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是增加了纳入渭南市本级财政预算的3个市辖开发区管委会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落实、政府预算体系建设、政府性债务管控、财政存量资金规模和结构及使用情况,努力实现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转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将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检委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范围,增强审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效果性。
三是将24个实行报账制核算的部门和单位,以及近年来未曾接受审计、不经常审计的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消除了审计的“边角死角”,强化基础性审计,发现和挖掘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规范预算执行行为。
二、突出审计重点,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效益
按照财政资金拨付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的理念,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选择重要领域、重要税种、重大支出、重点项目、重要资金开展绩效审计。组织开展了“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关注了政府机构调整、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等简政放权工作情况,同时,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和雾霾治理情况以及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和办公用房清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从落实政策、内部管理、决策程序、资金使用、执行效果等角度全面分析部门和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关注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规范管理和政策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一)审计力量有效整合,做到人力的最大节约。集中全局之力,抽调业务科及法制科、内审中心人员参加,打破科室界限,组成多个审计组。审计组负责人分别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业务科长、副科长、业务骨干担任。每组承担一定量的审计项目,根据项目的大小不同,审计组成员数量略有区别,计算机中心提供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
(二)预审并联审联签审计实施方案,避免形式主义。各审计组按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实行预审制,即方案须交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预审方案成员由分管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审计组负责人、审计项目组长、财政金融科及法制科、计算机中心负责人组成,共同审议确定审计实施的内容和重点等,预审后再由分管副组长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审联签,确保同级审项目操作规范。
(三)召开讲评协调会,做到资源共享。预算执行审计期间,每月组织审计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及审计组长召开一次预算执行讲评协调会,主要汇报交流讲评审计项目进展情况、方案确定目标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定期召开协调会,以加强内部联系,做到及时总结、信息共享、查漏补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实行所有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集中交叉统一审理和考评办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由法制科牵头,与各个审计组负责人共同参与,分组对所有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审理工作实行集中时间、交叉审理的办法,以达到相互对照、互通有无、规范执法的目的。
(五)实行审计项目考评制,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项目考核分基本分和加分两项。基本分中更加专注实施方案的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在交叉审理时根据所制定的方案逐项对比目标的完成情况;加分项中主要关注后续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六)将审计结论整改一并纳入考评,提升审计成果的转化。要求各审计组及职能科室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责成被审计单位在限定期限内制定措施和办法,认真整改落实,提高审计成效。
【关键词】编制中期财政规划
一、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价值内涵和必要性
中期财政规划能够对未来三年到五年内的重大财务款项进行预测,并将其中所涉及到的财务账目,通过科学的形式,编制跨年、跨项、跨行的财政规划,实现财政预算工作的最佳状态。
(一)实行中期财政规划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将更好地加强完善财政管理,发挥财政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推动政府将年度决策和中期决策相结合,使政府决策看得更长远,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和转变政府职能。
(二)减小财务预算中的误差
年度预算实现了政府在一年之内的财务收支方案,能够方便政府各部门进行资金运营和统筹规划,同时也利于了解政府相关单位的收支活动,实现民主监督。但是在财务年度预算的各项工作中,预算不足的情况有所显露。年度预算在编制执行中很难得到精确的统计,所以容易产生一定的工作误差。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能够将这种短期行为有所拉长,以便能够适应众多财政支出项目,加快资金流通的科学执行力度。
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原则
(一)衔接融合
中期财政规划将规划期内收支计划与国家重大政策充分结合、有机衔接,以核心项目决策为发展依据,实现年度发展规划和中期、长期年度规划的合理性,为实现中长期施政目标提供财力保障。
(二)统筹配置
中期财政规划以规划期内各项财力来源为基础,包括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会保障基金四个预算部分。并结余结转资金、上级转移支付、债务收入等政策,努力实现财政统筹上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三)突出重点
中期财政规划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管理的原则,以财政支出为重点,集中财力投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四)审慎稳妥
中期财政规划的收支计划要与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相适应,收入预测要积极稳妥,支出安排要留有余地,逐年增加支出预留空间。要严格支出项目准入条件,不具备条件的暂不列入规划。
(五)滚动管理
第二个年度的预算在细化中期财政规划、落实新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形成。预算执行中要建立年度评估机制,规划期内项目视成熟情况可在年度之间调整,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可列入年度预算。
(六)讲求绩效
在整体财政预算项目中,支出项目的具体安排要与和所计划的而社会经济绩效相互吻合。在整体的项目预算进度上,要将预算过程、监督检查、实施效果等问题统一在一起,从而建立一个绩效成果和预算安排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重点
为了实现科学化的财政规划,中期财政预算要在实现具体过渡形态的同时,对总体财政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评判。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到财政决策的稳定性,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具体走向,对财政收支项目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中期财政规划能够实现顺利、流畅的过渡。另一方面,在中期财政规划中,要将公告财政预算、政府资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融合在一起,针对具体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发展策略。
(一)对当前形式下财政收支进行评估
