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第1篇

[关健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动态化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 鲁宁,周劲思.动态藏品管理工作刍议.中国文物报,2005.

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人才,培养

引言:什么是博物馆学以及博物馆学要研究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博物馆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也关系到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向,因此,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但目前博物馆学术界对此认识莫衷一是,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廓清,以明确博物馆学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端正博物馆经营的理念和方向。

一、博物馆展望与未来

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无疑,博物馆学是以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要回答什么是博物馆学的问题,首先必须从弄清现代博物馆究竟是个什么机构开始。博物馆是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为了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对有关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搜集、保管、研究、传播和展出的非营利的永久开放机构。

二、博物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文博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现有博物馆已经超近约三千余座,文博从业人员已达数数万人。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始终是一项必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国家文物局教育处早在1991年6月就曾发出了《关于加强博物馆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几项措施。一直以来,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多是提倡岗位培训、自学成才,国家文物局先后建立起十来个个培训中心,并曾多次举办各种专业学科的培训班,使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要想使文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得到大幅度、高质量的提高,单靠业余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发展文博教育事业,加强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文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在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藏品管理学课程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藏品管理本身在博物馆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首先,在我国,藏品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时藏品管理又是履行宪法和法律的职责。关于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一方面,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也进一步决定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课程在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简析

21世纪以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藏品管理工作经验的讲授,理论性和系统性都有所不足。1996年,吉林大学率先出版了《藏品管理学》教材,使得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教学内容开始重视藏品管理学学科的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知识,有助于本科生正确理解藏品管理在博物馆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全面认识藏品管理学课程在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社会对文物、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以及全民收藏热潮的兴起,我们在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适时地加强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物的鉴定与定级问题的讲授,及文物价值的评估、拍卖等相关内容。同时,还注重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与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得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需求。

2.其次是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教学形式的改革对于加强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逐步改变了以往那种老师讲、学生记的单一形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课堂讨论,一般事先布置讨论课题,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这样,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表意见,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在讨论中加强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权重比例,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实践程序。例如,在涉及到藏品总账的登记、编目卡片的编制、藏品保护(主要侧重保护仪器设备的操作)、藏品管理数字化的电脑录入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这种教学形式的改革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实际程序与措施的机会,使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也有助于学生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效地缩短了学校的专业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3.再次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学问题并达到教学目的的门路、措施、程序等,而教学手段是为进行教学工作并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我们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尽可能地使用教具和教学标本。例如:在讲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鉴定和定级问题时,我们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大量播放文物藏品的彩色图片,以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摆出实物,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与讲解,不仅增强了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更加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印象与吸引力,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鉴定和定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加入到文博队伍之时,能够胜任博物馆的文物鉴定研究工作。

四、结束语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的改革也为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今后,我们会把经验发扬光大,继续坚持教学改革,为我国文博事业培养高水平的合格人才而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美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浅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

[2]申红,高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山西财经大学

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第3篇

【关健词】博物馆 藏品管理 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 (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60-02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博物馆有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运行机制、高科技的保护手段和有效的保障措施。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我国与之相比差距都很大。特别是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值得我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

2013年1月16日至2月5日,受国家外专局项目基金资助,笔者有幸作为甘肃博物馆代表团成员之一,赴美参加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培训及相关考察活动。在考察期间,除参加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藏品保护、宣传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培训外,还利用学习间隙,拜访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博物馆联盟、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橙县宝尔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另外,参观了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等,收获颇丰。

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美国博物馆大都是私立的,所以从管理体制、经费渠道等方面与我国目前博物馆情况大不相同,但他们在博物馆教育、文物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做法,对目前我国博物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涉及博物馆藏品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让笔者感触颇深。目前,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正处于建设阶段,许多做法尚在尝试中,经验不足,美国博物馆的许多理念和做法对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有很大借鉴、指导作用。

