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厦门市;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75

为推动新农村经济的良性稳步发展,国家于2006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做出积极贡献。但笔者在走访调研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中发现,专业合作社固然取得迅速发展的喜人景象,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 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厦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1]。观察现阶段厦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

1.1 服务内容宽

在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技术+农户”等运行模式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依托科技、农技部门、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和信息渠道,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认证、品牌包装等方向拓展。

1.2 行业分布多样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覆盖农、林、渔等领域,“专业特色明显”是合作社建设的亮点之一。

1.3 带动农户多

至2014年6月,厦门注册登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达到1567家,带动农户35万户,占全市农户数的30%。

2 厦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带动效应差

厦门地区接近半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额在50万元以下,规模小、投资少,对周边农户增收缺乏足够的示范带动作用。

2.2 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品牌效应弱、产品附加值低是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短板,经营范围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海产业上,合作社提供的初级农产品很难形成品牌辐射效应。

2.3 资金筹措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生产缺少稳定可靠的利润来源,产业风险大,金融机构不愿也不敢贷款。

2.4 人才匮乏,缺少持久发展动力

缺少有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致富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带领,是合作社发展壮大面临的主要难题。

3 发展厦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对策思考

3.1 探索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要着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散、弱”的问题,使入社农户从“抱小团”变为“抱大团”。联合社要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为成员社及广大农户提供政策、技术、营销、融资、农资供应、品牌建设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要规划成员社管理,奠定联合合作、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政府与农户间的沟通“桥梁”,使支农惠农政策得到更多更好的响应。

3.2 抓住特色产业,推进品牌经营

要立足厦门“四青”作物、果蔬、花卉苗木和海产品等特色产品,深度开发合作社“名、特、优、新”品牌,比如五珍枸杞叶、炉黄金莺歌红薯、培阳皱纹盘鲍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3.3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农民合作社亟需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和优惠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引进、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等服务,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落实税收、用地等方面惠农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减免合作社应纳税额,优先批复土地流转申请等[2]。加强金融支持。指导金融机构尽快出台专项信贷政策,政府可以为经营规模大、品牌效益高、带动能力强、规范管理好的合作社提供担保,优先解决这些合作社的贷款,并给予利率、额度等优惠。

3.4 培育人才,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

农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合作社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要载体,选拔培训一批合作社的带头人、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和管理经验、致富带头作用强的基层村干,通过薪酬福利、职称评定等政策优待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农技人才加入合作社工作,以促进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维肖.嘉兴农业合作社运行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15-03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科教学的一个常规行为。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诫告人们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受传统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制作影响,多数教师关注的是如何传授知识,凭借“以量取胜”的题海战术提高成绩。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不堪重负,也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作业变成低效的、异化的教学环节。

一、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

作业是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学生在课外时间所从事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完满发展的学习活动。好的作业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通过对两所乡镇小学的数学作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现状令人担忧。

1.仿题操练,缺乏实用性。数学的知识点大都以例题的方式呈现,教师一般在讲授例题后就会布置类似的题目进行操练,学生思维定向,机械照搬公式或例题思维,简单重复的作业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知识的有效巩固,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内容乏味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做起来总感觉到的是负担,简单的操练书本知识,也体验不到做作业的乐趣。学生态度消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展相去甚远。

2.机械演算,缺乏吸引力。数学不仅是计算或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如果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仅限于一些书面作业,只要求学生作一些简单运算或作答,此类机械作业只能巩固学生的书面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单纯地追求知识的机械演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作业“一刀切”,缺乏层次性。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面对不同能力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学生,无视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同等难度、相同数量的作业,搞“一刀切”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同一道题目,学优生可能会觉得太简单没挑战,完成后没有成就感;而学困生可能会觉得困难,做不出来会有挫败感。这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状况,时间一长,必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作业无反馈,缺乏实效性。作业的过程是要让课堂的知识点进一步内化,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如果作业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将无法强化所学知识,纠正不了错误认识,降低巩固的效果。此外,小学生一般都爱表扬,当他满怀信心地做完作业交到老师那里以后,他就开始期待大大的红勾,满满的100分。如果他的作业上交后如石沉大海、隔个数天也毫无音讯,那么他期待的心就会在等待中变凉,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会在老师的怠慢中磨灭。

二、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的原因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不容乐观,造成其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思想根源: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的依据,没有正确与理解透彻的理念作为指引,教学必然走弯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强化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但在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教师新生力量,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仍是老教师和大批代课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本质上是以知识为本位,其核心追求是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做题。

