题、关键字、知识点等检索方式向用户展示案例,作为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第一,阅读篇首的几段话,然后尽可能快地浏览一下其余内容,问一问自己:这个案例大致讲了些什么?我要分析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第二,认真分析案例,针对重要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个案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三,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然后再通读案例,分门别类地列出每一问题的重要材料。第四,通过你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再好的案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对待,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最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意见交流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给案例教学的参与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这时作为教师就要树立学生的信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首先能在小组成员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他也就不会胆怯了。总之,小组讨论教学方式不仅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更关键的是,让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团结,共同开展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理论背景方面的准备,还要涉及案例的准备,小组内并不一定非要达成一致意见,求大同、存小异,有些争议性问题有待之后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我实践摸索。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案例分析和报告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交流讨论中的表现等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各知识点。

上述几个过程是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给介绍一个学生常见的、大众化的、而且比较优秀的网站―中关村在线,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站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对其前台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对画面特点进行描述;对此网站后台进行观察,观察其技术平台,用了哪些方法做此网站;讨论该网站的优点;此网站有哪些不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1.主要通过学生网上案例教学平台设计及实现来掌握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2.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3.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一般学生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后台数据库,一般用户用浏览方式查询。④页面设计合理美观,操作方便,要求有相关产品图片。最后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网站,而是让学生在案例呈现、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团结精神、学会分析问题、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雅玲.课堂案例教学与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27-01

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国家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项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在高考过程中对计算机使用频率的增加,高中计算机课程已经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它将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目标,且大都围绕着计算机的简单应用而进行教学,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方面缺乏认识,这是违背素质教育原则的。当我们教育工作者能正视在这个已普遍跨入的新科技时代对于计算机学科的依赖程度,并能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起到的正面意义的时候,也就不会为计算机会影响学生的高考而担心。其实所有的学科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些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看到,他们都是各科成绩非常全面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很高的。因此,正视计算机学科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抓住以下几点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学的。

一、正视因为学业压力而不够重视计算机学科的现象

目前高中教育仍突破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学科因不是必考科目,在高中所有学科中就处于了无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投入有滞后的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象高考科目一样认真细致且有效的进行教学的现象;学生也是消极地来学习这门课程的现象。因为这些原因,高中生学习计算机就完全变成了为了应付毕业会考而学习。在有的班里,甚至有好多学生会把信息技术课本都束之高阁的现象,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但主要就是因为这门课程目前不是高考科目,显而易见,如果将这门课程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里面,那么就一定会改变当前计算机学科不受师生们重视的现状。

二、应正视计算机学科在高考中的作用

目前的高考过程中,学生所直接涉及到的计算机内容就很多,比如平常模考时的机读卡的涂写,是要求学生至少要明白计算机阅卷的规律,才不至于出现把答案涂写错误的现象。另外在考前填报个人信息的时候,也是要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在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更是要求学生在网上操作填报,并且要求操作过程不能有一点的差错。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能掌握计算机运用的高中生是很难独立完成这些复杂的考前和考后的必要工作的。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计算机运用熟练的学生,他的思维就比较灵活,学习成绩也会好一些,因为他能够轻易地借助互联网这个无所不知的老师来解决很多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疑问。

三、应正视计算机学科对于其它自然学科的辅助教学作用

常规电教手段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常规电教手段以其方便、实用的特点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在应用过程中,广大教师已积累了丰富的制作和使用的经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教师对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有的老师制作课件只是把图片扫描进电脑,把录象片、音乐刻入电脑,这样,常规电教手段都能有效替代,根本不需要白费力气。

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如果就游戏成分而言,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上的一门课程。学生主要是喜欢到微机室去上网,去打游戏。对于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并不都十分的喜欢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来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兴趣。

五、增加上机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检验所学计算机理论

每节课都要设计一个主要任务(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和积极练习就能够完成),只作简单的讲解,提示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生操作练习时,教师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统一讲解,进行指导。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递进性,即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教师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可采取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即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山东省烟台市1984年就开始引入计算机教学的实验,这个年份现在听起来确实有一些遥远,您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能不能讲一下当时的状况?

樊志华:1984年,我市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截止到1998年底,全市中小学已配备从苹果II到奔腾II各种型号微型计算机25439台,计算机教师队伍也从最初的2人壮大到1269人,57%的高中、66%的初中和部分小学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

到了1998年12月,我们通过三级计算机教研网络对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情况作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县市区计算机教育设备配置及开课情况差异很大,课堂上4名学生共用1台计算机、教学内容单一或随意等情况非常普遍。

所以,为了使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发展有章可循,我们依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坚持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师为关键、以教学评价为机制的基本原则,首次明确了我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课程规范”、“教学评价规范”和“教学管理规范”。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那个年代,要去为计算机课寻找规范之路,其实并非易事,希望您能够谈一谈您的经验,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樊志华:专业引领—榜样示范—评价激励。这是在1999年5月18日召开的“烟台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烟台市教育局向各县市区明确的落实《规范》的工作思路。

