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研讨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89-002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科研,近几年来我园的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队伍日益扩大,研究领域继续拓宽,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更新观念
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确立科研先导意识,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我们以《纲要》为指针,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园本培训。
1.理论学习
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科研小组活动和每两周一次的大组科研活动。由教科主任和课题组长组织学习,重点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件资料,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幼儿教育的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注重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逐步帮助教师养成自学习惯。
2.课题培训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认真做好笔记、领会内涵,从而帮助教师系统的学习教育科学知识,获得了大量教科研信息。同时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园后交流体会,并结合课题分析他人的教育行为,从而带动全园教师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3.更新教育观
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提高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力,我们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结合教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人人谈体会写心得,提高教师分析处理、总结调整教育行为的能力,逐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同时我们提倡“教学反思”和“反思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学理论和方法,又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教”和幼儿的“学”不断反思,使教学相长。通过反思,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思维方式、学习状态、个性特点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对将采取的下步教育行为更有把握。通过反思,也加强了教师的自我教育,逐步端正了教育态度,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科教合一,积极开展“一课三研”,抓实课题研究
我园教科研活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下面我就以“一课三研”为例,来讲讲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得到的一些收获。
“一课三研”活动的模式和组织实施
“一课三研”活动原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目的是使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个体自主地发展。
针对“一课三研”活动的界定,我们根据我园教师的自身特点,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的使用,主要采用三种组织模式,开展相对应的教科研活动。活动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本园、本班幼儿近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培养目标,由执教老师自己选定或教科研组集体商定,既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改编和创编的。
1.不同教师同题循环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就同一领域、同一命题,独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同一周循环组织。
一研:教科研组协议确定教学活动领域、主题和开课教师上课教师各自独立设计活动方案。
二研:循环开课、说课,集体研讨、反思,个体改进各自活动方案。
三研:个体再次实践、反思、改进,形成各有特色的活动方案,注重在发挥园内教师群体智慧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新,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整个教科研活动过程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和能力,能当堂考察每个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水平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又运用了集体的力量,当堂发现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有效反思,改进、提升教学经验,通过再次实践,逐步形成符合该教师个性的教学方案。这一活动模式使教师在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中没能考虑周到的问题,得到发现、改进、解决,在原教学方案中的优点得到肯定和提升。
2.不同教师同一活动方案循环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不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好同一活动方案,在同一周连续组织循环教学。
一研:教科研组共同选择具有改进空间的典型课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个体第一次实践课集体研讨反思、改进方案。
二研:另一个体的第二次实践课集体再次研讨、改进方案。
三研:再一个体的第三次实践课集体再次研讨、反思形成优化的活动方案,注重园内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以典型课例的研究为重点,引发不同层次的教师深入思考,它充分体现了个体教师在群体合作中,借助群体实践智慧梳理、整合、提升个体经验,再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它利用不同个体的不断尝试,由群体共同发现问题、集体跟进、解读教学理念,在一次、再次、不断滚动递进式地实践研究过程中,同伴互动、互相引领、优势互补,通过对同一教学活动的连续几个有效教学循环,进而形成一份优秀的典型课例。
3.同一教师同一活动方案连环跟进式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结合园内教科研专题,由同一位教师就一个活动方案连续进行2个教学循环。
一研:个体结合教科研课题选择活动内容、个体独立备课教研组说课、磨课、修改活动方案。
二研:个体实践群体研讨、反思改进活动方案。
三研:个体再次实践群体再次研讨、反思形成举一反三的核心课例,带动群体教师共同发展。
它通过个体教师对同一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群体教师的集体跟进,促进教师通过实践研讨,不断的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加深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提高实施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实施说明:
不同的活动模式,我们研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在第一种模式中,我们主要重视教师课前的理论学习和课后研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和执教的能力。在第二、三种模式的研讨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好的经验;除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注重探讨问题或经验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使模糊的观念变得更为清晰。
三种活动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合作,从而发现个体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不断修正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达到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一课三研”活动开展的效果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使我园的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将研究与实践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老师们从关注我如何教转向研究幼儿如何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增强了目标意识、整合意识,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依赖教材转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会寻找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撑;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会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并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从强调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转向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和随机教育的机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一课三研,我园老师相互合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到了新方法运用后成功的喜悦,自创自编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教材,研究能力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她们发现课题研究不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领域,从而激发了教师们极大的探索和研究欲望。
1 筛选真实问题,使微型教研有专题
1.1 调查问题。园本教研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方式帮助解决教师工作中碰到的真实问题。既然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那就应该先了解老师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于是,我们在学期制定园本教研计划之前先进行前期调查,了解教师的需求。调查问卷主要根据本园教师队伍的状况、园本教研的现状、教科研工作的进展及实施状况设计。以下是一张我园十一期间某一学期初设计的调查问卷提示语:“本学期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其真正起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困惑的作用,同时也为本学期园本教研活动和年级组教研活动以及分层培训活动的开展寻找‘坐标’,特制定本表。请老师们认真思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哪些问题最希望得到解决,将这些问题‘挂’出来,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要具体,不能简单的为《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等大而笼统的问题。”
1.2 筛选问题。随着问题的调查与统计,我们会发现由于教师层次的差异,“挂”出来的问题多而散。而一学期园本教研的次数与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众多的问题进行筛选。我们筛选问题的原则是:教师能短时间交流解决的不作为园本教研的研讨问题;少数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作为园本教研的问题;近两年内(三年一轮)已研讨过的问题不作为园本教研的问题。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对老师“挂”出来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采取不同形式的回应。
1.3 确定真问题。根据以上的筛选标准,我们确定园级教研和组级教研的问题。能成为这两级教研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真问题。因为有些问题虽然确实是老师工作中的困惑,但不是通过园本教研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老师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才能解决的。以下是我园某一学期从老师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一组问题:
1.3.1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能力差异,作为教师如何既关注全体幼儿,又兼顾到个体幼儿,特别是在一些操作性活动中?(注:此问题是十五期间作为课题重点研究的问题,已总结出比较成熟的操作经验,只需要在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组活动中进行讲座式的培训)
1.3.2 在教学活动中,当“兴趣”转向“兴奋”,幼儿内部认知秩序与课堂外部秩序的矛盾应如何对应?(注:这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问题,可作为园本教研,通过新老教师的互动解决)
1.3.3 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握教师教学中示范的最佳方式?如何把握好“教”与“不教”的度?(注:此问题可作为美术学科组研讨问题)
1.3.4 如何在不同年龄段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化的音乐技能方面的知识点?(注:此问题可作为音乐学科组研讨问题)
1.3.5 区域游戏如何由低结构向高结构发展?同一游戏在不同年龄段如何体现不同,相同的游戏材料如何在各年龄段体现不同?(注:此问题可作为园本教研研讨)
1.3.6 主题环境布置时,如何真正体现互动、环境为课程服务、环境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此问题可作为园本教研研讨)
1.3.7 教研组老师能力、水平、经验等参差不齐,以怎样的模式,开展怎样的活动,才能让组内的老师都有收获?(注:此问题可以在各组长会议上交流讨论)
1.3.8 早期阅读活动有哪些多样的教学方式?怎样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注:此问题可通过外请讲座以及教师自身学习与实践的积累来解决)
以上问题中,我们将2、5、6号问题定位为园级研讨问题,其他分别为组级研讨或自我学习探索积累的问题。
2 精心设计方案,使微型教研过程扎实
2.1 落实执行人选。落实微型教研执行人选一直是我园园本教研中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我们一改以往由业务园长、教研组长作为主要执行者为现在的骨干教师轮流执行。执行人选的落实,主要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特长与教研专题的相对吻合、教师组织调控能力的基础来考察确定。人选一旦确定,教研管理人员加强对教研方案设计的指导与跟踪。这一过程既是骨干教师教学积淀的全方位展示,又是对她们组织能力的锻炼。
