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休闲农业概述
2016年01月04日,我国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当前农村产业经济链新道路,促进广大农民的就业及创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对原有产业、产品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与融合。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表现。具体的是农业提供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通过农业产业链中的与旅游产业链的价值模块相契约的部分以新的商业价值向市场全方面的渗透,而旅游产业因农业价值的融入,大大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使得新的产业链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简单的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更具有市场价值,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
2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
三门峡市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位于我国内陆区。平均气温高,日照充足,很适合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的发展。而且三门峡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开展体验性的观光项目。再加上三门峡市的人口众多,为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2010年7月5日,我国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政策。政策主旨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进一步完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尽快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三是以重要活动为载体,形成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氛围。并召开2010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三门峡市全市已建成数家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包括果汁、果酒、果奶、果番等系列100多个品种。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全市形成了“果一菌一肥一果”和“果一加一畜一肥一果”两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对本市的产业经济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扩大社会就业,提高综合效益。
3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成就
沿黄带观光农业创收。沿黄河农业带由本身的传统农业带转变为现在的观光旅游带,借助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天鹅岛,天鹅湾等自然景观和坡沟,发展特色小镇,旅游度假村,吸引大部分游客入境消费。可以促进销售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旅游业中的民宿,农家乐,特色美食街,风情表演等等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特色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镇,投入了科技含量,培养了一批人才,如花卉,有机蔬菜水果领域,建设了特色农业产区,打造了特色休闲农业后,加强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区促增效。将农业和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园区提高了科技含量,对缺水地或水源不足的地带,建设了生态农业带,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
3.2三门峡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3.2.1农业基础相对薄弱三门峡市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7万平千米,只占耕地面积的32%。当地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现象日趋严重,三门峡市中低产田占地面积约为80%。干旱发生频率高达80%。当地节水灌溉等面积较小,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56,当地旱地水分利用率为55%。3.2.2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瓶颈三门峡市果品业在全省有较高领先地位,然而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度较低,规模和质量效益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异。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用地、环保条件制约,以及当地烟叶受政策影响较大,发展空间均被压缩。渔业、食用菌、蔬菜、药材等体量小、产品粗放、名优产品少,优质高端产品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3.2.3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休闲农业的创新型人才,对产业链的延伸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完善,而且当地产业化发展缺少引领其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困难,当地省级龙头企业仅占全省的3.4%。3.2.4管理体制不完善休闲农业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更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具备开放性、综合性的多元化旅游主体,因而对管理层次的要求要远高于简单的农业及休闲业。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目前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员工相关知识较为缺乏,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服务人员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3.2.5缺乏宣传力度由于使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各个经营主体零散、分布不集中,各个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经营圈,宣传力度比较小。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经营者投入的资金较少,公益性的产地宣传、地理标志品牌宣传缺失。
4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为经营者可以借助政府的支持,建立蓄水池实现涵养水源,减少干旱带来的深度影响。在道路方面,加大力度改进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还可以建设乡村观光旅游专用道路,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在供水、停车场、网络设施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对于游客的接待,要做到一条龙服务,时刻为游客准备时间和精力。
4.2创办三门峡市特色休闲农业
当地休闲农业没有突出的特色优势,因此可以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聚集村,当地经营者可以通过农村的各种资源加强特色农业的创建,在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村镇景区。三门峡市果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可以加大力度发展观光果园,创办具有特色的果品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当地农业活动,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活动,但是得大力监管食品安全,确保游客的健康安全状况。其次加强景区的安全防护,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满意的旅游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可以使游客充分享受乡土田园的乐趣。
4.3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通过把农业产业链的价值融入服务业里面,增加了休闲农业的价值,也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把地产、创意等相关产业在农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服务功能。农业不再局限于在生产以及产业经营,还可以展现农业文化和农村生活,从而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建设。
4.4合理规划布局
作为农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加强规划引导,将农业资源和人文艺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要按照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并且学会借鉴其他城市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合理的优化发展布局。作为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使三门峡休闲农业走上合理规划的发展道路,防止在经济开发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5加强宣传、铸造口碑
由于半数以上的休闲农业游客是在亲戚朋友口中获得信息的,所以这说明休闲农业园区在品牌培养和宣传推广方面做得不好,行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在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如农村宣传片,向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还可以举办影响力大的农事节庆活动,吸引各地的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
5河南省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
目前休闲农业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潜力及发展趋势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并对我国近年来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的维护及产业经济的优化及提高都有良好的帮助。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的农村经济效益带来了巨额提高,并对现有的资源实行了进一步利用。
5.1对当地资源的进一步利用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中,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次农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争取能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带动当地的产业经济链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三门峡市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改变为多类产业共同发展,产生了特色产业,发展了循环经济,建立了新兴产业园,以工带农,以旅游资源带动农业的发展,延长了当地经济产业链。确切培训与发展“互联网+产品”行动,大力运行新型营销模式,促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对于销售主体的吸引力,不断拓展销售市场的覆盖面。如建立产品的特色馆,通过特色农产品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2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通过旅游产品整合,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近年来在我国政策引导下,农业经营模式有着不断的创新与开展。农业旅游的模式更突出了乡村旅游也将会更好走向广大群众,传扬我国本土文化。三门峡市休闲农业的开展更是在当地作为一个很好的开端,对现有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对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5.3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葛小平,林雪涤,王玲.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
[2]孙洁.农业三产融合来了,解读《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农村科技,2016,(03).
