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在不完美信息条件下,农民对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抱有戒心和误解。他们担心加入合作组织后会失去收益的保障,甚至担心合作组织这种制度会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是农民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和抗风险能力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针对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存在的博弈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合作组织 博弈 不完美信息

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中信息的不完美性

信息不完美性是指在动态博弈中,后行为的博弈方不完全清楚此前行为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对前面阶段博弈过程没有完美信息,但是对于此前行为的博弈方的得益情况是清楚的;或者说,由于博弈方可能故意保密或信息传递不畅等原因,可能存在至少部分后行为的博弈方无法看到自己选择之前的博弈过程,或者各博弈方对博弈进程信息的掌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谢识予,2002)。反映到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博弈分析,则表现为农村合作组织对于其本身业绩的好坏是清楚的,对于组织的财务报表是否修饰过也是清楚的;但大多数农民对农村合作组织的运作过程是未知的,而仅对其运作的最终结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发展的滞后性,存在信息不完全性、不完美性、市场不完善,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信息不完美是我国农村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信息的不完美性在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市场中的主要表现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一个困难是农民的认同度比较低。农民对合作社还存在很多误解,他们不了解合作社,不了解合作的途径和意义,不了解合作社的内部治理与运行规则(王曙光,2010)。而更多的只是通过政府的宣传了解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比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好,但目前阶段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效益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农民的既得利益和参与热情。

保护农民的利益是农村市场完善的最显著标志,在上述我国农村市场信息不完美的条件下,深入分析导致我国农村市场中合作组织建设鱼目混珠的现象,寻找保护农民利益、完善我国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市场建设中需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不完美信息条件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博弈

(一)博弈的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是经营主体决定是否成立农村合作组织,本文假设合作组织的效益有好、差两种。这主要是许多合作组织存在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欠规范。比如,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滞后于合作社实践发展;有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议事规则和程序形同虚设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农村合作组织效益参差不齐。

第二阶段是农村合作组织是否同意广大农民加入该组织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当然合作组织效益好就容易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若效益不好就要粉饰一番才可能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否则农民不会同意加入。

第三阶段是农民决定是否参与农村合作组织。

(二)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博弈扩展形分析

博弈确立需有四个方面的条件,即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进行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得益(谢识予,2002)。这里博弈的参加者为农村合作组织(即博弈方甲,简称甲)和农民(即博弈方乙,简称乙)。甲在第一阶段有两种战略:效益的好与差;甲在第二阶段针对好和差分别有同意与不同意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两种选择,当然乙都想参与效益好的农村合作组织,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因此,甲要想成立合作组织并希望农民参与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就需要把市场做大做强以实现共赢。不管合作组织的效益质量如何,只有当效益好的合作组织,才能从农户合作中得到好处(h+b或v-c);这也意味着业绩差时,甲必须花一定的费用进行伪装才有希望骗过乙,伪装(可看成粉饰财务报表)的费用为c;第三阶段乙由于不清楚甲在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择,在轮到其选择时必然会出现一个多节点信息集,假设乙参与到效益好与效益差的合作组织,其价值分别为(n+t)和(n-m)。显然,农民不参与合作组织(即家庭承包经营)均可获得的得益n。其中所有的字母均为非负数,且h>v>c。此模型可用图1的扩展形表示。

(三)博弈的得益分析

假设农民参与效益差的农村合作组织概率Pn很小,即农民相信甲的业绩好占多数,并且甲粉饰财务报表的费用c相对于收益v很小,即v>c;则博弈的第三阶段乙在自己的决策信息集处选择参与和不参与的期望得益分别为:

En(参与)=(1-Pn)(n+t)+ Pn(n-m)

En(不参与)=(1-Pn)n+ Pnn=n

则由En(参与)= En(不参与)可求得Pn=t/(m+t),此时农民参与和不参与的期望得益相同,这并不是双方想看到的结果。因为这可能无法实现双赢,所以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使Pn

假设甲粉饰财务报表的费用c大于收益v。此时,若业绩差,即使甲同意乙参与,也要亏损,若农民不参与更是净亏c,因此甲的惟一选择是不同意农民参与。由于乙对于甲的得益情况是清楚的,因此乙会判断Pn=0,则参与效益好的合作组织的概率Pe=1-Pn=1-0=1。则乙在轮到自己选择时,选择参与的期望得益为:1×(n+t)+0×(n-m)= n+t >n,而乙选不参与的得益为n,因此参与是农民惟一的选择。给定乙的策略:如果效益业绩好,甲选择同意的得益为h+b,选择不同意的得益为h,因此选择同意策略(h+b>h);如果效益业绩差,甲选同意的得益为v-c,选择不同意的得益为v,他只有选择不同意(v-c

