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话的基本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警民关系;交流技巧;谈话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8-0138-0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交流,有了相互间的交流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才能去影响甚至改变人,也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工作于一线的公安民警经常处理许多复杂的群体性案件,如何找准化解事件的切入点,把握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以便于妥善的处理好问题,成为公安民警警务实践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掌握交流的技巧,学会与群众的沟通是化解群体矛盾的基础。群众是公安工作重要的支持者,警民关系也日益受到社会很高的关注。正确合理的与群众交流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只有与群众有着良好的交流,才能让群众更好的认识警察、了解警察工作实际,才能让群众理解警察,进而愿意配合警察开展各项警务工作。
一、民警与群众交流的技巧
民警与群众的交流离不开一些基本技巧。主要包括听、说、问、看四个方面。
(一)民警对群众“听”的技巧
倾听是民警在接纳群众的基础上认真、积极的、关注的去听群众所说的内容,并适时给予反应。民警要学会耐心听讲,并善于运用简单复述和适当归纳来总结问题等。民警应充分给予群众讲话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没等群众讲完就去打断其说话,甚至转移说话内容或话题,那么将很容易遗漏重要或关键的信息。
(二)民警对群众“说”的技巧
民警对群众说话时要充分以对方的利益和需要为说的几点,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群众来报案,除了要仔细询问之外,要换位思考问题,体会他们利益损失所带来的痛苦,然后稳住群众的情绪,让其讲述事情经过,最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此时,民警讲话的语气要平和,即使对方情绪激动,民警也要时刻保持平静。另外,民警要学会在肯定对方的感受后,再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
(三)民警对群众“问”的技巧
如何恰当的提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提问质量的好坏决定于是否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能够是话题得意继续并能够不影响彼此的情绪。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开放式提问、试探式提问、追问和不同方式的反复询问等。民警如果对相关事件在调查取证询问相关人员时采取逼问的方式,群众就会很强硬的予以回绝。假如转换一种提问方式就会获得不同的效果。
(四)民警对群众“看”的技巧
民警在与群众交流时要学会辨别对方说话内容的真实性,判断其是否在撒谎等。一个人撒谎,其非言语行为往往暴露出自身的问题。民警要学会观察对方的表情、体态、举止的细微变化,从非言语行为中找到交流的突破口。若对方说话时不停地做一些抹鼻子,抓耳朵或者拢头发等细小动作时,往往会存在说谎的可能性。此时,民警要抓住对方说话内容的疑点进行追问交流,从而获得真实的信息。
以上是民警在与群众交流中应注意的几种技巧。在实际与群众交流中,民警应学会将这四种技巧综合运用,并能随机应变。耐心倾听,把握对方意图,充分运用提问技巧,获取正确的且有价值的信息。详细了解事件前因后果、理解当事人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其合理性。若发现对方有情绪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感同身受。若发现对方有不正当思想和行为时,也要在充分肯定其正面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上再做出决定,并从对方立场提出可行性建议等。
二、民警与群众的交流艺术
谈话交流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群众当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可以通过谈话加以解决。运用好谈话艺术,不仅可以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还可以凝聚人心,增进友谊。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安民警必要要练好这项基本功,掌握好这门艺术。
(一)学会动情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态度诚恳,平等待人是开展好谈话的前提。民警在与群众交流时要持有“爱民之心”,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民警在平时要主动接近谈话对象,与群众建立深厚的警民友谊。民警平时要掌握对方的家庭情况,以及影响工作、学习和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了解他们的特点,甚至曾犯过的错误和犯错误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与对方再进行交谈才能让对方愿意敞开心扉,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二)谈话适时
选择恰当谈话时机是开展好谈话的重要基础。民警在与群众谈话时应根据谈话目的、问题的性质以及谈话对象的思想水平、觉悟高低、当时心情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谈话。谈早了,条件不成熟,就会达不到预期目的;谈晚了,失去时机,不利于解决问题,甚至给警务工作带来损失。总之,谈话要注意时机,掌握好火候,既不要“坐等时机”,也不要“错失良机”。
