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采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美国
一是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政府采购法》“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篇章规定,“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规定“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推进绿化政府行动”。
二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计划。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其中,“能源之星计划”是由美国环保署于1992年启动的,目的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整个计划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是各国实施绿色采购的重要参照。
三是制定了“全面性采购指导纲要”作为联邦政府推动采购的参考依据。美国环保局制定的“全面性采购指导纲要”适用于任何使用联邦经费进行采购的联邦、州或是地方政府,即凡使用联邦经费进行采购某项产品的金额超过一万美元,而该项产品又被环保局列入CPG目录者,均需优先购买此类绿色产品。
四是实行政府采购“自动替换政策”。美国政府通过自动替换政策提高再生产品采购比例,即由采购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事前约定自动替换政策,如果采购需求部门提出任何不符合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所规定的产品采购需求时,采购部门可以自动将此类产品用符合要求并具同等功能的再生产品来替代。据统计,自美国总统1993年签署第12873号行政命令“联邦采购、回收及废弃物减量”以来,美国联邦机构再生复印纸的使用比率从1994年的12%升至1998年的69%,至1999年已高达98%。由于联邦政府是美国最大的办公用纸采购团体,因此,该行动对美国再生纸的使用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二)日本
日本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2、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3、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关键词: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启示
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绿色采购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
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分析
(一)政府采购的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采购规模日益扩大,政府采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贸易的最大消费者。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各国政府采购消费大约相当于各国GDP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如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采购每年约1万亿欧元,占其GDP的14%左右(还不包括公共事业部门的采购)。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达到14万亿日元。联合国每年支出约30亿美元。
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公共事业的不断加强,政府采购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以上,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2004年全国政府采购货物类规模为1048.7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9%,比上年增长了17%.工程类采购规模为948.3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44%,增长了44%.服务类采购规模为138.4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7%,增长了33%.
(二)政府绿色采购的市场效应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引领绿色消费的重要手段。由于政府采购具有消费规模大,资金量多,涉及面广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突破口。因此只要政府将环境要求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对市场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对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政府行为代表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和有利于环境的工程项目,必然会促进企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必会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我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中,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技术及其产品还占很大比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准入问题,一些产品由于达不到环保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者无法长久立足。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能够通过绿色标准、绿色认证和绿色清单等措施的引入,将国际最新绿色产品信息和动向及时传到国内相关企业,引导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引导和培养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带动和促进绿色清洁技术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政府要通过绿色采购,进一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和技术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电子设备、交通设备等轻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对化工、造纸、冶炼、电力等重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减少自然资源消费和污染排放量;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等。如美国有近1/3的家用电器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可以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强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消费者的绿色取向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尽管这些国家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纷纷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政策和法律逐步使政府绿色采购理念制度化。