上述两种均衡主要是在v与c的大小关系假定基础上的判断。实际上,若农民判断pn=1,则参与效益好的合作组织的概率为:Pe=1-Pn=1-1=0。此时,乙选择参与的期望得益为:0×(n+t)+1×(n-m)=n-m

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市场部分成功的合并均衡中,可以发现农民对合作组织业绩差的概率判断Pn很小,是形成此类均衡的关键;而农民会形成这种判断,与我国农村市场的刚刚起步、信息不完全及农民由于专业知识(如财务报表分析的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农村市场的放开过于乐观是分不开的。针对信息的不完全,我国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合作组织不断加以引导,而且要适时予以监督,督促这些农村合作组织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很多龙头企业之所以积极参与农村合作社构建,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动机之外,还出于套取政府支农资金的动机,容易造成政府支农资金被龙头企业侵占的现象。因此,有效监督农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将有效保护合作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沿健康的轨道发展。

加强政府的援助力度。政府的援助力度不仅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还要表现在政策的投入力度方面。政府可以为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优先购买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以及给予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供销合作社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技术、物质支持等等。只要政府援助力度到位,农村合作组织将会取得“好”的运作绩效,使得农户在“参与”和“不参与”合作组织的得益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即明显增加额外收益t值,此时就会得到农村市场部分成功的合并均衡,农村合作组织就会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反之,若政府援助不力甚至误导使农民得益呈现额外亏损m,或者政府根本不作为,此时会是一个市场完全失败的合并均衡,但这必将会影响我国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

合作组织要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要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是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标准。合作组织也是如此,惟有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惟有赋予每一个合作组织成员自愿加入和自愿退出的权利,合作组织才会有效率,也才会有持久的成功。如果剥夺了合作组织成员的退出权,合作组织成员不是自愿加入也不是自由退出,那么合作社就失去生命力(王曙光,2010)。

大力倡导合作精神。合作组织的成功必须有赖于农民内在的合作精神的发扬。现实中难以搞好合作组织,这说明农民是一个高度理性的群体,他们的保守是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和抗风险能力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政府、媒体、学术界的使命就是要向农民介绍正确的合作组织理念,让这种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发挥他们伟大的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编著.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1-0075-02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信贷支持情况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信阳为例,该市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改进创新支持方式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信阳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是从无到有,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贷款余额3165万元,比2009年增加了1124万元,增长55.6%。其中:社员贷款2183万元,法人贷款982万元。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涉及茶、蚕、果、鱼、禽、花、种植、加工等产业。二是创新信贷品种。信阳农信社系统在“公司+合作社+信贷”、“公司+基地+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社员+信贷”等成熟农业信贷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订单+信贷”的订单农业贷款、“合作社+合作社+信贷”的合作社联贷联保贷款、“合作社+农业担保公司+信贷”的担保贷款、“社员+合作社+信贷”的社员销售收入作抵押、合作社作担保的双保证贷款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等多种信贷支持模式,积极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实现银社双赢。

二、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国家鼓励和支持包括供销社、科协、教学科研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业企业等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但目前国家、省、市、县各级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高

一是法人治理不健全。从大的方面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法可依,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仍存在“三会”不健全、内部管理粗放、监管机制薄弱、自治能力较差等问题。二是产业化发展层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如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不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链条简短且脆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机制仍处于初级松散型阶段。三是“小、弱、散”现象比较突出。信阳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当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资本金较少,利益关系联结不够紧密,合作社对社员、对农户的带动作用较弱。

(三)金融服务不相适应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不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涉及领域广泛、组织形式多样、对外交往频繁等特点,迫切需要资金、结算、保险、理财、信息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角的农村信用社无论在服务品种上还是在结算手段上都比较单一。二是农村金融的经营原则不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需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矛盾:信贷需求的长期性与信贷资金流动性的矛盾、资金需求急频快的特点与信贷资金安全性的矛盾、农业生产的低效性与信贷资金效益性的矛盾。三是信贷管理的规范性不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的松散性。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滞后,致使其发展不够规范、管理比较松散,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而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责任追究更加严厉,贷款发放慎之又慎,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四)农业生产风险较大

