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村官概述

大学生村官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村官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村官概述

大学生村官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南;大学生;贷免扶补;创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提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此后,人社部联合多部委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期望在2014-2017年三年间,通过采取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等措施,使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达到10%。由此可以看出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高度重视。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和通知等,如《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号)、《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贷免扶补实施办法细则(暂行)的通知》(云人社发[2009]76号)。

一、云南省“贷免扶补”创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云南省的“贷免扶补”创业政策是指从2009年起,云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为首次创业人员在云南省自主创业提供贷款支持、税费减免、创业服务、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贷免扶补”政策中“贷”是指对在云南省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在校高年级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等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首次创业人员,每人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2011年妇女提高到8万元,高校毕业生提高到10万元。“免”是指对创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相关税收,申请创业小额贷款免担保、免利息。“扶”是指创业咨询培训帮扶、创业项目评审、创业导师帮扶、跟踪服务帮扶。“补”是指对首次创业人员创业并稳定1年以上的,招用具有云南省户籍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至3000元创业补贴。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贷免扶补”工作完成基本情况

从本文案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来看,自2011年开始稳步有序地开展“贷免扶补”政策工作。截止2016年8月底,该校共有14名毕业生通过此项政策申请到创业贷款,每人申请到创业贷款资金5万元,贷款期限为2年,在贷款期间的2年之内由各级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从申请到此项贷款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来看,主要为经营类和服务类,如奶茶店、服装店、超市、打字复印店、电器销售、电脑维修和耗材销售等。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行业。从申请创业贷款的创业者资质和提交当地农村信用社的材料清单来看,创业者必须找到1个担保人为其提供创业贷款资金担保才能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成功,而且担保人的资质必须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正式职工。从大学生创业贷款资金还款信用记录和跟踪反馈情况来看,由于每个创业项目都有担保人,所以没有出现不还款或拖欠还款情况的发生。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贷免扶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经验,不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

合理的预算。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常常是一个“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的创业往往带有理想性,而缺乏现实的深层思考,对客户分析、资金流动、市场预期等较少有系统的科学分析。在笔者高校中14名获得“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的大学生中,目前仅剩7名创业者的项目正在运行,创业成功率为50%。

2.大学生自主创业“贷免扶补”的审核程序过于繁琐,

审核门槛偏高。该项政策的资金仅用于自主创业的扩大再生产运作资金,即只针对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证件的自主创业学生申请贷款,而且需要提供担保人信息,并到贷款现场为创业申请的大学生签字确认。这对于那些想通过“贷免扶补”凑集资金再来开始运作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和刚走出校门而缺乏社会人脉资源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迈不过的坎,严重挫伤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

四、做好大学生自主创业“贷免扶补”工作的建议

基于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贷款资金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善,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建议上级有关政府部门和信贷机构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将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资金纳入其个人诚信管理平台,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法治、诚信和舆论环境。

2.建议加强与“贷免扶补”涉及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简化审批程序

同时积极广泛宣传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让学生们了解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3.建议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完善的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合格证书。通过逐步提升创业技能技巧,从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4.学校提供创业资金帮扶和创业导师帮扶,为创业成功者提供创业奖励

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咨询和技能帮扶,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5.为在校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业热情

为在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搭建良好的创业园平台,孵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官渡区支行课题组.当前“贷免扶补”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建议[J].时代金融,2011(10)中旬刊.

[2]李莉.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

大学生村官概述范文第2篇

(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江苏苏州,215021;大学生生涯发展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 高校大学毕业生实习可以让大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增加就业能力,也可以使用人单位优先深入了解、选拔人才,减少招聘、培训成本,录用适合招聘岗位的合格人才,实现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双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毕业生的实习情况、意向设计调研问卷,掌握当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及所学专业、职业规划的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实习意向的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大学毕业生实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实践技能型人才。

[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教学实习;带薪实习;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119?03

一、当前毕业实习机制的运行概述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具体分类上有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教育实习一般针对师范生,是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毕业实习是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后,到有教学资质的单位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实习环节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实践化应用,而更偏重学生实际就业技能和职场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此意义上,毕业实习,是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延伸,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相互了解,打通就业渠道,实现由学习到就业的顺利过渡。通过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加强高校毕业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能力的培养[1]。