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推行绿色采购,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也组成了绿色采购联合会、很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以及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自愿实施绿色采购,绿色采购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各项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推出鼓励和推动绿色采购的法律与行政命令;制订和出版各种指导纲要与手册;列出绿色采购产品清单等。各国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国家政府确立政策方向,指导下一级政府进行采购。如法国由中央管理机关制定采购计划并向基层部门贯彻;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国家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的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另一种是以地方团体先自发的绿色采购行动为主导,政府仅属于辅导协助的地位。如瑞士联邦建筑物组织会议作为民间行业组织负责协调建筑业采购。
(一)美国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如美国总统第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与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RCRA)。美国政府尽管还没有制定绿色采购法,但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做了规定,该章的名称是“环境、自然保护、劳动安全和无毒的工作场所”,主要内容就是绿色采购规定,如23?904款明确指出,采购那些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是政府的采购政策。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采购循环产品计划、能源之星计划、生态农产品法案、环境友好产品采购计划等一系列绿色采购计划。
(二)日本
1994年日本制定实施了政府绿化行动计划,拟定了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鼓励所有中央政府管理机构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日本政府与各产业团体组成了日本绿色采购网络组织(GPN),参与该组织的会员团体承诺将通过购买环境友善物品及服务,减少采购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GPN的活动主要包括颁布绿色采购指导原则、拟定采购指导纲要、出版环境信息手册、进行绿色采购推广活动等。2000年日本颁布了绿色采购法,这是日本为建立循环型社会颁布的六个核心法案之一。绿色采购法规定,所有中央政府所属的机构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并向环境部长提交报告;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制定和实施年度绿色采购计划。目前全日本有83%的公共和私人组织实施了绿色采购。
(三)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的绿色采购属于联邦政府“政府绿色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计划由联邦环境部主导,并于1992年后开始制定许多供各部门参考的实施纲要。加拿大政府的环境管理准则叙述了各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及实施各项措施绿化政府的目的,其政府绿化作业实务则将采购品是否具有环境标
志列入考核对象,指导各部门如何就绿色采购、废弃物管理、水资源使用、建筑物能源使用、公务车辆使用、土地使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项目采取最佳作业来达成环境目标。199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绿色政府指南》,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制定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体计划,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中,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此外,环境部拟定的“办公室家具之环境规格”详细列举了采购承办人员对采购品的投标资格、产品设计、产品使用材料、制造过程、产品包装与行销、产品使用、产品废弃处置等各个生命周期阶段中应予以考核的事项。(四)德国
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国家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规定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条件。在1994年9月27日通过的循环经济法第37章中对政府采购循环经济产品作出了原则规定,明确规定联邦政府有关机关应拟定工作计划,进行采购、使用有关物品;拟定建设计划,采购和使用满足一定的耐用性、维修保证、可再利用性等规定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五)欧盟
许多欧盟国家的政府开展主动性环境采购计划已经近10年了,各国之间的绿色采购合作也日益密切。为了避免混乱、进一步协调各国的行动,2004年8月,欧盟委员会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该手册主要指导欧盟各成员国如何在其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为此欧盟委员会还建立了一个采购信息数据库,目前信息库中已有100多类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说明书、生态标签信息等,还提出了一般采购建议。
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启示
(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根据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为在我国政府采购活动中追求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政策目标奠定了法律基础。除此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文件,如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制订节能实施方案和能耗水耗定额、支出标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2004年12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对节能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时,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