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形式,政府财务部门要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法律规章,结合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实施国内发展环境、财政经济收支的具体指标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基期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在经济预测的基础上,相关财政科研人员还要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普及,在做好各项评估工作的同时,科学预定各项财政项目的发展走向。
(二)积极应对财政收支中政策问题
积极分析当前财政支出政策中的各项问题,政府财务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前财政支出的政策进行细节化的分析。并针对当前财务收支中的各项问题进行整合。在当前税收制度的构建中,将促进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及相应的筹集财政策略融入其中。
在中期财政的编制规划中,一些重点支出的财政收支幅度或是生产总值上,对财政支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医疗保障、文化卫生、科学教育等支出情况都跟随者人口数量、结构及进行变化。这些问题,都在财务整体预算总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上述财政收支问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务项目中都存在着债务风险危机。这些隐形的债务规模大小不一,但是会给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工作存着较大的发展阻碍。
(三)落实财政收支建设方案
在财政项目收支决策方案上,财务部门首先要经过严谨的审计、沟通、协商工作,提出相应的税制改革及重大项目税收调整方案。继而规划出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时间计划、发展方向、具体流程。不断明确与之相关的政策项目实施情况,根据具体项目对经济产业的作用,科学调整企业税收、个人税收的实际状况。
其次在财政支出策略上,财政相关人员要定时、定期树立规划预期内的改革方案。不断调整项目支出方案,明确发展策略,继而罗列出年度内的财政收支任务。要建立“透明化”“科学化”的资金使用流程。构建一个全面的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尽最大可能减少所沉淀的资金。
最后,在政府相关债务管理上,财务部门要将各项债务分类纳入风险预算管理中,建立高标准和高水平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和一二三级债务应急管理制度。
四、集中归纳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机构
一是在中期财政工作的规划上,具体的编制工作要与财政部门进行对接,由相应税务部门、预算部门等配合完成。
二是作为集中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的行政环节,财政部门负责对地方政府发的财政方案进行审核,组织和监督中期财政规划的执行。
三是税务部门等部门对财政部门将对地方的财政税收数据、经济波动趋势、价值内涵信息进行严谨、周密的分析。
四是由预算相关部门负责整理各项账目明细。
五、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方法及编制程序
(一)编制方法
中期财政规划按照三年滚动的方式编制,第1年的收支安排最终形成年度财政预算;后两年为收支规划,包括具体支出项目,是规划期财政预算的基本框架。在接下来的年度审核上,将继续编制后两年的项目方案,依次类推,滚动编制。编制可以采用规划―项目预算法(PPBS)、趋势外推法、比例限制法、零基预算法、项目库法、专家会议法、绩效预算法等。
(二)实施流程
【关键词】预算管理 模式 研究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是其实现目标所不可缺少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的优化有赖于对经营全过程资源投入的有效控制。随着预算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管理运行体系也逐渐在不断衍生出新的模式。那些把预算管理仅仅当作是预算编制,而对预算执行和实施较少考虑到的观念和思路是不科学的。因此,笔者结合应用预算管理体系新模式的经验,对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发展展开了深入分析。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前期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与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普遍存在监督不到位、专项“转向”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专项资金不能统一扎口管理,事权、财权不匹配,造成职责不清。如道路建设资金,在财政局的预算股、经建股、农业股、农改股都有道路建设资金,资金的分配一部分由县财政直接拨至乡镇,一部分拨至交通局,再由交通局拨至乡镇,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各乡镇道路资金的核算模式也不尽相同,资金使用的效果难以保证,监管难度比较大。
2.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与单位支出挂钩,造成预算内外两张皮。对于一些单位收取的按照规定应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由于财政的“认可”,不能按照规定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统筹安排使用,如“墙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社会抚养费”、“水资源费”等,而是先缴入财政专户再按比例予以返还,弥补公用经费的不足,改变了当初确定该收费项目的初衷,不能发挥该类资金特定的功能效果。
(二)改进预算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预算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预算支出管理。一是加强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对各单位的项目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摸底调查。对连续两年以上未动用且无特殊原因需要继续保留的项目资金,要求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要提出调整意见,经批准后优先用于安排本单位的其他项目支出;未及时上报或未提出调整意见的项目结转资金,将予以收回,统筹用于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支出。二是加强对预算单位往来款项的清理。针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只挂不清”、旧账未清挂新账、往来款项越挂越多以及个人借款(欠款)回收不及时等现象,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和财务负责人高度重视往来款项的管理,加强核算,及时清理,减少挂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以预算绩效管理为重点,完善项目库系统,并逐步将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监督检查等纳入项目库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库管理系统向财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转型。四是强化流程管理,跟踪评价问效。早编细编专项资金预算,每年7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度专项资金预算,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实现早编细编预算,将彻底改变公共财政预算中专项支出不具体、无绩效目标的现象,对现行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二、预算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完整性,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运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其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建立投融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强化政府性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由县财政、发改等部门按照县政府确定的年度建设项目,组织实施计划、强化资金预算的管理。其中,县财政部门主要根据政府批准的建设计划,明确资金筹措形式、规模等,分别通过安排预算内建设资金、预算外基金(费)和分解落实各投融资主体融资计划等落实资金来源。
(二)加强建设项目资金拨付管理
