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命脉,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发展的关键[1]。为进一步做好互助县林木种苗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对全县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理清了今后发展方向。

1种苗基地建设现状

1.1育苗基地

全县现有苗圃214处,总面积334.2hm2,其中国有苗圃10处(包括林场下属苗圃7处,县级以上苗圃3处),面积69.7hm2,集体苗圃8处,面积9hm2。个体苗圃196处,面积255.5hm2。全县年产苗量12523万株,其中国有苗圃2997万株、集体苗圃750万株、个体苗圃8776万株,基本上能够满足全县造林绿化的需要。随着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在国有苗圃中基本形成了以李丰苗圃和北山林场苗圃为龙头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针叶树种育苗基地;以双树苗圃为主的青杨、青杨二号、新疆杨等阔叶树种和丁香、榆叶梅、连翘等花灌木育苗基地;以中心苗圃为主的大果沙棘、乌柳、沙地柏、甘蒙锦鸡儿等引进树种和乡土灌木树种育苗基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个体育苗户迅速增加,育苗面积不断扩大。

1.2育种基地

建立了一批林木种子繁育基地。2002年实施了“互助县祁连圆柏种子园母树林建设项目”,项目总规模68.4hm2,其中祁连圆柏种子园13.5hm2,祁连圆柏母树林54.9hm2,项目总投资125.24万元,可年产种子13t;2003年实施了“青海省海东地区柠条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基地总规模670.7hm2。总投资304.3万元,每年可产柠条优质种子100t,年收入可达6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采种基地739.1hm2,其中祁连圆柏种子园13.5hm2,祁连圆柏母树林54.9hm2,柠条采种基地670.7hm2。

2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2.1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根据生态立省战略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及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互助县和青海省内高标准造林绿化等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互助县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涨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特别是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互助县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如互助县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苗木种植户自愿组成民间新型组织,依据“政府引导、专业运作、服务会员、降低风险”的原则,从维护会员切身利益、降低市场风险、避免无为损失、提高苗木产值、维护品牌形象、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实际需求出发,自愿组成利益共同体,规范苗木销售市场,消除变相压价等不良现象,实现会员利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已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17个,其中加定镇相继成立了“互助县加定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互助县加定镇得红苗木专业合作社”、“互助县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互助县绿鑫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截至2009年底,加定镇种植苗木面积达123.3hm2,共销售各类苗木299万株,苗木销售累计收入1275万元,其中专业合作社运作销售189万株,苗木收入716万元,其他途径销售苗木110万株,销售收入559万元,成为全县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2.2经营形式灵活多样

从经营体制看,互助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个体育苗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合营一齐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县、乡、村3级育苗网络。一是国有苗圃。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二是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其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三是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2种形式:一种是个人独资育苗,即通过自产自销、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他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另一种是专业合作社育苗,即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合作社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基础设施差,经营与技术落后

一是投入不足,苗圃基础设施差。近几年成立和创办的苗圃,各项基础设施(围墙、房屋)不健全,使苗圃的管护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部分苗圃无灌溉条件,也缺少必要的喷灌设备,使育苗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二是经营粗放,国有苗圃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于互助县国有苗圃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济负担较重,仍停留在老模式,经营规模不大,苗圃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三是采种条件落后,种子利用率低。采种工作大部分采用人工作业,造成一部分林木种子资源流失。

3.2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个体育苗缺乏市场调解能力,经营理念较落后。大部分个体育苗户没有育苗经验,存在盲目育苗,一哄而上现象,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导致沙棘、金露梅和小檗等部分苗木滞销,给众多育苗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影响了其育苗积极性。二是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全县只建林木种子基地2处,尚无林木良种基地。除柠条和祁连圆柏少数几个树种外,其他大多数树种都未建繁育基地。加之互助县新品种育、繁、推脱节,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此外,原有基地树种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4发展对策

种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现代林业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分类管理、分区突破战略,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搞好良种繁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苗木供应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形成种植、营销一体化的市场网络。

4.1积极调整育苗结构,培育适生树种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2],按科学规律办事,根据川、浅、脑不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适当减少沙棘等当地树种的育苗面积,增大抗旱、速生、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育苗面积,如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油松等。现调整的基本格局是:川水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新疆杨、山杏、油松和花灌木等速生、抗旱、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浅山地区主要培育青杨、榆树、沙棘等造林树种;脑山地区和林区周边主要以发展常绿针叶树小苗和种源苗木及野生适用品种苗木为主。同时,完善种苗引种、驯化程序,结合县情实际,引进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无病虫种苗,经过苗圃苗期培育,上山造林后逐步成活成材、开花、结果,繁衍后代,最终取代退化树种。

