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传统体育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族 传统体育 哲学 传承方式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77-02
在我国对“民族”一词最早使用的学者是梁启超,他是第一个把我国各族群最早称之为“民族”的思想家,而以“汉族”、“藏族”、“蒙古族”为其它民族称呼的可能是黄遵宪。到了现代,社会学家宁骚对“民族”一词做了新的探究,他在总结斯大林提出“民族”基于四个特定的要素下又增加两个特征来强调民族,既强调了民族历史过程与稳定性,并认为一个民族的“原生形态”是应该具有这六个必要的元素。因此,我们所指的“民族”具有时空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贯穿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东方地域与西方地域的实体性概念。
“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与传统社会同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涵盖很大的概念。”民族传统体育有两个最为根本和统摄性的特质是民族性和传统性。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迄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界定。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做了以下解读,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对我国而言,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总和。”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把民族传统体育白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以后,其在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和军队、学校中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所作的界定。另有研究避开时间的界定,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包括汉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各民族体育活动方式的延续和保存,是各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再现,“它是构成现代体育的‘体育文化密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还有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还没有被现代化,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中的“传统”是指历代因循沿传下来的根本性的模型、模式、准则的总和。从整体结构上来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构成包括了以武术为主体的武艺、养生导引气功、以游戏形式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形态。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名列其中。从这时开始,“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称谓,作为国家认定学科被正式确定下来。”
2 解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学基础
2.1 民族传统体育与
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是各种文化理念、伦理观念、社会习俗的综合体现。宗教和传统体育同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及转变过程中,两者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理论体系。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的本质特点,其发展历程多数以为背景,如:富有原始气息的彝族摔跤体现一种对毕摩教的崇拜,文化底蕴浑厚的传统武术无不体现出道教、佛教的宗教核心思想。在中国民族体育史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内外兼修、无处不在,既有对技术层面的影响,也有对其文化和精神上的升华。
2.2 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哲学
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金字塔,无数古代哲人概括总结可知,中国的哲学主要分为儒、道、佛三大哲学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中国哲学概括了宇宙的思想观,在日常生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领域无处不体现着哲学思想的火花。如:传统武术的太极拳,就体现了阴阳相生、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自然状态。
2.3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历代民族的传授与继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传承的方式逐渐趋于传统化和现代化,不管是哪种传承方式,其目的都在于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为人类进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在同一个地域中有不同的途径延续的,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有传统和现代两种。
首先,是传统传承方式。传统的传承方式因其运动形式、封建保守性和技术特点的不同有以下几种:(1)家族型传承。如传统武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的结合体,其形成过程带有严重的封建思想残余,在传授武术技术与文化的方式上表现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同类家族而不传外来血亲等。这些封建的传承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武术文化的发展、传承及文化之间的交流。(2)宗教信徒型传承。宗教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合体。宗教活动与体育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时战火四起,宗教信徒为了维护本教的利益,把一些武功与绝技作为护教的重要手段。在祭祀和娱乐活动之中也结合大量的身体活动来增加活动的氛围。我国的几大宗教都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道教武当太极拳,佛教嵩山少林拳等。这些宗教文化表现出来的体育及武术文化,都是以一种系统规范的方式进行的,其内容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3)区域民俗文化型传承。古时我国疆域辽阔,因交通条件的限制彼此之间无法进行常规的武术文化沟通、交流与传承,只是地区内部相对独立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趋势的长期性导致武术文化的单一性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及武术流派。民俗性传承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受时间及场地的限制,有些运动项目需要在农闲时进行,如:摔跤、秋千在闲暇时举行,其目的就是放松人们的心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些民俗活动需要在传统节日中进行,如:舞龙舞狮在节日里表演与比赛都是为了烘托节日的热闹气氛。
其次,是现代传承方式。传统的传承方式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淘汰及取缔。因此传承方式要顺应时展的主流思想,现代传承方式因文化层次、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法制化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是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责任。在当今社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侵权行为、遗弃观念日趋严重,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在现代社会中被竞技体育文化所替换。因程中应从国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法,从体育产业、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的角度去赋予传统武术应有的法律保护效力,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更加有力的发展与进步。第二,赋予传承人及参与者应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不断传承的结果,不同的人群、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传承者,传承者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灵魂。参与者是民族体育得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了参与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等于没有了传承者,而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给予传承者应有的权利和必要的生活保证,给予参与者应有的社会地位,如:采用传承者社会指导员、裁判员等级制度,举办参与者传统体育文化及运动项目运动员级别制度并与升学考试挂钩等法律权利,不断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合理化、正规化和法制化,从而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适应时展的需要。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89—02