虽然以上这些政策和法律文件为我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法律基础,但在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欠缺,具体表现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例如《政府采购法》第九条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原则上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又如,《实施意见》从政府带头节约能源的政策目的出发,仅仅规定了政府对于节能产品的优先采购措施。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目标下,结合推进行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制定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制度及配套措施。目前具体来说,就在现有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修订和颁布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和政策措施,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进行细化和完善,为促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与政府绿色采购都具有市场特征,同时两者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可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国家在推动其政府绿色采购时是以环境标志计划(或称生态标志计划)为基础的,例如加拿大在采购产品时把产品是否有环境标志作为选择标准之一;日本政府机关是采用第三方认证体系或绿色产品信息系统作为采购绿色产品的参考标准。挪威也是通过环境标志认证体系来推动绿色采购的。环境标志认证标准以及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绿色产品标准的依据和绿色产品清单中最优先考虑的产品。
我国环境标志计划始于1994年,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国家11个部委共同发起的。12年来,我国环境标志建立了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和审核体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56项标准,覆盖了绿色采购的主要产品,已有1100多家企业的21000多种产品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目前,已获认证的产品中大多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如环境友好型办公设备和用品、环保建材、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环境标志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人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环境标志产品的特性主要从环境友好角度充分考虑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安全、资源能源节约、再生资源利用以及产品的可回收和再循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是下一步我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四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但在政府绿色采购具体实施过程中,到底依据什么标准采购环保、节能产品,却表现得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这些清单和标志,既各自独立各有侧重,又互有重叠互不相属。为确保环保、节能产品政府绿色采购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国家权威部门应尽快作出明确的决定。
(三)建立绿色采购标准
绿色采购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可以根据目前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制度,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从国际经验看,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大多数国家是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绿色采购的主要对象。环境标志产品是各国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重要基础。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许多国家都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的制定都以环境标志产品为依据和基础,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因此,要尽快制定各类绿色产品的绿色环保标准;加快行业内绿色标准的推广工作;加快对绿色产品的“环境标准的认证”步伐,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有章可循,有规可矩,为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的价格优惠和财税补贴来扶持政府绿色采购发展;通过规范和公开相关绿色采购信息,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执行情况,建立起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以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的健康发展;通过密切关注WTO《政府采购协议》及与环境相关协议谈判进展,来推进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更加符合国际绿色规则的要求等等。
参考文献:
1.万秋山。全球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对策[J].环境科学动态,2005
2.沈晓悦。大力推进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J].环境经济,2005
3.陈军。世界各国政府绿色采购的发展现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4.柯坚。我国绿色政府采购法的立法构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
【关键词】采购物流;原则;诊断;供应链
1前言
随着航天产品的不断发展,航天企业所承接的研制任务在逐步上升,航天产品研制周期控制得很严格,而且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采购供应的难度,同时反过来也制约着航天产品的研制技术、质量和研制周期等。本文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对航天产品的采购物流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
2采购职能的基本概念
采购职能是指从外部获得的,使运营、维护和管理公司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处于最有利位置所必需的所有货物、服务、能力和知识。采购职能主要包括这些活动:确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规格(按照要求的质量和数量);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为制定协议做准备和实施与供应商的谈判;将订单发给优先供应商;订单的监督和支出控制;后续工作和评估。具体见图1。
3采购物流的原则
从采购的概念和日常管理要求上来讲,采购的主要原则是:适价、适时、适量、适质、适地。第一、适价。大量采购与少量采购,长期采购与短期采购往往有价格差异,决策一个适宜的价格必须经过多渠道询价、比价、自行估价和议价的过程,确定令双方满意而接受的价格。第二、适时。由于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必须制定非常严密的采购计划,不折不扣认真执行。特别是要充分掌握进货时间,既能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又能保证货物流畅。第三、适量。一般而言,采购货物的数量与价格有一定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采购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但并不是采购越多越好。应综合考虑其因素,计算出最佳经济采购量。第四、适质。货物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如果货物的质量不能符合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将会造成一系列后果。会发生经常性退货,管理费用增加。影响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影响成交期,降低企业信誉和竞争能力等等。第五、适地。供应商离企业越近越好,这样可以降低运输费用,同时采购工作的其他事宜的沟通也方便,企业成本就降低了。