4.2加强国有苗圃科技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目前,互助县林业重点工程及城镇绿化建设相继启动实施,种苗供不应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一是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订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GGR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以提高育苗质量。五是积极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要尽快制订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3]。

4.3加强采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利用率

良种繁育基地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在保护和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采种技术,建立健全种子采收、分级、贮藏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整套林木结实预测预报体系,引进林木种子采集和调制的机械化研究成果,加大采种基础设施、种子贮藏冷库的建设力度。

4.4引导多方参与,实现多种方式的苗木产业化生产

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种苗是主要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的开发和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林木种苗建设的法律地位,统一税费、资金利用和投资等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目前互助县种苗结构状况看,国有、乡村和个体经营成分各占1/3,但从市场经营和投资渠道看,个体育苗更具活力,只要技术服务到位、引导有方,个体育苗可作为农村种苗产业的主体和骨干力量[4]。

4.5拓宽思路,多角度发展苗圃

小城镇是青海省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园林绿化和新农村绿化是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因此,抓住时机培育连翘、榆叶梅、丁香、旱柳等主要绿化树种,使苗圃从多角度发展,调整苗圃的经济运行机制。绿化树种以多样、层次分明,空气净化,环境优美方面,还要从常绿阔叶树种、秋花树种、彩叶树种等,实现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净化、香花、彩化等多方面的角度考虑。

4.6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尽快实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鉴于林木良种和农业良种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一是林木良种基础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二是林木良种推广面积不固定,单位面积内重复使用林木良种周期长,不像农业年年重植,年年收获,林业造林一定管“终生”;三是林业良种生产、使用、推广,需要经历“种子、苗子、林子”的“三子过程”,与农业相比,多了一个育苗环节,林木良种推广更多表现为良种苗木的销售与使用(相对苗木造林而言,种子直播造林比例小)。

建议实行林木良种补贴:一是对林木良种生产、选育基地进行补贴;二是对良种造林推广实行补贴。前者对良种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利于林木良种基地的稳步发展和良种的稳定生产,后者对良种推广者进行补贴(即造林直补)可以促进良种使用率的提高,间接拉动良种销售与良种育苗。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发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国家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有l5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扩大,预示着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向新的台阶。但由于合作社的理事长一般都是由农村中的种养大户和长期从事农产品贩运的大户担任,他们中绝大多数对财务核算和管理流程一知半解,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原始凭证手续不齐全等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及时加强管理,将严重影响合作社的生命力。2008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对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工作,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才能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以农业生产者为主体,以专业化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为纽带,以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在农户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行资金、技术、生产、供销等互助合作的民办经济科技服务组织。它的财务活动就是合作社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实质就是合作组织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合作社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和收入分配四个方面。

第一,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筹集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合作社可以吸引社员投资,向银行和信用社借款等筹集资金,这表现为合作社资金的收入,它是合作社资金运动的起点。

第二,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便于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还没有对外的投资活动。

第三,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合作社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支。合作社要进行生产首先要采购原材料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合作社将产品销售以后,便可以取得收入,收回资金。

第四,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活动:一是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利润。这表明合作社有了资金增值或者要依法纳税;二是用来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三是要向社员分配利益。

二、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基本情况。截至2009年11月,安宁市规范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44个,2008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00多万元,入社社员850多户,带动农户5,500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了安宁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特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茶叶、水果、蔬菜、食用玫瑰、生猪、畜禽、蚂蚱、乡村生态旅游、农机作业等10多个主导农业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施行以后,对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财会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2009年8月至11月,笔者对安宁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第一,很大一部分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建账,由供销社基层社记账;第二,有的将专业合作社财务与村的财务混在一起记账,没有单独核算;第三,建账的大多只是一本流水账;第四,有的虽然建账但没有按财务规定科目入账。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也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加强内部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分析,积极寻求解决措施,规范财务行为,以提高合作社竞争力,促进合作社长足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总体上看,财务管理工作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合作社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限制了合作社提升空间。财务管理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由于其经营活动较少,造成收入低下,合作社不愿意也承担不起专门聘请会计人员而产生的成本;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财务知识比较欠缺,很难识别财务公开的真实性,也就起不到监督作用。

