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质量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

一、内部审核概念

内部质量审核简称内审,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由具备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桉部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为验证实验室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如果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未有效实施,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的不全面。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体系和技术动作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以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内部审核的原因和重点

符合国际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实验室管理者自身的一种管理手段;实验室履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实验室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不断改进的一种途径。

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三、内部审核的原则和方法

1.内部审核的原则:内部审核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正规活动,有程序可循,为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2.审核的客观性:即内部审核所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审核应对收集到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可以是符合项,也可以是不符合项,它包括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和比较评价三个要素;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应通过文件形式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3.审核的独立性:内部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管理者的决策、实验室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审员应具有开展相应内审工作的能力,且是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在整个内审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审核组成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如办事准则、保密意识、其他素养等,坚持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审核部门进行客观评价,在不能证明受审方有错或是在提不出反审核证据时,应认为其是对的,应判为符合。

4.审核的系统方法:主要表现在审核的系统性是在一定的“审核范围”内实现的,在审核前,首先应确定审核范围,并进行策划,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一致性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要强调对领导层的审核;审核是利用已建立的方法和技巧,保证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的可信性和充分性,因此不同的内审员对同一对象的审核应得出类似的结论;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

四、建立规范的内部审核程序

实验室一定要按照标准和准则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指定内审程序,明确规定内审的目的、范围、实验室方式、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并要求实验室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周期地对实验室的活动进行全面的内审,以验证实验室的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标准的要求。

1.建立内部审核实验室

当已明确内部审核时,应选择审核组并指定审核组长,在选择审核组时,应考虑实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能力。如识别为达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审核组成员以使审核组具备所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若审核组中的审核员没有完全具备审核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可通过技术专家予以满足。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应承担起实验室与管理内审的职责,负责执行审核的落实纠正措施时必要的实验室和资源方面的协调。

2.实验室审核人员

内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的实验室者、审核组长和审核人员。在选择审核组长时,如识别为达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审核组长是审核活动的领导者,应选择经过系统培训、具有丰富审核经验且具备较强实验室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同时,审核组成员应思路开阔、成熟,具有很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全面地理解复杂的形势及各部门在整个实验室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其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及工作经验、道德修养、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判断能力,应选择熟悉本实验室业务、了解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检验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交流表达能力、为人正直诚实的人员。必要时也可外聘专家参与内部审核。同时,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应承担起实验室与管理内审的职责,负责执行审核的落实纠正措施时必要的实验室和资源方面的协调。

3.审核表的制作

审核表的制作要明确有效。在设计检查表时,要合理策划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保证审核结果的有效性。在策划编制检查表时,既要注意依据审核准则策划查什么,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策划更方便、更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及合理的样本量。否则,到现场审核时由于工作紧张和时间有限,审核方法和样本量策划不周,容易导致审核的不充分,影响审核结果的有效性。

五、制定有效的内审计划

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定并实施内审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应对所有过程和部门进行,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覆盖100%;过程审核应对所有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行审核,确保关键过程(工序)和因素进入受控状态;产品质量审核应从适用性角度对最终产品按抽样标准进行定期审核,以期客观反映出产品质量水平及波动规律;服务质量审核应以顾客要求、投诉为主线,主要进行外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审核,不断适应、满足顾客要求,减少顾客投诉率。

内审计划要求涉及质量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和部门,它包括年度内审计划和附加审核计划、内审实施计划等。年度内审计划是实验室对年度内审进行的总体计划和安排,由质量负责人制定,最高管理者批准,以文件形式颁布。该计划应确定年度内审的覆盖范围、要求、重点、内容和类型等内容。内审实施计划是对本次审核活动的具体安排,也应形成文件,由审核组长制定,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该计划应明确规定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的构成及分工情况,各次审核会议的安排等。跟踪审核计划和附加审核计划的制定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必要的。跟踪审核计划是针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制定的;附加审核计划是在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中,当发生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与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对相关活动或区域启动附加审核时制定的。各种计划一定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 并得到内审组成员和被审核部门的充分了解,使内审能够按计划方案有效地进行。

