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运营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特性
通过知网检索发现,不少文献中关于校园媒体的定义还停留于在媒体的定义上再套上校园的空间范围,且较少有文献从本质上探讨校园媒体的特性。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提到,“传播媒介是指信息传播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或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①。如此以来,高校校园媒体就包括校报、校园杂志、校园广播台、校园宣传栏、招贴、展板、横幅、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QQ校园号等。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展。
校园媒体不同于社会媒体,它具有封闭传播与开放传播的二重性。目前就全国高校普遍的校园电视台来看,校园媒体其实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安徽省众多高校中,仅有池州学院拥有政府审批的开路电视台,其余拥有闭路电视的高校只能在校园范围内播出。校报、校刊、广播台、宣传栏就更是如此。因为受众有限,传播的力度薄弱。虽然校园媒体在内容的选择、传播的范围和手段上具有一定的校园区域封闭性。但是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当涉及到校外事件或者社会问题时,校园媒体又会拥有一定的开放性。校园媒体在涉及例如大学生失联事件、G20峰会、美韩萨德部署等校外事件时,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社会性,学生们会以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自媒体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发表言论,这个?r候校园和社会之间界限并不明显。此外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校内新闻可通过新媒体跨出校园的蕃篱。
依据封闭性和开放性,高校校园媒体可分为三大类:(1)封闭性媒体:宣传栏、招贴、展板、横幅等;(2)开放性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QQ校园号、网站等;(3)可开放传播的封闭性媒体:广播、电视、校报、校刊等。
二、高校校园媒体的功能
校园媒体在半开放半封闭的运营环境下,迅速吸收和发展新的传播手段,扩张了原有的媒介功能。
(一)传播新闻资讯
校园媒体最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自媒体出现后,这一功能被放大,其涉及范围从校园拓展至全球,传递速度接近于直播,人员参与直接跳出了校园的圈子,打破传统校园媒体的局限性。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信息可单向进入校园,而如今,校内新闻可实时传播至全球,网络舆情控制就变得极其重要。
(二)营造校园文化
从古至今,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必不可少的。和谐高校文化的形成有很多方法和途径,但是借助高校校园媒体的手段去建设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以池州学院为例,我们通过制作传递学校教学理念的电视节目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节目中渗透出,“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的校训,树立仁的思想,不应仅仅是以自己的家人为亲,只爱自己的父母儿女,而是彼此之间互敬互爱。
(三)引导校园舆论
在新媒体时代中,校园媒体变得多元化,不再是官办媒体一家独大,众多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占领了受众的视点。“校园主流媒体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刊登学校新闻,进行学术交流,服务全局,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②对于校园主流媒体来说,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加强道德理念宣传,促进沟通和交流,积极引导舆论,杜绝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风气。
(四)教育手段的改革
如今提起人才的培养手段,除了已制定的课堂教学,还会利用多媒体和新媒体等手段去辅助教学。大学校园的媒体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作为课堂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校园电视出现后,以其信息量大,视觉听觉冲击力和极强的现场感等优势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校园媒体。而校园网络高速率的信息更新、图文并茂和大信息量等特点对校园电视造成冲击。在教育手段方面,校园电视和校园网络联合起来,充分挖掘整合高校的文化资源,将课堂搬上屏幕和网络及至新媒体,甚至补充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自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第二课堂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提升了校园媒体对教育的辅助作用。
三、高校校园媒体的运营策略
新媒体时代中,高校校园媒体更加多元化,官方的、非官方的,不同部门的信息平台,新媒体、传统媒体,如何协作,形成更好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一)内容的全媒体传播
校园各媒体往往属于不同组织机构,就以官方媒体来说,校级层面就有新闻中心的校报、网站、新媒体;团口的网站、新媒体,二级学院也拥有院刊、平面媒体等,这还不包括非官方的自媒体。媒体之间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资源共享,经常会出现新闻重复报道的情况,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校园媒体没有进行资源整合,这实质就是媒体资源的浪费。
为了避免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层面可委托新闻中心成立校园媒体联盟,将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平台进行采编统一,做到一个新闻事实只需要通过一次采写编,就能进行多个媒体平台的同时报道,实现内容的全媒体传播。
(二)优化校园媒体资源的配置
学校不同的内设机构拥有不同的媒体资源,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往往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成立媒体联盟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独立的、各自成区域划分的各个媒体联合起来,将每种媒体里杰出的人才、设备、信息来源集中起来,发挥最大的行动力,满足师生们对于获取信息的各种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校园媒体整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去吸引更多的受众。
要优化校园媒体资源的配置,首先,将各个媒体平台集中统一管理。我们可以将《看校园》栏目、新闻中心和校报组织起来,搭建一个全校性的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媒体资源,汇总和分享校内资讯,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避免了新闻遗漏和撞车现象。
其次,报道内容的特色编排。各个校园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平台的特点,报道的时候有所侧重,以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凸显自身的特色和魅力。
再次,做到校园媒体联动报道。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可以利用迅速快捷的特点,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初步的信息出去;校园电视通过动态画面和同期声,传递最有说服力的信息,让观众有最直观的感受;校报利用其可以反复阅读和存档的特性,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了解新闻背后的意义和原因;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自媒体则可以通过转发和更新,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新闻,提高收视率和话题热度。