2、具体上看,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财务管理制度等环节存在问题

(1)筹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会费、股金、从结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来自银行和信用社的借款、接受国家财政的直接补助、他人捐赠等。造成合作社资金筹集困难的原因有:一是许多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定按社员身份同等投资的,造成投资额有限;加之社员通常需要以现金形式得到更多的返还金;二是由于合作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对外交易量少,盈余少,再加上合作社普遍存在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以落实等问题,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和规范管理的要求,限制对合作社发放贷款。

(2)资产管理混乱,相应的资产保管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合作社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农业资产等,形成合作组织对内投资。目前,合作社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局限,很少有对外的投资活动。对于合作社的资产管理,一些合作社未制定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导致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缺乏有效控制。如一些合作社缺乏对货物流通的必要账簿记录,从而不能将实物流转信息与账务信息一体化。

(3)收益分配制度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存在收益分配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收益分配中的股金分红、股息、利润返还的比例制定不合理,甚至合作社社员对这三个概念理解不清楚,混淆不清。导致不少合作社把付给社员股息当成是股金分红,而实行股金分红,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二是一些合作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收益分配制度,对社员不进行利润返回,从而违犯了办社宗旨和相关法规。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无章可循、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或有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从而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合作社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没有定期向社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和经营成果;多数合作社成员财务知识比较匮乏,即使公开合作社财务状况,也是只公开几笔数字,而没有详细公开具体内容,许多成员也看不懂,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同时,外部监督也没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弥补资金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想方设法扩大筹资渠道,使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弥补资金不足。一方面应适当调整原来的分配制度,形成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并存的格局。即合作社生产经营产生的盈余,提取一定的公共积累、风险基金等之后,归全体社员所有,并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产品交易额比例与按股金比例并存进行分配,从而提高社员集资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尽可能扩大股金来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信用工具,广泛地在合作社外融资。譬如,争取国家农村政策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借助证券信用,像工商企业发行债券一样发行合作社债券等。

(二)依法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强化内部管理。专业合作社必须按《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规定,明确合作社内部岗位责任制,实行钱、账、物分管,建立健全签收、审批和内部稽核制度。首先,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根据专业合作社的不同形式,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合作社的核算流程,如收购环节的核算、加工环节的核算、销售环节的核算等;其次,按制度规定实行岗位分工,规范货币资金审批使用程序。货币资金收支实行审批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收支业务,对重要或额度较大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再次,实行现金管理双人监督制。现金收付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方可生效。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私设“小金库”。

(三)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按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齐配财务人员,做到责、账、钱、物相分离,实行理事长、监事长双笔联签和监事会民主监督制度;二是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亲属不得在社内担任会计、出纳、保管等相关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要实现聘任制,理事会在聘任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把关,挑选思想好、业务素质优、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四是主管部门要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合作社财务人员均能持证上岗。

(四)健全收益分配制度。一个好的分配制度是合作社的灵魂,既是社员努力工作的核心激励手段,也是合作社吸引非社员加入的关键制度安排。要明确合作社是社员的经济组织,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谋福利。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实现社员收益的重要手段,搞清社员加入合作社应该得到的各种收益至为关键。贯彻《合作社法》中有关收益分配的规定,并根据本社的特点,合理确定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根据该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配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专业合作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并量化给每个成员,计入个人账户,这是合作社在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其余部分,按照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的比例分配给社员。这说明按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是盈余返还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途径;第三,每年的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另外,要分清盈余返还、股金分红、股息这三个不同概念。简单说,社员作为顾客(供应商和消费者)应该得到盈余返还,作为投资者,应该得到股金分红和股息。三者收益各自占的比重,由合作社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决定。初创阶段,股金分红的比例高一点,可以吸引社员的加入;发展阶段的关键是稳定,利润返还应该成为分配制度的主角。如果合作社中社员缴纳的股金数量较大,在合作社总资产中的比重较高,股金分红就应该占较大的比重,反之,则应该着重进行利润返还。

(五)实行财务公开,强化监督机制。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应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充分体现全体成员的参与权、知情权。每个合作社在制定章程时,都应当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以便于成员的监督,体现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宗旨。要将成员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定期接受业务指导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的专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走上长久发展之路,必须重视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认真分析,并多方寻求解决措施,使得财务管理对合作社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安宁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瑜,贾宪威.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8.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信社;战略改革;农村金融

