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88

1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服务管理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在人员的配备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文化水平、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格格不入,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在农村经济环境下,服务意识淡薄,农村和农村合作社之间缺乏主动的沟通,农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导致了农村合作社的业务能力差,相对的经营效益少,无法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业务范围狭小,合作形式单一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非常的单一,业务的范围非常的狭小,在业务的创新和拓展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以农户为主体,实现农户和公司、农户和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的实现,不应该局限在狭窄的行业和地域范围内,忽视了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在产业经营模式上,农民也只是停留在生产的层面上,缺乏技术、资金等保障和支持,农业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农民在处理利润分配,资金运作等问题上缺乏自,农村合作社没能体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法律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缺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民的利益需要保障,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实现规范化。但是在农村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政策措施问题上仍旧存在很大的漏洞,法律法规在农村合作社制度规范问题上存在法律空白,农村合作社在农村的发展环境并不稳定。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这就造成双方合作取法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在竞争条件下如果出现了不合法、不规范的现象,农村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实现立法监督管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对策分析

2.1 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吸引广泛的信贷资金

专业性的人才是农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选拔具有高素质的较强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加大农村合作社的宣传,例如,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以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带动社会企业单位和农村的合作的积极性。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服务内容,吸引信贷资金,降低经营分享。以信贷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操作流程、调整信贷期限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实现农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2.2 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实现商业化营运模式

鼓励农村合作社进行自主运营,鼓励农村合作社实现股份制的管理形式,降低对企业的依赖性,按照入股的多少来决定分得的利润多少,提升农村的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在土地使用和收益分配上农民的参与性,以透明的、公开的管理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突破行业间、地域间和产业间的活动范围,灵活的实现合作形式,间接地带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建设,体现农村经济的产业特色,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

2.3 推进立法监督管理,维护良性的竞争环境

农村合作社想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从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监督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形成内外的合力,完善农村合作社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注重农村合作社的公开化和公平性的竞争环境,以立法为保障,实现良性的竞争参与,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内部的管理上进行严格的规范,增强农村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充分的考虑到市场因素和农村的发展需求,注重细节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在管理上和法律监督上存在的漏洞,为农民的利益实现作出充分的保障,维护农村经济稳定的发展环境。

3 结 论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社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促进,以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准确的把握市场的经济规律,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发展,体现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以法律为保障,以制度为监督,以利润为导向,实现长远的经济规划,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实现农村经济,农业建设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欣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9):38-41.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第2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形成的经济实体;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r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和成熟,并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使其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诸多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

1.建社初期运转困难

多数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由于业务量少,社员收入不多,有的合作社从事的产业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未能实现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合作社没有收来源,合作基础薄弱,缺乏资金,运转困难,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合作社为民服务的方式多数是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开展一些农业技术培训之类的服务,少量合作社提供了一些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化服务,多数合作社不能开展为社员服务项目。

2.缺乏资金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保障是主要问题之一。因为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大多来源于社员以及本社的资金积累。而这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数额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为服务型的组织,且很多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时间较短,资金的积累相对有限,资金来源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扶持资金少或缺乏,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艰难。

3.合作社贷款难

发展后续资金短缺 从运行的合作社看,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还缺乏外部资金的支持,各大银行贷款都要求抵押,合作社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经营,租赁的土地又不能作抵押,因此各大银行的信贷资金难以贷到,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4.存在信任缺失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多种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信任缺失造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农民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导致农民对于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信任感,自私自利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运营效率降低。

5.宣传力度不够

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我省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二、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目前来说,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距离转化为规范化、市场化的公司都还有一段发展道路,为加快这一进程,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供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考。

1.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格局

“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素质问题,必须形成宣传教育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气候和氛围,同步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服务。抓好宣传教育。政府要创新工作思路,作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引导农民打消各种不应有的顾虑,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中来。抓好培训和管理。

2.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事关农民富裕社会稳定的大事,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探索小额贷款捆绑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积极发放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财政、工商、税务、计划、国土、交通、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出台扶持政策,制定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合作社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

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政府应该积极搞好引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成立明确的主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部门,具体负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指导协调和服务管理工作。其次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还应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对运作规范、绩效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适当的给予表彰鼓励,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 问题 建议

农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克服了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村诸多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一些制约因素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

一、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农民群众思想观念不解放仍然影响着群众的入社积极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它有效地解决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深受农民的欢迎。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没有认识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对其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没有切身体会,创办或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不高。

