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环境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09-03

一、创业环境的基本内涵

创业环境是指特殊环境,是一般环境的特定层面和组成部分。创业环境大约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国情,而自然环境是指创业者面对的地理、资源、气候等自然状况。它们作为开创活动的宏观背景,对创业活动产生着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创业者只能利用它们,但却无法改变它们。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创业组织内部各种创业要素和资源的总和,它是创业者的家园,是创业活动的根基。外部环境是指创业组织外部的各种创业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组织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创业组织发展的保证。创业组织要适应的正是这种环境。

融资环境与投资环境。融资环境是创业者为了扩大创业实力的需要聚集资金的社会条件。投资环境特指创业者资金投向的项目、行业及地区的情况。

生产环境与消费环境。生产环境是指创业者的资金转化为产品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消费环境是指创业者的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大学生创业的宏观环境。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开发程度、政府的国际地位、信誉和工作效率、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否、法律制度是否健全,形成了新创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对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创业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与教育环境,简称PEST分析,详见图1。

政治、法规与法律环境指的是党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等,可以分为大政策环境与小政策环境,前者是针对所有创业者而言的,后者则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的。比如大学生创业者。以大学生创业者为例。大政策包括民营企业的地位转变;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高等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科技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向西部倾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等。小政策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为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包括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发改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团中央等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经济环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物价水平、劳动力情况等。比如为了科学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已被列为我国政府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诸多政策扶持措施。国务院还批准设立了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这类项目应该是大学生创业具有优势的项目。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人口状况、社会阶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的总和。大学生在刨业时。要对自己产品的消费对象有一个清楚地定位,应当密切注意人群特征以及发展动向,不失时机地辨明和利用人口状况带来的市场机会。比如北京某大学2005年调研报告表明。70%的大学生愿意创业,但是走上创业之路的不足3%,其中原因耐人寻味――家长的约束占了很大比例,一些家长根深蒂固的保守求稳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创业。随着我国民众思想的不断解放,创业的文化环境会得到不断地改善。

科技与教育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国民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以及教育方式等。比如,我国职业教育学校中的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也绝大部分选择自主创业,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模式是边学边做,理论课课时只占其教学计划20%,而实践课课时却占到了80%,学生走出校门已是一个有着创意的职业人。

PEST环境系统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在创业者周围形成了影响合力。其中地区和行业环境对于创业者来说其影响更为直接、也更为具体。如省市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社区政策等;还有公众压力集团,如当地居民、环保组织、其他利益集团的态度等。而行业分析,典型的方法是波特的五力模型。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时对地区环境的评价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创业者对该地区的熟悉程度;创业者在该地区内有多大的影响力;拟创立的企业在该地区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棚5些有影响的地区成员将支持或反对你要创办的企业;创业者有特别的人际关系技能来培养关键的地区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步骤来加强地区支持、使当地创业机会最大化;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步骤来减少地区的反对和使当地问题最小化。

任何一个新创企业都必然归类为某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因此,行业分析对新创企业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新创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及变化趋势;二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反应了新创企业环境因素。他认为现在市场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供应商、消费者和替代品生产者决定了一个创业的竞争力,构成了行业环境因素,见图1中间部分。

2.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以上介绍了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其实比“知彼”更为重要的是还要“知己”。因此,创业者在寻找和分析外部机遇时,时刻不能忘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将优势与外部的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创业成功。内部环境是创业组织内部各种创业要素和资源的总称,比如人员、资金、设施、技术、产品、生产、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内部环境是创业者的家园、是创业活动的根基,就是图示1的中心――创业者与创业企业。要从创业团队、资金及其来源、产品竞争力、技术开发水平、生产工艺、市场渠道能力、货源等方面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1)创业愿望是创业者需要开发的第一资源。大量的研究表明,强烈的创业愿望几乎是成功创业的充分条件。只要创业者具有这一强劲的内驱力,那么他就会一次次地寻找商机,充满激情地去创业。创业愿望其实就是创业者“清理过的真实向往”与“清理过的真实现实”的交汇处(见图2)。

