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让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让企业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分析

考核电力企业的重要依据是在公司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和供电服务是综合计划指标的4大类指标。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极强,并且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极强。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还存在或多多少的问题,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不断更新改进。所以,电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分析十分关键。

一、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内容

1.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

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综合计划全面实施。要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气企业的发展等结合起来,确保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它成为供电企业每个专业层面的主要依据和年度目标计划的主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且成为龙头领导计划管理。

1.2转变计划管理理念

每个单位都有相对独立的计划管理理念,在计划管理中,要根据不同做出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不能集中化管理,要分散,多方面管理。尚未形成的计划管理模式“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还没有形成,单纯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的观念还是时有发生的。

1.3优化管理流程

各个部门在综合计划管理中,还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还没有变化,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些都是由于分口管理和条块分割而导致的。

1.4健全计划管理制度

健全计划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的重点,它涉及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部门方方面面的事情。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工作流程混乱。从而也容易造成工作的环节出现错误和偏差。

1.5深化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

公司实施综合计划虽然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对全面工作任务和主要指标实行了分解下达,但是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运动不得当等问题。供电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整体管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是综合计划,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综合计划管理,同时保证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措施也是综合计划管理。因此把控整个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关键就是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

2.1完善管理目标

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的关键。它包括了电网企业非常多的经营活动,并且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它们的价值。电网企业是很重要的一个企业,它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担负着电力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企业在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考虑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利益。综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逐渐体现它的作用,例如: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建设,同时,我们要为消费者提高满意周到的服务,创造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把综合计划管理作为手段,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化的管控工作,控制项目投入使用资金和加强预算管理。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和最强呃预算管理做到让消费者满意。预算管理起着带头作用,我们要加强资金预算审批管理的流程,确保安全性并且通过资金的运作,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能力。

2.2把握重点,优化体系

要以全局的安排为重点,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不断优化各项计划指标的平衡,制定合理的目标。积极努力为公司谋福利,创效益。综合计划要坚持“四统一”的原则,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和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实现计划的高效性和计划本身的安全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我们可以从横纵向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从横向上来看,每个转向计划都有单独的部门来负责,负责审核和监督工作。从纵向上来看,其实各基层公司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公司各个部门要相互协作,互相沟通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更深一步的优化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2.3考核体系的完善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健全企业考核监督体系,实现制定的目标。考核体系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竞争机制和充分体现管理者、参与者的价值观。在每项工作上做到极致和完美。同时把它作为各级综合考核的体系。要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企业年度业绩考核、月度考核等全部计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建立一体化的考核平台和一体化的管控体系。赏罚分明,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在进行电力综合计划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电力综合管理目标。然后建立健全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定,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流程,做到工作更规范化,更标准化和有序化,建立月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最后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其必然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作者:刘岩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宝应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烨.论电力设计院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15-28.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张集煤矿;煤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307-01