2.现实困难: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过重。在农村小学师资缺乏的现实条件下,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超量,学生成班量大,大班化教学中教师的负担沉重,教师在备课、教学、学生管理上耗费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留给作业上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应减少,甚至很多教师根本无暇去设计作业,对配套的练习与辅导资料也不会据所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任务转由几个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代替完成,其效果大打折扣。

3.主体认识:学生对作业的意图理解不清。为什么要做作业?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对作业的功能与价值理解不够。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途径相对狭窄,大部分知识来源依靠书本和教师的口耳相传。老师说,学生做,学生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以及通过作业自己能学会什么?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训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就容易为了应付老师而去抄袭别人的作业。

4.支持:家长对完成作业的配合不够。在广大农村小学,多数家长都忙于生计挣钱,或是家里有多个孩子,把这些孩子的身体照顾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作业。此外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对学生数学作业不能很好地答疑解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太关注,更不会关注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他们认为教师才是教育孩子的人,数学作业也是由数学教师解决的事情。

三、反思与对策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立足于数学新课标对数学素质的要求,关注如何通过作业实现学生的数学经验,形成数学素质,培养数学情感。

1.作业内容立足于真实生活。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来源于生动活泼的生活,而不是枯燥的演算与复杂的游戏。设计一些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的练习,让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2.作业方式着眼于灵活途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业兴趣的保持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灵活多变的作业方式。除了书面练习,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式作业、合作调查式作业、实验操作式作业、课题探究式作业、游戏娱乐式作业等多种方式。

3.作业层次根植于学生需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作业布置要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大部分农村学校为大班化教学,因而教师面临着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难题。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布置恰当的作业。学习基础好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基础一般的同学,难度要适中。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降低要求布置基础性作业,让其能体验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分层的作业设计实现作业难度层层递进,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快乐。

4.作业数量力求于科学合理。高质量的作业拒绝繁冗复杂、简单重复。力求以少量的练习获得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所谓数量合理,主要指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小学生数学作业应该以用时30分钟以内为宜,时间过长,学生就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的效率下降。科学化的设计是指作业的优化,布置作业前,老师首先应该考虑当天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来布置作业,如果所学与所用不一致,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巩固效果。作业不在量多,而在于设计的科学合理。

5.作业评价趋向于积极向上。评价的功能是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传统的作业批改,只有简单的分数或“优、良、中、差”等寥寥数字,教师草草批阅,学生蒙混过关,作业达不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学生通过作业不能形成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首先是评语式评价。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进步或独特的见解等及时给出的“精而短”的评语。用简短的文字描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例如: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可以用“细心”、“想法独特”来肯定他们成绩;对于错题,针对错因,标明错处“格式是否正确”、“请看清楚题目”,使学生能发现错误并按评语的提示改正。其次是符号式评价。简明具体的符号,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在批改作业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给对题打“√”,错题圈点,还可以用生动的面部表情表示好中差不同等级,用有意义的卡通画、小五角星等鼓励学生的作业热情。

作业的设计与处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环节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波.大班化的小学数学作业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2,(7):194.

[2]任宝贵.家庭作业观之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10,(7):44-47.

[3]徐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学书.国内外家庭作业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65-68.

[5]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46-49.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政策扶持;拓展服务;拓宽融资

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互的经济组织,既是整合农村家庭分散产销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政府多年专注“三农”问题所研究的成果。当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有着运行规范、正常开展业务的合作社超过15万,涉及农村的各行各业。合作社自身弱小,政策支持相对薄弱,专业人才资源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使得合作社的优越性无法尽数发挥出来,制约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实力不足

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员较少,空间范围较小,很少有跨行政县的规模合作社。其次,当前我国大部农村专业合作社都集中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生产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服务比较完善,但更加产业化的服务极少,例如产品深加工,很少有这方面的业务能力。还有就是销售,农村专业合作社也存在着不足,几乎所有的销售都是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当地的加工企业收购,没有属于合作社自身的销售团队,市场销售能力受到限制。

(二)缺乏必要扶持

目前,地方政府对于所属区域内的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税收、信贷、土地、电力、水利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实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虽然,在2006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意在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与此法规相配套的政策尚未出台,从而几乎没有合作社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与当地龙头企业相比,农村专业合作社受到的政府扶持远远不及。

