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感染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清楚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也格外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我总结出了一点儿经验,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训练语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求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那么首先我们要清楚和明白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直接的整体感受,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他存在个性差异,不同于理性分析,他有敏锐性和模糊性,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与想象力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情感色彩,是语感培养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方法。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例如,一年级课文《两只鸟蛋》中有这样一小节“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在教学中,我抓住“小心”“捧着”“连忙”“轻轻地”这几个重要词语把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而《荷叶圆圆》中有这样一段话“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的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我抓住了“笑嘻嘻”“很美很美”这两个词语来体会快乐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感最重要的一种途径
朗读是把一个个不会动的词语用带着情感的声音优美地展现出来,这样就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中的文字亲密接触,体会文字的节奏韵律,体会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
培养朗读能力应从低年级开始,而且低年级的课文中童话故事多,儿童口语多,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喜欢听,喜欢读,很适合训练朗读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时,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这种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在读中体会“感谢”“请求”“奇怪”和“自豪”这四种不同的语气,并通过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去品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然而在教学《小伙伴》这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语,所以我采用的是普通诵读的方式,通过一次次品味小伙伴间的对话,来体会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的这份情感。
三、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99-02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让他们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很快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摆在很多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开展,对我们所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才能提高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是小学教育科目中的主要课程,保证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以及课余生活,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老师的工作任务和负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爱好学习热情与兴趣爱好都是从心理上自主产生的积极性,所有人都是先对某些事从心里产生兴趣才会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有了热情才能把学到的内容完成的更加出色。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天性都是以玩为主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表现都是潜在的兴趣。最大的难题是怎样使学生从幼儿园的无拘无束过度到有规律、有纪律、爱学习的学生,这会让教师们不知道从何做起,走进教室就感觉面临战场一样。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思考能力上是直观的,善于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与灵活的方法,有趣的互动,把学生因为兴趣产生的学习动力变为现实。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美霞,你喜欢文中的人物(动物)嘛?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其他同学有跟美霞不一样的看法吗?",类似这样的互动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互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的独到观点。
1.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它能使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小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发现新知,掌握新知。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潜能。要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遇到疑义,学生才敢大胆提问。对学生的提问哪怕是幼稚的也要给予肯定,因为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2.抓住教学的重点
2.1 抓好识字能力的培养
2.1.1 可以采用形象记忆法。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把被动识字的过程变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2.1.2 借助利用游戏的形式,变识字的枯燥为有趣的游戏。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 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1.3 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识字。如: 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2.2 抓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首先从提高孩子说的勇气开始,很多小学生因为之前没有在公众面前说话的机会,这方面的锻炼很少,所以不敢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能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平时交谈中随时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营造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能说具体生动的话。在学生能够说完整、通顺的话的基础上,还应训练学生说具体生动的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不同句子的比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具体生动的句子。如《小小的船》中"小船"和"小小的船"、"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我在船里坐"和"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各组句子中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通过比较就已知道什么是生动。此外,在教学中要随机抓住学生使用的词汇来扩充词汇,让学生把句子说生动。再次,要能说一段有条理的话。比如在低年级中有很多看图说话说话训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说一段条理通顺的话。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启发、补充、纠正。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
活动是学生个体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形成自由和谐的个性,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3.1 让同学们对一些事物或是人物进行模仿或是表演,发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3.2 通过对电视中的健康广告和生活中的接触亲自设计与制作,为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进行广告设计方案。
3.3 结合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内容进行总结。
3.4 搜集平日里的听、说、读、写材料,采取针对一件事情进行讨论的方式,每位同学以小评论员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3.5 以学校小主人的身份向家人、亲戚、朋友做介绍,介绍的内容应包括学校的概况、学习环境等,这样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属于起步和接受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做好这一项工作,让低年级学生学好语文课,对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未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将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刘玉格.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J]. 学周刊,2012,07:80-81.
[2] 邓东莉.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0:162.
