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数字经济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 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 问题 见解
一、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按照国家文化部对试点县共享工程建设要求,到2006-2007年,各试点县要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分中心整合不少于1万种电子图书,提供不少于1万小时的文艺演出、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和影视节目等视频作品,数字资源总量不少于80tb,基本建成分布式文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信息资源库群。与之相比,目前,我县共享工程建设还存在以下不足:
1、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需开辟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服务途径。当前,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县中心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人员刻录发放光盘、宣传资料等形式直接面向群众服务,收到了较好效果,但毕竟受财力、人力、服务时间、场地等限制,工程受众面有限,在享受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方面群众处于被动接受,且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地区面临"信息贫困"的局面,难以获取和利用丰富的优秀数字文化资源。真正的共享工程应是架起群众和信息资源网站之间的桥梁,是广大群众能够普遍运用的工程,群众和资源信息网络之间在科技、文化资源配置、接收、更新和利用等方面灵活互动,共建共享。尤其要让广大群众直接通过网络享受优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表达诉求,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让群众成为共享工程的主人。
2、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当前,我县共享工程管理上主要以县中心为主,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基层服务点、组织员工进村入户等直接服务群众的方式为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但从全县范围来说,各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村级基层服务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尚未真正形成,仅靠县中心单打独斗,尚不能形成大的气候。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当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全面联动的协调机制,要遍地开花而不是独树一帜。在运行机制上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财政投入机制、工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等。作为一项长期性、社会性工程,首先在财政投入上必须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因此,建立有计划、有步骤的投入保障机制是保障共享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各乡镇、社区指定了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但目前因为工程刚刚起步,在乡镇没有建立起服务网络,所以在乡镇、村工作还没有运转起来。人员培训、监督考核及激励机制无从谈起。
二、推进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本着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县中心基本网点和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建立起多种模式运转的县、乡镇、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以多种服务方式开展基层点建设与服务的经验,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加强县中心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建设。与县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站、移动硬盘、光盘等手段,提高资源传输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县中心现有的电子阅览室扩建改造成总面积平方米、配备微机台,达到供人阅览的电子阅览室和建立平方米的多功能展映室。配备配齐仪器设备,使之成为辐射城乡的数字图书馆基层服务平台。整合不少于1万种电子图书,提供不少于1万小时的文艺演出、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和影视节目等视频作品,数字资源总量不少于80tb,基本建成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增强县中心的服务能力。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开展服务。
2、建设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采取培养与引进、自有队伍和社会队伍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适合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技术保障和基层服务队伍。加快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基层服务点工作队伍,从县中心、乡镇文化专干、村干部当中选择一批年轻、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共享工程建设队伍中,通过集中授课、卫星广播、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定期进行培训,使每个基层中心、基层服务点拥有1-2名考试合格、操作熟练的专业人员。加强县级分中心对基层服务网点的技术指导与管理,着力提高乡镇和行政村基层网点的服务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3、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总结和创新光盘服务、硬盘服务新途径,建立县、乡镇、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的多种模式,借助全国资源信息网站、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等信息资源网络,开辟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多种服务形式,大力开展公益。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各部门、各乡镇和农村基层服务点的联系协调,继续发挥光盘服务、硬盘服务方便灵活的优势,在保持现有光盘服务下乡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服务领域和范围,将基层群众最需要的科技、文化信息资源送到群众手中,特别是信息闭塞的农村边远地区,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触角延伸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培训新农民的重要抓手。
还要充分发挥县中心、乡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基层服务点共享工程优势和作用,使共享工程在基层群众中遍地开花。资源信息乡镇中心和村服务点由县图书馆垂直管理,由县图书馆统一购置图书和器材送到各乡镇中心和基层网点,各基层网点的读者通过网络,免费检索和阅读数字图书馆的海量图书资料。
也要建立流动图书馆,方便借阅图书。与共享工程的实施相结合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基层图书馆也从传统图书馆跨入网络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Q: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有什么意义?