创业愿望是被唤起的初衷,隐藏于创业者心灵深处,是他最初的、最原始的、难以忘怀的心愿;创业愿望是被激发的渴望,是创业者一直想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始终未能如愿的事业;创业愿望是被挖掘出的价值,它在创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做其他事业更有价值;创业愿望是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创业者真实的现实情况而清理过的初衷、渴望和价值,是创业者激情和理智的选择。(2)创业者有形资源开发。在很多情况下,是创业者的无形资源决定有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创

业者创业愿望的强烈程度、创业动机与目的的不同和成功创业标准的水平,决定着创业者自身的哪些东西可以成为创业资源。能否将创业者身上的“一根草”变成创业的“法宝”,全在创业者如何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为创业资源。(3)创业者资源检视。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思考什么是你的创业资源,其次要考虑这些资源在怎样的运作下才能成为优秀,要跳出传统的框框去思考。请运用以上的理念,认真思考填写图表3。这是一个重新组织自己创业资源的过程,要实事求是,有就写,没有就空着,表中所列的各项资源仅供选择时参考,适合就打、不适合就在后面“其他”项目行自行填写。

三、大学生创业环境SWOT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很明显: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能不能干、至少是敢干;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搜寻到许多信息;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没有成家的高职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毋庸讳言,高职大学生创业时也存在一些缺点: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缺乏商业信用,在校高职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喜欢纸上谈兵,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有毕业后继续依赖父母过日子的想法;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就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

在弄清了自身的优劣势后,要与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分析,典型的最常见的分析方法是sw0T分析法。该方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nun时)与威胁(ThreaI),内部条件的优势(stmngh)与劣势~e&ness)分为纵横两个纬度,加以对照分析,既可以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在利用图表3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开始寻找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时,要尽可能多地去挖掘,找得越多越好。当你进行SWOT分析时,你可能已找出很多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这时要从每项中找出最重要的那么3~5个因素放在图表3中进行综合分析,不能都罗列进来,那样就没有重点了,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创业战略选择。

四、大学生如何适应和利用创业环境

金融危机尽管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接受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作为高等教育本身,应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是―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创新业人才的使命,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创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培养其吃苦耐劳、勇于面对挑战、自信心和诚信等良好的创业^,格,为创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基础E,注重创新和实践。要继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此外,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联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习基地。邀请社会上的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设创业讲座,灌输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面,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

要挑战自我,不断提高创业素质。所谓人的素质,通常是指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内在基础条件的总和。客观地看,不说一心求学、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就是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创业者,身上也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素质缺陷。关键的是,大学生对待自己的素质缺陷,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要认识到提高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应对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不断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在实践中增长的才干也未必能保持终身的优势。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点,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尝试各种创业、守业的方式,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要克服一定要具备了完整的创业素质才开始创业的狭隘观念,要将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寻求他人的支持有机地结合起来,协作竞争,合作取胜,共同发展。

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环境。大学生面临着一个创业的好时代,这个时代有更多的机会让人们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机遇来临的时候,要注意从社会的需要中发现机遇,并围绕这种需要进行创造,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满足社会的需求。要通过踏实的工作来驾驭机遇。通过艰苦而诚实的劳动去获取成功。要在洞察和分析时代环境中创造机遇,并在进与退、得与失、成与败之中进行选择与整合,以便在新的需求即将出现的时候,或者市场的游戏规则即将改变的时候,抓住时机率先进入,以此获得先机及丰厚的回报。

要把握地利,善用地域环境。无论是处于好的地域环境,或者是处于差的地域环境,都可以利用地域的特点和有利之处进行创业。在一些发达城市,创业空气浓厚,对创业的支持包容度大,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就是利用了这种地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但是,地域环境差的地方也有地利,是最需要建功立业的地方,穷乡僻野有时也会变成创业的肥沃土壤。地域环境的地利,有的是比较明显的,有的则比较隐蔽。对于明显的地利要敢于利用、善于利用;对不明显的地利,也要去挖掘,去使用。比如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历史沿革、风俗传统等等都要明了于心。具体怎么利用,要依据自己的创业目标而定。