(三)资金和人才不足

合作社是由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组成的,其先天就存在不足,本身就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合作社要扩大规模、引进人才,就需要大笔的资金。合作社每年能得到的无息、低息贷款受到了规模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做大做强的需求。其次,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制约合作社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存的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农民推举出来的,虽然可能具有较强的生产技术能力,但管理知识欠缺;由于资金所限,难以提供比较好的待遇,并且处在农村乡镇中本身就难以吸引年轻人才进来。

二、对应策略

(一)出台政策,给与扶持

政府应该主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第一,出台农业行业的政策补贴。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需要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给予社会管理资金方面的补贴,对某些重要地位的农产品也可以制定投资补贴。补贴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第二,政府财政部门应放宽贷款条件,尤其是对于发展比较快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放宽条件、简化手续、降低利息,从而使合作社能拥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大经营,引进人才,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第三,政府需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社减轻税收压力,释放发展空间。例如对于合作社在生产活动和技术培训方面的收益,适当降低营业税税收额度;对于农林牧渔收益,降低所得税额度。第四,生产资料方面给予支持。政府可以在生产资料方面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将合作社扩大生产而进行的生产资料投资适当降低,减轻负担。

(二)充分合租,构建服务

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业务服务单一问题,应该加快合作社自身的发展速度。首先,扩大规模,加快速度吸纳成员,扩大地域范围,形成跨乡镇、跨县区的大型合作社。其次,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是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拓展服务项目,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农产品向产、供、销、运等多领域发展,注重专业销售团队的组建和扩大,改变传统销售模式,积极加入市场化销售渠道。第四,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速度比较快的合作社,进行收购兼并等手段来加快规模的扩大,并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最后,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了城市中,分散经营的农户在生产销售活动中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合作社提供服务,并且要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帮助解决由于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三)拓宽融资,吸引人才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拓宽融资渠道。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其本身由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而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首先,农村合作社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即由政府为合作社提供信用担保,亩取得信贷支持。其次,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自主寻求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第三是积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投资合作社。比如对于资金不足,难以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合作社,可以吸引专门的加工企业入股;对于运输能力缺乏的合作社,可以吸引自身有运输车辆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而不仅仅将成员准入限制为生产一种农产品的农户。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的问题,应该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队伍,为其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一方面是加强培养,由于合作社本身成员素质水准普遍不高,可以由政府组织关于管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免费培训工作,帮助现有的负责人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引进新的血液,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的同时,合作社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高薪待遇来吸引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逐步解决合作社人员短缺的问题。

三、结语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的农村经济互助组织,对加快农村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制约其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不利因素,因而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加强落实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规模、完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人才队伍的对策,以求能够帮助合作社解决困境,继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文登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2家,业务范围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中药材、农机服务等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合作社发展。

虽然农民入社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承包责任制影响,农民群众已经习惯了分散自主经营,仍有不少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社后,在生产经营上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和管束。已经入社的农民,期望值过高,短期行为偏重,往往是有利则合、无利则散,能共享收益不能共担风险。并且,有些人办合作社主要是为了规避税费,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得到项目资金支持,空有合作社之名,不谋合作社发展之实。

(二)合作社规模小,带动力弱。

一是全市202家合作社吸收的成员数量少,多的只有310个成员,成员少的不足10人,这种规模的合作社比例占到70%。按农业部有关规定,较小的规模不仅很难得到上级的奖励扶持,而且直接影响了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二是合作社经营服务大多数只停留在蔬菜、苹果种植、畜禽饲养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而没有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合作组织,社员持续增收的能力不强。三是产品注册商标少,品牌意识不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注册商标4个,另有12个已提出申请;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的合作社不足10家,市场知名度为高,品牌获利能力不强。

(三)内部管理不规范。

一是相当部分合作组织机构不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组织还没有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了组织也没有发挥作用。二是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少数人操作,科学性和民主性不够。三是有关制度和财务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财务不公开、不民主。大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二次分配机制”,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方式是买断式或定单式的,社员未看到合作社直接带来的实惠,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活力和动力。四是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合作社的章程中都未考虑到风险控制这方面,一旦当他们需要引进一些高风险的项目时,那么在成本和收益的分摊上就会遇到困难。