(三)学会以理服人
做思想工作要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那么对与民警的个别谈话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说话要服从于真实,不讲虚理,并且讲话要善于从事实中引出真理。讲理,首先要讲点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两点论,达到入情、入理、入心,使对方真正服气。切忌对人对事不能一份为二,说人家好就什么都好,说人家坏就一无是处。也不要一表扬就全是成绩,一批评就全面否定。
(四)分场合
民警作为执法人员,切忌在群众间说话口无遮拦,甚至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说话要注意场合,引起大家尴尬的话就不要随便说。另外,民警说话还要注意当时在场的有什么人,忌讳说什么话。例如,涉及到某些群众间不是很和睦的情况,说话需要谨慎,不能只是把利益让其中一家占着,然而给予另外一家群众心生嫉恨。
(五)讲话灵活,随机应变
民警与群众个别谈话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谈话目的、谈话对象不同,谈话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在实际警务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谈话方式。
一是询问式谈话。这种谈话关键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在问的过程中,民警应注意消除群众的焦虑和担心。当然,有的人可以直接问问题,而有的人则需要委婉的提问。
二是商量式谈话。民警在与群众交谈时运用商量式的口吻,可以让群众感觉到民警的亲和力,感到民警是在以关心诚恳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民警谈话时也要心平气和,平等待人,不要连珠炮式的发问,或中间打断群众的说话。另外,对于正确的要及时给予肯定,错误的给予指出,从而在友好的气氛中协商式的解决问题。
三是批评式谈话。批评式谈话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单刀直入的进行批评,而有的人则需要启发其自我批评。当然在批评人时也要学会先肯定对方成绩,然后再进行引导缺点和错误,使其能自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何树林.人民警察训练专题解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响双方的谈话兴趣,甚至还会使对方产生反感情绪,使双方无法正常交流下去。考察发现,本研究中使用的谈话中出现的谈话技巧可分为“题外话”“重复”“随声附和”“视点的操作”“对听话者的
称赞”“开玩笑”“形式上同意”“通过笑声修复不一致”“提供提示”9种类型,在谈话中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具有“反复”和“表示同感”作用的“随声附和”。同时笔者发现
,谈话主体较多使用的“视点的操作’在体现谈话主体主导作用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谈话分析;谈话技巧;第三语言接触场面
中图分类号:G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1.前言
礼貌用语作为维系人际关系重要的社会语言行为,在日常交流会话中不可或缺。我们在日常交流会话中,常常通过对谈话技巧的合理使用,维系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然而,由于谈话技巧产生于统一的
“语言”及“规范”中,在异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往总结的谈话技巧便不能通用。特别是在谈话双方彼此不具备使用对方语言能力的情况下,双方只能借助第三方语言进行交流。本文试图分析在这样的
环境下,谈话技巧是如何出现的,以及谈话技巧在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2.先行研究
Tannen(1984)中叙述到,“谈话双方共同掌握谈话形式时,会产生表达亲近感的rapport,此时谈话能够顺利进行,然而当谈话形式产生差异(异文化交流)时,谈话中则会产生大量阻碍谈话顺利进行的
问题。Fang(1999)认为,以语言管理的角度对第三方语言接触场面产生的语言问题进行讨论,体现出一下三个特征。①基地规范较弱②无法形成语言主体及语言客体的关系③无法解决全部脱离问题。
春口(2003)在考察第三方语言接触场面中,作为语言主体的高级水平学习者对自己谈话技巧调整的过程中,侧重于通过对谈话内容的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谈话影响整体谈话的进程。
本文将结合先行研究中进行的观察,探讨在第三方语言接触场面中,谈话双方如何使用谈话技巧来促使双方的谈话顺利进行。
3.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级水平学习者(英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2年日语学习经历、1年日本生活经历)及高级水平学习者(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5年日语学习经历,6个月日本生活经历)间进行的一段为时40
分钟的对话中抽取较具有代表性的8分钟对话进行分析。笔者事先将这段对话录音,并整理成文字版,为了了解说话者使用该谈话技巧时的心理状态,笔者以此为基础对所有语言资料提供者进行事后追踪
采访(时长60分钟/人)。本文着重研究为使谈话顺利进行,谈话双方使用了怎样的谈话技巧。
作为分析对象所使用的谈话技巧,本文参照 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中提到的“语言中出现的礼貌用语・谈话技巧”。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指出,
在on record的情况下,积极的谈话技巧可分为三种类型。关于谈话技巧的研究,目前为止大多停留在对第一种类型,即说话者(下文称S)及听话者(下文称H)具有“共同的基础”这一类型。相反,在