[3] 曹惠芳. 加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02:11-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问题提出
部分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训练,阅读训练仅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任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规定了现代的阅读观。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亦应这样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全过程,且该过程具有双向性的基本特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经常性地强调阅读方法是为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单纯的,甚至机械性地分析。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情感初级感应区,可较快地接受新知识,且更容易受到深远的影响,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学会阅读,会阅读的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笔者结合近几年来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经历,初步形成了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经验。
二、问题分析
(一)善于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好奇心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有去阅读的兴趣。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学棋》这一课我是这样来设计导入的:在古代,要想学习知识就必须去拜师学艺,就有两个学生听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下棋高手,都想成为棋艺高手就去拜师,可是后来啊,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个却没长进,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齐答:“想!”。教师顺势说:“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课文。”
经过上述这样导入,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浓,有的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到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且明白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就是阅读。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的阅读激情才能迸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得到发掘。
(二)设置特定意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阅读课文,犹如艺术欣赏。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于成年人的认识,是比较单纯、天真的,鲜明的感性认识是儿童也就是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特有特性,将阅读素材放置于特有的环境之中,使学生能够把自身置于阅读文字之间,从产生对阅读的吸引力。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形成最终的阅读质量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简单的分为简单阅读、深入阅读两个阶段。
简单阅读是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一个直观认识,那就是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基本达到“连词成句”的目的,但尚未理解阅读对象的内涵所在。
深入阅读是学生在简单阅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段落划分,理解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简单阅读的量化、质变的结果就是深入阅读,低年级学生通常要经数次简单阅读才能达到深入阅读的目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更要突出“读”这个关键,要用小嘴将阅读的内容表达出来,使阅读内容通过大脑转化为对阅读内容的认识。
(四)巧妙设问,巩固阅读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切合实际的阅读问题是不断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通常的、最直接的提问是“填空式”。如“两只麻雀从屋檐下面飞了出来”,一般的、古典式的提问便有“有几只麻雀飞出来了”、“麻雀从哪里飞了出来?”等几种。
但是,如果略微对提问作一定程度的修改,便可以形成较好的思维定势,如针对上述“两只麻雀从屋檐下面飞了出来”这个同样的问题,则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从屋檐下面飞出来的是小鸟吗?”、“麻雀为什么从屋檐底下飞出来了?”等等形式,而这两种提问的设置则可使儿童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广阔性,不再是背诵式呆板地理解阅读内容,而是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小就从阅读中掌握挖掘深层次的基本技能,将思维训练与阅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与其它学科教育的连续性(因为数学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思维转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简单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2-02
因材施教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分层个性化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1],它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划分不同层次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不少的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全班讲、满堂罐”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某些语文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会造成学习好的学生无法满足进一步学到更多知识的需求,学习稍差的学生由于消化不良,而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成绩走两级分化,如何改变这样的现象,使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真正落实,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低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语文教师如果忽略学生独立思想在提高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那就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低年级的学生有的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语文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口才表达能力好,还有的勤于动脑,喜欢思考问题。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够使低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
2.有利于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
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开心学,在学中玩,玩中学,并最大限度的挖掘低年级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中得到表现。
二、低年级语文实施分层个性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低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差异、基础水平的差异、认知水平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决定了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认知方面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首先是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而我国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都只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然后简单的划分为三个三维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情况,也就容易造成前面提到的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语文教师应该把这种统一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知识结构有机结合[2]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对于学习水平稍弱的学生降低要求。再把课文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逐一分解。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把这个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设计,要求会背的学生全部背诵下来,觉得背诵有点困难的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段,觉得背诵很困难的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朗读流利。这样有针对性设计教学目标,符合低年级学生语文认知规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行的语文课堂中,很多的教师都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到底,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得以完成。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面对全体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例如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对于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通过大量阅读进行广泛识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识字弱的学生,引导他们掌握一些简便的识字方法,慢慢积累识字量,从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3.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强化训练方法
语文练习是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强化训练时,也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分成难题、中等、基础题三个等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能满足语文学习需求,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共同进步。
4.给予不同水平学生的交流机会,共同进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不同,因此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在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更是常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应该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文的内容,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记得班上一个学习稍差的学生说“我觉得雨是黑色的。”很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文内容的答案但是笔者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继续交流,有的学生说“春雨是红色的”、还有的学生说“春雨是黄色的”这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看法。经过一番交流,不同层次学生擦出激烈的火花,最终一致认为“其实春雨是五颜六色的,那是大自然的色彩”,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交流,体现出新课标中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又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滨.浅谈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年02期
[2]刘丽娜.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2年06期
【关键词】阅读;识字;语文教学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lower grad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xists question and reform
Li Jingjing
【Abstract】Reads as the master line, will be literate, the speech training and the reading education unifies, merges into one organic whole, the synchronization carries on. After changing common is literate first reads, is literate the reading two layers of skin phenomenon. We must promote with great effort “are literate in reading”, insisted “reading - is literate - reading” pathway.
【Key words】Reading; Being literate; Language teaching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级。其实,低年级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为了切实在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从克服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彻底改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是刻不容缓了。纵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来对照,有哪些主要问题呢?
1 重识字,轻阅读
好多教师误认为:低年级把好识字关就可以了。阅读是三年级以上的事,所以总拿出好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教生字写生字,阅读似乎可有可无了。
2 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
挂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说字型,最后讲字义,给字找朋友(组词),课文几乎没有用了。这么一折腾就是一节课,生字多时一节课还教不完,最后学生还得带上拼音写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极!明摆着可以加强识字教学的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弃之而不用。看了这种现象,怎么不让人心焦又心疼!
3 识字阅读两张皮,互不联系,不是通过课文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4 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说话训练
如:看课文插图;指名回答问题;复述故事;对话等。
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四个问题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势在必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并着重指出“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作文教学特别指出“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更着重指出“这两种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大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看,还是从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结论只有一个:彻底改变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从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走出一条新的科学的路子。
从上面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总结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来考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
(1)以读为主线,将识字、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改变常见的先识字后阅读,识字阅读两层皮的现象。我们要大力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坚持走“阅读-识字-阅读”的路子。
(2)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凭借,以课后问题为线索,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主要形式。
(3)将识字教学的“读准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义”结合学习课文分开进行,不搞一锅煮。拼音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直呼音节,分析字形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搞死套套。理解字义一定在句子中去体会揣摩,从小就注意培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