就毕业实习的具体运行机制而言,目前普遍的做法是——主体上,安排实习教学的相关部门有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多种主体;对实习时间的规定,从1 个月到1 年不等,其中高职院校的实习时间要高于本科院校;形式上,有高校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定点实习基地,学生亦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考核机制上,学生实习表现由实习单位作出点评,高校会对实习基地和下属各院系的实习工作机制进行考评。

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实习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职责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表面上看,国内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完整的、多样化的毕业实习工作机制。但就目前的运行实效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整个实习阶段,从教学安排到生产实习环节具体指导缺乏有效监督,分管部门职责不明,部分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较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实习岗位,从而使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实习生管理缺位,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材陈旧,学校给予极少或没有经费支出。总而言之,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难以达成,实习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升作用不大。

但必须看到的是,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前的“热身”,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苏州大学2014 届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专业门类,二十三个学院,发放问卷4 65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 305 份。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毕业实习对当前本科院校学生求职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实效,并希望通过对学生实习情况、意向、态度、效果的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实习需求,从而推动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调查——基于苏州大学2014 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一)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就业选择意向

有29.7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好,更有31.78%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表明学生极其关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前景,如压力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焦虑,影响其求学的平稳心态,应该及时给予引导与疏导。57.60%的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公务员、村官等较稳定的岗位,说明择业观近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

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除了认为供大于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过剩的客观因素以外,有57.61%的学生认为缺乏技能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与来苏州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需要重视并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身掌握的求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不足之处,而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兴趣,发现与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爱好,实习是一次“预就业”,能从心理上、能力上缩短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切身的生产实践、工作体验能为大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尤其是学生在专业实习时面对各种困难时,训练敢于面对并挑战困难的勇气,通过分析问题、学习、实践克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能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塑造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性。

(二)对自身的定位和基本职场认知

当前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求职时的优势是“能快速适应工作”及“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同时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个人知识的积累”及“毕业院校知名度”,而与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的三个要素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适应性、协调能力等情商要素占据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前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多数高年级学生有清醒意识,力争在心理准备上、在技能运用上,与社会接轨,此外还要重视责任心、事业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习前,学生认为应当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做好心理上的调整,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可见,学生普遍了解,除了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与补充,才能应对职业要求。高年级学生个体由学生身份逐渐向职业准备者转化,自我实现的目标,由学业成就向职业成就过渡。

(三)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68.90%的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大部分同学愿意从暑期开始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实训、实习项目,希望实习时间是2-3 个月,从而可以熟悉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便于做出合理的选择。实习的时间设置与阶段目标设置,应当从专业实际出发,既讲求规范,又具灵活性。

大部分学生以苏州市区或苏锡常地区为优先的实习单位,与其将来的就业选择区域有很大关联,现实利益与发展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考虑人生追求的设定与调整,不仅视之为谋生手段。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是决定大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

学生主要通过校园途径获取实习岗位,校园招聘会也是学生获取实习岗位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着重考虑实习单位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单位是否给实习生提供培训指导也是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重要因素。实习薪资已不仅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更关注于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求职创造广阔空间。

对于在正常课程教学以外希望获得补充的知识依次是职业素养教育、管理技能及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可见,“软性能力”开始受到学生关注,此类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91.13%)希望通过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社会职业培训师讲授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知识。尤其对于高年级即将就业学生而言,校外特聘导师与专家成为重要的师资补充,是培养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必要补充。

通过实习,学生主要希望增加“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获得“企业的从业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实习不仅仅能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更有部分学生希望实习单位成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当实习工作内容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时,绝大部分的学生(95.59%)表示将学会适应,坚持学到东西、找到新岗位后放弃,表明当前大学生已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三、对创新当前高校毕业实习工作机制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直面这些困难,并试图通过实习这一方式加以改善。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鉴于当前各高校对实习生管理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定点教学实习单位承担繁重的教学指导职责,大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习目标得不到保证。结合国内外、校内外为改善实习现状所采用的种种措施,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外,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对招收实习生的企业实施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在国内,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给予的扶持力度也不一样。如苏州市工业园区,给予区内招收实习生的企业一定的实习补贴,积极联络各大高校,为区内企业招收实习生创建合作平台;如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与苏州大学、江苏捷美集团联合开发了在江苏省本科类综合院校中有着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在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推动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如重庆地区,由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发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实行实习岗位计划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实习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2]。