六、进行现场审核要实事求是

现场审核是审核员通过问、听、看、查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也是整个审核过程中组重要的阶段,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审核中要注意的问题有: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全过程,包括牢牢掌握审核计划,掌握审核过程,掌审核气氛(使之在宽松和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掌握客观性、公正性。一切要用数据、事实说话,切忌主观臆断,要求审核员严格遵守纪律,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可能使审核结果失去公正性、客观性。组长要控制审核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适宜性。要相信样本,质量审核就是全面收集客观证据, 绝非只去发现不合格, 因此, 客观证意代表性。要依靠检查表,要从问题的多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要与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审核员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和有礼貌的态度。审核记录要完整、准确、具体、翔实、清晰,便于查阅和追溯。对审核证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在此基础上形成审核发现,及时将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项与受审核方沟通、反馈,并得到理解和对事实证据的确认,以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七、制定和认可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在内部审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内审的重点是推进实验室的内部改进,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并实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内部审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气体质量是否有问题存在,并对症进行纠正,使所生产的气体质量得到不断的改进。因此,内部审核在现场审核完成以后,关键的是要认真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案。

八、纠正措施的跟踪检查

审核报告的提交和分发并不意味着审核的结束,在受审核方制定了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后, 内审员应帮助受审核部门分析造成不符合项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避免下次重犯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责任部门在实施及完成纠正措施时均应主动通知内审员。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是内审员的职责,特别是对纠正措施有效性的验证或确认最关键。如果纠正措施无效则应重新启动“纠正措施程序”,直到有效为止。

纠正措施的跟踪检查是内部审核的重要阶段,无论是重要不符合项还是次要不符合项,都必须由受审核方切实采取纠正措施,由内审小组进行跟踪验证,形成闭环,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内部审核,此时内审方可告终。

结语:

内部审核是保证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深人 、系统 、规范的内部审核工作,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作出准确 评价,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使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检验技术不断提高,产生质量效益,才能长期保持建立和运行 质量体系的动力。作为实验室的人员应对内部审核这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保证质量管论文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王建辉.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资质认定[Z].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6).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北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07).

[3]赵秀珍.漫谈实验室内审.2010.(09).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体系内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各企业都实行了管理体系认证,且有些企业进行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QES)。根据标准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内审策划要求进行内部审核,但有些企业内审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通过内审达到改进提高的目的,笔者现对内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十大问题及改进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内部审核经常出现的问题

1、内部审核无实际效果,只是为了应付认证机构的监审。按照要求,内部审核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一般企业年度内安排一次审核,其目的是通过内部审核验证组织自身的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是一种自我改进机制,即通过审核发现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但往往由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内审不重视,QES认证与组织管理存在“两张皮”,内审只是例行程序,查不到具体问题,发现不了体系运行的绩效及问题,没有起到通过内审达到改进的目的。

2、内部审核所覆盖的要素、部门、产品、场所不全。根据标准要求,内部审核是通过对QES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包括是否符合体系标准、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和方针及目标要求,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改善体系运行绩效的目的。但有的内部审核往往不能覆盖所有的要素和部门或产品、场所等。

3、内审检查表编制不科学,无法指导审核人员检查。内部审核时,由于各审核员大都是兼职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内审组不能系统地编制检查表,只列出条款编号,因此,审核员在审核时对条款内审核内容无从下手,缺少审核思路。

4、内部审核记录不具体,无可追溯性。有的审核组检查记录填写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具体的审核情况,追溯性差。如有的单位检查记录只填写是或否、有或没有,根本反映不出具体内容。

5、内审发现的不符合条款判定不准确,导致改进方向出现偏差,整改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对不符合项应按照就近或针对问题原因的原则判定条款。如果条款判定错误,则改进方向就变了。

