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合作社分红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坪营村位于高大坪镇北面,是四个自然村(大田村、岗寨村、坪营村、杨奉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地处东面位于本乡镇的水堰村、南面位于毗邻学孔镇林河村、西面位于本镇的光华村、银水村、北面位于本镇的桅杆村,距仁怀市城区38公里,与镇所在地7公里。
全村23个村民组、1565户,人口747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94户,770人,于2019年底全员脱贫。全村党员63人,村干部9人(其中临聘2人),地域面积为13.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2%,耕地面积8775亩(其中田、1750亩、土、7225亩)。辖区内街道一个,村卫生室1间,专业合作社8家(养殖7家,农产品加工1家),小学1间,幼儿园2间。
二、工作开展情况
(党建工作)
1、坪营村目前共有党员61人(离任村干部7人、现任村干部8人、干部党员6人)老弱病党员11人,外出党员13人、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审批程序5个步骤27个环节,每年至少发展党员1名。
2、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坪营村严格按照仁学组发(2021)2号文件精神和高大坪镇“四亮、四比、四考、四创”对照学习方案和时间表,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党员大会和群众会宣传好党的声音,教育干部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听党话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现金收入12.38万元(坪营齐力盐菜提留3.38万元,离岗创业5万元,村级红梁扶持费4万元)2021年预计收入可达20万元(离岗创业10万元,停车场预计收入5万,其他收入5万元)。
4、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共培养后备干部4人,经村支两委会会议决定,提前到村适岗4人,目前还有1名后备干部肖作秀。
(村委工作)
坪营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及挂帮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到2019年底,全村194户770人贫困户已全面脱贫,集体经济已达到12.38万元。一是打造了一个好的服务阵地和村容环境。二是人饮工程方面、建成覆盖全村的6个人饮工程,并全面投入运行;三是通讯建设方面、新建4个通讯基站,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小康路建设完工达98%,新建2个村级文化广场;贫困户脱贫巩固工作从“五个有”抓起,投入50万扶贫资金以贫困户入股分红方式建成牛犊养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已尝到分红的甜头,积极性较高。贫困户的巩固稳定脱贫成效明显,能够稳定脱贫。
三、下步工作
1、对照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对照镇“四个四”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管理,感化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查分析;对策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甘南州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后续工作,服务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笔者从年初至今,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等方式方法,先后深入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8县市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的46个乡(镇)100多个村开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甘南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域辽阔,地理结构比较复杂,气温差异大,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等三种经济类型,辖有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等8个县市99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662个村,294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5万km2,有农牧户14.44万户,58.37万农牧业人口,2020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9元。
二、工作成效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州、市(县)乡、村组织相互联动,采取举措,积极贯彻落实发展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一是全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集体组织均在地方银行备案、开设了账户;二是地方政府部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省、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给贫困村注入发展资金53273.42万元,完成资本积累。三是地方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门着力指导村集体特别是贫困村积极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通过村民议事方式方法,通过“三变”模式或寻找有效经济组织即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其签订投资入股协议,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甘南州8个县市全面完成农牧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据调查该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共清理核实资金1.2亿元,资产64.41亿元,村集体资源性资产283.84万hm2,资产主要是国家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如村办公房屋及辅助设施、电脑与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文化广场、路灯、运动器材、光伏发电、公共设施等固定资产,资产来源是公积公益金——政府拨款等形成资产。五是村集体财务实行“村财乡管”或委托第三方记账,能够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核算记账。
