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

一、引言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从而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对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敏捷反应力、综合分析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创造才能和表现能力的发挥。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

二、以人为本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的生命及生存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主动的加工活动。从外部因素来看,主动来源于教师赞赏的笑脸、同学羡慕的眼神、家长满意的夸奖等,但更有效、更持久的“主动”来源于人的内部因素,即学习者的自身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小学阶段,除了少数从小乐感强,对学习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之外,大多数孩子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学习音乐的。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差,他们很难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谈不上创新。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新兴趣,主要在于教师采用丰富有效地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和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创新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这种感性认知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出儿童的创新兴趣。同时,对学生创造性言行的适时表扬,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儿童具有创造性,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创造被别人所认可,就可能引发出更大的创造兴趣,进而促使其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三、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新方案

1.设计学生参与型音乐教学活动

在以人为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带动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地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音乐期末争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有许多具体的项目,有全体学生集体齐唱歌曲,要求他们唱歌姿势大方。歌曲旋律准确、完整。歌声自然富有情感,参与积极。每唱一首歌曲,以上四项都能做到的就能得到一颗星,不能做到的则不得星。其次还有音阶接龙,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唱一个音,一次就过关的就能得到一颗星,提示三次以内能唱准的,不加星也不减星,提示三次仍然唱不准的减掉一颗星。聆听活动是以听音乐说曲名的形式展开的,听对一首加一颗星。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表现(独唱)活动,每人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要求和齐唱的相同,四项达到得到三颗颗星,加动作表演的学生能够外加一颗星。在独唱活动中,学生纷纷上台演唱自己的拿手好戏,使音乐教学的气氛达到了。期末成绩以星星多者为优,依次类推,有效地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和学习。此外,为提高学生作曲的兴趣和综合能力,指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创编音乐剧等音乐教学活动也是有益地尝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让学生从动画片中轻松学音乐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动画片音乐作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用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动画片中的音乐通过筛选、重组等手段制作成课件引入课堂,使学生从中学习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歌曲,从中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无论是国产动画片《西游记》、《宝莲灯》,还是国外动画片《机器猫》、《美女与野兽》,其中的音乐在节奏、韵律和表现手法上都是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音乐作品最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式达到审美的功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一大缺陷在于缺少了音乐课所应有的审美体验过程,远离了音乐本体。这样的音乐教学大大削减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与课改的精神是相悖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动画作者或者社会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人物丰富的感情活动,可以使得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审美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对音乐思想情感的发掘、把握和对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充分做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总之,把优秀动画作品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在动画片中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是符合“以儿童为本”的科学理念的。

3.教师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代信息社会社会和家庭的信息量猛增,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其知识面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都远远越过前人,特别是对音乐敏感性、接受音乐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都在不断提高。面对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的挑战,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音乐课程而言,并非让每位孩子成为音乐家或演奏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音乐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只是在调节学生学习情趣、陶冶情操上,而是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毅力,增强学生的智力发展。音乐挖掘了学生智力的基源,激发了学生智力的活力,让孩子们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应该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走知识多元化的道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生审美教育上下功夫,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们要认真研究音乐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提高每位学生的音乐修养而努力不懈。

四、总结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音乐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教学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小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开创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使小学课堂教学呈现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 曹理 缪裴言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新编[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必由之路,枣庄经济学校,职教理念,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量,枣经人开始认真阅读戴士弘的著作。不但读了而且考了。去年暑假的一天,全体教师走进考场,认真地作了一张试卷----学习理解戴士弘课程教学改革的测试卷。

宁波经验在枣庄土壤上开始茁芽生长,这是枣经人向榜样学习努力走出职业教育怪圈的一个新的尝试。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问世以来,枣经人也许是最早接触到它的群体之一,而改革的脚步自2007年学校决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始时,就一直没有停下。先是将改革的目标指向教材统整,首先解决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以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与应用和数控技术与应用三专业为龙头,对其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实施统整,并成立相关课题组,着眼于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成立了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统整小组,素质和能力相结合,双管齐下。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姜大源教授曾明确赞同用课程教课,赞同用课程教课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授课、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三点一面的长远设想,枣经人开始按照这样的思路,以培养能力为突破口,从学校实际出发,钻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学会学习》为代表的学校系列校本教材共计18册,已经编排完毕并投入使用。

教材问题解决之后教师成为突出的瓶颈。这方面,学校领导认准一个道理:专业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要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问题,首先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而培训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为此,学校两度安排全员读书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将读书学习的重点放在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上;专任教师学习的重点放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职员以师德专著和工作方法理论为主;采用“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检查、定评比”的六定学习方法,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理论考试,以测检学习效果。于是,就有了前面全体教师走进考场一幕的出现。