6、内部审核整改措施不适宜

按照标准要求,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有的需要针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有的需要针对不符合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有的需要根据不符合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采取预防措施。但有些部门对内审开出的不合格的整改措施往往与不符合类型或性质不适应,这不但不符合标准要求,同时也往往在采取该种纠正时出现新的不合格。

7、内部审核人员不足、样品偏少。根据标准要求,审核抽样应当是从所有清单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审核,以确保审核具有代表性,但由于审核时涉及部门多、时间短,审核人员少,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任务,因此,只能抽取比较少的样品进行审核,由于样品数量不足,可能导致审核结果无法具有代表性,增加了审核结论的风险。

8、把内审与个人或部门考核挂钩,导致审核与被审核互相对立。有的单位将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数目与部门及人员年终考核挂钩,致使受审核部门与审核组产生人为对立,导致受审核单位想方设法拒绝将真实情况展现给审核组,审核组看不到真实情况。

9、受审核部门不能正确看待不符合项。内审的本质是全面检查体系运行情况,不断改进运行绩效,以利于部门改进工作,在考虑了审核目的后提出不符合项。有些部门无论不符合项的性质如何,只要审核组开出不合格项,就不能正视,就产生情绪,其实质是未能真正理解内审的本质。

10、内审时缺乏沟通。内部审核时,审核组应当认真审核体系运行情况,对好的方面进行保持,对做的不足的方面帮助部门进行改进。根据这个要求,审核组应当对检查出的情况认真与受审核方进行沟通,以利于其改进体系运行绩效。有些审核员在审核时,只注重查找问题,甚至有非找出问题不可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二、搞好内部审核的对策

1、搞好内审员培训,从专业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

QES三体系综合审核,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专业、各部门,内容多,范围广,工作量大,专业及部门之间接口多,因此,要搞好内审,就必须加强内审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培训与审前培训,其主要作用是使审核员掌握标准,在审核深度和审核结论上形成一致,同时,由于内审员是各部门的QES工作人员,培训内审员对各部门的QES管理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开好内审首次会议,明确审核要求,提高受审核单位的认识。

首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宣布审核计划和时间安排、审核内容,向受审核部门说明审核的目的、依据、时间、内容和人员安排等,通过首次会议,使受审核部门了解审核的内容及审核的真正意义,使受审核部门正确认识内部审核的作用,以便整个企业内部统一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配合,以通过内审达到改进提高的根本目的。

3、认真搞好内审策划,编制好内审计划和内审检查表。

对实行QES三体系管理的单位而言,审核涉及的要素多,专业复杂,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必须进行科学策划,统筹安排,按照专业和部门的多少合理确定内审人数以及时间安排,尤其是涉及去外地现场的部门,应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核任务。其次检查表用于指导审核员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和内容进行审核,规定了检查的内容,因此,实施内部审核,编制好内审计划和检查表十分重要。

4、坚持审核原则,保持审核的严肃性。

审核必须坚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审核时,一定要以标准、法规、规范、体系文件为审核准则,认真将审核发现与审核准则相比较,以便得出是否符合标准及体系文件要求的结论。同时,审核要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审核员应坚持以审核准则为标准,避免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第3篇

为了保证管理体系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正常运行,促进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作,实验室应当根据自己的质量活动开展内部审核,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寻求对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所以,实验室应当建立良好的自我改进机制、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重点是做好内审关。

一、正确理解内审的含义

1、内审的定义:内审是实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是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系统、定期的审核,是保证质量管理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工作过程。它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

2、内审的目的

a、通过内审,确定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是否符合要求和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以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

b、通过有效的内部审核可发现质量体系的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为改进质量体系创造机会。

c、进行内审有助于管理者正确了解各部门的现状,发现问题,评定优劣。特别是在发生质量事故和客户申诉时,内审有助于查清问题,分析是非和责任。

d、通过内审,在第二方审核或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评审之前,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加于纠正,为顺利通过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评审扫清障碍,从而使外审获得较好的结果。