前言: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于2001年11月8号投产,原设计年产400万吨,经过高定位技术改造后,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我矿煤种是气煤和1/3焦煤,适用于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主要运往江浙沪及省内各大电厂,商品煤质量较好,深受用户的欢迎。由于煤质稳定,能够确保用户质量需求,因而也能以较高的价格赢得市场,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质量与效益获得了双赢。所有这些与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狠抓煤质全过程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就我矿近几年在煤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针对井下复杂的地质条件、断层异常区等影响煤质因素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从思想宣传上保证:为强化煤质管理工作,使职工了解抓好煤质的重要性,我们大力宣传煤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班前会等,加强宣传与宣讲,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效益”、“质量与每个人的效益息息相关”等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职工对“抓煤质”从不理解到理解,从被动到主动,认识到抓煤质就是降成本、增效益,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经过不懈的努力,全矿职工牢牢地形成了质量第一的思想,都能自觉地参与到提高煤炭质量工作中去。(二)从制度上保证:编制会审采、掘、修作业规程及措施时,按照“一面一策、一头一策”的要求,提出煤质管理专项措施;工作面过断层或异常区时,要求及时制订补充措施。有降灰提质措施,没有煤质管理部门会审,不准施工。(三)从系统控制上保证:降灰方面,高抽巷、低抽巷单独建立排矸系统,采用耙矸机装车或临时皮带加耙矸机方式出矸,杜绝矸石进入煤流系统。“治水”方面,采煤工作面严格执行出煤系统无煤停水、停机停水的规定,并实现灭尘喷雾化。煤巷掘进排水管接到迎头、安泵,随有随排。(四)从技术创新上保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矸石量。(五)从措施落实上保证:1、加强顶板和煤壁管理。减少局部顶板矸石掉落。2、加强底板管理。局部底鼓段及时漂车,减少割底矸石量。3、工作面及时带压移架、护帮板及支架初撑力打到位,减少掉顶矸石量。(六)从监督检查监管上保证:强化专职煤质检查员的日常监督。我们将专职煤质检查员分派到各个工作面及进系统的煤巷掘进头,明确包头包面负责人。每个头面的生产班都必须有专职煤质检查人员到场,每班必须取样,并做好记录。煤质检查员每月下井不得低于20个,跟班不得低于15个。(七)从问责制度上保证:第一个月没有完成煤质指标(灰分、水份或热值)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及分管副职,除执行经济处罚外,提出通报批评;第二个月未完成的(累计计算),给予记过处分;第三个月未完成的,给予降职处分。

二、严格执行采煤超灰扣产、降灰加产及掘进矸石进系统罚款制度

我们充分行使管理职能,严格执行超灰扣产、降灰加产制度。煤管科与生产技术科每月共同编制下个月生产区队毛煤灰分计划,在每月全矿生产计划会上讨论确定后,与生产计划一并下达执行;在全矿经营分析会上通报采煤队当月超灰扣产考核情况。

三、做好商品煤采、制、化的质级相符工作,树立张集煤矿质量信誉

为树立张集煤矿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于用户,我们严格执行采制化国家标准,严格按章操作,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抽查密度。我们还成立了以煤质班长、技术员和科领导为成员的跟班督察小组,火车和水运煤采样时,跟班人员必须在现场,如果出现当批超差,除追究当班采制化人员责任外,还要追究当班跟班人员责任。

四、统筹考虑,做好高低灰面的配采工作

我矿目前回采的主要可采煤层为13―1煤层、11―2煤层、8煤层和6煤层,由于13―1煤层构造不够发育,结构简单,厚度稳定,煤质较好,而11―2和8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夹矸多,断层发育,煤层变薄,厚度变化大,煤质相对较差,尽量避免两个11―2煤层工作面同采,确保一个13―1煤层工作面配采,我们及时制定了十年、五年、三年规划,适时调整设计,优化布局,做到了合理配采及合理配仓来保证煤质。

五、强化培训,提高煤质管理人员和商品煤采、制、化人员的业务素质

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有计划的培训采制化人员,做到人人持证上岗。2、采制化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定期强检,配齐配足。3、加强采、制、化人员责任心教育,确保采样、制样、化验严格执行国标和操作规程,化验项目齐全。4、矿每两年举办一次商品煤采制化工技术比武活动,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对比武成绩优异的职工,最高给予5000元的奖励。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第3篇

一、 实施的动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受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受利益驱动,会计人员在单位"站得住、管不住、;管得住、站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监督乏力,"小金库"、"账外账"、瞀外资金坐支、滞留、挪用等违纪现象也随之而生,成为经济腐败的根源,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我市情况来看,由于预算外收入增长较快,有潜力可挖,但管理相对滞后,加之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监督乏力等问题。经过考察,我们认识到,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必须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必须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二、 具体做法

(一)找准突破口,选择重点单位

我市实施的会计委派制属于"统管统派"的形式,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配套实施、逐步规范"的原则,首批选择了预算外收入以及罚没款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或财政支出数额较大的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教委等26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试点。这26个单位预算外收入占1997年市级预算外收入的82.39%,罚没收入占97年市级罚没收入的72%。对这些委派单位,经研究确定了47个委派岗位,分别为财务科长、副科长、主管会计,视单位具体情况设1-3个岗位。