明确“综合平衡、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资金拨付控制原则,由县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有关机构,组织力量,强化对政府性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确保政府性建设资金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对各投融资主体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县财政部门监督管理资金计划的执行。
(三)加强相关基础管理工作
各投融资主体按季收集、汇总上季度资金筹措、使用情况和下季度资金筹措、使用计划,报县财政部门汇总后提交联席会议,分析上季度计划执行情况,平衡本季度资金计划安排。
建立报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开展政府性建设项目的监督考核等等。
三、探索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启示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局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压缩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起来,发挥出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益。
(一)做好资金情况的摸底调查
可以加强对各单位的相关情况调查摸底,这些调查包括:结转至本年度资金申请使用情况、单位基本账户的资金结余情况、单位向国库借款情况。
对单位上年结余结转的资金,财政部门主动与各单位联系,对预计今年能够执行完毕的结余结转项目,督促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继续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及时要求相关单位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确保在调整预算时将其调整用于其他支出项目,对已经清理确认属于已无法支出或已不需要支出的项目资金,通过调减预算将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
对代编预算结余结转资金,凡是2012年以前结余结转到今年的资金,调整预算时仍未使用或仍未提出资金分配方案的,预计今年也不会形成支出的,一律收回总预算统筹安排用于其他急需支出的项目。2012年以前结余结转到今年的资金,如今年还形成结余的,财政部门将不再予以结转。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转已超过两年的,财政部门要求相关部门按有关程序提出项目和资金调整方案,用于急需使用的项目,提高使用效益。对结余结转的政府性基金,比照公共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执行。
(二)认真清理暂付往来款
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对该收回的资金,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归还,确保资金需求,保障预算支出需要;对该核销的资金,提出核销意见,以便年底视财力情况予以核销。
(三)加强资金调度
【关键词】 财政预算 管理改革 管理模式
一、财政预算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1、财政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
财政预算管理是在整个财务预算编制以及财务预算具体执行中各种业务工作活动的总称。通常来说,财政预算是通过收支一览表的形式来体现政府财政计划管理的活动,财政预算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政府支配财力规模,与此对应的预算支出则反映着政府有关财力分配使用的原则以及构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政预算合理安排收入和支出的计划,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这种根据计划事先安排并在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的财政管理活动便可称之为财政预算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根据事先计划统筹分配资金的管理活动,这种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预算管理政府可以进行有计划地分配和再分配财政资金,这样可以从基本财力上确保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实现;另一方面,财政预算管理也是政府的财政计划活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在财政统一分配中的主体地位。
2、财政预算管理的特点
财政预算管理涉及面比较广、综合性以及政策性比较强,它既是政府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集统一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管理,具有消息比较灵通并且反映比较灵敏的特点。通过掌握和运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实际的财政预算收支活动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全面掌握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及时采取解决办法,不至于影响全局。此外,在调节方面,财政预算管理也具有干预性的特点。也正是基于这种特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活动可以在区域生产、流通、分配以及消费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
3、财政预算管理的目标
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这三个主要环节贯穿于整个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求政府的财政管理职能部门,在具体筹集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的方针政策,在开源节流以及增收节支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效能,努力做好财政资金的综合平衡工作,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顺利执行,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新型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要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作为社会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要与公共财政改革的总目标相统一。地方财政预算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改革切入点,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等三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建立起具有约束有力的现代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最终保证政府财政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1、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必须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预算管理体系,要建立起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根据财政的实际情况,可以有以下的改革思路:一是进行全面彻底的整体改革;二是着眼于解决目前的现实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改革;三是采用过渡模式,对改革进行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第一种改革模式的牵扯面很大,一些思路与实际情况不能相适应,很可能会产生改革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个思路只是注重于当前表面问题的解决,没有制定长远的改革构思,因而难以触及现行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最终建立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也难以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个思路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应当作为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首选模式。
2、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方案
依照以上指导思想,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组成形式、计划的决策方法以及预算监督控制体系等几个方面。
(1)建立合理的编制组织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