off record的情况下,则会产生两种谈话技巧,即“通过使用以对Grice的行动指针的违反为契机而产生的提示,对谈话内容进行促进”及“使用暧昧、多意义的语言”。本文将以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的分类为基准,进行数据的分析。
4.谈话技巧的出现
通过结合谈话数据中谈话技巧的出现情况及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的结论,笔者对下列谈话策略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S1:“共同的基础”
SS1:“寻求一致”
SSS1:“题外话”
作为标书与听话者具有共同基础的手段之一,力求寻找与对方产生一致的话题。“题外话”能够强调听、说话者双方的一致,从而表达出H对S话题的肯定。
本文研究的数据中,由于语言级别较高的S提出的话题(“学了日语之后对母语产生什么了什么影响?”“学了日语之后,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呢?”)均同日语学习有关,与S和H双方都有一定关系,
S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寻求与H的一致性。
SSS2:“重复”
在谈话中,通过对对方所说话题的全部或部分的重复,可以强调听话者赞同的态度。该谈话技巧在本文研究的谈话数据中较多出现。
(1)ENS(母语为英语的日语学习者):えいごがない
CNS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ないですよね
(2)ENS:あせんせいはおこる{笑い}
CNS:あおこりますよね
ENS:はいおこります
SSS3:“随声附和”
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中虽未曾提及该分类,但笔者认为,“随声附和”可有效表达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可以划分在寻求统一的谈话技巧中。例如:
(3)ENS:えっとかららも+ていねいていねいにはなさない
CNS:そうですね
(4)CNS:そうですねどうしのちがいですね
ENS:うん
SS2:“主张・唤起・想定共同的基础”
SSS1:“视点的操作”
在对本文所使用的语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谈话主体的高水平日语学习者常常会使用一种“中心人物的转换――从S到H”的语言谈话策略。即谈话双方在谈话过程中,会产生这样一种情
况:S既充当S的角色也同时充当H的角色,而与此同时H所拥有的知识近乎等同于S所拥有的知识。例如:
(5)CNS:にほんごのなかではときどきあのしゅごしょうりゃくするばあいがおおいじゃないですか
ENS:うん
由此,CNS将ENS作为和自己同样拥有“日语中经常省略主语”知识的人来进行接下来的谈话。
SS3:“对听话者的称赞”
虽然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也未有提及到此点,但笔者认为,“对听话者的称赞”这一点在满足H积极面子的欲求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应列入谈话技巧中。
(6)ENS:でもどうもわたしのにほんごも
{者、笑い}
CNS:いいえいいえいいえすごくじょうずですよ
SS4:“开玩笑”
由于玩笑是基于谈话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及价值观而产生的,因此玩笑可用于强调与H共同的背景知识及价值观。
(7)CNS:あせんせいはこわいですね
{者、笑い}
ENS:もちろん
CNS:それろくおんされたらちょっとまずいですよねせんせいがこわ
いってはなし
由此,通过“老师很恐怖”这一玩笑,可以强调出谈话双方的共通的地方,从而缓解紧张情绪,使谈话更加顺利进行。
SS5:“避免不一致”
SSS1:“形式上同意”
(8)CNS:にほんごをならったあとで()なんかともだちとはなすときともだちはあやたらにていねいだなと
ENS:はいでもそのときぜんぜんていねいにはなさない{笑い}
ENS首先在形式上通过“はい”这一肯定词对CNS所说的话进行肯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后,再通过“でも”一词,引出自己完全相反的意见。
SS6:“通过笑声修复不一致”
虽然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也未有提及到此点,但通过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中高级日语学习者在该技巧的使用上仍占有较高比例。在不同意H所提观点时,无法通过其他方法
避免不一致的情况下,中高级日语学习者通常会在提出反对意见之后,附加笑声,希望以此来缓解不一致所带来的紧张气氛,确保谈话能够顺利进行。
(9)CNS:でポルさんはそういうばあいとかないですか
ENS:うんないとおもいます
CNS:おすごいはあえいごいいですね
ENS:けどうん「#ないないとおもいますけどいまべつにかんがえない{笑い}
顺便提到,语料(8)中最后的笑声也属于该谈话技巧。也就是说,在未充分掌握第三方语言的谈话技巧的情况下,日语学习者会通过笑声来传达自己并未有意伤害对方积极的面子。借此寻求谈话能够顺
利进行。
接下来,笔者将对off record 情况下使用的谈话技巧进行简单分析。
S1:“谈话中引申含义的引出”
SS1:“提供提示”
假设S的谈话内容与现场状况的关联性不明确时,S会催促H寻找出可以与之产生某种联系的解释,此过程中,S也会给予相关提示。
(10)CNS:でえいごにえいきょうとかありますか
ENS:えいきょ
CNS:えいきょうなんかあのうぶんぽうてきなめんでもいいし
ENS:ああん「###うん「###({笑い}){笑い}
CNS:いや
ENS:むずかしい{笑い}
在off record 的情况下CNS没有掌握到ENS重复“えいきょ”的真实用意。ENS首先使用“ああん”“ うん”等来接续CNS的话题,随后使用了看似与话题毫无关系的“むずかしい”一词。ENS通过“
むずかしい”这个词向CNS表达出自己对于“えいきょう”的意义并不理解,希望寻求解释这一希望。
以上就是本文此次使用的语料中所出现的谈话技巧。同时,笔者对长达40分钟的谈话语料中出现的52处谈话技巧进行整理归纳,详见表1。表1各种谈话技巧出现的频率种类CNSENS合计题外话527重复8412
随声附和6612视点的操作10010对H的称赞202开玩笑314形式上的同意011通过笑声修复不一致022合计341852通过表1可以得出,在第三方语言接触场面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可表示“重复”和 “同感”