(二)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拓宽校企合作力度和方式

高校需要稳抓教学质量,确保在校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完善实践、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通识教育,苏州大学“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开设了职场心态建设、沟通技巧、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和办公软件使用、问题解决思路、劳动法律法规等管理技能及知识的课程,受到了学员的关注和好评,为学员顺利步入职场、实现心理、能力上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该带薪实习项目开创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多远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明确职责,由相应就业指导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校友资源,发挥自身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共建实习基地,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切实重视企业的相关利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企业才有动力、才有积极性参与合作[3]。

(三)用人单位需要主动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用人单位不应仅将实习视作为接收实习生开展生产教学工作,而应是“产学研”全面合作的起点。以接收大学生实习为契机,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和转型、科研难题攻克、人力资源培养等,推动企业的发展。用人单位在接收实习生时应根据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接收符合企业生产容量的实习生,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指导,保障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的目标。此外,企业还应当制定科学实习工作计划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都能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针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及学习情况,认真考核,科学评价,促进企业、实习生、实习项目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树锋.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中的综合能力培养[J].纺织服装教育,2013(4):266-268.

[2] 李景国,刘灿国.重庆推行大学生带薪实习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社科纵横,2011(11):160-162.

大学生村官概述范文第3篇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夯实基础,提高“六五”普法执行力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全县“五五”普法总结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下发了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能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六五”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全县上下建立了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良好机制。

2、细化普法网络。及时调整了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各部门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全县上下建有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大学生村官普法员、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了有专人负责、整体联动的网络机构,有力地加强了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力度,确保了“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深化制度建设。先后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学法培训、公务员学法、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青少年学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个体工商户学法、流动人员学法、村民学法、外出务工人员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等一系列普法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普法工作得以规范有序的推进。

4、量化考核内容。将普法工作搭载进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对机关单位和乡镇实施双月考和季度考,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使问题整改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我们注重积累和收集资料,建立普法档案,抓好基础建设。2014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六五”普法工作中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了表彰。

(二)突出重点,提高“六五”普法影响力

1、围绕法治思维,突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以及法制讲座、法制培训和“五述”考核等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法•德讲堂”活动;注重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律知识学习教育,举办全县公务员“5+X”法治理念培训班;积极参与组织全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全面实行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考试持证上岗制度,组织每年不少于60课时的法律知识更新培训。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列学习宣讲活动,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围绕法治校园,培养青少年学法用法。建立了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定期轮流到此接受法制教育;全县各中小学校都配备了专职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各中小学法制教育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组织县普法讲师团到各中小学开展“法制讲座”、“普法书场”、举办法制演讲、征文、专题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从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围绕法治经济,强化企业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邀请律师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上法制课。对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法律问题,邀请律师讲授与解答,依法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2012年6月份,开发区管委会邀请省人社厅法律专家来盱举办了园区企业负责人、引资单位项目帮办人员的法制讲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帮办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依法维权。

4、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民学法用法。县司法局始终把农村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六五”普法以来,我局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柜)工程,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及县委党校培训基地,提高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的法律素质;健全和完善农村法制宣传工作队伍,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的做法,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县法院积极开展“巡回法庭”活动,把开庭地点移到村头、田头,让老百姓参与,从中接受法制教育,把法制宣传工作渗透到基层。

5、围绕社会治理,落实流动人口学法用法。我县每年都有十几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为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劳务输出人员在外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县普法办联合县劳务办要求县各培训学校及各乡镇对劳务输出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并为他们编印了《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手册》、《法律援助手册》。每年县司法局都组织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周”、送法走进房产商品交易会、春节劳务用工招聘会等活动。

(三)多措并举,提高“六五”普法覆盖率

1、拓宽普法宣传阵地。一是利用电视媒体普及法律,县政法委创办了《举案说法》、《政法在线》专栏节目,县公安局开设了《山城警方》栏目;二是在《XX日报》设立《政法综治》专刊,每半月一版,精心策划。设置了《法在身边》、《与法同行》、《政法视线》、《法援热线》、《政法动态》、《创建大舞台》等几大专栏;三是建立了《XX法制网》、《XX政法网》、《XX司法行政网》,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法制宣传。2014年以来,又先后开设了XX普法微博、XX普法微信等普法新产品。几年来,多篇新闻稿件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及网站上刊登播放。

