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计划的意义

采购计划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计划的意义

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JIT采购;精益化

采购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运营,而且与企业的利润和成本有直接关联。目前,我国已进入电子商务2.0时代,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正快速地改变人们的采购习惯,也改变了各类商品的销售模式。因此,企业采购思想观念也要随之改变,采购要基于当前电子商务环境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一、JIT采购与电子商务概念

JIT采购又称为准时化采购,它是由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精益管理思想演变而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JIT采购模式

1.降低了采购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采购价格;二是降低采购费用。首先,通过网络采购,企业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能力显著放大,可以低成本的实现从区域采购向全国乃至全球采购的扩张,优选更加价廉物美的供应商。通过网络采购,信息的横向流通和共享被加速,更加容易形成模采购,通过采购规模的增长,进一步增强采购的谈判能力,获得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通过网络采购,使许多采购技术的实现变得容易或者更加有效。比如,通过网络招标、网络拍购、网络团购等采购技术的应用,能够形成比传统采购更加有效的竞争,降低采购价格。实践表明,电商采购能够降低采购成本7%~15%。其次,降低采购费用的关键是提高了采购作业效率。互联网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沟通工具,通过网络采购首先能够降低采购的交易成本,包括招投标和人工费用。

2.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效率

网络采购是一种信息化和电子化的采购,大量文档制作、传递、交换、保管等重复性的管理工作可以由软件系统来完成,采购询盘、复盘等商务过程可以显著提速,从而显著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整体上降低人工成本。比如,传统采购从招标书到收到投标文件直至完成授标通常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采购,这个过程可以被压缩到2-3天就能完成。最后,网络采购显著提高了采购效率,缩短作业周期,增加了采购柔性,这样可以增强紧急采购的主动权和谈判能力,降低紧急采购成本。

3.降低采购监管成本

企业采购不同于个人消费采购,由于采购物资所有权、使用权、采购权的分离,存在采购的委托关系,容易滋养采购中的腐败现象。网络采购一方面使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和透明,使采购权力的行使更加透明,使采购过程信息和决策信息更加透明和可追溯,真正低成本的实现阳光采购,降低采购监管成本;另一方面,电商采购商品在网上都是明码标价。采购人员也不需要去市场进行市场价格调查,这样简化了监督程序,节省了人力成本。电子商务使物资采购置身于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作,有效地规范和约束采购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良性市场机制。

4. 操作方便更好地满足了采购需求

电子商务JIT采购模式有利于实现了“集中决策,分散操作”,从需求申请,预算计划,再到项目审批,该模式让这一决策生成过程相对集中,采购决策完成后,可以让采购部门分时分批按需采购。电商JIT采购模式解决了集中采购与弹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既能获得集中采购模式专业化、一站式、透明化等好处,又能对各部门或单位的个性化、本地化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三、结束语

JIT采购和电子商务实质上是实现精益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在当前各种条件越来越成熟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JIT采购变得越来越容易,整体上不仅对企业资源进行了整合,还降低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金隆,王永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z1):669-672.

[2]王立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177-178.

[3]刘绍君.基于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供应链全流程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9):62.

[4]郭勇,刘传山,张伟红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8):135-136.

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一、引言

物资集中采购是区别于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求随时方式的零星采购,将各单位工作实际需求所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汇总,集中对物资进行大额度、批量采购。主要的采购方式是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采购后对物资进行调拨。推行物资集中采购是当前消防部队发展的客观需求,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是当前消防部队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方式,帮助加强对单位的制约和监督,减少铺张浪费,减少了财政开支。并且,通过推行物资的集中采购,净化了采购渠道,保证了物资供应质量,节约了社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采购管理模式,突出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强制规范采购、物资验收、货款支付的分开管理,体现采购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趋势。

二、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物资集中采购认识不足,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单位物资集中采购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物资集中采购上的误区,往往无法充分发挥组织方的作用。在采购方、组织方、供货方之间并没有达成有效地制约、监督关系。整个采购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规则性大大降低。在采购工作进行前,并未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算,部分物资依旧没有通过集中的渠道进行采购,甚至会出现个别物资进行集中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采购人员虚报采购物资的费用,采购虚假物资,过多进行采购等。

2.物资集中采购时,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

单位物资集中采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各部门之间互相交流、理解、合作是物资集中采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的保障。但是在物资采购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分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采购某些物资时,各部门上报物资数目不符实际,或者采购大宗物资时,为了减轻自身负担,互相推脱责任。采购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法按时完成,都会导致整个单位的采购活动无法按时完成,严重影响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单位的工作效率。而各部门间缺乏配合与交流,互相推卸责任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物资集中采购的效率,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无法真正使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3.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工作水平有限

