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改革的驱动力从国家政策支持转向地方制度自主创新

以往的改革试点可以认为是“区域性优惠政策牵引、地区性开放搞活拉动”的初级循环,过分依赖政策的势能差和开放的时间差,是一种“外表型”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的发展大都是资源和要素短期内向其高度集中的结果,是一种相对剥夺其他地区发展机会的成长模式。如果说以往改革试点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政策优惠,那么,制度的自主创新则是新特区发展的主要推手,中央不再给予试验区更多的实体优惠政策,而是赋予其“先试先行权”。比如,中央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一分钱不给,一个项目都没有,一条财税优惠政策都没有。但从另一方面看,国家给予浦东的“最大特权”就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先权,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乃至行政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性。根据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和重庆的做法,基本是先由地方自主形成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然后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进行重整,方案通过后再由国家相应给予制度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更多地从各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出发,通过区域性的体制机制的率先创新,推动面上的改革,而不是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改革的深度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复杂的综合改革

以往的改革试点主要表现为经济对外开放,着重吸引外资,以增进当地税收,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这种改革主要停留在促进经济发展层面,尚未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注重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体制改革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改革。它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从招商引资的旧有改革框架跳出,着力于形成健康、生态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注重经济产业的更新换代,改变资源利用方法,提升利用效率,以协调资源的日益稀缺与需求量迅速上升的矛盾;注重整合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科学技术要素、自然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要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必须加大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性体制创新力度;在转变政府职能基础上建立一种互补高效的新的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通过政府管理工具的更新和引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等。

第三是强调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紧扣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以“社会公平”对涉及民生基础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户籍等公共服务进行给供给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培育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等自我整合和成长方式,减轻政府压力。

改革的广度从单一的城市发展转向整体的区域进步

以往的改革试点以城市为聚焦点,对城市与区域、国家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缺乏关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城市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做到城乡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国家整体战略之间的统一发展。

城乡之间的协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致力于治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的重任不仅对位于中西部的重庆和成都尤为重要,即使位于东部沿海的试验区同样责无旁贷。实际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是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一、灵活调度资金,较好地保证了人员工资等重点支出需要

针对上半年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对各项专款和各单位申请资金的报告,视可能妥善安排,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努力,上半年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较好地保证了县直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的发放。二是保证了企业养老、老干部医疗统筹、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保资金及盐矿债券的及时兑现,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保证了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今年全县安排城建资金8000万元,主要靠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取。为保证建设工程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往来资金,另一方面克服各种困难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上半年共投入2600万元;四是集中在县级支出的村级三项经费、民政定补及纳入“一卡通”范围的各项支出均得到较好的保证。

二、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调度组织财政收入

今年全县总收入任务625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250万元。为保持收入的序时均衡入库,我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年初多方排查财源税源情况并协调国地税部门,及时分解下达了收入任务,为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二是按月及时编制“丰县财政收入月报”,详细分析县镇财税收入情况、和其他县市对比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为保证资料的及时性,我们在月度终了后2-3天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报送领导,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准确决策;三是参与制订了财税收入考核办法、财税三局考核奖励、开发区及木业商场税收征管等有关政策的制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四是建议并制定了财税三局财税征管工作月度例会制度,以总结前段时间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下步工作措施,商量解决阶段性和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准确掌握财政收入情况;五是抓好罚没收入、水资源费、电力附加和水费附加等收入的管理工作,和综合股、票据办联合制订了核对、稽查办法,进一步堵塞了漏洞。经过努力,上半年全县和财政系统收入情况良好:1-5月份,我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完成31935万元,同比增收12817万元,增长67%,完成预算的51.1%,超序时进度9.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04万元,同比增收4999万元,增长48.5%,完成预算的49%,超序时进度7.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498万元,增长56.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7%,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入库28*万元,增长2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8.3%。

三、努力规范管理,有条不紊做好各项改革和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部门预算编制,借助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严格预算执行,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档次。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预算内外统筹安排,同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类型和支付方式,努力体现公共财政的职能,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尽力保证教育、支农等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性的政策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尽力向经济一线倾斜,努力保证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招商等必需支出。二是切实抓好乡财县管工作。重点做好镇级预算的编制工作,为强化镇级预算管理打下了基础。三是落实措施,配合国库股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调控能力,规范资金拨付方式,合理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范围,建立用款计划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财政资金。四是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制订了丰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申借款有关规定及办法。上半年在做好日常资金审核、审批的同时,与行财、政府采购中心密切配合,严格审查审批购管项目及资金,较好地发挥了自身职能作用。

