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工作;信息化;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2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学生工作需要结合信息化的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学生工作系统为基础,提高我们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首先,我们需要辩证分析:系统的出现,不一定能马上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也揭示这将会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使用者需要时间适应,而且在“吃螃蟹”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不断优化系统。淘宝从2003年起,经过10多年打造,其B2C等系统,才有了今天的稳定和优势。我们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也需不停打造,才能成长起来。
一、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指的是什么
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从第一层含义理解,是使用互联网或相关通讯技术,全方位协助学生工作的架构。它应包括教务系统、毕业生管理系统、就业系统等,使用者可以是教务秘书、科任老师、财务人员等。也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或相关通讯技术,协助辅导员处理相关学生事务的软件(架构)。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基于web环境下的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只需要浏览器就可以进入系统,无须安装客户端软件,本文主要在web技术下,探讨与辅导员相关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
二、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1.从技术上分析。(1)需要稳定、安全的机房。信息系统需要硬件作为存放的载体,相关数据放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是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标准的机房应具备防火、防水、防尘要求。然而全标配的机房,其建设需要较为昂贵的费用,且日常维护也需要不少的资金。尽管如此,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时候也要去考虑机房的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即使机房在初期达到标准,也需要相关人员每日检查机房,定期检查防火设备,机房在夏天需要进行控温,而且防止因盗窃而导致的数据丢失。(2)兼容主流浏览器的情况不理想。需要面对浏览器兼容的现实情况,较多系统还停留在只兼容ie8、Ie6的情况。目前主流浏览器内核三分天下,微软使用的Trident内核,谷歌浏览器(chrome)使用的webkit内核,Firefox浏览器使用的Gecko内核。实质上需要兼容这3大内核即可。因此,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只兼容ie8、ie6浏览器,是技术落后的表现之一。(3)忽视简明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角度来说,具体是指操作系统的时候,所展现的画面。点击系统某一个按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友好的提示、跳转页面等效果。系统既然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不能仅仅把功能实现就了事,还要把握细节,把功能实现所采取的步骤进行优化。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交互和界面设计往往遭到忽视,而功能实现为优先。这种想法有悖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需要重视起来。
2.从内容上分析。(1)各种系统相对独立,信息不连通。这里的各种系统是指高校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发的系统,例如宿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奖助贷管理系统等。然而这些系统往往都是单项功能,信息没有相互共享,一些事务性工作,需要重复进行。再者开发的时间和技术都不同,很难相互连通。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需要进行整体的统筹,系统统一使用某种技术,统一使用相同风格的界面。系统需要有信息共享的能力,在编程技术上设计接口,用于共享数据。(2)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需要哪些功能。系统建设往往优先考虑老师的功能需求,而忽略学生的用户体验。建设信息化系统,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系统如何建设。因为学生也是系统的使用者,也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操作习惯。而且选课等系统,老师很少用到,反而学生用得多。
3.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要素。学生工作信息系统的打造应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基于web技术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工作事务性模块(辅导员):主要是管理者使用,可以管理学生花名册、联系方式、宿舍用电用水情况,学习情况查询(包括选课系统相关情况查询)、奖助贷信息、思政教育(违纪教育、申报处分)、大三实习(就业)情况,及其离校信息办理等。学生事务模块(学生):则主要是学生使用,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自己的宿舍信息、学习情况(成绩、选课)。对于奖助贷评优信息查询,可以查询目前奖学金下发的进度,申请的助学金是否审批下来等。思政教育:则可以查询学生自己相关的违纪情况,申请撤销处分等。就业信息,这是填写自己实习单位等情况。毕业管理,则可以指引学生如何办理毕业手续。信息推送:在一般情况下,高校学生需要安装验证的软件,才能进入互联网。可以开发类似腾讯、360、搜狐的新闻页面的推送功能。在验证成功后,在屏幕右下角弹出相关通知信息。该信息推送的功能,其覆盖效果比较好。信息推送的功能并不是取代飞信、QQ群的通知方式,而且作为重要的补充。学工队伍管理:主要让上级领导对辅导员等队伍进行管理、考核、查看辅导员的工作手册填写情况,也可以查看辅导员走访宿舍的次数和时间。信息安全日志与备份:主要进行用户操作的记录,如删除信息的记录、权限更改的记录等。一个月至少进行完整备份一次,每周进行新数据备份。确保信息不因突况(火灾、数据硬盘被盗)而丢失。以上模块为基本要素,还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拓展。
三、基于web技术的建设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1.兼容主流浏览器。兼容浏览器,从技术上讲是CSS(层叠样式)、javascript语言需要在各种浏览器中正常运行。笔者认为需要从目前中国浏览器份额的情况,来制定我们的兼容策略。目前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猎豹等浏览器,采取的双核模式,实质上是:它们一般情况下是IE内核,高速模式下是webkit内核(chrome)。根据百度流量研究院(http:///data/browser)的数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可知,我们需要兼容IE、chrome浏览器,就相当于兼容大部分浏览器,理论上可以达到90.04%的兼容覆盖率。如果我们仅兼容IE,则兼容覆盖率只有56.05%,这是远远不够的。