到2009年下半年,枣庄经济学校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课堂设计及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这是该校以宁波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改革的攻坚工程,也是按照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的试点,因此,可以说,宁波经验已经开始在枣庄大地上生根发芽。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支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要更具备动手能力有眼界大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次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宗旨是:内涵发展,专业带动,校本为主,枣庄特色。教改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面两阶段是统整教材、校本研发和内涵突破、专业发展,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教材和教师上。设计理念是:如果进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应是教材和教师的问题,这也符合戴氏职教理论的要求,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该校共完成涉及各专业近二十种教材的校本改造,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以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学校请来高校和职教界的专家,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了评比,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根据学校再次修订的《枣庄经济学校课程设计达标课评分标准》和每人的单元教学设计上一堂达标课。课程设计三上三下,删繁就简,力臻至美。专家学者从旁协助,点睛挈领,务求教改达到设计目的。学校要求:分期分批,务必人人达标,初次不达标者需要重新设计、重新上课,直到达标为止。至此,教学改革第三阶段的序幕正式拉开。

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达到最高境界的入门级工作。

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业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认真分析教学工作的现状,将课堂教学达标工作分作四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各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第二批次:青年教师。第三批次:中年教师。第四批次:所有的未参加前三个批次的教师。

为了表示对此次教改的重视及权威性,学校邀请市教育局职教室及校外专家与该校校级领导一起组成了达标验收委员会进行评审,显示了学校对课堂达标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各批次参加达标课验收的老师,认真进行单元设计,精心制做课件,周到准备各种实训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色,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将分批次达标活动上成了一次优质课的竞赛。至此,宁波经验首次在枣庄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一、三新、两乐与生活情境的关系 

新的教学情境和新的学习氛围,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师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访谈和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互动往往有一个相互接纳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往往在局部适应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学生对于教师有普遍的敬畏心理,但是如果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而进行校园环境的初步创设和融合教育之后,学生往往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环境,并且对老师产生很深厚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有限的教育空间,加大学生对于校园的热爱,加大学生对于学校和老师的热爱,千方百计地用学校的新进历史传统故事,给低年级学生提供心理发展和身心愉悦的生活及学习空间,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整体,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如果能够在学生身心健康,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过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老师和同学的过程中完善整个教育教学效果,需要将课外的生活情境和课上的课间情景融合在一起,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动向了如指掌。 

二、低年级融入新集体的活跃氛围 

任何人在融入新的集体时都会有一定的患得患失心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虽然在家里称王称霸,但是走到外面,却有可能因为其独立和自私的本性和其他的学习成员格格不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谅低年级学生适应新环境的特点,结合这个年纪大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现代中国的儿童在家里与老人或家长相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的心理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过分张扬,有的孩子孤单孤僻,少言寡语。无论哪种极端的性格都有可能使低年级的小学生远离集体,甚至,在老师监督不善的情况下会有早退、旷课、不好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恶劣现象。 

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把握新的教育环境、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一个特别和谐和团结的氛围。同时应当让学生能够喜爱自己的班集体,对于班集体有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意识到自身对于班集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 

三、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1.教师的高尚职业操守 

教师的高尚职业情操、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个人个性,可以形成独特的性格魅力,表现为对学生耐心、对学习效果有信心、对于生活和学习过程有爱心。这样的老师,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和蔼可亲的魅力,让学生忍不住亲近。 

2.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这是为了能够良好地把控学生在进行各种教学实践过程中和学生互动时,应该达到怎样的度,在进行创建温暖班集体的过程中作出积极努力。 

3.完善的教书育人环境 

教书育人环境是中国历来的文化传统,建设有意识的高效学习环境,必须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调动,因此,对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乐学习、爱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和谐的环境是推动人不断进步的学习环境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师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创建教学情境和生活情境,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和谐氛围,把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环境的适应速度,使之更具有进取心,乐于向老师和同学之间请教,在友好的环境之内达到好好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小娟妈妈最近很着急,女儿上一年级了,在学习上有些不适应,跟她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总是做不好。这天晚上,妈妈打开小娟的作业本,发现老师批改的作业本上有一处打了叉,并在旁边画出来订正框。原来小娟把“太”写成了“犬”。妈妈问小娟:“你上课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怎么这么粗心?前天把6写成了9,跟你说过了要仔细,你说知道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小娟既难过又委屈地说:“我真的知道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写错。”