一、美国博物馆藏品资料数字化管理考察情况

美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起步很早,比如国会图书馆在1900年就开展这项工作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就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藏品资料的尝试。80年代中期,艺术博物馆信息系统(ARTIS)、艺术史信息程序(AHIP)、藏品信息系统(CIS)等软件相继开发应用。目前,美国大部分博物馆都己建立了规范的藏品档、完善的藏品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博物馆管理的信息化。在数据库中,不仅包括藏品的原始信息,如名称、年代、质地、尺寸、流传经过和来源等,还拥有藏品入馆后的一切后续信息,如其参与了哪些展览及在展览中发挥的作用、修复者对其采用了何种修复方法及使用材料、关于其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数据库内储存了藏品方方面面的信息,如橙县宝尔博物馆一幅收藏画,要登录作者、背景资料、画面状况、画面人物履历、自传,该画参加的展览及时间、地点等。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了详尽的藏品原始档案,而且可以随时增补信息,记录了藏品从诞生之日起的所有信息。

在数据库中,通过查询编号或名称,即可查到每件藏品的所有信息及展示记录,是一个很有作用的工具。实行博物馆数字化管理,通过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公众可以随时查询想要了解的藏品信息,例如名称、种类、级别、数量等。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于各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合作、相互学习都具极大益处。另外,建立博物馆网站,将藏品、展览信息到网上,可使公众在网络上欣赏藏品,了解展览信息,充分浏览博物馆。尤其是学生、老师,不用亲临博物馆即可观看到展览。同时,网站还可提供公用邮箱,用于观众留言、提问及答复不同见解,邮箱信息收集后提供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解答观众疑问。

数据库的建设对库藏管理、研究人员也很方便、易用。以大都会博物馆为例,除计算机中心外,亚洲部有专职电脑操作员,该部5万多件文物的档案全部进行了信息化处理,通过电脑可以查询其中任何一件文物的基本数据、级别、图片、评介、收藏库柜编号、流程情况,并可进行动态管理。电脑数据备份数份,绝对安全。而且原先的文物卡片(登录卡、流程卡)仍可同时使用,或作为备案。就库藏管理来说,为方便研究人员,他们每人都配有钥匙(开钥匙库,钥匙库中放有各收藏柜钥匙),可以随时出入库房(电脑有记录)。馆藏人员根据柜号轮流抽查文物存放,并核对电脑记录,如有挪动文物位置情况,随时发现,及时提出,确保安全。

二、美国博物馆藏品资料数字化管理的成果和经验

在美培训考察期间,通过聆听美国国会图书馆叶娜博士的讲座,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座谈,以及现场参观学习,笔者对前美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如何创建和存储数字化后的藏品文件,包括藏品文件的数字格式、如何数字化、图片的解析度和衍生用途的辅助工具;高科技的服务器管理;文件的复制、备份和转存;文件的用途和多种利用。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规划数字化的具体方法和资源,以此来决定数据库的规模和架构。其次,选择需要数字化的藏品。之后便是考虑数据库的建设和托管的具体执行。除了这些,设备的准备工作也是需要仔细规划的内容。

步骤二:藏品数字化应该采取多种途径。除了照片、全息3D影像外,也可以把视频加入进去。

步骤三:数据库的存放应进行多个备份,而且定期要更新数据,保持数据库的活力。

步骤四:在初次建立数据库的时候,应尽可能把工作做细致。这包括坚持藏品数字化的制作标准、做出详细的清单目录等。

三、考察体会与启示

这次学习考察,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目前,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虽然总体发展迅速,但具体实施办法及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许多博物馆虽然也进行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了网站,但藏品采集信息不全面,藏品数字化采取的途径单一。除了照片、全息3D影像不完善,更别说加入视频了。而且不能定期更新数据,保持数据库的活力。网站建立较粗糙,通过网站扩大博物馆藏品利用效果不明显。

从甘肃省博物馆存在的诸多情况查找原因,主要有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充分认识与理解,尤其是许多老同志,早已习惯于传统的藏品保管查找方式,对信息时代缺乏敏感性,甚至是计算机盲,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待提高,对藏品进行数字化管理缺乏主动性,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很大一部分文博工作者依然认为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文物的收藏和研究,容易忽视对文物的利用。即使研究,也都是各自为阵,不愿共享资料信息,同一研究领域内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博物馆都应具备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意识,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牢牢抓住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机遇,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建设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营造出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环境,理顺博物馆藏品所涉及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与研究等过程。所以,改变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是关键。

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建档势必会对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达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通的文科毕业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软件开发等需要。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文博队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因此,增加一些岗位,如软件设计人员,使其能专注于设计,适应并熟练操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软件。尤其对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不仅要求具体参与者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还要求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如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不仅有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木器、汉简、字画、佛教艺术品等,还有近现代革命文物,动、植物化石标本,这就要求参与人员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描述。

