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建设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诚信诚信制度委派制
一、缺乏“信用”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
1.企业所有者或经理人员。社会转型时期企业所有者会采取各种手段钻法律规章制度的漏洞,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由于经理人员和所有者多半存在短期委托契约型关系,在对其缺乏合理的收人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利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获取利益。
2.企业财务人员。财务人员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下,做出“道德失范”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会计人员受其聘任,本着“为己服务、服务于小团体利益”,做出“故意失真”的违法行为。
3.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缺失是会计行业缺乏的重要原因。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收人低使执业范围狭窄,对客户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使其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审计意见。
4.地方政府。企业上缴利税是地方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过去由于政企不分,出于地方保护,会为企业信息失真提供外部环境。
(二)制度缺陷
1.会计准则缺乏精确性、完善性和规范性。我国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抵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会计准则和标准上具有较大的政策选择性。会计制度本身“内部模糊性”的局限性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确立。
2.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性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造,大多数公司实现了改制上市。但由于改制不彻底,一些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调的同时,会计行业也难以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三)监罚不严
监督机制不健全。日常监管不严,内部监督多流于形式;外部监督具有时滞性(事后多于事前、事中),监管不及时。对违法行为以罚代法,轻法律制裁;执法不严,削弱了法律效力。
(四)素质欠佳
我国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分两种情形:一是本身业务不精,二提岁寸金钱过分追求,三是行业年检考核流于形式,知识更新和日常培训后续环节跟不上。
二、建立诚信制度的必要性
(一)整顿经济秋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虚假信息会误导经济行为,损害市场主体各方利益,导致决策失误和经济秩序混乱。会计诚信能够防止的产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实现“以德治国”;尤其是上市公司避免市场欺诈,在确保投资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可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会计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质量,从根本上杜绝制造虚假信息违法行为的发生。由于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较晚,会计规范欠佳,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法律失去效力的环境下,诚信道德在有缺陷的制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
(三)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有一年多,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外资可通过购买股权合资兼并我国企业,会计作假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同时一些不法之徒会利用我国准则制度的疏漏转嫁、制造“信用危机”,损害我国利益。我们在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同时,要着重注意会计行业的规范性和法治性,确保金融环境的安全稳定。要增强行业责任心与“诚信”的职业操守,加快诚信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整治会计秩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条件;把握机遇,接受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四)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法制推向前进
当前我们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大环境,由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与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政策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规范各项法规制度。提高公民诚信意识,加快信用制度、信息制度的建设,改进服务与监督,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治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
三、建立“诚信制度”的措施
(一)倡导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确立诚信原则地位,建立诚信制度
如今会计已从经济活动资料计算的核算型过渡到决策依据的管理型,只有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才能站稳脚跟。这既是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必须确立“诚信”的行业地位,应该把诚信作为行业的基本原则,以行规、制度的方式建立。
(二)积极推进强化公司治理基拙性工作
主要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里重点强调对上市公司治理。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国企选派董事长,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作用;同时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由强化内部治理实现从外部保障。
(三)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切实抓好对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加强素质培养,强化诚信教育与责任管理,推行终身教育,确保信息工作的规范、真实可靠。
(四)充分确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角色地位
独立性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公证和社会监督作用的前提。我们必须加快“合伙制”和“独立执业人”制度的建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自律化管理。实现客观与公正职责,切实做到服务与监督目标的协调统一。
(五)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包括内部监管、行业监管、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在内的能够充分履行其公正、监督职责的完整监管体系。要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加强责任管理,避免形式监督;突出监管重点,克服监管的时滞性,保障社会主义法制推向前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创新发展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房地产的工程建设量不断加大,促使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工程质量监督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维护公众利益的执法行为,但是,监督机构并不是政府的一个独立执法机构,只有获得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情况下才能监督执法,在监督执法中发现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行为时,只负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报建设主管部门认定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1.工程质量监管现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1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
