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

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

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

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

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农村环境 法律问题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环境主要是指以广大农民的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于发展迅速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空间还相对富余,因此,农村环境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之后的另一个区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伸向了农村,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水体土壤污染严重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推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渐加剧,使农村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化肥、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依赖更大量的化肥。其次,农药、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作物,使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药、化肥同时还大量杀死无辜的动物、鸟类、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废弃的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些“白色污染”很难被消除,因为农膜在50年之内都无法被分解。

    (二)农村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不恰当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危害。我国的人畜粪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认为是目前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污染源。据有关调查,农村人畜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还不到5%,农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没能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农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流向路边地头、沟渠池塘以及被蒸发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着土地、大气、水源和庄稼,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三)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农村,有很多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树木森林砍伐使之变成耕地,他们没有认识到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足15%,除去大片林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更低,。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渐趋荒漠化,有的只能弃耕,使一些地区的环境不在适合农民的生活居住。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人口逐渐增多,饮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实际可用的水量却逐年减少。可见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四)一些新型企业造成的污染十指出,对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文明建设一起发展。但是,目前国家为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味的强调以工业致富农村,致使乡镇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由于乡镇企业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业,而且这些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分布比较广,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面覆盖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开始搞一些副业,比如禽畜养殖等,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样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禽畜粪便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杀伤,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率比较低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位处于弱化的状态,特别是处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还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中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但是农村人们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环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众只是的跟随政府的脚步,当政府进行农村环境进行决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在政府没有环保政策时,便很少有公众参与。由于这种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公众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立场。农户们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依然不强。公众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我国环保项目开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我国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环境的保护,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没有可执行性。农村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然达不到要求,这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规条例根本不适用农村,而适用农村环境的法律又不够完整且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的各项环境保护的政策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农药的检测体系为例,不仅检测的能力落后,就连检测的标准和覆盖面也很低,而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监管力度远不能适应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等等,当前的法律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三)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系统混乱由于农村大部分远离城市,环境保护的执法情况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及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另外我国涉农环境保护事项范围广泛,而国家关于涉农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对于涉农环境保护事项,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据的,这种职权分工上的不明确导致两部门争相管理对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务,而对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务则相互推诿。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都把主要环境执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从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执法,例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事项,生态保护执法等,往往是城市严农村松,甚至农村根本就得不到执法,这都导致了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难以操作的事实。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通过上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立法是关键,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另外还应当尽快制定针对乡镇企业等新型行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最重要的是无论制定法律,还是法规都应当充分面向公众,让每一个公众参与进来,这样所谓的法律体系才能发挥作用。考虑到农村成员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应该浅显易懂,以便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的执法。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畜牧养殖 养殖污染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54-02

目前,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但是因此而带来的粪尿、臭气、药物残留等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畜牧养殖观念,加大对畜牧养殖问题的重视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环保的畜牧养殖体系,实现对畜牧养殖污染的有效规避和治理。

一、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

1.粪便污水污染

在畜牧养殖活动中,粪便污水的任意排放很容易造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在粪便污染物当中,BOD、COD、TP、TN 等污染物都可能会对周边的水源造成污染。例如,粪便污水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存;在稻田中会使植株徒长、倒伏、晚熟甚至绝收;渗入地下则会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的饮用安全。

2.臭气与臭味污染

在饲料中,蛋白质最终会代谢为臭气和氮,这也是畜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在畜牧养殖中产生的硫化氢、氨等气体通常带有强烈的刺激性,尤其是在养殖场的周边地区,臭气的长期存在会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畜产品污染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进步,目前的兽药和饲料中有很多的添加剂和激素类药物,这在降低牲畜发病率、提高畜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带来了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饲料或兽药中过多的使用抗生素或有机砷等添加剂,将会产生致癌作用,使畜产品通过食物链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安全和人的身体健康[1]。

二、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的养殖户,都是过分强调畜牧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粪便、饲料、兽药不当处理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对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全面认识,缺乏应有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在养殖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很少会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也相对缺乏,这就导致畜牧养殖上规模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很难得到及时、全面的处理。

2.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环保法规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和城市生活而制定的,在畜牧养殖方面的政策法规则是相对滞后,导致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无法可依,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很少会对畜牧养殖单位以及个人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平时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评价,没有及时将畜牧养殖污染纳入到我国现阶段的环保体系当中。虽然近年来很多地区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但是多为部门规章,其在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上都大打折扣。