单位负责物资集中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水平有限,这是目前单位进行物资集中 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采购人员将物资集中采购的过程简单化,忽视物资质量、物资保管等方面的工作,仅仅专注于采购、签订供货合同。这不仅关系到采购物资的质量,还对能否实现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具有很大影响。

三、强化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建议

1.提高采购人员的认识水平

强化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采购人员的认识,使之能够充分认识到物资集中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采购方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零星式采购。物资集中采购要求采购人员在采购的每一个环节上把好关,做好采购的申报、资金预算、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物资保管储存、资金结算等工作。认真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切实加强物资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使得采购成本下降、节约社会资源、降低财政支出。

2.规范各部门之间的行为

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各部门之间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物资集中采购要求各个部门严格制定物资采购的相关制度,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其能够以负责的态度做好采购工作。同时,要联合审计部门加强对物资集中采购过程的监督,做好采购资金的支出、结算工作,要将物资资金拨款来源和支付情况加入到审计监督当中,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督,加强单位物资集中采购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支出行为,增强物资集中采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使得物资集中采购能够降低成本。

3.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物资集中采购工作涉及到各个单位的各个方面,还涉及的不同的领域,这就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加强对专业采购人员的培训。通过组织采购人员参加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采购人员采购知识的储备和采购技能,提高采购远远地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吸收和引进专门从事物资集中采购、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等方面的人才。从而能够使物资集中采购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的专业化水平大大增强。

四、总结

强化物资集中采购,改变传统各部门、各单位单一、零星进行物资采购的模式,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而且对于节约自身单位的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凤茹.物资管理问题与建议[J].消费导刊,2007(07).

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文化语文;高职院校;文化创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50-0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以“文化语文”为原动力,建构阅读经典课堂、对话交流课堂和感悟体验课堂,并增设选修课程,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提高文化创意水平。

一、文化语文的内涵

语文“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在不断探索自然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诠释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因此,文化语文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交流、体验和分享教材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唤醒和培育学生高尚的价值感。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应将文化自觉与自信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进教材和课堂,通过体验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

二、建构特色课堂,丰富文化意蕴,品味文化创意的特性

(一)建构阅读经典课堂,突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教师课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精选传统经典作品,课堂上采用讲练结合方式,边分析边引领学生挖掘经典著作中的文化内涵。通过建构阅读经典课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扎根于学生的心底,成为他们文化创意思维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建构多媒体课堂,丰富课堂文化内涵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教学主旨。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唐之韵》,将唐诗的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诠释,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容量。阅读古典四大名著时,教师播放《百家讲坛》,让学生在评析经典中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魅力。

(三)建构对话交流课堂,增强文化创意的情感性

文化语文是一种与不同文化对话交流的活动,这种对话交流是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它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对话、和谐沟通并相互融合。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在一个语言环境中都敞开心扉,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交换思想,沟通情感,扩展视野,升华境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置一系列的话题,通过这种情感交流与写作,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性思维。

(四)建构感悟体验课堂,感受文化创意的现代性

文化语文为满足学生敏锐的文化需要,必须及时吸取现代文化的精华,迅速反映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如将《文化正午》《第十放映室》《百家讲坛》《记忆·百花》《文明之旅》《人物》《流金岁月》等电视栏目引入文化语文课堂。在《记忆·百花》中展现建国以来的影片,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文化创意过程、创意思想及手法。

(三)体会多元文化,感受文化创意的世界性

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不断演变,在文化语文教学中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对纷繁复杂的传统文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各具特色的西方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才是科学的文化态度,这才是文化创意的基础。如在讲魏晋南北朝文学时,教师播放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突出同一时期东西方在文化创意上的不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突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也为学生指出其文化创意的独特性。

三、增设选修课程,融贯艺术审美,彰显文化创意的艺术性

增设影视、戏剧、民间文化等选修课程或讲座,通过阅读名著及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感受和鉴赏名著及其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如将《红高粱》的小说描述和电影创作进行对比,突出张艺谋大胆采用色彩的创意;比较舞台创新版的《牡丹亭》和《桃花扇》,让学生充分领悟现代艺术的综合美,以及创意所带来的画面美。教师在选修课上要积极营造充满美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既要以心灵打动心灵,以热情带动热情,以善良唤醒善良,又要处处洋溢文化艺术气息。巧妙设计选修课,既恪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吸收外国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创意的艺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涵[C].北京: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2005.

