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合作社特点

农村合作社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合作社特点

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第1篇

>> 新型的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与发展分析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控制研究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融资路径研究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 苏州农村兴起土地股份合作社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问题分析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问题考察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及发展现状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及对策 农村合作社的运行和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启示 浅谈农村合作社的“异变” 新型股份合作社逐渐兴起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缺失的原因及制度“解锁”研究 当前农村专业化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探讨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探究及对应策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孔祥智.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J〕.教学与研究,2017(3).

〔3〕管洪彦.农民集体成员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供销合作社;产学对接;人才培养

0引言

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是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兴专业。当前,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形成发展瓶颈,亟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本文以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在供销合作社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接机制与模式,从产学对接视角来研究如何既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提升专业规模和专业建设质量水平,又拓展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服务行业的新途径。

1产学对接是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1.1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应用型高校陆续开设了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心理素质、高尚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村金融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技能,了解农村合作经济领域相关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各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村金融市场输送了一定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但是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作为新设的专业,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从课程到实训都与传统的其它金融类专业类似,没有体现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第二,专业招生规模一直没有扩大。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从成立以来,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每年都不大,没有体现专业规模优势和农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增长需求;第三,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契合度不高,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似乎并没有为专业学生打开施展才能之门。

1.2产学对接是解决专业发展困境的最终途径

产学对接指的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为产业发展服务,实现以专业适应产业,以产业引导专业的目标。产学对接在目标层次上要高于校企合作,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学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上述困境,究其根源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积极与产业对接,没有得到产业支撑,没有从产业发展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如何依托产业,利用产业,与产业融合是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市场多年,在农村形成了广泛的基层组织体系,具备天然的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优势。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供销合作社大力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并取得巨大成效,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积极参与者[1],这些都赋予了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强大的创新力、生命力和源动力。

2产学对接产业基础和产学对接内容

2.1产学对接的产业基础

与城市金融比较,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还欠发达,农村普遍存在金融产品匮乏、融资难等现象,这极大制约了农村的发展[2]。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供销合作社是面向农村、为基层农民服务的经济组织,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是供销合作社的新使命。同时,随着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业务转型的推进,供销合作社自身实力增强、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具备了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我国供销合作社依托农村金融市场开展了多种金融服务实践,比如参股村镇银行、参股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典当公司以及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设立合作金融性质的资金互助社等,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注入活力,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又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2产学对接的内容

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发展困境源于脱离产业,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丰富实践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因此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对接,从产学对接角度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拓展专业发展空间[3]。

2.2.1专业课程对接

当前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承接了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的专业课程还是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投资学等传统课程,这些课程很难体现专业的差异化特点,也与金融产品快速创新的农村金融市场不相适应。从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开展的金融业务来看,其主要着力点在小额贷款、担保、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和资金互助等合作金融组织,因此专业课程对接意味着农村金融专业应全面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传统的金融理论课程体系束缚中走出来,根据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建立以小微金融业务为主的新兴农村金融业务模式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同时加大金融营销、金融礼仪、口头表达、金融应用文写作、金融法律法规等课程,彰显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特色,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与其它金融专业差异化发展。

2.2.2实习实训对接

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实习实训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主要地位,基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实践,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产学对接人才培养中应着重实现实习实训的对接。首先,实习实训内容对接。当前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实训还是银行柜台业务操作、证券投资等传统的金融专业实训内容,没有体现农村金融市场最新特点,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依据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容,专业实习实训应转移到以小微金融业务为主的实习实训之中。以小额贷款实训为例,应着重开展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用于生产、经营的小额贷款实训,加强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实训,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贷款及农民脱贫致富贷款的实训。其次,实习实训环境对接。供销合作社在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中创办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机构和组织,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为例,形成了以合肥德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安徽德润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合典当有限公司、安徽德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此,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既有的,以银行、证券为主的校内实习实训环境,无法满足与供销合作社开展的金融业务进行产学对接,需从整体上构建专业实习实训环境体系,开设相关的小额贷款、担保、典当、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操作实训项目,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软硬件实习实训设施。

