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程体裁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Schema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从学生需求出发,选择材料。课外延伸的阅读材料不计其数,如果是从课本中阅读材料的某一点出发,辐射出去,会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贪图材料的多样性必将导致学习的失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裁教学。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什么,而且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既有的英语阅读基础,帮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激发兴趣成为课外延伸的取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篇章,让学生多渠道的开拓视野。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可以精选阅读材料。在体裁教学法实施的起始阶段,可以先根据不同的题材,筛选出与课堂上的讲授内容相对应的篇章,借此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法 现状分析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如何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大学英英语教师开始反思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写作教学法,并在将这些教学法引进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尝试。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综述对比
2.1 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
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 相关,重点在于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正确使用(Pincas 1982,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种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长期的地位。该法在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熟悉(familiarization)、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的步骤,全然不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认知水平远远高于其外语水平(陈传礼,2007)。成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此外,再加上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忽略了写作的过程,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秦秀白,2000, cited in韩金龙,2001)。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2.2 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始于70年代。顾名思义,它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Guth(1989)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Keh (1990)分为七个阶段。秦秀白(2000)把写作过程看作是三个阶段。虽然大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写作活动(Tribble 1996:37)。照过程教学法的要求,老师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learn)而是获取(develop)写作技巧(writing skills),这种获取是一个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过程(韩金龙,2001)。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其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文章体裁的区别,而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采用了同一套路,过于呆板(ibid)。
2.3 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
相对于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而言,体裁教学法出现的较晚一些。把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和体裁教学法介绍到国内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秦秀白,1997,2000;韩金龙、秦秀白2000;方琰1998;王士先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体裁教学法强调三阶段写作教学模式:范例、仿写、写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实质上,我们通过分析历年四、六级考题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在应试和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由2003年6月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开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从以写作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变成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其中有描写、叙述、说明等多种形式(何芸,2005),但实际上从文体学意义角度,即按照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方法上讲我们把作文分为四类:记述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ibid)。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熟练并最终能够通过仿写的方式予以练习、掌握的话,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Heather Kay与Tony Dudley Evans(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s杂志的主编之一)曾举办过主题为“体裁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班,参加的就有来自澳大利亚、斐济、德国、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的48位代表(Kay &Dudley Evans 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一事实也表明体裁教学法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是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韩金龙,2001)。虽然该方法有上述优点,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学生较为被动等问题(ibid)。同时这种方法同成果教学法一样,认为写作同语言知识联系紧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亦即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量的输入。如果没有此作前这些“物质基础”的话,我们的写作就算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以期完善体裁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Badger &White 2000; 韩金龙,2001)。但该理依然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为了解决在写作中素材不足、“无话可说”的这种产出能力不足现象,一些英语界同仁提出了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2.4 阅读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各门课划分过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使综合课教师放松了写作教学的责任感,使写作教学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杜金榜,2001, cited in陆振慧,2002)。但事实上阅读是意义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意义的创作输出过程,写作是一种模拟阅读的行为(刘成,2005;谢薇娜,1994)。此外,Wai - king Tsang (1990)对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作了实验研究,认为尽管阅读不能提高全面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增加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等(陆振慧,2002)。这种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乏必要语境和外部信息输入(input)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也只有在有足够量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张宁,2007)。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图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式(formal)图式,一类是内容(content)图式。形式图式包括语法知识以及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如风格的差别、描写、记叙、议论、说明等。内容图式包括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庆祝新年、中国改革开放等(李明远,1998;许雪芬,2004)。该理论认为写作是两种图式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从上面对两种图式范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图式属2.3中的体裁法的内容,而内容图式的内容则属于写作的素材和“物质基础”,这是2.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所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图式法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写作的过程,但同体裁法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属于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看法。
2.6 中英文差异对比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上述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由2.1-2.5都是在力图解决写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一些方法强调了模仿亦即仿写在写作练习中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单词和语法问题,在了解了不同的文体风格之后为什么最终还是写出了中式英文这一问题的本源。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早在19世纪,德国的语言学家洪保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刘润清,1999:57),以及20世纪受其观点影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刘润清,1999:179-185)也指出了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亚同、Jan Nash ,2000 ;蔡基刚,2002 , cited in陆振慧,2003) 这些错误皆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ibid)。于是近年来中英文差异对比,尤其是在句式(流水句和树状句、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人称物称、形合意合等)和篇章(比如段落划分、段落主题句发展模式、主题思想的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在在保证大量英语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刘宓庆,1993;蔡基刚,2003;施慧英,2005;郭丽君,2005;李文建 & 宋琳琳,2007)。
3.小结
以上我们简要综述了写作教学中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图式法和中英文差异法各自的特点。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教学初始阶段可以采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加大初学者的信息输入。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中英文思维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并通过不断的操练能熟练应用上述方法。总之,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adger R,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 T Journal, 2000, 54(2):153-60.