3.畜牧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畜牧养殖污染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虽然陆续出台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完善的宣传机制和配套管理制度,导致我国现阶段的畜牧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多数养殖业主缺乏相应的畜牧养殖环保意识,“重养殖、轻治污”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贯彻和落实畜牧污染质量措施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会主动了解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投入更是无从谈起。

4.畜牧养殖模式相对落后

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的养殖厂不同,我国的畜牧养殖业还处于比较粗放和相对分散的阶段,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学化水平还相对较低,这就导致我国畜牧养殖模式相对落后,很多养殖单位的养殖设施都非常简单,没有相应的治污设施,这对畜牧养殖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相对不利的。例如,很多农村的小型养殖场饲养设施简单,动物粪便随意排泄,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措施,有的业主甚至习惯于用水直接冲刷养殖场地面,从而形成了对周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2]。

三、畜牧养殖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对策

1.提高畜牧养殖的环保意识

要想有效解决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首先转变行业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养殖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各级部门在畜牧养殖中的环保意识。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从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切实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活动中来,减少畜牧养殖污染给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的各种危害。

2.健全畜牧养殖法律制度

随着畜牧养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需要借助完善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力加以规范,并逐渐加大法律监控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国家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畜牧养殖情况和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做到“依法治污、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严格养殖技术规则,对饲料添加剂、兽药添加剂等进行严格监控,确保畜牧养殖的生态化、安全化水平,避免畜牧产品的直接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3.加大畜牧污染的治理强度

随着畜牧养殖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唯有加大畜牧污染的治理强度,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各种畜牧养殖污染问题。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畜牧养殖无公害处理中心,实现对畜牧养殖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其实,要充分依靠科技力量来规避和改善畜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通过生物手段净化畜粪及其产生的污水,利用先进的科技提高粪便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水平等[3-4]。

4.构建绿色化、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新模式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会涉及到很多环节,所以只有积极构建更加科学的畜牧养殖新模式,才能提高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水平。一方面,在畜牧养殖行业中,要积极推广和使用绿色饲料、绿色兽药,降低动物有害、有毒物质的排出量,提高畜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对养殖废弃物进行生物净化和再循环利用,积极构建清洁化、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新模式。

结语

总之,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防堵结合,合理规划,强化引导与管理,并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科技力量,提高养殖污染物的回收再利用程度,实现畜牧养殖生产绿色化、生态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荣.畜禽养殖场污染现状及对策[J]. 养殖技术顾问, 2014(3): 80-80

[2]唐静, 曾建华.畜牧养殖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2): 47-48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较好的城市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较好的风貌。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活动空前繁荣。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缺乏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环境规划,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这种观念已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手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应用在这项研究上,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建设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城市,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影响;重要性;环境事故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论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1],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居住拥挤、公园绿地少所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上,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最终导致了城市的衰落。另外,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又引发了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堆积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问题所引发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2]。

所以,在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以形态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3]。

1 理论基础

1.1 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1)“反规划”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要考虑保护什么,不是要考虑盖什么。所谓“反规划”,就是要考虑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1000年不能动,1万年也不能动的。

“反规划”的思想是由北京大学俞孔坚等研究学者提出的,“反规划”的意图就是:如何先保护大自然的这个生命之树,而后再思考城市、建筑等,因为,这些都是这个生命之树下的果实。

(2)“田园城市”与“广亩城市”:

这两者是当代生态城思考的基点,也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思考的最好体现。“田园城市”是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在于将城市的人造物与自然的环境同时考虑,将城市规划的人为控制与原初的自然体作为相互等同的因素,以此来控制城市规模及城市土地的利用。“广亩城市”是由建筑师赖特提出的,主要思想在于为单位性因子提供标准的配给,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思考城市,用单一的标准结构控制整体城市的环境。

这两个途径分别从区域和自身活力的角度形成了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策略,都体现了环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环境伦理学

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毫无疑问,使人与人的关系文明化是头等大事。当人类历史蹒跚进入20世纪中期时,地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呈现出重重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问题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思和自省。

回顾整个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的核心依然是有关“环境身份”的确定问题。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因而,在环境伦理上有关身份的问题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用和谐的理念为环境身份问题设定了全新的归属,同时也为城市规划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

2 当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

认为单纯的物质没有价值的假定,使人们对待自然和艺术的美缺乏尊敬。当西方世界都市化的过程迅速发展,需要对新的物质环境的美学性进行最精微和最迫切的研究时,认为这类观念没有考虑价值的说法达到最⋯⋯由此产生的两个恶果是:(1)不顾每一个机体和环境的真正关系;(2)不顾环境的内在价值,而在考虑终极目的时,环境的内在价值是必须充分估计进去的[4]。

