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山生态修复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现状
海西州的水土流失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境内有大面积的风蚀残丘和戈壁荒漠,西部地区属典型风力侵蚀区,大部分属中度以上侵蚀,在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工业建设密集区、城市周边及道路建设沿线、绿洲农业开发区的周边有不同程度因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昆仑山、天峻等高海拔地区还有少量冻融侵蚀面积。
2.根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宣传先行、加强监督、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和“西防东治”工作方针。海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预防监督为主,重点抓好监督保护工作。其主要任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矿产资源开采、建厂、修路等开发项目进行普查登记,实行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及实施进度、质量、完成情况,督促开发建设项目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减少原生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对违反水土保持法,破坏原生地表、破坏植被,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案件依法调查、勘验、取证,立案处理并进行恢复治理。生态建设以绿洲周边荒漠化防治为主,在绿洲上游水源区适宜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3.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机构设置情况。1997年成立了海西州水土保持工作站,属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挂牌机构。基于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的不足和当时条件所限,成立后的水土保持工作站基本上未开展任何工作,加之机构名称不符合海西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无法开展相关工作。2000年,在省主管部门和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正式成立,并于2004年实现了和原挂靠机构人、财、物的完全分离,形成了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步入了正轨。目前,全州已在格尔木市、乌兰县、都兰县分别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其它各县(市)及三行委也挂靠在相关部门并开展工作。至此,已基本形成了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网络,为今后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
4.海西州水土深持预防监督站在独立后的两年中协同各地分站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对全州重点矿产资源开采项目、道路建设沿线、工业生产建设密集区及绿洲农业周边人为活动造成的原生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做了详细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划定了重点监督区域,其次,把督促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依法行政、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重点和落实“三同时”制度的突破口,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方案审批、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大检查,对青海碱业、大柴旦煤矿、都兰铁矿等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时整改,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促直至落实到位,另外,加大了水土保持“两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缴力度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对个别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擅自开工的采矿企业进行了停产整顿处理,收到了查处一案,宣传教育一片的效果,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全州已有40余人次先后参加了各项水保业务培训学习、水保防治工技术鉴定、执法培训等,基本做到了执法人员先培训后持证上岗、水保防治工先鉴定后操作、方案审查人员先学习后实践的工作规程,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海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认识不够。海西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起步较晚,各阶层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了解甚少,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把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导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得不到落实。不仅是企业业主不知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应与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就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此也知之甚少,有关部门在业主没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照样批准企业开工建设,还有的业主千方百计托人情找关系要求免去“两费”,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2.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不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牵扯多方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水土保持部门单一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认识,部门之间疏于合作形不成合力。往往是许多开发项目在没有得到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就已将立项、征地、开工建设等相关手续办理完毕,而水土保持方案则是在项目开工甚至完工后为应付验收检查补办的,尽管表面上项目各项手续完善了,但已造成防治水土流失具体措施实际上的缺失,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常常处在“事后查处”的被动地位。
3.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并存。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速度的大规模提升带来的经济增长指标,另一方面一方监督治理多方破坏问题突出,行政干预现象时有发生,对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环节有关职能部门随意省略,有些业主和领导错误地认为缴纳“两费”是增加企业负担,影响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治理资金到位率低,治理措施无法落实。另外,绿洲农业开发区周边不适宜耕作荒地的无序复垦也进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阻力较大。
推动全州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水土保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事业,必须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尤其要深入矿山、建筑工地对项目业主进行反复、深入的宣传讲解,使他们认识到治
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关。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坚持面向领导干部、面向广大群众、面向工矿企业和生产单位做长期的不同层面的宣传,使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明显提高。
一、年工作回顾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市九次党代会和区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1113”工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4.97亿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5782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亿元,增长61.1%;财政总收入完成2.9024亿元,增长56.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96万元,增长29%,财政收入和增幅均创晋源区建区以来最好水平。
(一)着力推进绿色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制定出台了“晋祠大米”生产标准,无公害蔬菜及放心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晋溪”、“天泉”等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提升。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节水面积2660亩,新建沼气池600余座。高质量地完成南瓦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7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6个,同创果蔬合作社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275人实现了就业安置。60家农家店、农资店相继营业,粮食工作继续保持全国先进。2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的规划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新突破。蒙山景区开发建设一期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蒙山大佛、开化寺等一批景点得到较好修缮和恢复;实施景区荒山绿化、道路景观绿化和风峪沙河河道治理工程,景区环境明显改善。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周活动,启动了古太原县城开发工程,“农家乐”旅游服务开始起步,“姚村采摘节”初见成效。晋祠庙会和晋阳风火流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7亿元,增长16.5%。
绿色工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完成第三批、第四批煤矿关闭工作,煤矿总数由59个缩减为28个。改造提升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伟业造纸、蓝星化工等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效益进一步显现。积极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北方重工、森昌装饰高档门窗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7亿元,增长19.7%。