2.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其中一个要求是需要观察是否能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优化操作步骤、简化申报流程是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其中一个基本要求。检验是否能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比完成同一样事务性工作所花时间的多少。
3.确保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不容忽视。由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十分敏感(有家庭信息),一旦泄露,将造成不良的后果。然而,安全漏洞是不能保证百分百消失的,只能不断减少漏洞。如,XP系统是在2001年10月25日的,直到微软不再更新的那一刻(13年之后),还不断有漏洞需要打补丁。由此可见,系统需要安全日志,而且需要不定期进行维护,为系统的漏洞打补丁,同时定期使用杀毒软件,检查是否有木马。
四、未来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方向
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需要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高校思政的队伍,需要掌握相关学生工作的数据,利用数据协助决策的制定。例如:年级学生成绩整体水平,违规数据集中在哪栋宿舍,哪些宿舍的电脑访问图书馆网站比较多,哪些学生进入图书馆比较多。这些都可以通过系统建设,进行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将真实反映学生管理制度的成效,同时指导学校进行制度建设。
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尝试开发移动版系统。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十分普及,699元就可以拥有一台智能手机。系统的发展方向,可以转向智能手机。例如课室点名,实现无纸化,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机的软件进行学生点名。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通过手机录入相关信息。而且手机有摄像头,甚至遇到突况可以通过移动系统进行(学生)请假。可见,智能手机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3.各大高校可联合共建数据(服务器)中心。若干高校可集中在某地共建数据(服务器)中心。数据中心可以存放各高校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设标准的机房。也可以把各高校的选课系统放在服务器中心,各高校进行错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选课系统的性能,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S].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2.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3.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
南方电网首个电网节能降损技术实验室建成
2月11日贵州电网微信消息,近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为中低压配电网技术降损模拟实验平台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电网节能降损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尚属南方电网首个。实验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的动态模拟。以整套200千安电子负载试验系统一天工作8小时例,月工作25天,一年总计能节约能源960000千瓦时,若电价按0.5元/千瓦时计,则一年可节省48万元电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NEC发起议题:信息化 项目名称:促进信息化社会
NEC开发物流全程可视化解决方案
2月4日搜狐网消息,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巨大,在物流行业,当发货方想了解货物的运输状况时,多是向物流公司或者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对此物流公司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工作量在货物查询上。为解决这个课题,NEC在2012年的物流可视化云服务“NeoSarf/Logistics”基础上开发了“LogisticsVisualizationSystem”软件,方便物流相关各方通过INVOICE编号或者订单号查询货物状态,这样既可快速解答发/收货方的疑问,在发生运输延迟时也能及早采取对策。另外,还可根据物流公司的需求,对接单、集装箱、在途库存、请求付款、支付等进行一元化管理,也可以增加投标、路线、计费、便携智能终端设备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品质和效率。
巴斯夫发起议题:供应链
项目名称:可持续的供应链
巴斯夫发起以能源存储为主题的开放创新竞赛
涂料工业2月13日消息,巴斯夫开放创新竞赛近日正式启动,以征集关于可再生能源存储的创意。参赛者须提交能够实现存储电网电力并按需回输的可持续技术。巴斯夫将与企业、科学家、创业公司和投资者一起,共同致力于寻找高效、经济的电力长期存储解决方案,比如通过降低投资成本等方式。参赛提案中化学创新应发挥关键作用。
本次竞赛不接受巴斯夫员工参赛。巴斯夫和外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将负责最佳提案的遴选,获奖项目最多可达五个。获奖名单将于2015年11月公布,每人奖金10万欧元。
宜信发起议题:普惠信用
项目名称:信用创新 惠普大众
易成商贸流通ERP管理软件是由鼎捷软件(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积累多年管理软件行业经验和长期潜心研究商贸流通领域的智慧结晶。鼎捷软件针对商贸流通行业特有的数据杂乱、环节复杂多样、流通环节多变等问题,提出了“易成”一体化解决方案。易成商贸流通ERP软件不仅可以从渠道/零售等各个通路和环节收集数据,还可以对这些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商贸流通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该软件,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到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包括营业状况、出货状况、收款情况、财务情况、存货情况、销售推广、销售数据等),有效帮助管理者快速便捷地进行管理决策。
跨区域、跨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全盘搞定
作为引领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先导产业,商贸流通行业是经济快速发展下迅速发展壮大的产业之一。从90年代末的商品经销模式开始,到走向卖场、百货公司等销售型态,再扩及门店加盟,再到现今蔚然成风的网络购物型态,商贸流通企业堪称最贴近市场消费趋势的行业。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商贸流通企业往往面临着信息杂乱,管理者无从下手管理的境地。