----A.N.怀特海

正如怀特海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也遭遇着同样的苦境。以下就是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①水体污染: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 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②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城市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研究的实践对策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结合我国实际,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对策:

(1)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协同考虑。

(2)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及“节点化”。

(4)城市规划编制中环境问题思考的途径:

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根据我国实际,并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得更深入一步:①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并通过对主萼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②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③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下,希望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我所谈论的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也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相关于“人”的问题,对于人类自身的思考是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城市规划中研究环境保护问题,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人类自身聚落环境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路线口。最终,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历史与地理的、城市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2年第8期

[2] 周家斌. 广西城镇建设.2007(5).-14-14

[3] 王晶晶 葛幼松 周玲 城市问题.2007(3).-21-25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xisting sewage treatment of city in China,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the city sewage treat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ity sewage treat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life; sewage treat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 言: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黄腾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活动也空前的繁荣。但是我们应该在看到这些巨大成果的同时,不应该沾沾自喜,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措施,没有具体的环境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问题,在总体规划上往往只是简单的描述各个污染点的治理,但是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观点已经不能完善的解决问题了。要解决城市化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污水污染问题,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关注每个人生活中污水的处理,提高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

目前,城市的污水特别是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的增长,需要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但是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这样城市的生活污水就不得不乱排放,使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认真的对待解决。

一、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总量很大,但是污水处理量很小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持续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城市快速发展中不断的带来环境的问题,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环境的保护,给环境保护很大的压力。不久前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总量大约为五百多亿吨,但是我国处理的污水不足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污水被排到了环境中,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而在同样的问题上,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远远超过我国。不仅这样,我国的污水处理的车间和厂家在污水处理中,并没有完全的符合有关污水处理的要求,这更进一步的对环境早成了不可弥补的危害。这是目前面临的污水处理中很严重的问题,为日后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我国城市中关于污水处理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污水的收集系统不完善

在一些城市的可以称的上是中心区的地方,污水和雨水等的分流并没有落实,这样使得污水的处理设施很难真正的被用到实际中,同时我国的城市排水管也很落后,即使是铺了排水管的地区对于污水的收集率往往很低,而即使是手机完成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由于许多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不大配套,使得城市中的很多污水处理的厂子无法正常的运作,正常配备的污水处理器等处理设备有很多的问题;

(三)污水厂的建立以及监控机制不合理

污水厂的建立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是政府筹集资金或者以借债的方式进行建立和维持的,而且有时候这些污水处理厂就会被政府机构委托给排水厂的管理机构让他们自己管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经费,都靠政府,政府财政好的时候,这些污水处理厂就会相对较好,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并且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监控起来非常困难,使得政府所筹集和自身的提供的资金很容易的就被浪费了。而且由于污水处理厂不是政府自己管辖,污水处理厂并没有以营利为目的,污水处理厂不会考虑成本,这样使得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低、工作人员懈怠敷衍、管理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这些问题反复不断地出现。

二、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带动了我国的乡镇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惊人。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的增加,而且以往的已经极为中心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传统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使得很多人不能自觉地进行合理生活污水排放。而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备非常有限,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城镇缺乏污水处理的设备和系统,这样生活污水就会直接排到江河湖泊中去,这样不仅污染了小城镇自己的环境还污染了那些被排放污水的江河湖泊等的水体,造成极其严重的水污染危害,使得本区域的水污染极其的严重。区域水环境保护使得必须重视污水治理的问题。

污水处理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在大中城市中可能会比较的好一些,而在小城镇中污水处理还需要大力的改善,不容乐观。因此可以说小城镇是下一步污水处理的关键性区域,调查显示我国今后将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来自于城镇,而城镇的分布有很分散,使得治理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对策

首先要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认真的执行。对于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环境的有关的条例条款。保证环境的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

其次在保证法律法规的同时,推进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使得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都能有效的为环境保护服务。国家应该从长远出发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对于城市的污水治理要有明确的相关治理设备,并且积极地鼓励把相关的设备科技运用到污水治理中去的行为。

最后要加强对全社会在这方面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合理用水,合理处理生活用水成为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在以往经济发展的热潮下,环境保护问题曾经一度被忽略。最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问题被重新重视,各个国家已经对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有利于城市水源的改善和净化,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