[3]王兴国,史晓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08).
[5]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舒绍茂.南京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江苏农村经济,2016,(05).
[7]潘利兵,李增杰,刘晓军,梁漪,孙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5,(35).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
1淳安农业产业现状
淳安县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势态良好,体现在茶叶、水果等主导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增收增效明显,品牌日渐响亮,同时食用菌、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亮点纷呈。茶叶:全县茶园总面积19万亩,采摘面积16万亩,面积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依托悠久的产茶历史,优越的茶园环境,依靠良种茶基地的发展、茶厂优化改造的推进、茶叶产品质量的提升、茶叶品牌的塑造等,淳安县的茶叶经济稳步增长。千岛湖茶叶以其优良的品质,获得了多项荣誉“,千岛玉叶”茶先后获得国际绿茶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十大名茶等20多项荣誉(2009年入选“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千岛玉叶”、“鸠坑毛尖”入选中国杭州十大名茶),品牌价值12.05亿元。2013年首次委托专业品牌营销咨询机构就“千岛玉叶”进行整体、全方位的品牌宣传营销策划,提出“上游上品上上茶”的营销定位。2014年,全年茶叶产量4254吨,产值6.1亿元。水果:淳安县水果种质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柑桔、枇杷、杨梅、梨、桃、葡萄等。近年来,通过建立水果良种繁育中心、推广水果优良品种、建立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攻关技术瓶颈、提供物化技术配套服务、积极送样参展参评、出台扶持政策等多项措施,优化提升了水果产业,丰富了水果品种,水果产业已形成“库区柑桔枇杷杨梅库外梨桃柿”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的区域化布局。千岛湖水果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千岛湖枇杷、杨梅、桃在省农博会、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上多次获奖。2014年全县水果总面积14.37万亩、总产量11.86万吨、总产值4.21亿元。食用菌:从2008年开始,淳安县大力推广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经过3年的培育发展,2011年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又一个亿元农业产业,并且成为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典范。2014年全县生产食用菌2154万袋,产量(干鲜混合)5483吨,产值1.2亿元。中药材:淳安县生产中药材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前胡、贡菊、铁皮石斛、山茱萸、栀子,2014年生产面积8.6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山茱萸、栀子、杜仲等)面积5.6万亩,草本药材3.05万亩,年产值2.56亿元。中药材产业中铁皮石斛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淳安县依托千岛湖良好的品牌影响力、一流的生产环境、开放的招商姿态,吸引了较多的实力企业来淳安县投资该产业。至2014年,全县引进13家铁皮石斛种植加工企业,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31亿元,企业基地总投入3.25亿元,基地面积1324亩。蔬菜:2014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3.41万亩,总产量24.44万吨,产值约5.38亿元。畜牧:2014年,全县年末生猪存栏14.97万头,出栏22.18万头。家禽存栏43.47万羽,出栏81.0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18428吨。渔业:全县水产养殖面积61.58万亩,总产量12887吨、产值22244万元。
2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2.1产业发展与保秀水的矛盾
在开展“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坚决保护“一湖秀水”的大环境下,淳安县在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赢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压力较大。
2.2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茶叶、水果等农业产业虽然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来说,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实力、对农户及基地的带动等方面不够有力。
2.3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强
淳安县的农产品品牌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的问题,与千岛湖名气不匹配。借助千岛湖的知名度,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进一步努力。
2.4农业旅游融合不够
千岛湖是国家5A级风景区,风景秀丽,生态一流,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前景无限,但目前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不够,无形中造成资源浪费。
2.5现代农业发展推进难度大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小,而且田块细碎。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流转难、农业招商难、主体培育难等问题。
3思路和对策
按照县委“秀水富民”的总要求,结合淳安县农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农业产业发展要与保一湖秀水和谐共赢,同时要成为富民的产业,笔者认为必须结合淳安县农业实际,科学把握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勇于工作创新,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彩化农业建设上有举措,有抓手,有作为,不断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与生态融合,和谐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富民的产业。
3.1力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