多城市的销售网络、多类型的销售形势,无疑给商贸流通业的管理者带来了无数的信息渠道,简单依赖于手工的记录或操作,不仅效率低下,更是容易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与误差。鼎捷软件最新推出的易成商贸流通ERP软件,无论企业营运型态是处于分销、批发、网络还是零售门店,易成都能高度整合企业内部流程,包含客户接单、存货、采购、发货一连串作业,为企业提供从前端销售到后端财务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的信息采集和智能化的分析系统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与管理效能,更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经营决策分析数据,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扩展规模等长远目标。
创新、实力,流通商贸领域管理的好帮手
成立近30年的鼎捷软件不仅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优质的管理软件,近几年更是创行业之先地将自身定位成“服务提供商”。鼎捷致力于帮助企业用户提升企业价值,通过管理软件的应用,进而提升企业的终身价值。此次新推出的易成软件,就是将提升商贸流通行业企业的终身价值落到了实处。
据鼎捷软件易成产品线专家张记荣表示,商贸流通业企业经营的价值再也不仅限于产品、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品牌、客户关系、价值链整合及经营信息等无形资产,更是主导商贸型企业获利能力的关键,要掌握并产生结构化转变的真正动力,须由内而外重新检视企业的营运流程,并藉由IT信息技术加以整合企业的前端与后台作业,信息化软件将不只是工具,更是未来企业的竞争利器。
另外易成商贸流通ERP也针对商贸流通业不同的行业特性发展出相对应的管理模块,例如商品SN码管理、价保返利管理、直营与加盟门店管理、经销商管理、淘宝网的B2C管理、甚至是售后维修管理等等,能彻底满足商贸流通业多变化的行业运作需求。
据悉,鼎捷软件已与中国B2C网络销售的最大平台淘宝网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网络销售的集成和完整解决方案。这也预示着,以易成为代表的ERP管理软件将与不断发展的新型销售形态紧密衔接,用最开放的心态携手各领域专业伙伴,始终以客户为导向,助力商贸流通企业,使其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实现一体化管理,让管理者轻松体验管理智慧。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管理软件行业快速发展
管理软件企业近期陆续的半年业绩报告似乎也印证了这点。用友软件同比增长18.58%、金蝶软件实现了同比增长21.2%,鼎捷软件(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同比增长44%……数字看似枯燥,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愈来愈多的企业对通过技术革新与变革优化企业结构的认同与渴求,以及管理软件企业的增长力量。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软件在为企业结构优化助力的同时,众多管理软件厂商也不断尝试通过各种自身改革创新的方式与手段,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深入应用信息化的需求。
用友和金蝶在2010年开始大举开疆拓土,不断舞其资本的“长袖”补充在领域及行业上的短板,,鼎捷软件也在2009年11月,由“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鼎捷软件有限公司”,目标似乎也直指资本市场。
对此,IT专家董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股权结构的变革和并购,可以有效提升管理软件厂商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主流管理软件厂商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企业信息系统产品,可以全方面提供企业资产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内部网络即时通讯,以及企业系统远程安全访问等多种解决方案。但董强也指出,管理软件企业的发展规模在扩张,效益在显现。如何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这两个矛盾个体间的关系,是管理软件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记者了解,在用友软件近日的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该企业由于前期的费用支出比例过大,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16.8%。也许这样的企业发展境况是短暂的,但这对企业销售士气的杀伤力是可不估量的。
多元化人才培养打造多元化服务支持
无论是管理软件行业,还是商贸流通行业……他们仅仅是中国构成经济发展的单元。只有各个经济发展单元的协同发展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其中,人才的渴求,就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二.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填写访问客户的情况,购买意向信息和客户的详细档案,客户服务的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客户信息不应该人员的更替而遭受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PDM系统,可以更好地贯彻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
信息化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户购买产品是追求其使用价值,他们并不会因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是用CIMS制造的就购买。不少CIMS示范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企业在考虑信息化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性能价格比,没有必要都搞大投入,动辄上千万。
3.企业选型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
不少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片面追求先进性。实际上,一些按照美国的国际化巨型企业作为样板开发的软件是不可能直接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例如,某国外大型PDM软件的原型为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与其外部供应商进行物流供应的问题。而而我国最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恐怕也只有那家企业的百分之几,这种软件的过程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差甚远,实施成功的概率很小。
企业必须警惕一些概念性的炒作。一些新的名词,实际上没有新的含义,只是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系列软件打包销售的一种手段。
一些软件产品的功能存在着交叉。例如,一些国外大公司开发的PDM软件,或者PLM软件,与ERP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另一个是以企业为核心。这两种软件从功能上相互交叉,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能否集成,如何集成是需要深思的。