A: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获取国情国力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全面获取各类地理国情信息,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及内在关系,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Q:此次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范围?主要是普查些什么?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A:本次试点区域为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株洲县,试点面积约为1916平方千米。普查主要为了掌握试点区内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像片控制、空三加密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1:10000基础测绘,数字地理空间框架资料及卫生、教育、交通、国土等其他部门与地理国情信息相关资料;通过对1:2000 正射影像进行处理,制作地面分辨率为0.5m的1:25000标准分幅的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图;完成试点区域内业判读、普查工作地图制作、外业调查与核查、样本数据采集等;收集乡镇级及以上行政区界资料、行政区域单元等资料,形成乡镇级及以上行政区界、自然地理单元、城镇综合单元等数据;根据解译及外业核查的结果,进行业内整理与质量检查,建立本底数据库和样本数据库。通过普查试点项目,总结项目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制定技术路径,编制技术资料,为全面铺开全省地理国情工作提供重要技术与管理的借鉴。
此次试点工作我们从2013年2月开始准备,历时近4个月,目前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本次试点项目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时间紧,实施初我们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编制了《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项目设计书》,按照工期组织了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实施。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对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严格的规定,对各工序完成时间做了明确计划。
在质量检查中,我们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通过自检、互检做好检查记录,修改意见并编写了过程检查报告为全面铺开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奠定了基础。在成果评价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分类清晰。本次试点成果一级分类4类都覆盖;二级分类14类中除了堆放物和自然地理单元外其他都含有;三级分类含有18项。众多类别的覆盖充分说明了我们试点的区域工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另外本试点采用0.2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重采样成0.5米正射影像图,其成果精度较高。
Q:此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有些什么成果?对我们下一步在全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中有些什么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主体;总分馆制;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61-05
受益于多重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撑,湘西州内8家公共图书馆在近二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免费开放中央财政资金的有效保障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州内各图书馆借评估定级之东风,完成了大部分馆藏的回溯建库工作,实现对馆藏书目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借阅管理。国家文化共享工程配套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及2TB数字资源,“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无偿赠送给每个县馆的1TB数字资源,国家图书馆实施“全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将进一步提供海量的、高质量分布式中文数字资源库群。这些公益性的数字资源无疑构成了湘西地区的数字资源服务的资源基础,但是有了这些资源,没有健全的机制和有效服务平台,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配备和主动服务意识,没有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权利意识,公益性数字资源就会囿于存储设备之内,甚至造成整套设备和资源闲置,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于是,针对湘特的老少边穷地区探讨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机制建设,为州内公共图书馆服务湘西州内289万人民群众的公共数字文化需要,着力于总结国内外公益性数字服务实践经验,从湘西地区经济实力及图书馆目前实际状况出发,最终建立一个高效的、可持续性运转的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1国内外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实践
国外方面,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国家,通过《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the 1964 Public Libraries and Museums Act)以征集财产税来建设图书馆。英国大部分地区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公共图书馆(Library Authorities)在辖区内市、镇、村设置规模不等的固定图书馆和若干流动图书馆来实现数字资源服务[1]。据2011年统计,英国共有4 265个公共图书馆,英国人口有63 223 600人,公共图书馆活动读者就有11 411 561人,全年访问量有306 590 715,平均每位读者访问图书馆26.86次[2]。挪威图书馆事业比较发达,大多数市区其实是不足万人的小社区,《挪威图书馆法》规定每个市必须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改革2014》的改革方案中提出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和图书馆的改组来强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挪威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挪威人口总数为498万,744所公共图书馆。