对组织结构模式进行改革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基础性内容,要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一定要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这三个环节划分清楚,使之相互分离。在财政预算管理中,这三个环节彼此的关系既是一脉相承又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于是在财政部门的内部,必须对原来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将其合理划分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这三个大的组织层次,并且保证各个部门不直接介入其他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保证这些部门在行政管理上相互制约,以此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
(2)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预算编制方法
其一,收入预算可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表明,一定量的税基或者一定量的gdp 才能提供一定量的财政收入,它们在彼此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基于这个比例作为测算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方法便可称为为“标准收入预算法”。
因此,对于地区财政收入预算的编制,可以在调查研究地区税源发展变化的情况基础上,参照本地区的gdp发展水平,依据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在 gdp 所占比重的要求,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测算和预计。
在实践操作中彻底改变以领导意志为决策主体的情况,要采用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方法与标准进行决策。
其二,在支出预算中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本身是预算编制方法的一种创新,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改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往年度“既成事实”不能影响预算项目及其金额的确定,每个项目以及项目所涉及的金额都被看作一项备选方案,并且按重要程度来确定各个备选方案的先后次序,以此来确立资金的停止供应点,对于已经选定的低于停止供应点的项目不再提供资金。
实行零基预算必须基于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相关的基础工作必须完善,在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中实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需要引进计算机规范化管理,并且建立财政支出基本信息库,借助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平台,对财政编制预算的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建立的项目支出项目库是把所有与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有关的各个部门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的内容置入相关的计算机数据库。对于日常政府部门单位的具体项目支出,可以依照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以及项目资金预算内容进行分类录入与分类管理。此外,在年度政府财政项目预算编制计划中,可以依照项目的类型、重要程度系数、项目审批部门、政策准确性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多项基本要素对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分,而后结合当年的政府财政实际承受能力进行必要的选择平衡。同时,可以实行滚动编制,对于当年没有考虑的项目,在下年的财政预算中将优先考虑安排资金。这种项目预算编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各个部门单位在项目预算编制中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发挥,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对与所涉及的项目支出进行合理自主的排序,相关的财政部门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择优选择项目进行扶持。
其三,在财力分配方面实行综合预算。在实践中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以及“票款分离”的管理方法,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可以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采用综合预算的形式,对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彻底解决预算内外“两条腿”走路的现象。而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到位,也会对管理的整体性、科学性以及公正性产生影响。
在制定财政预算计划的时候,要将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内外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以及其他财政收入统一作为部门预算收入进行管理,对于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支出需求,可以首先通过财政专户核拨资金进行安排,另外不足的部分再考虑由财政预算内拨款。采用这样的综合财政预算收支的方式,就使得预算收入的内容更加规范,它包括了财政预算内收入、应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这不仅全面扩大了资金范围,也同时增强了财政预算的规范性。
在预算支出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可以按照先部门预算外资金后进行预算内资金的顺序,对个人部分、公用部分以及事业发展支出进行核定,这种做法全面加强了对预算外支出的管理,使得预算外资金的多少不能作为片面提高单位的支出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支出预算编制的公平性。
(3)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监督模式
在理想的预算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结构,行政权力的划分逐渐趋于合理,这就使得优化预算监督管理成为可能。
预算监督指的是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等过程进行的监督。
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人大的监督;二是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三是财政监督;四是部门内部监督;五是社会大众的监督。人大主要监督预算执行的法制性意见规范性情况;审计部门主要监督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财政监督主要是监督预算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效益性;部门监督主要是监督下属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社会大众的监督首先要求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公开、透明,以此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通过这五个层次的协同共同合作,才可以真正建立起内外结合、与部门专职监督、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多方位立体式的财政监督新模式。
在本文构建的预算管理模式中,采用了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方式,并且做到早编预算与细编预算,这就使得财政资金无论安排到哪个部门、哪些项目以及对相关资金使用有何要求,都能比较清楚地得到直观的呈现。同时,财政部门可以在初始环节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即时监督资金的具体使用。
(4)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伴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研制开发涵盖管理各个预算管理的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可能。在新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要优化内部的财政预算管理环境,依靠网络数据模块的支撑,创建出基于部门预算细化的,财政收支统一即时管理的模式。财政预算指标、用款的计划进程监督、采购定单、相关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以及对经济运行态势的跟踪分析为都可以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中体现,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三、结论