作为正式制度安排下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有着自身特色的金融组织。但是,农村信用社自创立以来,由于其管理体制多变,基础理论研究不够,产权不明,运行机制不良等原因,使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非常落后。这些问题同样制约着广东省农信联社的发展。

一、广东省农村信用合作金融及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背景和金融背景,尤其是应对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进程、历史沿革、存在问题和特点进行重点分析。

正如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在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一样,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业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建国初期,实行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体系,根据“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要求,一方面在农村普建银行营业所,截至195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建立了13846个营业所;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发展信用互助合作组织,组建信用互助合作社,形成以国家银行为领导,以信用合作社为助手的农村金融体系,至此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得以建立。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的研究

第一,农村信用社只是名义上的金融“合作”组织,在实际经营中,农村信用社的官办性质依然存在,其经营经常受到官方的行政干预,没有突出创办时所欲体现的合作性质。主要表现在:社员没有退社的自由;管理人员是上级管理机关任命;农村信用社的组成也基本由行政命令强制形成的。

第二,由于商业化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也更加强调贷款质量和回报,其经营的利润导向越来越明显。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报告指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实际上只覆盖了20%左右的农户。许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案例研究也表明,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及部分东部农业大省,农村信用社都表现出“非农化”特征,直接表现为农村信用社网点设置的城镇机制化趋势、资金流向的城市化和从业人员的城镇居民化。

第三,由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缺乏来自外部的良性竞争,因此,其改善内部管理、加强金融风险控制的动力不足,这无疑也是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第四,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已基本背离了社员入股的初衷,农村信用社的社员原始股金在其资产中占比极小,部分农村信用社甚至已经没有社员股金,所有权不明晰将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社员民主管理从内容到形式上已基本不存在,农村信用社已演变成完全由农村信用社内部及其上一级农村信用社联社所控制的独立于社员之外的金融组织,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现状,许多学者对中国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改革建议和意见。主要包括: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重建新的管理体制;解决农村信用社历史亏损问题;放松对非(准)正规农村金融的管制,允许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导入竞争。本文试图通过国家的改革建议,在分析广东情况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的改革对策。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综述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了试点改革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以及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四项支持政策。

1、两个问题。(1)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以解决“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难题。产权改革的具体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合作制),不搞“一刀切”。具体而言,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少数地区,可以组建股份制银行机构;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棉商品基地县(市),可以以县(市)为单位将农村信用社和县(市)联社各为法人改为统一法人;其他地区,可在完善合作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以乡镇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法人的体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降格、合并等手段,加大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兼并和重组的步伐。对少数严重资不抵债、机构设置在城区或城郊、支农服务需求较少的农村信用社,可考虑按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予以撤销。(2)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确规定由地方政府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包括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符合国家政策要求、进行人事管理等),由国家监管机构(主要是银监会)依法实施监管,但在微观经营决策上由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2、四项支持政策。(1)对亏损农村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保值贴补息给予补贴。具体办法是,由财政部核定1994~1997年农村信用社实付保值贴补息数额,由国家财政分期予以拨补。(2)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3)对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采取再贷款或人民银行专项票据予以资金支持。(4)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

(二)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效果评价

经济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成功的改革案例,均遵循了“基层发明-上层肯定-试验推广”的由下而上的制度创新模式;凡是失败、效果有限或后遗症极大的改革案例,均走了一条“上层设计-试验推广”的由上而下的制度创新模式。这种不同改革方案选择的不同效果可归因于改革设计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之间对信息的享有程度存在极大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了两种改革模式中不同经济主体博弈的结果大相径庭。目前已有官方人士和学者对“方案”的实施与“方案”设计目的随着时间推移不一致表示了忧虑。如果从农村信用社结构视角和功能视角来讲,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还存在许多弊端:应该选择真正的合作制,还是选择商业性的股份制,而不应有股份合作制;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无论合作制,还是股份制都应由股东自己来控制;要鼓励各种新型竞争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创建,使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

(三)国际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启示

和我国人文文化相近、种植习惯相同的印度尼西亚的乡村银行组织,在支持本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上都有非凡的表现,经验值得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借鉴。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是印尼的乡村银行,目前在全国建立了3600个村行,1984年印尼政府根据商业银行的规则对其进行了改革,创造了全新的组织机制和金融产品,成功地将银行的商业利益与扶持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成为制度主义乡村小额信贷模式的主要代表。我国赴印度、印尼扶贫考察团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经验性结论:

1、在开发有效的小额信贷系统方面,下放权利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在借款地点建立持续的管理责任,可以直接衡量产出和准确责任,下放贷款、收款、资金动员和赢利的权利,可以帮助银行发展并克服,产品和过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是小额信贷系统下放权利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在贷款对象为农户的庞大系统中。它保证了运行的公开性,简单的管理监测,基层贷款所需人员的减少。

2、建设一个可以面对以下特殊挑战的小额信贷系统:一是小额信贷需要和商业银行不同的贷款和管理文化。客户和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正式会计记录或财务声明。贷款规模很小,想要赢利,必须有简单化、标准化的程序,并严格控制成本。因此,必须培养一批熟悉并严守小额信贷原则的贷款和管理人员。二是通过高水平管理坚持小额信贷目标。三是员工、地点、设备、产品开发、培训、监督都和商业银行有很大的不同。还会出现小额信贷机构的需求和银行其他运行部门之间的冲突。因此需要建设小额信贷的特殊能力,以促进商业部门的运行。这种高质量的管理也是发展不同部门需求以达到工作平衡的关键因素。

3、员工必须适合小额信贷的要求。拥有众多的小储蓄、小贷款用户,开发出一套行动标准以控制人工成本并保持有序的机构发展。在小额信贷中,放款程序要“有进有停”,以保证未来项目中有良好的还款表现。反过来,要求有长期的员工招募和培训计划,保证在需要的时候有适当的员工补充上来。具体规定员工的教育水平和本地招聘的原则,员工必须能够和小额信贷客户有效沟通,必须适应小笔贷款和不熟悉业务的对象。

4、监督和监测必须伴随着典型的小额信贷活动中的小笔贷款和存款的数量。小额贷款容易逐级上报,并且通过对拖欠、冲账等现象的综合评估,对贷款赢利质量进行跟踪。逐级衡量的方式不会改变借款和监测层面收集的情况,这两个层面的监督和监测可以避免小额信贷两个共同的弱点:一是提供给高层管理的材料过于琐碎;二是不能成功传递实地项目的资料。BRI强烈地感觉到有效的逐级上报的监督机制的创造,必须由依次传递的、权利下放的、实地导向的监督和监测来支持。

5、管理信息和报告系统必须发硬小额信贷系统的自然属性,提供不同层面实际管理作用的支持信息,在贷款点上关闭个人贷款报告,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沿着管理台阶逐步上报材料;开发反应贷款情况的综合指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化的报告,提高管理报告上报速度,注意防止由于计算机的使用而出现的上报数字超过需求逐渐复杂化的趋势。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策及创新

从历史经验上看,政府直接干预和参与金融机构改革,都是金融机构产生不良资产的重大根源,尤其是地方政府,很容易把所掌握的金融机构当作自己的提款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后,成为了省级政府控制的金融机构,这也使中央和学者感到忧虑。从国外经验看,只有地方政府持有大股份的银行(如德国的储蓄银行)才由地方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信贷监管部门一起实行双重监管。而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后,地方政府并不持有信用社的股份,但是却由省级政府和银监会一起实行双重管理和监督。

目前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性质问题。只有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才能规范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具体讲就是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对于可以吸收社员自愿入社的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金融的组织方式组成信用合作社,彻底恢复合作金融性质,并按合作金融本来要求创新制度安排。对于已经具有现代化企业性质的农村信用社,要放手转为中小商业银行,并严格按商业银行管理,同时,在转变成商业银行的地区,积极支持农民自愿组建新的合作金融组织。对于资不抵债的农村信用社,应按照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规定,坚决予以关闭,并在关闭地区支持农民重新自愿组建新的或合作金融机构或商业金融机构。只有使产权所有者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对产权物的发展享有全部真正的决策权和日常管理及监督权,才能真正促进产权物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的关键,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金融支柱的农村信用社,其改革和发展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此意义上,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在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的模式选择就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立,戴志敏.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与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何广文,冯兴元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乡村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机;深松整地;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新平;古城街道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82-0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转移,古城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其农业劳动力流失也较严重,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制约农村农业的长足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在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迅速发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机具进行土壤疏松、改善耕层结构,以提升土壤的抗寒排涝能力、抗倒伏能力以及蓄水保墒特性,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已逐步成为土地翻耕的主要措施之一。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在给街道社区居民带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因政策宣传发动不够、深耕机械数量不足、组织管理模式不完善、耕地质量达不到农户要求等原因,导致农户接受程度不高。对此,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农机深松整地效能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1 古城街道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状