[2]苏彤.创意中国[C].北京: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2005.

[3]董渊.和谐社会语境下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8(18):64-65.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hinese” Class

SHA Tong

(Liaoyuan Branch Campu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Liaoyuan Jilin 1362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use the traditional classic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to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modernity and diversity of culture by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Besid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hinese, cultural Chinese class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vocational school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cre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cultural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ultural creative; Chinese teaching

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速动车; 被动安全; 吸能结构; 碰撞仿真; 加速度; 逃生空间

中图分类号: U270.2;TB115.1文献标志码: B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study the passive safety issues of a highspeed motor car from the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structure and energyabsorbing materials. Five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for highspeed car, including ordinary double energyabsorbing tube structure, three double energyabsorbing tube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weaknesses and aluminum foam sandwich double energyabsorbing tube structure; by PAMCRASH, the five kinds of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s are installed on the same vehicle collision test group to perform collision test simulation; the overall passive safety of the vehicle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ollisio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optimal energyabsorbing device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various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uminum foam sandwich energyabsorbing device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several indicators of acceleration and escape space, which can be applied appropriately in the future design of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Key words: highspeed motor car; passive safety; energyabsorbing structure; crash simulation; acceleration; escape space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的发展,数值仿真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变形碰撞仿真分析.各种先进有限元软件的出现也加速数值仿真分析的应用.数值仿真分析技术可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对车辆进行被动安全性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较好地对产品进行再设计,保证产品在虚拟碰撞中的安全性.

20世纪90年代,专门从事铁路车辆碰撞问题的部门在英国首先成立,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计算机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对车体的耐撞性和吸能元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成功总结出车辆的耐撞性设计原理.[1]德国将耐冲击车体结构技术应用在城市轻轨车辆和ICE第三代列车上.[2]欧盟和国际铁路协会共同承担名为SAFETRAIN的欧洲列车防碰撞性项目,涉及铁道车辆的设计和乘客的保护.[38]目前,我国铁路车辆的大变形碰撞分析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的车辆耐撞性研究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分析.姚松等[9]研究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法.刘金朝等[1]用PAMCRASH对25型客车进行单节车体与静止刚性墙、单节车体与单节车体和车体与刚性墙斜撞等大变形碰撞进行仿真,并对车内假人模型的伤害情况进行研究.刘作广等[10]运用耐撞性仿真技术对高速列车上的基本吸能元件进行试验分析,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8号线地铁.贾宇[11]用ANSYS/LSDYNA对DF8B型内燃机车和高速动车组进行仿真并根据蜂窝结构原理设计吸能装置.谢素明等[1213]和陈秉智等[14]近年来也开展对机车车辆大变形碰撞仿真工作的研究.

本文以某高速列车车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材料与结构一体化思想和大变形碰撞理论,通过对车辆吸能和防撞装置的结构和材料的研究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建立5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的吸能结构,分别为普通双层吸能管结构、3种端部带有薄弱环节的典型双层吸能管结构和泡沫铝材料夹心双层吸能管结构.用PAMCRASH分别将5种不同的吸能结构安装到整车上进行相同编组对撞试验.针对碰撞仿真结果评价车辆的整体被动安全性,并通过各工况结果的对比,分析各个吸能装置的优劣.

1碰撞有限元仿真理论基础

在整个撞击过程中,钩缓吸能装置变形模式较好,为顺序褶皱变形,但运动头车的车钩吸能管的外层钢板没有发生完全压溃,产生部分滑移.从整体上看,车钩吸能管没有发生失稳现象,当前端吸能管吸能完成后,车体开始接触,车体前端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车辆司机室附近的地板和下部的牵引梁处.从车辆车身变形角度看,车辆钩缓装置和防撞装置起到很好的作用,车辆司机室和乘客区域没有发生褶皱和翘曲,为乘客和司机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

3.2工况2下车辆碰撞仿真分析

工况2下车体前端不同时刻变形见图8,可知,钩缓吸能装置顺序发生褶皱变形,直至完全压溃.前端吸能管的薄弱环节设置起到很好的变形引导作用,没有发生不规则的失稳现象.当前端吸能管吸能完成后,车体开始接触,车体前端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车辆司机室附近的地板和下部的牵引梁处.