一、概念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是个舶来品,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育产业的定义既要遵循国外对体育产业的定义外,又要结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给予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准确定义,因此作者认为体育产业是指生产所有与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可以尽一切力量使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它包含三层意思:分别是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
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身体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本身都具有体育的特征,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方法,使其身心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
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身体活动或运动项目具有民族性。
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运动项目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们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具有本民族的气派和艺术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照体育产业的定义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作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应该这么定义,它是生产所有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一)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是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上游产业,产值高,影响大的“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多种就业计划的第三产业,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产业。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比较晚,时间短,但是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以主体产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一,产业和市场体系基本框架已成雏形;第二,体育消费渐成时尚,花钱买健康也逐渐被国人所认可;第三,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第四,逐步形成多元筹资机制。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其发展前景被很多经济学家看好,体育产业要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将会发挥很大的作为。
我国少数民族多,每个民族的体育项目也很多,但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没有得到很好传承下来,更不用说开发和利用了,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水平相当低下;多数项目尚未得到社会重视,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也不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相对资金投入短缺问题最为严重;但以景区民族文化旅游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为一体化方向发展模式为主。作者认为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得打民族文化这张牌。
(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分类
1、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它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8个大类,24个中类,57个小类。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分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即“技击壮力类”“休闲娱乐类”“养生健身类”。
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有学者称这类体育运动是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是东方体育体系。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以技击壮力类和养生健身类为主,以体育用品业以及竞赛表演业和培训为主,其他附带产品比较少。而且,产业化程度很低,急需要开发与利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
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自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主要表现在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产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表现形式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
2、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有生机的力量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生存环境生态化的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经济领域,能成为产业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时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其节奏较慢,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和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它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3、体育产业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总的向导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产为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成熟、是系统化了的一个有机体系,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借鉴作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又比民族传统体育产为的发展得好,它完全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到一个总的向导作用。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定位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
中国体育产业要发展,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这条路子,是可行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内需拉动力度是西方国家所达不是到的,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中的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业,这五个产业就可以丰富体育产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
1、它可以促进更多体育从业人员就业;2、优化了体育产业中的结构,充分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经济成分,为体育产业增加更多的动力来源,从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3、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能促进体育产业中的文化繁荣;4、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可增加人们对体育产的认可度。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充满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复杂过程,势必要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必然的发展趋势。正如英国学者约翰・汤姆林森所说“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那么作为民族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它的发展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全球化
自从20世纪60年代“全球化”一词出现在英语实际的日常生活,至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时鳝词汇,“全球化”成为当今社会的客观趋势和重要历史进程。正如吉登斯所说“全球化就是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当今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NBA等等文化形式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活之中,使人们切身体会到“全球化”席卷世界之势。