本文结合了一些新型的预算管理方法,比如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等,从组织结构、计划编制、计划执行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对财政预算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但是,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型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仍然需要在具体的预算管理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 r.麦圭根等: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方荷生:财政管理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预算管理;医院;几个问题
1 医院预算管理的几层含义
医院预算有两层含义:一是从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把政府应该拨付给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支出的部分,统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作为政府的财政预算来管理,是基于政府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而提出来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到的“严格预算管理”正是此意,其管理主体是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医院是预算资金的使用者,而不是管理者。另一种含义是医院财务制度所定义的,即医院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医院所有工作计划的货币表现,是基于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而提出来的。与政府财政预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含义,其管理的主体是医院,医院既是预算资金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使用者。
基于上述第一种含义,新医改方案提到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项目补助政策。对于这样一种预算管理,医院就应该对拟申请立项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而申请的项目也基本限于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或者是某个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种预算的编制是医院整个预算其中的一小部分,包含于医院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而编制的重点也侧重于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论证。对于第二种含义,是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一切经济行为,其最终在财务上的结果将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医院预算管理的几个作用
预算首先是为医院发展战略做准备,编制医院预算应明确预算在医院经营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一个没有预算或者预算不起作用的单位,其管理就没有规范可言。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归纳如下:一是有利于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用来规划医院在某个计划期间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三是有利于相关科室确定工作目标与方向。四是作为财务部门实施经济业务监控的依据。五是评定、考核相关科室工作实绩的标准。医院的全面预算应包括收支预算、专项经费预算、物资、器械、药品采晌预算和某本律设下程预算等。
3 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预算管理法规不完善且执行不严格
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规范的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制度只要求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对医院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资本支出等情况预算没有要求。目前除少数省级医院预算报主管部门审核外,其他县市级医院中近80%的医院没有编制预算,编制预算的医院有95%以上没有经过当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审核,医院预算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3.2 预算管理行为不规范
由于医院缺乏相关的预算法规和管理制度,医院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1)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很少有医院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认为医院预算就是财务人员根据上年度实际经营结果,结合明年相关因素,最终编制收入支出预算表。实际上医院预算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并非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确定的。(2)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且预算程序缺乏效率。(3)不重视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医院资金支出可以不受预算的控制,预算管理没有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数医院将着眼点放在预算编制上,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不成体系,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所必须的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预算执行考核与医院科室核算有机结合,预算反馈信息质量不高。
3.3 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不够完整
目前医院只注重财务收支预算,忽视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只注重财务性指标预算,忽视非财务性指标预算;只注重量化指标预算,而忽视非量化指标预算。
4 医院预算管理的几个过程探讨
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预算管理办法的试点。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因此其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一般不编制赤字预算。第二阶段,医院预算审批。医院预算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财政部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申报的医院预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批复。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医院要严格执行。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第三阶段医院按照规定调整预算。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补助等资金预算及其他项目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当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需要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调整预算建议,经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第四阶段年度决算,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医院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对财政部门批复调整的事项,医院应及时调整相关数据。第五阶段分析与考核。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蕾.医院新制度中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管理现代化,2012年第4期:74-76
[2]林燕.基于预算视角探索医院预算支出一体化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