4.3碰撞过程中车体各部位加速度结果分析

根据EN 15227标准的相关规定,需要对相互碰撞的车辆加速度进行评价,因此在车体的各个位置分别选取加速度考察点.运动头车的加速度考察点选择如下:车体前端防撞装置考察点1746828,车体前端底架考察点1753469,车体后端考察点1921340.静止车体加速度考察点选择如下:车体前端防撞装置考察点10191561,车体司机室地板考察点10198247,车体后端考察点10369524.运动头车考察点加速度时间曲线见图14,静止头车考察点加速度时间曲线见图15.根据各考察点的最大加速度值和平均减速度值可以看出,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前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值和平均减速度值明显高于车体其他部位,说明车体前端的司机和乘客最容易受伤.在整个碰撞过程中车身的加速度值都没有超过相关标准中的规定;标准中规定平均减速度值小于5g,考察点全部满足要求.辅助参考美国的“旅客列车设备安全标准(621FR49727)”和“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MVSS208)”规定,最大加速度小于60g,全部考察点满足要求,说明前端的钩缓装置和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设置合理,满足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要求.

4.4各方案对比分析

虚拟碰撞试验参照欧洲EN 15227标准.该标准对车辆碰撞安全性的衡量主要体现在2个指标上:一个是车辆发生碰撞后的加速度,另一个是发生碰撞后车辆的逃生空间(车辆中有人员乘坐或通过的区域)的变形量.所以,对不同吸能装置的评价主要从以上2个指标考察.

由表1和2可知,工况5即装有泡沫铝夹心双层管车钩的车辆,碰撞后的加速度表现最好,所有考察点的最大加速度和平均减速度都小于其他工况的数值.由表3可知,在车身纵向压缩百分比和司机室垂向压缩百分比中,工况5即装有泡沫铝夹心双层管车钩的车辆的压缩量最小.

工况5所用车钩唯一的不足就是车辆撞击力不是在所有对比工况中最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装有泡沫铝夹心的车钩刚度过大,导致车钩过早脱离车体,车辆过早接触,从而撞击力过大.在EN 15227标准中没有对撞击力做出明确要求,补充标准英国铁路组织标准GM/RT2100的第9.1条规定:对于非动车组和固定编组的列车,撞击力不应超过4 000 kN,最好限制为3 000 kN以内.工况5的撞击力没有超过补充标准中3 000 kN的规定.

5结论

基于材料与结构一体化思想,利用虚拟数值仿真技术,对5种不同的吸能管结构进行碰撞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装有泡沫铝夹心装置的吸能管在整车碰撞仿真中性能最好,其在最大加速度、平均减速度和逃生空间这3大指标中都最优秀.所以,在今后铁路车辆吸能装置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引入泡沫铝夹心材料,以此来提高车辆的吸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朝, 王成国. 城市轨道车辆防碰撞性研究[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5(2): 3641.

LIU Jinchao, WANG Chengguo. Urban rail vehicle collision prevention study[J]. Modern Urban Transit, 2005(2): 3641.

[2]吕志东. 某地铁车大变形碰撞分析和结构优化研究[D]. 大连: 大连交通大学, 2011: 121

[3]HECHT M. 有轨电车和轻轨车辆的防碰撞性[J]. 国外铁道车辆, 2005, 42(5): 3941

HECHT M. The crashworthiness of tramcar and LRV[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5, 42(5): 3941.

[4]SCHOLES A, LEWIS J H. Development of crashworthiness for railway vehicle structures[J]. Proc Inst Mech Eng: Part F: J Rail & Rapid Transit, 1995,207(1): 116.

[5]SCHOLES A. 欧洲铁路碰撞技术的开发[J]. 国外铁道车辆, 1998(1): 2326.

SCHOLES A. European railway collis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J]. Foreign Rolling Stock, 1998(1): 2326.

[6]ERSKIN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ail vehicle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EB/OL]. (20120727) [20140606]. http:///Main/Blurbs/157171.aspx.

[7]LANGSETH M, HOPPERSTAD O S, BERSTAD T. Crashworthiness of aluminium extrusions: valid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effect of mass ratio and impact velocity[J]. Int J Impact Eng, 1999(22): 829854.

[8]刘金朝, 房加志, 王成国, 等. 铁道客车大变形碰撞仿真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 2004, 25(6): 18.

LIU Jinchao, FANG Jiazhi, WANG Chengguo, et al. Simulation research on finite deformation crashworthiness of railway passenger car[J]. China Railway Sci, 2004, 25(6): 18.

[9]姚松, 田红旗. 车辆吸能部件的薄壁结构碰撞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 2001, 22(2): 5560.