目前学者们对“全球化”的概念并未形成公认、明确的界定。笔者比较赞同学者杨雪东的观点;“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的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的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与共同行动的过程。”“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状态和过程,涉及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第一,“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多领域和多层面上,而且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国家、民族、企业、国际组织以及个人各种参与者共同参与的过程。第二,“全球化”是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统一性的加强有利于参与主体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多样性增强了参与主体的自我认同意识。第三,“全球化”是一个充满冲突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旧事物间以及参与主体间的冲突与矛盾,全球化与本土化、同质化与异质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等诸多冲突与矛盾构成全球化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认清“全球化”这一时展的重要特征和客观历史进程,才能积极把握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程度,使民族传统体育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其向现代化的转型。
2 全球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2.1 全球化拓展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
2.1.1 全球化扩大了民族体育文化内容
伴随着运输、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程度和广度不断的扩大,文化内容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和扩大。体育文化内容的扩大化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如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等民族体育已跻身奥林匹克的大家庭,中国的武术、太极拳,印度的瑜珈等传统项目已成为世界大众体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德国学者Lamartinde研究显示:“传统体育活动数量和范围缩小的速度呈减缓趋势而趋于稳定;以竞技体育为主流的正规体育虽然仍旧为制约传统体育发展的障碍,但欧洲和其他地方的传统体育和新兴的民间游戏已经开始对竞技体育提出挑战”。体育文化内容的扩大化必将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拓展空间,增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平等参与世界体育的话语权,使其以独特的活动内容、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加入到世界体育主流发展空间,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1.2 全球化体现了民族参与主体的多样化
全球化的进程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水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成为时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使参与主体主动参与世界文化历史进程的要求非常之强烈。参与主体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在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上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加国家和地区上,历届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地区在数量和范围上都在稳步上升,从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由13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上升到202个国家和地区。
2.1.3 全球化强化了民族体育的文化自觉
全球化加快了各个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刺激了各个民族主体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对本身的“自我认同”、“自我觉醒”意识的强化。正如亨廷顿所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回归自己固有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现代化可以加固现存的传统文化,使文化间的差异永远共存。”如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和走向世界的诉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觉意识;日本的柔道就是在民族体育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而走向世界的。
2.2 全球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2.2.1 体育文化的同质化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缘化
当今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可以说是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它借助国际性的体育组织机构、国际性的赛事、赛程、以及统一的比赛规则等,并利用现代通讯设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西方文化主导的体育运动形式。伴随西方体育的不断扩张,世界体育文化日趋走向同质化与一致化。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体育亚文化,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加之“时空”局限在本民族的狭小范围之内,必然在与主流体育文化的冲撞中不断的弱势化、边缘化,从而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十分丰富,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了:武术、摔跤、射箭、射弩、秋千、赛马、赛龙舟、打木球、抢花炮、贵摔跤、珍珠球、放风筝、打磨秋、赛骆驼、跳板、打飞棒、波依阔、推竿、跳竹竿、雪地走、东巴跳、跳竹、抛绣球、踢毽子、斗牛、抖空竹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1.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2.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教师应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统一完备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学校这一基地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是保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要培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人才,这是有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活跃的力量,他将以辐射的方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尽可能地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与原则,形成有独立性的有体育文化特色的课程框架。
其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学校的素质教育与人的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要能通过教技术、养习惯、重行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中的三个体育素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将体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就能与终身体育有机地衔接起来。
关键词:文化 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天人合一 中庸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87-03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不仅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大地上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永恒的魅力与风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民族传统体育解析
民族传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涵义
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
(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
(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传统文化解析
