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动学习研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起:企业转型之变革
2014年底,复地学院正在筹划2015年的铜虎训练营,这是学院的经典项目,业界称之为培养地产行业项目总经理的“黄埔军校”,过去专注于培养传统的项目总经理;而时至今日,整个房地产行业正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保险、金融等领域将成为人才必修课程,未来的地产人才会是一个跨界的综合性人才,这种行业的趋势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2015年初,经过对项目计划的几番修改和与公司领导的沟通,我们决定引进行动学习来升级铜虎班的人才培养,更好地支持公司的战略转型。通过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质疑,以及在行动基础上的深刻反思,改变个体的心智模式,从而追求个体和组织的行为的持久改变。
接下来问题来了。这个跨越一年的行动学习项目,是请外部咨询公司来做,还是内部自己做?经过反复研讨,最终我们决定,自己做!虽然工作量大、风险大,但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责任感。身为该学院的负责人,我有责任给公司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方案。经过权衡,我决定亲自操刀,为它负责,就好像一定要亲力亲为,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一样。
承:探索筹建团队
在我开始策划项目时就在思考:我们熟悉的WIAL(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行动学习,大多是workshop研讨会形式,但如果要把WIAL行动学习用到一个长期的项目里,哪些方面需要一些新的规划?我想这需要更深入的问题探究和更持久的心智模式转变,从而才能实现更深刻的组织绩效提升。
我们全班一共35人,我把他们分成5个组,这样需要5个行动学习教练。在学院,只有我是经过WIAL学习认证的教练,那其他四位到哪里去找?我开始盘点我的朋友圈,哪些人是认证的WIAL教练、又志愿加入这个项目?对于最后志愿加入这个项目的教练,我必须得向他们致敬,他们是真正热爱行动学习教练事业的人。我很庆幸,很快在圈子里招募到了3位外部教练志愿者,同时也快速地培养了1位内部教练。5人教练团队正式建立!我很欣喜地发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行动学习中探索真谛,探索它帮助企业成长的价值,探索它释放个体潜力的魔法,是多么愉快和激励人心的一件事!
转:直击核心痛点
我认为,在组织变革转型期的培训实施阶段,让项目总经理这个公司的核心人才群体加入到公司变革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中,无论是对个体的成长,还是对组织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2个月,我布置了一项任务给每位学员:一份行动学习问题选择标准清单以及问题样本,要求每位同学根据此标准提出两个所在城市公司关注的关键问题,并与其城市总经理讨论取得同意后,报给学院。项目启动的那天,由我来进行行动学习理论的导入,并用团队流程引导(Group Process Facilitation)方法,让大家在60多个问题中,选出了5个核心问题。最终得出的都是直击公司战略方向和业务难题的课题:比如,“如何落地蜂巢战略?”“如何规避项目后期运营与可研不符的风险?”“如何达成销售物业与自持物业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我让大家按照1分钟演讲竞争的方式产生出组长,由组员和组长进行两轮双向选择的方式,完成了分组。整个流程非常顺畅,一气呵成。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算暂时落地。
鉴于很多行动学习项目运作下来都只停留在方案层面,对企业的战略、业务问题的解决并不明显,我把我们的行动学习分成了两个阶段:方案阶段和执行阶段。前4个月是针对课题研讨出方案,给公司管理层做一次中期汇报;后4个月是针对方案进行执行或试运行,给公司管理层进行终期汇报,目的是让被实践验证过的方案可以在全集团推广。
合:释放潜能的力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从新审视自我教育观。
本学期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采用领读式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就教育整体观、师幼互动、科学教育基本理念再读、做中学系列文章等进行了学习。更多的发挥自学效能,强调教师做万字读书笔记,提倡教师间学习讨论,使新的教育观念在碰撞中得以提升。主要收获是:
1、进一步理解了整合观念的内涵
·目标的整合:教育目标的表述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方面,但在实施中强调目整合的融会贯通的落实。
·内容的整合:以目标的整合为前提,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去。
·组织形式的整合: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是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的关键。强调以教育的成效为目的,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需要教育活动组织的应变能力,要避免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单一和刻板。
·发展的整合:幼儿发展的整合是教育整合中核心的整合,是其它各项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调动一切手段,使发展的可能转化为现实,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2、对教育实践核心元素——师幼互动进行了学习
·领读学习了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的传递与掌握;规则的设立与维护;照顾生活、抚慰情绪和寻求关注与安慰;
·拟定了行动方案,与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行动方案,使方案的确定和修改的过程为行动研究的过程,了解了师幼互动的行为要素、基本特征一般流程。
·教育实践中采用实录的方法,对互动行为开启进行分析,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调整,力求准确分析幼儿,走进幼儿的生活,用幼儿的眼光审视世界,有效深入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帮助幼儿主动建构。
二、运用参与式互动教研学习方式,使教育经验互惠交流
每位教师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人,相信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见解,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见解的机会,强调每位教师双重角色——既是培训者(促进者)又是被培训者(被促进者),这是我们进行参与式互动教研的宗旨。
采用的主要形式:研讨
个性问题平行班为研讨小组每单周进行。
小班——科学活动与语言相整合,强调在创设的科学情境中促进语言的发展。
论文摘要:教学能力培训的核心是训练教师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能力。致力于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行动学习法,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值得尝试并推广的一种新模式。阐明了行动学习的涵义,探讨了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优势、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0引言
在《What Matters Most: 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的未来,现在越来越依靠教师的教学能力[m。我国为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发了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也普遍认识到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每个教师都必须知道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以使他们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和社会能力。现在中小学教师素质中更为突出的问题,不是在专业知识的结构上,而是在教学能力上。然而,现有的培训基本上都是针对教学技能的,使教师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效果。