二、内审的一般程序

策划与准备——内审实施——编写内审报告——跟踪审核——内审总结。

1、策划与准备

开展内审前,应有一个策划的过程,策划结果应形成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审核计划、审核工作文件和资料、审核通知等。通过内审策划,审核计划得到批准,实验室内审确定的审核组和各受审部门应充分了解审核计划及其内容,明确分工,准备各类工作文件和记录,以备在现场审核时使用。审核准备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致,现场审核就可能越深入,就能为内审的顺利实施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2、内审实施

内审实施以召开首次会议为开端。根据标准、准则、文件、检查表和计划安排,内审员进入现场检查、核实,把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记入“现场审核记录表”,通过对审核的证据、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并经实验室内部审核中认定的受审方确认,即可开具不合格项报告,得出审核结论,最后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同时根据做出的审核评价和结论,给出纠正措施的要求。审核组长应对审核的全过程 控制,现场审核是整个内部审核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对现场审核的控制以及审核技巧的应用,成为审核成功的关键。

3、内审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组结束审核工作后必须编制的一份文件,它是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做出的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内审报告应规范、定量、具体。统计分析不符合项,对审核对象的质量活动及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并与其共同制定纠正措施和实施要求。递交审核报告前,审核组应与审核对象负责人协商交底,核实修正报告的内容,在双方原则上同意后,由审核组长在规定的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方式,递交给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审查批准。经批准的审查报告应分送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报告递交后,审核工作即告结束。

4、跟踪审核

跟踪审核是审核活动的一部分,是内审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内审中双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对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活动。内审组长应指定一名或几名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及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在确认完成及合格后,做好跟踪验证记录,将验证记录等材料整理归档;在下一次审核时,要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价,写入报告,实现审核闭环管理,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审核跟踪可促使实验室各职能部门考虑和实施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项再次发生,以利于实验室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

5、内审总结

年度的内审全部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全年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内容包括年计划是否周详、组织是否得力、内审人员是否适应工作需要以及今后的打算。

总之:质量内审计划应覆盖标准的全部要求,内审计划安排的内容认真落实实施,内审人员有相应的资格及能力,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做出客观的判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应可追溯等。通过内审解决好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的问题,有了符合性的坚实基础,就可以通过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数据分析、改进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良好的自我改进和完善机制,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以持续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HSE审核

关于HSE审核,在项目运作的不同阶段,由于项目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HSE审核的级别和范围,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审核。通过审核判定HSE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以及相应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系统地验证被审核方实施HSE方针战略目标的过程。

一、HSE审核分类

HSE管理体系审核是公司建立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效果的手段,也是改善企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通过审核可以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和改进HSE管理的不足,提高公司的HSE表现。因此,HSE管理体系审核对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石油行业内的HSE审核指的是:客观地获取可验证证据并予以评价及独立、系统地形成文件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HSE管理体系及其管理结果是否符合审核准则;体系是否有效地实施、是否适用于实现HSE的方针和目标。

HSE管理体系审核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类型:按实施审核的审核人员来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见表1。

审核分类 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 按实施审核的审核人员

HSE管理体系审核 内部审核 第一方审核

外部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

(认证审核)

表1 HSE管理审核分类

第一方审核又叫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是由公司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公司建立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系统活动,可为有效地管理评审的和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提供信息。

第二方审核是公司为了选择和评价合适的利益合作方,在合同签订前或依合同要求,由该公司的人员或由其他人员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合作方进行的审核。这种审核旨在为企业提供信任的证据。

第三方审核是由独立于受审核方且不受其经济利益制约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审核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受审核方进行的审核。

在第三方审核中,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依据认证制度的要求实施的以认证为目的的审核,又称为认证审核,有时简称认证。认证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主要借助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来进行。

在上述三种审核类型中,认证审核的客观程度最高。因此,认证审核往往被称为是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客观性的审核,具有更强的可信度。

