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报道策划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目前诸多高校在新闻学专业已经开设《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教条刻板、新闻案例陈旧落伍等问题,教学过程仅仅满足对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内涵、原则、效果评价等学理层面的介绍,缺少对学生策划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潮流趋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教学的讲授、分析、批判等方面进行实践。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新闻策划 实践能力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转移,受众中心论已在新闻学术界被大力推崇,在新闻实务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也被大力倡导。媒体之间为了争夺话语权,为了更好的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避免媒体之间同质化现象,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新闻传播的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目的在于把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够影响受众,从而能够更好的去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胜。
媒体之间的竞争需要新闻报道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探索、累积经验。《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实务类的课程,这就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策划报道》课程的时候,不能仅是熟背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原则、类型等概念性的知识,而是需要强化策划意识、策划方案的制定和策划实施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时候,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
媒体是社会的信息传输机构,搜集、整理、报道新闻内容是社会化分工后赋予的职责所在。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报道又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新闻报道角度的不同选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便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设计,目的是将媒体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发挥得最大化。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传统的授课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焦点和核心,教师是整节课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者,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单方向”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如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讲授中,教师是新闻报道策划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的聆听角色。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辅助《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教学,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知识掌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对史论课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就需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随即,学生通过对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学实务课程的单科学习后,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务课程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更加合理的策划方案,让学习根据自己提出的策划方案付诸实践,从而实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3、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调动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寻找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主题,有一个或多个能够使报道传播得到突出和强化的切入点。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里的核心便是一个“谋”字,便是策划。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策划整合能力,整合讨论分析出不同的主题和切入点,对新闻意义进行挖掘,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剖析,从理论上提升读者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阐述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以“人咬狗和狗咬人”能否构成新闻以及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的策划为课堂教学案例,说明其具体的讲授流程:
1、明确授课内容与教学目标
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而新闻报道,反映的便是这种变动之中的事实。事实变动的越明显、剧烈,往往越具有新闻价值。一般性新闻报道,侧重于眼前的、静态的事实本身,报道策划,则可以围绕着事实,对事实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对事实的走向进行详细的报道,使新闻事实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领域内、更深的层面上,得到充分展示②。故而,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的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对案例的选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明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本次讲授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原理、熟悉的概念以及需要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背景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次授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
2、精选和撰写教学案例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刚接触新闻学理论的时候,教师便跟学生强调,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③。如在讲授到“新闻报道需要策划”章节内容时,“人咬狗和狗咬人”的案例可以适时引入讨论的话题。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构成要素,所以我们常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比较难常见才是新闻。所以,在“狗咬人”案例教学法中,就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打破之前灌输的常规思想,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什么情景下“狗咬人”也可以构成新闻。因为事实是变动发生的,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刻板发生的。精选和撰写典型性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3、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围绕既定的案例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和鼓励学生开拓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启发、组织说服的沟通能力。以上述“狗咬人”为案例教学,经过讨论分析,教师予以引导,最终可以讨论出“狗咬人”也具有构成新闻的可能性。如公众人物范冰冰的宠物狗咬伤粉丝、如果是一条疯狗,咬伤多人甚至几十人等等,再或者就是一只普通的狗,但是伤者送往医院却被使用了假冒伪劣的狂犬疫苗产品等多种可能性的情况。故而,事实之间的变动性,为新闻报道的策划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联系性和变动性等属性,使新闻事实在被报道之前,新闻报道策划人员一定要对其剖析、延伸和拓展,切不可枉论此事不可能是新闻。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分析和讨论的时候,对“狗咬人”的案例进行分析,策划新闻主题的时候,可以从犬只管理和药品管理等视角入手,新闻报道策划的落脚点变为落实相关规定,对防疫展开策划报道或监管漏洞、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展开策划报道。