(三)调动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传媒类相关专业,高校校园媒体应充分利用这类专业的师生力量生产媒体内容。
近年来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动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看?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以互动和联动的方式参与到媒体内容的采访、写作、摄像、编导、传播等过程。通过各个专业术业有专攻的分工合作,提升节目质量,扩大校园媒体的影响力。
在完成校园媒体节目内容的制作中,亦打通了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策划能力和专业能力,这一系列的流程可以为这类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挖掘有特色的制作理念,通过参与栏目实践制作,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为走向职业岗位搭建桥梁。
注释:
关键词:微博;传播力;影响力;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067-02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诸多新媒体手段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信息接收的途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博独特的传播特性,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的固有模式。
面对这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媒体如何面对、如何借微博之“传播力”打造属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这正是我们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一、传播力强但信息碎片化,是微博的显著特征
微博虽“微”,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一方面,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博信息属于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微博实际上是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根据各自兴趣选择关注者和被关注者,针对同一个关注话题,形成松散形的自组织结构。
另一方面,从信息学角度来看,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快速更新,有限的字数也使得微博本身传递的内容受局限,受众有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信息碎片“无情”割裂。正如有媒体人所言,“那些光彩夺目的信息烟花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我们的视野随即又转瞬即逝,消失于茫茫夜空。随着烟花散尽,当我们以为我们什么都知道的时候,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记住,那些信息的烟花不需要甚至也不容许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任何的回味与思索”[1]。
二、用微博的“传播力”塑造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截至2011年9月10日零时,在新浪微博中,报纸媒体及其栏目微博共有576家;截至2012年2月,在新浪微博中,开通官方微博的期刊达1500多家。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也联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开通了“首教微讯”,所辖的两报、三刊均开通官方微博,力图全方位打造首都教育舆论高地,提升专业报刊的社会影响力[2]。
微博的影响力由覆盖度、传播力和活跃度三大因素所构成。覆盖度取决于微博粉丝数的多少,传播力代表微博被转发、被评论的有效数量,活跃度则表示主动发博、转发和评论的有效数量。拥有高覆盖率、高影响力、粉丝活跃的微博平台,无疑对传统媒体而言是拓展新渠道的一种方式。传统媒体的微博具有制度保障、信源权威,读者要得到一些权威的有公信力的信息,更容易接受来自官方微博的讯息。拥有权威、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对于传统媒体打造微博平台来说,才是锦上添花之举。
尽管传统媒体开设微博具有诸多“先天性”的正效应和优势,但不可回避,由于传播环境无序、信息碎片化导致无效传播过多、媒体营利无法保证等因素,传统媒体借微博传播的“传播力”,打造自身的“影响力”,仍需假以时日,并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据笔者观察,纸媒微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独家原创内容,采取“提要+链接”的方式;2.其他媒体的内容精炼摘要;3.与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一般为“文字对话+转发”;4.针对其他的媒体微博的信息进行评论转发。通常,为了吸引读者获取更大的点击率,还会在微博内容中配发精美图片或者视频。
《新周刊》是杂志中最早上线微博的。首先,《新周刊》在杂志内容上秉持新锐时尚、文艺、有新闻价值、有观点,因此,新周刊的微博也顺应杂志内容定位,具有新锐的色彩。每天,《新周刊》微博上都会几句引人深思的“早安”、“晚安”问候语,赢得年轻“粉丝”纷纷追捧。其次,发展电子阅读付费业务,创新盈利模式,通过粉丝的大量点击带来流量和盈利。第三,传统媒体与微博网站开展积极互动,拓展线上线下活动,实现媒介融合[3]。
《新周刊》微博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可参考的价值。借助微博的力量,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是提升传统期刊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可借鉴的做法。
(一)细分受众群体,增强受众的粘性
在微博中可以利用“关注”与“粉丝”这一选择设置,完成对受众群体的细分。这是微博传播的又一独特优势。受众既可以选择传播信息,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接收信息的渠道,甚至可以根据共同的爱好建立微流讨论。
诚然,精准定位“粉丝”后,最重要的是培养“粉丝”的粘性,吸引目标受众,为纸质报刊培养更多有忠诚度的读者。微博可以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传播,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增强受众的粘性。如可以通过微刊、微话题等新功能的开发,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微博传播的强度与深度。要让自己的信息传播得广,需要积极采用转发、互评等方式来互动。这既维护了读编关系,也是信息传播的手段之一。通过回复评论,传统媒体可对自己先期的信息进一步解释、补充,消除信息可能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误读。当然,有些独创性的图片、视频,调动了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往往会提高人们对特定信息的关注度,对扩大传播面也是有效的。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首教微讯”,每天会二三十余条与教育相关的信息。总社下辖的两报、三刊官方微博以此为核心,纷纷转发。由于两报、三刊面向的“粉丝”不完全一样,无形中整合了集团化的资源优势,使信息的传播面进一步扩大、延伸。
(二)充分发挥二次传播的涟漪效应
在传统媒体策划了重要选题后,可以用微博发起话题,调动“粉丝”转发、评论,同时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借微博平台与关心此话题的“粉丝”互动,接着纸媒对话题进行深入报道,微博再做纸媒内容的推介、链接,进行第二次传播,吸引更多读者购买、阅读纸质报刊,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一段时间后,官方微博还可以继续进行相关内容的转发,以增强自身与纸质期刊的影响力……由此,形成传播的涟漪效应。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是“三刊”之一,借助对信息技术特点的了解和熟知,充分将每期策划的选题在微博平台上,形成了“微博话题预热(吸引受众眼球)—微博话题讨论(锁定目标读者群)—微博专家访谈(搭建专家与一般受众沟通的桥梁)—纸媒呈现策划专题—微博再次追踪讨论(出刊前预告)”完整的传播链条,在此期间,还可以结合论坛和QQ群的即时讨论功能。
(三)把握信息的节奏