2、推广“六大工程”。一是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其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淘宝屋”。省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现场会、市“法治文化乡村行”活动启动仪式先后在我县举行,2011年11月,我县被表彰为全省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区,位列第一,成为全省的标杆;二是实施“大篷车”送法下乡工程。聘请县黄梅剧团为县普法艺术团开展法制文艺演出大篷车送法下乡活动,浙江、安徽、苏南等多个市、县先后来我县学习考察。三是实施“课间十分钟”普法工程。利用全县统一开展“课间十分钟,工作间歇大课堂活动”这个平台,融入法律知识,开展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四是实施“说法评事”工程。在乡镇创设“说法评事”平台,综合法治宣传、矛盾调处、人民等几大职能,针对当地群众提出的各类矛盾诉求,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逐一予以引导、调处和化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的同时,还达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五是实施“短信通”工程。利用领导干部手机播报平台,设立普法园地栏目,每天发送一条以新法概述、法律常识、法律名人名言,法律谚语、法律迷语为内容的普法短信,受到了广泛好评;六是实施“普法夜市”工程。针对城区流动人口的盲区、盲点,通过在中心广场安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平安法治、法律法规知识,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3、推行节点普法宣传。2011年以来,县司法局每年都把“12.4”全国宪法日暨法制宣传日,作为普法宣传的重点工作,除积极组织参加全县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外,还结合我县实际,组织普法成员单位及司法所在各乡镇的中心广场开展综合普法宣传活动。另外,还充分利用“3.8”妇女节、综治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安全生产月”、“6.24”国际禁毒日、“6.25”土地日等有利时机,组织县相关部门开展各类相应的专题法制宣传工作,确保全年法制宣传不断档,保证普法宣传的连续性。

4、推开多种普法形式。一是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县“六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每季度深入乡镇一次开展法制讲座。各乡镇在司法所普遍设立“法制宣传辅导站”,经常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发放法律书籍和资料;二是联合县委政法委、县住建局、县电信公司以“政府搭台、企业资助”的方式在居民小区内设置法制宣传栏为内容的平安法治宣传阵地。三是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完成县级法治文化公园建设,近期也将完成县级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乡镇、村居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通过举办读书节、书画作品巡回展、送法律书、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与文化建设融合,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渗透度。

5、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县司法局和县法治办、县民政局根据国家司法部和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建设活动的要求,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建设活动的通知”。通过全面宣传发动,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到目前为止,全县255个村、社区已全部获得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已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8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47个。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治理水平与法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学法用法能力与自身对法治社会的要求有差距,普法工作与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青少年等群体学法用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发展还不够平衡。一是从普法重点对象来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重工作,轻学法;青少年重书本知识掌握,轻法治精神培养,全县青少年犯罪率在全市还较高;农民重生存发展,轻法律保护。二是从普法单位来看,企事业单位重技术技能培训,轻法律知识学习;“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有时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执法单位重事后处罚,轻事前教育。建议县委、县政府建立相关刚性制度,以促进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法力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真正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普法经费还需提高。根据省市要求,“六五”普法期间,要按照年人均0.5元的标准,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地方财力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若按我县现有人口78万计算,每年县财政拨付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应在39万元,而现县财政每年按74万人口计算,年人均仅0.2元列入预算。今年“六五”普法工作验收在即,城乡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宣传费、资料费等开支相对较大,恳请县委、县政府将我县将“六五”普法经费追加到专项经费中去,专款专用。

(三)阵地建设还需加强。一是从县级层面来讲。“剑胆称心”法治文化广场(县级法治文化阵地)已建成,县级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也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预计上半年能够完成。二是从乡镇、村居层面来讲。根据省、市要求,所有乡镇和社区(村)都要建有法治文化阵地,且对于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标准呈逐年增高趋势,而目前可能是由于乡镇领导干部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此项建设工作推进缓慢。三是普法队伍建设还需提高。目前我县各级普法队伍存在投入不够、人员不足、经验不深等问题。建议今后县政府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和普法队伍建设纳入县对乡镇的大目标考核,以督促各乡镇加大此项工作的推进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奋勇争先,努力使我县的法治化建设更加完善,大力营造“六五”普法迎检考核的浓厚氛围,务求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一)围绕“六五”普法考核提升普法质效。今年是六五普法总结验收之年,我们在上半年将举办一次面向全县法制宣传教育成员单位的骨干培训班,重点讲授“六五”普法考核验收有关内容。省市验收检查前,在XX全县范围内开展完成“六五”普法总结检查工作,完善并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将考评转化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力杠杆,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各成员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系统内部,要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各项业务中,在各项业务中体现普法理念,提升法制宣传的整体合力。加强人、财、物的基本投入,切实保障“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总结验收。

