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工程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工程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工程;设施农业;分类方法

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发展设施农业。数十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从简单的工程技术,一直发展到如今的系统性强、科学、合理的综合体系,并在其中融合了多学科、多门类科学知识,作为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发展的战略指导。尽管我国大部分学者归纳和综合研究设施农业技术,但是对于其充分把握的程度还是比较低,无法更加完整和深入地研究整个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体系。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进行分类,能够充分掌握其中存在的规律,为建立完善的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学科体系打好基础。

1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含义

所谓设施农业工程是指综合工程手段和某种保护设施,合理控制和调节农业环境因素,为农作物改善和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和产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选用的都是先进的农业技术、新型的生产材料,以及优良的工程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作为主要生产能源,调节和控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湿度、营养等各种条件,实现设施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2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的概念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可分为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和工程技术,但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技术的类型进行划分,只能体现出宏观层面的特征,不能够充分体现设施农业技术中更深、更细的层次结构、时代特点等各方面的特征。所以需要在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广义概念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设施农业工程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其包含的要素也具有一定的广义性,不仅需要根据农业工程的生产工具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根据生产者、生产对象以及生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和分析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广义要素,有利于构建一个联系性强、相互作用的以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作为主体的有机整体,其主要内容涉及到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技术等多种社会学科内容,形成合力的技术系统,并有效体现系统的人文科技精神。所以总的来说,要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农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生产者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促进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随之解决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3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的主要特征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实际上是一个繁杂的技术系统,系统内部的各项技术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性,既能够相互作用,也能够相互影响,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定功能就体现在这些技术相互作用下,所以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放大各项技术的功能,所以在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进行分类时,应注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主要特征:3.1层次性复杂的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由多个小系统组合而成,所以在进行分类时,需要通过解释不同层次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之间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完善研究内容,同时提高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层层递进,从低到高逐渐增加分类的层次。3.2稳定性分类时,全面根据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系统结构的独立性、长期性和基础性,放大细分技术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功能水平,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工程技术。3.3开放性开放性是推动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分类工作的本质要求,能够有效长期保持技术系统的动态性和成长性。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体系,是一个融合了多领域科学知识的应用型交叉社会学科,确保技术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有效保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运用的动态平衡。其次,还可以帮助技术系统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环境积极因素,提高系统自身的组织水平,增强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进步的效率,但要注意的是,在吸收新型设施农业工程技术时,不宜分层太多,要注意为每一层次预留更多的延伸空间,避免降低技术系统的稳定性。

4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方法

设施农业工程是一门典型的交叉社会学科,所以其技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帮助我国的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适应技术环境的多变,尤其是合理的分析和总结某些高新农业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新兴技术,然后根据结果进行分类。4.1横向分类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功能运行,主要是在农业产业链有效运转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我国设施农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实现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目标,实现和发挥农业工程技术功能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设施农产品商业化,把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内容覆盖设施农业产业链的全过程,并根据这一特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横向延伸,丰富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的层次内容。4.2纵向分类进行纵向分类层次,能清晰、简介地解释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常用的纵向层次划分方式是线分类法,根据所选定的属性或者特征分次把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成相对应的类目,然后排成层次性强、逐渐开展的分类体系。一般可以分成4层,分别是大类、中类、小类以及子类,能够有效反映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链条、技术环节、技术功能以及具体技术和措施等属性。4.3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定位方法采取这一分类方法,需要根据分类工作的稳定性特征和原则,鲜明地体现不同层次上的技术内容的特点和功能,在横向发展的同时形成并列关系,所以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农业工程技术的主要属性和功能作用,便于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为农作物改善甚至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5结语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所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更,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动态性、成长性以及开放性必定会越来越鲜明,同时作为农业学科研究和建立完善学科体系前提,技术分类方法会随着社会农业工程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累积不断提高,逐渐体现出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集成化、手段人文化等多种现代特征。在进行分类工作时,要充分尊重农业工程技术的特点,在动态组织中把握其功能和特点。提高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分类水平,能够有效揭示存在技术系统中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的农作物改善其生长环境,提高我国的农作物生产质量和效率。要不断地发展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就要不断地推进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合作机制,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有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有效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协同创新,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不断提供先进可靠的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科学合理的技术分类,可以在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把握、复合型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特别是通过分类过程中揭示技术内在的矛盾关系,对解决不同的学科间融合与支撑的难题、形成设施农业大学科格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艳艳.国内外设施农业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0(4)

2韩文峰,于瑞军.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发展预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

3齐飞,朱明.周新群等.农业工程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互关系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1)

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第2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系“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依托单位、“海西食用菌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现有在职职工58人,高级职称18人,其中研究员6人,博士、硕士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9项;拥有知识产权49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商标1个;在国内外(含SCI、EI等)学术刊物上300余篇,撰写科技专著6册。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在食用菌加工及功能营养产品的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从动植物、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化学以及食品加工等多学科领域开展功能食品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的潜力,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5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报国家专利20多项,已获得授权15项;100余篇。另外,在福建省各地建立了多个技术成果中试示范基地和技术应用推广基地,与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绿宝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福建闽西好食品有限公司、尤溪绿田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华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福鼎市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福建亿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已开发了“富硒葛苓羹” 、“葛菇粉丝”、“虫耳胶囊”、“虫菇胶囊”、“虫茸胶囊”、“菇的酥”菇纤维饼干、菌蛋白饼干等20多个新产品。

