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利弊

通货膨胀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凯恩斯;弗里德曼;通胀理论比较

凯恩斯被誉为西方宏观经济学之父,主张政府是经济的领航者,采用干预的手段治理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最为有效;弗里德曼是美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主张自由资本主义。两位经济学界的泰斗人物在理论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与财政政策上,形成了新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两个派系,对全球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等问题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两者之间在治理通胀的理论上,既有分歧,也有共识,各有高下。尤其是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二者的争论与应用成为了经济学界以及政府的热点。

一、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1.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与利息率、流动性、成本的变化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但都是与有效需求不足有关,从而产生了通货膨胀。政府在采用紧缩和膨胀政策的选择问题上,应选择温和的通胀政策,刺激企业家投入资金,实现利润的增长,以利于经济繁荣和就业增长。

2.在如何治理通货膨胀的主张上,凯恩斯认为,政府使用补偿性的政策可以扩大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动力,解决财政赤字和低失业率。

二、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1.弗里德曼治理通货膨胀的理论设计最深的是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治理的思考,他对于财政政策的观点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前者为主导;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作用不到位时,物价无法衡量高低,应配合财政政策以维护稳定;政府不应对货币政策做过多干预,只需通过法律或者行政规定提供稳定环境即可,一切由市场本身按照规律进行。

(1)弗里德曼认为,单一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原则,具有公开宣布和稳定人心的效果,而且采用单一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政策稳定性的不二首选,可以避免其他因素,如政府的择机政策等对货币政策长期固定实施的干扰,使之长期在稳定物价、控制通胀中发挥预期的效果。

(2)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一书中,弗里德曼认为,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4个特征:首先,能够有效防止货币引发的经济波动,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次,降低货币政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保持经济良好稳定运行;第三,为经济运行提供稳定的环境,尤其是稳定公众信心;第四,使现行经济体系免受其他因素干扰,保证经济稳定运行。

2.弗里德曼治理通货膨胀的理论产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英美等国家的政府背负了巨额的财政赤字,经济陷入停滞、通货膨胀达到了滞胀阶段的背景下,他的经济理论给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控制了通货膨胀,保护和鼓励自由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规律进行自我恢复,政府干预力度较弱[1]。

三、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治理通货膨胀理论之比较分析

1.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治理通货膨胀理论相同之处

(1)二者的理论皆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需要应对经济危机,研究如何通过货币供应等政策来解决生产和就业问题的时期。凯恩斯生活的时代,经济萧条、高失业率和低产出是主要矛盾,弗里德曼生活的时代,政府由于过分使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手段导致了滞胀。因此时代背景的不同使得他们的理论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分析上,二者的观点基本一致。

(2)在对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的分析步骤上,二者的理论是一致的,认为通货膨胀致因问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货币供应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第二步是需求扩大;第三步是通货膨胀。凯恩斯在这三步的分析中,认为通货膨胀原因虽然多样,但货币增加是主因;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增长是导致通胀的过渡桥梁,是总需求的变化推高了货币增长,最后提高了通胀产生过程中的动力。

(3)二者的理论中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作用都是认可的。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在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中起到辅助作用,例如当需求被刺激扩大时,货币流动的需要将增大,因此要有宽松的货币政策作准备;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为王,在市场失控的时候通过财政政策可以快速有效地调整经济,但在政府使用财政政策时,应该对财政政策的使用掌控好度。

2.凯恩斯和弗里德曼治理通货膨胀理论的差异

(1)由于两位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因此他们各自的理论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凯恩斯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衰落阶段,失业人口剧增,因此他更多考虑的是财政政策的效果。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实现充分就业,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因此凯恩斯理论在当时必然被接受并肯定。弗里德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年代,经济危机始于石油危机,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位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失业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工业生产总值一落千丈。凯恩斯理论的政府干预措施对这一问题收效甚微,因此新自由主义就成为当时的崭新经济理论走入主流社会的视野。主张自由的经济哲学,通过自由贸易和关税的减少促进社会产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解决矛盾。这一理论满足了当时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需求。