(二)提前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甘南州各县市、乡(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农业农村部门脱贫攻坚期间,不仅积极贯彻落实省、州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举措。一是按照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对贫困村注入了发展资金,并建立了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进度统计制度,实行周报月通报,促进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进度;二是通过引进企业、寻找规范运行合作社等方式方法,并与其商定签订投资入股协议,按照约定兑现协议提前或按期分红;三是甘南州8县市309个贫困村中的210个“空壳村”均提前2018年全面完成消除贫困村“空壳村”任务。据目前调查统计,甘南州8个县市99个乡(镇)662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2020年全州66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40万元,村均收入4.59万元。其中309个脱贫村收入1847.02万元,村均收入5.98万元;353个非脱贫村收入1192.98万元,村均收入3.38万元。从收入结构分为收入在1万以下的村64个村,1万~2万元的68个村,2万~5万元的357个村,5万元以上的173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投资入股收益、光伏发电收益、经营性资产收益、房屋出租收益等。
三、经验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甘南州、县市、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期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甘南州各涉农部门及干部群众掀起了广泛学习宣传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甘办发〔2015〕50号),2016年省发改、财政、农牧等部门相继出台的《关于借鉴贵州省六盘水市经验深入推进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甘农牧发〔2016〕167号)、《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甘农牧发〔2016〕260号)和《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促进农村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发〔2017〕16号)和《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指导意见》(甘发〔2017〕44号),2018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20号)等文件政策精神,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聚力贯彻,出台政策
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政治站位高,履职尽责,全力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2016年州委州政府两办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6〕19号)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6〕21号);2017年州财政、州农牧部门联合下发了《甘南州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州财农字〔2017〕01号);2018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牧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南发〔2018〕6号)、州委州政府办公室印发《甘南州关于稳步推进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南办字〔2018〕10号),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甘南州关于全面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方案》(州政办发〔2018〕123号),明确规定了消除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各县市和州、县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贯彻落实。
(三)多方通力,稳步推进
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是脱贫攻坚期贫困村脱贫退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提升村组织两委执政能力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甘南州各级涉农部门单位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作用,尽职尽责,通力协作,全力指导,稳步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召开涉农部门、金融办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重点解决村集体在银行营业室开设银行账户难、村集体分红资金无法进账等问题。二是采取措施,通过实施项目、产业扶持等形式注入村集体发展资金,并有效指导村集体与效益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签订了入股投资协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方法,着力引进效益经济载体,本着“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理念,承接村集体投资入股或联姻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四是政府部门积极监督签订协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约定如期或提前兑现协议比例分红,确保村集体经济保值增效。
(四)核查督导,打实基础
甘南州、县市党委政府部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特别是农业农村部门针对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三项脱贫攻坚主责专责工作任务,多次组织人员赴基层核查督导这三项工作,确实有力推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一是各乡(镇)、村组织能够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核算记账,认真执行州财政、州农牧部门联合下发了的《甘南州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州财农字〔2017〕01号)规定,防止违纪违规现象发生。二是各村组织能够在上级组织及业务单位的指导下,按照《村民自治法》规定开展村集体事务工作。三是积极引导了村集体自觉走村民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治理路子,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宣传村集体经济政策法规广度和深度不够,法治意识、爱村如家意识淡薄。