2.2.3教师队伍对接

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教师主要教授货币银行、证券投资及财务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及互金融机构的业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教师队伍对接是实现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与供销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产学对接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师队伍对接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于小额贷款、担保、典当这样的操作性很强的金融业务,专业教师如果没有相应企业的工作实践很难培养合格的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人才。二是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在教学设计中,对于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习实训应由企业人员来指导,使得学生获得的技能与农村金融市场无缝对接。教师队伍双向对接机制可以有效加强师资力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

2.2.4校企合作对接

产学合作的落脚点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成效是决定产学对接成功的关键。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产学对接的校企合作主要立足于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来看,其涉及的金融组织较为广泛,既包括传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还包括许多新兴的金融组织,这些金融机构或组织在业务模式上区别很大,产学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校企根据农村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体系、考核方式等。二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资源。以教材为例,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为新设专业,相关的涉及农村金融业务的教材稀少,质量不高,应用性不强,因此校企合作应着重开发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及担保、典当等具有农村金融特色的校本教材,满足教学需求。三是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已有的实训基地一般是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等,在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实践的产学对接中则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以小微金融业务为主的新的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契合度。

3结语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接是拓展专业发展空间,实现专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产学对接的关键或基础在于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程度,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农村合作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才能融入到产业中,并从产业发展中获益。因此,在产学对接中,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除了要实现专业课程与小额信贷、合作社互助融资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对接、实现专业实训与供销合作社开展的金融业务对接、实现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与产学融合要求的对接,实现专业与供销合作社参与的金融企业相互合作的对接,还要着重探索对接的机制,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契合点[5],实现校企双方共赢,才能推动产学对接不断深入开展。就学校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资源,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也在于能获得合格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产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的利益汇合点,从这一点来说,高校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实施的产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推动专业发展、又能满足企业和产业人才需求,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刘岚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合作时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EB/OL][2014-02-20]..

[2]于敬.我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现状与问题[J].对外经贸,2013(3):106-108.

[3]黄艾,祝志勇.构建产业学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3(18):65-68.

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 金融 企业生产

一、教学案例库构建原则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构建原则是案例教学库既呈现企业生产实际又符合教学需求。就企业生产实际来说,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应着重体现三点。首先,供销行业在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中形成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创办了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机构和组织,创新了多种金融业务模式,这些都为教学案例库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其次,国内农村金融机构企业生产实践。在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政策指导下,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异常迅速,除了原有的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得到极大发展,教学案例库所选取的案例应能充分反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符合目前农村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动态更新、补充新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教学案例库构建内容

总体上,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以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真实的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为基础,结合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的实践而开发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案例库,所有案例均以农村金融机构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而设置,强化专业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提升专业服务农村金融市场能力,服务“三农”水平。具体来说,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案例主要体现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业保险、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基层网点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其次,教学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根据其自身特点及流程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柜台业务以视频案例为主,而个人理财业务以文本案例为主。再次,教学案例库中每个案例设置了理论导入、案例设置目的、重点与难点、对实训环境要求、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指导教师要求。另外,教学案例库中的每个案例设置了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回答或练习,并根据案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存款业务采取角色扮演模式,而类似小额信贷业务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以一个真实的小额贷款为例,从客户接触、征信调查、风险分析、贷款发放、贷款管理、贷款追踪、贷款收回、项目绩效等环节。

三、教学案例库构建结构

结构上,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为了符合教学特点,体现学用结合特性,整个教学案例库可以按四种方式进行检索,分别是按照农村金融机构查询、按照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查询、按照农村金融职业技能查询、按照农村合作金融专业课程查询。

第一,农村金融机构查询。教学案例库分别为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实践中涉及的金融机构建立了相关的子库,每个子库自成体系,可作为独立的教学案例库使用。这些子库分别为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村镇银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小额贷款公司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农村资金互助社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融资性担保公司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子库。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查询。本查询按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分为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理财业务、融资担保、资金互助及其他业务等。