致力于理论探索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非常适合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教师能通过反思和实践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成长,这无疑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新模式。
1行动学习的涵义
行动学习法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由英国人雷金纳德·瑞文斯(Reginnald Ravens)教授首创。瑞文斯认为“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而没有学习就没有行动”,并提出了行动学习的等式:L=P+Q。其中“L"指的是学习;+P”指的是程序化知识的指导(Programmed Knowledge ) ; "Q”指的是询问,对不明事务的新的洞察力(Questioning Insight)。根据瑞文斯关于行动学习的提法,我们可以看出其认为学习是只有把“指导”与“询问”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更有效的学习。
马奎特(Marquardt)于1996年将行动学习描述为“涉及一小组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内容,而且关注他们的学习对每个小组成员,乃至整个组织带来益处的过程和有效项目”。其同时提出“行动学习是建立在个体或群体的经验和知识及能够产生创造性新知识的巧妙而新奇的询问的基础之上的”。
爱伦·毛姆福特(Alarl Mumford )等人(1997等)经过行动学习的实践研究,对瑞文斯的学习等式进行了修正,并提出新的学习等式:L=Q1+P十Q2。爱伦·毛姆福特等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来自于迫切解决某个问题的驱动力,所以学习是以相关问题、困惑或机会的发问开始,即等式中的“Q1‑。针对某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些已经形成的相关知识,具有这些知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学习的第二步是获取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往往通过指导或讲授的方式进行学习,即等式中的“P"。最初提出的问题和相关知识的结合,会引发对问题的重新定义,激发出更为多样化或更有深度的见解,该过程由团队成员共同促进,即等式中的“Q2”。
通过以上各位学者对行动学习的定义,不难看出学者们对行动学习在以下方面有一致认识:行动学习的基础是反思与行动的相互联系;行动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某一特定问题而进行的学习;行动学习是团队成员通过指导或讲授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享、反思和询问自己的经验并互相碰撞对所需解决的问题产生新的见解或创意,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可见,行动学习是“在做中学”、“在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的循环过程。
2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努力地尝试探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新方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和培养,来满足广大师生的训练要求。然而,教学能力毕竟不是靠单纯模仿和练习就能获得的动作技能,在其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是起主要作用的。
教学能力培训的核心是训练教师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技能训练是完成具体的操作,而能力则是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各种技能,通过解决特定问题而形成的。它是通过在任务环境下,创设特定的情境,提供适合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资源和环境,进行与具体问题相关的包含多个单项技能的综合训练,而不仅仅是单项技能的训练。只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经过技能形成这个环节,才能形成某种能力。
与传统的接受和指导式培训相比,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具有以下优势:
2.1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行动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发现并提出自己工作中的疑难、困惑,在小组交流中坦诚地阐述出来,虚心听取他人的见解,并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试验探索,或对他人的学习或工作中的疑难、困惑,经过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活动需要教师发挥主体作用,须有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这种培训方式使得教师以一种完全主体参与,积极负责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克服接受学习中的被动性,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理念。
2.2强调培训中教师的反思
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学能力培训的基本思路是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经验,发现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教师反思,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fs1。行动学习为参训教师反思性对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参训教师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可对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个人在反思与体验中获得成长性发展。
2.3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行动学习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它在“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能力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培训中教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为了解决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真实教学问题,而非人为设计假想的任务、问题,培训内容的设计服务于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因而,真正做到了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性强。
2.4强调小组是一个共同体
行动学习小组中每个教师的工作背景、知识和经验等都不尽相同.这样的群体是一个思想多元、具有自我完善性质的学习共同体,大家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共享的智慧库。对一些问题的解决,一个人单干式学习或研究往往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和思路狭隘,有时甚至对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利用多元化的智慧库,教师能有效防止思维定势和思路狭隘,有时甚至能另辟蹊径,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
因此,将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又有利于在工作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
3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策略