[2]陈传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报,2(2007):109-11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郭丽君,邓鹂鸣.汉英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05):92-95.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改革及发展趋势[J].云梦学刊,3(2005):130-131.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 anguage World 4(2001):35-40.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4(2003):96-99.
[9]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1993):12-15.
[10]刘成.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2005):86.
[11]李明远.1998.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报,2(1998):69-71.
[12]李文建,宋琳琳.英汉差异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4(2007):121-125.
[13]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5):59.
[14]Tribble C. Wri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许均. 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3(1989):63-70.
[16]许雪芬.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4(2004):72-74.
一、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特点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商务英语在语言和专业上复合的特殊性毫无疑问需要在写作教学中突显出来。1)教学内容方面,商务英语写作要求培养学生通过书面语进行商务沟通的技能,其中包括:书写通俗易懂、使用高效的商务信函;使用商务文书;使用正式的书面商务英语;使用规范的格式;处理国际商务业务单证等(阮绩智,2006)。因此商务英语写作涉及的范围广泛,语言使用规范严谨,且专门术语多。就体裁而言,商务写作多是应用文体裁,该体裁语篇具有规律性强、可模仿性强的特点。同时,为满足特定商务交际目的,需要综合评估写作对象、类型及目的以确定合适的文体风格和交际策略,使写作得体有效;2)教学对象方面,以商务英语专业或英语专业商贸方向大二或大三的学生为主,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基本技能,但普遍缺乏商务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写作经验不足,完成的文章往往逻辑性差、语言不得体、表达不准确,因此合理运用语言有效完成特定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不足;3)其他教学因素方面,作为一门课程,很多高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为1-2学期,对于商务英语写作这样实践性强、需要大量练习强化技能的课程时间安排明显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脱离真实商务情景、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结合各种写作教学法的优点,探索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二、主要写作教学法概述及比较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英语写作教学法经历了从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到体裁教学法的发展过程,较晚产生的过程体裁教学法近年来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成果教学法(theproductapproach)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一般包括熟悉范文、控制性训练、指导性写作、自由写作四个步骤(Picas,1982)。该方法注重语言知识的正确使用,教师讲解侧重分析范文的词汇、句法、衔接手段等语言和修辞特点,学生练习强调对范文全方位机械性模仿,以学生写作出语言和修辞形式正确的作文为评价成果。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师生间缺乏互动和信息反馈,学生在范文以外的实际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
2.过程教学法(theprocessapproach)
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视为一个交际过程。虽然学者对写作过程描述并不统一,但普遍认同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协商完成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定稿等写作前、中、后的过程。学生通过群体互动提高自主性,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写作技巧,建构起一个以过程为主的写作教学框架(Freeman&Dyson,1990)。该方法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兼顾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不足,缺乏教师指导以致母语负迁移现象得不到纠正,写作各环节需要学生反复讨论修改,耗时较长,且写作过程雷同,忽略文章体裁等,使得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真正实施。
3.体裁教学法(thegenreapproach)
也称为语类教学法,是随着体裁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语篇的图式结构进行写作教学,并由秦秀白(1997)、韩金龙(2000)等学者介绍到国内。在语类分析理论的主要学派中,ESP学派和系统功能学派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写作教学。ESP学派主要研究科技文和学术论文写作,悉尼学派最新研究成果是建立起基于语类的支架式(scaf-folding)学术能力教学法(Roseetal,2008),主要教学流程为: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篇专业领域和语言模式、学生独立阅读获得专业领域知识、老师帮助学生模拟练习语篇语言模式、学生通过独立写作展示所学。体裁教学法重视语言知识,并结合不同社会语境产生的不同语篇,帮助学生“速成”创作特定体裁语篇的能力;注重教师的“支架”作用和学生在语境中的互动参与,由上至下的教学方法也与语言的自然习得顺序一致。该教学法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师语篇分析能力要求高;学生受到体裁规律的制约,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对写作计划不足,学生较被动等。
4.过程体裁教学法(theprocessgenreapproach)
将写作中涉及的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技巧融合在一起,试图弥补上述三种教学法的缺点。Badger和White(2000)通过示意图说明了写作教学的六个阶段:确立交际情景、明确写作目的、考虑话语使用(语场、语旨、语势)、构思、打草稿和修改定稿。韩金龙(2001)概括了四个具体步骤:范文分析、模仿写作/集体仿写、独立写作和编辑修订。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多层次多方位互动,同时注重特定文本所处的社会语境以及特殊交际目的的达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综合提升。虽然体裁特点突出的商务英语写作很适合该教学法,但在实践中往往受到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英语基础差使得同伴评议流于形式、教师对写作成果监控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使得该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实施仍有一定困难。