古城街道地处新平县西南部,成立于2011年3月,所辖共计居民委员会5个(锦秀、纳溪、古城、昌源、他拉)、居民小组53个、自然村75个,共计村户4 158户。其国土总面积为145.8 km2,其中775.53 hm2为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为553.33 m2。

目前,街道除了极少数耕地地处山岭、边坡,不宜进行机械化耕作外,绝大多数田块均已配有机耕路,以便进行机械化作业。从田间耙耕,到农田排灌,以及田间运输均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在水稻插秧机械化、收割机械化方面已较为成熟;此外,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方面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街道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272.13 hm2,受益农户565户,享受构机补贴资金16.3万元。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占街道常用耕地面积的34.1%和乡村户数的13.6%,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资金占构机补贴资金的68.5%。

2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2016年是大力推广深松整地作业元年,时间紧、任务重,在宣传与示范方面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致宣传受众面较窄,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认识还存有差距,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r业耕作模式上,对先进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认识不到位,致使耕地深松整地作业很难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且影响了产出效果。

2.2 农机数量欠缺,亟待补充

全县只有新平世恩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家在进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深松整地作业机械数量严重不足,深松进度缓慢,而耕地时间受农业生产节令限制,制约着全街道耕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组织管理模式不完善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新工作,目前还缺乏一套成熟的组织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深松整地作业。

2.4 农机手专业技能不过硬

由于部分作业机械机手操作不熟练,导致出现作业质量问题,如深松深度不够、深松后田块不平整、深松作业统计上报面积不实等。

3 对策

3.1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认识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电视、广播以及短信平台等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宣传推广,可以通过开展理论授课、实地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先进理念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改变原有的传统理念,接受并认可这项技术,为其后续的推广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

3.2 加大政策补贴,补充机械数量,推动深松整地作业发展

首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好示范、试点工作,结合各区域的自然条件情况、适宜种植作物情况,协调设备生产商与供应商及早选定机械型号,以便在所需之时及时补充农机。其次,充分利用国家补贴政策,并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土地深松作业方面的农机建设,以尽量满足农民生产需求,确保全县深耕作业的长足发展[2]。最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农机深松作业推广建设中来,全面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深松整地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3]。

3.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取得实效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无论在理论学习方面还是实践操作方面均面临严峻考验。各级政府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方案,在农机购买、农机手作业收入方面以及对采用深松作业的农户进行适当补贴。此外,积极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相关技能培训,使农机手切实掌握技术要点,并能够将其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4]。

3.4 强化专业技术指导与深耕作业面积核实,切实提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首先,深松整地作业应当与农机农艺、秸秆还田等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最大农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做好农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持水量[5]。其次,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整地作业,提高深松整地作业质量,作业质量要求“深、平、细、实”,作业深度不小于0.25 m,深松间隔不大于0.7 m,作业后做到田面平整、无漏耕、深浅一致。最后,加强作业核实工作。参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作业机具必须统一安装云南移动提供的位置通车辆定位系统,加强对作业机具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不出现骗取作业补贴等违规违法现象,保存资料以备验收和检查;核实员应当严格履行工作流程,逐户逐地块对深松作业质量进行检验核实,确保质量合格后,填写《农机深松整地核实表》,并需要农户、农机手与核实员三方签字确认;核实结果要张榜公示,将核实结果在作业点社区服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且公示时间不能短于7 d,待公示无异议后,再由上级农业部门出具《农机深松作业补贴资金申请表》,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办理补贴资金结算事宜,然后通过“一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总付给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手。

3.5 强化组织领导力度,严格进行监督检查

一方面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充分予以重视,将该项工作提升到工作日程中来,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工作责任的落实,积极争取财政预算为农机深松整地提供保障。此外,严格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建立专门检查小组,对深松整地作业的整个实施流程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全面完成。

4 参考文献

[1] 陈新艳.玉门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示点主要措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9):72-73.

[2] 高金龙.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208.

[3] 兰慕迪.柳城县开展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补贴工作综述[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