行动学习的基本过程是:根据学习主题,学习者自己提出比较棘手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分享知识与经验。通过分析、实践和反思,最终使每个成员提出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在小组中,别人可以充当一面镜子,促进自己的反思与行动。个体有自己难以解决的工作上的疑难、困惑是行动学习的前提,小组研讨是行动学习的交流环节,而会后在行动中的探索和反思是行动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也就是说,问题、研讨、行动与反思是行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行动学习非常符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的步骤和原理(如图y,原因如下:行动学习源于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小组成员在辅导老师的组织下进行集体质疑和反思,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通过实施方案,来确定方案的有效性,并在行动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行动学习小组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并提出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启一个新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循环。
行动学习法具有反思性、合作性、行动性等特征。我们不难看出行动学习过程是以小组支持下通过行动与反思的不断循环来学习为理念构建起来的。结合所描述的行动学习的循环过程,可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1)选择行动学习主题。行动学习是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行动学习主题选择是否有意义,是否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一个带有急迫性、重要性的学习主题,是激发小组成员学习激情的关键要素。真实的学习要求真实的主题,所以选择学习主题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该行动学习项目的成败。
(2)组建行动学习小组和选择辅导老师。行动学习的小组成员必须能优势互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一方面可以促进良好合作;另一方面亦能避免由于思维惯性造成缺乏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产生。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宜过多,以6-8人为佳。行动学习的辅导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不但起到传授知识的角色,同时承担了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在选择该角色人物时要考虑其知识结构,同时更要考虑其激发学员学习和思考的技巧。
(3)向行动学习小组成员传授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成员之间一起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结合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共享的工作经验,对行动学习项目所提出来的拟解决的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4)鼓励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创意,不断讨论、反思和碰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并确定最优方案。
(5)展示和评价解决问题方案,并进一步优化修改方案。行动学习的项目以解决问题为结果导向,所以必须拿出解决方案,该步骤就是把整体方案向相关人员展示和讲解,根据相关人员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评价和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正,形成最终方案。
(6)解决问题方案的执行或实施。行动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方案落到实处。
4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行动学习应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可以促使“培训”走向“学习”,让培训变得更高效。但是行动学习项目要想取得成功,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教师的出勤率以及完成作业任务外,还应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定期开展行动学习小组会议,记录会议过程和行动学习日志,在培训中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而过程日志的纪录,恰恰能够引导、督促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2)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一是为参训教师收集学习理论知识提供帮助;二是为小组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指导,促使小组活动积极有效。小组活动是行动学习成败的关键。当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时,行动学习也就失败了。
(3)实施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在行动学习期间,培训者和教师要及时地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评价。有效的全程评价,对于培训是否成功,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区域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是推进区域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从区域初中质量建设的现状看,初中学科质量建设水平受制于初中学科质量的发展品质。目前,初中办学的校际质量分化明显,主要呈现是学科质量发展的不均衡,集中体现在英语、数学、物理学科的分数两极分化,具体表现在学科低分率过高,及格率偏低,导致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偏低,影响了区域初中质量的均衡发展。因此,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尝试以“控制和降低低分率,有效提升合格率”为工作重点,选择初中英语、数学、物理学科质量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实践,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基本质量,为推进区域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奠定发展基础。为此,我区开展了如下行动实践。
一、明确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是一项艰巨任务,涉及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工作,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为质量提升所付出精力和各项投入的回报。客观上看,初中学科质量提升因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在工作的推进中会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认识不统一
部分教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区域初中质量提升对学校自身发展以及教师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实践意义。可能因为认识上的缺位,导致部分教师对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表现出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广。
2.学校管理不配套
学校针对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提升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配套方案,过多地寄希望于、依赖于区级层面的专业推动。客观上看,学校质量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学校自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学校如果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中失去主动性,区域初中学科质量提升推进的成效将必然降低。