二、项目的HSE审核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HSE绩效的好坏是衡量项目管理的重要关键指标,所以围绕提高改进HSE管理各种措施都在持续开展,HSE审核就是其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措施。

由于国际合作项目在实际的HSE管理中起点相对较高,其在国际领域中享有较高的HSE声誉,所以在项目HSE管理过程中不会刻意去取得国内的认证审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执行第一方审核(内审)和针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

1.项目的第一方审核

针对项目的第一方审核(内审),主要基于作业管理方(甲方)的HSE管理期望值和承包商运营管理目标,依据项目对HSSE风险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体系的要求,对HSSE风险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执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针对发现的不足,根据作业管理方(甲方)的HSE政策和HSSE-SP标准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的HSE业绩表现。审核的依据和范围包括HSSE风险控制框架中所涉及的要素(如:图1),项目作业管理方(甲方)管辖的所有可运行设施和相关业务活动、承包商和其他项目的管理过程。审核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审核,不是每个设施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审核,但是对于特殊要素还是要进行抽样审核,包括现有管线、中转站以及管汇、在建的管线等。

1.1.关键风险审核分类

项目合作方为国际化的油气开发公司,其公司HSE管理起源较早基础扎实,其体系建立已相对完善,第一方审核(内审)不在停留在体系的完整性,更多地集中在体系执行过程的细节方面的检查验证,为了确保关于“风险”控制体系的执行和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及重大HSSE危害和影响控制的完备性和有效性,特别重视对关键HSSE风险控制领域进行审核。下面列举几个HSSE风险管理框架中要求的要素:

(1)风险管理

在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从危害和控制措施清单的完整性、HSSE关键活动的制度以及责任界定划分、岗位HSSE能力、工作许可程序完整性适用性以及现场执行情况、变更管理、应急计划的完备性、对发生事故的调查及跟踪、HSSE领导力及文化的体现和建设等方面进行审核取证。

(2)资产完整性和工艺安全

关于资产完整性和工艺安全方面的审核,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设计过程中的工艺安全性基础要求是否得到应用(例如:设计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以及审计、批准过程),在设备设施设计、使用、维护过程中是否有该方面的技术权威介入过程(例如:设备减损的审批过程和评审),资产管理经理职能的责任和职责是否明确并得到严格执,设备设施运行的完整性(例如:阀门、过压保护、腐蚀等等),HSSE关键岗位能力和保证HSSE关键设备和安全性的确认、维护、检验和控制。

(3)个人安全

针对个人作业安全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各种现场基础规章制度遵守执行情况(救命规则、场地守则、黄金守则、酒精药物使用管理方针的执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最基本要求及现场员工执行和使用情况,是否建立了问题发现和干预的监管程序以及执行情况。针对高风险的特殊作业,建立特殊区域作业规程和安全作业惯例:密闭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厂区和设备的安全隔离、挖掘作业、吊装作业、其它相关作业。

(4)承包商HSE管理

项目的HSE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承包商,在第一方审核(内审)过程中,是针对项目作业管理者(甲方)对承包商的HSE管理要求,验证作业管理者是否对承包商进行了有效的HSE管理,是否按照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的期望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承包商HSSE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合同HSE风险的评估、承包商HSE确保行动计划完成的情况、承包商HSE业绩管理、是否根据合同类型进行承包商以及承包合同分类管理。

(5)安保风险控制

通常所指的HSE管理指得是健康、安全、环境,项目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把安保工作也列入了第一方审核(内审)范畴,称为HSSE。安保风险控制审核主要是验证项目是否有效履行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的安保标准。

图1 项目第一方审核依据

(6)道路运输安全

同样在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对作业管理者管理的项目审核时,将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也列入审核范畴,主要考察验证项目运作过程中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有关道路运输安全标准,包括驾驶员、车辆和行程管理等规定执行的有效性。