(二)严把人员关,保证委派质量

委派人员的来源:一是各单位原有的财会人员,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二是从市财政、财务系统现有的干部中选择。我们选择委派人员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坚决杜绝各种人情关系,切切实实地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代表政府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人才选出来、派出去。具体条件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热爱会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会计业务技能;具有中级以上的会计专业任职资格或中专以上财经类第一学历;年龄:男45岁以下、女40岁以下。

(三)管理力度大,严格组织实施

一是将会计委派人员的人事、工资、档案关系全部转入财政局,一切福利待遇同财政局职工一样对待,全部转为行政编制,国家公务员,由财政局统一管理。市财政局按照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在有关部门配合下,管理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务聘任、工资奖金发放、考核奖惩等。委派人员作为政府的派出人员,到各单位履行监督、管理、服务的职能。会计人员既对政府、对财政负责,又要对委派单位负责,接受财政部门和委派单位的双重领导,以财政管理为主,受派单位管理为辅。二是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制和亲属回避制度,每三年轮换一次。首批对委派岗位的财会负责人进行了全员轮岗,力度较大。三是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有方向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理财水平以及对实行岗位轮换制的适应能力。四是委派会计人员实行考核聘任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为其颁发聘用委派证书。委派会计人员每年向市财政局和委派述职,由财政局制定具体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对工作不认真负责,不服从单位领导或财政局管理的委派人员,财政局有权对其进行撤换、下岗或辞退处理。 

(四)扩大范围,县、区实施委派工作

在第一批会计委派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就对委派方式、委派范围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对县、区的会计委派工作给予了大力指导,要求各县、区推行会计委派制应坚持"切合实际、稳步实施、方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会计人员和单位财务状况,开展会计委派工作。截止10月底,五区三县已在所属公、检、法、教育、卫生等67个行政事业单位大范围实施。让胡路区在4个单位,杜蒙县2个单位开展了第二批委派,委派范围不断扩大。各县区的会计委派大都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只是在人员编制和人员关系上有所不同。另外,让胡路区还在3户企业进行了委派,肇州县在30个村屯进行了农村会计委派试点。

(五)积极开展财务总监试点

今年初,由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关于实施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意见》,对广播电视集团,报业集团、金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引工程进行财务总监试点,成立了一个由财务总监和总监助理组成的总监组,设副处级财务总监1名,科级总监助理3名,采取集中办公和驻企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财务总监已深入到了企业,开展工作。

三、 取得的效果

(一)狠抓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预算外资金收入大幅增加。1998年,在消化了因取消33项收费项目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情况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市属单位完成预算外收入30,693万元,占市级预算外收入的84.23%,比97年增长了25.12%,完成计划的140.04%。1999年,市属委派单位预算外收入完成25,0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97%,绝对额达3,809万元。实行委派制后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行政性收费及罚没收入入库率大大提高。

(二)厉行节约,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得到改善委派会计人员能够站在政府的角度,真正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合理安排支出结构。在安排资金使用上,重点解决"该不该"的问题,做到该支出的费用使用好,不该支出的费用一律不再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杜绝随意追加指标现象。1998年市级一次性追加报告比97年减少67%。如物业公司委派会计在清理物业公司以前年度欠款过程中,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有一笔7万多元的基建款经他们重新清理后,审定实际应付欠款为4000元。

(三)政令畅通,财政改革措施得到认真贯彻

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有助于财政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实施到位,并且能够及时、真实反馈各项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如我市政府采购工作效果,受委派单位明显好于非受派单位。收支两条线等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也好于非受派单位。委派会计能够积极宣传各项改革制度,并按要求规范支作,严格把关,有力地促进了财政、财务工作。 