微博需保持较高更新频率,这是保持活力的基础,但更新过密,时间成本太高。我们发现,受众在微博上的活动与其工作生活节奏紧密相关。微博上一天中通常会有明显的用户活跃期和平淡期,传统媒体需根据“粉丝”们的活动规律制定微博信息节奏,让信息传播“踩在点上”。例如,我们作为教育类的专业媒体,围绕的读者群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般不会在白天上网,因为毕竟是教师们上课时间,因此晚间成了我们的受众上网浏览的“闲暇”时间。因此,我们在微博时有意识地选择晚间时段,使得我们的目标受众群能够更快地接受到信息。当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微博客户端的平台,更方便、更自由选择定时的时间。对于那些时效性很强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之后,还需要通过多次推送方式扩大传播面。如果每天在用户活跃期有两三条主信息,再围绕这几条信息展开有效互动,效果更好。
微博的信息可通过一定手段向特定用户定向推送,可让某条信息到达明确目标;收到定向传播的用户通常也会做出回应,形成互动。另外,可以通过微刊、微话题、微访谈的形式,让某些特定信息与微博中同类话题信息汇聚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微博打破了话语集权式体系,受众与传者的互动增强了,受众也能主动传播信息,其主体地位得以凸现——这就是微博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站在受众的角度来对外传播信息,为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内容,贡献与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提高受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在此过程中,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这才是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双赢之道。
参考文献:
[1] 郝君.浅析微博传播的“烟花效应”[J].今传媒,2012(7).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英语课堂 直观生动 优化高效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于一体,因为具备大容量、多元化、多趣味、高效率等优越性,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对课堂教学包括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师,我现将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施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现代新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建构新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1.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学信息,实现视、听结合,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能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图像、声音、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落后、机械的教学手段,使得一些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感同身受;并向学生提供多种刺激,使学生获得视听等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有利于创设逼真的情境
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学科,英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高度实践性。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等训练,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协调发展。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声音、图像、图形、人物、情景、活动影像等,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必须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活动的自然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知识。
4.有利于拓宽学习的知识面
初中英语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科,每节课都有大量语言点,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板书和解释。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使得教师可以课前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把重点、难点、词汇、课文内容及习题都编辑在PowerPoint软件中,在课堂上只需简单地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在完成与以前相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节省大量时间,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5.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基础教育的初中英语教学者来说,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地应对这种挑战,学习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加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多媒体技术教学课题的探讨和研究,掌握各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地讲授单词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要学的单词,既直观,又形象。一些精美的图片大大地触及了学生视觉,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8A Unit 4的词汇教学中,本单元涉及的动物名称比较多,也比较难读,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动物图片,上课时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一边教授单词,因为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这样,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一看图片就理解了单词的含义。同时,这些精美的图片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地教授句子
新课标下的句型翻译不再是给句子填词,而是整句翻译,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句型进行综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我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坚持每日三句英汉对照,复习学过的内容,学生看得直观,印象深刻。通过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3.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地练习听说
运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英语,既形象生动又具体直观,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劲头足,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这一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出版社在教师用书里配置了光盘,非常实用,成了我教学的帮手。我在教授每个单元的Reading时,会先播放光盘给学生看,学生兴趣高涨,充满好奇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将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同时留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突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芬.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内江科技,2007(7):185.