一是技术风险。作为农业科技应用者的农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科技应用效果较差。获取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一方面在内容涵盖上不全面,如在市场供求与价格、科技、政策法规、生产、资源环境,特别是国内外市场行情、产销形势的分析预测等方面欠缺;另一方面受经济与教育状况所限制,农民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信息的收集与接受渠道、处理信息的手段与能力等都受到很大限制。二是自然风险。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也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三是市场风险。一方面市场调节滞后,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结构的调节,是根据现行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未来的生产价格进行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所以生产无法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季节性强,错过季节,损失就难以避免,对于鲜活产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设想。

三、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和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信息、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其社员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动所取得的收入,应免征所得税,对从事农业农机作业、排灌、病虫害防治以和技术培训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三是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

一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应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对象,尽快确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的相关领域和制度安排,由县级银行具体实施。同时,改进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二是培育充分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应认真落实银监会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满足区域内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信贷政策等的考核与评价。三是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定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类评级,作为农村金融机构评级授信、择优支持的参考依据。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民合作社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建立符合合作社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制度。

(三)创新信贷管理方式,不断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信贷需求

一是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上,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办法,在合作社内成立农户联保小组,大力发展联保合作社,通过互保,放大信用总量,强化信用约束,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二是应本着“分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设计相应的分类支持制度,借鉴农业主管部门的评级分类结果,及时调整信贷措施,优先支持规范化程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发放由龙头企业信用做保证的信用贷款。三是认真研究不同生产经营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资金需求状况,推出风险度小、推广价值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专项贷款新品种。降低门槛,适当放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条件的要求,在贷款形式上,可把小额信用、支农信用卡、财产抵押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四是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积极探索采用无形资产、应收账款、订单等多种抵押形式,允许自然人、法人、核心股东等提供的以其个人财产或权利为抵押的担保。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第3篇

根据省水利厅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将我们××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2007年备耕生产,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我们××市地处××省西部,辖10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万,共有743个自然屯。全市幅员面积528万亩,其中耕地169万亩,草原面积272万亩。年平均降雨量432.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45毫米,十年九春旱,是我省西部重点干旱市县之一。同时,又是我省氟病重点市县之一,地下潜层水含氟量严重超标,太平庄、昌德、羊草、火石山等乡镇的自然屯地下潜层水的含氟量高达4.0-12.6毫克/升,国家饮用水标准含氟量为0.5-1.0毫克/升,竞超3-10倍之多。干旱、氟病严重制约着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固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市虽然地表水贫乏,地下潜层水含氟量高,但地下水比较丰富,承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资源总量为2.98亿立方米(年平均补给总量)其中地表水0.52亿立方米,地下水2.46亿立方米。

近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把农村水利工作作为构筑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举措,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开展了大打机电井,发展围井经济、推广节灌技术为重点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同时也注重了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突破了农业受制于水和“氟魔”对人们身心侵害的局面。截止目前,全市农田机电井发展到4540眼,灌溉面积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占灌溉面积的15%;全市共建围井经济区3300处,面积30万亩。全市通过防病改水和人畜饮水解困项目共建人饮工程324处,解决了324个自然屯12.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市完成灌排涝工程建筑物620座,其中桥115座,闸45座,涵460个。抗旱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新形势、新任务、新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是我们全党全民的任务。为此,我们水务局从市情出发,确立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2007年全省水务局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突出打井抗旱、人饮安全工程建设为重点,搞好水利服务、支撑和保障。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采取五项具体措施:

1、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从我市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看,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3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7%,按实现农田水利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规划新打和更新配套机电井10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达到63万亩,扩大提高我市市区公路两侧百里喷灌带的面积和质量,扩大辐射能力。单眼井造价1.5万元,计1500万元。其中,2006年落实打配农田机电井200眼,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需资金300万元,部分资金和物资已经到位,其余部分正在筹措中。