第二,组织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就黑龙江省大部分农村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在多、小、散的分布态势。这就导致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从而不能很好地达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第三,运作资金短缺,扶持力度待进一步加强。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多年来,由于产业政策的诟病,导致农业底子薄、农民兜里空的现状,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成了无源之水。又由于农业产业效率低,很难吸引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性的资本的流入。近年来,虽然给予了资金、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严重影响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第四,社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目前合作社的管理层大多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合作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缺乏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市场营销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合作组织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五,运作不规范,给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内部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导致利益关系出现调和难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利益分配时普通社员的利益受到损害,打击了社员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加强合作社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升典型质量,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少合作社内部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带动农户能力有待增强,需要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示范社的支持力度,国家涉农建设项目优先委托示范社来实施,对作用发挥较好的各级示范社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示范社称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第二,政府要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在合作社的组建过程中,政府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缺位与越位。以往的教训,既有行政捏合,人为强制建立官办协会的教训,也有放任不管、任其生长的失责行为。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而是应该积极搞好引导、管理和服务。一是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二是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纳入农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对运作规范、绩效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适当的给予表彰鼓励,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就目前来看,合作社经济还是能人经济。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各类合作社存在的普遍问题,而且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建议统筹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制度,把合作社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化、固定化。拨付专项资金,开展合作社专业人才培训,培训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种养能人等。

第四,增加信贷资金的投放。资金匮乏是各类合作社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导致出现优良品种难推广、先进技术难应用、营销市场难开拓、经营规模难扩大等问题。当前已有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难满足众多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建议涉农金融部门根据合作社的经营特点,实行灵活的信贷期限,通过自有资产抵押或成员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适当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提供无息、贴息、低息、减息等优惠贷款。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合作社内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解决社员季节性的资金需要。

第五,鼓励支持发展联合社。小规模、分散的合作社与分散的小农户并无本质的区别,这是诸多小合作社有名无实的重要原因。合作社的发展要克服追求数量的倾向,要重视规模和对农户的覆盖面。合作社可以走联合的发展路子,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营与合作,促进合作社走向联合,有效形成了规模优势,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J],第一营销网,2012,(12).

[2]陈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工商报,2012,(05).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 专业合作社 发展 途径 龙海市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30-0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基地化、专业化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有效载体,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活力。近几年来,龙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致富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龙海市辖有13个乡镇,2个农场,总人口69.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万人,农户15.2万户,耕地21.02万亩。近几年来,龙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市已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2家,入社社员9287人社员出资额33296万元,农机、农技、种植、畜牧、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都有涵盖,使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迅速提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带动了12.7万个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龙海市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进行专业合作生产,为社员统一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户辐射周围乡村,不仅直接带动东园镇本地100多户发展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还辐射浮宫镇、白水镇等周边农户,带动400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4000多亩。

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成员有强大的凝聚力何号召力,带动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靠农民自己的劳动建设美好家园。通过合作社来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尤其是水利排灌设施修建,一家一户难以做到,通过合作社来牵头,统一修建水利设施,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3.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提升了农产品质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种植、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4.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的联合与合作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购销成本,还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结构,使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利润更多地保留在农民手中,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据统计,2011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以上,比非社员收入高出近1700元。龙海市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为社员提后服务,保证了合作社的农产品的销售出路,达到不愁卖,价格高,效益好。社员生产的黄秋葵蔬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并组织加工、筛选、贮藏、运输、销售。社员种植黄秋葵效益较高,2012年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0060元,高出当地村民30%以上。

二、龙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

据调查,全市202家合作社从事种植业(主要是蔬菜、粮食、水果等)的达144家,占71.3%。由于土地分散掌握在社员农户手中,合作社很难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致使种植和收获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一部分合作社只能到市、省外承包耕地种植。

2.运作不够规范

实际运作中合作社章程大都流于形式,社员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等的定期召开难以被落实,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还未形成。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松散型的居多,与农户利益紧密连接的相对较少,整体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一些合作社同农户之间主要还是买卖关系,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3.扶持政策落实难

虽然国家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了包括税收、金融、信贷、土地、鼓励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等各种扶持政策及优惠措施,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只是做了方向性的规定,优惠措施不够具体,因此落实起来比较难。

4.合作社登记注册缺乏协调

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与农业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门槛较低,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创办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不必提供验资报告,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形成一些纯粹为利益而建立的合作社登记注册后并未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进行运作管理的现象。

5.缺乏资金扶持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需要对合作社辅导员和“三会”及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品牌和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扶持,目前上级财政对合作社扶持合作社专项资金较少。

三、关于加快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要采取送法下乡、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措施,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媒体等的优势,激发群众和干部参与合作社的热情,引导合作社在发质环境下健康发展。二要加大对涉农部门干部、业务指导人员、乡村基层干部和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要对合作社理事长、会计、出纳等人员进行法律及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注重规范运作,提升合作水平