第三,农村金融职业技能查询。本查询按农村金融机构岗位设置来查询相关案例,包括金融柜台业务技能、金融管理业务技能、金融营销业务技能、其他农村金融业务技能等。

第四,农村合作金融专业课程查询。此外,根据教学需求,整个教学案例库还可以按照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主要的专业核心课来查询相应的案例,包括农村金融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小额信贷实务、个人理财、农业保险等课程。

四、教学案例库构建流程

基于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金融实践,依据农村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规格来确立案例主题,加强调查研究、精心设置、审定案例,并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案例资源加以整合优化,建设符合要求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具体来说,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构建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案例内容的确定。根据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依据相关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建立案例库。主要包括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内容,如农村信用社业务、商业银行在农村分支机构业务等,还包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如村镇银行业务、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社区基金业务及其他相关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

第二,案例素材的收集。在确定案例库的总体内容后就进入案例素材搜集阶段,案例素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案例库整体优劣。首先依据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粗线条的案例库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职业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再根据技能点和知识点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其次在搜集案例素材时,应明确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的案例形式,比如对于点钞和各种票据填写,宜使用视频模式,对于小额信贷客户风险评估,宜采用文字、图片模式。

第三,案例的整合优化。有了原始案例,根据案例库的要求对相关的案例进行整合优化,体现案例的深度与质量,认真审定每一个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绩效。

第四,案例的入库与检索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案例功能和目标,将编写入库后的案例分类整理,并把各种案例与相关使用索引联系起来,对案例资源进行分类编排,建立入库及检索系统。

第五,案例库的动态管理。案例库的建设是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处于急速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也处于变化之中,为了使案例库实时追踪金融市场变化、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革新,案例库也必须随市场的变化而即使更新。此外,职业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探索中,案例库的动态管理还应体现在案例库能动态的反映职业教育的新变化、新理念。

参考文献

[1]言红健,陈骅.案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99-100.

[2]申玲.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链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141-142.

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合作;资金互助社;合作金融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3-0023-05

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合作金融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金融制度:它发源于底层的农民及其他中小投资者,是一种内生性的制度需求;具有合作互助、充分信息、客户剩余索取权以及契约的自我实施等特性;能够尽可能将金融服务环节的利润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等等。鉴于此,近年来国家多次发文引导和鼓励真正的合作金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而就各国经验来看,需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需要保持其合作特性不发生异化,以充分发挥其制度适应性效率优势;二是需要保证其能够生存下来,即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德元,张亚军[1]分析目前国内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存在四条路径:(1)外因推动型,(2)公益型,(3)内生型集成合作型,(4)生产合作社内生型。并且认为前两条是外生型的发展路径,难以保留资金互助社的合作特性,第三条路径虽然可以保持合作特性,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第四条路径,则是既可以保留合作特性、又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生产合作社内生型发展路径,即为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社,也是目前国家所大力鼓励的资金互助社发展路径,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推崇[26],认为它一方面保持了合作特性,另一方面由于立足于专业生产,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现实中我国专业合作自我积累十分有限,业务规模小,盈利能力弱[7],以其为基础的资金互助社,虽然保留了合作金融特性,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不足。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仍不如意。

本文通过考察浙江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功案例,对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发展可持续性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案例简介: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生轨迹

浙江省平湖市位于东海之滨,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2010年,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列第28位。如图1所示,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因循“农户―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内生轨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背景下,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专业合作的需求,农户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之后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而正规金融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强烈的金融需求,于是,在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

下面从农户、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三个角度分析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生轨迹。

(一)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背景

资金互助社成员必须是图1中所示的3个专业合作社社员,这样保证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平湖有代表性的农业产业有蘑菇(食用菌)、南美白对虾以及生猪养殖。蘑菇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蘑菇产业已经成为该市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市9个镇(街道)、42个村的1 150户种植企业和菇农,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到1.6亿元;南美白对虾养殖是该市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生猪养殖是传统主导产业,全市生猪存栏100万头,常年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50多户。