三、对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根据对上述主流写作教学法的分析,结合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特定商务应用文体的体裁特点,强化商务英语有特色的语言表达,并通过同伴互评提升学生修改意识,体现合作学习优势,以及做出有效的教师评议,保证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切实提高。以下笔者将以讲授询购信(inquiries)2个课时共90分钟的课堂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本中询购信的例文,或在网上搜索商务环境中真实使用的询购信,数量要求至少十篇,并自行总结询购信的常用表达法及常见内容构成,以便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对这一特定体裁已有形式和内容上的大致了解。
2.课堂输入阶段(30分钟)。
教师以提问形式抽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并在做简单评价之后引出对询购信定义、特点、结构等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写作目的是请求对方提供特定信息,形成询购信的图式结构:交代询购信的背景和主题,说明询购信息的内容,提醒对方尽快回复并致谢。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图式结构的指导下分析范文,并通过练习“内化”该体裁,例如将打乱顺序的询购信重新排序,同时引出每一语步的典型表达,完成语言部分的输入。
3.课堂输出阶段(3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三至四人为宜,设计不同的商务情景,如初次对具体产品进行询购,或者经销商向供应商进行询购等不同情景,描述具体询购要求以模拟真实商务环境,要求小组根据图式结构讨论特定情境下询购信的组成部分,列出提纲,强化写作思路;然后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要求使用模板句型,从语言具体应用和语篇整体把握两方面进行实际操练。
4.同伴互评阶段(30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初稿进行互评,随时修改不当的语言表达,并对询购信整体做出简短评价。教师应给出具体评价细节,如用词和句式是否符合商务信函特点,内容安排是否符合询购信的图式结构,特定情境下询购信的交际目的是否达成等,避免学生评价意见流于形式。小组互评期间教师需巡视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整体控制课堂有效性。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互评意见进行修改,完成二稿,并当堂交给教师。通过不断的训练,小组互评可以帮助学生从语言语法到语篇结构逐渐提升修改意识,并反映到写作水平的提升中。
5.课后教师评议阶段。
关键词: 英语写作 高级英语教学 “读写结合”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技能被列为四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之一,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语言教学和测试(如CET-4,CET-6,TEM-4,TEM-8,TOEFL,IELTS等)中,写作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但从一些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成效不大。因此,广大英语教师有必要建构一种综合的、适用的、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取得大的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还是阅读,而且,他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上的精读、泛读,以及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占有重大比重)。因此,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同高级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以读促写”。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根据“输出—输入”的理论假设,曾亚平(2009:167)在《英语阅读与写作研究》中分析了Krashen的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146—147)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152)指出,英语阅读对写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提供语篇结构等。这对我们很有启发,这告诉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高级英语文本阅读(本论文以张汉熙编《高级英语》教学为例)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运用“输入—输出”理论,在教学中将高级英语教学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文本理解教学法
根据“输入”假设,高级英语文本阅读不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或者完成作业,它对我们的语言输出(写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采用“文本理解教学法”来“以读促写”。
1.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
这种写作形式是“以读促写”最基本的形式,它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文本理解的题型,如要求学生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主题内涵、角色的性格归纳等。
2.深化阅读理解的写作
这种“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是对所阅读的文本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改写、总结、续写、补写原文等。这比起前一种来,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强。
(二)阅读模仿教学模式
1.词汇及习惯用语的模仿
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中的词汇进行理解并模仿造句,可以使学生熟悉原文的词语搭配关系,及时有效地将其变为自己的“活跃词汇”。
2.句子模仿
学生通过模仿作者写作句子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了花大量时间在语法规则的学习上,例如,学生可以模仿作者如何写倒装句(如not until开头的句子)、省略句、感叹句、悬垂分句、圆周句等,活学活用、以读促写。
3.段落的模仿
段落是写作语篇的基本单位,能否有效地安排句子,直接决定了段落的思想是否统一、句子是否连贯、前后过渡是否自然、逻辑是否清晰等。
4.语篇模仿
语篇的模仿主要通过研究阅读文本发展整个语篇结构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多个层次,理解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之后将文章的结构用大纲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在大纲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模仿原作者发展语篇思想的策略。
5.体裁的模仿
通过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宏观和微观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并熟悉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和思想的发展脉络。经过对某种特定体裁的文章的大量阅读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写作该体裁的作文。
(三)英汉对比教学法
汉语的思维模式与英语的思维模式相差很大,这也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或多个相似体裁的英汉文本,寻找并思考其中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削弱汉语思维模式对写作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运用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和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具体探讨了高级英语和文本理解教学、阅读模仿教学法、英汉对比教学法等三种“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从而回答了如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如何有效地利用文本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问题。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