(二)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要继续大力拓展网络宣传阵地,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网络媒体和传播手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提高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力。要发挥我县普法达人和公众人物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法制宣传的影响力。继续开展法治文化“六个一”活动,打造县电视台“政法在线”、“举案说法”、“山城警方”、“短信通”等栏目品牌,充分运用法制网、XX司法行政微博、XX普法微博、XX普法微信等普法新手段,要积极联合县有关执法部门孵化服务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新产品、打造XX法制宣传教育新品牌。

大学生村官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对策

一、小额信贷概述

(一)小额信贷的内涵。世界主流观点认为,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目的是使这些目标客户获得数额较小且持续的资金支持,具有无抵押、无担保、额度小的特点。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可以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仅提供信贷服务的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1]。

我国在引入小额信贷时将其界定为:是为低收入阶层(包含贫困户)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存款是开立个人账户,客户自愿储蓄和交易;贷款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用于生产和消费的资金支持,其基本特点是额度小、分期还款、市场化利率、担保方式灵活或无担保。为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和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小额信贷的主体[2]。

(二)小额信贷的特征。(1)贷款对象和贷款用途。小额信贷成立最初的服务对象限定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随着小额信贷不断实践和发展,小额信贷服务的人群转化为有着强烈改善生活状况和发展欲望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2)贷款额度。小额信贷中的“小额”不限于“小额度”的含义,它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目前对于小额信贷的额度大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3)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一般的贷款期限在一年之内,最长的不超过两年,还款也是分期还款,按周、月、季度、半年为周期。(4)担保形式。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实践发展,为了保证还款率,出现了担保或抵押品的替代形式。这些替代形式可以是组成信贷联保小组的。小组共同基金。或者金融资产抵押,也可以是商业银行不愿接受的某种资产、预期收入和现金流等。(5)贷款利率。经历了低―高―灵活三个阶段。分布为:发放的贴息贷款,利率较低―以能够覆盖信贷总成本的市场利率作为贷款利率―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存款数额、贷款额度情况,灵活制定贷款利率。

(三)小额信贷的目标与作用。(1)小额信贷的目标。小额信贷的目标按先行项目走过的途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以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为中心目标。2)实现以能覆盖成本的商业利率为核心目标。3)以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持续性为主要目标。(2)小额信贷的作用。实践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农户脱贫致富。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3)抑制民间借贷。4)有效解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贷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5)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改变落后面貌。