二是积累微、缺管理,发展公益事业难。农牧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弱,加之集体积累少,易出现杯水车薪情况。三是乡(镇)级无农经站,跟不上服务村集体发展需求。由于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村干部素养较低,思想不解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一定程度上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也易发生村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四是村级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部分村集体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五是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重视村集体积累不够,体制管理跟不上,导致对村集体收入分净拿完思想意识严重,限制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对策措施
一、产业发展完成情况
在全县****个乡镇(街道)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89个,畜禽家庭牧场**9个,发展养殖大户64户,水产养殖面积**309公顷,推广稻田养鱼面积**384公顷,生产各种鱼苗鱼种****00万尾,种植牧草**00**4亩。现全县存栏:生猪3**.87万头,牛**0.07万头、羊30.47万只、家禽93.**0万只。出栏:生猪**9.88万头,牛**.9**万头、羊**4.**7万只、家禽**04.56万只。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4997吨、**47**吨和**780吨,渔业产值0.88亿元、畜牧业产值8.38亿元,实现畜牧渔业产值达9.**6亿元。畜牧业产业化大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举措
1.产业选择。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来德调时的指示精神,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县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63号)、《关于印发全县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发助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87号)等文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重点培育,稳定发展生猪,积极发展家禽、羊、水产及特色养殖的工作思路。
2.加大技术培训。一是积极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选派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提供畜牧养殖技术服务;二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县级讲习员队伍和“雨露计划”培训;三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培训;认真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产业扶贫指导,确保参与畜牧养殖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服务,为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各乡镇已召开****03场肉牛养殖群众会,涉及**09个村、**0**9个组、67**77人;发放宣传单、明白卡4**000份,张贴标语、公告45**份,出动宣传车**68台次,发放技术手册**300份,编辑短信、微信发送群众,营造起全县肉牛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工作中,全县组建了肉牛技术服务团队**0个,参与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80人,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750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培训**060人次,有力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加快了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确保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肉牛产业工作任务的开展。
3.资金筹措。积极向上级争取肉牛产业发展子基金3.4亿元,新建肉牛规模养殖场84个,肉牛家庭牧场**9个。全县有肉牛养殖经营主体33**个,其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93个,肉牛养殖企业(公司)38个。截止目前,全县投决的合作社有98个,投决金额8644万元,共管账户到账金额6589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资金使用率3**%,通过乡级评审但还未上县投决的合作社有**06个,评审基金为8**76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县__片区、__片区、__片区、__茶业集团以及__县__片区、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县以“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在精准扶贫中,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创建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
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9月下旬,茅坝村新建起的村委会办公楼,一摞摞深紫红色封面的证件本子,整齐地码放在资料室内平整的灰白色瓷砖地上。因数量太多,这些印着“股权证”的本子首尾相连,占满了两面墙的墙角空间。
茅坝村地处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是该县近期开始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试点地之一。按照规划,该村已将村集体所属经营性资产及资源性资产全部折股,按“一人一股”确切量化到村民头上。如能成功,除解决因产权虚置导致的“家底”不清、村民权益无保障等问题外,还将为农村集体资产改革确权确股探出新路。
作为中国农村进一步改革的基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针对集体经营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并不十分成功的产权改革之后,已与林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一起,构成了“3+1”改革任务。
与其他三项改革相比,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范围及进展在全国不统一、要实现的权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多样、推进路径也多元,堪称“硬骨头”。据《财经》记者近日在贵州的调查:总额可达数万亿元的集体资产改革完成后,还将面临与其他改革兼容,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共性难题。