要善于经营,构筑物质环境。在现代社会创业,必须以经营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只有这样,创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法规获得物质上的实惠。要善于经营自己的“知本资源”,懂得“知本”作价和股权比例等具体问题的操作程序,了解其中的游戏规则,以知识优势和技术成果去获取经营产权。要善于利用金融支持体系的支持,虽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备,二板市场尚未建立,但是,随着高科技创业的兴起,境外风险投资商开始在国内投资,国内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也开始为大学生创业注入资本,民间投资、风险投资将更为放开,二板市场也会很快建立,创业的资本环境会更加完善。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侵权;法经济学;边际成本

一、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侵权行为概念的界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环境侵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理性的经济人在利用“环境”这种“共有资源”过程中,没有为自己产生的外部成本付费,而将付费的义务嫁于他人身上。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同样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理性的经济人,在生产消费的中,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为环境这种额外的成本来埋单并不是理性经济人的的合理选择,换种方式说即使他愿意负担改善环境或者一开始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不污染环境的成本也是因为通过交换他可以取得某种比较大的收益。因此,这种制造了外部成本的行为就构成了环境侵权行为。为了保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使现在社会的环境问题得到改善,这种环境侵权行为必须得到某种形式的矫正,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使外部成本内化。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从法经济学角度可以这样定义:环境侵权行为就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在利用环境过程中,产生了外部成本,而必须经由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将外部成本内化的交易行为。这样,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分析就比较准确了,对环境侵权概念的清晰界定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环境侵权的成因分析

(一)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人们大多数是自私的,会追求经济利益,从这方面考虑企业环境侵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大化经济利益的追求。每个企业都不会花较大的成本去治污,总是会把其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大的盈利。但是这样长久下来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就会侵害到社会人群,侵害大家的合法权益,例如人身、财产以及其他环境权益等。举个例子,设一个钢铁公司,它是用烧煤来进行生产的,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排放成吨的含二氧化硫的有害烟尘和物质。如果该钢铁公司能够主动采取相关的措施去清除烟尘污染,那么其排污的成本自然会增加,那么该钢铁公司所制造的产品的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社会,成本的增加就会削弱市场的竞争力,很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因而该钢铁公司处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是绝对不会把治理环境污染放在首位的,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导致了社会环境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对环境污染付出较大成本,这样环境就会因为人们的破坏而迅速恶化,由此就间接产生环境侵权行为。

(二)市场失灵

基于市场机制理论,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本来都要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现实却是有许多的相互作用发生于市场之外。例如,一个钢铁公司若把许多有害的气体释放到周围空气中,这样造成了周围相邻地区的居民精神和物质财产以及人身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失和破坏。此时若该企业通过改善技术而使用了清洁的空气,没有向受到空气污染的人赔偿。这时就有了负外部经济效果,这就是市场失灵的现象,这种相互作用发生于市场之外。这种情况若得不到一定的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的破坏会愈大,这样就会十分严重的侵害到当今社会广大群众的人身、财产、环境权益。所以例子中出现的负外部经济效果所导致的市场失灵是导致环境侵权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政府失灵

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导致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这时政府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对脱离市场产生的负外部的经济效果予以控制。政府的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规制,比如说订立一些规章制度等等。环境侵权行为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应纳入受到政府约束,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制约。通过有关环境法规来设立环境污染标准去约束环境侵权的行为,只要是超标排污就应该被认定是违法。违法排污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本身排污问题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违法的排污更加的恶劣,因而相比于合法的排污,违法排污要对其进行罚款等法律的惩罚措施,以避免环境侵权行为。

三、控制环境侵权的经济学对策

(一)征收污染排放税

如何有效地实施环境标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企业若严格遵守了环境标准,符合其相关要求和条件,我们的环境治理方面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是由于一般的企业都是理性的,都是对利益非常看重的。此时若我们还是期待企业自觉地遵守环境标准,这未免有些不符实际。同时在上文中我们也知道导致环境侵权问题也有政府失灵的原因,因而想着让政府去规制监督管理,同样是一种奢望。有鉴于此,基于对社会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损害进行的分析,征收排污税,这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在排污过程中征收的税额数来挑选自己进行排污的方法,有的企业也会通过技术的创新或者对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来减少污染,当然也不免有些企业会交付了税费后继续污染。企业的最终决策在于污染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是采用方法来避免污染成本低还是直接交税继续污染的成本低。因此,在对排污税进行定额征收的条件下,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会通过比较,选择治理污染。