1.2.审核问题的分类

针对审核的发现项运用风险评估矩阵评估其等级确定提高整改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按照审核程序指南要求,审核发现问题可评估为五个等级:严重、高级、中级、低级、合规性问题。

严重:审核所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目标的实现导致严重不良负作用并可能对其他作业管理者的项目或公司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应立即对高级管理层提出书面警告。强制性跟进严重发现项的整改过程,其整改进度要在董事会下级委员会层面上承诺担保。

高级:审核所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对目标的实现导致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向被审计者提出书面警告。强制性跟进高级发现项的整改,其整改进度要在业务单位层面上担保。对多重高级发现项的整改进度,要上报董事会下级委员会层面。

中级: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可预测的影响。强制性跟进对中级发现项的整改,其整改进度要在业务层面上担保。

低级:审核发现的薄弱环节不会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可预测的影响,但纠正后能够强化风险控制框架。这个级别的发现项不会在报告中体现,而会向业务部门沟通建议改进(非强制性)。

合规性:审核发现的任何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发现项均属于这一类。这类发现项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整改或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

在审核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审核完成相应报告,在报告中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受被审核方的卓越实践,并和被审核方方就发现项的整改行动方、完成时间达成共识。向被审核方征求审核报告草稿意见并讨论后达成共识。尽量在审核组离开前达成共识,在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报告,包括发现项及其相应的整改方案。

2.项目的第二方审核

项目执行的第二方审核主要是针对承包商的HSE-MS审核,目的是为了验证澄清承包商的HSE-MS是否完善健全,体系执行是否有效,是否满足项目对承包商的HSE-MS要求,从而保证承包商在项目作业的HSE良好表现,持续提高承包商HSE管理业绩。

在项目执行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审核:第一种是在给承包商授标前,针对承包商投标时的承诺以及HSE确保的书面文件对承包商进行HSE管理的澄清审核,主要考察验证承包商在自己公司内部是否按照其在投标时承诺以及HSE确保的文件中所列举的那样进行HSE管理,审核结果作为是否授标给这家承包商的主要依据。第二种是在承包商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作业管理者(甲方)定期对其进行HSE符合性审核,考察验证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按照作业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要求来推动其自身的HSE管理,其HSE管理是否符合项目不断提高的HSE期望,是否在针对作业管理者(甲方)提出的HSE期望在不断的持续的改进,通过审核发现承包商的HSE管理不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地方,不断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趋于作业管理者的HSE期望,提升项目的HSE管理业绩。

2.1.承包商的澄清审核

审核依据是甲方在招标时提到的承包商履行合同应该满足的基本的HSE要求和承包商在投标时承诺的HSE保障文件(如:表2),通过对承包商的HSE澄清审核,判断其在投标时的HSE承诺保障是否属实,考察其HSE管理状况是否满足和甲方合作的要求,其HSE管理体系建立是否完备、合法合规。根据各要素评估得分比重得出承包商的综合分值,大于80%为绿色、50%到79%是黄色、小于50%是红色,如果处于红色得分区域该承包商将不考虑其为项目服务,审核只是对承包商的一个综合评估,没有正式的审核报告提交,不对发现项进行要求整改,只是通过审核评价承包商是否可以和其建立合作关系。

表2供应商/承包商授标前 HSSE 调查表部分样表

2.2.承包商的符合性审核

依据作业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体系要求,对承包商分别在领导力和承诺,政策和策略目标,组织、职责、资源、标准和文件,危害和影响管理,计划和程序,实施和监督,审核,管理回顾,八个HSE管理体系要素将进行详细审核,针对每个要素都有几方面详细的要求。审核过程中,对每个管理要素进行分别审核,并对各个要素统一建立了四个评价标准(如:图2):

第一级是HSE管理体系正处于开发创建中,正在着力于解决主要问题,包括承包商在内的HSE案例和相关文件都是最新开发的,并且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第二级是HSE管理体系已被编制成文件,并经过核准,具有相应的资源。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优先满足实现HSE管理目标,并且也可以兼顾到大多数其他目标。