2.1 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2.2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
2.3.1 积极的入世精神
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人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以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为例,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内圣外王”、“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情。道家看似虚玄,倡言“无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无不为”。法家文化一切以实效为依归,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
2.3.2 强烈的道德色彩
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2.3.3 顽强的再生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除了环境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贯穿于中国民族历史活动中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以及中国古代朴素系统论所具有的涵盖面广、常变相参的思维机制,也是这种情况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2.3.4 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
“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这种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促使中国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协调、天人协调和人我协调,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2.4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
2.4.1 重道德而轻事功
在德智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格远远要比知识重要。在义利关系上,虽然也有“义以生利”的说法,但“何必日利”的观念却是长期深植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之中。这种文化取向,造成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空谈心性而轻视实践,寻觅“良知”而鄙视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识、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锐气。
2.4.2 尚“义理”而鄙“艺器”
儒家有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人们认为“为道之学”可以传诸天下,而“形名度数之学”则不可登大雅之堂。中国的科学研究长期得不到鼓励,并只是掌握在一些“匠人”之手,因而总是感性的,缺乏理论和逻辑,往往不能形成科学公理。
2.4.3 法经典而薄今世,尊“往圣”而抑个性
在文化学乃至科学方面,人们不是致力于总结经验,推陈出新,而是对圣贤经传注、疏、训、考不绝。这虽然也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补缀若干新的知识,但总的看来绝难超越前人规定的范围,使学术得不到突破性进展。这种陈陈相因的思维定势,必然妨碍自由争鸣风尚的普及,也必然会泯灭人们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文化因素
3.1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因素
3.1.1 民族传统体育别注重“礼仪”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阐述了他向往的理想君子人格。《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仁”、“礼”是核心内容,特别注重精神的修养。他要求在比赛中强调“礼为上”,而且在比赛规则中国也突出了“礼”的因素。而这些观念和规范直至今日仍然在诸多领域影响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1.2 “天人合一”的思想造就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看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精神”与“躯体”视作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天人合一”观强调通过进行天人和身心的平衡调节,强调性命双修,心身并育,内外结合,动静相生,阴阳消长,谋求人同外界在和谐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获得人体功能的整体优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气功,独具特色的养生健身运动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不浸涵着“天人合一”的意韵。“天人合一”观虽然没有引发出西方那样的竞技体系,却也促成了在当时足以与他国媲美的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
3.1.3 “养生”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中
中国传统武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练功方法和技击原理多取之于道家。对于养生和武术来说,形神合一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的养生与武术精华的,也叫做形与神俱,就是精神和形体,要统一起来。在武术演练时要思维专注,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这就是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形与神俱,就是养生思想贯穿于传统武术的最好体现,武术也从单纯的攻防格斗之术演变成了一种兼有养生功能的文化形态。
3.2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消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因素
3.2.1 儒家的“中庸”思想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
“儒学”是封建中国的“国学”,“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哲学和处世哲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儒家看来,处事要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对体育来说,也是从实际出发,把体育看做是增强体质的手段,制约了体育竞技性的发展。但一些剧烈冲撞、竞争性很强的军训项目却背离自身的竞争性原则,由它而衍生出来的一些新的活动项目向着娱乐方向发展。例如:蹴鞠本来是为练军而用,又是娱乐活动。这种提倡中庸、崇尚中和的道德思想,要求人们舍功利、取仁义,不张扬竞争,导致了中华民族安于现状,守柔不争,从而缺乏抗争精神,造成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竞技性难以发展。
3.2.2 中国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降低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文教的国家。加上科举选仕,强调文章、品德和门第出身,重权术轻武备,视武学为下品,于是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日盛。宋儒“主静倡敬”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腐蚀着人们的体育思想,束缚了体育的发展。儒家提倡读书,对体育活动比较轻视,在文人方面表现尤甚,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对体育活动的冷漠。董仲舒“重文德、轻武勇”的思想在其养身论也表现得很突出。他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身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养莫于心,故养莫大于义,义之养人,大于利矣。”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在体育活动上下功夫,直至隋唐推行武举制后,习武者的地位才有所改善。
3.2.3 中国传统的封建保守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往往局限于固定的框架之中,缺乏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接受新信息的主动性。古代保守的封建思想,限制了各门派之间武学的交流和传播,阻碍了信息的流通。再加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封建传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发展、推陈出新、借鉴外来先进经验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3.2.4 中国特有的农业文化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长期在土地上耕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形态构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向与封闭,生活中的慢节奏占主导地位,这时的民族心态上更多的表现出求稳怕乱,缺乏竞争,冒险和开拓精神。因此,对于体育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娱乐和嬉戏上。这种特有的农业文化和农业文化心态,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原本一些竞技性很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变成了强身健体的养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