4、及时总结和评估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法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急于表态,当然也不能让学生的讨论背离了案例讨论的边界。教师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予以引导,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讨论内容以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和点评中最终给出的是“评论”,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三、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新闻报道策划》课程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因为学生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需要解答的困惑和难点,若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教师的盲点,那往往让学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
2、案例的引导要和理论相结合
教师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时,通过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虚拟的案例情景中,发挥自己专业所学,调动所有知识储备,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往往是在教师讲授完理论之后所运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导和理论的结合是案例教学法的两大法宝。
3、重视案例的积累和更新
我们常说“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这表达的是一个用记录历史的心态和方法来记录新闻的理念。在《新闻报道策划》课程里,教师对新闻案例的选择一是要注重对案例的积累,如对经典的“狗咬人,人咬狗”案例的累计;二是要注重对新闻案例的更新,教师要有新闻的敏感性和时效性,把当下最热的还未有定论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摆脱既有的框架自由发挥,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新闻报道策划》授课中,运用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再以多媒体的信息化设备,生动活泼地展示案例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搜集案例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学者、评论人员就案例发表的态度和看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视野和求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①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②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16
③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
关键词:报道策划 创造性思维 灾难报道
新闻报道策划需要创新,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为新闻报道策划提供了新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是在个人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①正是创造性思维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灵活运用,才使《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独树一帜。今年4月1日,《南方周末》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西南大旱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策划,主要集中在“经济”的D17-20版,“绿色”的C13-14版,使得其对西南大旱的报道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从逆向思维、发散整合思维、侧向思维三方面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
,体现关怀
今年4月份,西南大旱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主要选题,《南方周末》的深度调查自然也会把旱灾作为报道策划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相同选题下发觉新鲜的视角,凸显本报特色,《南方周末》充分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中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运用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能够使策划者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的方式,取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
西南大旱中各媒体更加关注的是西南人民的作物减产等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而《南方周末》D20版“西南大旱・水财富”的《大旱之年,谁赔谁赚?》一文就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运用反差强烈的对比报道,掌握损失和获利这两个极具对比性的两个方向的事实,给人以全新的角度和新的感受。报道从“三七‘牛市’”、“辣椒‘空城计’”、“运水比运酒赚钱”三个小侧面,关注小商贩如中药采购商、辣椒商人、开酒罐车的在大旱中的命运,向受众展示了在灾难中获益的一群人。在逆向思维中,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就不顾实际情况的对比,要结合社会环境进行策划。好的新闻报道策划既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又要兼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衡量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成熟度的标志,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才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②《南方周末》在报道中时刻注意全国人民都在全力抗灾这一社会大环境,时刻怀有忧患意识,在介绍获利现象时,更注重着眼于社会普通人在大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和境遇,将新闻报道的视角转移到与旱灾相关的普通商贩身上,发掘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经济转变,但又明确指出“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灵敏嗅觉去下注,也有人仅仅是搭上了便车”,这样也就缓和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发散整合,优化配置
新闻报道策划是将零散、无形的新闻事实用一个统一的主题充分聚集和调动起来,形成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所谓“更有效的传播结构”就是指通过策划,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元素和现实中其他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元素联结组合起来以后,这个新的组合能够使媒介的新闻传播效果更好,新的组合是一种“更有效的传播结构”。③《南方周末》作为一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在时效性上可能会落后于日报,但是在资源整合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开去,力求扩大自己的审视范围。《南方周末》从西南大旱这个角度出发,不把眼光囿于西南一地,以西南为发散点,把旱情尽可能多地与另一些事物联结成具有新价值的新的报道对象。运用整合思维从不同方面思考干旱这一问题,把类似的相关事件整合在一起,优化新闻资源的配置。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才可以实现新闻资源的以新带旧,以点带面,给受众以全面系统的视野。
整合引申发散。在策划时,要能够把事物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能够把握事物各个方面的特色,做到在全局的视野下关注局部的个性。《南方周末》把干旱进行系统化的定位,统归到“经济”和“绿色”两个大专题下。“经济”主题下,用四个版面分别从水权、水惑、水利、水政治、水财富五个方面分类报道;“绿色”主题下用三个版面,从《“旱”动中国》、《旱灾反思,不应止于水命题》、《“旅游地产”掏空江河名胜》三大主题进行分散。C13版的《“旱”动中国》报道利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仅三天的时间,《南方周末》联合腾讯网发起“你担心西南大旱有何影响”的网络问卷调查,得到了64620位网友的参与调查,充分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把问题置于大旱影响全球的背景下,提出“不可回避的趋势是,这地球,这国家,这环境,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这地球村,岂能只共经济兴衰,却不同灾害冷暖?”报道从南北同旱不是传说;粮价上涨虚惊一场;城市用水限额制大势所趋;西南水电受损,煤价上扬,电价上涨;玉龙(雪山)如何,丽江安在,七彩云南依旧;水利建设待启,追捧水利概念股;鲜花旱倒,世博、亚运用花受到影响;茅台酒、普洱茶物以稀为贵等九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专家和网民的意见,既使得问题有大的统一主题“干旱”,又清晰地呈现了在大旱之下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既让受众了解了专家的意见看法,又给了受众一个可以宣泄的窗口;既展示了QQ所具有的广泛受众群体,也展示了《南方周末》自身所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场网络问卷调查可谓一举多赢。