四、积极、主动、认真地做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年财政系统一项重要工作,为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是以财政简报的形式及时向局领导及县主要领导汇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并召集县财政各有关股室、县直各单位会计,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具体部署,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认真、全面、细致地清理确定省与县、市与县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事项及划转基数,积极、主动与省市财政联系,清理核对省与市县之间、市与县之间政府性财政债务,并做好预算外资金分享集中与补助的清理和填报工作,为下一步理顺预算外资金管理关系奠定基础。

五、做好小车购置管理工作。

针对小车购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和县纪委一起对全县对全县小汽车情况进行检查,按规定统一办理保险,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小车数量、人员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参考省市文件提出小车配置初步方案,给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较好的控制了我县小车购置上升的势头。

六、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班加点做好20*年度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系统数据审改及20*年数据更新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联系国、地税部门,认真做好200X年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及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的布置、填报、审核和上报工作,为国家研究税制改革方案,制定财税政策,加强财税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财政、税务部门共同摸清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和构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税收征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一、学习传达情况

县“两会”和农村暨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局立即行动起来分别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全体职工会议传达会议精神部署贯彻意见党组会议传达了两个会议精神研究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思路、20*年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奖惩办法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介绍了两个会议召开情况组织学习了肖书记和杨县长重要讲话在全面总结20*年工作同时对2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部署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成就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大发展主题积极参与、服务于全民创业活动努力开创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任务确定情况

根据两个会议确定目标任务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确定了20*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即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实施坚持服务发展意识不动摇正确处理好严格土地管理与经济建设关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中基础性保障作用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用地

(二)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城镇居民住房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扩大土地登记覆盖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进一步完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全面完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任务加快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任务启动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新任务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完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制度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三)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通知》要求进一步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坚决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强化矿业权转让管理严格按规划要求设置矿业权按法定权限、程序登记发证认真做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前宣传工作努力形成领导支持、矿业主配合、投资者遵守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测预警体系全力协助、指导版书乡政府实施白杨岭山体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项目按要求及时上报有关资料和数据

(四)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推进土地收储运营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逐步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促进土地市场秩序公开、公平、公正重点做好张家坝开发区、南门原汽车八队、交通局配载中心等地块收储运营工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五)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条例》和《国土资源规定》妥善处理好国土资源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对各类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及时加以处理切实做到来访有记录、问题有答复、处理有反馈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城建国土联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

(六)巩固活动成果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巩固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县政府确定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按照具体改革办法和实施步骤组织实施并完成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促进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到位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巩固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成果强化保护责任完善保护标牌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每年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乡镇、村和农户予以表彰奖励严格项目用地审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加强农村居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禁零星占用土地建住宅引导农民建房按规划要求向中心村集中

(二)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一依照法律规定制定符合我县实情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正在开展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工作成果将逐级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二修改和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土地征收协商机制和司法裁决机制把征地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三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三)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一成立县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要求各乡镇确定专人负责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二从规划、申请、立项、施工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程搞好服务三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整理路子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滩地改造相结合与落实村庄规划相结合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20*年重点抓好江村和庙首两个省级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三溪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立项与报告、预算编制

(四)抓紧抓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全县约有2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根据《全省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方案》我县已有3个隐患点列入省批准同意实施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计划20*年安排版书白杨岭20*年安排白地洪川和俞村下周家以彻底消除其地质灾害隐患我局将全力协助、指导当地政府作好治理项目实施工作按要求收集、上报有关数据和资料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事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商务 江苏省 对外贸易 政策建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为此江苏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力争使全省的对外贸易能够企稳回升并继续发展。笔者主要从促进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大商务为着眼点,提出相应的观点和看法,为新组建的江苏省商务厅建言献策。

一、大商务的概念与意义

1.大商务的概念

为了能更简洁地说明本文的观点,我们引入“大商务”这一概念。大商务是指一国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紧密联系,全面统筹,采取统一协调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来促使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务效能达到最大化。这里的商务效能指与本经济体的商业、贸易、物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相关的产值和收益。

2.大商务的意义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及江苏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经营,许多企业在国内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因此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行政管理职能也应及时调整,突破传统的内外贸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采取以大商务为标志的、内外贸密切协调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必要的。

二、新商务厅组建的背景与目的

1.组建的背景

此次江苏省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新一轮全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从2008年底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机构改革陆续展开。

按照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省商务厅:将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内贸职责和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省商务厅,不再保留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这一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当前江苏省在内外贸管理方面的行政组织结构,为今后规范设置相关的部门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组建的目的

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江苏省商务厅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流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形成”。这一总体目标的确定充分说明了当前江苏省对流通领域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当前流通方式和商贸运行特点的、内外贸协调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将是今后商务厅的最主要行政职责之一,也是商务厅组建的根本的目的所在。