YAO Song, TIAN Hongqi. Crash research on thinshelled structure as vehicle energyabsorbing components[J]. China Railway Sci, 2001, 22(2): 5560.

[10]刘作广, 赵洪伦. 耐碰撞车体吸能元件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10): 12121216.

LIU Zuoguang, ZHAO Honglun. Research 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components of the collision resistant carbody[J]. J Tongji Univ: Nat Sci, 2003, 31(10): 12121216.

[11]贾宇. 机车车体耐碰撞结构设计与碰撞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780.

[12]谢素明, 王庆艳, 陈秉智, 等. 客车车体碰撞吸能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 现代制造工程, 2007(5): 113115.

XIE Suming, WANG Qingyan, CHEN Bingzhi, et al.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passenger carbody endergonic structure[J]. Modern Manufacturing Eng, 2007(5): 113115.

[13]谢素明, 兆文忠, 闫雪冬. 高速车辆大变形碰撞仿真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J]. 铁道车辆, 2001, 39(8): 143.

XIE Suming, ZHAO Wenzhong, YAN Xuedo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simulation of collision with large deformation of high speed cars[J]. Rolling Stock, 2001, 39(8): 143.

[14]陈秉智, 伞军民, 孙彦彬, 等. 薄壁构件的抗碰撞吸能研究[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9(5): 99103.

采购计划的意义范文第5篇

一、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载体,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略输”

(一)文化构成比例失衡

2011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继续倡导了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理念:“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强调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同时也指出要“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但新课标教材似乎并没有重视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据统计,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流文化占总体的10%,精英文化占90%,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则极少选入,除了必修教材中的《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等作品涉及一些民俗民情外,其他少有涉及。缺少民间文化浸染的高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着不完整的空白地带,因为传承民间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方面安排的比重也较小,即使有,也是小心翼翼的,或者遮遮掩掩的,这不仅悖于新课标的多元文化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国外作品入选比例偏小

课程文化视野决定着课程的文化广博性、开放性和宽容性。笔者对高中新课程语文教材中的80篇选文进行了统计,不同国别的作品构成情况如下:

国别 美国 苏联(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奥地利 匈牙利 哥伦比亚 日本 总计 总体比例

篇数 10 1 3 1 2 0 0 0 0 17 21.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新棵标语文教材必修1-5中,共有课文80余篇,其中外国文学作品占总数的21.1%,相比较而言,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较以前的几种版本有所增加,但是,选材对国外作品的选文比例还是有点偏小,而且偏重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中美国作品占的比重太大,亚非拉等国家的作品很难见到。就地域而言,语文教材的文化选材取向过于集中,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想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应该有所涉及,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教材文化结构,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选文缺乏现代气息

新课标教材增加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当代作品,比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缺乏现代气息,选文在2000年以后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有些远。语文课程是应该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但是这种过于重视传统经典的文化取向,势必造成课程文化内容的滞后。教材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脱轨,也容易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此外,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中,关于经济、政治、文学、意识、宗教等各领域的选文比例也不够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过程较少从文化的角度去阐释文本

在语文新课程的很多课例中,我们会发现教学课堂上对于文本内容的解读,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解读方式,限于课文本身,缺少文化色彩。比如,在《祝福》的教学课堂上,“祥林嫂的死因”是课堂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往往按照传统的思路,用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来概括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其实鲁镇的人未必对祥林嫂的人生悲剧负直接责任。如果我们站在文化的角度再一次细读文本,就会认识到这些人物身上所承载的许多传统文化,形成一种扼杀无辜生命的合力。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层含义也是对文本的尊重和深入理解。可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往往做得不够,很少对教材文本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三、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单调和不合理

在新课程理念的环境下,对于许多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运用起来,只是流于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似乎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并不能让学生在这种浮于表面的讨论中获得文化素养。还有的语文课堂上,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惜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小丑,大量运用表演法,试图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来达到理解教材内涵的目的,但没有考虑到有些内容是否适合于角色扮演式教学,是否忽略了文本本身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任何文化的感染。笔者举一个适合于表演式教学的例子,从正能量的角度谈谈文化因素的挖掘与培养。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角色的扮演和内容的改编,然后分组,让各小组分别进行演绎,然后再集中表演、讨论、总结鉴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适当地扩充课文材料的背景知识、人文风貌和地理民俗等等,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文化的内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教会学生对剧本如何进行改编等戏剧知识,让学生快乐地接受比课本更充足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