保护千岛湖一湖秀水是淳安县可持续发展的魂。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护好秀水,农业部门就必须紧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继续抓好“五水共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围绕“治”和“用”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抓养殖业“两分离”整治。在2014年规模养殖场整治关停的基础上,对保留提升改造和新增的养殖场,要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的治理要求,对干粪进行有机肥加工,对养殖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实行统一的液肥配送利用。二是抓种植业“双控制”治理。重点是抓好化肥农药双控制,在控化肥上,主要是抓好有机肥、配方肥推广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在控农药上,主要是抓好高效双低农药、生物农药、物理生态防治及统防统治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控制,使全县农业形成生产清洁、产品安全、废弃物合理利用的格局。
3.2狠抓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基本思路是实现“两个转变,两个升级”。
3.2.1实现“两个转变”即观念思路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从农业生产单纯满足食用向食用与观赏的结合转变。传统农业是为了保供给,单纯满足食用的产业,淳安县是旅游胜地,农业要转型升级,必需转变观念,把农业充分融入旅游产业,使农业种植全过程呈现“绿波、花海、硕果”的美景,从而实现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既生产又环保的效果。二是从自主种植向连片发展转变。在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进程中,抓好农业规划,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营造大地景观,为实现全县景区化增色添彩。要顺利地实现这两个转变,笔者认为重点要在彩化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开展彩化农业建设,是淳安农业与千岛湖一流生态环境相匹配的要求,也是打造全县景区化的要求。彩化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应是:按照打造大景观的要求,做好规划,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农业景观化。具体来说,重点是在点上抓好下姜村农业彩化建设;在面上抓好淳杨线、千汾线、环湖沿线景观彩化带建设,结合淳杨线、千汾线、沿湖线农业产业实际,注重植物景观改造提升,启动打造“三园”景观,即淳杨线茶园景观,千汾线果园景观和沿湖沿线田园景观;谋划编制全县彩化农业规划,让农产品色彩化、景观化。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效。完成农作物播面123500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75400亩(青稞30140亩、小麦16460亩、豆类3500亩、马铃薯25300亩);完成经济作物53800亩(油菜26000亩、蔬菜15000亩、药材7100亩、食用菌700亩、水果5000亩)。
2020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4.2万头(只、匹),各类牲畜出栏3.6万头(只、匹),出栏率为18%,;牲畜出售总量2.7万头(只、匹);出售率为13%,肉类总产量0.3万吨,奶产量0.55万吨。
(二)特色现代畜牧业有新发展
一是完成种畜改良4598头,其中牦牛改良1840头,黄牛改良479头,生猪改良2279头,新增养殖中蜂培育户5户,标准化养殖小区(改)扩建1个,引进优良牦牛100头。二是成立了《县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深入到尼措、八美片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向各餐饮企业发放宣传传单200余份,要求餐饮企业遵守禁渔期相关规定,不销售河流流域鱼类。
(三)绿色农业发展有新成效
一是组织调运各类农用物资439吨、108件。其中:各类农作物种子3吨,肥料436吨,农药20件、乙草胺除草剂60件、三唑酮拌种剂18件、油菜专用除草剂10件。二是加强和推进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在协德乡下租赁土地2亩,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工作。三是做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数据库、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编制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四是强化土壤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5万亩,绿色防控20000亩,实施农牧民补助政策,完成2020年度实施禁牧补助139万亩、草畜平衡奖励422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5%,秸秆综合利用率89.04%,农膜残膜回收处置达到80%。
(四)脱贫攻坚实现新成就
整合资金1亿元完成美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体建设,流转土地6138亩,大力发展三青莴笋和马铃薯、春油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6910.5万元;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建粮油基地2000亩,建成格村苹果干、苹果酱小型加工厂、美德园区冷藏仓储农产品初加工设施2座、热瓦村马铃薯、国道350油菜科技示范基地2个,改建麻孜乡畜禽标准化养殖1个,新增农机动力335.95千瓦;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举办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6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172人;通过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方式,推广紫皮马铃薯、大葱、高原菜籽油、黑青稞、黑青稞糌粑、青杠黑木耳、野生菌类、高原蜂蜜、藏香猪肉、小番茄等优质农特产品21个,销售额达812万元。对照州目督办下达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任务11个子项目,我县已有9项完成年度任务,其中推广农特产品和新增农机动力超额完成任务。培育运行机制健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0个已完成7个、创建1个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两项按序时进度推进。
(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
一是试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完成麻孜乡菜籽坡村、德尔瓦村、韩家沟村3个村203户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兑现补助资金119万元。二是投入800万元完成户厕新建及改造4027户,(其中新建户厕326户、改造3701),新建公共厕所4座、改建2座、新建旅游厕所1座;三是今年我县实施四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在八美镇中古村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投入资金41万元在各卡乡龙普村建月牙瀑布、水沟整治、堡坎、步游道和健身设施、文化墙、忘忧草试种基地、改造户厕22户,目前完成项目工程量的95%;投入资金150万元在龙灯乡拉日村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成垃圾转运站1座、配置垃圾箱25个、建设村级污水管网,配置垃圾转运车1台,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100%;投入资金1250万元在甲宗镇兴岛科村建连户路1公里、新建旅游连接公路2500米、供电线路1800米、供排水管网6000米、生态停车场3000米、标识标牌、垃圾收集设施、消防系统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完成基础灌溉工程量的45%;