作用的“随声附和”。在谈话过程中,可以发现谈话双方处于对对方积极的面子的考虑,会更多地使用可以表示共同感受的谈话技巧,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并且,虽然“视点的操作”这一技巧使用频
率较高,但其使用却基本局限于高水平日语学习者。作者认为,这也是高水平日语学习者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所起到主导地位的一种表现。
5.结语
本文参照 Penelope Brown and Stephen C. Levinson(2011)中提到的“语言中出现的礼貌用语・谈话技巧”,并结合其他先行研究就第三方语言接触场面中的所使用的谈话技巧进行简单探讨。考察发现
,本研究中使用的谈话中出现的谈话技巧可分为“题外话”“重复”“随声附和”“视点的操作”“对听话者的称赞”“开玩笑”“形式上同意”“通过笑声修复不一致”“提供提示”9种类型,在谈话
中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具有“反复”和“表示同感”作用的“随声附和”。同时笔者发现,谈话主体较多使用的“视点的操作’在体现谈话主体主导作用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本文分析的语料数据的范围受到一定局限,且关于礼貌用语・谈话技巧方面的讨论还不甚完备。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这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内武(1990)『ディスコス,のりなす世界くろしお出版
[2]春口淳一(2003)「言ポストとしての上学者の自己参加整ストラテジ第三者言接触面における会参加の一考察早田大学大学院,日本教育研究科修士文
[3]ファン.S.K.(1999)「非母者同士の日本会に置ける『社会言科学第2第1号,37-48,社会言科学会
[4]ファン.サウクエン(2006)「接触面のタイポロジと接触面の研究,国立国研究所『日本教育の新たな文120-141,アルク
关键词 谈话式教学 现代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谈话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1谈话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谈话式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研究、交流等亲自经历的学习活动。
1.2谈话式教学的特点
(1)主体地位平等。谈话式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过程。这种师生间的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承担不同的角色:主持人、交谈者、引导者、点评者、讲解者,是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2)互动性强。谈话式教学既然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那么,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应当是互动的、双向的和交流的。同时创造一些道德选择两难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换位思考能力。
(3)机动灵活。在谈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根据学生对谈话的反应及时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时间或者控制谈话的节奏,从而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谈话式教学的基本要点
2.1要对谈话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
谈话式教学的话题要围绕和服务教学的目的。因此,谈话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或者是比较关注且已经形成初步共识的。为此,教师作为谈话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就必须做到课前深思,精心备课,对谈话内容进行充分准备。
2.2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谈话
在设计谈话话题时,要让谈话的话题在学生认识的“发展区”内,即选择的话题难易程度要略高于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如果太低,谈话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太高,就脱离了实际,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形成共识。只有在谈话的内容处于学生认知的“接近发展区”内,才有讨论的价值,也能为学生接受,从而达到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
2.3谈话的话题要渐进式深入
谈话的初期,要适当地从学生已经认知的内容谈起,然后随着话题的深入,由浅入深,渐入渐深,以诱发学生思考。
2.4对话题通过引领,最后达成共识
在进行谈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插话提问、倾听、回应参与到学生的谈话中来,要运用问题来进一步推动谈话内容的深入。譬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详细说说吗?”“你还有什么想法?”……引导谈话深入进行,而最终达成共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和谈话内容的深入情况,准确地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
2.5要注重谈话技巧
在谈话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谈话的技巧。