(二)创造高效率的权利交易市场

1.确立小范围内的“负外部经济效果”交易市场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钢铁公司排放污染物如果影响了附近农民的生产、生活,此时我们想到的肯定是企业和附近的农民代表,鉴于双方的利益,坐到一起进行谈判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若这个公司想继续排污进行作业,那么自然就会给这些受到污染的农民适当的经济补偿。那么这样就产生了这个钢铁公司使其部分负外部经济效果内部化的现象。另一种情况,假设某企业污染排放物并不是有毒有害的,而是可以进行利用的,但这个排放物虽然是可以利用的但是若不好好利用又可能会造成污染。此时若他企业购买这种可以利用的副产品,那么该企业就把排放物通过出卖的方式转给了其他企业,这同样是负外部经济交易。但在这种条件下不但消除了负外部经济效果,还从中获利。

2.创设社会化的“排污权”交易市场

污染税的征收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的。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我们可以用排污权交易制度。我们这里所谓的排污权,并不是我们表面意思上认为的排放污染的权利。它是一种环境容量的使用权,是将其有偿化。政府以环境容量为标准,基于平衡企业生产的边际社会损害与治理的边际社会成本来制定该地区的排污量,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使用的权利,然后再通过拍卖的方式将这一排污权转让给排污企业。此时排污权是一种可交易的权利,是有偿的,是可以在各个排污企业之间进行买卖的,就像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是一样的。这样就克服市场失灵的现象。这样下来不但会使环境问题得到治理还会使经济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忠梅.环境权力的重构[J].法律科学,2000.

[2]楼瑾.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1997(5).

[3]张曼,张树军.排污权制度对我国环境治理的经济学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4).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换费 银行卡 银行卡组织 集中定价

0 引言

交换费(Interchange fees)是指,提供电子收款工具(POS)和完成商户资金结算的收单机构向发卡机构支付的费用。交换费通常是由银行卡组织(如VISA,MasterCard,以及我国的银联)集中制定,不受持卡人和商户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刚性。银行卡组织或者政府通过设定一定的交换费将发行市场和收单市场联系起来,并通过交换费对两个市场进行收益分配。不同国家和交易类型之间的交换费是不同的。在某些国家(如欧盟,澳大利亚,以色列),交换费是由政府当局通过详细的审查确定的,受零售商协会的影响很大。在中国,发卡行收取的交换费属于中国《价格法》规定的政府定价。

1 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

银行卡产业市场是由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发卡银行、商户、为商户提供服务的收单银行以及银行组织共同构成的复杂网络,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共同向消费者和商户提供服务。消费者和发卡银行组成了银行卡产业的发卡市场,发卡银行向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和具有一定期限的消费信贷金融产品;商户和收单银行组成了银行卡产业的收单市场,收单银行为银行卡提供技术支持,对银行卡交易进行资金清算,并承担一定的资金清算风险。当平台有交易发生时,消费者从商户处购买商品并向发卡银行支付商品价格和卡费p+f;发卡银行收到这笔资金后,将扣除交换费后的资金p—a支付给收单银行;收单银行收到资金并扣除收单服务费和网络服务费后,将剩余资金p—m支付给商户。其中,卡费f由发卡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收单服务费由收单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商户的谈判能力决定。

2 交换费在银行卡组织中的作用

在一个银行卡组织中,各个成员银行都希望能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交换费水平——它们中有的主要从事发卡业务,有的主要从事收单业务。而银行卡组织考虑的是总体利益,使它所有成员的总利润实现最大化。因此,银行卡组织会努力寻求市场双边的平衡,用一个适当的方式补偿它的总成本。目前,交换费是可以平衡银行卡这一双边市场的唯一机制。

