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金融机构;新农村;生产能力
前言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的重要支撑。就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而言,金融机构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关于金融机构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性研究意义,文章中通过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具体改善金融机构的应用对策,并从不同方面重点阐述了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的实际重要作用,可以使各行业人们和学者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
一、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的体制存在失衡现象
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资金支持单位,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在建设系农村过程中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相应的问题。就某种角度而言,金融机构的体制存在失衡的现象,根据对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调研总结发现,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目前社会中的各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均主要呈现出集约化经营和信贷集中经营的特点,基本上退出农业的金融市场。虽然农业银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确定了股份制改革的创新发展方向,但是其创新发展后的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观察。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要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受体制的影响因素,只能够实施专门的农业信贷业务,逐渐使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呈现出失衡的现象。
(二)金融机构的资金存在抑制现象
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具有体制失衡的问题,同时也具有资金存在抑制的问题。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仍主要以抑制为主,基本上体现为,第一,农村金融市场在其市场开发过程中,开发深度有限,农村周边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尤其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支撑点,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保障。第二,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较于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言,仍存在较为落后的趋势,因此在农村金融交易市场中,金融手段也普遍落后,城市金融市场中的证券交易等无法深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出现金融抑制。第三,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决定了资产质量的低下,提高贷款的门槛以减少农村贷款风险,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
通过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只有深入了解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并根据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才可以不断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措施,首先,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要深入调整农村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以此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基础性财政作用,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包括新农村建设的医疗事业、教育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其次,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银行的作用,在诸多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形势下,要重点突出农业银行的的地位,并强调农业银行支农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再次,加强对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的组建,包括建立农业风险基金会,保险公司和风险基金会的组建,主要是加强对金融资金的管理,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相关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可以充分解决因自然灾害,导致农村收入不断下降的问题。最后,要加强对信用社的深化改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建立现代法人的形式,实现对农村信用社产权的改革,提升农村信用社的运营能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充分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全面促进系农村建设。
(二)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资金支持点,对农民生活收入的提升、农产品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贷款供应的最主要来源和渠道,诸多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的贷款,已经占到县域农业贷款的75%左右。根据当前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金融资金抑制问题,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力度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第一,在发挥农村信用社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信用社股份制造改革,通过成立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形式,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多元化管理。第二,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要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应优惠政策,诸如适当降低税率和减免营业税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应用率和作用。第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人员应由选举产生,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支持数额进行统计和审计,以此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中应发挥的作用探讨
(一)提升农民升入
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其具体的作用,首先体现为要提升农民的收入。在金融机构发展进程中,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资金支撑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实力的提升,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充分实现金融机构与政策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的收入。第一,在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将服务对象由传统的耕种拓展到农产品种养和加工类经营的农户,并提高农户的贷款金额,实施最高上福利率以控制优惠利率,以此实现对农户的贷款资金支持。第二,加大对农产品类企业的资金支持,诸如农产品加工类型企业和涉农类型的企业等,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收入。第三,充分解决农产品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金需要,提高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市场竞争力,以信贷贷款为主要的方式,促进农产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农民的收入。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发展进程中,不仅可以发挥提升农民收入的作用,还能够发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发挥此项作用的关键点体现在,其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资金支持,实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将加强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金融支持,目前农业综合生产在发展建中面临着诸多艰巨性的任务,在此新的形势下,只有始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贷款作用,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力的贷款支持其次,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投资力度,通过加快对农业综合生产的进度评估,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需要的资金追加至贷款额度中,列入专项的贷款计划。最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信贷资金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风险贷款补偿机制,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发展银行可以通过农业金融市场,开发建设长期债权,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从而达到发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体现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从不同方面促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公共事业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机构要加强农村地区生源的助学贷款招标范围,对于农村地区的生源,国家在招生贷款方面应将范围扩大到各商业银行中,充分动员金融机构的服务资源,对自愿返乡的大学生实施一定的助学贷款政策和优惠政策,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要共同承担起对教育公共事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第二,为农村医疗机构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医疗事业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主要以保险公司为主,开办农民医疗救助险种,将健康保险作为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补充。第三,可以对农村信息网络电视、广播电视等收取相关费用,作为贷款的支持点。