2.2 推敲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推敲是提高园本教研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过程。我们的活动方案要求: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过程互动。执行老师要求备活动详案,既有解剖梳理,又有归纳提升;既要有经验的产生,又要有经验的运用。方案撰写不仅要写目标、写过程,还要落实好计时员——负责发言时间的控制、记录员——负责活动过程的电子实录、分析员——观察全过程并做好活动效果评析。
2.3 关注活动过程。园本教研仅仅有好的方案还不够,过程的高效率也非常重要。活动过程中,我们关注教师的座位安排,根据研讨的内容,安排不同的座位分布:或按照教师教龄层次;或按照学科组;或按照年级组,这样的安排便于研讨过程中快速的分组讨论。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关注发言人的有计划安排,有时让年轻教师发言,有意让她们暴露问题;有时让骨干教师发言,让她们给予经验,拓展思维——保证不同层次的老师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 重视迁移经验,使微型教研具有延展性
一、选题和审题
这次技能大赛,每组都有三个选题,选手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制订活动方案。从选题的情况看,对于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选题,极少有选手选择。此状况是否折射出平时幼儿园在这方面开展教学活动也较少,或者说有创意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偏少呢?幼儿园肩负着“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让幼儿从小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因此,我觉得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在教研活动中有必要多关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教学内容。
审题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活动方案应该源于选题、基于选题,名称应该比较明晰。例如选题《秋天》,有的教师能够巧妙、直观地将活动名称定为《秋天到》《秋天的水果》。有的教师则定为《水果娃娃去旅行》,水果一年四季都有,与《秋天》的主题结合得就不是很紧密。还有的教师定为《花婆婆》,“花婆婆”和“秋天”是什么关系呢?这表明教师在写活动方案前没有认真审题。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所希望达成的标准、指标,即本次教育活动所追求的价值。在本次大赛中,大多数选手制订的活动目标表述比较清晰、准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目标表述角度不统一
例如《小班体育活动:给小鸟喂食》的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个接一个在直线上行走,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尝试在弯曲的小路上行走。
3.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发展性的,目标3又变成教育性的了。目标可以是从教育者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从儿童角度提出的发展目标。但在同一份活动方案中应该保持同一种视角。
(二)目标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例如《小班体育活动:给小鸟喂食》中制订的“发展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目标,应该是幼儿时期都需要注意发展的目标。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到底应得到怎样的发展,应该具体表述出来。
再来看看《大班社会活动:环保小卫士》的活动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能够主动探索宣传环保的方式,与同伴合作为宣传环保做积极的准备。
3.初步萌发当环保小卫士的意识,积极参与爱护周围环境的活动。
这样的目标就是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次教学活动幼儿能够达到的。因为活动的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及到活动的难易程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每一个活动的目标。
三、活动准备
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之上,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的经验不断扩大、丰富,并在原有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选手们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都重视了物质准备,大部分选手也重视了幼儿经验的准备,但是也有一些选手只重视物质准备,而忽略了幼儿的经验准备,
四、活动过程
选手们呈现的活动过程,大多环节清楚,体现了“激发兴趣,引出话题一接触本课题新内容一多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一提升经验,引发继续学习兴趣”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创造条件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让幼儿主动与同伴、材料、成人互动,但也有选手设计的活动过程需要推敲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清楚表达教学活动的环节,只写出教师的语言
例如《中班综合活动:秋天》的活动过程: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在哪里发现了秋天?
2.秋天有这么多的变化呀!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是在秋天成熟?
3.秋天真是一个美丽又香喷喷的季节,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4.你喜欢秋天吗?你想把秋天的什么唱到歌曲里?
5.让我们快到小花园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唱着歌找秋天吧。
这位教师设计的环节她自己肯定是清楚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不合适。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环节一步一步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应该把每一个环节表述出来,比如上面的活动环节可以这样来写:
1.回忆已有的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经验。
2.谈谈秋天可以收获什么。
3.说说秋天的小动物。
4.复习歌曲《秋天》,并创编新的歌词。
5.到小花园里继续找秋天。
(二)每一个环节中分几个步骤进行没有写清楚,往往只把教师的提问写出来
许多参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大环节是清楚的,但是没有把每个环节中的具体步骤呈现出来。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除了要认真思考大的环节,更应该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既考虑教师的教,又考虑幼儿的学:既思考教师的提问,也要思考过程的组织如何层层推进,保证幼儿学得主动、积极,教师又能恰当把握,发挥引导、支持的作用。像《中班社会活动:各种各样的职业》中,活动过程3“请家长志愿者介绍自己的职业”的步骤设计就比较清晰。
(1)游戏“猜一猜这是什么职业”。
①请身着职业服饰、佩戴职业标志或携带工具的家长志愿者逐一走进活动室,幼儿与家长互相问好。
②提问:××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家长志愿者逐一介绍自己的职业。
提示幼儿认真听家长的介绍,并且积极回答家长的提问。
(3)幼儿向家长志愿者提问题。
教师:听了××爸爸、××妈妈的介绍,你们有问题要问问他们吗?