7月9日,距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近1个月之际,由CSM媒介研究主办,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媒体机构、奥运赞助商、4A广告公司以及媒介研究机构、业界权威专家共同参与的 “2008奥运与媒介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作为中国媒介研究的领军者,CSM媒介研究现场了“奥运舞台,媒介角色――媒介与奥运传播研究”报告,详细梳理了媒介在奥运传播历史和现实中的角色和力量,首次总结、了广告主在奥运营销中的策略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央视网总裁汪文斌,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江和平等应邀发言,共同讨论了奥运环境中新媒体突起和媒介竞合关系,预测了媒介传播、媒介营销在奥运期间将达到的“沸点”,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市场格局及媒介策略等,论坛还开辟了专门的案例讨论,就奥运赞助和媒体营销的策略与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奥运媒介环境流变的五大发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既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各行业的奥运会。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戎装上阵,互联网、IP电视、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亦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奥运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奥运会上,新媒体首次正式成为奥运会持权转播商。奥运在中国是百年一遇的大事,新媒体登上奥运转播舞台也是奥运百年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对中国传媒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媒体合力打造的奥运传播盛宴中,各个媒体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经历着怎样的变革?受众对奥运的态度和关注度如何?面对奥运资源的垄断,各媒体采取哪些传播策略和广告营销策略?媒介在整个奥运产业中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媒介与奥运传播研究报告》揭示了CSM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发现。
中国人对奥运关注超过了对个人收入的关注
在全国十城市,北京奥运会是受众目前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受关注程度仅次于物价话题, 而个人工资或收入话题的关注程度则排在奥运会之后。在北京,奥运会超过物价、工资等各种话题成为北京受众关注的焦点。
奥运会期间将创造新的媒介传播“沸点”
2004年雅典奥运会,全球共有39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总计35000个小时的奥运赛事转播。对雅典奥运会赛事进行全程直播的CCTV-5在奥运期间平均每天有3亿多的中国观众收看,平均每天收视长达77分钟。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将会超过雅典奥运会,创造新的体育赛事收视记录。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体都已经为奥运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将共同为受众打造丰盛的“媒介奥运盛宴”。
媒介生态环境正藉奥运东风而变
调查显示,电视仍然是受众了解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成为后起之秀。电视是受众以往关注体育赛事、目前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媒体渠道,90%以上的人仍然选择电视作为最主要的奥运媒体;但是希望从网络媒体获得更多奥运信息的比重攀升到将近30%,超过了传统的平面媒体。奥运对各路媒体来说都意味着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二是跨媒体合作的趋势逐渐显现。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权在加大,广告主对于广告投放的选择权也在加大,从而最终会引发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
每个媒介受众都有自己的“媒体组合”
对北京奥运会的信息感兴趣的受众,接触不同媒介形式的行为非常显著。经常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或者接触其他新媒体的受众有很高比例也在使用其他媒介。电视媒体受众中,35%通常也收听广播,71%也阅读报纸杂志,57%浏览网络,接触其他新媒体的也有52%。网络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受众通常接触传统媒体的比例也很高,电视的接触率都在95%以上。报纸杂志的接触率也在80%以上,同时,网络媒体受众中有66%通常也接触其他新媒体,接触其他新媒体的受众72.3%平时也浏览网络。