发展良好的专业合作社为图1中的3个专业合作社,在平湖市颇具代表性。其中,平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2年12月,注册资金52万元,现有合作社社员727个;平湖市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9月,合作社注册资金80万元,社员93户,社员养殖面积253.3公顷;平湖市新中大生猪产销合作社创建于2004年3月,注册资金8万元,现有社员103户,合作社年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已占平湖市钟埭街道生猪出栏的70%以上。由此可见,这3个专业合作社都经历了多年的合作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社经验,发展势头良好。

(二)资金需求引致资金互助社

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良好,但还普遍存在设施差、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且服务范围和内容还十分有限,仅局限于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方面,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融资问题成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瓶颈。资金互助社的设立提供了农村合作金融支撑,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作社社员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据调查测算,2010年,平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贷款需求约9 000万元,而当地金融单位仅解决贷款2 620万元,一些生产项目因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问题而不能实施,有的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或商业赊销来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资金互助社是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成功原因分析:多元主体紧密协作

通过上文分析可见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路径,因循“农户―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内生轨迹,也即国家所鼓励的生产合作社基础上建立资金互助社的路径。这种发展路径抗风险能力强,体现了生产服务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不仅如此,外部环境上,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还与外部的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形成了紧密的协作关系。

(一)内生发展

1.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服务。资金互助社的三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因产业而异,并不统一,其中平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涵盖了全市49.8%的菇农,规模以上农户数十户,种植面积占全市60.1%,属于“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平湖市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则依托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嘉兴市四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而平湖市新中大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则在养猪大户沈水明的带领下,组建生产合作社,带领102户社员共同致富,属于“致富能人+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2.资金互助社的金融服务。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将“为社员提供金融需求服务、满足成员共同利益”作为经营宗旨,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发展存款保险、增强互助社社会信用,具体包括:开展社员间的存款和贷款服务,满足社员的基本金融需求;同时,继续开展技术、信息、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逐步提高食用菌、白对虾及相关产业生产和经营水平,以防范贷款风险;并与农业保险机构合作,建立起农业风险转移机制,组织社员开展农业保险,防范贷款风险。资金互助社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支持社员的简单再生产需求,这部分资金借贷额度小,交易频率高,以信用贷款为主,加速资金周转,满足更多的互助需求;二是支持社员专业化和扩大再生产,通过本社内部运行机制,完善担保与保险体制,发挥担保与保险分散与转移信贷风险功能,促进增加信贷投入,扩大农户生产,增加收入;三是支持发展本互助社的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联合进入市场,提高市场谈判主体地位和交易能力,提高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化解互助社贷款风险。

(二)外部协作

由于这些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有限,以其为基础而建立的资金互助社,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不强。现实中,平湖资金互助社之所以获得了成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与农村合作银行、供销合作社等相关利益主体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

1.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合作金融进行支持,是各国政府通行的做法[812],政府对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前期:在资金互助社的筹建期间,为了切实加强对其领导工作,平湖市政府建立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金融、农业的领导担任组长,由相关部门领导作为小组成员,为筹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筹建工作也得到了市银监办、金融办、人民银行、供销社(农合联)、农办(农经局)、财政局、工商局和农村合作银行等单位的大力支持。(2)中期:平湖市人民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开办费、风险资金补助,以及所得部分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3)后期:承担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并且针对性地成立了平湖市农村资金互助社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供销合作社的购销服务。供销合作社为社员代购农业生产资料,代销农产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农户小批量购销集中成大批量购销,在市场上形成大宗买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样既保护了每个农户的利益,又为他们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如下:(1)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2)随着批发市场的建立,与之有关的农产品挑选、分解、整理、包装、储存、运输等行业应运而生,为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3)批发市场沟通了全国各地农产品的价格信息,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形成了各类农产品价格体系。(4)为了保证供求,各地都有不同规模的冷藏库、加工储存设施,为农户提供方便。