小娟上学后,晚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妈妈一边讲一边指着书让小娟看,小娟表情严肃而紧张,但明显跟不上妈妈的速度。妈妈发现她跟不上的时候会慢下来,但心里却很着急,觉得这么简单的知识怎么学起来这么慢。

妈妈在家里常说这样一句话:“我已经讲了多少遍啦,每次问你都说知道了,今天怎么还是默不出来?”小娟听到这样的批评有时候很害怕,有时候很茫然,还有几次哭了起来。妈妈和爸爸都很心痛,他们想让小娟快乐起来。后来,小娟妈妈把自己的烦恼发在班级微信群中,没想到许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感受和困扰。

小娟妈妈觉得,女儿上学后,自己比她更关注新环境适应的问题,也很想了解到底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到女儿,特别是解决女儿“知道”但“做不到”的现状。

困扰根源的心理学追溯:

小娟妈妈的烦恼表面上看起来是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其实蕴含了一个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从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到发展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感知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活动,需要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共同参与。知觉的混淆性表现为不精确,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笼统性表现在注意大轮廓,遗漏细节;无意性表现在难以按任务系统地进行知觉,如常常容易受到外界事件干扰转移注意力。

这一心理发展规律体现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常给他们带来困扰,最具有概括性的就是“知道”而“做不到”的情况。他们知道要主动认真写作业,但心里却常把玩放在首位;知道上课要认真听,但却常常会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知道要跟同学友好相处,却总是闹矛盾;知道要听老师的话,不违反纪律,却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这些情况是儿童成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不要把它看作是孩子的错误、缺点。只要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他们的感知觉就会稳定和平衡地发展。

分析与建议:

1.帮助儿童寻找知识特征,提升听、看和练的精准性

小娟把“太”写成了“犬”,很多情况下并非因为她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者是粗心,而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看一个文字、符号或者数字时,难以精准和清晰地把握其特征。妈妈在指导小娟分清太和犬这两个字时,可以帮助她找出每个字的独特特征,例如“、”的位置不同,同时还要形象化地解说,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娟加以区分。

2.讲、看和练习要分开

人的注意有集中也有分配,这些对学习都很重要。一年级孩子注意范围狭窄,注意集中时间较短,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时做几件事。基于这种特点,小娟妈妈在家辅导女儿的时候,时间上最好以15―20分钟为一个小单元,跟她讲一个知识点时就不要让她看着书,或者还同时做练习。简言之就是要把听、讲和练分开,这样的学习方法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3.讲解和指导,既要多次反复也要具体形象

儿童的记忆力需要不断发展,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占据他们学习的主导地位,因此不仅需要家长反复讲授,还需要用具体形象呈现知识。例如小娟难以分清数字6和9,妈妈可以增加一些形象的东西来帮助她区分:9像小蝌蚪,每一个小蝌蚪都有尾巴,所以圆圈加一个尾巴就是9;再例如犬的这个“、”很像小狗耷拉的耳朵。这样,小娟的记忆就增加了具体形象的链接,不容易混淆。

如果在妈妈反复耐心的指导下,小娟学习态度认真,但还常出现类似错误的话,妈妈可以考虑带小娟多做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游泳和跳绳等对称性的运动,每天保持一定的时间,一年级可以考虑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这样的运动有利于促进儿童感觉统合的平衡发展,坚持下去可以看到学习绩效的提升!

实践:给孩子最恰当的指导和爱

家长的耐心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家长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经常批评他们适应中有困难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儿童低自我评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那么,什么形式的对话可以帮助儿童面对困难,促进其发展呢?我们以小娟和妈妈为例:

妈妈:上个月你学习进步很大,字写的很认真,比以前好看,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娟:我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的笔顺和顿笔我都记住了,而且写字时很认真。

妈妈:嗯,很多同学做不到的,你却可以做好。

小娟:(沉默)我今天又犯错误了,把“太”写成了“犬”。

妈妈:我知道,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你需要我帮忙吗?搞清楚它们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提高 课堂教学 效益

当前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而优化课堂教学、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注意立足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精心设计教案

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和教案的设计。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要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薄弱环节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方位高层次地推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出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要教要学的语言知识在情境中准确、清晰而又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力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上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针对学生普遍都很好玩、好奇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如图片、挂图、幻灯、录音、电视、光碟等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和谐、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学习积极性就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到班上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可以获得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所上课的爱。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越高年级的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就越严重,主要是学生基础不扎实,部分学生课后不复习、巩固。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要求学生背课文、听写单词、造句子、默写古诗或组织单词接龙游戏等教学活动,增加字、词、句的复现率、使用率和巩固率,以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