发散归于整合,新闻报道策划要能够从相关的事物中归纳出共性的特点和认识。C13版和C16版《“旅游地产”掏空江河名胜》则是把西南大旱中的云南这一特定地点的滇池污染和湖北省武汉东湖的遭遇相联系,实现了发散之后的整合。云南滇池的破坏和武汉东湖的开发,都是关于“水”甚至湖泊面积的减少可能导致干旱这样的统一主题。报道中又用号称“天下第一秀水”的现有2000多幢别墅、3000多套观光公寓的浙江千岛湖镇来联系滇池和东湖的命运。C14版的《旱灾反思,不应止于水命题》以评论的形式提出以西南大旱所代表的自然灾害的解决之道,最应该反思的就是公民防灾教育、政府灾害处理智慧和科学决策体系,将一种知识融合的灾害研究及应对系统立为下一个基本国策。
跳出框框,开阔视野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就在于突破固有的报道模式束缚,发现全新的报道领域和报道思路,最终达到将潜新闻得到开发成为显新闻的报道效果。《南方周末》在策划西南大旱时,运用侧向思维把潜在的新闻发掘出来。侧向思维不拘泥于事物的某一固定方面,而是将采访视点横向移动,以发现事物更多更为精彩的侧面,或与该事物有关联的另一更值得报道的对象或主题。④要报道策划出独家新闻,就要善于发现那些不易为人知、不易为人识的侧面,并把所报道的主题和另一事件巧妙地结合。
横向移动看“隐形”侧面。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中将视点横向移动,属于从不被人发现的“隐性”侧面中找出更多精彩的主题,往往会使整个新闻报道策划水平大大提升。D19版《罗平:水利之困》提出四个对比性的为什么:为什么同样的降水,在关中风调雨顺,在罗平却是农业绝收?为什么村里有塘,小马街村却没有水喝?为什么山下有溪,阿革小寨却只能世代赶着牛车等待一眼泉水?为什么能买来大量用水的东干渠,却因为十个大洞导致水全部漏光?把原来潜在的“隐性”的问题逐一曝光,变为“显性”的问题呈现在受众面前,报道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逐一回答,从更深层次的侧面来挖掘水困根源,提出了涉及历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D20版“西南大旱・水政治”中《澜沧江考验中国“河流外交”》报道指出,“正遭遇着百年一遇旱灾的云南,还要被东南亚四国逼着开闸放水?”这场东南亚四国逼迫云南放水的消息,究竟是江水之争、经济之争,还是政治之争?记者将这场防水之争和中国河流外交相关联,把西南这一中国的干旱问题扩展到国际化视野,发现了隐藏在我国西南旱灾之下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侧面。
结语
新闻报道策划贵在创新,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创新是新闻报道策划的法宝。在媒体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的前提下,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时效性所发挥的特色越来越居于次要地位,受众更加关注的是同一事件,哪个媒体的报道视角更具特色。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新闻报道策划,才能更好地符合受众的需要,才能不断地提高媒体的市场占有率,树立起媒体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注 释:
①赵森:《创造性思维与深度报道》,《新闻爱好者》,2007(12下)。
②王:《试论新闻报道策划创新的原创》,《新闻知识》,2008(12)。
③张帜然:《新闻策划放大新闻价值》,《传媒观察》,2005(6)。
④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1关注群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在播出新闻节目之前,必须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选取新颖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是影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长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关注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件,同时培养自己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展现国家政治内容。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构建正确的新闻导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报道新闻,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念,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播出并制定合理的新闻内容纲要,密切关注群众声音,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趋势,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报道出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为了在市场化下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播出前,对新闻播放内容进行整理和策划,发挥电视台编辑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看法和经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剖析新闻事件反映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现场问题,正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新闻质量。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给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对新闻编辑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精心策划,才能给人民群众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类别来看,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一般影响力较大,会引起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素材一样的基础下,怎样报道出吸引群众关注的事件成为众多新闻编辑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电视台新闻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报道出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求划分出新闻内容的结构,给人们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广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根据时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大胆创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代表标新立异,而是在保证新闻原始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变报道方法,赢取广大群众对电视台播放节目的信任,提高关注率。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掌握各种事件发生的特点,把握事件发生的主动权,掌控全局,将新闻事件准确及时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获得群众认可。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实时性。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很多电视媒介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电视新闻广播具有不宜储存的缺陷,所以播出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群众观察节目后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加强新闻事件的挖掘和研究,在新闻编辑和策划方面多做功课,及时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播出趋势和内容,既要明确电视新闻广播的优势,也要正确理解并分析电台新闻广播的缺陷,实现扬长补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台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电视台新闻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容易储存和消失速度快等特点,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事件发展状况的了解。所以进行新闻电台编辑策划工作时,电台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编排,辩证地看待问题,实现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确地宣传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反复宣传表示从事件发生的整体出发,利用不同方式、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上分析问题,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全部面貌,深入报道事件。新闻报道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事件进行分透彻分析,扩大了宣传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件发生状况。任何宣传和报道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强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言。进行事件报到时都应遵循从远到近、从浅到深的原则,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让新闻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提高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且对电视台新闻编辑提高策划力具有很大作用。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视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为了在变化不定的媒体市场下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主体,给人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扩大受众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2]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5,(07)