(二)加快建设靓丽城区,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城镇化步伐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晋祠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实施,拆迁面积20.9万平方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地区硬化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省体育中心、滨河西路南延等省、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蒙山旅游专线、义井西街竣工通车,完成县乡公路5条,农村道路硬化34.43公里;治理超限超载成效明显,道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实施长效管理办法,全力搞好环境卫生,新建农村垃圾转运场14个,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新变化。严格落实“绿色高压线”,取缔小炼钢5家、石灰窑55座,彻底关闭全区7个粘土砖企业,新建了1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7.8%,万元GDP平均耗水量下降25.5%。加强生态建设,义务植树25万株,通道绿化42.41公里、植树33.5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7.11%,在六城区中位居第一。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70名,完成了7所小学、幼儿园的危房改造,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圆满完成了110项技术承包项目,我区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区,晋祠镇被评为年度国家级科技示范镇。狠抓人口与计生工作,为全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免费进行健康检查,人口出生率7.96‰,符合政策生育率96.36%,我区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公开招聘医卫工作人员40名,为农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99090人,参合率92.44%。人民武装、民族宗教、防震减灾、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双拥、民兵预备役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社会保障取得新成果。开发城乡就业岗位12617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49人,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468人,全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健康发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894人次,发放低保金581.88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90人次,发放低保金216万元,基本实现全民保障。可同时为200名孤寡老人提供供养服务的区级敬老院具备入住条件。精心组织,克服困难,区财政投入359万元,较好地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群众生活得到新的改善。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内部活力明显增强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太原涤纶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取得明显进展。果树场环境得到大力整治,被评为太原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示范基地。对全区工商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取缔177户,规范1281户。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税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宣传、推介晋源。全年新签项目11个,协议投资额17亿元;续建项目11个,协议投资额12.8亿元,新建、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亿元,增长20%。
(五)创建文明城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城区”创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84件人大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办理质量和满意率稳步提高。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圆满完成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
社会秩序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民爆物品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卓有成效,矿山企业安全水平大幅提高,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各类安全事故严格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矿业秩序持续规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为和谐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府行政效能继续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审计和调查单位58个。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晋源发展新局面的一年,是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绿色转型大推进、环境面貌大转变的一年,是民生问题得到大力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是晋源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跨入生机勃勃、和谐发展新阶段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晋源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传统产业比重过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欠帐过多;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可用财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四是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
二、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一年。
我区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推进“四大攻坚”、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开展“赛在、游在”主题旅游活动等。市委三次全会作出了打造太原经济圈、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城市”的重大决策;省市在我区的重点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市政府将加大力度从政策和财力上支持晋源区,我区在全市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建设目标,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绿色转型步伐;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宜居城区创建步伐;狠抓民生改善,加快和谐社会构建步伐;狠抓行政效能提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不断开创晋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2.7%;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按照“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要求,确保完成以下约束性指标:万元GDP平均耗水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2%,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突破,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塑造品牌”的思路,弘扬特色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的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继续把蒙山景区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推进景区开发二期工程建设,提高接待能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加快古太原县城开发,完善基础设施,逐步修复景观,发展一批服务规范、特色鲜明的农家小院。加强文物保护与修复,努力推动台骀庙和明秀寺修复建设工作。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推出一批“农家乐”项目;大力搞好旅游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把我区建成太原市南部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多渠道培养旅游从业人员,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抓住奥运会、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等机遇,组织好第三届“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提升“晋之源”品牌。
延伸旅游产业链。以晋祠、蒙山、晋阳古城为重点,深入挖掘“晋源十六景”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鼓励、支持开展以晋阳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创作,推出能集中体现晋源特色的文艺作品和旅游产品。拓宽运作方式,启动弘扬王氏、张氏根祖文化的相关前期工作。培育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和信息咨询等服务业,逐步增强对全市乃至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各类市场的开发与建设,推动万水机电市场、阳光装饰广场健康运营,构建以吴家堡—南堰为中轴的大型专业市场园区。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餐饮住宿产业,提升改造交通运输、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商务、物流、金融、信息、法律以及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在GDP中的比重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
各位代表,文物旅游资源是我区最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大突破,带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是我区绿色转型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区干部群众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心协力把我区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让晋源人民增加更多的收入,得到更大的实惠!