4采购物流问题诊断
对照采购物流的原则,分析影响采购绩效的因素,诊断结果如下:
4.1影响采购适价的因素
技术人员为了型号的功能要求,选用进口元器件,而进口元器件价格比较高,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由于航天产品的产品化率低,一些原材料和元器件采购量比较小,与供应商没有议价空间,也会导致采购成本加大;采购过程中没有采取多渠道询价,或者没有充分议价,也会导致采购成本上升;汇率的波动也有可能导致采购价格上升;采购人员业务不精,对物资的供应市场不够了解,价格谈判经验不足等都会导致采购价格上升。
4.2影响采购适时的因素
研制计划没有按照采购周期进行安排或者计划不准确、或者不能细分研制节点、或者由于技术条件改变使得计划临时变更比较多,导致临时采购比较多,使得生产确实需要的物资没能采购到位,影响了生产,暂时不需要的物资倒是到货了,导致积压库存,占用了资金;受进口禁运的影响,使得物资不能按时到货;有时供应商突然破产,或者独家供应,供应出现了短缺,使得采购物质出现中断的现象;货款不能及时付,供应商关系处理不善,导致不能及时提供货物。合同管理流程比较复杂,审批时间长,导致合同还没有签署,由于计划的紧迫性,采购的物资已经到货。
4.3影响采购适量的因素
由于航天产品的产品化率还不是很高,不能做到产品上架管理,不能够连续生产,所以不能预测物资的需求量,采购量比较小,不能形成批量采购;同时,多型号库存物资不能统筹管理、多型号的采购需求不能统筹管理、库存物质和采购需求没有进行有效的统筹,BOM不准确,采购需求计算不准确等,都会出现过度采购的现象,使得货物出现积压。
4.4影响采购适质的因素
技术人员有时选用物资的质量等级过高,出现物资使用过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不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低于标准,发生退货现象,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供应商选择不当,供应商的考核不严格,不能淘汰劣质供应商,导致质量问题时常发生,最终影响交货期和企业信誉。
4.5影响采购适地的因素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上,舍近求远,或者合格供方不能够及时动态更新,没有发现附近新的供应商,导致增加运输和沟通成本。
5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和评估,对影响较大或较重的因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其中很多对策在上海航天八院已经推行实施,具体如下:
5.1细化研制计划的管理,明确需求计划
计划人员要充分掌握产能、产品研制工序流程和采购提前期等相关信息,才能细化研制计划的管理。研制计划要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等,而且这几种计划的时间和工序的颗粒度是逐步细化的,物资的需求计划也是随着研制计划的细化而进行细化的,在此计划的基础上,不断调整采购计划和采购行为,这样才能把握采购的节奏和采购的重点,否则会出现库存积压。要严肃研制计划,尽量不要出现临时计划,这样才不会出现忙闲不均和时常救火的现象。
5.2持续推进物资国产化工作,增强自主可控的能力
梳理各型号进口物资,并预测将来可能需要用的物资,组织相关供应商进行提前开发,采取主动引导或合作的方式开发新型物资,或者组织申报国家等相关课题组织研究开发等,减少物资的采购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提高型号物资的国产化率,使得物资技术不受其他国家的牵制,采购不受禁运的影响。
5.3加快推进航天产品产品化,实现货架式管理
推动产品化建设,做好产品的预研和产品的成熟度认定工作,做到货架式管理,为总体提供解决方案,这样生产就有预知性,采购的供应商是成熟的,不需要临时去开发新的供应商,不需要验证,这样可以缩短采购周期。
5.4规范型号物质选用管理,做好采购质量保证工作
制订并动态管理物资选用目录,优化选型,压缩品种规格,严格控制型号物资的选型,严格控制选用目录以外物资的选用,在型号预研、验证、方案就开始对选用物资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进行提前评审和考量,在型号预研、验证、方案、初样和正样等各阶段选用进口物资的品种、数量和经费需要严格审核把关。
5.5分析供应风险,分类管理供应商
分析物质供应市场的情况,按照下图(图2)进行归类,并按照下图(图2)来给供应商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于被分为一般供应商的,应当减少供应商数量,或者把这些物资的采购业务外包,以提升效率,降低采购交易成本;对于杠杆供应商,采取竞标的方式能有效降低成本;对于关键供应商,要求供应商在方案或研发阶段参与了解客户物资的要求,以便他们开发和修正物质的性能,避免闭门造车,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对于战略供应商,应该要加强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合作的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确保物资的有效供给。
5.6做好采购统筹工作,赢得物资采购价格和时间的优势
加强批产或采购量大的物资的采购统筹,根据研制计划和库存信息,制订合理的备料计划,元器件在院级层面实行统一需求规划、统一评价认定、统一选用管理、统一组织采购、统一质量保证“五统一”管理,材料在院层级实行统一选用、统一采购和战略储备、统一复验、统一实效分析“四统一”管理,标准紧固件在院层面实行统一准入管理、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组织采购、统一入厂复验、统一实效分析“五统一”管理。进行统筹管理后,能够获得价格优势,降低选用、验收等采购成本。
5.7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提升物资保障效率
物资信息化的源头是BOM和研制计划,首先,加强BOM和研制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精细化和上线率;其次,做好物资编码的动态维护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动计算需求计划、自动输出采购计划,合理设定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量,自动生成装机清单、形成采购价格和供应商管理的数据库,实现型号物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预警和利用等,达到提升物资采购效率和物资供应风险的管控。
5.8加强培训,建设素质高的型号物资队伍
加强型号物资队伍专业知识、物资管理知识的培训,多进行廉洁教育,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构筑廉洁思想道德防线,建设一支熟悉物资的性能、了解供应市场、掌握采购商务知识,而且廉洁的型号物资队伍,为型号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6结束语
采购物流是所有供应链风险的源头,采购效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经常梳理采购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物资能够按照合适的价格、恰当的时候、适量的数量、合格的品质采购到位,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敏捷程度的同时,又能控制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Prof.ArjanJvanWeele.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分析、规划及其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晓玲.采购与供应管理[J].经济师,2004.