目前,我国已是奥运金牌大国,但和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相比,体育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国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不高;整体国民体质有待提高。在新环境下,研究新闻报道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具有催化效果,能准确传递政府的方针政策,激发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本文以《中国体育报》为例,就当前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
《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
我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1枚金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获得38枚金牌[1],这表明我国已成为奥运会的金牌大国,在竞技体育中,我国拥有绝对的实力。但我国与世界其他体育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体育人口、国民体质等方面。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国家政策、紧急事件等无一不是通过新闻报道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因此,研究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对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现状分析
(一)《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数量。
报道数量最多的是竞技体育,达到52.9%,而社会体育所占比例只有17.4%[5],可见,社会体育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此外,通过对体育专业其他新闻报道进行调查发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在社会体育报道方面,都没有《中国体育报》数量多,由此可见,关于社会体育的新闻报道,远远少于竞技体育。
(二)《中国体育报》中社会体育报道标题分析。
新闻标题的质量对于提高新闻稿件的阅读率有很大的影响,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观看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人们会抱着娱乐休闲的目的观看报纸,这时,新闻标题的新颖、独特、简洁就成为关键。如何通过简短的标题,及时抓住读者的视线,成为当前新闻报道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体育报》有成功的经验。《中国体育报》在报道社会体育时,标题语句简短,语义明确,口语化强,能极大的引起读者的注意,如《甩不掉的羽毛球》、《水上排球》、《见缝插针,快乐健身》等,均体现出新闻标题的通俗化、大众化[6]。通过对《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标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报》虽然在社会体育的报道数量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在报道社会体育过程中,仍然是尽心尽力。
三、《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竞技体育报道过多。
在各大媒体新闻中,竞技体育都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不管是在新闻报道数量方面,还是在新闻报道质量方面,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都无法与之相比较,可以说,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悬念性、对抗性,能引起人们关注,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与之相比较,社会体育缺乏热情,更是一些“平凡事”,很难引起大众的注意,缺乏相应的市场[7]。除此以外,造成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数量少的原因还在于,社会体育的新闻报道质量远远比不上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并没有真正走进民众的生活,仅仅是被大众所熟知,民众还没有对社会体育有深入的关注,这就需要新闻报道加强社会体育宣传,提高社会体育的影响力,让大众参与到社会体育中,实现我国的体育强国梦。
(二)报道形式单一。
《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大多以消息为主,关于社会体育的评论、特写、专访等内容少,通过对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评论、特写、专访等形式的新闻报道属于更深层次的新闻报道,能让大众深层次了解认识事物,对提高大众的关注力有极大的帮助,在这方面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体育报》报道形式单一、报道角度不全面、缺乏深入挖掘,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读者少。
四、《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报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
对社会体育新闻报道而言,要提高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就需要协调好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从当前情况看,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呈现一家独大的现状,不管是报道数量,还是报道质量,社会体育都无法与竞技体育相比较,因此,要树立全新的体育传播理念,将关注重点从竞技体育转移到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综合发展上,只有转变体育新闻报道观念,才能逐渐改变民众的体育观念,提高对社会体育的重视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单纯的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民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体育新闻报道必须加大对社会体育的重视,注重对社会体育进行深入报道,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齐头发展,通过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合作竞争来促进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报道策划水准,加深报道深度。
在进行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时,应提高报道策划水平,加深社会体育报道的深度,提高文字写作能力,全面体现出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内涵。在新闻报道成稿之前,必须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对热点社会体育进行有效、合理的评论,从而获得良好的报道效果。对《中国体育报》而言,可以在前期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跟踪、采访,在活动后期进行加工、评论,这样报道出的社会体育内容必然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这对提高社会体育的影响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挖掘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价值。
在新环境下,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国体育报》等平面媒体与电视、互联网、广播、手机等相比较,在传播速度、传播效率等方面必然处于劣势,这时,平面媒体就应充分发挥其文字优势,让大众看到社会体育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出社会体育新闻背后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社会体育新闻报道承担着号召全民健身、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任,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体育新闻报道要树立全面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一样,都是现代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新闻报道,特别是以《中国体育报》为主的平面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关注远远超过社会体育,这就对社会体育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实现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综合发展,提高报道策划水准,加深报道深度,挖掘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价值,从而为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王楚涵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孟淼.我国大众体育现状的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132-133.