(四)加强监督,财经纪律得到有效执行

实行会计委派制,改变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委派会计人员通过清理账户、清理"小金库"等工作,有效地防止了"账外账"、"小金库"现象的发生。通过对预算外资金和罚没资金的管理,各单位的收入能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局,并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滞留、从而从源头上防止了违纪现象的发生。

(五)强化理财,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委派会计在选拔任用上较为严格,市属单位首批委派进行了财务科长轮岗,并实行了会计报告制度,委派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制约机制有了根本的变化,委派人员的竞争意识增强,工作态度明确,积极性得到增强。各委派会计能够各显其能,将好的经验与委派单位实行工作相结合,严格执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内控制度,并在本系统内开展了大规格的有效的业务培训,强化了对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了财会人员素质,以点带面,以机关带群体,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不断加强,力度大且影响深远。如市教委,年初制定印发了计划财务工作要点和直属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计划、教育费附加支出计划等,各类支出项目都严格按计划执行;严格执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各项基建工程等实行招标,图书等实行定点采购;在招待费使用上,制定执行了招待费管理制度;在对教育系统财务人员培训以后,又进行了对直属单位的财务大检查,严格规范教育系统的财经秩序,有效地加强了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深得所属单位的好评。 

(六)注重实际,财会会计基础工作大大加强

实行会计委派制以后,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高:一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了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规范了会计科目的使用,调整了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加强了票据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从而规范了会计行为;三是全面推广了会计电算化工作,将会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四是加强会计报表填报,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五是全面进行了固定资产的清查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四、 几点认识

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会计委派和如何实施好会计委派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的重视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关键。对于会计委派制,大庆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以市委文件下发了《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实施方案》,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协调处理难点问题。尤其是在对原会计岗位人员的处理上,市领导决不手软,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坚决不予委派,由原单位自行安排。省财政厅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领导的重视。为委派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工作环境。

第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委派制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我市组成了以纪检、组织、财政、人事、劳动、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的成员的会计委派工作领导小组,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证了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市财政局各科室都给委派工作以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如市收费罚没稽查大队成立以后,坚持不定期深入各单位进行检查,严肃查处问题,给委派会人员撑腰,使委派会计人员在工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同时,局机关从生活上、福利上各方面都积极为委派会计着想,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严格的后期管理是实现委派制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没有现成的东西可用。委派实施后,如果管理跟不上,委派制将流于形式。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委派人员管理规定》、《委派会计人员业务档案制度》、《委派会计人员请假制度》、《委派会计人员例会制度》,加大了管理力度。我局委派办室期组织召开委派人员工作例会,就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部署下一步工作。99年4月份,根据《大庆市委派会计人员考核细则》,我们抽调人员,利用两个月时间,对25个委派单位进行了彻底的财务检查,对40名委派人员进行了人事考核,考核采取与委派单位领导群众谈话、民主评议划票、述职等方式进行。通过检查和考核,对各单位财务状况和委派人员工作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此举极大地触动了委派人员,接连缉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力地推进了会计委派工作。今年我们对委派单位进行了检查,并对提出的问题由各科室给予了答复。解决了实际问题。加缉委派会计队伍建设。 

第四,只有做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注重实效,才能保证委派的效果。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养护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交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果合理优化资源,控制公路养护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是公路养护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各类型机械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养护队伍来保证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对公路机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方法进行论述,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合理配置 有效管理 公路养护 经济效益

一、前言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建设也在不断增加,公路养护任务也会随之增大。良好的养护环境也是保证公路方便、快捷、安全运行的条件之一。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维持良好养护环境的重要保证。然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我国公路养护设备的整体水平并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公路养护工作在配合和管理中需要不断引进新的设备。这些设备要具有操作性、可靠性、技术先进、工作效率高等。但是公路养护机械由于设备陈旧、不配套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设备的发挥,使这些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浪费养护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公路养护机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是公路养护机械的管理提出的难题。