3正确处理好谈话式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3.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谈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等理念。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谈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与召唤,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还是“一言堂” ,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
3.2正确处理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忽视过程,关注的是结论,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生命的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失去了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是与现代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因此,在谈话式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全神贯注地去检验文本,通过对话去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至于结论,最好像苏格拉底那样,让学生自己去体悟,教师不必包办代替。面对着各不相同的感悟、理解,教师不要强行统一。最好是鼓励学生通过对话,继续深入进行研究。
3.3正确处理预设和开放的关系
教师在讲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写好备课笔记。然而在上课时却不可拘泥原来设定的程式。如果我们一味以完成课时计划为第一要务,急于走过场,则很难让学生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综上所述,谈话式教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要求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运用它,必须更新观念。让谈话式教学的鲜花开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交谈礼仪修养
(一)交谈的态度
交谈的态度要真诚。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真诚是我待人的美学原则。”说话要有诚意。不论多么美妙的话语,如果缺乏了诚意,也不过是花言巧语而已。巴金说过:“文学的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巴金并非反对技巧,而是想强调,比起所谓技巧,真情实感更为重要。说话也是一样。我们曾看到许多“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虽然话不多,但他君子的品行,一句两句话就让人信服和佩服了。所以无论你的口才如何,首先要真诚、要有诚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任何礼仪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要求。
(二)交谈的语言
对于纷繁复杂的众多的地方方言系统,我们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提出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即普通话,所以秘书人员要想能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就必须具备较好的普通话水平。
(三)交谈的声音
对于交谈的声音,可从音量、语速和语调三个方面来阐述。
1、音量
秘书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在国际礼仪中,以说话声音适度为有修养。所谓的适度,就是以能让交谈对象听清而不影响其他的人为准。声调略低,是职业的需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语速
交谈中陈述意见要尽量做到平稳中速。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场合下,也可以通过改变语速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加强表达的效果。比如说语速的变慢,以引起注意。不论何种语速都要以对方能够听清为主,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3、语调
秘书人员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进行交谈。如面对上司、长者时,语气要平和、谦恭,给对方以敬重感;面对同事、客人时,语气要和缓、有礼;面对下属时,语气要亲切、随和。
(四)交谈的表情
社交中最丰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体态语言就是面部表情。人们心中的感受往往首先借助面部表情向外扩张。而在礼仪学中的表情礼仪是指人们对目光和笑容两方面的礼仪规范。
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也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而目光礼仪根据目光注视的范围划分为公务注视区(额中至双眼部的区域)、社交注视区(双眼至下颌的区域)、亲密注视区(双眼至前胸的区域)三个区域,其中公务注视适于公务活动中的秘书向上司汇报工作、与客户谈判、以及与同事讨论问题等正式、庄重的场合;社交注视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这种目光亲切友好,有利于营造轻松和彬彬有礼的社交气氛;亲密注视区是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在交谈时采用的注视区。