2017年底前,这项由中央层面推动的全国性试点工作将完成。来自地方的实践经验将以何种方式被得到吸纳,下一步改革又将作出哪些突破性部署,各方均抱以期待。 改革框架
上世纪80年代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改革在全国闻名的湄潭,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8月中旬,其在贵州范围内率先挂牌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其承担的“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改革任务之一,得到了中农办、农业部等中央部门的支持。
“改革先后有四个难题:成员边界、集体资产边界、股份制量化,以及建立平台。”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张雷告诉《财经》记者,“在吸取全国各地改革经验后,我们希望清晰明了地一次性解决多重利益关系问题。”
对第一个难题,因涉及分财产的资格门槛,各地处理起来都颇为棘手,争议也多种多样。故湄潭在制度设计之初,便对集体成员来源做了历史梳理:解放初期打土豪分田地,后来逐渐在初级社的基础上过渡到高级社,再到。社员是土地原先的所有者,也是土地承包时有资格获得承包地的人。
能够体现这种梳理作用的细节之一,是改革设计者为了解决行政村存在的大锅饭问题,选择了将行政村内部以往的生产队或自然村作为分社分股依据,在合作社基础上,另立分社资产量化明细表,股改历史上原属于该分社的资产。
“一开始想以1983年土地首轮承包时的信息作为成员边界基准,但因年深日久、资料不全,只得以1998年湄潭土地二轮承包时为准,将承包地人口、当时的现有人口、户主三个信息作为起点,设立‘桩子’,并以2016年3月31日24时为‘结点’,涵盖在范围之内的人口,是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筛选的原始取得人口基数。”湄潭县农牧局副局长张勇称。
按照湄潭的设计,处于“桩子”和“结点”之间的人,亦要通过《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指导意见》进行加减,最终筛选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加法”的核心原则,是土地承包关系及户籍关系。得以取得资格的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婚姻取得、收养取得、移民取得、申请取得;得以保留资格的情况包括:原籍在本村的现役士兵、在校学生、服刑人员;长期下落不明被注销户籍后返回,在其他地方无户籍人员;农村居民购买“蓝皮户口”人员;农村军民购买城镇养老保险而转为城镇户口人员,其他人员。
丧失成员权的“减法”,则体现在以下五种情形当中:死亡,除士兵、学生等形式外户口迁出,户口在本村、已界定为其他经济组织成员,成为国家财政供养的机关、事业等在编在岗及离退休人员,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
“不能多头占有,不能两头落空”,是湄潭处理成员权这一棘手问题的基本原则。此外,该县还采取了“确权确股不确资”的方式,将资产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按1人1股平均量化,以“人为基数,户为单位”核发股权证书。
“考虑到不给未来造成后遗症,标准放得相对宽松,能确定进来的都确定进来了,省得自找麻烦。”张勇说。
但也有不那么宽松的时候。以该县已基本城镇化的湄江镇湄江村(街道)为例,与广东佛山等地类似,该地已基本将土地全部出租,也借此形成了上亿元的资产。“很多人已成了城里人,以前回村里闹一闹就能分一点收益,导致矛盾不断。这一次改革就给了他们二选一:当着干部、拿着编制吃财政饭,要工作就不能享受分配。”张雷说,“另外,嫁出去的女孩子,户口不迁出去,还把女婿们迁进来当‘入赘男’,一家两个以上女婿出现这种情况的,只解决一个,‘倒插门’有一个养老送终的就够了。”
对第二个难题,湄潭的选择是资产全部清理完。但纳入确股的主要是资源性(包括土地)及经营性这两块。因村办企业少,设备不多且变动大,机械设备没有被纳入。
《财经》记者在“茅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股份量化明细表”中发现,纳入的资产有两类:土地类资产包括公路占地、水利沟渠占地、耕地、林地、山塘占地、荒地、滩涂、广场占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商铺类资产则包括商铺、停车场及市场。
与全国只划经营性、不划非经营性及资源性资产的地区相比,湄潭标准相对宽泛,张雷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缓解土地承包时留下的矛盾,划分清楚、不留夹生饭最好。江浙、广东的难题,一是成员权没解决好,另一个就是资产太多,没有统一的纳入标准”。
此外,“村里值钱的东西不多,资源性资产也不多,4138个股东,资金只有24407元,所以把与土地有关的都纳入进来了。”茅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肖文海对《财经》记者坦言,“一旦土地开发,按份分补偿也就有了依据。”他还表示,地方也希望通过改革,将属于农村集体的资产颁证。“国有土地有使用证,集体土地却没有。原先不股改,必要性不强,现在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就要有一个分项的‘身份证’。”
按照工作进展,包括公路、沟渠、水利设施等原先属于集体却四至不清也没有证件的资产,或将逐渐由各所属部门解决相关问题。 增值设想
在量化时,湄潭对第三个难题选择了不保留集体股、改革一次到位,背后亦有取舍。
“湄潭资产不多,也不想再搞一次改革,于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留集体股、土地股、农龄股等难算清楚的名目,只留成员股,简洁、实用。”张勇称。
如此一来,湄潭的试点村将建起村支部、村委会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开的村级管理体制。由村集体承担的公共服务成本,改由抽取合作社三成盈利设立公益金方式承担。
同样要抽取盈利的,还包括拥有分红权的集体经济成员,以及为集体经济壮大进行的必要储备。分钱的方式有了,做大资产盘子赚钱,正是集体资产股改的第四个普遍难题。
“确员是加减法,确资是加法,确股是除法,经营管理则是乘法,要把资产做大,把收益做实。”张雷称,“经营与增值,是试点村的首要工作。”
湄潭为此进行的改革准备是否有效,或仍有待现实考验:方法之一,是以成为市场主体的形式让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经营,合作社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开,前者可由本村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后者则必须外聘。
“能人经济”的作用被得到充分认可。“有能力去经营的人选对了,事情就干的起来。他们原先掌握的资源有限,下一步通过嫁接更多资源,能干出更大的事来。”永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宋代祥称,“单凭合作社内部的人,要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比较困难。”
方法之二,是建立县及镇一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平台)。通过平台,含股权证在内的各种产权资源可以在其中完成信息、招标拍卖、转让租赁等交易,促进各类产权有序顺畅流转。
目前,当地投入5000余万元资金、占地约1万平方米,在湄潭中国茶城三期建立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市场),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计划在今年底投入使用。