1.1.1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混乱
以往,国内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多数有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工程质量检测市场较为规范,随着经济发展,建筑业的不断成长以及政府政策方针的优化,现阶段,国内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私人检测机构不断涌现,在利益驱动下,各个私人检测机构肆意竞争和压价,导致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比较混乱的情况出现。
1.1.2政府监督工作陷于微观
工程质量监督传统上过于重视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但是建筑工程与工业流水线产品相比产品工期较长、专业较多、工种较多、材料设备品种较多,仅仅依靠质量监督机构的几次到位,很有可能使监督工作的全面性降低,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正确的核验评定和控制无法保证。
1.1.3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和巡查力度不足
我国制度建立工程监督抽查与巡查制度,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和巡查力度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需要加以重视的方面,如结构与环境质量、材料的质量、混凝土强度及浇筑过程等。此外,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对做好检查记录的重视度不够等情况。
1.1.4工程质量监督范围太过狭窄
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范围还局限于施工阶段,只重视在施工阶段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仅仅对施工质量起到一定监督作用,却不能对于勘察设计阶段进行有力质量监督,将对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宏观的、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2针对相应问题进行措施创新,提高工程建设发展
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针对我国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持续提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措施。
2.1落实质量责任,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切实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施工技术交底、交接验收制度、样板引路制度等制度,督促该体系在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约束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从根本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2.2强化措施,严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质量关
近年来,国内因建筑材料造成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为加强建筑材料、建筑物构配件的质量管理,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材料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应进一步提高了各方责任主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督促其落实质量责任制,认真履行各自责任。
2.3进一步改进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监督执法检查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采取了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及日常监督抽查相结合,与检查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相结合,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对工程实体进行监督抽测,增大监管威慑力。面对工程质量监管的新形势,认真推行差别化监督,一是根据监管对象差别化突出对信誉差、能力弱的企业的监管;二是根据工程类型差别化,重点加强了对大型公共建筑、中小学校舍、保障性住房和住宅工程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工程的监管,同时突出了技术性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三是监督过程差别化,突出了对工程质量影响重要因素、关键环节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较多部位的监管。
2.4强化精品意识,大力推动创优质工程活动
以争创优质结构工程,优良工程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积极引导工程建设各方创建优质工程。狠抓精品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切实完成创优目标,以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引路,带动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主要形式是渗漏、裂缝、电气、水暖四大类十二项质量通病。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建设单位质量行为不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够细化、大量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施工队伍素质低、施工工艺控制管理不规范等造成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首先是牢牢抓住导致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因素,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依据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的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将治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在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方面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落实。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前按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原则,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监督抽查、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检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确保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效果。
4认真贯彻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是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促进住宅工程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应让各方责任主体人员充分认识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质量责任,在此基础上,狠抓落实,强化监督。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分户验收工作中,严格按照分户验收标准,加强了对该工作过程的巡查和竣工验收时的监督抽查,对不按规定进行分户验收的要责令改正。竣工验收监督时,如发现分户验收记录内容不真实或存在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时,应终止竣工验收,要求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5结语
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监督模式,唯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严肃执法、严格监督、热情服务、全面监管,才能达到建设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目的,为全国新一轮建设打下扎实基础,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建筑精品工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袁海峰.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J].城市地理,2014, 10:298.
[2] 谭惠贞.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 02:240-43.