(五)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进一步完善科技在线平台运管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平台功能服务,清理更新专家信息员数据库,提供有效咨询服务3500条,完成目标任务的368%;完成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完成科普宣传活动3次,完成目标任务的300%;完成科技培训4场次,共计培训农牧民39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947%。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一是全县共完成各类畜禽免疫注射62.269万(头、只、羽、次),其中重大动物疫病免疫52.77万头,犬驱虫4.189万只。驱治体内外寄生虫22.5万(头、只、匹、次),圈舍和环境消毒达到48.5万㎡,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70%,畜禽因病死亡率控制在了牛0.82%,羊0.73%,猪1.5%,禽1%。畜禽屠宰监管率100%,兽药规范化管理率100%,培训村级防疫员和养殖户人500次,辐射带动农牧民学科学养畜、科技致富达6000人次。二是全县产地检疫畜产品185吨,禽5万羽;产地检疫生猪500余头、牛200余头,屠宰检疫牛700余头,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份,审核办理兽药经营许可证一张;三是依法加强了对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发放如何购买放心种子资料1500份。共出动执法车辆15辆车次,执法人员50余人次。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四是我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出动小车一辆,抽派技术人员40(次),深入八美镇农贸市场、县农贸市场、城关大棚蔬菜基地、县城重点宾馆、饭店、路边饭店等进行蔬菜、水果抽样检测,全年抽检48次,共抽检样品228,检测合格225个,合格率98.6%。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申报认证工作,开展有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今年完成有机食品认证5个(黄瓜、辣椒、豇豆、莴笋、甘蓝);在全县范围内的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止目前,我县5个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28张。
(七)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抓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了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数据的脱密。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数据入馆。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今年我县农业承包地流转面积共计9978.98亩,流转的方式有出租或转包。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共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有142个,13个家庭农场。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目前已申报发展培育1个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及5个州级示范社。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县20个乡(镇)共128个村的农村集体改革股权量化的成员界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
(八)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在县委、政府和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今年我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次,下发文件3个。共宣传培训4期,85人(次)。发放非洲猪瘟科普宣传册150册、挂图20份、防控知识手册70份。到各类养殖场(户)14次,排查生猪1850头次,非洲猪瘟检测送样50份(全血、脾、淋巴),发放消毒液480公斤。做好了价值17.777万元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物资贮备工作。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进行督导监管,调运仔猪189头,猪肉制品102782公斤(102.782吨)。
(九)农机安全常抓不懈
一是今年共完成机耕作业面积77700亩,机播作业面积34300亩,机收作业面积49500亩,推广农机拖拉机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台,进口约翰迪尔1台,旋耕机6台,三铧犁1台。二是进一步规范拖拉机无牌无证、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章载客等现象。全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4台,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各类农机安全大检查6次,现场整改农机安全隐患3次,查处违章50起现场批评教育50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19份;签订农机安全生产承诺书600余份,截止目前全县无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实施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施工期短,按照程序实施拖延时间较长,加之受地理、气候影响,这就导致部分项目启动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虽然启动,但建设进度迟后;部分项目实施乡镇配合不力,导致项目难以落实,收集基础资料时间长,这就拖延了项目实施工期;二是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农业标准覆盖率还不高,农业投入品主要是农药的使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对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不力,缺乏系统的、动态的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控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提升。一是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订单式”生产,产品销售到北上广等市场,产品的经济价值明显提升。同时通过完善物流、实验、展销、孵化配套产业,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的有效嫁接,带来产业融合的经济乘数效益。