(2)在流动性偏好陷阱上,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不同的。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陷阱会导致货币政策失效,人们以现金为王的理念主导着投资和消费,货币政策无论如何干预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而弗里德曼认为市场利率的下降是有限的,不可能通过利率无限降低来刺激公众将持有货币抛出,因此也就不存在无限下降利率的可能。因此二者在货币政策的主张上,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应保持重要的稳定市场的作用,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预期的额外通胀加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应是独立的,他只肯定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有效性。而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自由准备金等工具都有作用,货币供给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对经济起刺激作用。因此二者在货币供给量控制和政府干预力度上,存在分歧。

(3)弗里德曼对通货膨胀的原因,认为只有货币性一种,他认为,价格水平的短期变化各有原因,只有货币增长总量超过了经济总量而导致货币量发生改变之后,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凯恩斯对通胀的看法则集中在固定汇率发生变动等上。

(4)在对待通货膨胀的态度上,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形式的通货膨胀都是应被制止和反对的。凯恩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合理有益的,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而凯恩斯曾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水平三者联系,力导政府不要实行通缩政策,而是通过引起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企业家加大资金投入,刺激经济利润空间的增长,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繁荣。从上述观点看来,二者在通货膨胀理论上的萧条与通胀之间的选择存在差异,凯恩斯选择的是温和通胀之路,弗里德曼采用的是忍受萧条的痛苦,耐心等待的观点。

四、对比分析之后的反思

无论是弗里德曼还是凯恩斯的追随者,都曾经对我国的经济和改革充满了兴趣和期待。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经济成果,曾经被西方媒体誉为奇迹。如今,全球经济变化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结合两位经济学家的治理通胀理论,笔者认为,我国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先要优化生产结构,通过合适的货币政策推进经济结构的改革和技术创新,忍受经济结构改革带来的阵痛,让经济自我调整,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一定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同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减轻税负,变政府干预为政府服务,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波动,还能刺激经济发展,给市场以广泛的发展空间。

五、结语

通过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的分析,笔者有如下结论,由历史数据证明,弗里德曼的理论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表现更为完整和准确,但短期通胀的作用又刺激了产出,说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有道理。因此,要有效控制和处理通货膨胀,二者的理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当今政府采用的处理方法实际都是将二者结合的方法,经过这一轮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复苏的周期后,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朱成全.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财经问题研究,2015,(4):10-16.

[2] 阮加.货币内生的需求、供给与分工收入[J].管理世界,2015,(7):8-16.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第2篇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明确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并公布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值;同时,通过一定的方法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将此预测与已经明确宣布的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相比较,并进行相应的货币政策操作使得届时的通货膨胀率落在目标区内。各采用国在具体操作上当然不尽相同,但均具有以下3特点:①中央银行明确地设定并公布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目标;②该目标的实现为中央银行的优先任务,因此,“经济成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的均衡”为次元目标;③对于目标的实现与否、变更等,中央银行负有信息披露的责任,以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信誉度。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所主张的“货币中性论”在经济学界、经济政策界日益被认同,即货币从长期来看是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只会对物价水平有持久的影响,而对产出、就业等实际变量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而一个高水平、易变的通货膨胀,将降低价格信号的准确性、扭曲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从而阻碍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根据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政策的目标指向增加产出、提高就业是没有意义的,保持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才是合理的,它有利于以促进经济的中长期良好发展。但是,货币从短期来看又不是中性的,货币政策的缓和对产出的提高、失业率的下降具有短期效果。所以,货币当局会不时地受到来自于政府、国会、产业界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进行政策的缓和。那么,如何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抵御这些压力呢?这一客观需求促使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诞生。因为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明确公布,以及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都将有助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化,进而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抵御这些压力。

二、五个早期采用国的政策实践及评价

以下以90年代初期最早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5个工业国(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为对象,简括地介绍并评价这5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实践。

(一)此五国政策实践的共同点

1.以CPI(或核心CPI)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控制目标值为年率2%~3%。

2.在通货膨胀目标制采用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到了普遍提高(特别是新西兰和英国为此特意改正了各自的《中央银行法》),它们在货币政策操作时拥有相当大的自。

3.政策运行中,同时注重对产出等的影响,即,各国采用的是一种“有弹性”“灵活”的制度框架,中央银行在维持中长期价格稳定的目标内,灵活地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面临冲击时对政策进行相应的短期调整、允许目标发生短期偏离。按照Svensson(1997)等人的观点,一种“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心思想就是“锚住”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的波动,而且正是这种灵活性又可以同时稳定产出。