另一个被寄予了更高期望的资产保值增值、或至少可让资产盘活变现的方法,则跟被纳入集体资产的土地等资产有关,它虽然未被列入目前与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但《财经》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却被多位相关人士提及:
“之前集体资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想要去银行抵押,一方面村委会不是法人主体,另一方面没有权证,最终的结果是无法通过。而配合湄潭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其他改革任务,我们希望把以前无法抵押的土地、商铺等集体资产均纳入可抵押范围,按照市值6折抵押。”当地的一位官员称。
在回答关于“这些资产――包括一系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价格是否能高到有抵押的意义”这一提问时,这位官员称,“在入市试验时,国土部的领导也有类似疑问,贵州这种地方,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值钱吗?但我们拍卖的17宗土地,基本都是一挂出去就被接手,且跟国有土地的价差并不悬殊,最偏远的村子也不例外。贵州乡村旅游业正在兴盛,这些地可以拿来建商铺、开宾馆,都是生财之道。”
因此,这位官员认为,目前农村改革应该采取的是综合协调的方式,包括把集体资产股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关于农村土地的改革协调在一起,以便互相推动。“湄潭的集体建设性用地改革方案最初获得通过的难度不大,因为我们做了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否则谁来卖、怎么分,都会因缺乏主体导致改革失败。这就是改革配套的必要性。”该官员对《财经》记者称。 全局考验
早在二三十年之前,地处改革前沿的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一些城郊地区,由于承包地大多转化为非农用地,集体资产便率先开始了股份量化等产权改革实践。
从各地实践经验看,这项改革有诸多好处,一是使成员权表现股权,成员与组织间的关系简单、明晰;二是容易实现成员对资产占有的权利平等;三是集体资产置于股份经济组织后,有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四是为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创造了条件。
“数万亿元集体资产只有做到产权清晰,才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集体资产能到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化地流转,整个集体资产就可以实现保值增值。通过这个改革,使集体资产能最大化地得到利用,从长期看意义很大。”
在这一大背景下,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试点,正在全国不同地区相对广泛地推开:2015年,安徽省旌德县68个村中有55个村(社区)拥有了经营性收入,累计达到285万元;江苏省农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省共有6751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96个村正在改革,共占总村数的40%。改革共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59亿元,累计分红92亿元。
各地试点在积极推进的同时,顶层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据新华社透露,今年中国有望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出一系列指导文件,包括“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指导意见”,以及“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管办法”等。
但结合各地实践及《财经》记者近日对贵州的样本式调查,在此改革加速阶段,可能会出现以下难题:其一,全国各地对于集体经济组织股改的步骤差别较大。例如,关于股份经济合作社如何登记,在浙江就通过省人大地方授权的方式得到了化解,但在贵州等改革相对较晚的地区,配套性的政策就尚未出台。如此一来,专业性的农民经济合作社可以登记,但股份经济合作社却会出现在工商局无法登记办证的窘境。
“目前各地都在希望中央层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修订的步骤加快,使之增添更加详细的认定标准。不然集体经济组织股改的基础可能都没法搞清楚。”张勇称。
其二,因缺乏统一的集体资产认定标准,现有改革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有的地方把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都放到一起折股量化了,包括属于集体但没有分到户的耕地、经营性建设用地与林地等,这未尝不可。但这样一来,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改革是很不利的。这次会议希望赋予农民的权能包括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但因的范围受限,一旦把土地资产涵盖到集体资产中股改,就会出现抵押不了、转让不了的问题。这是目前地方改革还没明确注意到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对《财经》记者指出。
第三,对于股改的普适性问题,目前学界意见也并未统一。不少学者指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并不是要全面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或集体产权制度下的股份公司。而是要建立更有利于农村长远发展的基层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改革路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在重要城市的郊区,以及一些事实上已脱离农业、转变为城市建成区的“农村”地区,集体资产很难分割到户,集体土地也不再是可以分配到户的承包地,可以通过集体资产的量化、固化,建立股份经济组织。
“在广大以农业为主,尤其是在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地区,能将中央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好即可,并没有必要将原有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股份经济组织。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专业合作社要比股份经济组织更有生命力,适合后者发展的地区,本质上离农业越来越远了。”党国英称。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改革的问题,叶兴庆认为,目前的关键在于,有关集体经济改革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应尽快出台,否则其他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改革都会处于难以深入推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