信息产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周期很短。有的技术一年前还是先进的,一年后就落后了。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分析自身的需求出发,面向实用,解决主要问题,不能片面的追求先进性。国产的CAD/CAPP/CAM/PDM系统和ERP等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4.应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整体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大型项目所要使用的资源、达到的目标、任务分解的步骤、里程碑,成本计划等进行计划。而分布实施就是按照这个总体的计划进行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庞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化是十分常见的。
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整体的分析和计划,就可能造成许多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整体最优解;分布实施也是必要的,它使得企业可以适应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同时避免一次性的较大投资。在总体规划时,应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而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则不管选择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变化,仍然需要保证应真正按计划实现集成,使得信息流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
5.如何看待服务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买产品可以理解,而买服务难以理解的阶段。实际上,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服务。光买产品不买服务,就象不进行诊断就乱吃药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很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咨询服务来诊断清楚问题,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四.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软件企业应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软件产品,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CAPP和财务软件方面,形成了以国产软件为主的格局。
但是,要应对国际上规模比国产软件企业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还必须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波动,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开发出来,销售额会上来,但下一个版本或者产品跟不上,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滑坡。
研究工作包括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是要深入制造业企业,研究制造业企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获取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需求,找出共性,然后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企业提供既实用,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产品。软件企业应注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形成发展的后劲。软件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独创性,切忌盲目跟踪国外产品、模仿国外产品,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工程特色,真正开发出符合其目标客户需求的软件。
在软件开发方面,必须大力引进软件工程技术,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软件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
在销售方面,随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由单元应用转向集成应用,客户已经从购买软件产品转变为购买解决方案,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增加应用工程师和项目实施队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应处理好产品与项目,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形态复杂、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者的特色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因此,软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对于制造业软件企业而言,如果以项目的形式,为每个企业都进行开发,一方面开发成本很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必须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和柔性,同时尽量把开发工作控制在有限的水平。
对于制造业企业,也必须充分将企业实际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能纯粹让软件来适应自己可能已经落后的管理模式,尽量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3.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实现多赢
制造业软件市场属于一个专业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以特色经营和优质服务为主。然而,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软件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同样是提供一个制造业企业的解决方案,报价差距非常大。由于软件是零边际成本,有的小企业为了短期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轮有一轮的价格战。而他们的低价位往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常常在连企业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报价。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有至少以下恶果:
1)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是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损失最为惨重,甚至退出市场。
2)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的形象,使不少客户认为国产软件是质次价低。
3)造成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注重考虑价格,而不是考虑软件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