(四)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是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最为主要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其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实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首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将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内容中,对邮储、农村信用社等布点实施规划,主要是从方便金融服务的要求出发,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实现适当竞争的同时,也避免了恶意性的竞争。其次,在国家相关财政部门逐渐淡出扶贫建设的新形势下,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开发性银行,应充分发挥其政策性特点,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包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小型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最后,要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实现对民办养老所等机构的建设,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等同待遇的金融服务工具,继而缩小城乡差距。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家加强对新农村的建设,并通过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促进新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其发展进程中,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从而从不同方面促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主要从融机构体制失衡和金融机构资金抑制等方面,展开对金融机构应用于新农奴才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同时从加强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等方面,探讨提高金融机构在建设新农村应用水平的措施,最后从提升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公共事业等方面,展开对金融机构具体应发挥的作用研究。期望通过本文对金融机构和新农村建设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为日后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立芳.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创新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06):135141
[2]廖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电子银行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03(26):129
[3]彭剑.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作用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01(04):2123
[4]杨冰清,江永红,王平.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问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02):114117
[5]于乃书,刘馨阳,刘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的主体行为分析及激励机制构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4(10):4351
[6]贾晓辉.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02):140141
[7]蔡敏.农村金融服务现状、问题及建议――黄梅县金融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调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07):4849+59
[8]丁竹君,尚康.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03(09):4446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深入,为农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供着无限多的便利。近些年,应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即便如此,农民的增收依然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城乡二元差距在国务长期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全球迈进了电子商务时代,当代农村基于新农村建设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成为了必由之路。因此,应当深入挖掘新农业经济当中电子商务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于当代农产品企业当中提升电子商务的价值,促使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亦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整合作用而实现,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不具备,如何从新农村建设视角出发探寻到可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商路径也就成为了摆在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从定义上来看就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点同一般情况下的电子商务相一致,亦是需要互联网的作用而实现电子化交易的一种商业活动。主要用途覆盖了农产品的推广及销售,服务于于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的过程主要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对农产品的广泛宣传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为详尽的农产品信息供消费者了解并选择,进而通过互联网营销同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便于提升农产品的销售效率。由此可见,农产品电子商务全程均需要依靠网络系统,对于帮助农产品企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拓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农村建设理念自2005年被提出以来,农村的建设便开始调整方向,集中地致力于打造更多渠道以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承担起了拉动农村经济的重要责任使命,只有不断提升新农村对发展电子商务必要性的认识程度,才能有效推动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价值的提升。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必要性
(一)有利于通过信息对称性的提高降低市场风险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落后加之地域条件等限制,致使农村市场很难与经济市场对接,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极为普遍。农村地区是农产品的发源地,保证农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实为保障农户效益的必要前提。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互联网的应用也普及到了新农村的建设中,对于农户来说,传播农产品信息的渠道被全面拓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技术也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被更新,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技术水平。同时还有利于使农户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诸多风险。
(二)有利于通过营销渠道的拓展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固有界限
农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最主要特点在于本身的生鲜性,不仅保质期限更短,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销售也具有范围限制,远销并不可行。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关乎着农户的利益,而长期以来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始终混乱无序,营销模式被束缚。电子商务的应用,直接拓展了农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传统的受时空影响的营销界限被打破,为农户的增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三)有利于通过流通环节的压缩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在于保障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销售作为农户赖以生存的饭碗,营销的实效性也就至关重要。传统方式的农产品营销因中间商过多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升本,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高居不下,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电子商务则借互联网平台拉近了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流通成本的降低不仅能节省消费者的经济,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有利于通过农产品营销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国际化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满足农户经济效益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营销供应链的整合,农产品信息的在更有力地支撑自身技术水平增长的同时还能有效夯实农产品于市场当中的经济地位,进而借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完善追随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态势。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扩张趋势,虽然我国在新时期也同时强调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差距依然存在,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很多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就明显受限,加之长期封闭造成的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对于新生事物的排斥感较强,电子商务的推广无疑困难重重,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的不足也就可想而知,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的主要因素。