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文博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2-0105-04

作为文物和标本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

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大部分已经毁灭,保存下来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保存好这些人类文明的见证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科学管理、保护藏品,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将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其效益,对藏品进行的科学管理,要求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形成专业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各类博物馆中,基层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3。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在规模、藏品数量、质量方面和国家级、 省级博物馆没法相比,文物保护环境和条件也远远落后于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但其收藏的文物中不乏国家一、 二级珍贵文物。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基层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保护工作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致使一些文物由于保护措施不利、管理不当或库房条件得不到改善,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一、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文物藏品发生病害腐蚀既受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为文物藏品自身材质的缺陷性,器物历经埋藏环境的长期影响,本身结构已经十分糟朽、脆弱,出土后即使在博物馆较好条件下保存,也会发生自然腐蚀损失。此外,加之器物出土时或者出土后缺乏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本来病害严重的器物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受到更大的损害,甚至有时器物一被触及,即碎为数块或粉末。即使是传世品,也会因为文物自身材质或其他保存环境的改变,造成藏品的自然腐蚀损失,甚至消失。

(一) 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藏品管理工作不规范

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且又扎实的基础工作,工作中的规范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文物的保护、利用及研究等。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要求藏品从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建档、入库、管理、提用、统计、注销等方面形成整套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程序。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保管人员工作职责、库房管理制度、 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等,这是藏品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往往出现脱节现象,基层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能做到认真、坚决地执行, 加之保管人员变动, 新上岗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训练,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造成藏品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具体主要表现在:藏品账、卡的登记工作方面存在定名不准,文物入藏时不登记来源,或来源不清,藏品登记只记总账、账目内容欠缺,计件混乱,账物不符等现象。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突击登记,随意填写内容,出现重号、错号、无号现象。在文物鉴定和级别划分方面,存在很大随意性,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在文物提取方面, 很多保管员不懂文物安全操作规程,常常不知道藏品怎样拿、怎样放,拿什么部位,不知道雨天、大风天、冰雪天、大雾天藏品不宜出库,特别在潮湿季节,藏品库房绝不应该打开。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致使藏品得不到妥善保护

当前,许多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不达标。一是文物库房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空气自动调节和控制设备,缺乏最基本防尘、除尘和防日光紫外线设施,不能对库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自然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基层博物馆对馆藏的保护管理还停留在简单的仓库式保管上,只能基本满足保证文物不被盗走的需要。文物出土或征集入馆后,只能从日常方面予以保管,做到移置时小心谨慎,放置稳妥,也没有条件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害。二是文物库房不达标,陈列和库房建筑基础陈旧老化,不适合文物存放。文物库房面积不足,文物堆放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文物藏品的保护。三是展厅设施简陋,不具备文物保护环境和现代化的展示条件,藏品保护意识薄弱,存在“重陈列、轻保护”的现象。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养护技术落后,致使藏品自然损坏现象严重。

在基层博物馆,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和错误观念,即文物入藏以后,只要不被盗就是完成保管任务,往往忽视了对文物藏品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文物在进入博物馆之后, 虽然人为损坏因素相对减少了,但它们却仍多处于自然状态下,一些自然破坏因素还在持久地、无时无刻地侵袭着文物。这些自然破坏因素包括气候变化、阳光辐射、 空气污染、虫蛀霉变等。在这些自然破坏因素的作用下,青铜器极易被有害锈侵蚀而断裂,书画、纺织品因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类文物都在不断发生内在质量变化,逐渐向衰败、毁坏方向发展,对文物寿命造成严重威胁。这些事故的发生,除客观原因外,还与库房保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保管知识和文物保护技术应用不足有关。基层博物馆的大部分库房保管员不知道铜、铁器的有害锈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常将铜、铁器与其他文物堆放在一起;征集来的文物在入库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除尘、去锈等清洁工作,有时怕文物丢失、 被盗,把珍贵文物紧紧包裹起来,锁在保险柜中,长期不动,从而导致文物受潮生锈,遭到严重人为损坏。