此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与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国际著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研交流平台,开展食用菌等功能营养活性成分的高附加值应用加工技术研发的交流与合作。

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第3篇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1、温度应力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导致的 

在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释放出大量的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很大,表面系数又小,不利于混凝土里面的水化热量散发,所以,在混凝土建筑完成后,难易散失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温度升高,形成内外温差很大。 

2、由于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导致的裂缝 

水泥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很大一部分的水会自然蒸发,水的蒸发会致使混凝土收缩从而产生变形[2]。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变形更为明显,会导致内部应力产生最终使混凝土发生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条件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温度变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在约束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应力。但当约束条件导致的内部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承载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二、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 

1、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水泥水化热情况 

在水利施工的准备期间,所购买的原材料应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等低水化热的混凝土才能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要降低水泥用量,合理有效的运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经过施工现场的有利条件,粗骨料要采用大颗粒的、较优良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要进行改善,要想达到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情况,就必须要合理的使用参加减水剂和粉煤灰的融合技术[3]。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施工现场,要派专人对塌落度进行测量,严谨的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把平均塌落度控制在120 mm以内,大于130 mm的,拒绝使用。 

采用在基础内部预埋冷水管措施,用通循环冷却水的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 

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闸墩基础的过程中,加入10%-15%的大石块,这样才能达到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用量的减少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加入一些适当的缓凝性减水剂;施工技术人员要在适宜的气温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不要在气温燥热的时候进行施工。骨料在运输与浇筑的时要进行降温与遮阳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目的;在混凝土入模的时候,要采取通风的方式,尽快的让膜内的热量散发出来。 

3、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温度的把控 

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工后应该注意适当的保养,冬天的时候要采取保温覆盖的方式,夏天的时候不能暴晒,注意保湿,避免发生急剧的温度差。 

要长时间的对混凝土进行定时的保养。为了延缓其降温的速度与时间,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拆模,使混凝土充分发挥应力的松弛效应。 

实行温度信息化控制,适时增强温度的监测管理。 

施工的工序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要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以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多产生高差。 

4、温度应力减弱,改良约束条件 

在其基础与土垫层的中间,应该用刷热沥青设立一个滑动层,才能保证约束应力的释放及清除嵌固作用。 

5、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强 

因为砂石含泥量比较多,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致使混凝土浇筑后收缩,同时也降低它的抗拉强度。施工人员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尽量把石的含泥量控制在<1%,而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降低了因为砂石含泥量大,而导致的混凝土出现裂纹。 

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要应用振捣法及二次振捣法,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刻把表面上的水及在最下层的含粉煤灰很大的一层砂浆清除。 

为了达到改良应力分布及防止混凝土裂纹现象,应把大体积混凝土的表层与内部建立合适的混度配筋。 

三、结语 

在农业工程水利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大体积混凝土克服了种种施工困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中,把握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及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施工人员应注意每一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严谨的按照预先设定的施工程序执行,才能确保农业工程水利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晓丽.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1001. 

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农业机械技术也获得了空前发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电子科技、自动化技术等的支持下,旧式农业机械逐渐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立足于系统工艺,现已初步形成了智能化、功能健全的机械工程系统。当前的农机技术研究已经延伸到机械、信息、电子、气象等多专业、多学科,其已体现出普遍的机电技术研究特点,兼具显著的个性化特征。例如,自动导航系统被装配到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推动了农机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率、安全化生产。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农业机械田间作业也走向智能化,依靠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能够有效控制农业化学材料的使用,并同样确保农业产量,打造出绿色农产品。

2农业机械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热点

农业机械绿色技术,主要指农机绿色制造技术,是立足于农机产品整个绿色生产过程的技术。从目前来看,农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关注下面几点:绿色制造的理论、工具、方法、模型、算法等;支持绿色生产的现代化技术,如,数据库、绿色评价模型等。

3农业机械工程中的绿色技术

3.1以网络为基础的协同设计技术

以往的农机研究是一项劳民伤财的活动,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实现农机的虚拟化设计与生产,据此作出适当的取舍。这样就削减了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控制了资源的浪费,使得农机的整个研发过程:设计—制造—使用—维修都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绿色效益。同时,在网络协同设计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技术信息的分享,有利于发现新问题,获取新技术,存储新知识。