二、公路安全畅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车辆运输是生活生产中一种灵活方便的交通工具,而公路则提供了一个平台,公路的安全畅通无疑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快又好,安全舒适做保障.近几年由于政府对一些重型车的管理制度放宽松,增加了公路的荷载量,车辆超载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公路的磨损也日益严重。这样也使公路养护工作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社会与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还需要满足车辆通行的问题,同时也对养护配置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养护管理工作。在机械设备养护工作中,需要对路基、路面、桥段进行养护,对公路中的各种交通设施和防护设施要进行养护,同时也需要做好绿化工作。其次,保证在交通运输的高峰期,养护设备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养护,养护作业能力保持在一个水平上,及时、快速、安全。不能够影响正常的运输。公路养护机械设备需要体现出灵活、方便、易操作等特点。在管理中要提高环境意识,尽量保证无污染操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后,在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中,需要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作业的基本条件。

三、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合理配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比较缓慢

公路等级不断增高,设备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质量需要不断的提高。很多养护机械设备都无法满足时间、质量的要求,不能适应养护工作等计划的需要。在整个养护工作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公路等计划与设备机械化、专业化联系在一起。由于养护机械购置的费用投入不足,所以养护工作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瑕疵。而维修成本也在不断增大,且不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最近几年,机械设备的购置比例有所上升,但与总数相比依然很少。

(二)公路养护机械设备配置规划存在问题

公路养护设备的配置规划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够规范,并且缺乏逻辑性。很多公路养护部门的管理思想是重建设、轻养护,对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对养护设备的配置工作也不够重视。导致养护机械设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标准有差距。公路的等级比较高,建成之后也会存在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若是老方式、老工具不能进行处理,才可以购进一个新的工具。并且对于新机械设备的选择,毫无目的性,有的选择完全是超乎实际的情况。有的养护设备则属于重复购置,重复购置的养护设备无法满足高效益的功能,利用率低,有的设备在引进就用过几次,有的则成为是死机。而且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缺乏合理的规划,缺少因地制宜的理念,缺少从实际出发的理念。

(三)配置管理办法不健全和不完善

对于机械设备合理配置管理办法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是机械设备的账目与标准不相符合,上报账目与实际账目不吻合。很多设备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拨款到管理部门统一拨款,统一购买。机械固定资产在财务上,而管理业务却是在计划上,很多设备已经无法在使用,设备已经报废,而上层领导的批文还没有下来,财务挂账,出现的情况则是,有帐、有卡、有车。其次是购置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单位工人集资购买的机械设备不走帐,不属于全段的设备管理,这种情况造成是有车、无卡、无帐的情况。最后则是机械设备账务记录不够详细。很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合理配置的理念进行管理,对养护工作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但依然存在吃大锅饭的意识。这与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有一定的管理,管理制度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配置人员不合理

由于配置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不精等原因,造成公路养护工作存在误差,对整体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机械设备配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有的则是兼职管理。最近几年,机械设备有所增加,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有的则是一人多职的现象。另外,由于养护机械配置比较落后,养护经费不足,很多养护单位的思想则是,机械成本高、人力成本低,因此选择用人力。这是一种仅仅重视眼前利益的作法,忽视了长远利益。一台机械给养护工作带来的利润与一个人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的利润大不相同。有的养护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无法使用机械设备。有的则是以人多职,一个人管理多种机械设备,这样的操作结果并不好,效率并不高。最后是由于养护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不按照规定的流程作业,造成机械严重损坏,维修费用高,养护成本提高,对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

四、公路养护设备在配置的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合理配置设备、提高养护设备效率

整个公路养护工程的的性质及规模配置可以分成三部分,小、中、大三种。在配置设备时需要根据养护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来选择哪个部分,同时顺利完成多种作业情况。在配置中要满足公路多项养护工作的不同需要,对于不同的工作装置,要满足不同的要求。对于机械设备的选择要以高效、节能、环保为标准。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减低公路养护的成本。要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用户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二次开发,一些专项的工程和大中型的工程,需要大型的养护机械。