[2]廖慧平.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报纸信息传播策略分析[J].中国出版,2010,(13):37-39.
[3]尚振洲,王少春.我国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06):116-117.
[4]付挣鸣.中国特色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03):14-15.
[5]韩金.《中国体育报》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4.
【关键词】都市报 国际新闻报道 趋势
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身边事,国内事,而是天下大事。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媒体来了解世界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以新锐主流、权威及时而自居的都市报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抢占“国际新闻”这块阵地的必要性。很多都市报开始花大本钱,认真经营国际新闻报道,体现在版面上,不仅增加了版面的数量,有时还将其摆到重点的位置。同时,都市报也更加注重对国际新闻的策划。为了追求深度、厚度、耐读,一些都市报还纷纷办起了命名为“天下”、“地球”、“世界”的国际周刊。都市报国际新闻的多样化报道风格使国际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笔者认为,总的来看,当前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种新的趋势:
一、广开渠道,信息来源多元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国际新闻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一些报纸的新华社通稿采用率甚至达到95%以上。这就造成了各家都市报国际新闻内容单一雷同,结构相仿的局面,同质化问题严重。为了打破这种现状,很多都市报开始拓展渠道,广泛寻求信息源,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除新华社通稿外,充分采用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稿件。
2、约稿。目前,海外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时会通过写博客或微博记录所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些都市报通过向他们约稿,让国际新闻具有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和视觉。同时有些都市报还就重大事件向国际问题专家约稿,从而使报道更具深度。
3、综合编译。随着外语人才的增多,目前,很多都市报,比如《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以及《现代快报》等都储备并强化了自己的编译人员,为重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入、全面与出彩奠定了基础。
4、连线。这是各家都市报现在最惯用的信息来源方式之一。即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与所在国的华人进行电话连线,让身临其境的他们介绍所见所闻。
5、出国采访。对于一些邻近国家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很多有财力的都市报现在是直接派记者出国采访。如2009年5月至6月,《南方都市报》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事件的采访。如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中国就有200余名媒体记者获取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赴日采访签证并先后赶赴日本。这其中有很多是都市报记者,如《楚天都市报》、《信息时报》、《海峡都市报》都派出了两名记者奔赴震区,其中《楚天都市报》更是首次派出记者走出国门。由于这些采访均在我邻国,从事件的相关性来看,很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因地域相近,记者前往采访也较便捷。
二、注重策划,重大报道深度化
好的策划是都市报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都市报在地方新闻的策划上舍得花大气力且能做到游刃有余,而对国际新闻的策划则重视不够。随着重大国际事件的频繁发生,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在抢时效上,都市报明显不如网站、电视等媒介。因此都市报开始重视策划,追求重大事件的深度化。
比如,今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强海啸。都市报大多是早上出版,所以根本无法赶上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个时候都市报就只能在策划和深度上下功夫。《南方都市报》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次日共用9个版对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进行了报道,策划共分七个部分:灾情现场、记者亲历地震、灾区影像、核电站泄漏危机、微博地震、在日粤港游客、震后预测,有文字讲述,有图片纪实,内容非常全面,独具特色。报道层次分明,且角度多元,由远(日本灾民生活)及近(广东在日的游客),又由近(现在的震情)及远(震后的预测),就像电视的镜头一样,推拉自如。充分体现了该报策划的高度和深度。
再比如,今年3月20日,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各家都市报纷纷抓住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认真策划。《新安晚报》国际国内部编辑经过策划,在3月21日用5个版的篇幅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内容分为战场传真、实力对比、利方反应、国际反应、未来局势,使大家对这场战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城的一家都市报则用了14个版的篇幅并以特刊的形式对这一国际重大事件进了多维地报道和解读。上述事例都充分说明了都市报现在对国际新闻策划的重视。
那么如何做好国际新闻的策划呢?笔者认为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敏锐的判断能力,其次是整合能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能力。
三、紧抓连续,追踪报道常规化
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报道,报道事态的最新进展。重大国际事件在发生后,事态一直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其影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总会引发相关争议。所以,追踪事件的动态发展,引导读者把握事态走向、对前一阶段事态进展进行总结,也是都市报眼下经常采取的重要报道方式之一。