2011年纸质文献外借量为1 861.9万册,数字文献外借量635.8万册件,合计外借量达2 497.7册件,人年均外借文献5.01册件。纸质文献利用率从1990-2011的11年时间来看,纸质文献利用率逐年降低,数字文献利用率逐年提升[3]。美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依据是各州通过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法规和相关法,法规一般都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法人成为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地区性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财产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地区性图书馆提供一些补贴,总经费中有较多社会捐款,这主要是美国的法律和税收鼓励社会捐款。根据2009年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统计资料[4],全国有9 22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合计81.6亿册,人均藏书2.7册,人均访问数5.4次,人均咨询1次。美国将近25%的公共图书馆有分馆和流动馆,分馆和流动馆的总数接近公共图书馆的总数,由此可见,作为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体系的触角不仅仅有独立建制的图书馆,还有众多的分馆和流动馆。
国内方面,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表明:总共有公共图书馆2 952个,文献总量69.719万册件,人均0.517册,人年均访问0.283次[5]。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基本指标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如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2011年的财政拨款和新增文献藏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2433%和3481%,成为全球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投入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普惠性、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方面,主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国家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平台和技术实力,通过设置分馆和业务指导来实现基层图书馆对民众的全面服务的。广东流动图书馆体系建设,就是通过从2004年起省财政每年单列500万经费,通过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欠发达县建立流动分馆,流动分馆读者可享受省馆116种已购数据库资源和22种试用数据库资源,数字资源服务延伸全省。苏州图书馆分馆建设是按需设馆的两级结构模式,它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总馆按照人口密度和区域大小设馆,总馆直接管理所有分馆,苏州总分馆建设是没有政府行政推动的情况下,由苏州图书馆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合作,采用协议开展的。目前,苏州全市共建成173个分馆,其中非市区分馆达117个,基本实现了各县级市建制镇的全覆盖,并拥有2辆流动图书车以及22个流通服务点,通过分馆、流动图书车、流通服务点免费办理读者证,分馆读者享受总馆所有数字阅读资源[6]。
2.1所处地域经济贫困,图书馆事业发展缺乏地方经济强力支撑湘西地区湖南西部,是湖南省惟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全州总人口289.65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8.4%,城镇人口为97.05万人,2012年人均GDP为15 4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038元,农民人均收入为4 229元[7]。湘西州人均GDP为湖南省人均GDP的46.2%,为苏州的13.6%,湘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湖南省人均70.5%,为苏州的40.1%,农民人均收入湖南省农村人均56.8%,为苏州的21.8%[8-9]。
2.2纸质馆藏陈旧、无数字资源购置能力
州内辖7县1市,分别为吉首市、龙山、古丈、永顺、凤凰、保靖、花垣和泸溪县,州内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9个,根据2013年实地调研的部分调查,并结合州内各图书馆网上简介,统计州内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为855 904册,其中地级馆1个,藏书20万余册,县级馆8个,馆均藏书9万余册。据《中国图书馆2012年鉴》统计,湖南县级公共图书馆2011年馆均购书经费不足6万元,湘西州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购书经费不足2万元,根本无力购置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藏文献资料陈旧,大多为90年代中期以前购买。全州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合计25 862平方米,阅览座位共1 852个,图书馆编制员工总计120人,馆均建筑面积为2 873平方米、馆均阅览座位205个、馆均职工13人,其中,馆均职工数高于2011年全国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馆均职工数12人,其他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数。
2.3图书馆网站平台缺失,数字资源服务能力不强
湘西州内9个公共图书馆均设置有电子阅览室,提供数字资源的浏览和下载服务。深入电子阅览室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读者上网内容与“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无关、与“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无关,大多上网读者目的是随意浏览网上新闻、欣赏视频、聊天与游戏等。在图书馆馆藏书目数字化建库方面,州内9个公共图书馆全都实现了书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其中绝大多数馆进行了采、编、流、阅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通过网络和电话询问等途径调查,目前确认通过Internet网络提供图书馆主页仅凤凰县图书馆一家,其他图书馆尚无专门的图书馆Web服务器,仅只是依托相应的政府网站或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等网站提供些简单的页面介绍,没有提供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