[3]孙明贵.企业采购模式的发展与优化[J].企业采购,2004(1).
[4]霍红,华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徐章一.敏捷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价值实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关键词:零部件物料采购 组织结构 VMI库存管理
采购物流作为重要成本领域,已经从传统思维中花钱买原料这种单纯的商品买卖,发展成为一种对外部资源管理的职能,一种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获取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据统计,生产型的企业至少要用销售额的50%来进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而中国的工业企业中,各种物料的采购成本更是高达企业销售成本的70%。成本低降低不仅意味着利润的提高,企业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降低产品售价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水平。
JL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注册在武汉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各类电子智能终端的设计、应用和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是我国公用通信终端制造企业首家上市公司,工业园占地面积310亩,员工总数近千人。该公司产品性质为订货型生产厂家,产品的需求难以预测,此类厂家其生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严格控制库存和到货和重视订单响应速度,通过内部的高效率运作来弥补订单生产的时间问题,通过减少库存量产生的现金流利润来创造成本优势。但是公司实际的生产管理运作是按照备货型生产操作的,不管接不接得到订单,工厂通过储备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来为客户提供便利。公司的一贯理念是把产品做成半成品备货,届时只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些微更改即可销售。因此,公司一直有占资产很大比例的库存。
06年,公司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把原来的生产制造中心拆分为品管部、生产部、采购部、计划部四个一级部门,由总经理直接管理。
采购部中同一物料分别为采购和供应一起负责,其中采购组负责选择供应商的选择和制定价格;供应组负责交期落实、跟催到货、配合品管部协调物料品质、付款申请等一系列的问题;计划部分为计划组和仓管组,其中计划组负责向ERP系统中输入销售预测、确认采购申请、安排生产计划等内容,仓管组负责到货后的物料和产品管理。这种结构有效的避免了单一部门(或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①原本是一个生产制造中心系统下互相协作的四个部门提升为一级部门之后,不可避免的演变成了互相制约的局面,出现问题时四个部门不仅不能协调处理反而还互相推诿。
②由于物料采购是销售部提交预测、计划部负责下采购申请、采购部负责到货、计划部负责产品存放,因此究竟哪个部门应该管控库存量?由于职责不明确,2008年该公司达到2个亿的库存,库存占用现金流超过70%,但甚至都没有办法落实到任何一个部门去承担责任。
③把货品到货计划的下达与物料的到达分为两个部门管控,当由于瓶颈物料无法到达而产生问题时,很难分清原因究竟是计划部(计划下晚了)还是供应部(跟催不及时、供应商选择不当),无法明确物料到货的绩效考核指标。
④供应资源部与市场销售中心没有接口,所有信息来源于计划物料部,导致所得到的销售信息严重滞后,无法实时与供应商互动,导致的结果是,即便销售订单已取消,供应资源部仍按照采购订单跟催物料到货。
采购物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源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该公司现行的采购物流管理流程和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库存,而且响应速度慢,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进行优化,以便建立起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要求的采购物流管理模式。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需把供应资源部和计划物料部整合成物流部,下属分为计划采购处和物料供应处。