2、注重农田机电井的管理,确保完好率和利用率。全市现有的4540眼机电井做到了产权明晰,实行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为独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3338眼,占机电井总数73.5%。第二种为股份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10眼,占机电井总数的2.5%。第三种为承包租赁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井有1092眼,占机电井总数的24%。同时,做好井孔保护,要求全市无论新打或原有的机电井的井孔都要有房或有盖,达到标准规范化。现有的机电井建预制井盖2898座,砖混多用井房(指管护农作物或休息室)1617座,铁皮井房25座,井孔保护率达到100%,在机电井的管理上还坚持实行市长、镇乡长、村长、屯长、井长“五长负责制”。使全市机电井的完好率、利用率均达到96%以上。

3、大力建设围井经济区是发挥工程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抗旱水源井按照规划不断有序的增加,已经使我市抗旱、抗灾保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我市在围井建设经济区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实践,围井经济区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水源工程抗旱的唯一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根据多年测算,全市围井经济区面积30万亩,年创产值2.5亿元,投入产出比1:3,亩纯收入600元左右。2006年规划建设围井经济区达到3500处,预计产值达到3亿元。

4、进一步建立健全抗旱服务机制,增强抗旱服务能力。1996年我们根据国家、省业务部门的要求,组建了市抗旱服务总站,各乡镇也成立了抗旱服务分站,配备了懂技术、会管理、责任心强的精兵强将,计69人。目前,全市抗旱服务组织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800多万元,拥有各种抗旱设备1378台套。抗旱服务组织组建后,遵循“保本薄利”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广泛开展技术咨询、设备租赁、设备维修等项业务,逐步建成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壮大、自负盈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对抗旱服务组织资金设备投入,增强服务能力,同时还要对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成为水利一线上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5、加大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力度,普及自来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实现饮水安全。我市是氟中毒严重市县之一,加之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吃上卫生、水量充足的自来水已经成为全市农村千家万户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十分重视。目前,全市743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的有146个自然屯,达到集中供水点的有178个自然屯,仍在饮用潜层高氟水的有419个自然屯。当前,根据我市农村百姓饮水安全的要求,我们想千方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投入的机遇,搞好规划,努力争取投资,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基本实现自来水化。具体规划如下:全市需要配套自来水工程的有597个自然屯,共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水源井的有419个自然屯,因屯与屯之间距离最近的还在3.1公里,难以做到一井带多屯,规划2006-2008年每年完成80处,2009年完成83处,2010年完成96处。以每处打井及管网配套投资17.3万元,计7248.7万元。其中2007年工程投资为1384万元,需自筹523万元;另一种是“四个一”无管网的有178处,规划2006年-2008年每年完成30处,2009年完成40处,2010年完成48处。以每处网管建设投资10.3万元,计1833.4万元,其中2007年工程投资为309万元,需自筹154.5万元。

三、今春旱情分析及对策

1、旱情趋势分析。今年二月初我们对全市旱情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当前看,由于去年入冬以来降雪较历年偏少,虽然是小雨封地,但降雨量少,加之今春雨雪少,气温偏高,大风强度大、次数多,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因素,今春干旱已成定局,预测旱情有以下依据:一是全市气温近期持续升高,去年秋冬以来,全市日平均气温高于常年。据气象部门预测,3-5月份平均气温将比常高2℃,今春大风将为17天以上,由于气温高,春风大,加快地下水蒸发,土壤跑墒的状况将日趋严重。二是去年入秋以来,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据气象部门预报,全市降水量3-5月份为38.4毫米,比去年同期少2.3毫米,并且分多次降落,属于无效降雨。三是全市耕地耕层土壤含水量偏低。据元月十日分东、西、中片实测有代表性乡镇地块,5-1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为14.6%,11-20厘米的土壤含水量为21.9%,21-30厘米土壤含水量为26.1%。耕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为20.86%。天气的逐渐变暖,气温升高,土壤墒情将进一步恶化。四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多年来,我市常年连旱,地下水每年虽然有一定的补给,由于工农业用水逐年增加,开采和补给失衡仍未得到改善。据全市30眼观测井记录统计,目前地下水位比去年同期下降0.2米,这是干旱的预兆。五是春整地面积大跑墒地块多。近年来,我市调整了种植业结构,扩大了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0多万亩,干旱茬口多,增加了春种难度。