例如,2009年5月31日发生的法航客机坠海事件,很多都市报每天从打捞遇难者遗体、客机坠海前到底遭遇了什么、失事客机“黑匣子”能否找到、法航坠机事件对空客订单的影响等多方面不断地进行追踪报道,解决了读者心中的一个个疑问。再比如:日本大地震过后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不仅给日本本国人民造成了恐慌,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造成了恐慌。很多都市报对此事件“紧追不放”,自3月11日发生后已经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连续报道,且每天都安排有专门的版面或栏目。除了每天跟进核电站的处理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及日本食品农产品的出口等,追踪报道不再是单一报道事件进程,而是多角度更全面地报道事件影响。纵观对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这一事件的追踪,都市报也不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动态,而是从北约缔约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世界多国为呼吁停火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报道,从而使读者能够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全貌,满足了读者的深度求知欲。
国际新闻报道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大事件多,动态消息多,而且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很多都市报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后续进展都非常重视,追踪报道成了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一个常规化动作,不仅及时、持续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而且深入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影响等,使得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四、力求贴近,国际新闻本地化
虽然说国际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但每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仍是对与自己相关的事关注度更大。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新闻如果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挂起钩来,人们会更感兴趣。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几乎每一件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都会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
国际新闻与地方视角的结合是都市报报道国际新闻的出发点和基本途径。在国际新闻事件中,抓住地域读者心理或利益上与本地读者接近的一个点来展开报道,使地方特色融入国际新闻。很多都市报在这方面都作出有益的尝试,《都市快报》甚至提出了要做符合“浙江人的世界观”的国际新闻的目标。
如日本大地震后,很多都市报不仅连线了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和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各省市都检测出微量的核辐射后,读者的关注度更强烈。
另外,还有一些都市报注重挖掘国际新闻与本地民生之间隐藏着的内在联系,从中做文章,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信息的价值。例如4月18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美国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前景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全球股市随之大跳水。很多都市报结合此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等进行了本地化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五、二次写作,报道内容特色化
面对大量新华体的电讯稿,都市报编辑要根据报纸特点和受众需求在报道视觉的选取、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方面仔细斟酌,对稿件进行二次加工。国际类新闻稿件有它独特的一面,但都市报仍可改进文风,多采用适合百姓口味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深刻的国际问题增加兴趣。
如今年4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长格雷和数名市议会议员前往国会山,抗议民主、共和两党就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达成协议,警方以非法集会占道将其逮捕。首都市长游行被捕,这的确是一条很有趣的新闻,网上关注度很高,一些人甚至发帖说“华盛顿市长被捕,体现了美国人权乱象”。新华社也发了条900字左右的通稿,但是《扬子晚报》则综合中国日报、中新网等消息对这条通稿进行了二次改写,把该新闻做成了一个版。不仅内容更翔实,而且语言风格也更活泼。
事实上,现在很多都市报已很少将新华社通稿原封不动地堆上版面,而是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充分丰富内容,并精选视觉、改变报道风格,进行综合加工。如都市快报国际部编辑就介绍说,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上,采取类似于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主笔制,即值班编辑记者面对新华社通稿,在短时间内海量阅读外文同题新闻稿,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编辑时间,精确、全面改写每一条报道的5W,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看报时虽然看到的是文字,却似乎有人在耳边讲述精彩动人的故事。在这种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抓新闻细节的主笔制式改写5W手法下,《都市快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同题新闻比拼中往往比对手多出近30%的信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