2.4缺乏技术人才,文化共享数字资源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文化共享工程是国家从2002年起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它的实施途径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等机构推广,依托公共电子阅览室阅读平台媒介,通过服务网络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全面覆盖,到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530TB,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和街道、社区,入户率达到50%[10]。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从2006年进入湘西分批实施,截止到2013年,全州公共图书馆县级支中心设备经过安装和调试,目前大部分馆均可以提供对外服务,并且形成了地、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区域性数字资源服务网络。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包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是湘西州开展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重要资源平台。湘西州各级图书馆普遍缺乏计算机技术人才,设备安装、网络和服务器维护能力得不到保障,许多网络设备和数字资源更新一旦出现故障,由于商家售后服务不及时或因售后服务过期,设备长时间处于宕机状态,数字资源提供服务得不到可持续性保障。县级支中心如此,乡镇及社区、村等基层服务点的技术和服务保障状况就更不如人意。
2.5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不强,没有建立区域性图书馆共享机制图书馆人文远比技术要重要。图书馆精神的实践者会从内心深处自发地认识到服务读者的重要性,“每位读者有其需要的数字资源”,帮助读者找到所需要的数字资源,尽力促成更简易、更有效率地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实现,这种动力会促成馆员主动学习和掌握图书馆现代服务的业务技术,往往这种主动比起被动地接受培训更有效率,当然这种主动学习是建立在树立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之上,树立在作为一位图书馆员应有的图书馆精神之上的。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的《中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图书馆服务宣言》就是弘扬平等服务、公益服务的图书馆精神、促进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理念与实践。
由于州内公共图书馆馆员受学历背景、专业素养、经济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图书馆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不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精神和理念在大多数图书馆员工中相对缺乏。图书馆人员源缺乏资源共建共享思想认同,目前,全州在公共图书馆之间暂无资源共享机制,湘西州地区在经费、资源、人员等劣势下又由于馆际资源相互封闭、馆际缺乏合作、协调和沟通,使得图书馆的资源使用效率、服务效率更加低下,根本没有形成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3建立湘西州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机制的设想和思路事实上,湘西地区图书馆事业并不发达。但近几年受益于国家层面的多层政策的驱动,受益于国家众多文化项目的推动,受益于国家财政的支撑,湘西地区图书馆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免费开放行列。2013年,在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测评活动当中,其中花垣、凤凰、泸溪3个县级馆达到一级馆,龙山、保靖、永顺3个县级馆和州图书馆达到二级馆。此次评估说明湘西州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明显的进展,但是与国家倡导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地域更为广阔的乡镇、农村地区因人员、经费、技术等原因,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3.1力推图书馆立法,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经费保障英美等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达,其最关键原因是有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是建设图书馆的责任主体和建设主体,图书馆法规定图书馆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甚至具体到来源何种税种和抽取额度,规定利用一般财政收入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权力。图书馆法应立足中国国情,保障惠及城乡、普及均等的数字资源服务,原则上应根据服务人口密度、服务人口数、服务区域来合理设置公共图书馆规模容量和划拨图书馆经费。对于欠发达落后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法应规定从中央资金划拨专项经费加以补助,保障落后地区最基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开展。开办和管理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公共图书馆事业是惠及全民的文化事业,作为湘西州公共图书馆,作为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呼吁推动国家层面的图书馆立法。
我国图书馆法现已列入“十二五”期间立法项目,并且将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列入图书馆法内容。相信不久将来,《图书馆法》的颁布和实施会保障各级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向乡镇、向社区、向行政村等薄弱地带延伸,让亿万农民切实感受到图书馆来到他们身边,并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
3.2建设主体上移,力推总分馆建设机制
国家对图书馆公益性资源服务越来越重视,从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从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到2013年的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众多的国家层面文件均将图书馆发展注入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核心元素,明确提出图书馆建设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强调基本服务免费开放。
但是,由于分税制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层级越低,财政收入越得不到保障。事实上,大多数县、乡财政地方税收总额在保障县、乡、村图书馆事业的支出显得力不从心,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状况尤为突出。如此财政状况下,要支撑覆盖城乡、普惠全民,人口密度为173人/平方公里的湘西全州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做到可持续运转,确实是财力难以为继。据估算,以湘西州1 970个行政村,每个村图书室运转费1万元,180个社区,每个社区图书室运转费2万元,165个乡镇(街道),每个5万,地级图书馆1个运转费50万元,县市图书馆8个,每个运转费20万元,计算出湘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每年需投入3 365万元,这种可持续的投入对于2012年财政总收入为479亿元的湘西州政府是很难以实现的。