杨合庄担任党组书记、主任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重视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经过多方努力、协调,用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
实施十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今年,拟投资1亿多元,组织实施城区十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4500万元完成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投资1450万元完成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投资1500万元完成环城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170万元完成龙源路绿化工程建设;投资98万元完成黄河大道改造工程建设:投资236万元完成朝阳二路东延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投资627万元完成群众休闲广场工程建设;投资630万元完成木栾大道改造工程建设;投资170万元完成文化路东段改造工程建设;投资1000万元启动龙泉湖生态园区工程。
实施一批城市建筑工程,提高城市形象。通过实施一批住宅小区、商务楼等建筑工程,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全面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投资1.8亿元建设龙源国际新城二期工程;投资2.4亿元建设裕鸿生活广场,2008年完成投资1亿元:投资6000万元建设水木清华小区三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君悦豪庭二期工程;投资1860万元建设都市锦园小区:投资2400万元建设九龙山庄(老木城镇后)小区:投资720万元建设万德花园: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中新校区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库综合楼;投资7000万元建设迎宾商务写字楼;投资500万元建设兴华商务中心;投资196万元建设烟草局办公大楼:投资260万元建设保安公司临街楼。
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惩处力度,严格市场清出制度: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全面实行不良记录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和考核,规范市场主体行业,促进建筑市场健康运行。二是规范招投标和监理市场,严格工程报建程序,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三是健全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建设工程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四是加大墙改禁实工作力度,全面征收墙改基金,发展新型建材企业,确保“禁实”工作顺利开展。五是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积极创建“文明工地”,全面提高武陟县建筑工地施工水平。六是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推进武陟县建筑节能工作再创佳绩。
强化公用事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一要加强客运出租市场管理,做好原有出租车的更新工作,强化出租行业优质服务,提高客运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要加强燃气行业管理,打击取缔液化气违规经营网点,保障燃气市场的依法经营。三要加强供水管理,认真履行供水服务承诺,提高供水质量,积极为城区居民用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四要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推行市场化运作,确保正常达标,为改善武陟县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五要全面完善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确保投入使用。六要完成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任务,使城区居民、企业用户早日用上天然气。七要加快热网工程配套建设进度,全面向主要企业和居民小区供气。
加强行业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根据省、市要求,切实加强建筑业、燃气、供热、供水、客运出租行业鉴定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提高安全监管力度,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跟踪落实,及时整改,切实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为全县居民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生产环境。
加强党风和行风建设,确保城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切实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积极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为城建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主要措施有:
强化城建法律法规宣传。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城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支持城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全民参与城建工作的积极性,为城建工作开展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强化目标管理。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奖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开展“争先夺冠”竞赛活动,确保城建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强化城市建设资金筹集。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城市建设融资改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搞好城市资产经营,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城建项目开行贷款和国债项目资金,解决武陟县城市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强化城建综合执法管理。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加强法律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综合管理,严管重罚,从严查处各类违章违法工程案件,使城建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强化队伍自身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城建各项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转变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城建队伍,树立城建部门新形象,奋力开创城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政府行为;制度创新
1.前言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指明。[1]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进步,已经成为一种必经途径和重要方法。因此,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是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坚持的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政府作为这一发展模式的推行主体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并且积极推动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扫除障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政策保障。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意义
国务院总理最近反复提出,城镇化是我们未来最大的需求来源,以及未来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未来的经济部署中都将强调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因此,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的必要性就更加突显,是我们更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传统城镇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社会文明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其主要涉及人口的城镇化、产业的现代化、社会的文明化和城镇规模及数量的扩大化。[2]与传统城镇化相对而言,新型城镇化抛弃了旧的以政府为主导,片面的追求经济GDP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考虑整体的全面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着眼于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向现代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变化和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科技、新技术为推动力,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的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完善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水平,使更多的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2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十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新型城镇的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等日用消费品、对住房和汽车、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3];再次,新型城镇化对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城镇化对于推动新型产业、新型工业化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使农村富裕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生产率,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4]
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行为转变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主要的实施主体,担负着重要的协调和促进推动作用。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各种利益资源交错的系统,因而在具体的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求政府坚持适度调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和依法行政原则,这样才能使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3.1思想观念的转变
建设新型城镇化,要求领导干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转变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把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铭记在心,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以真诚之心和清廉之风,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改善民生的实际举动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本色。
3.2职能配置的转变
政府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本身肩负着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以及文化职能等各种职能之间的合理协调与配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该依据地区的资源状况、地理位置、人口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因地制宜的发展和探索出不同的城镇规划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3.3政策法规的转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策法规作为指导和规范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本地区具体的政策法规与总法规的协调匹配度,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相关具体的政策法规,以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法规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3.4调控方式的转变