4.在实践中,它们十分注意政策的信息披露和政策的透明性。

5.在实际操作面上:①它们均建立了预测通胀的模型,而且利用通胀预测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②在实践中,它们都利用短期利率作为主要操作指标,并依赖发达的金融市场来影响长期利率等变量的改变,进而影响总需求、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

(二)评价

首先,我们看一下通货膨胀目标制采用前、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表1为这5国采用前10年以及采用后至2005年末的年平均通胀率以及其波动(用标准差反映)情况。可以看到,各国的通胀率在采用后大幅下降,同时,通货膨胀波动也急剧缩小。

当然,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世界性通胀率由高到低的年代,许多非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因此似乎无法简单地就此判断上述5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采用与之后良好的通货膨胀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上述5国中的英国、瑞典有着收益率与通胀率连动的国债市场,将它与一般的国债市场相比可以计算出预期通胀率。该2国的纪录显示,通货膨胀目标制采用后经过2~3年的过渡、这一货币政策的公信度为公众所认可后,预期通胀率开始下降、并且之后保持着稳定。这一事实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降低预期通胀率、治理通货膨胀以及之后的物价稳定具有有益的影响。

第二,对产出的影响。企业和个人在做出涉及未来的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决策和规划时,必然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情况。经济理论和以往的经验显示,高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物价水平波动,它增加了相对价格和未来价格水平的不确定性,阻碍经济主体的投资规划和决策,从而对产出的稳定增长产生负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长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可靠的路径,减少了不确定性通胀的冲击和由此带来的成本,因此,它将为缩小产出的振荡幅度、促进经济的中长期良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虽然目前为止的实证分析对此尚没完全一致的结论,但表2显示:此5国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后,GDP成长速度加快的同时其波动(用标准差反映)明显缩小(新西兰除外),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对缩小产出的振荡幅度、进而促进经济的中长期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信誉度得到了提高。除定期出版《通货膨胀报告》(一般为季刊)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官方网页、行长等高级官员不定时的演讲、记者招待会、接受专访等方式(英国、瑞典两国,事后还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议的备忘录),分析经济运行情况、讨论与通货膨胀关系密切的金融和经济变量、并预测通货膨胀的前景,等等。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行对这5国经济具有积极影响。它有利于“锚住”通货膨胀预期、降低通货膨胀的变动率,而一个清晰可靠的通货膨胀预期路径将有助于减少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投资、消费决策和规划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当然,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都有改善,都呈现出了低通胀、增长稳定的态势,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一重要因素的贡献。

三、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中长期通货膨胀率“名义锚”的设定,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引导公众、市场预期的简易性和大众化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将会使人们对未来的物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预期,从而简化经济主体的经济决策模型,并鼓励他们进行长期性的经济决策,这样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并且,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衡量中央银行的业绩提供了一个相对严格的量化标准,从而也就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因此,可以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安排。

但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是可以“放之四海”的灵丹妙药,其适用性要求一定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没有维持其他变量尤其是汇率目标的义务、较高的预测通胀率的能力、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保证这一制度安排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条件。通观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此5国,中央银行已经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并且它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银行体系,利率、汇率由市场决定,具备了良好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同时它们皆建立了一个科学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与其相比较,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现阶段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尚缺乏可行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不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法》阐述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字面上看是单一目标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经济增长、汇率稳定都居于重要位置。而货币政策目标的不明确使得货币政策操作容易偏离价格稳定的目标。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行”,由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在两者的目标发生冲突时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屈从于政府从而无法完成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

中国目前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金融体制仍旧处于政府计划管理向市场转型的过程,利率、汇率尚未市场化,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状况。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工具,在我国尚未实现市场化,货币需求和投资的利率弹性都非常小,利率的高低不能反映市场需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畅。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汇率的形成处于向一个“合理的、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的过渡阶段,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必然引起基础货币的扩张或收缩,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对价格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四)人民银行是否具备较强的预测通胀率的能力

从货币政策操作到影响通货膨胀率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滞,我国又正处于不断改革之中,经济现象错综复杂、各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更加大了准确预测通胀率的难度,用计量模型来反映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运行规律并模拟其未来的运行轨迹难度很大。

(五)与西方工业国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信息披露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恶性通货膨胀;资源配置;热钱;外汇占款;汇率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05-02