数字资源建设特别是商业性学术全文数据库建设是高投入项目,且建设具有长期性,运维成本很高,湘西州内县级、甚至地级图书馆均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建设主体上移和总分馆制正是针对湘西州财政收入这一现实状况而做出的科学合理选择,也是破解省级财政支撑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全省事实上主要服务省城机构和居民,地市级财政支撑公共图书馆服务全地区事实上主要服务市内机构和居民,县级财政支撑公共图书馆服务全县事实上主要服务县城内机构和居民的难题。国内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苏州总分馆模式等等均是建设主体上移的成功案例[11]。建设主体上移后,总馆办馆实力和社会影响得到加强,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得到财力保障。
数字资源的服务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城乡上网用户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更具备简便。数字资源的服务在缩小信息鸿沟、促进城乡阅读方面较传统纸质文献更具普惠性和优越性。鉴于湘西州地区的财政收入情况,湘西州的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主体应上移至湘西州政府,由湘西州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授权管理单位即湘西州图书馆承担总馆公益性数字资源的建设任务、并作为管理单位负责在各县市设立数字资源分馆,各县市分馆负责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数字资源分馆,各乡镇(街道)负责在各行政村设立数字资源室。湘西州图书馆作为数字总馆履行公益性数字资源购置、数字资源采集、特色馆藏数字化、数字资源等任务,州馆以下各文献单位只负责对用户的培训、检索指导及数字资源的服务个性化推广服务,不负责具体数字资源技术平台的维护任务,从而减少了县市、乡镇、行政村的数字化设备和资源的重复投入。建设主体上移强化了图书馆人员重心下沉到基层去培训和指导用户使用数字资源职责,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便于收集城乡用户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真实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主体上移和总分馆制克服了因馆舍物理场所服务半径的瓶颈,真正实现向全体人群的全面覆盖。
3.3建设多系统跨层级的图书馆区域性合作网络,制作共享的数字资源网站湘西州内除了公共图书馆系统外,还有吉首大学图书馆等高职院校图书馆3个,州科技情报所1个,其中吉首大学图书馆资源、设备、技术相对突出,该馆共有职工近70人,馆藏纸质文献150万余册,电子图书63万余种,订购报刊1 700多种,全文网络数据库近10种,本地数字资源镜像资源达到20TB。建设区域内图书馆服务合作网络对于湘西州少数民族地区尤为重要,资金不足等劣势可通过横向跨系统联合各文献单位,突破因建设主体不同而产生的资源所有权的限制而发挥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行业学会或政府组织的协会,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达到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
针对湘西州人口密度与城镇化率较低、县级公共图书馆力量比较薄弱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非常滞后等实际情况,湘西州图书馆应抢抓数字资源服务能克服时空障碍的优势,积极争取湖南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延伸服务,通过政府主导下的数字资源对口援建计划,利用VPN访问、设立数字分馆等途径的援助方式,签订长期的对口支援协议,实现湘西州图书馆数字馆藏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州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上平台、上层次。
政府主导,以州财政投入为主,省财政扶持欠发达地区投入为和州内县市财政投入为辅,集中财源,建设州内统一的公益性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州、县市、乡镇、社区(村)四级纵向的数字资源服务网络,通过设立专门的文献传递经费,建立吉首大学、湘西职院、湘西州科技情报所等文献单位的长期文献传递与协作关系,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缩小数字鸿沟、保护知识产权等原则,构建湘西州数字资源元数据检索平台,利用文献互助平台开展电子文献传递。对于无知识产权纠纷的数字资源,不管所属权,均应集成在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提供服务。
3.4依托传统图书馆服务阵地网络,开展多元化媒介服务CNNIC的《2012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56亿,农村网民占比为27.6%。城镇互联网普及率59.1%,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37%,农村手机网民达11 722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20.9%,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的占比达75.3%,比城镇高3.3个百分点,农村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的上网的比例为66.7%,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为32.9%,这一连串数字表明公共图书馆开展多元化媒介服务是大势所趋,是满足民众网络获取信息的需要。
湘西民众的互联网普及率也逐年上升,民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的对策,就是依托州、县市、乡镇、社区(村)四级图书馆阵地网络,整合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乡村图书室资源,以州图书馆数字总馆资源为平台,集成自购自建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赠送的公益性数字资源和技术设备,通过有线电视、手机、电脑等不同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开展音频、视频、数字文本、咨询等多元媒体服务,在全州形成一个资源丰富、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网络,以满足湘西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