(二)抓优化。一是种植业优化品种出特色。着力稳定面积、优品种、出特色,提升粮食、蔬、菌品质。结合市场效益、技术程度和土地种养结合等实际需要,确定高原三青莴笋、马铃薯、高原春油菜三种主导产业,力争种植规模万亩以上。按照以销定产模式,将产品销售到北、上、广、昌都等11个城市的学校、大型超市,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养殖业优化结构找增量。着力强治理、优结构,找增量,控制各类牲畜出栏总量在4万头以内,做强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
(三)抓创建。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强化检测检验网络的建设,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构建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求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3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研发、设计,爬坡过坎的浙江制造面临变奏,但也必须浴火重生。重构生产链条、从数据通往新的需求之路,“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无疑是冲淡苦楚、重塑制造业“微笑曲线”的良药。
“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3个“+”时,金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代表眼前一亮。
“机器人要‘+’什么?对鞋服等传统产业而言,‘+’标准化产品,将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诸建勇代表结合自己公司实践谈了体会。他说,这几年,金帝集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先进自动化制鞋设备。原来的设计开发部门有15个开版人员,现在采用新技术后缩减了开版r间,又提高了模具的精确度,开版人员也减少了一半以上,每年能减少开支百万元。
不只是诸建勇代表,在企业一线打拼的代表热议时都有这个共识。轮毂制造是被认为是低附加值、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生产轮毂的今飞控股集团转型升级后,脱胎换骨成为通用、福特、宝马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采访中谈到“机器人+”“互联网+”等话题,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葛炳灶代表很有感触。他说,通过“机器换人”与物联网改造,工厂形成了智能制造智慧中心。所有生产指令在指挥室下达,无数根网线将工厂的生产、研发、库存、管理、销售等终端链接起来,即时反馈到首脑中枢。焊接车间里,机器人在弧光与火星闪烁中精准焊接,工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拥抱“互联网+”,让浙江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产业链的延伸,目前今飞控股集团已经实现全球化管理,没有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是难以想象的。“从某国或某省份原材料资源调度,生产线上500多机械手故障排除等都是依靠公司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完成的。”葛炳灶代表说。
“互联网无论‘+’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实体经济。”温州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认为,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必须结合起来,产生几何级的乘数效应。他建议,要引导电商与实体经济相融合,鼓励电商与线下实体零售店、品牌商、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在税收、财政、信贷方面给予扶持。
“互联网+”“机器人+”无疑为浙江实体经济注入了升级新动力,让传统制造业焕发新动能。
葛炳灶代表认为制造业最需要补的短板是掌握核心技术后,确立行业标准。他说:“作为龙头企业,要建立协同创新的科技平台,研发和输出整套生产线设备,并为本行业提高技术维护服务,确立行业标准,帮助整个行业技术装备和水平的提升。”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要用标准化引领经济发展。标准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代表建议,在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率先设立质量标准专业博士生班,为企业培养从事质量标准工作的人才。
不少代表也指出,浙江制造业量大面广,中小企业多,更要关注标准化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体系。“要达到高标准,产品生产制造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要可控。”
万亿产业,迸发澎湃新动能
缓速释放的增长常态下,浙江打造万亿产业尝试以特色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叩开经济结构现代化大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当前,浙江正持续加速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浙江经济的“顶梁柱”――万亿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已是浙江在新一轮经济竞赛中再度引领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
成绩令人振奋,不过代表们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谋划下一步的攻坚突破。“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国际合作,全力推进航空制造业,坚守高端制造目标。”王水福代表说,现在我们产品的关键部件已经从20年前的进口转变为出口了。因此,尽管市场持续低迷,2016年西子仍实现了256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8.5%。
“30年前的短缺经济时代,主要靠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30年后,我们抓住军民融合的高端制造这个关键点,拉动市场、创造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1月17日下午,杭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王水福代表建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浙江转型升级核心战略,把大江东打造为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浙江应组建高规格团队与相关部委对接,协调推进一批军民两用重大创新项目、国防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
作为万亿产业之首,遍地开花的信息经济对浙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基础平台,是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