引言

通货膨胀一般是由货币过度发行引起的,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会导致市场物价的过度扭曲以及该国货币的贬值,并导致整个市场运行的混乱。通货膨胀不仅危害大,而且治理过程也很漫长。下面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和治理进行探讨。

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的程度、成因以及表现的不同而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而有所不同。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而且对社会政治的稳定都有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坏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导致生产过程混乱,降低市场体系的效率,引发生产性投资减少,破坏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物价无法表现出其真实价格,生产者也会被错误引导,进而盲目的生产。由此出现国民经济结构混乱,生产消费比例不协调,经济无法持续健康的发展。尤其是当通货膨胀发展成恶性通货膨胀时,不仅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加大,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社会危机。

另外,通货膨胀还不利于工人的正常工作。当通货膨胀明显时,工人就会以物价上涨为理由要求提高待遇、增加工资,严重者将会出现罢工、游行,若是工人的要求还是得不到满足,他们甚至会破坏生产工具,甚至引发大规模的抗议政府行动,引发社会危机。

(二)使资源配置产生扭曲效应

通货膨胀将会使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扭曲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第一,在中国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矿产、能源等物质价格的上涨,以及土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将会引发其他产品乃至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上升,企业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又引起新的一轮物价上涨,以致恶性循环。第二,在通货膨胀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际存款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企业和个人投资实体经济的意愿降低,为了获得高回报,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参与市场投机,随之企业会将更少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都将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而出现生产萎缩,经济增长变缓。

(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将进一步拉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即产生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1)通货膨胀会扭曲政府、企业、个人的收入分配。工薪阶层尤其是拿固定工资的劳动人员,他们的工资增长远远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在通货膨胀中,他们是首当其冲的。(2)不同形式的资产在通货膨胀下的价格表现会有不同的变化。进而对其拥有者产生财富重新分配效果。在通货膨胀下,像房地产、收藏品等实物资产价格往往会上涨,而持有的货币资产将发生缩水,这样的结果就是财富的再分配。

(四)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降低,使消费水平也随之下降,这进而影响了企业商品的扩大生产。而且,因不同的人因持有的资产不同,导致财富或增加或损失,这会导致新的两极分化,引发社会危机。其次,通货膨胀时企业个人往往不愿将钱存在银行,他们会将钱拿出来购买实体资产。除了加剧了通胀程度,也容易造成银行挤兑甚至倒闭,出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由于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极大,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通货膨胀的治理。下面就将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提出几点对策。

(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通常控制通货膨胀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控制货币量,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货币的实际需求量相平衡,确保币值的稳定。控制好货币的供给量要采取正确合理的货币政策,包括控制信贷发放规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加大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等。

在紧缩货币的同时,要尽量减少紧缩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货币紧缩会增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融资贷款成本,企业的生产会受到影响。其次,紧缩政策会减少个人消费,个人有可能将更多的资金存入银行。最后,紧缩政策下还会吸引大量的热钱进入,热钱的进入又会加大通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失效。

(二)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比例并不协调。国内消费偏低,增长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这会使国内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出现大量的闲余资金,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所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协调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比例。在中国就是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现状,减少过度重复性投资建设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加大引导国内消费,确保消费在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有所提高,还要配套做好控制物价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三)合理引导利用外资,减少外汇占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由于目前中国是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的,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相对应的就会向市场投放大量的人民币。

首先,必须遏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否则国内的人民币流动量必然继续大量,而我们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也处于贬值中,过多的外汇储备必然让我们处于被动,骑虎难下。减少外汇储备首先就要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既减少了外汇占款,企业又扩大了规模和影响力。其次,还要合理吸引利用外资,中国已经摆脱了外汇储备不足的局面,国内的投资也开始活跃。现在不需要再如此大力吸引外资,过多外资投入也会增加中国的货币投放量。今后要有选择的吸引利用外资,主要应放在吸引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上。最后,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时,外汇占款的问题就不存在,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也势必增大,而国内货币量发行过大的问题就会缓解。

(四)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通货膨胀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商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所以控制通货膨胀还必须增加商品的供给。增加供给的主要手段是引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无论是哪种产品的物价过多上涨,增大这种产品的生产量,增加产品或其替代产品的市场供给量,都会抑制该产品的价格上涨。所以,目前我们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帮助企业对短缺产品的生产技术的提高,减少不合理收费以及加快产品的流通。