(二)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推进绿色经济转型
按照“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构建绿色工业体系。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两区体制融合,积极推动高新区晋源创意产业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服务好蓝星TDI二期等高新技术项目的扩建改建,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建成投产率,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以医药、精密制造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搞好东区落户企业的服务与达产达效工作,推动高速彩印等项目投产达效;抓好天工电力、北方重工等二期扩建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北部药业园区的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和园区活力。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造纸、化工等产业的新型化进程。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培育、提升一批工业品牌,推动传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目标。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康培、天泉和五府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重点,制定蔬菜、食用菌等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旅游农业,打造省城蔬菜和苗木花卉基地,培育一批绿色农业品牌。扶持同创果蔬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推进区域性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搞好农产品生产、流通服务。抓好安全畜禽产品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推进沼气池建设工程,进一步配套完善现有沼气池设施,新建沼气池200个。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饮水安全、小流域治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风峪沙河、开化沙河和开化沟流域治理等工程。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增强增收能力。
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村镇建设,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继续推进“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整治村庄卫生,村容村貌要有新变化。大力开展名村建设,打造一批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农村,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
(四)狠抓节能减排,推进生态建设
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提升效益为重点,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切实搞好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绿色高压线”,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排放,推进工业企业“零排放”试点工作和集中供热工程,推广清洁燃料,大力减少原煤燃烧污染,再建1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煤矿关闭工作。以传统高耗能企业特别是驻地企业为重点,积极协调,依法督促,强化监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任务。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做好太化搬迁相关服务工作。搞好荒山造林和环城高速的通道绿化,实施农田林网工程3000亩,义务植树25万株,新增育苗面积1600亩,建设10个园林村,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稳步增长。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增加节水面积2600亩。
(五)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加快现代宜居城区建设
围绕“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建设目标,抓住省市重点市政工程实施的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全面提升城区形象。
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实施龙山大街、古城大街西延工程;改造“晋白线”等7条农村公路,完成新城集中供热站项目一期工程,加快全区路网建设和水、电、暖、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协调服务,推进长风商务区、省体育中心和滨河西路南延等省市市政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推动晋祠“历史名镇”和姚村“园林城镇”建设,继续推进晋祠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城镇辐射带动功能。积极实施棚户区改造,大力整治太化地区生态环境。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城中村改造工程。
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集中整治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占道经营、违章施工和乱扔乱倒行为,对城市出入口、主要交通道路、城中村、居民社区、小街小巷进行重点整治。建立科学严密的市容环境分级巡查体系,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分路段、分重点日巡周查。加强公德教育,构建长效机制,打造清洁城区。继续保持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高压态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超工作,不断巩固扩大治超成果。
各位代表,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不仅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实施长效管理,营造一个生态良好、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使人民群众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振奋精神、提升士气、鼓足干劲,全力投身到晋源的发展上来,形成环境助发展、发展推环境的良性互动。我们一定要全区总动员,全民大行动,去污增绿,化脏为净,共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晋源!
(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发展职业教育,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扩大区实验中学办学规模,完成高中课改的硬件建设任务;继续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逐步完善教师录用、培养、考核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及科技培训、基层科普等工作,推进科技示范村建设,积极搞好科技服务。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促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岗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不断提高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劳动用工的监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医卫计生等各项事业。推进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医疗机构常用医疗设备,增强医卫服务能力。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严防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巩固、扩大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成果,完善计生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技术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38‰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提供高质量统计监测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继续做好人民武装、双拥、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人防、档案、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七)加快文明城区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效。做好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的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各类民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区纲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大村务公开透明度,认真组织好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村改居”工作,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提高基层自治水平。
全力维护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矿山企业、道路交通、特种设备、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消防等方面的防范措施,继续保持打击私挖滥采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非法活动。健全完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为核心,坚持科学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约束力,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思想观念。切实转变观念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狠抓政府系统学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民本意识,恪尽职守、勤勉尽责、锐意进取,真正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要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行政决策透明度。
(二)切实履行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审批和许可行为,精简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一领导,团结协作。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突出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完善“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我要干、马上干、干就干好”的勤政意识,专心谋事,扎实干事,做到心到、力到、功夫到。要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落实重点工作定期督查通报制、工作落实回告制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实行严格的考核制,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尤其是针对不落实行为实行问责追责,着力改进政风,提高政府执行力。
(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厉查处违纪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政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