黄丽珍代表是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对如何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有着自己的思考。她说:“浙江集成电路制造业和设计业的发展规模与江苏、上海、广东和北京等地差距较大,我们要有紧迫感。”
黄丽珍代表认为,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成长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向高精尖的产品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扶持的步伐要迈得更大些。例如,研究制定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重大政策与战略目标,成立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项基金等。
“对企业而言,要敏锐把握市场需求,且长期有耐心的研发资源投入,更需要‘工匠’的专注精神。比如,我们应用于智能终端、穿戴式设备、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产品,都是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坚持不懈地投入研发设计的。” 黄丽珍代表说。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浙江省健康产业投资非常踊跃,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服务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健康产业未来的蓝海在哪里?企业该如何布局?作为万亿产业之一的健康产业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代表提出,要以创新的理念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体系。“包括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健康消费观念等。当前,要借助智慧医疗等手段,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保健保姆等职业的发展。”
“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了总是希望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好药品、好医生和好医疗是支撑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但我国的制药行业长期处于仿制阶段,许多新药滞后发达国家数年,影响了群众健康。”李邦良代表建议,浙江应扶持医疗行业发展,特别是把生物制药列入重点产业予以优先发展。“比如,优势制药企业购并时加强政策指导、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帮助。”
发力农业供给侧,助跑“绿富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在杭州代表团驻地,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方丽槐代表接受采访时指出,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就要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壮大安全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浙江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可以满足群众需求,目前的关键是发展绿色精品农业。主要抓手是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方丽槐代表说,目前,千岛银珍、泰顺三杯香茶、金华两头乌猪等产品以及列入全国35个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录,发挥了区域公共品牌作用,促进了产业发展。
方丽槐代表坦言,当前,还存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识不到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他开出的“药方”是“组织专家对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进行审核,再挖掘、再梳理,完善登记备案名录。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抽检,严厉打击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建德市大同镇徐韩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成代表深表认同。
黄国成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大同镇正在建设稻香小镇,规划以万亩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基础,依托生态人文底蕴和周边旅游资源,发展以农业观光休闲及深度体验旅游为核心,集有机生态农业、粮深加工、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特色农业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路网、沟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的景观提升已经有明显进展。今后到小镇及其他景区观光旅游的人数会大幅上升,人气会越来越旺。下一步还要跟养老养生结合起来,吸引周边城市老人来住。”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熊金平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重点要发展农旅结合的基地游,龙头农业合作社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熊金平所在的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品种已从长豇豆转向茄子、罗汉豆等大众品种。“2016年起,还开始大规模种植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皇菊。现在周末不少江苏、福建等外省的人过来赏花,玩好后又买不少农产品带回去。”熊金平代表说,农业与旅游结合后,农民收入增加很快。2016年,合作社成员平均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远高于全省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不过,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要由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或股份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黄国成代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涉农企业的一个通病是农业用地指标审批难,银行融资难,这些瓶颈制约了涉农企业做强做大。此外,涉农企业存在投入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精准施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难题?1月17日,在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会场,代表们带来许多现实思考。
劳动力是制约农I发展的瓶颈之一。浙江不老神食品公司总经理余震代表说:“以前招聘销售员和食品制作工,上百个年轻人赶来应聘,现在年龄放宽到45岁,来打工的人还是少,怎么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