三、用大商务的思路促进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具体建议及措施

1.推动内外贸自由转换,促进内外贸高速链接

针对全省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措施,疏通企业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转换经营的渠道,促进企业双向发展将显得尤为重要。省商务厅可探讨实行如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 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同时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化监管方式,使其销售和采购活动在两个市场之间按效用最大化原则实现方便转换。

(2)利用好商务厅有关协调议事的权限,与省政府其他各机构密切协调,推动全省“大通关”建设取得实质成效,使全省的路水空运输、口岸管理、报关、报检等环节畅通便捷、高效对接,帮助企业实现进出口环节的便利化,能一站式“走出去”,一站式“引进来”。

(3)有效发挥各类开发区、保税区和物流园区的桥梁纽带作用,优化各开发区与区域之间的交流机制,使外资企业能顺利通过开发区进入国内市场,而更多的省内企业亦可通过开发区了解国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扩大海外份额。

2. 提升服务贸易标准,融通国内国际市场

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广泛,形式多样,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现阶段除了使省内企业熟悉国际服务贸易各行业的规则、提升企业的服务标准外,还可适当帮助企业意识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差异,寻求对两种运营规则的平衡、兼蓄和融通,最终实现国内国外畅通经营。省商务厅可针对不同的服务贸易行业,实施不同的帮助促进措施,例如:

(1)对于软件外包、电子器件外包等江苏省已具有先导优势的行业,以及动画设计、信息服务等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型服务产业,应以完全接轨国际运营标准为标准,鼓励相类似的企业向同一产业园区聚集,形成规模效益,在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示范和带动下,逐渐培育省内和国内外包需求市场,形成省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同标准运行,最终使企业能够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无障碍畅通经营。

(2)在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输出、国际航运等传统服务行业,江苏省积累了一定的相对优势,但由于在这些行业里往往国际和国内的运营规则差异较大,或进入门槛过高等原因,致使许多省内的优势企业长期以来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而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又大多零散经营,缺乏竞争优势,因此省商务厅可以采取“以外带内,借壳外出”的政策措施,即鼓励已在国际市场开展业务的成熟企业与只在省内或国内经营的优势企业合作,结合前者的市场优势和后者的资金技术优势,借壳外出,以集团化的方式扩大海外市场,形成国内与国外的双轨互通经营,获得最大收益。

(3)对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零部件外包、包装外包、第三方物流等生产行业,商务厅可以用产业规划和牵线搭桥的方式,为在江苏省投资的国外大型制造业企业推介省内的配套服务型企业,同时为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的江苏省大型企业引介熟悉国外情况的服务合作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内外市场交融互动,在合作中提高本省企业进行国际服务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扩大江苏省在以上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规模。

3.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创新,促进内外贸市场融合渗透

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透过电子商务的应用来加强内外贸市场的相互融合渗透,今后省商务厅可在如下方面推进全省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创新:

(1)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导和资金扶持,使更多的本省企业透过网络平台了解参与国际市场。

(2)扩容现有的两个电子商务平台,增加外国企业板块,探索以中英文对照建立网站,使外国企业及销售商亦可加入本省平台,促进国内国外电子商务市场的有效连接。

(3)创新电子商务平台,增加交易活跃度。例如可扩大目前已举办的“江苏省外贸产品网上内销交易会”的规模和范围,创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国内外厂商参展,逐渐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口商品网上内销交易会。

4.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贸易合作,抓住“大中华商务”发展机遇

江苏省与台港澳地区的贸易联系广泛而深入,是台港澳地区在内地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随着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实施和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改善,今后以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为核心的“大中华商务”必会得到快速发展,为能抓住这一机遇,省商务厅可采取如下两方面的促进措施:

(1)及时学习借鉴全国 “落实CEPA示范城市”的做法,尽快制定有关江苏省落实CEPA的具体政策方案,抓住内地与香港、澳门新一轮贸易及投资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引进港澳地区的诸如金融、物流、保险等优势服务产业,促进江苏省相关产业的提升和投资软环境的改善。