(二)资金实力决定配置情况

配置情况与资金情况成正比,资金越多,配置越好。在投资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将各个养护管理机构集中安排,各个养护单位多筹集一点,将资金用到购买机械设备方面,合理配置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利用率,提高性能,一些使用比较少的设备可以延后购买。一些投资较大,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购买。禁止出现盲目购买选择的情况,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三)充分考虑气候情况

对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需要对使用地区的气候情况、地理情况进行了解。因地制宜的配置机械设备。同一类型的设备需要尽量统一,由于公路养护设备的种类很多,若是机型不能够同时,则会给维修来带一定的麻烦和难度。统一的设备,便于机械设备管理、检测和维修。

五、结语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的环境需求在提高,公路养护也需随之提高,合理配置设备,能够强化养护管理,这是公路安全畅通保障体系的一大保障。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配置与有效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际的调查和研究。本文针对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对如何加强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配置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问.优化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途径探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34.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范文第5篇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经济开始全面融人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全球化愈味着竞争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为此我国政府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已变得非常迫切。

一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雷要。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的过程,是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走向全球的过程.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巨大的社会孺求,面对我国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缺陷,中国政府要发展经济,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一直按照改革与开放的进展,不断调整政府职能,推进市场改革,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但国内体制改革滞后于对外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变得更为迫切。

二是兑现加入WTO的承诺的雷要.中国加人WTO,就开放市场及接受规则做出了广泛而深刻的承诺,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开贸易经营权、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对外资施行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按以市场经济为墓础的WTO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完普该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过程,是与各成员国之间形成共同语言和平等关系的过程。中国承诺要保证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在国内的统一实施,这就要求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否则市场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但现行体制与WTO规则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下大力气建立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建立国内统一的大市场,才能减级与WTO规则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履行所承诺的开放市场时间表.

三是满足全球化与市场化双重要求的雷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惟一办法.是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从而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是市场经济国家.是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虽然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初步建立,但比较而言,市场化改革滞后,体制方面的差距更大,因此要加快市场的开放,尽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市场开放过程中统筹规划.顺利完成市场开放带来的结构性调整.通过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使本国投资环境更具竞争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摇要同时满足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要求.加人WTO愈味着中国更深人地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必须全面提升体制的竞争力,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全面推动政府行政管理变得更迫切。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转变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原则发起的,反映在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上,就是服务的意识.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在传统体制下,我国政府始终以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身份直接干预和参与经济生活.现在部分政府官员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的意识,造成政府低效和腐败等问题.新世纪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应先从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转变开始,尽快实现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的转变,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将政府切实转变成一个为公众、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发展公益事业的公共服务机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国民的公共需要.

(二)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需要深化政府行政机构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政府行政机构改革.我国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低效、低能、腐败等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瓶颈。不改革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中国就很难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大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及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的比较优势。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精干、高效、廉洁,要从行政干顶、直接管理、徽观控制转变为法律主治、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三)规范、监管市场扶序,完善市场机制。以往,一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大多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范围扩展到全世界,政府行政管理也要有所改变。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模式在全球的传播和扩张,培育并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环境是政府的主要任务。国际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各国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竞争.是市场环境是否完善的竞争,进而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性。部门林立、条块分割,政府又掌管资源配t权力,使得市场的基础作用很难发挥,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就是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大力整治、规范、监管市场秩序,完替市场机制,保证国内市场的统一与完整,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

(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便于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而利用的前提是要创造与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上应当从对资源配t的直接干预转向使市场起作用,通过市场力t提高资源配工的效率,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客观上要求政府进一步放弃对微观经济生活的干预权力,因此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减少对徽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五)加快法治化进程,完善法律法挽体系.WTO要求其成员国按照WTO规则修订其本国贸易法律与规定,凡违背WTO规则或者与加人WTO的承诺不相符的,都应进行修改和完善,国际组织的规则日益成为各国法律与政策的依据。中国加人WTO.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虽然目前中国在制定有关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和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某些方面还不到位,执法效果住往不理想,要使市场经济在我国高效率地运行.迫切需要加快法治化进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