如图2:
其职能如下:
①物流部:部长一名,负责协调计划采购处与物料供应处的配合、纠纷处理及监管,承担库存、到货时间、到货品质等所有物料部分绩效的制定及指标考核,以确保在销售可以接受的时间内生产成品并正常发货;
②计划采购处:资源开发组与技术研发中心接口,负责前期物料开发,每个物料前期考核后确认3个合格供应商(或厂家)备选;物料计划组与市场销售中心接口,根据销售预测来安排采购计划,实时跟踪市场情况制定物料备货及取消采购的计划;物料采购组确定选择采购的具体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下订单。
③物料供应处:供应组落实和制定到货计划,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来安排到货,控制到货量,作为与品管部门的接口,协调处理供应商品质问题; 仓管组负责管理物料及产品的录入和领出,产成品发货。
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明确,来料产生的所有问题能在物流部快速响应,便于协商解决;能制定清晰的绩效考核指标,着眼在是否达到采购目标、成本是否可控、质量是否达标、指标是否量化、企业对采购物流系统是否满意等方面,将推动企业持续改进发展;与相关外部部门有明确接口,能根据销售和市场情况自己控制采购计划的制定和取消,能真正控制产品的到库情况,完全控制库存;计划采购处负责确保物料供应处对供应商的管理,使供应商做到能按照供应组的要求1周内随时到货,改进原来制定每月或一定周期内的采购计划,把年度经营计划或者中长期发展规划告知零部件供应商,双方签订年度协议或者框架合作协议,具体的库存管理(如:捕获、送货、库存水平等)由生产计划安排后再决定。公司只需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安全库存条件下保证即时供应到位,并且质量稳定。这种订货方式给了供应商一定的灵活性和信任度,厂家和公司都降低了库存。
结 论
在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个设备类产品的生产厂家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并降低成本。与传统环境下的电子类零部件采购物流系统相比,由销售订单引导的采购订单与生产计划引导的到货安排两者相结合的零部件物料供应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也适应当前电子类中小企业整体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希望能把这种运作模式更多的运用在设备类生产厂家企业当中,以实现中国设备类生产厂家零部件采购物流系统的优化整合,提高中国电子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关键词:油田化学剂;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中石化西南油气田油田化学剂在局层面一直未得到有效的管理,自2009年以前,全部由使用单位自采自用,管理分散,同类型品种价格差异较大,供应商也不规范,流通商、商较多。规范油田化学剂的采购及管理迫在眉睫。
一、总部管理要求及油田化学剂专项管理要求
总部对物资采购供应管理要求:“四统一”、业务公开、四项业务改造(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过程控制、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对油田化学剂实行专项效能监察,并通过网上采购、业务公开平台、框架协议采购等方式实现上述管理要求。2009年2月总部对油田化学剂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立项实施效能监察,监察点包括物资供应管理体制、计划、供应商、采购、价格、合同、质量与库存、使用、废剂回收处理、财务结算等十个方面。按照总部对油田化学剂管理的效能监察要求及对物资供应管理“四统一”的基本要求,公司对油田化学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实施了效能监察立项,在公司范围内实施全面统一的专项管理。并于2009年5月颁发了《西南油气田油田化学剂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司对油田化学剂的管理思路及管理体制,对业务流程各环节做出了管理要求。