(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标准化保障
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农产品流通规范性的缺失。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当中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属于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对于政府政策扶持的依赖性较高。然而事实是,相关部门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并不到位,因此也就难以形成对此的重视,政策受冷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难以为继,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起到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农产品企业的商务信誉
农产品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其亦需要面临其他行业电子商务均普遍需要面临的问题,即互联网的风险问题。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交易的主体之间并无现实交集,商业活动的实现也仅仅是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当中,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商业合作开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农户受到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交易量等影响,很难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提升商业信誉,由此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受农村经济和地域条件等限制而造成的网络病毒等隐患,均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物流也开始趋向于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然而这种喜人的现代物流成果往往仅在大城市之间共享,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则很难配备完整的物流体系。如此,即便是新农村的建设再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再好也会因缺乏物流体系的支撑而逐渐衰亡。加之农产品本身对物流水平要求较高,而很多农村地区并具备这种物流能力,比如冷链物流等。
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路径
电子商务在我国历经了十余年发展历程,凭借着诸多的优势性,电子商务得以在全社会普及,并且发展成为了全球一体化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重要平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而农产品营销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直接举措,与时俱进强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为必由之路。
(一)提升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必须要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前提。社会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正轨,新农村建设目标已经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势在必行。对此,政府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引领农村地区正确认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实重要性,并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秉着“送科技下乡”理念致力于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建设,并重点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同步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完善相关政策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标准化保障
政策法规凭借其硬性的制度约束得以成为所有活动开展的规则保障。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具有虚拟性特点,因此决定了风险的难以控制性。对于风险的防范,需要相关政策的完善来构筑坚实的壁垒,进而创设出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关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当中已有《电子商务示范法》,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政策却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尤其是农产品领域的电子商务,因此应当进一步将相关政策系统化,以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保证农产品质量以提升电子商务企业信誉
尽管电子商务仅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手段,但内涵上其又是一种思维方式,电子商务的销售状态完全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想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实现长效发展,则必须要从强化农产品质量入手。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当前,农产品竞争态势已经愈演愈烈,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直接关乎着食品安全,因此只有好的农产品质量才能确保农产品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提升企业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树立起的高度信任。
(四)建立并完善良好的交易环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环节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环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质量。而碍于当前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只有加强对此问题的整改,才能力推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对此,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给予农产品企业以必要的扶持基础之上,联合地方的各项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由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在于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产品作为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障碍,只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切实立足于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充分提升对电子商务开发的重视程度,才能全力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贾惠霞.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2270-2271.
[2]雷玉梅.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在阜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农业,2015(02):2-3.
[3]杨扬,吕丝屏,方芳.新农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156.
[4]赵苹,骆毅.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菜管家”和Freshdirect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19-23.
[5]张胜军,路征,邓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J].农村经济,2014(10):103-106.
为全力打造直辖市“窗口”和“门户”形象,结合重庆市列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实施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根据全市新农村建设“一区两镇五片”总体部署,我县把宝邮路特色经济带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农房建设优惠政策。为有效落实相关政策,消除无序建设现象,经县政府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规划区内及宝邮路沿线新农村农房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控制规划区内农房建设。城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含龙水组团)规划区范围内,必须严格建设审批程序,不得擅自审批修建房屋;宝邮路沿线景观建设区域内的新建农房,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大足县宝邮路景观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委办发〔**〕6号)相关规定执行,编制统一的风貌设计,经县建委审查,报县规委会批准后实施;必须坚持先批后建的原则,未报批建设手续和用地手续的,必须立即停止建设。
二、相对集中建设康居示范点。按照因地制宜方针,以社为单位,按照相对集中建设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按组团形式编制康居示范点建设规划,经县建委审查后报县规委会,并严格按照县规委会批准的统一的风貌设计建设。集中居民点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整体要求进行实施。
三、着力抓好农房原地改建。对于宝邮路沿线确需改建的农房,应确保退足公路红线并满足规划要求,按程序报批后,严格按照县建委提供的建房标准图集,相对集中建设,严格控制风貌设计。