消费者和商户对银行卡的关联需求以及包括发卡行和收单行服务成本在内的银行卡服务总成本共同决定了社会对银行卡的需求量。当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服务成本等于消费者和商户所缴纳的费用时,银行卡服务的价格和交易量便是均衡的。而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服务成本并不总是等于消费者和商户所缴纳的费用,所以需要靠收取交换费进行均衡。在银行卡网络中,持卡人缴纳的费用(或商户缴纳的费用)将低于发卡银行(或收单行)所支出的成本。这时,可以通过调整交换费,将资源从网络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以确保所有网络参与者均可补偿在交易中支出的成本。当消费者和商户对银行卡服务的需求不一致时,单单由成本因素决定的交换费不会是社会最优的。

3 银行卡组织选择的交换费能否是社会最优的

银行卡组织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而制定的交换费能否与社会最优的交换费一致,这关系到我们目前的交换费水平是否合适,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规制。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要实现社会最优,还是银行卡组织的利润最大化,交换费的决定都需要考虑若干因素:发卡行和收单行之间的成本分摊,两种类型的用户的需求弹性,发行市场和收单市场上的竞争强度。

4 不准额外收费规则下的交换费分析

银行卡组织规定了不准额外收费规则,即其成员商户不可以对持卡消费收取任何额外的附加费用。“不准额外收费规则”有时被认为是银行卡产业通过施加压力促成更多交易(超过最优数量),以增大其市场支配力的一种尝试。但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其对交换费的作用机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较受争议的话题。

Rochet & Tirole (2002)认为如果所有的商户对持卡消费和持现金交易都收取不同的价格,交换费则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商户将他们的净成本(商户扣率减去商户得益)转移到消费者那里。如果持卡人交给发卡行的费用与交易是成比例的(特别是没有年费的时候),而且消费者对竞争性商户的持卡交易和现金交易价格的信息是完备的(在选择商户之前),支付工具的选择则是由持卡人和商户所支付的总费用所决定,这意味着交换费机制的失效。假设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商户和持卡人的外部性被完全内部化,这时的银行卡可以得到有效使用(Katz,2001)。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体育的本质是人文关怀。从体育深邃的内涵分析,体育是认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养生、预防以致治疗疾病、康复的知识和实践活动[1]。体育是应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展示。体育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关注人的健康,因而,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2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

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体育是人类理想的和理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模式。体育的竞争拼搏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区别就在它是对异化的克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和象征。

2.1体育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的共同理想

追求和平是体育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奥运精神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最高诠释,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当初倡导举行奥运会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体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克服了语言,种族,地域,文化,肤色,血缘政治信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贫穷富裕等等的界限和差异,真正展示了人类大同的理想模式[2]。体育的竞赛和较量不是以毁灭对手为目的,而是以与对手共存为目的,以对手的实力检验我自己的实力,证明我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尊重对手是体育文明的基本准则,是体育道德的核心原则。体育运动为人类找到了比战争更好地解决纠纷的方式,促进了人类最求和平的远愿望的最终实现。

2.2体育以公平为基本原则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体育倡导公平的竞争和有序的竞争,鼓励一切爱好者关注和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体育不仅仅追求结果的公平和公正,更有魅力的是机会公平。体育的公平来自体育竞技面前人人平等,要参与竞争必须遵守规则。体育规则可以启迪人类通过制定公平的准则约束人们生活。这从另一方面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有序。

2.3体育着眼于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动力源自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有了期待才会有努力。体育倡导竞技,以自身的努力争取不可预知的未来,去争取有悬念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正是因为结果存在悬念,正是因为前景的不可预知,所以人们的努力奋斗拼搏争取谋划才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成功和胜利才显得那样的珍贵,成功者和胜利者才值得人们的羡慕和尊重[2]。在体育活动和比赛竞赛中,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失败者和失利者永远有机会改变命运,每一次比赛竞赛的结束都是新的竞争的开始,每当分出了胜负,就等于又重新回到了新的起点。永不满足,充满期待是体育及其活动的无穷魅力之所在。

3发展高校体育,促进高校人文精神环境发展的几点思考

3.1加强体育与人文关系重要性的宣传

让体育回归人文精神,成为有人文内涵的体育,必须不断向体育注入新的人文内容,并在全社会广为准确宣传。让要体育工作者认识充分认识和尊重体育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健康作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因素并在体育工作中让体育锻炼参加者掌握。应加强高校体育的目的宣传,高校体育应从引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着手,从身体、心理上升到精神以及终极关怀的境界。在人文精神指引下,我们的体育政策、管理体制应更加人性化。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服务,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的需要。