总结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策

1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等指标。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将对CPI有一定的影响,GDP平减指数计算基础较CPI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但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会大大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从而侵蚀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诱发社会的不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

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今年总体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2)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3)经济快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的结果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投资增长大约达到30%,GDP增速达到11%时认为经济增长过热。可见我国差不多达到经济增长过热的警戒位了。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这种形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和一些贸易伙伴的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样直接造成两个后果:外汇储备不断创历史新高;国内流动性泛滥,成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建议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未来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在短期内使劳动生产率或产业升级能够出现“”;二是通过经济转型,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前者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以下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所提的建议:

(1)通过经济转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状况。

一方面,新能源、节能降耗、3G重组、大飞机项目等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内需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推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少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适时适度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对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釜底抽薪”的矫正,同时为了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票等手段来加强货币的流动性管理。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或者是经济过热,主要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即便通过控制信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经济过热不一定能下去,因为有外汇等的大量流入。所以,在近期,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3)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即是:控制财政赤子;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总之既要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要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对于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通货膨胀;企业;理财;影响;对策

近年来,由房地产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所带动的通胀,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严峻的一次。面对飞涨的房地产价格,85%的中国家庭丧失了购房能力,物价成为街头巷议和网上论坛的主要话题。本文就通货膨胀对公司理财的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我国企业面临通货膨胀的近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同比达到6.2%。对消费影响最直接的是,猪肉、蔬菜等消费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专家认为,我国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通货膨胀一般是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两个因素引起的,但在通货膨胀恶化的时期,需求和成本两个会共同作用,形成螺旋形通货膨胀,对于企业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面对步步逼近的通货膨胀,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以减少损失,渡过难关。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国家紧缩银根,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也很难贷到款。此时,因为应付款项在不断贬值,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应付款项的支付,越迟支付对企业越有利。由于货币性资产在不断贬值,而进货成本在不断上涨,应尽快把货币资产转换为生产物资,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当企业应对通货膨胀时,很容易将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下游企业,然后下游企业继续转移,这样企业无休止的转移行为将导致市场价格一轮又一轮排浪式上涨,这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障碍。

二、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分析

(一)企业产出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使得国民经济产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引致失业。成本上升的重要体现是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对于制造业占半壁江山的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企业成本的增加必然又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而利润的减少又会使得企业减少产出,进而引致失业。但目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于企业结构急需转型的中国来说,不一定是坏事,相反还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中国的企业结构极为不合理,第二产业产值几乎占了三大产业产值总和的一半,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也不平衡。通货膨胀的出现,可以帮助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淘汰高污染和低效益的制造型企业,转型为发展高增值、高效益、低污染的第三产业,达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廉价的中西部地区。如此一来既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产出水平,提高当地就业率,还可以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从企业结构转型和扭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看,目前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是有益处的,它有可能会优化我国企业结构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企业资金量供不应求

发生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量。第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为生产而采购原材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为了降低原材料不断涨价带来的资金损失,或者企业想在原材料进一步涨价前囤积物资以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大量购进原材料,进行提前超量储备,这就使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不断增加。第二,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会导致企业成本少计和利润虚计,致使资金补偿减少,这时,企业只有增加资金量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而与之对应的是,当通货膨胀来临时,企业供应的资金量将会大幅减少,90%以上的企业都会出现资金供应紧张的情况,由于缺少资金,导致企业相互拖欠货款,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率,这样又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量供应的危机,使企业面临严峻考验。第三,通货膨胀也会为企业筹资造成严重影响。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剧烈波动,物价的大幅涨跌为投机滋生了土壤,投机得到的利润远远高于正常经营的利润,大量的资金从银行中取出被用于抢购原材料、囤积居奇等投机活动,在银行的闲置资金大幅减少,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也大幅减少,企业无法从银行借贷到资金,就会使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第四,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国家一般会出台货币紧缩政策,比如提高银行利率水平、分批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如果提高银行利率,就会增加企业的还贷成本。同时,银行利率的上涨,将会使一部分资本市场投资者把资金转入银行,造成股票、债券价格的下跌,这样会使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筹得的资金相对不足。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增加,企业的信贷资金就会减少。而且,由于可贷资金的减少,银行在贷款时会额外慎重,进一步严格控制对企业贷款的条件,使得企业贷款越来越困难。总之,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供小于求的矛盾会不断深化。