3.农村合作银行的融资服务。根据银监会相关政策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靠吸收社员存款来积累资金,同时也主要给内部社员提供贷款、结算等业务。这种“内源性”资金来源的“准正规”金融机构,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值得怀疑。平湖市设在农村的银行不少,但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进行存贷款业务的只有农村合作银行。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设立后,与农村合作银行进行合作,发挥各自机构特点和优势,弥补相互不足。互助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与农村合作银行一起,建立起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生产合作社+社员的运行模式和机制,互助社通过向农村合作银行融资,能及时、方便满足社员需求,并带动和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资金互助社,增强自我余缺调剂能力,促进有效需求增加,形成不断扩大的服务能力。

三、扩展分析:专业合作基础上多元主体协同发展路径

在当前中国农村,以为主体的小农经济,规模小、融资难、风险高、收益低,迫切需要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扩展资金融通渠道,提倡产业化经营,抵御风险,增加收益,其中,融资障碍是约束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通过强制(早年的农信社)或者诱导(当前的资金互助社)手段,希望发展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合作金融制度。不过这两种都限于合作金融范围的发展手段,建立的合作金融都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其结果是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导向,以及资金互助社的缓慢发展。显然,需要突破囿于合作金融的约束,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金融之路,而日本成功的农协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日本农协职能

1.技术推广和生产服务职能(专业合作社职能)。农协在农业生产中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比如购置一些大型农机具,租赁给农户使用,或者为农户代耕;还培育种苗、种畜禽,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的种苗和畜禽良种;派营农指导员,负责向农民介绍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户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等等。

2.信用、保险服务职能(资金互助社职能)。农协的金融机构是组员存、贷款的主要业务部门,以较低利率放贷给农户,开展各种保险业务,如火灾保险、汽车事故保险、定期生产保险等短期保险及养老、生命、健康、建筑等长期保险。

3.农协的购销服务职能(供销合作社职能)。农协有比较完善的流通体系,为农民提供购销服务,为组合员代购农业生产资料,代销农产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农户小批量购销集中成大批量购销,在市场上形成大宗买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样既保护了每个农户的利益,又为他们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专业合作基础上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显然,日本农协的职能是全方位的,包含了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供销合作社的全部功能,是小合作基础上的大合作,大合作之中有小合作,它从各个方面满足了农户各种不同的需要,使农户离不开农协,从而在农村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合作体系。

作为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制度,资金互助社本质上仍是一种信用合作性质的金融制度。就国际经验而言,在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小农社会条件下,没有专业生产的基础以及供销合作的辅助,单独发展资金互助的信用合作是行不通的。而一步到位发展具有综合职能的日本式农协[13],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其综合协调发展的模式,仍是我们有益的参考。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功发展路径:从专业合作社发展而来,与供销合作社协作,同时还获得了农村合作银行的融资支持,是结合中国农村特点,借鉴该模式下的一种有益探索。

因此,通过对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考察,本文提出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社的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该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了多主体的优势,协同发展、共同克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障碍。例如,专业合作社具有生产指导、技术服务等发展生产提高社员经济基础的优势;供销合作社具有集体购销服务的团体优势;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强大的存量金融势力,具有资金充足的优势,可以克服资金互助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1416];资金互助社面对专业合作社社员服务,具有农户信息优势、监督管理优势、交易成本优势。因此,这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突破了传统的、孤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路径,对于发展我国真正的合作金融,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四、政策建议

各国经验已经表明,合作金融是适宜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金融制度,但是如何保持合作金融的合作特性,以及保证合作金融的可持续性,是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两大难题。无论早期的农信社强制性制度变迁,以及目前的资金互助社诱致性制度变迁,都是仅仅囿于合作金融的思路,难以突破这两大难题的枷锁。而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社,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一种有益探索:一方面可以保持合作金融特性,另一方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不过,具体到中国,鉴于目前我国专业合作的实力都不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资金互助社,仅仅依靠其自身力量,仍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要突破传统的就合作金融谈合作金融的视角桎梏,从一个更宽泛的视野、更系统规划来入手。本文案例中的浙江平湖农村资金互助社,基于专业合作社的内生发展而来,并且与相关的利益主体,即农村合作银行、供销合作社等协同发展,辅之以外部的政府政策支持,为我国建立真正的、有效的农村合作金融提供了一条有益的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德元,张亚军.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J].经济学家,2008(1):4047.