第三级是HSE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并经过验证测试,关键的系统管理程序已编制成文件,并且对HSE系统运行结果进行测评。

第四级是针对HSE管理体系建立持续改进的程序,并不断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支持,所有的HSE管理体系要素均从根本上满足HSE管理的要求。

图2 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审核分级表部分样表

在审核过程中,对每个要素进行评估看其能达到哪个级别,并给出相应的分数,从一到四级为1到4分。每一个要素又有几个子要素的评价项目,对应每个子要素进行评价给出分数,最后一个要素的几个子要素的评价得分进行平均得出该要素在审核过程中评价所得的分值,对八个管理要素评价后的得分进行平均就是该承包商此次审核的得分,项目规定在2分以上的承包商才符合为作业管理者(甲方)服务的要求。

三、HSE审核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项目通过有计划地执行各级HSE审核,发现问题解决整改完善,不断提高项目的HSE管理绩效。HSE审核在项目管理承包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按计划周期性的承包商审核,不断检查督促承包商按照项目要求提高完善自身的HSE管理体系,使得项目承包商HSE管理保持高效可控稳步提升。由下图3的两家不同的承包商的审核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承包商在HSE体系建设方面逐年提升。

图3 项目承包商审核分值情况

HSE审核作为HSE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其对推动HSE管理绩效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项目自身的HSE审核以及对承包商的HSE审核,持续不断的完善项目HSE管理体系,推动了项目HSE绩效稳步提升,自项目建设运行开始到目前近八年的时间里未发生一次死亡事故。

2.通过持续的HSE审核整改完善,在项目内部逐步形成一个崇尚安全的良好氛围,在开始任何一项工作前都要首先考虑到相关的HSE事务,经过长期有效的审核管理建立起项目自己的安全文化。日渐成熟的安全文化反作用于项目员工,从而提升了项目HSE管理业绩。

3.以承包商审核为手段,不断深化对承包商的HSE管理。通过对承包商的周期性HSE审核,使得承包商对我们的HSE管理方法逐步熟悉,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向我们的HSE管理期望靠拢,潜移默化的影响承包商,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更加顺畅高效,推动了项目HSE绩效的整体提升。

4.通过HSE审核,保障HSE体系的健康高效运行,提升HSE管理业绩。经过长期的管理建设,现有的HSE体系均已比较完善,运用HSE审核检查监测体系运行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提高整改,同时推动HSE管理业绩的提升。

四、HSE审核对项目HSE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项目管理中HSE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行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HSE审核就是用来确保HSE体系运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适用性、持续有效性的检查监督实施方法。在项目管理运行过程中,作业管理者主要作用是监督管理项目的承包商使得项目安全高效运作,实际作业的均为承包商,通过相关的HSE审核确保作业管理者和承包商的HSE管理符合项目运行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所以HSE审核对项目HSE管理尤为重要。

1.通过HSE审核提高项目的自身HSE管理水平,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作业管理者的HSE体系运行情况直接决定着作业管理者对承包商的HSE管理的效果和结果。作业管理者必须按计划地对自己的HSE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发现自己在HSE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高效完成既定HSE目标找出下步行动方向持续改进HSE管理,保持HSE体系的先进性。

2.决定项目运行顺畅成功的关键一部分因素就是承包商的质量,通过对承包商的HSE澄清审核为项目运行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从合同实施初期就对承包商介入必要的管理,为将来合同的正常高效运行打好基础。同时可以筛选淘汰那些不符合项目要求的承包商,为项目运行消减因为选择承包商不当的相应风险。

3.对承包商的管理,除了现场严格要求其执行项目的相关HSE规定外,同过通过定期的承包商符合性审核,考查验证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按照项目HSE管理要求来推动HSE管理,是否针对项目不断提高的HSE期望在不断的持续的改进,发现其与项目管理要求不符的地方,不断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趋于项目的HSE管理期望,提升项目的HSE管理业绩。