(四)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奇缺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的不足还体现在专业保护人才奇缺。基层博物馆没有设置从事藏品保护的专职人员岗位,都为从事陈列、仓库保管、文物征集等工作人员兼职。这些从事文物保护的人员没有参加过专门系统的藏品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保护藏品时,采取的是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只是在藏品入库前对其进行简单清洁,或者对部分藏品进行简单消毒。至于这些保护措施是否科学,是否会影响藏品寿命,是否破坏藏品内部的化学结构,根本没有去验证和检验。另外,在工作中经常存在不科学性和随意性。如有的博物馆不管什么质地的藏品都用樟脑来防虫,其实,樟脑对有机合成、化纤制品不宜使用,也不能与对二氯苯并用。有的博物馆进行文物修复和保护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既没有反复探索试验,也没有专家鉴定确认。同时,基层博物馆在用人体制上普遍存在问题。

(五)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资金匮乏

《文物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然而,在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经费的实际运作中却很难兑现。很多县级博物馆工作人员除了人头经费外,业务经费很少,自身的创收能力也较弱,无法支撑起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使得一些相关工作无法开展。

二、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措施

藏品的保护,基本要求是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做到恒温、恒湿、防尘、防霉、防虫、防光、防人为损伤。大型博物馆资金充足,可以建立封闭式库房,采用先进的保安系统和温、湿度调节系统。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由于条件和经费有限,则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消除不利因素,改善不利的保存环境。

(一)创建适宜的保护环境

在藏品库房的选址上,要尽可能考虑藏品保护的相关因素,选择良好的环境。不要建立在临水的地方,减少湿度的影响;也不要建立在交通要道、闹市和工矿区,减少灰尘和废气的影响。库房建好后,应根据周围的环境情况,种植适宜的植物,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在库房设计建设中,要尽量创造温、湿度相对稳定,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将库房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藏品能长久保存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有空气调节器、滤尘器、吸潮器和加湿器等先进设备,可以控制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空气的流通。但中小博物馆往往不具备购置所有设备的条件,藏品库房即使装备了空调系统,一般也无法做到全封闭无间歇运行。所以,在对藏品库房进行设计和装修时,要考虑如何减少室内外热湿源对库房环境的影响以及通风和防尘等要求,做到库房墙壁保温、防湿性能良好,门窗防护气密性能良好,这一点对中小博物馆尤其重要。为阻断室外热湿源传入,库房最好建在地下。如果在地上,在设计上可以采用回廊式结构,即在库房外设置回风走廊,或增加墙壁的厚度,并用防水防辐射涂料粉刷外墙。库房如有屋顶,应设计成带可开闭式通风窗的顶棚或吊顶。库房内侧墙面最好加装防护墙板,或用亚光防水涂料粉刷。地面应选用具有温、湿调节作用的材料,如木地板或传统的青地砖。柜架最好用硬木做成本色,不用油漆和涂料。在设计上还要考虑如何实现自然通风,对采用回廊式结构的库房最好不设外窗,只开内窗,利用内窗进行自然通风。为减少灰尘,库房的门窗要求密封良好,窗户应采用双层结构,对于外窗要加具有防紫外线涂层的窗帘。此外,库房还应具备防火、防盗设施及警报装置和相应的工作照明设施。

(二)妥善保管入库藏品

登记总账是藏品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凡确定了产权并经过初步鉴定,认为有收藏价值的就应办理入藏手续,并及时登录总账。登记总账要由专人负责,总账管理和文物库房保管实行专人分管,坚决杜绝一人兼管,必须遵循账、物分开的管理原则。文物入藏时,一般要以《入库凭证》为有效依据,同时要核对卡片和实物,无误时可登入总账。登记时首先需要把藏品所应编写的号码与账、卡、凭单上的号码核对一致,再对器物上书写的号码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方能送交库房排架。要达到账目清楚,除字迹清晰外,主要是登账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藏品如有外拨和注销时,必须以书面凭证为依据,并在总账中予以注销。

所有记账凭证都应编页号后装订成册,它与账簿同样重要,应妥善保存。必须坚持认真填写库房日记,严格出入库制度。文物和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库房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批和登记,确保藏品万无一失。