当然,不论是采用哪种注视区,都应注意既注视对方,又不能盯着人家不放,使对方紧张。有时不妨把目光转移一下,看看眼前的物件,如文件、桌上的水杯等,也可随谈话的内容而转移、变化,或点头、或摇头,表情自然过渡,这样就较为轻松自在。
如果以上四种基本要求可以归为谈话者所应具备的形式要求的话,那么,下面我们就谈话内容的本身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即:
(五)交谈的用语
要用礼貌用语。尤其秘书人员需要更有意识地多使用礼貌用语,而且要时时注意去运用。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刚工作的秘书奉命接待一个公司客户。客户来到公司大楼,秘书看见了,走上前就说;“陈先生,我们经理叫你上去。”(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陈先生,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所以这位陈先生一听,心想:我又不是你下属,凭什么你叫我上去我就上去。一气之下就说:“你们要想做生意,让你们经理去找我,要不想做就不必去了。”于是就以这样的局面收场。试想如果那位秘书当时说的是“请”字,就不会出这样的尴尬了,所以要注重礼貌用语的时时运用,秘书人员要以此作为一种职业养成。
秘书人员交谈时应具备的技巧
秘书人员在具备上述的交谈的基本要求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遵循交谈礼仪,还应掌握一定的交谈技巧,下述就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选择话题力求投机
交谈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其中话题的选择,不仅仅是技巧问题、礼仪问题,有时甚至可以成为政治问题,以致造成外交方面的纠纷,所以务必要小心。因此,交谈前选择话题是首先必须把握的。话题的选择分为有既定的主题和无既定的主题两种情况。
1、有既定的主题
有既定的主题,即有事务交往双方事先约定的主题。此时,谈话内容事先要
有准备,如信息的收集、思路的整理,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正式见面时应开门见山地向对方说明来意或交谈的目的,或是寒暄几句后就较快地进入正题。
2、无既定的主题
此时就需要寻找适合的谈话内容,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
(1)应注意选择的话题要取得与对象的共同感
从内容上来看,选择交谈话题最好的办法是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所处的环境觅取话题。例如出于社交的需要,秘书代替领导拜访、看望他人时,就被拜访者、被看望者所处的环境中的某样物品,或称赞它,常常是最稳当、最得体的开场白,由此可引出某方面的话题来。
(2)要谈论对象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
交谈时可向对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对方谈他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表明你已机智地吸引了对方交谈的兴趣,话语才会绵绵不绝。
(3)要谈论对象擅长的主题
如和律师交谈的时候,可以谈谈法律方面的话题;在和从事某专业的人士交谈时,可以谈此专业的问题。
此外,可以有一些公共的话题。比如当前发生的社会事件、热点问题、最近热播的影视剧、体育赛事、流行时尚等。
此外,秘书人员与人进行事务交往时,双方一般都是因公而谈,所以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如年龄、收入、婚恋、健康、个人经历、宗教信仰等,如果不是对方主动提出来或是工作需要必须了解的内容,就不要谈论。另外如非议他人、趣味低级的话题、政治话题等,也是应该避开的。
秘书人员应具备的交谈礼仪修养相关文章:
1.秘书应具备的礼仪修养
2.秘书的礼仪修养介绍
关键词 新闻采访;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由此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外国著名新闻采访家说过“采访是新闻人员的一种基本手段,若没有它就无法生存”。不善言谈的人可成为优秀的作家,但不善采访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记者。因此,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改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才能够在激烈的新闻采访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沟通技巧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
新闻活动实践是新闻媒体将信息知识向社会传达的一种手段,而新闻采访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观察询问、思考和记录等,进而获取新闻信息内容,以最快速度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满足社会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而作为新闻采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是最为基本的新闻素质。在采访过程中,倾听他人诉说时逐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完成采访任务。采访过程中信息获取可通过语言表达也可通过非语言表达。如:若采访对象一直看表、坐立不安,或者不与记者目光相接触,通过面部表情看出对谈话内容无兴趣,此时,若还一味的提问,极易使被采访者厌烦。而这就需要新闻采访人员及时引导或者转移话题,使采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新闻采访中的沟通策略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缺乏丰富多彩采访素材,自然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成功的新闻报道必须要求新闻记者牢牢掌握沟通技巧,挖掘群众所需新闻信息。因此,沟通技巧对于新闻采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沟通技巧,望对业内人士提供参考依据。