一要规范合作社的章程,明确服务宗旨,成员资格,股权设置,组织机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二要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使重大事项决策真正民主化。三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好公共积累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四要建立合作社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市场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一要进一步明确包括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流转、用地、电力供应、技术人才、农业保险等方面政策措施,形成一整套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二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和农产品标准,实施品牌和标准强社战略。三要帮助合作社培养和引进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对口的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在评职称时工龄照算,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助。四要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及有关协调工作。

4.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做大做强

一要坚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流转,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二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开展合作社之间的横向联合,联合的方式有地域的同区性和产品的同质性。三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农口涉农单位的农办、林业、水产渔业及相关的财政、国土等单位,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与引导。

四、大力发展有特色。适合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

1.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依托农业科研院校,推广农业技术,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大力发展高投入、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东园峨浪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我市东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目前东园峨浪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的50多亩的连栋大棚可以达到半自动的生产功能,能有效抗御自然灾害,如大风、下雨,特别是冬季的霜冻灾害,可人为调控温湿度,实行水肥一体化栽培。以峨浪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联结广大农户,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使传统的农户种养能与大市场对接。

2.发展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龙海市农鑫果蔬专业合作社系我市海澄镇溪北村黄小明于2003年发起创办。合作社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十分注重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应用和农机化作业,在各地同类产业的生产中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引进、繁育适合于我国中东部城市市场需求的黄皮淡黄肉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8(紫花851)、中薯3号、费乌瑞它等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带动了2000多农户13000多亩农田种上脱毒种薯。同时,为提高功效,率先购置多台拖拉机,开沟起垄机、培土机、清洗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100%,带动种植大户,经营大户及众多农户采用机械化作业。该合作社在福建、海南和黑龙江等地建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繁育基地,拥有二座500多平方米的冷藏保鲜库,农产品经冷藏保鲜到达批发市场后,新鲜度高,市场认可度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正是有了农鑫果蔬专业合作社这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迅速推动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3.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植“水仙花”品牌,“浮官杨梅”品牌专业合作社

3.1水仙花是龙海市的名优特产,龙海市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专业生产、研究、销售、加工雕刻水仙花为一体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统一向社员提供优良种子,有机肥料和低药残的农药,深入田间帮助农户解决水仙花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同时与北京水仙花销售大户,北京市花乡闽南花卉经营部建立长期的产供销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发展使得“水仙花”这一品牌重新获得市场认可。

3.2“浮官杨梅”是福建的知名农业品牌,是龙海市水果生产一大支柱和发展“一县一品”的主打水果,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选择以昌达、高超、嘉鹏等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举办田间课堂,开办杨梅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班,普及杨梅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资产品使用等知识,传授杨梅农残检测措施和技术,做到统一用药用肥、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标志,提升杨梅品质。从而辐射周边农户,起到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有效保护“浮宫杨梅”品牌。

4.以出口拳头产品为突破口,形成“公司订单+合作社+农户”产业链。2008年在龙海市东园镇埭尾村村民甘海原的倡议下,由12户蔬菜种植、经销大户共同发起创办了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与日本公司签订黄秋葵长期供销合同,以订单发展生产。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低毒农药和有机肥,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控制黄秋葵果实的农残,提高黄秋葵的品质,达到出口降低农残的要求。不仅直接带动东园镇本地10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还辐射浮官镇、白水镇等周边乡镇带动4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基地4000亩,户均增收3000多元。形成黄秋葵生产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合作无止境,创新有路径。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找准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让龙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着更新,更高,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友,郭娜英.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带动合作社规范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3):17.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范文第5篇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扶持引导工作。各地基层工商所应以村镇消费维权联络点为依托,通过定期召集农户举办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并公布服务电话接受村民咨询;要深入辖区开展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农村生产情况,提供跟踪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提高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集中扶持一批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范畴,将有关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合作社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为合作社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撑,鼓励农技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帮助合作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加大领导力度。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县政府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承担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的日常工作,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快发展速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为重点,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应以蔬菜、水果、畜禽等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

五、加大实施品牌战略,扩大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知名度。基层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要深入普及商标知识,加大对农产品商标的注册指导力度,鼓励和扶持合作社结合区域优势产业,选好发展突破口,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要树立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助推规范管理,提高合作社的品牌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影响力、竞争力。

六、积极开拓市场。立足市场需求和优势资源,研究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加快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到县外或市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宽原料来源。同时注重市场营销和推广,加大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使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县内外市场。

七、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缺乏问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专题培训等种种方法,分期分批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选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到专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和座谈交流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逐步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通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积极实施“专家进社”服务行动计划等举措,千方百计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逐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