1.专业引领

(1)常规教学引领。1999年8月,我市举办首次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教学培训会议。会议对《规范》进行了重点解读,安排了“如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坚持‘两主’原则,实现‘两个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文稿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网站《教育通讯》上发表),与会代表不仅提高了对课程的认识、明确了任务,也为会后即将举办的学科评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新技术引领。2000年7月,我们与烟台市电信局联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明天工程”青少年互联网知识夏令营。活动使各县市区代表在中小学尚不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的情况下,学习感受了网络基础应用。

(3)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引领。为获得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避免自己能力所限造成工作方向上的失误,我们在2000年递交了加入“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区”的申请,并以制定《规范》展示的实力于年底获准成为第二批实验区中的一员。

2.搭建业绩展台,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1)举办学科竞赛。1999年10月,举办首届烟台市小学生计算机技能比赛。在“微机英文录入”、“LOGO绘图”和“图文并茂的电脑作文”三个比赛项目中,共有45名学生及其辅导教师获奖。

(2)举行统一考试。2000年7月,首次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进行了信息技术全市摸底考试,有9个县市区的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在竞赛与考试中,某个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具有偶然性,但整个团队成员均取得优异成绩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教学。通过对优胜团队指导教师的表彰,既能够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效应,还有利于引导教师将活动倡导的“任务驱动”学习法、“作品考核”评价法和用计算机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教育思想贯彻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来。

3.用优秀教师“资质认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999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初中、高中计算机优质课评选活动,2000年11月举办了首届烟台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在首届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的38位教师,在之后的课程规范发展之路上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其中有3人已经成长为县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小郑老师:2002年以后,您陆续负责了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这两个课题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研究成果?

樊志华:其实截止到2001年底,能满足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要求的微机配备在我市高中、初中和小学所占的比例仅为30%、28%和27%。装备不足,直接导致在每周仅1节课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难以探索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2002年,烟台教科院旗帜鲜明地对各学科教研员提出“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教学装备、课程资源及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将“课题先导,用评价促进课程均衡发展”确定为之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谈到课题,我主持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Fyb011583)的子课题(以下简称《评价》)。课题选择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初中学段为突破口,研发了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规范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终结性考试”的评价系统方案。其主要成果一是2004年将信息技术成功纳入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二是用《初中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承载课题为每一节课研发的优质课程资源,使全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同步出现较大幅度提升。

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山东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04GZ28)。它延用了《评价》课题的工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选取教学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学作为突破口,主要成果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和《小学信息技术练习与评价手册》。课题不仅解决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什么”、“怎样评”、“何时评”、“谁来评”的问题,还对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给出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使课堂教学向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自主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理想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得到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小郑老师:您认为怎样的信息技术课是高效的?

樊志华:我认为,高效信息技术新课堂体现为学习目标达成用时少、单位时间效率高、师生主观体验积极主动;其本质是在重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和谐、强调师生思维碰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2009年,我市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迫切需要达成的三个和谐分别是“教学环境与教学实践间的和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间的和谐”以及“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间的和谐”。

小郑老师:那么站在信息技术教研员的角度来讲,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创新的,又是如何让教师们去进一步体会和实施这种创新的?

樊志华:我们将教学创新理解为:对已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评价等事物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改良建议或方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创新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动态开发,我们试图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并在进行以下尝试。

1.将教学创新融入优质课评审

2006年起开始探索将学科课题攻坚、集体备课融入常规优质课评审活动之中。该制度在以往单纯评选年度优质课的基础上,不仅能同时收获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视频在内的一批优质课程资源,而且能引导教师自觉走进课题研究及网络教研。以2007年评优为例,①我们将初一上学期15个课题分成5组,每组3个连续课题;用自选与调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区县承担的课题,并于优质课评审前一年下发。②每个区县只承担1组课题;每组课题由2~3个区县承担;各区县要通过近一年的集体教研完成选题的同课异构,围绕承担的课题对“初一信息技术教学与小学有效衔接”展开深入的研究。③选手代表区县在优质课评审中展示小微课题研究成果,同一区县选手参评时讲课课题互不相同。④在优质课评价标准中增设教学创新指标,在活动方案中增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作业素材”的编写体例、格式、要求等内容。

这样的举措,迅速将教师带入与教学相关的小微课题研究之中,同时促进了网络平台上的集体备课。初一上学期从“学习准备”到“期末总评”在内的15个课题的课程资源得到动态更新(每个课题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素材”及“教学录像”等内容)。