(三)企业货币性资产与负债出现变化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开始贬值,企业支付相同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比通货膨胀前的数量要少。也就是说,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对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造成了损失。对于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负债,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债权人收到的还款资金没有通货膨胀前值钱,因为货币贬值了,也就意味着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负债为企业带来了购买力收益。在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之外,企业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所包含的购买力不会受到物价波动的影响,但是其价值会上涨。因为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是货币价值变化和个别物价变化互相影响的结果,而个别物价的变化趋势在一般情况下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在物价水平提高的同时,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值也水涨船高。

(四)企业再生产能力受到影响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原则计算收益,会低估成本和费用,同时高估利润,这样就会使收益与亏损不真实,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因为:第一,对成本的补偿相对缺乏。当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回收的补偿资金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普遍上涨时处于相对不足状态。第二,负担的税金增加。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低估成本和费用,高估收益,就会虚增利润,有的企业甚至会出现表面上盈利实际亏损的现象,而这时企业应计税的所得额却实实在在的增加了。例如,某企业税前资产收益率为9%,当通货膨胀率为6%时,如果暂定该企业以34%的税率交税,则其税后收益仅仅为5.94%,所得收益还不够弥补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06%,从这组数据来看,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再生产能力造成了损害。第三,发生通货膨胀时,随着企业获得收益的增加,股东要求分配所得利润,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此时企业所得的收益是虚增的,如果在虚利的基础上对股东分配股利,将会减少企业的资金量,财力的减少又会降低企业补充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那么,企业进行再生产的能力受到了损害。

三、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理财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

一般来说,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是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预防性需要、交易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发生通货膨胀时,现金作为流动资产,其购买能力会下降,如果企业在此时持有大量现金,肯定会因货币贬值而遭受损失。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对现金的需求量却增加了。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小于需求量,在货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量不足,不仅难以支持日常生产开支,错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因无钱付款问题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因此,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未知因素,如果持有的现金不足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更严重的还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企业现金管理目标首先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然后才能考虑因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问题。

(二)合理确定存货数量

在通货膨胀时期,储存一定数量的存货,会发生存货的存储成本、磨损成本以及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所以,企业应该尽量减少持有的存货数量。首先,企业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存货的影响,合理确定持有存货数量。其次,通货膨胀时期国家一般会采取通货紧缩的政策,受这个政策的影响,在消费、出口、投资等各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量会大大减少。因此,企业不宜储存过多数量的存货,应结合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合理持有适当数量的存货。此外,不管是否发生通货膨胀,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应尽可能地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这样可以降低因物价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尽快收回应收账款

作为货币性资产,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在通货膨胀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企业本身资金会很紧张,企业间的资金也很紧张,这时,很难收回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几率增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企业应指派专人催收应收账款,设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并且要缩短信用期间,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尽快回收应收账款,将其转化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四)科学调整长期投资策略

投资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短期投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一般可以被认为是现金的暂时形式,变现能力很强。对于短期投资来说,其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对短期投资的影响很小,短期投资不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对于长期投资,就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胀率的突发性较强,肯定会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准确地预测通胀率,会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产生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长期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应根据其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长期投资策略,以免造成更大的投资失误和损失。

(五)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应负担的税赋

如前所述,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会出现表面上盈利实际亏损的现象,而这时企业应计税的所得额却实实在在增加了。为了减少损失,企业应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应负担的税赋。这些有效方法包括:一是加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也可以缩短折旧期限增加时期内的成本开支;二是采用后进先出法使用存货;三是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四是对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在采取以上方法时,应该及时将采取的方法告知税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争取在税务部门的认可下实现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依法实现降低税赋的目的,从而尽量降低因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六)合理计提物价上涨准备金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让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有足够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企业应合理计提物价上涨准备金,特别是要对因通货膨胀价格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设备,要按照重估价值提取一定数量的物价上涨准备金。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价格容易波动的原材料,也要按现行价格提取一定数量的物价上涨准备金。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才能使通货膨胀时期的成本消耗与补偿达到平衡,才能使企业保持再生产经营,确保拥有充足的资本和财力,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七)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机制,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每月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每月现金流量的变化分析,可以将企业当月动态现金流量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同时,结合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结果,从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预防通货膨胀时期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尹晓冰,冯景雯.中小企业困难:根本原因和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