(四)资金缺乏影响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非营利性经济组织,其赢余除了提取少量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其余大部分都要返还给社员,自我积累能力很弱,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市2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万元以下的占到了三分之一。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需要资金,农产品认证需要资金,邀请专家讲课需要资金,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更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但由于合作社没有足够可供抵押的资金,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不少合作社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办理小额贷款,还要给担保人一定的好处费,无疑增加了合作社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合作社的和服务。

由于群众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还存在很多偏差,甚至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些认识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促进合作社的有序健康发展。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从农业、工商、科协等相关部门抽调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从合作社领取营业执照开始时即对合作社的运行进行指导、督导,并经常加强与合作社的沟通,除组织参与授课培训外,对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税收知识、质量安全、项目扶持、发展规划等内容聘请专家进行专业培训,真正为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提高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从中央到省、威海市,各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对服务功能强、带动作用大的合作社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择优培育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各产业领域的示范社,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由农业和财政部门牵头,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从现有合作社中筛选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功能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进行重点培植,使之成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并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三)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建议重点抓好“三化”建设。(1)生产标准化。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加强生产信息监管,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技术支撑力。(2)经营品牌化。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证”认证,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搞好优势农产品商标注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建议农业、财贸等部门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合作社广泛联系省内外各大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发展配送业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3)管理专业化。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以各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组建合作社指导员队伍,全面负责同类别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和市农广校、职教中心,定期举办合作社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骨干社员培训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农业合作社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特点;问题;对策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只有走互助合作、联合的道路,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的谈判地位,扭转劣势。甘肃省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发展是平凉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营规模、走向市场的最大机制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甘肃省平凉市各种类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存在并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才蓬勃发展起来,历经短短的不到五年时间,目前全市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64家,已发展社员10.7万户,带动农户10.2万多农户,社员和带动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的48.65,总资产达10.6亿元。建立省级示范社24个,市级示范社79个,4个合作社进入全省“百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加销的农牧副产品已从传统的农业产品向具有市场潜力的特优产品上发展,如苹果、肉牛、蔬菜、生猪、家禽、奶牛、中药材、洋芋、粮食作物等品种,年销售的农牧副产品约达20.7万吨,经营额约达1.8亿元。

二、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特点

第一,加快了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原有的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向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上过渡,使农业生产走向突出区域特色、掌握市场信息、规模有效生产、合作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路子。就是这种还不太健全的合作方式让农民懂得合作,使农民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合作使农民的产品价格在联手中得到提高。如静宁县瞅准果品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建成果业专业合作社9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助推了果产业的发展。2011年,全县果园面积80万亩,挂果面积38万亩,苹果总产量40万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收益25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第二,培育了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平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促进了全市产业化进程和特色产品的形成,改变了过去农牧副产品有特色、无规模和分散、无序经营的局面,逐步走向特色规模经营。如旱地洋芋是庄浪县的当家农副产品,一些农民瞅准这一行情,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使洋芋的种植面积成倍增长,而且价格逐年上升,销路遍及全国各地。如庄浪县韩店镇农民张彦平组建的彦平洋芋经销专业合作社与邻近乡镇的洋芋种植户建立互利关系,仅2011年向兰州、广州、河南、四川、山东、陕西、内蒙等地和本县的洋芋加工企业交售洋芋5.12万吨,不仅使一些内地经销商与他建立了常年合作意向,还使农民从走村串户的收购中转变成定点集中收购,而这种集中规模又凸现了特色。农民说:“往日的土蛋蛋今天成了金蛋蛋”,外地客商说:“八九月份到庄浪能收购到最好的洋芋”。

第三,服务农民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在为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上搭建了有效平台。平凉市所建的600多家专业合作社,本着自助和互助的原则为社员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目的,既在组织农民、形成规模上下功夫,且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这种不断提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农民偿到合作的甜头,又使产品在特色集约上迈了一大步。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的370家,销售收入3111.8万元。如灵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农机维修点10个,农机配件销售门市部5家,农机作业服务队5个。专业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47台,配套各类农机具156台(件)。还如静宁县仁大果农合作社,在理事长李恒义的组织下,与河南灵宝市道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SOD精品苹果,推广了SOD苹果生产树形改造、测土配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全园套袋等五项新技术,使SOD苹果价格超出正常果品价格的3倍。又如崇信县依托富民养殖公司成立了崇信县散养鸡协会,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良种供应、统一饲料购进、统一组织防疫、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同时注册了“富民”牌产品商标。截至目前,鸡饲养量达8万多只,销售收入500.1万元,会员户均纯收入5000元,人均125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