二、本年度油田化学剂管理、材料采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油田化学剂需求计划收集和两次集中联合谈判及9月对油田化学剂专项检查,本年度油田化学剂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完成工作量。2009年2、3季度共计完成油田化学剂采购9567.5万元,其中通过公司组织集中联合谈判金额为3438.5万元,委托二级单位自采金额为6129万元。1-8月份油田化学剂采购总量为:1.64亿元。
网外采购率为17.3%,无网络经营权限的占27.4%,影响上网率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供应商存在部分未入网或无产品供应权限导致无法实现网上采购。
(二)实现专业协同共管。按照物资供应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运行机制要求,应建立由钻井工程、质量监督、物资供应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油田化学剂专业管理体系,对油田化学剂采购的技术选型、技术谈判、商务谈判等活动实行专业评审和集团决策,形成专业部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过程透明的化学剂采购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采购管理效能。生产、技术部门及使用单位对油田化学剂应定期进行评价,形成书面评价报告,并及将评价报告传递给物资供应部门,作为选择供应商及制定采购方案的重要依据。
(三)需求计划管理。自油田化学剂专项管理以来,公司要求对计划实行全口径提报,并明确了大包管理方式单位是需求计划提报主体,做到了需求计划品种全覆盖。在需求计划量上,按照季度提报,并根据生产变化在四季度进行计划调整。
问题:1.需求计划提报不及时。2.需求计划不准确,从1-8月实际采购金额与2、3季度需求计划收集数据相比,可以看出,需求计划未实现全口径提报。3.需求计划中产品型号不准确,技术要求未做明确说明。4.四季度需求计划提报时,推荐的供应商仍有未入网或入网品种不符的情况。
(四)价格管理。根据各单位提报的历史成交价、总部按月的参考价、区域内市场价及两次联合谈判价格,已形成一定资源的价格数据库,可完成简单数据比较及市场分析。价格管理中最重要的成本构成及分析仍很欠缺使谈判价格形成缺乏依据;规格型号不统一使油田化学剂价格存在一定的风险。价格执行中,仍有部分产品由于品质差异存在两个价格并行的情况;部分产品价格高于总部参考价。
(五)供应商管理。9月份对部分未入网的、产品无供应权限的主力供应商进行推荐入网、补充产品目录。组织对部分供应商进行现场考察,对部分供应商实施动态量化考核,并根据成交情况逐步建立供应商档案,对数据可实现初步比较和分析。存在问题:一是有较大比例的网络外供应商;二是使用的供应商大部分无经营权限;三是流通商比例较大;四是小供应商资质不符合中石化网络供应商要求;五是供应商现场考察欠缺;六是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落实不到位;还未形成区域供应主力供应商群。
(六)质量管理。对油田化学剂两次联合谈判品种明确了技术标准和采购标准,在采购前进行了全面检验,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复查,在采购前对产品复检仍不合格的供应商做出了剔除。配合中石化质检中心完成四川片区及新疆片区油田化学剂六大品种的准入检验。问题:1.未形成产品质量抽检体系。2.未建立现场验收检测体系。3.各使用单位未建立质量台账。
三、油田化学剂管理工作思路
公司油田化学剂下一步管理工作将紧密围绕网上采购、框架协议采购、业务公开、流程化操作、过程控制、油田化学剂专项效能监察等管理要求进行,具体管理思路如下:
(一)计划管理。加强需求计划提报及时性、符合程度管理,对产品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要求、包装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切实落实需求计划考核要求,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二)供应商管理。严禁再与未入网或无供应权限的供应商发生采购业务。未入网或无供应权限的供应商,如需继续使用其产品,应尽快做好推荐入网工作,未入网前不得再发生采购业务。若使用单位仍推荐未入网或无供应权限的供应商,公司将取消使用单位推荐供应商资格,并在中石化供应商网络内就近就好推荐,使用单位必须在公司推荐的供应商范围内选择。
(三)框架协议采购。对通用型油田化学剂分区域推进框架协议采购,逐步形成区域供应体系。
(四)网上采购。油田化学剂采购将全口径实现网上采购。
(五)业务公开。对在电子商务网实现网上采购的油田化学剂合同,在合同关闭后10天内在业务公开平台登记。
(六)各单位、川东北、新疆指挥部物资装备部建立油田化学剂计划、采购、仓储、质量、配送、供应、废剂回收、新剂试用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