四、规范建房审批程序。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关于印发大足县宝邮路景观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委办发〔**〕6号)和《关于新农村建设“133工程”推进工作会议纪要》(足委办纪〔2006〕5号)相关规定,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高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其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对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农房建设报批要尽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必须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五、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新农村建设,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房建设应遵循“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的原则,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空闲地。易地新建房屋的,必须拆除旧房,对原宅基地进行复耕;对出卖、出租住房的,不再批准新建房屋宅基地。
关键词:新农村;保护环境;污染;困境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的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走向城市发展建设的老路上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不利于新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仔细研究新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分析其成因。
1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现状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现象。农民养成了随意倾倒和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而且多数垃圾处置不及时、不彻底,造成更多垃圾进入河流,引起河水污染,水质大幅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民为达高产目的,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土壤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残余下来的农药化肥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此外,家禽、牲畜的养殖产生大量的排泄物,不经处理随处堆积或排入河流,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乡镇工厂产生大量残渣废气。新农村的发展引进了较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企业在没有经过专业环保措施的处理情况下,任意排放生产中的残渣废气。工厂中的污染排放是农村环保困境中严重的问题,排放量大、种类多,治理成本较高。此外,一些旅游项目和产业的开发,在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背后,又产生了新的污染源,并且有扩大蔓延的态势。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环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不清。当地环保和执法部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对于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严格的约束。尤其农业生产的随意性较大,产生的污染难以进行有效的追责。而且受限于生产水平和技术层面的制约,一些污染和不合理排放现阶段难以彻底扭转和改变。城市污染产业与过剩产业落户农村,将大量污染也带到了农村。城市中一些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将大量工厂设施搬迁至农村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发展政策,随意生产、排放,丝毫不顾环境的污染。这种产业迁移带来的污染是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地政府为吸引投资和招商,在环保问题上放松了要求,致使很多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保护环境的内容,宣传力度不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各农村地区实施以来,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制订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但其中很少涉及如何在生产和发展中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当地农民的环保观念和思想还比较落后,环保意识比较薄弱,造成了发展理念和规划上的不健全。
3结语
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污染的由来和原因,希望当地相关部门将农村脱贫致富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并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作者:南海英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江西能源,2014,(4)
一、新农村建设阶段出现的问题
一是很多问题是原来就存在的。“三农”工作搞了这么多年,自然会存在和积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新农村建设提出后才出现的,硬把过去存在的问题归咎为新农村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是开始出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也是很正常的,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遂步克服的。
三是要正确认识,加强引导。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不出现任何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态度,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穿于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长期的、宏大的历史任务,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在每个阶段都能健康发展,始终沿着中央提出的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一)进一步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第一,发挥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切实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资金投入上。
第二,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目前,我们实行“市管县”体制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应当承担应有的投入,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建房,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方法来决策。国家财政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要教育干部和群众学会运用“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机制,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按民主决策程序办事。
(二)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试点与推广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典型。总结以往在典型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应注重在经济发展处于当地中等状况的乡村中选择典型。中等状况的典型比较接近多数乡村的实际,较容易在面上推车。同时,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分别加强示范引导。应当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只是面上的工作先走一步,政府主要在规划制定、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应当实行普惠制,不能搞特殊化,这样的典型才有生命力。
第二,正确处理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对目前看不准的项目暂时不要匆忙建设。对那些长远规划要求拆并的自然村,可以有选择地推进某些建设项目。应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特别要防止现在花费很多人力才力物力投入建设、没过几年就要拆除的事情发生。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先从整治村容村貌做起,这项工作既是农民急切期盼的,又花钱少、见效快。拆并村庄是一个逐步推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
第三,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奋斗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必须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集中解决某个方面的紧迫问题,每个阶段的建设和发展项目,都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根据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办事,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一,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政策效力的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就是因为稳定了家庭承包经济制度。因此,要继续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只要不是居家迁到城市居住,其承包经营权应当保留。对于举家外出打工的承包地,应当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合理流转,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以利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保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现代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发展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与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不断拓展、农民收入和就业较快增加。
第三,加强农业设施基础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备足后劲。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