设计研训内容,引领教师自主学习
如何选择研训切入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单位发展?在梳理单位常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后,我们有针对性地首选论文、教育案例、活动方案的撰写为研训内容。
2012年年初,我们设计了论文、活动方案、案例交流活动,并确定在4月中旬进行。期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论文、活动方案、教育教学案例评价标准、教育教学案例的写法等,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与2010年相比,这一次的论文交流活动,参加人数从11人增加到23人,作品从11份增加到25份。我们选择了3篇论文参加“京美杯”征文活动,张硕老师的《践行首善》获得一等奖,另外两篇分别获得二、三等奖;选送的13篇论文、案例等参加校外协会征文活动,其中贾月新老师的《六一邀请卡》活动案例获得一等奖,其他8篇获得三等奖,论文交流中的7个活动方案的设计参加了教师基本功测试,成绩均良好。
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成绩的取得,提高了教师研训的积极性。
聚焦小组培训,引导教师自觉自省
校外教育中最为普遍的小组培训,与学校课堂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必须自省反思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小组评优录像活动,把每位专业教师的小组培训全程录下来,不加修饰地刻录成光盘,转交给教师本人。在此基础上,我们评选出较优秀的小组活动作为教研内容播放,供大家研讨学习。目的是让专业教师反观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在教学中自觉改进不足,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显著变化表现在:专业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中得以解脱;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小组培训全程趋于严谨,随意性降低;教师教学语言趋于规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组培训中,丰富了培训内容,培训过程也更加形象生动。
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敦促研修
我们成立以主任、书记为组长,教务主任、人事干部为副组长,会计、信息员等为组员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校本工作的运行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打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单位在制定《云岗科技站关于加强教科研工作指导意见》的同时,还出台了《云岗科技站关于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云岗科技站开展活动管理办法》,使得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章可循。活动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组织活动的计划性,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自己的小组培训活动,参照每年度活动安排,提前撰写活动方案并申报。我们强调活动开展必须全程留有工作痕迹,特别是活动后的总结反思。
名师讲座,开阔视野,辅助研修
关键词:教研活动一课四研活动模式方法策略
一、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以保教人员为主体,以保教实践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规律与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贯彻,广大幼教工作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幼教事业的发展,只有走园本化道路,立足现实,深化园本研究,创新发展,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将学与思、教与研系统的整合交融。
新型教研活动方式,架起了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间的桥梁,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并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效地优化活动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反思能力,营造了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幼儿园、中小学的教科研活动中备受青睐。
一课四研的含义:“一课四研”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组成教研小组,共同确立一个教学内容,由教师个性化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后,通过教研组的共同研讨与整合,有效地优化活动方案,层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反思能力,形成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融自我反思、团结协作、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民主和谐、自主平等为氛围的教研活动。
一课四研活动,将原有讨论式的教研变为教学现场的教研,使教师能够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学技能上得到提升,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外,一课四研的活动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自然平等的授课现场和研讨过程中,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将以往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需求,从而积极客观地去发现、反思、分析、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并在研讨过程中集体达成共识,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课四研活动的几种常见方式及不足:
二、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在组织一课四研活动时,有几种基本的活动模式,我将这模式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一研一人式。这种方式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后,将授课教师按经验丰富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提前分配好执教的次序。一般都是先由工作经验较少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组织“一研”课观摩,课后教研组集体进行研讨反思后,再由另一名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整理,归纳、内化后再组织“二研”课观摩,依次类推,最后由教研组内大家公认的教学水平最高的骨干教师来组织“四研”观摩。使教研组成员从中看到几轮研讨后的最佳效果,从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
但是在这种方式的研讨活动中,由于执教教师自身的组织能力及教育技能的差距,使我们在执教现场看到的现象与在研讨中的结果不一致,如,“一研”课后,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年轻的执教教师在活动中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重点难点的解决上存在的一些外在的、浅层的问题,在课后经过个人反思与集体研讨后,接着由二研教师来上,由于二研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经验都超过一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研教师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并没有在活动中再现,因此集体研讨后得出的研讨结果与下一研教师课上的现状脱节,既没有看到循环跟进的整改效果,也没有检验到前一研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一人执教式。这种方式也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后,由一名教师来全程完成四研过程中的所有教学观摩活动,也就是许多幼儿园在年轻教师作公开课前的“磨课”。在活动中通过一研说课、授课后进行反思研讨,再进行二研说课、授课再反思研讨,循序递进,直到四研结束。在研讨中授课教师能在边实践边反思边研讨中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始终以一名教师为中心,在研讨活动的过程中要完成说课、授课、反思、研讨、整合等几轮工作,使得教师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紧张和疲惫的状态。另外教研组的其他大部分成员只参与观看教学活动和研讨交流的环节,并没有亲自体验去“做”的过程,同时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
我们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和幼儿园同步发展,为个人与集体铺设同长共进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型教研活动方式,真正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兴莉.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组织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