2、抗旱对策及行动情况。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干旱所带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各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当前,各乡镇把抗春旱保春种做为备耕生产的首要任务,抓工作启动,抓宣传群众,陆续掀起了,正在逐步升温。一是领导重视。2007年2月10日召开的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把抗春旱保春种备春耕生产工作提高到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来认识,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坚持抢前抓早的原则,做到早认识,早准备,早行动。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层次不同的动员会和座谈会,分析了当地的旱情,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务,做到了全面启动。二是做好机泵管带、喷灌机钻井机检修和配套。全市15个市、乡级水利抗旱服务队深入到乡、村、屯、户已检修抗旱设备600多台套,占应检修的41%。购置水泵110多台,输出扬程管200多延长米,检修各类喷灌机200多台,占应检修的55%。水利钻井队的7台钻井机,现正在检修,其它设备也都在检修中,在4月10日前完成。三是扩大水源工程。今年春播前将新打和更新机电井150眼,解决少井自然屯农户春季坐水种及灌溉的用水问题,同时计划今年洗治病井120眼,在春种前完成。贫水的火石山乡、吉星岗镇都在2月10日开始了蓄水池贮水准备,现正在清淤贮水沟渠。四是抗旱物资准备充足。水利物资公司通过调查,现将今年抗旱所需打井用的各种管材、砾料、水泵、扬水管、白龙等物资已经陆续到货或做好订单,做到抗春旱物资及时供应。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问题 对策 建议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全国发展形势而言,各级政府部门对当今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作态度上,是“温而不热”、“亲而不近”;而广大的同类产业的农民们,则是“近而不入”、“观尔其行”。

一、存在问题

1.领导重视的不到位

自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发以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50万个。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这么多带有今后发展方向、且农民又十分欢迎认可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还没能够完全引起所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正是由于主要领导的重视不够,才导致广播电视等宣传的力度不大,没有真正烘托出宣传声势、带动声势、作用声势。

2.部门支持的不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以后,就其各级的农委部门、经管部门已经开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开始重视起来。它较之为过去成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时代即是“多头管理”,又是“无头管理”的局面强多了。但是,无论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如何在态度上强调要“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而其实各个相关的部门至今还没有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工作纳入到“上线”去研究、去支持。所以,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3.资金扶持的不到位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股份制专业合作社,但农民的股金必定有限。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制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均股制,每户股金相等,但这种均股制的股金出资额度都不多,民主管理上实行的一人一票制;第二种是原农事龙头企业牵头或产业大户领办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属于大户控股制,也是股金不均等制。但目前看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股份制,其股金总额与注册资金的总额基本上都不符。这说明了当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底薄”囊空。所以,当前影响和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问题,便是政府资金的扶持问题。

4.合作社自身发展做的不到位

目前,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较快,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严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那就是“身体缺钙”。症状之一是有名无实。即注册资金数码不实;发展社员的数字不实;营销产品的数量不实;同时还有少部份合作社属于“空头支票”,手里拿个《执照》、门前挂个牌子。症状之二是有管无理。部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把有关的规章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似乎就算“管理成章”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上,目前大部份合作社既没有统一的账册记录,也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都是“流水账”、“糊涂账”,这叫做“管而不理”。同时,有的个别合作社还让入社农民进行机械化的服从,殊不知这种有悖于民主管理方式的管理方法,能把“人心管散”,这叫做“管而无理”。症状之三是有战无略。作为在中国农村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一颗新星——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能长远地发展起来,并且从星星之火燃成燎源之势,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们,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眼光。可纵观目前各类合作社理事长们的身上看,他们还只是短暂的目光,既不能从战略的长远高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胸无大志,心无韬略;既无长远规划,又无当年计划,只是走一走、看一看;瞧一瞧,站一站。

二、对策建议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逐步打造经济上的“百强社”,跨区域的“联合社”,民主管理的“和谐社”,本行业的“示范社”,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突出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第一位的还是要着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和宣传舆论问题。笔者认为,既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今后农村在组织建设上的方向。那么,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就必须要从农村政策与发展的全局高度去认识、去推动;要切实研究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并把这项重点工作真正抓起来,抓出成效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作用,进行广泛宣传,造成声势。

2.强化规范管理,加大培训检查力度

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是建设与完善合作社的基础性工作。今后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要一手抓好树立典型,全面培训的工作;还要一手抓好普遍检查、重点指导的工作。在培训上,要重点培训法人代表、行政管理人员如何依法运作、按《章程》运作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合作社会计、出纳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在检查监督上,要重点检查人事、财务等管理方面。检查要过细,不要粗枝大叶。

3.抓好政策落实,加大扶持力度

农村合作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会主义新农村;地位;作用

一、公关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公关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文化设施。公关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即是它在其中所承担的职能。公关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一般说来,主要有二项,即传播科学信息、开展社会教育。