(1)做好准备工作。在采访前,对即将被采访对象的背景、喜好或发生原因进行详细掌握,在该基础上找出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共同点,逐步寻求双方之间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进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新闻采访中沟通技巧的关键一步。在采访中尽量采用亲切、诚恳的语言,构建良好的采访氛围,有利于缓解紧张气氛,使整个沟通交流显得轻松、愉快。相反,如果对被采访对象一无所知,初次见面时很可能增加陌生感,那对被采访者而言,其戒备心理较强烈,不利接下来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2)正确选择时机。生活中不难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会随着谈话而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名优秀新闻采访人员,就应正确选择沟通交流时机。若被采访的对象忙于其他工作,或是情绪较低落,一味发问,或谈不感兴趣的话题,只会导致新闻采访工作的失败,甚至被“扫地出门”。同样,若选准正确时机,被采访者心情澎湃,从谈话中能够感觉到内心的高兴之情,就会促进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采访环境也较重要。在我国自古就有“触景生情”这一说法,环境对人的情绪、心理有较大影响。选择适当的环境,不仅能够突出现场感,还能逐渐消除被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尤为重要,若触及采访对象最柔软的部位,解析来的采访工作相对就比较顺利。如:采访某一已逝著名人物事迹,需要了解关于他更多的先进事迹。而这个采访则需要通过他的子女来了解。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可适当向采访对象发问,如“小时候你爸爸(妈妈)抱过你吗?”“你认为在你印象中你爸爸(妈妈)做的最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呢?”通过这种以情动人,慢慢引导采访对象回忆过往,进而帮助采访人员完成采访任务。
(4)提问因人而异。提问技巧是新闻记者掌握的基本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及知识层次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闭合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的运用。其中闭合式提问相对于提问面较窄,适用于老人、小孩及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如:农民、工人等。而开放式提问往往限定面较宽泛,只要与问题相关的看法、意见及情况都可说出来,这种提问技巧适用于文化水平较高且社会阅历丰富的人群。如:领导、知识分子及专家等。如以下新闻采访事例:某新闻记者接到农村小学的采访任务,所采访对象是一群可爱的小学生,四周环境较恶劣,但孩子们还在顽强的学习。这位记者并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冷不冷”的问题,而是问了一些你们最想在儿童节、新年时期得到什么礼物呢?当提出这些问题后,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教科书、玩具、新衣服等”。当这些新闻报道出来后,对社会影响较大,也引起广大爱心人士纷纷像该小学捐赠教科书、玩具及新衣服等。这样的新闻采访才是成功,因为,新闻信息报道出来达到了预期效果,帮到了这所农村小朋友。
(5)细心寻找接近点。所谓接近点是与采访对象尽快建立和谐关系,挖掘真实感人及形象生动的报道,尤其是那些与老百姓相关的,且有较高的关注度的问题,进而增强报道的深刻性及广度性。无论是记者,还是采访人员,在某些事情上或多或少存在共知、共爱及共有的东西,这些共有的东西往往能够引起采访对象的兴趣,并开阔采访思路,活跃采访氛围,进而接近采访对象,使双方都能够产生亲切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采访状态中。
(6)掌握非语言沟通。非语言主要包括肢体语言、目光语言及服装语言。其中肢体语言及目光语言尤为重要。肢体语言是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每一个手势或动作都能够体现出别人的情感。因此,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边倾听别人的谈话,另一边观察说话时的动作,进而了解内心,能够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目光能够观察到别人的内心世界,了解所想。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专家学者或商界人士时,应敢于正视其目光,若与对方目光相碰撞时,切忌不可躲闪,否则会让采访对象认为你是采访水平不高及不自信的记者,不利接下来的沟通交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与人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是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掌握沟通技巧,本文分别从做好沟通准备工作、把握采访时机、提问因人而异及非语言沟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新闻采访信息的深度及广度,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参考文献:
[1]吴景华.创新新闻采访技巧--言外沟通[J].管理学家 ,2013,(24):7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