4.通过对承包商HSE审核从根本上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针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是比较细致全面地HSE体系符合性审核,对承包商HSE体系的八个关键要素逐一审核评价,找出管理相对不足的方面,变相的推动了承包商的HSE体系建设,相当于承包商接受了一个不以取证为目的的提高自身HSE体系建设的独立第三方审核,从根本上推动了承包商的HSE管理。

5.审核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对于第一方审核,项目是被审核方,通过审核专家的建议可以学习到好的行之有效的HSE管理方法,不断提高项目的HSE管理。对于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承包商是被审核方,通过对承包商的审核可以发现承包商在HSE管理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到项目HSE管理过程中。

HSE审核作为一种有效的HSE管理检查监督测评工具,通过HSE审核能够确保HSE体系运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适用性、持续有效性,它是HSE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HSE审核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管理者自身的HSE管理业绩,保持HSE体系的先进性,同时也是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必备利器,更是作业管理者和承包商共同成长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HSE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2]《2012年项目健康、安全、安保、环境及社会表现控制框架审核报告》

[3]《HSE MS SAQ Level 1-4》

管理体系审核准则范文第5篇

随着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改革,很多企业考虑到行业未来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多套的认证体系,而企业中的体系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内审员,受工作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多体系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够到位,开展跨专业体系管理内审相对困难。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内审领导小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企业内审,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司的内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推动企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明确负责人及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组建一支专业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正确开展企业内部审核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从而降低风险保证体系运行有效。

内审领导小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与领导层有效的沟通,便于审核小组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汇报企业内审情况,使得企业领导认识到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层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筛选专业人才组成内审员小组

企业各类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重点不同,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领导小组应筛选出具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非常熟悉组织运作的各专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并有一定比例的中高层人员参加,且业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占大多数,这样的人员配置才能保证在审核时更多地关注生产和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同时专业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内审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对审核区域的工作内容、流程或工艺不熟悉,就难以开展有效深入的审核。如何筛选出适合企业的内审员,有效整合企业内审员队伍,是企业体系内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审核员的筛选条件:

1.具备专业知识与体系标准的能力。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内审员需要了解送电、变电不同专业的施工特点,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了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四个管理体系五个技术标准”的要求,虽然各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不同,但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子体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需要专业的内审人员兼顾好各个标准体系审核内容,将审核标准的要求与实际专业知识有效的融合。对于多体系内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审员多年工作实践的锻炼,才能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审核方法。

2.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内审员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受审核部门和人员应该做到审核沟通细致,耐心,对于不同层次的受审核人员从多角度予以建议,按其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将问题阐述清楚,与受审核管理层沟通时应做到明确轻重缓急、利害关系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做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将内审中收集的基层员工对公司体系管理的要求和建议反馈至管理层,将公司最新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员工。

3.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企业风险意识。一个团队里的审核小组由各专业内审员组成,协调审核团队内部关系,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关系,做出有效的判断,合作协调不仅仅表现语言更表现在行为上。审核员应善于观察,在审核中善于发现企业基层的问题,通过开具观察项、不符合项,提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法预知的风险。

4.具备撰写审核资料的能力。审核是一个过程,审核员应有效的收集企业管理信息,建立审核思路,并形成有效的审核记录与审核报告。对审核中的审核发现(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归纳、评价,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不断强化兼职内审员队伍

企业内审员的专业审核能力对内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应该了解公司施工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知道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准则,掌握审核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能力势必要通过培训和审核实践。参加内审员培训是获得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和审核方法及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的内审员都必须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内审员证书后才能具备参加内审的资格。

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审核员参加第三方组织的各个标准换版培训,平时也应该以交流座谈会的形式,聘请资深审核员,进行专业沟通指导,对内审过程中存疑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搭建企业体系内部管理沟通平台。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