(一)传播科技信息

公关图书馆知识性和中介性的特点决定了公关图书馆具有传播科技信息的职能。这种信息包括馆藏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传递方式有自然传递和自觉传递之分。前者是公关被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文献及信息,官员对这些文献内容不必过多了解。后者指的是馆员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符合需求内容的信息。

(二)开展社会教育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它泛指一切以传授文化知识,影响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公关图书馆的教育即是一种社会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相比较,公关图书馆更接近最大范围的普通读者,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公关图书馆产生着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

公关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古代的皇家书院和藏书楼,不仅是拥有万卷藏书之所,也是培养封建人才之地。在近代的图书馆事业史上,更是拥有一批集图书馆人与教育家于一身之人,如梁启超、康有为、鲁迅、等,他们既是教育家,同时又都是图书馆人。现代的图书馆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农民群众进行再教育及终审教育的场所。

二、公关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科教兴农”的目的是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目前,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五、六年级,许多农户以自身经济效益为中心,虽然也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但受到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传统农业意识的影响,依靠农业科技股贫致富的意识仍然很淡薄,对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认识不足,接受新技术、新成果能力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迅速普及推广和转化,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过去主要靠“勤劳致富”,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单纯的“勤劳致富”已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人们的致富手段更需要朝着科技和知识致富方向发展。当今社会,知识在不断变化.新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这种转变实质上是向以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农业转变。据抽样调查,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人均收入要比小学文化程度的高30%以上。

(二)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关图书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公关图书馆的职能去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

公关图书馆通过精心设计各种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宣传了科学真理,传播了先进文化,塑造了美好心灵,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公共图书馆作为乡镇的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为创建学习型乡镇提供了诸多服务乡镇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一方面为村民的学习提供了—个学习场所,村民可以利用身边的图书馆从事学习和文化休闲。村民在劳动之余从事阅读活动,可以获得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通过放电影、电视剧,开办故事室、赛歌会,让党的富民政策得到广泛宣传,既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又把村民的兴趣转入到琴、棋、书、画的娱乐享受中去,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村民共同学习、以便村民相互沟通,加深了解,增加感情,从而为乡村创造了和谐、互助、友爱、向上的人际关系,使乡村居民更自觉、积极地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村民与图书馆的这种互动关系,使乡镇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乡村中的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实践证明,乡镇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图书馆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大力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

乡镇村图书馆(室)在构建中,应把县、乡、村、社、户等文化功能的阵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室等不同档次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创建各种民间文娱团队,开办田园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还应进行全面的业务指导,采取“托管式”方法,派专业人员分片管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建立流动图书箱、流动图书车,定时定期更换乡、镇、村图书馆(室)的图书。公共图书馆还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适时调整送书的方向,经常性地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分析调查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民情风俗等情况的基础上,公关图书馆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编印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信息,简明易懂、适用性强的各类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实用科技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生活常识、市场信息方面的资料以及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儿童读物,并经常性地利用街道、节假日等较为集中的时间和场所无偿将图书发送给群众和少年儿童。发挥农村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对农民尤其是青少年定期举办时事教育、农业科技知识系列讲座以满足村民对新科学、新知识的追求和培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拓展农村图书馆文化服务和娱乐休闲服务,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质发挥作用。

(三)充分发挥公关图书馆的社会成员教育职能

作为文化服务窗口的公关图书馆,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比例,农村科技发展与人口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农村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公关图书馆在农村大力发展图书流通网点,可以直接为农村提供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逐步消除文盲、半文盲,为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

(四)长期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实施向农村送图书、送戏、送电影等活动,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倡“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思路,各乡镇政府根据财政安排的额度,在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竞争的原则,向图书馆、文艺团体和电影公司购买图书、演出和电影,免费让农民群众观看。同时,因地制宜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农民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又为基层文艺团体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激活农村文化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格局,有效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公关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读书是人类最古老的习惯之一,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农民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使命。加强公共图书馆在读者阅读方面的导向作用,培养全社会的阅读习惯,共建书香中国。要保障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十分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能力,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转变从前那种图书馆在县城以上的城市才有的旧观念,从而开创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全新局面。

总之,公共图书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也是公关图书馆服务空间不断拓展与延伸的具体表现,有着广阔的天地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