(2)发挥江苏省对台经贸合作优势,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双向投资,使苏台两地的贸易及产业合作步入全新阶段。以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的成立为契机,在2009年举办海峡两岸港口物流与制造业(太仓)对话大会、台苏贸易投资洽谈会、台湾江苏周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鼓励苏南各市与台湾地区深入进行各类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合作,积极引导台资进入苏中和苏北地区,鼓励江苏省企业赴台湾投资,从而有力推动两地贸易和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受知识能力所限,笔者仅从以上几个具体的方面对今后江苏省以大商务的思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了浅显的建议和政策措施,漏洞和片面性定会不少,只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其他学者及商贸界人士共同为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建言献策。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组建的江苏省商务厅在今后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一定能探索出更全面可行的政策措施,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各种机遇,使江苏省的对外贸易突破当前限制因素,实现新一轮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2009年江苏省开放经济主要指标[EB/OL].(2009-11-03).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市场主体活力;政策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1-0101-0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是党的十报告所确立的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方针。这是中央依据世情、国情和中国仍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之后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我国在应对外部冲击、经济转型以及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关键时期的种种挑战时的务实之举。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处于深刻而复杂的调整变化之中,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依然是一个长期艰难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在这种情况下,想方设法改善市场环境、鼓励民间投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的先决条件 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次序是先商品市场化,后要素市场化;先把价格改革作为引导市场主体的核心变量,然后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完善市场主体自生能力的体制创新选择。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释放了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有利经济主体的活力。各类市场主体在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微观经营机制创新的条件下茁壮成长,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最近十年以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量的突破,还实现了质的提升。截至2012年6月,中国实有内资企业1264.89万户、注册资本金65.9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3.68万户、注册资本金1.79万亿美元,个体工商户3896.07万户、注册资本金1.78万亿元。上述三类市场主体数量分别比2002年底增长78.57%、68.55%、63.87%〔1〕,这对解决中国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成就卓著的同时,我们还应着眼未来,考虑在新的历史、经济、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更快地提高市场主体的新活力。

(一)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需要着眼于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初现端倪、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这一重大背景,兼顾创新和就业两端

各类企业作为市场活力的主体,外部驱动其活力的因素是价格机制,而内部驱动活力的因素则是技术创新能力。为了应对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要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特别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真正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按照中央的部署,及时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即始终牢牢把握将产业和技术的自主创新作为提升市场主体活力的源源不竭动力,形成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摆脱“中国制造”时代市场主体活力长期受制于外方知识产权的不良生存状态。现阶段,在经济运行呈现减速的状态下,要更好地利用企业创新和民间创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新兴行业就业,缓解传统行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的瓶颈,兼顾创新和就业就是兼顾发展和民生,二者相得益彰。

(二)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需要加快知识、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只有生产要素全面市场化,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形态和市场体系才能丰富,就业岗位的需求和渠道才能增加。首先,突破时空限制,把要素连接起来的途径是资本化。资本化,是把要素(或资源)转化为资本――即将政府未来财政收入流、企业资产(有形资产和未来收入流)、土地等自然资源、劳动者未来收入流等,通过产权化、证券化等形式,转变成可流通的资本,转变为“活钱”。要素进入市场并资本化,盘活一切可以盘活的资源,形成一个对内对外开放互惠的经济体系,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才能促进经济组织突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实现报酬递增和跨越式发展,资本才能更多地吸纳劳动就业。其次,要素流动和产权保护规则是其资本化的支持系统,是要素资本化的一个重要功能。规则只有在产权清晰、产权与契约权利得到可靠保护的情况下,要素才可以被资本化,市场主体的活力才能被真正激发。以要素充分涌流的市场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是进一步释放要素的生产、流动、增值效率,在全新的资本平台上支持各类实体经济的资本、土地、人力需求,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不仅能够有效释放改革红利,更是以此应对人口红利未能充分和资本、土地等要素相结合所形成的就业压力。

二、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以增加就业,关键是消除影响和束缚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的各种体制障碍,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让更多的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投资体制改革的行政体制障碍。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需要规范政府自身投资行为,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过度的政府投资挤出市场主体投资。应该建立投资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财政、行政、土地、规划、建设和经贸等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完善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措施,确保投资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还需采取配套建立和维护投资领域内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规范投资咨询行业,并建立统一的投资信息系统和投资信息制度以方便民间投资。

(二)打破行政垄断,以制度保障经济主体决策自由、产权自主和流动自由等,让生产要素充分涌动

行政性垄断是指地方政府、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凭借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的实质是行政权力的滥用。能否正当地行使行政权力,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政府的作用是创造市场运行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企业和企业家则随着政府的政策跟着市场信号做产品、做创新。当政府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不一致或相互矛盾时,生产要素就不能充分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但如果政府有意识地通过市场模式引导市场主体进行产权、要素的自由流动,其结果就是全盘皆活。例如,四川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坚持了“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着力打开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闸门”。通过“确实权、颁铁证”,逐步建立健全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有了清晰的财产权利,农民就业的方式更贴近市场。同时,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使农民实现财产增值,提高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能力也很关键。例如,成都郫县唐昌镇战旗村的“妈妈农庄”,就是利用土地综合整治预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23.8亩集体建设用地,以50万元/亩作价入股,与企业合作建成。这不仅盘活了土地财产,又带来了产业聚集,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这是政府、企业、民众喜见的三赢模式〔2〕。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允许先行先试