对入库藏品妥善放置是藏品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藏品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专人管理”规定。第二,库房建筑和保管设施要求安全、坚固、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光线、抗震。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火、防盗、防止藏品自然老化或损毁。要加强藏品安全的防护措施,研究和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安全报警、闭路监控等。第三,保管工作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重点保护”的原则。应对藏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和漏洞,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藏品的保护是根本,利用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藏品的级别、材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其中有的需要装匣,有的需要做软囊盒,有的需要装保险柜,有的还需要专设库房。珍贵藏品需要建立特殊档案,必须严格控制提用。第四,藏品摆放要井然有序,方便查检、提取使用。博物馆藏品的归放地主要是库房。库房中的藏品关键是排架,使藏品都能合理又整齐地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对藏品的排架顺序要采用流水号,考虑到藏品安全,可以把小件放在上面,大件放在下面。如果条件好的话,可单设大件室,以便单摆独放。至于藏品之间的距离,要松紧适宜,以免取用时相互碰撞,造成损失。在藏品库房排架定位之后,要把它所在的库别、柜架层编号用笔标在总账和卡片上,只有标记了准确存放位置才便于查检、提取,外用退还时才能准确归放原位置 。

总之,要尽量从多方面为藏品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的文物环境。

三、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一)加强藏品的日常管理

第一,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的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全保卫,主要是指防火、防盗和日常值班等制度;另一方面是藏品保管业务,主要涉及从藏品搜集、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定级、藏品入库、保管、提用、统计、注销的一整套对藏品的管理过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明确保管部门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藏品保管大多是重复性和规律性工作,比较枯燥单调,保管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厌倦情绪,造成工作失误。因此,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保管制度,不断整改提高,逐渐形成文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制约和监督保管人员履行职责,真正做好藏品的管理工作。

第二,因地制宜,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经费情况、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措施,合理、有效地使用经费,达到保护藏品的目的。保管人员应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保养计划,选择适宜的气候进行自然通风、抖凉除尘、消毒清理、投药检查,达到防虫、防霉、灭菌、调节库内空气的目的。可以购置一些简单的调温通风除湿设备,使库房相对湿度达到稳定。

第三,注重藏品的修复和日常养护。修复是保护藏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对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对藏品保护环境的损坏难以避免,对此,应根据损坏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保护。藏品保护环境的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修复藏品时,必须以不改变原状为原则,否则宁缺勿滥。对重要藏品修复,要谨慎行事,应由领导、专业研究人员和修复人员共同制定方案,再动手修复。

第四,要做好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档案。”建立藏品档案可以使文物更好地得到保存和利用,并已逐步成为藏品保管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也是藏品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的必然趋势。各博物馆应尽快建立藏品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便于资料共享,从而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

(二)建立称职的保管队伍

第一,重视提高保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中小博物馆人员少、工作量大,更要培养保管人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保管人员确实认识到文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增强保管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明确保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标准;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

第二,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藏品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的保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要求保管人员不能光有热情没有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这对保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文物保管的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使用和操作。对中小博物馆,一方面,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鼓励保管人员岗位成才,对现有岗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岗位的继续教育,提高保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注意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可以借鉴国内、国外同行的技术,也可以考虑从外单位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第三,以人为本,尽量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通过高水平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团结一致,真诚合作。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留住现有的人才。博物馆的成长离不开专业人才,要培养一些热爱博物馆工作,致力于博物馆事业的从业人员。另外,要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库房的设备和设施,激发保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辟筹资渠道,多方争取资金

归根到底,困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的瓶颈是资金问题。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基层博物馆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困难地区要提供足够资金用于博物馆藏品保护也不太现实。加之有些地方领导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没有认识到文物本身潜在的价值,不能把文物资源、文物环境当作生产力加以保护和发展,而是将目光停留在其经济价值上,对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持、重视力度不够。为此,要保护好基层博物馆的藏品,就需要想方设法争取本级领导和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多汇报多争取,确保事业经费有保障。一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的规定,争取博物馆事业发展经费进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二要积极通过举办特色陈列、临时陈列、扩大宣传来增加观众,吸引观众,引起领导的重视。三要借鉴西方博物馆生存发展之道,想方设法争取企业资金赞助,并给予企业以宣传回报,形成一种博物馆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局面。四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尝试文物商店、小卖部的承包,特色纪念品的开发,输出展览,有针对性地举行各类讲座,依托各大型博物馆举行联合展览等方式来增加事业收入。

(四)实行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