[2]戎承法,楼栋.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九省68家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8995.

[3]姜斐然.内生型农村资金互助模式探究――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43148.

[4]楼栋,陈鹏,于雷.专业合作基础上发展资金互助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540.

[5]王建英,陈东平.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分析――基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考察[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1924.

[6]刘婧,王征兵.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研究――基于山西省不同资产规模下的调研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4):107111.

[7]夏英,宋彦锋,濮梦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4):2933.

[8]Huppi M,Feder G.The Role of Group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in Rural Lending[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86-1998) ,1990(1):25.

[9]Guinnane T W. A Friend and Advisor’External Auditing and Confidence in Germany’S Credit Cooperatives.18191914[J].Business History Review,2003,77:2.

[10]Goddard J,McKillop D,Wilson J.What Drives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or US Credit Unions[J].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2008,18:2228.

[11]McKillop D G,Ward A M,Wilson J.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Unions and Their Role in Tackling Financial Exclusion[J].Public Money and Management,2007,27:1.

[12]齐良书,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基于社员利益最大化模型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9(10):5560.

[13]姜柏林.从农村资金互助社到综合农协的发展――以梨树县为案例[J].银行家,2010(6): 101104.

[14]彭克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418.

农村合作社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 合作银行 转型 过程

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农民自主经营管理的,它是为农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服务机构,它在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给农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的现代化及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一变化指出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思考的必须性,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的大势所趋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完善金融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提出了要求。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发展的需求了。这种需求在融资方面最为明显,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融资方式是村民集资,但是农业的现代化,促使农民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的融资方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其次,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内容亟待完善。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内容较为单一,农民无法通过信用合作社,将自身的财产实现保值增值,这种完善的金融服务内容急需转型来实现。

最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业务规模较小,同时盈利能力较低。这种特点注定了金融机构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同时也无法满足农民对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二、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及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要做好业务转型的工作

1.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拓展资产业务。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业市场化水平逐步提升,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业务可以沿着产业链向非农产业等利润更加丰富的产业进军,同时,向更加宽阔的地域性进军,为合作银行创造更宽阔的资金贷放市场。

2.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拓宽融资渠道。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当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在负债管理方面与现代银行接轨。传统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吸收农民的个人存款为重要的融资渠道,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分割性与封闭性。应当逐步将乡镇企业与其他的社会资本融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融资范围,提升合作银行对非农资本的吸纳能力,为转型准备充足的资金基础。

3.我国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应当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农业的现代化,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农村的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对于自身资金运营水平的要求逐步提升,因此就需要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一定的咨询业务。转型需要一定的现代金融人才,形成转型的智力支持。

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注意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转型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逐步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化及电子化。我国相关部门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是建立在规范化的机构运作基础之上的,而以往的合作社缺乏规范的管理形式与方法,不利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现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化及电子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准确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合作银行的业务,促进合作银行参与金融活动的能力。

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需要调整和改善银行的业务流程。一方面要重视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需要重视银行的良性运转。不单单要重视前台的服务,更要重视后台的管理,努力建设更加完备的后台评估分析机构及后勤保障机构,评估分析机构是银行能够提供可靠的例如:信用评估、项目评估咨询及风险管理等中间业务的重要保证。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建设过程中要完善相应的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改变这种运作服务环节欠缺、内容单一的问题,将农村合作银行的建设落到实处。

四、结语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向合作银行转型能够更加直接地为我国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持,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有限问题而产生的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合作社的转型和合作银行的建设需要立足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的探索转型的过程,发现转型当中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我国农村合作社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农村信用合作社:问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00(05).

[2]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J].群众,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