二、益阳市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问题

(一)益阳市农村基本情况

(二)益阳市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问题。(1)农户对农村小额信贷的认知度低。经过调查只有少数的年轻人可以说出自己家使用的农村小额信贷是哪一种,是在哪家金融机构办理的,。走访村委会发现,益阳市农村地区接受范围最广的是无息的小额农贷,大部分接受这种信贷产品的农户都是在村里和大家一起办理,只认为是国家借给大家的钱,可以不用交利息,办理的品种都是同一种。所以,当信贷工作人员不来村里办理的时候,农户并不知道该到哪儿去办理,应该如何办理,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既可以得到帮助,又可以将自己的收益最大化。(2)农村小额信贷需求减少,大额贷款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益阳市支持农民的收入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大部分农户都不以种地为主,不同的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事业,多数情况下是长辈在家中务农,农闲时在外帮工,由于在外打工的工资收入增加,及政策免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贴补收入的增加,导致其对农业生产资金的信贷需求明显下降,已基本不再需要信用社贷款的支持。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农户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当农户需要扩大生产时,小额农贷受额度限制可贷出的款项可能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因此,当农户需要融资的时候,相对于额度少、手续繁杂、利息高、限期还款的农村小额信贷来说,跟亲戚朋友借钱(即民间借贷)成为农户的第一选择。(3)农户信用级别不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导致农户信用级别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四点:其一,农户对农村小额信贷本身不够了解,不清楚专款专用这项条款,将钱使用在其他地方;其二,农户由于不按时还款出现了逾期的现象;其三,部分农户本身的信用观念淡薄,致使贷款不易归还,使本就不充足的农村小额信贷资金回笼成问题;其四,少部分农户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农村小额信贷本就是政府的扶贫资金不需偿还。(4)小额农贷产品宣传不足。首先,益阳市农村小额农贷的营销范围有限。其次,信贷产品宣讲不够清晰。再次,对小额农贷产品本身的解释不够明确。(5)小额农贷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对于农户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从事某一种生产形式,已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农户还需要增加生产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但是现在以益阳市农村农户可申请的小额农贷种类来看,虽然在不同生产形式上给予的贷款种类不同,但是没有对前期投入、生产成本、资金回笼时间等作出区分。而且贷款申请是否获批主要看重的是当前该农户的生产形式及其规模,不论是怎样的规模和生产形式,大部分农户申请到的都是同一种信贷产品,贷款额度和还款时间都是一定的。(6)小额农贷资金来源单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益阳市农村地区农户使用最多的小额信贷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免息小额农贷,另一种是由某些政府部门扶持贴息的免息小额农贷。目前对益阳市农村抽样调查显示,申请过小额农贷的人中,只有 25%的人接受过两年及两年以上的小额农贷,大部分只是接受过一年,而且金额都在一到两万元。(7)申请条件贷款程序繁杂。近些年由于农户的信用差,小额农贷的申请条件越来越繁杂,需要办理的手续也越来越多。若涉及的贷款额度较大,申请手续中需要填写及提交的材料会更多。过多的信贷文件、各类表格、复杂程序,让本就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尤如。雾里看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8)贷款资金期限的短期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随着农户资金需求由传统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其贷款资金期限的短期性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各种农业基地的建设,期限较长,农户在基地内建立起完整生产设施,达到生产能力,需要3年左右时间,这样就需要与之适应的3年中长期贷款支持。而目前信用社贷款的期限99%均在一年之内,抽样调查100户农户中,贷款期限需求在一年期以上的占56%,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引发贷款期限中长期化趋势。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首先,要加强农民对小额农贷产品的了解,人民最信任的是政府,政府出面开设讲座,广泛地进行金融相关知识和经济法律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消减很多农户的顾虑,还有利于减少农户信用问题的发生。其次,要保障农户可以及时了解到政府颁布的与农户相关的各项政策,由信贷工作人员与各个村里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向农民进行详细解释,要着重明确执行这个政策的常设机构,让农户明白有地可去,有人可询。宣传的形式应不仅仅局限于发放传单或者是通过传统媒体广而告之,对于农户来说,面对面的营销模式,才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相对于其他地区,益阳市农村地区的小额农贷缺乏资金来源。主要资金来源是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有资金或者是政府部门的扶持资金,这些资金远远不够满足大兴庄镇地区农户需求。因此,对于农贷资金缺乏的农村地区迫切需要实现小额农贷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基金会,向社会各界发动捐款活动,筹集资金,由小额信贷机构集中管理。

(三)积极研发多种信贷产品。对农、林、牧、渔不同的生产形式需求,小额农贷机构应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扩大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拓宽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且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时间。提供多种小额农贷产品,农户收入增加,自然降低了小额农贷机构的风险。小额农贷资金主要一部分来自自有资金,农户有了余钱存到银行,小额农贷就会获得更多的资金,会有更多的农户受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积极与农业部联合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小额农贷机构在批准贷款的同时,应要求农户上报其拟开展的农业生产形式,将农业生产形式相同的农户组织成为一个生产小组,定期向各组农户传授知识,开设各项农业生产知识的讲座,要根据农户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在必要的时候,请农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向农户传授技能。农户提高了生产技术,收益自然会增加,因此还款能力也会增强,贷款就更易回收。

(五)规避信贷风险。建立风险补偿、农业保险补贴、自然灾害保险基金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金融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积极推动农村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的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合作性的农业保险体系,最大限度的规避信贷风险。

(六)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信贷支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业大户;二是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三是支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业的专业化服务。

(七)转变信贷管理模式,创新金融服务理念。一是改春放秋收为长放长收,对种、养、加大额贷款,根据贷款户不同时期的信贷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提高贷款户的信用意识。二是要正确处理信贷支农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小额农贷款的关系。四是要简化贷款程序,通过创新农户信用档案,明确农户的信用水平,对于信用好的农户应实行利率优惠。各类文件、表格、流程等应简洁明了,并尽量缩短农户贷款时间。

(八)加强监督检查及提高小额信贷机构从业人员素质。小额农贷机构应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办法.首先,在内部加强监督,检查小额农贷的申请人是否是农业户口,是否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是否由本人使用,从而保证本就不充足的小额农贷资金都用在农户身上。其次,加强对农户的监督,检查是否如数拿到小额农贷信贷资金,是否用在了上报的生产形式中,是否得到了后期的技术支持,从而降低小额农贷机构的风险。此外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扩充信贷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信贷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如农业知识及业务培训,对于违规的信贷人员进行严厉惩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