3.2高校体育的课改应当更加“人文化”

构建高校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还应从专业体育教育改革抓起。应多开设体育交叉学科,特别是体育与人文科学、哲学等学科交叉,这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增加理论课时,一门理论课的课时可以少一些,但要将该课程前沿的热点、难点、代表这一领域发展趋势及研究动态,最新研究成果讲透。常识性的知识,可由学生自学。体育专业教育的技术课,不应以追求成绩为主流,教学要结合学校体育、群体、训练、科研,上好技术课。江苏科技大学提出的“一操、一拳、一泳”的体育课改方式和其在体育课程教育中一直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应该是现代体育课改的方向。

学习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公民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宣传、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相关法律、政策和培养生态意识的中坚力量,完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无疑是公民环境教育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完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进行公民环境教育,可利用学校这一阵地,通过完善学校的环境教育体系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首先,完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要加强幼儿环境教育。对幼儿环境教育,我们必须明白“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①,必须尊重幼儿学习的规律,重视兴趣的培养和直接的体验。其次,完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要强化中小学环境教育。遵照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精神,中小学环境教育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次,完善学校环境教育体系,要抓好高校环境教育。大学生是将来“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高校环境教育是学校环境教育的关键。完善的环境教育体系也离不开合理、科学的教材。要进行公民环境教育,须加大学术研究,组织编写更多条理清晰、实践性强,更接近大众的、内容生动而思想深刻的教材。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把教育、研究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学术教学和研究,只有当它与“两型社会”的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发展“两型”产业,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希冀于纯粹的给学生灌输关于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就能为构建“两型社会”培养出生态公民,是欠成熟的考虑。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可以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学生队伍直接服务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等,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的深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并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生态理念的最佳平台。可见,产学研相结合开创的是一种多赢的局面,绿色产业因此而获得了促进发展的生产力,环境科学因此而获得了保障研究的后盾,环境教育因此而获得了联系实践的桥梁。

企业责任

培养企业责任意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因此,保证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的成效,“对企业而言,它要求负责任的企业不能只具有消极被动的责任意识,更应当具有‘预防性的责任’或‘前瞻性的责任意识’,以一种实现责任的精神,以未来要做的事情为向导,在确定行为的目的、手段、结果都无害以后,才去从事追求盈利的生产经营活动”。②具备了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和“前瞻性的责任意识”,企业将在实现经济资本积累的同时,获得一种道德资本———一种“能够有助于带来剩余价值或创造新价值,从而实现经济物品保值、增殖的一切伦理价值符号”③。由企业自觉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积淀的道德资本不仅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对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引导企业节能减排,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环节。节能减排与我们常说的“低碳”联系紧密,企业主要应在这样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开发运用绿色能源。二是积极推进低碳化、生态化的绿色生产。要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和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一方面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对企业进行的环境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有影响力的企业在行业和社会中的权威,对其它企业和社会公众树立榜样,发挥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作用。企业的节能减排是对前瞻性责任意识实践,也是企业道德资本的积累,它不仅可以直接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其榜样作用还为深入开展公民环境教育,实现“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影响。

传统文化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等思想中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以至于我们的前辈们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不管是儒家抑或道家,其主要就表现就是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在推崇生态伦理的同时,我国古代先贤也非常重视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来追求生态文明。“历朝都立有类似保护动物的法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统治者虽然原来是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但入主中原以后,也能适当地注意保护动物。”④因此,中国先哲言简意赅的格言、警句里深刻的生态智慧,都可供我们运用于“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公民环境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打开传统文化的经典,我们会发现先哲们的言论和文章都简短、晦涩。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清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⑤但是,这种暗示却也为我们大众理解其中的智慧增添了难度。因此,要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智慧,必须将传统文化大众化,要把深奥、晦涩的传统哲学思想转化成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的生活智慧,特别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部分。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主要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当局组织编写一些推广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二是通过电视、网络的传播媒体进一步推进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三是在学校开设普及传统思想精髓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条件适合的大学还可以增设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