3.5加强宣传、培训与推广,扩大公益性数字资源阅读用户群体由于信息获取的多源化、图书馆工作的有效性、读者图书馆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原因,读者需求不足是公共图书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2]。因此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推广,针对性地提供数字资源服务,让民众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是扩大公益性数字资源阅读用户群体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图书馆界争取湘西州各级政府、社会更多的资金与资源投入,确保州、县市、乡镇、社区(村)四级网络的图书馆从业人员无后顾之忧,从而稳定一支图书馆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立起有效的资源与服务的共享机制,同时广泛征召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如退休教师、寒暑期返家的大学生等,从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共享工程、数图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农家书屋等等,以此形成宣传、培训与推广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的合力,同时将计算机、网络化与传统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培训并指导读者利用互联网上数量巨大的资源,建立“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共享资源”、“获取资源”的有效的帮助保障机制,通过贴近民众、了解需求、培训指导等形式,发展和扩大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群。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的数字资源类别不同,采取数字资源推广策略也有所不同。针对成人数字资源服务,应着重在信息检索、信息咨询和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推广;针对学生人群的数字资源服务,应落在经典数字图书阅读、科普视频、教辅学习课件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广;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资源服务,则应以老年求乐为大背景,以培训指导老年人上网欣赏戏曲、文学阅读等数字休闲娱乐为主。通过有针对性的有效提供服务,贴心指导和培训,扩大民众对图书馆资源的客观现实的需求,增强图书馆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结论
数字资源易共享、易传递、一次投入,阅读无限等优势特征,其公益性毋庸置疑。因此建设湘西州地区图书馆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形成公益性数字资源服务常态机制,是缩小数字鸿沟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群体差异的有效途径,而这一切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建设主体上移、推行总分馆制等保障措施外,还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以加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力度。湘西州内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因此需要借助跨系统、跨层级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需要借助社会的文化志愿者的广泛参与,以达到数字资源服务的惠及城乡,真正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
参考文献
[1]邱冠华,于良芝,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29-39.
[2]Trends in Public and Academic Library Statistics[EB/OL].,2014-01-04.
[3]Statistic Yearbook of Norway 2013[EB/OL].,2013-12-23.
[4]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tiscs.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1[EB/OL].http:∥nces.ed.gov/pubs2012/2012001.pdf,2013-12-08.
[5]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3(第1版):103-104.
[6]苏雁.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模式推动全民阅读[N].光明日报,2013-08-04,(4).
[7]湘西统计信息网.湘西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222.240.193.197/xxshowot.php?showID=1984,2013-03-12.
[8]湖南统计信息网.湖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jgb/glgb/201303/t2013030798236.htm,2013-03-07.
[9]苏州市统计调查公众网.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InfoDetail.asp?id=19944,2013-04-16.
[10]国家数字文化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介绍[EB/OL].http:∥/gongcheng/jieshao/201212/t20121212495375.htm,2012-12-12.
20*年,我们在局各位负责人和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机关各科室、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强化计划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完善计划统计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组织程度及工作水平;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开展生产形势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基本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情况,为促进全市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局工作的开展积极搞好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年度计划统计工作目标的各项任务。现将今年以来所做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20*年、20*年被*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20*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20*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20*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20*]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20*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