至此,本年度市级优质课评审由原来单一的评优演变为各县市区课题研究成果的大展台。从2013年起,优质课程资源的评审也将纳入我市的学科评优体系。

2.建立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

自2010年起,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搭建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由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主持。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备课与教育科研。一般做法是:将本学期的课题提前分配到本室教师所在的各个学校,每个课题安排2~3所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精力专攻一个课题的备课。课题承担者在教学进度前两周教案,其他教师在分享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对教案进行再加工。工作室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研讨会,每次会议展示交流两节典型课例,在展示中获得好评的教师可以优先参加优质课评审。网络工作室的工作虽然还在探索阶段,但因工作室能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超大工作量减负且又增效,目前已经得到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

3.建立信息技术教学群

按小学200人、初中500人、高中200人的规模,在腾讯即时通讯平台上分别建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群。“群共享”成为学科活动情报的新平台;群留言则为跨校、跨县市区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教学群的使用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工作“当家作主”幸福感的同时,还能转化为自觉行动。例如,海阳行村的孙学涛老师根据我市明年准备用Scratch取代小学LOGO的工作意向,成立了“Scratch群”,为自愿参加Scratch教学实验的老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4.搭建烟台信息技术教研共享空间

该空间已经成为全市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共享的新平台,学科的优质课视频、同课异构的典型课视频、专题培训会议材料、每个年级每节课的作业素材等课程资源都可以从该平台下载,该平台的使用不仅对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资源支持,而且对学校网络配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检验。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专业课老师来说,什么样的专业课课堂是有效的呢?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强化“职业中学”内涵,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针对这一目标要求,根据我校各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提出关于我校专业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看法。

1 以市场为主导确定备课内容

不管是哪一类学校,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师备好课是上课的基本前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总有技术与知识不断的更新,而且专业课时以市场为主导的。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熟悉市场,有充足的最新资料,完备的市场信息,才能备好专业课。只有认真备好专业内容,才能上好专业课,上出有效的专业课,上出高效的专业课。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中的CPU时,课本里的内容还在介绍INTEL,AMD双核系列,而市场上已经出现多核系列了,如果专业教师只讲课本上的内容就与市场脱节,所以专业课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备课本内容,要以课本内容为基准还需利用网络、各种前沿杂志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新资讯,新技术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那么学生的学习不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对市场的感知能力,突显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明确职业教育备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教法、学法、利用合理教学资源、科学的设计教案。构建有效专业课课堂教学要从有效备课开始。

2 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构成,两者的良性活动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前提。特别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是以能力为中心,突出职业岗位的实用性、技术性、创造性,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实行“教学做”循环交替方式,创设教、学、做合一的特殊课堂。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从思想、方法、行为上改变满堂灌的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2.1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着学生参与的机会与空间,没有参与就谈不上自主、合作与交流,没有参与就不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就谈不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本着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内容要符合学生水平,尽量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活动要由浅入深,把活动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组织要有序合理,方式多样,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不是停留在表面。

2.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求知、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最好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诱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营销专业的一堂促销策略课,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一瓶空饮料瓶,用白纸画上新的商标图上颜色,这是新上市的一款饮料。要求同学同桌讨论,设计出促销策略,并上台模拟。有的同学设计出“买一赠一”的形式,有的同学设计出限量购买的形式,有的同学设计出现场抽奖的形式……整个课堂充满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的作用就是在一旁给予指导,并“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2.3 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都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多数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甚至就压根没想过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对自身认识严重不足,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前途,他们的内心感觉到没有希望。自信心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才能最大的发挥潜能。因此,在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特别是专业课上,这样学生才能树立专业信心,对学好专业技能才会有坚定信念,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可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3 有效的课堂管理规则设计

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谓随机性是在一定预期控制内的随机,不是盲目的随机,因此应规范专业课课堂管理的操作过程,设计必要的管理规则。所设计的管理规则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完成某个具体教学任务时,要求学生在多长时间范围内完成哪些操作,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任务的奖惩是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的行为是什么等。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实训课中,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要求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系统及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其标准是:正确分区;操作系统安装到主分区内;正确安装每块硬件的驱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获得自由上网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的同学需要再次进行安装。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计算机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学生用计算机完成练习的时候学生利用计算机玩游戏、上网和做其它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的矛盾。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不容置疑的。马卡连柯认为“学校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向学生提出苏维埃社会的那种坚定不移的、无可置疑的要求来,就应当教学生有一定的行为标准,教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该受奖励,什么要受惩罚。”一个教师在初次接触学生时就应明确规定集体中学生行为的准则,要求每个学生遵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妨碍了智力的发展。从长效发展来看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走上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以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会越来越高。

5 师生同反思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特别对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来说技术在变,设备在变,教学反思能让我们主动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归纳,使知识逐步系统和完善,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理性反思。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总结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体会的反思的好处,进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

“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把迷失的东西找回来,把该做的工作做实、做真、做细致就能构建中职专业课有效课堂。我们的中职专业教学就能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孙华 《浅析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