3.2虚拟样机建模仿真技术

以往的农机研究过程为:设计理念—绘图—生产样机—样机的反复试运行—改进—成功投产。这是一个复杂又充满风险的过程。复杂性体现在反复的样机生产与实验会增加劳动量,浪费资源,增加研制成本;风险性则意味着样机反复运行中可能伴有多种危险,甚至带来人身安全问题。由此可见,旧式的农机研制方式远远偏离了绿色发展轨道。现代化的虚拟样机建模仿真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依托于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虚拟样机模型,无需生产实体样机,就可以模拟机械的运转水平。同时,可以实现动力学、静力学等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分析该机械设备的性能,再经过多重的对比、分析来逐步优化设计图纸,最终形成最优设计方案,再一步到位地生产实体样机。虚拟样机建模仿真技术的运用有效减少了农机设计生产制造的繁琐环节,同时,也控制了试验次数,节省了资源,控制了成本,带来了良好的绿色经济效益。然而,虚拟样机建模仿真技术在农机开发中的应用依然有待于探索,因为它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技术的支持,需要在遵守OMG、STEP等规约的基础上,形成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网络化环境。同时,也要拥有CAX建模系统,从而创建仿真组件模型,为虚拟样机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3.3绿色评价指标系统

农机研发的绿色水平以及绿色效益不是人为估算的,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评价系统的辅助支持。特别是现代化农机由于融合了多种技术,涉及各类技术,其构造更复杂、研发时间更长,专业等级更多,其研发受到各个学科、技术、条件等的影响。因此,其绿色效益、绿色等级的评价,应该立足于农机研发的整个过程开展绿色评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评价。第一步应该先创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系统,第二步则需形成科学的求解算法,第三步创建一个能够融入各方专家共同参与的在线评价系统。绿色评标系统应该涵盖:经济指标、环境指标、技术等级等多个角度。为了提高评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应该创建并形成一个多维度、多目标的评标决策系统,专门服务于绿色评标。

3.4绿色自动化技术

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其中,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的研制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设计、生产与作业。未来的农业机械必将朝着高精尖的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来看,以集成自动化技术代表的绿色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机械工程中得到了发展和运用,是对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完善,能够推动机械的生产、加工逐渐走向绿色环保的道路,同时也能够实现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打造出集成化工程,从而推动农机技术的发展,促进新型农业机械设备优势功能的有效发挥。

4总结

农业工程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措施

1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概况

农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是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质量和农业发展产出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加快社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方式很多,但大多采用最基本的地表灌溉方式,即直接灌溉农田表面的水资源,直至农田全部灌溉完毕。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节省人力,但很容易导致不同的农田作物获得不同数量的水资源,而且作物种植质量参差不齐不能使作物均衡发展。

2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中国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落后,新设备的推广不足,传统灌溉方式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由于灌溉设备投资不足,很难适应新的灌溉方式。推广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设备不足,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仅限于经济作物的广泛推广。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机制存在诸多不足,如产权不清晰管理责任不明确,政府与企业不可分割,缺乏监督激励机制,管理粗放调度灵活,农民缺乏节水灌溉的意识和热情,节水灌溉设备质量差,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不同,许多工程设备质量问题使用寿命长损坏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此外,相关负责人及地方政府缺乏节水意识,没有认识到我国现在面临缺水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新设备的购置。相关工作人员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了解程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针对这种情况,节水灌溉技术研发人员在进行科学研发的同时,应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解释对它的优点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术,从而主动去接受这项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有益于农业生产。

3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1喷灌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喷灌技术节水效果显著节水率高达80.0%,渠道灌溉节水率为47.0%,管道灌溉节水率为90.0%。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毛管,农渠,灌溉渠占用耕地的节约从而增加了耕地面积。此外即使灌溉也能使土壤更加坚硬,有利于保持苗木和收获季节,以适应农业生态环境和当地农田小气候,节省劳动力减少农业运输强度增加农民收入。

3.2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渠道防渗主要用于减少输水过程中泄漏造成的损失。传统的土壤渠道灌溉系统一般在0.4~0.5之间,渗透损失可以减少50.0%~90.0%。渠系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6~0.85比传统土工渠道提高50.0%~70.0%。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用水,防止地下水位上升进一步防止土壤二次盐碱化,还可以减少渠道的侵蚀和沉积防止其坍塌,提高通道的输水能力。

3.3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低压管道引水技术主要替代原有明渠灌溉方式,将水引至农田利用管道引水喷嘴引水直接将水引至边沟。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管道的直接输水,还可以结合喷灌技术为农田提供压力输水管道。生物技术灌溉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改变作物的质量实现高效节水。除生物技术外,一些乡镇已开始引入GPS,GIS等技术,及时获取作物生长信息,然后根据作物生长需要组织节水灌溉。

4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探讨

转变工作观念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指导,必须合理动员当地农民进行土地整理从中小型种植甚至大规模种植。土地平整作为服装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深化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中国农业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中国的节水管理现代化和高效率在农田水资源监测,信息收集和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富水高产农业转化为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然而该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农业节水方法不能完全改善水资源短缺,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宏观角度考虑农业节水。对于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虽然农业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仍是杯水车薪。为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应建立地下潜水层,其补给包括降雨供应,渠道和排水渠道泄漏供应,该区域外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补给以及该区域内外的人工补给,包括蒸发流出和采矿。区域平衡法和非稳定地下水流法可以用来平衡这两种水资源。目前,农业节水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集体投资,农民融资和国家补贴。各级政府应把农业节水工作放在重要议程上,形成增加政策和财政支持的体系。建立农业节水的最终重要性导致了关心,珍惜和保护水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