政府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方式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借此契机积极推进自身行政改革,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针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城镇环境遭受破坏,农民的正当利益受到侵犯时,应该积极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干预,从而协调各部门和各方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4.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相关体制和制度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遗留的问题,导致在体制和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如农村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
4.1农村土地制度
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经营权30年不变,一方面对于稳定和发展农业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农地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土地产权关系的不明晰和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由于征地规模比较大,使大量的农民失地,然而由于征收标准比较低,同时农民缺乏非农就业的素质和机会,这些因素造成了失地农民生活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应该创新农村用地,提高耕地的占用成本,使城镇化用地建设更多的利用非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做到“确保被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
4.2户籍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建立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虽然几经改革,但是还是没有打破这种二元分割的局面,农民与城市居民在地位、身份、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平等。同时,现行政策客观上造成了对农民的双重剥削,使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客观上演变为以城市居民、农民和农民工为主体的“三元结构”。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成为势在必行的制度创新。十以后,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落实中央已经指定的相关政策,放宽落户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城乡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划分方式。
4.3就业制度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我国自50年代初实行劳动用工制度,原则上只负责城镇非农人口在城市的安置,而不允许农村人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目前,这种就业模式有很大的改观,但是农民就业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护本地的劳动力就业,设置各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限制条件和障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尽快打破城乡分割,废除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使农民具有与城市劳动力想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
4.4公共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
城市中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和保险的机会,保障性住房等。由于城乡教育制度的制约,使许多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劳动力面临是进城务工还是在家照顾子女的矛盾,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农民纳入社保范围,扩大农民社保覆盖率、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着力争取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5.结论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共同推进的城镇化,我国是人口大国,即使城镇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还是会有几亿人口在农村生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新型城镇化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应该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同时加强宣传,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行为方式,积极推进制度创新,采用综合治理,统筹协调,集约利用资源,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镇。城市承载着历史,也孕育着未来,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人们对城市寄托着美好期待,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这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5](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12):12-14.
[2] 齐冬红.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定位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82.
[3] 谈中国城镇化进程[J].中国翻译,2012(06):109-110.
[4]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村发展,2011(8):8-10.
[5] 吴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03):88-91.
然而,在刚迈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国人推崇几千年的“诚信”,竟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稀缺资源;有几千年诚实守信优良传统的我国,在经济领域仍是“非征信国家”。如何加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
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市场,面对不断发生的注水猪肉、黑心棉、毒米毒酒毒粉丝等恶性事件,面对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造假”、“注册会计师帮助造假”等事件的频频发生,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缺失诚信的行为随处可见。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制假贩假;在经营过程中低毁竞争对手、三角债拖欠(据估计,目前全国三角债已经达到1.5万亿元)、逃废债务、做“虚假广告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当今所有的企业广告中仅有62%是真实、可信的)、做“虚假财务报告”、盗窃他人商标和知识产权;在交易过程中尔虞我诈、不守契约。企业没有树立起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失信行为甚至成了个别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据有关专家保守的测算,我国目前每年由于企业的失信行为造成的损失高达以刃0多亿元人民币,这包括3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等。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占销售收入的14%。同时也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合同的履约率也仅在60%左右。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近年来,经济生活中企业失信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这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企业的诚信制度建设。
二、构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设想
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市场上我国企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建立企业失信惩罚机制。企业诚信建设必须立法先行,完备的诚信管理法律体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和约束企业失信行为发生的前提。我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法律制度,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企业诚信管理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对失信企业及企业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在立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持公正严格执法、加大执行力度,使得法律真正成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
2、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诚信建设。诚信建设应当“从上做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诚信建设中应起表率作用,加强自身诚信、廉正建设,取信于民。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要真正转移到社会宏观调控和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服务上来,不能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二,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按诚信原则公正行事,并对企业诚信建设加强监管与指导;第三,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提高政务和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保证公共信息向社会平等开放,为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应当加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所有公职人员的廉正建设,树立廉洁奉公的公务人员形象。
3、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诚信信息资料的建立、开放可以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我们应依照WTO的基本规则和国际通行惯例,借鉴发达国家不同形式的信用征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实现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职能部门和各类行业组织、协会及商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我国企业诚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并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跟踪企业的经营动态,及时将各企业诚信资料向整个社会公开披露,让诚信经营的企业畅行天下,让失信的企业无立足之地。 转贴于
4、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应收帐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重要客户、大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它是企业正确筛选客户、合作对象的有力保证。现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信用管理非常重视,在企业管理十几项内容中,赊销与信用管理排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然后才是战略目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前我国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并开展信用管理,首先要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意识;其次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由信用管理决策机构、信用管理专业部门和信用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完整的信用管理系统,在经营过程中依靠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