没有媒体就没有奥运经济
从奥运经济的角度来讲,媒体是企业奥运营销必不可少的载体,是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纽带,没有媒体就没有奥运经济。与此同时,通过大众传媒,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将奥林匹克知识、技术、信息在全世界传播普及,有力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有效传播了民族文化,提升了国家形象和政治地位,建构了大奥运产业。所以,无论是奥运经济抑或奥运产业,都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与连接。无传播则无产业,无媒介则无产业。
奥运营销传播的多层次角逐
北京2008奥运会无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参与奥运营销的目的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获得北京奥运赞助权益的企业在2008奥运年到来之际肯定会获得更多的优势,这也是高昂赞助费用的价值体现。在2008奥运营销主题到来之际,非奥运赞助商企业也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其通过体育元素和其他赞助方式在市场上尽量大地制造声音。可以说,在奥运营销传播中,存在赞助商之间、非赞助商之间、赞助商与非赞助商之间的多重角逐。对于奥运赞助商而言,利用身份标识和推广特权,找准与奥运的对等价值,和借势事件营销和公共新闻,助推奥运营销升级是开展奥运营销传播的不二法门。
当企业(或非盈利组织)开始使用社会化媒体作为推广手段,他们往往用“小对话”先试试水—对粉丝的留言礼貌回应,对捐献者和赞助商表示感谢,对顾客的支持尽快回复,并且在网络上积累自己的品牌价值。
但是,从“小对话”模式跳出来似乎不容易—粉丝以及所在社区更希望看到关于组织和品牌有价值的讨论,而企业却忽略了这点。
几个月过去了,企业对社会化媒体失望:“为什么它并没有给我们的产品或者业务带来明显的提升呢?。最后,企业也逐渐失去耐性,不如从前天天和粉丝交流了。而社会化媒体的运营人员也心存疑问:“我们每天在网络上坚持和粉丝互动交流,难道这还不够吗?”
关于“参与”
咱们来想想这个问题:
在社会化媒体上,如果你是企业人,你打算和你的顾客聊什么?
也许你会动用大量资源,去建立和完善博客;然后也花几个星期去更新内容,回应一下粉丝。但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有点迷惑:“嗯……我们和粉丝互动,并且会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这难道不算是参与吗?”
参与不仅仅是“小对话”
参与,并不仅仅是回复和互动。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了。
美国癌症协会在社会化媒体上制定了一个有趣的对话策略:“让世界上更多人能过上生日”,这个主题传递着有意义的信息,使整个网络社区都能参与其中—因为它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希望能够庆祝生活的点滴快乐”。
S.O.S(Share Our Strength)同样也制定了一个非常有吸引人的对话策略。“在2015年之前消除儿童饥饿”,通过这个主题,S.O.S很完整地诠释了它们的使命,而且这个使命揭示了我们面临的问题非常紧急,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Epic Change”这个组织的对话策略则是“感恩”—在他们的平台上,说的更多是如何通过宣扬感恩来创造历史,而非这个组织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以及为什么要捐钱给这个组织。
制定一个对话策略
下面一些建议有助于我们为企业制定在社会化媒体的对话策略。
1#了解他们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
企业要了解跟价格或者产品功能无关的要素。比方说,我买iPod是因为它能够让我看起来更酷。
2#了解他们为什么告诉朋友
比方说我告诉我的朋友关于foursquare的事情,因为这样让我看起来很懂潮流。
3#了解什么会使他们参与会话
他们在线上讨论的,企业是不是的听到了呢?
4#和老板聊聊
试着让老板们理解,为什么社会化媒体的运营人员每天早上8点半就到了公司。
5#和顾客聊聊
和他们喝一杯咖啡,多点了解他们一整天的生活,这时聆听比你口若悬河地推销你的产品更重要。
6#聆听
现在是一个全民平等对话的时代,而聆听尤其重要。
7#不趋同
在和粉丝的对话中,想想如何突出你的内容。可以参考绿色和平。
8#寻找方向
找找对你们感兴趣的博主,了解他们是怎么谈论你的产品的,了解他们博客的读者的参与程度是怎样的。
9#计划
多和其他同事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理清楚哪些对话是重要的,并且筹划怎么样开始。
10#态度真诚
如果你是真诚的,你的粉丝是会知道的。在制定策略中,企业应该要重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