行政审批是规范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一项有效的政府监管举措,但审批是否能够合法、合理、公正、公开,确实是当下行政审批制度未能完全解决好的根源问题;审批制度如果出现低效率、不公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各地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进程和现有问题差异较大,要允许各地因地制宜设计先行先试的制度改革方案:首先,对市场机制能够自我调节、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策、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都要弱化行政约束,强化市场约束,逐步取消行政审批,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其次,应确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政府服务理念,推进行政法治建设;加大对现有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进一步缩小审批范围,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再次,要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人性化、全方位服务;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完善行政法规监督机制,实施依法监督,健全审批责任制;向社会承诺便民服务举措,特别是求助途径、方式,投诉途径、方式等。

三、分类改革和支持扶持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增加就业的政策保障条件 (一)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自主能力、竞争能力和就业保障能力

垄断是阻碍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效率提高的消极因素。目前,自然垄断、经济垄断仍在国有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随着企业收购兼并活动的增加,又产生了国企垄断力量过强并“与民争利”的新问题。因此,加大垄断行业国企的改革力度已成为今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构造有效的竞争格局,防止行业内部的一家或少数几家国企独大并制定各种形式的价格、市场联盟,以垄断之手损害民众和社会福利的现象发生;要根据中国国情创新当代大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公开、透明和监管有力的行业监管系统,改变简单照搬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移植中国企业却“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结果出现;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国企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并建立国企用人模式的多样化机制,着手解决新老员工就业、养老、福利模式的制度差异;抓紧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和结构调整,对于部分基础产业和自然垄断行业,要允许非公有制资本、社会资本以参股形式投资。另外,对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国有企业垄断经营领域,要从各方面加强政府反垄断和就业歧视方面的监管,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就业保障能力和社会责任。

(二)改善非公有利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以盘活存量货币的形式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非公有利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源于长期以来的所有制歧视。但解决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大规模的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得依赖这些开工灵活、生产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企业开工就只能“等米下锅”,中小企业对于解决就业的先天优势也会因开工不足而荡然无存。因此,现阶段除了政府责无旁贷地消除所有制歧视之外,进一步还应实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专项经营,盘活存量货币,发展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健全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机制,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如政府可以考虑从财政预算、科技发展基金等存量资金中划拨一定金额作为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或者以税收优惠鼓励其他社会资金对担保公司进行补偿,形成有效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还应建立跨行业和区域的保险保障机制,促进其进行合作和转型升级。总之,不轻易实施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尽量盘整存量货币,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支持,并努力借此调整经济结构。

(三)对小微型企业采取创新、协作和服务战略,增加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质量

小微型企业能大量吸纳非正规就业的特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青睐,但其难于管理、生存能力差又是长期无法得以解决的重要难题。当下,应系统梳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各地的创新性举措,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小微企业走产业集聚与“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依托其灵活的优势,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优化小型微型企业产业结构,引导其向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和区域转移;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突破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瓶颈;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小型微型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增加中小微型企业减税幅度以提振经济活力、刺激就业、拉动内需;此外,还应对个体工商户降低准入门槛,取消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身份和从业人数限制。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构筑农村经济主体长期发展的基础,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活力释放,必须依赖改变土地权利结构,确立多元化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就业、致富。让农民拥有真正的耕地财产使用权是现阶段政策的重要着眼点。首先,可以尝试确立耕地永包制,强化农民的耕地财产权。可以考虑在适合条件的地区“土地确权”,然后宣布耕地承包权的具体归属是农民。农民有了这个权利,地方政府过度热衷圈地建设的冲动必然受到抑制。其次,确定国家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土地规划分工,中央管规模,省政府管到地块,实行土地规划法制化。第三,对于非农建设规划区(包括开发区),用土地交易制度替代土地征收制度,用讨价还价办法替代补偿办法。也就是说,任何一户土地主人,都可以拒绝交易,哪怕这块地处在某开发区的核心地带。第四,对于公益事业用地,严格按照公益事业项目列举目录界定用地范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这类占地可以强制交易,但交易价格应参照当地农用地价格制定,并高出一定比例。第五,建立土地交易收入调节税,调节税的收入用来建立土地整治基金和公益用地征用补偿基金,以此完善农地制度的经济收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最终稳定农村微观主体的预期,释放其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