3.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或区级教研部门共同研制的质量提升举措,在教师或薄弱学科备课组执行中不到位,不能按要求落实,不能按标准达成,使得好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成效降低。另外,学校在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行动中的相关举措跟进督查没有形成制度,导致执行态度不够坚决或执行力度不够到位。
4.学生习惯不够好
大部分学生受自身能力、教育时机错失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学习习惯较为散漫,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基本能力。忽视德育的助学功能,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学科学习失去正向促进作用,学生行为规范上的问题容易反复出现。
5.研究形式不丰富
学校及区级学科教研对于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研究互动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对制约质量提升问题的深层次、多维度归因,导致解决质量提升的研究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匮乏,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制约质量提升相关问题的特色活动创意设计,导致教师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明晰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行动策略
1.切实明确教学的质量标准
根据中考英语、数学、物理考试说明,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明确相关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学要求,使所有教师明确质量标准要求,了解教学内容的一般性要求和重点性要求,尤其是基于中考的基础、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
2.科学统整教学内容
根据中考质量标准和考试说明,针对校际的学情现状,根据学科三年的课程计划,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统整学科课程的内容安排,科学地简化、删减、组合与调整学科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基本习惯的达标教学,保证学生能够看得进,听得懂,学得会。
3.精心重组教学计划
根据重组、统整后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的课时安排,重新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阶段安排。
4.实施目标导向的教学
在学科教研员指导下,薄弱学科备课组能科学地统整教学内容,保证每一位教师明确重点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与教学要求。教师能准确编制、清晰表述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对当堂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师能紧紧围绕编制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教学。教学过程中,能围绕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低起点、密台阶、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当堂达成。
5.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现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杜绝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让学生表达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和存在问题,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让学生“小步慢走,应学尽会”。
6.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一是保证每节课课前实施诊断性评价练习。教师每节课前5分钟,针对已学内容编制诊断性练习,进行课前诊断补偿,对新学知识进行铺垫;二是加强课中反馈练习,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安排形式多样的反馈练习,加强反馈练习的当堂巡批;三是新课结束前,实施当堂形成性评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试题,进行当堂检测.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达标;四是实施阶段性教学循环反馈。能根据学情针对学生日常重复性的知识与学习内容,编制基于目标的评价试卷,定期循环监测,保证教学的成效,并根据检测情况,主动改进教学。
.
7.规范学生的学习档案
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以及阶段性形成性测试情况进行记录,帮助和指导学生记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过程管理。
8.有序组织校际联合的备课
针对学情基础,建议不同学校间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合理分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落实各类型评价试题的编制,提高备课质量,保证教学成效。建立校际定期合作备课机制,教研员加强教师的备课指导,开发学科教学同步资源,并结合备课活动,开展跟进式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
三、尝试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方法
1.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尤其是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重视利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渗透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生经验交流,相互分享成功学习的经验,并定期组织多样化的评比活动,对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创造条件,充分整合家校的教育合力。
2.为校际联合教研创设活动时间和空间
为了营造氛围,加强同类学校教师之间的话语交流,需要尝试以质量薄弱学科的同类学校为基础,建立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基地。活动基地为学科组校际间的集体备考、学科研讨、活动竞赛提供活动保证。各学校为本校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一个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学科教研员每两周一次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
3.研制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基于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目标,各学校围绕“如何解决及格率和低分率”,突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制定达标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作为校内合格课、常态课以及优质课评选的基本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调控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4.联合开发同步的达标性、过关性的作业单
通过指导校际积极开发课堂达标性的作业单、课后巩固性作业纸,落实课上学习结果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保证校际普通班级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5.建立相关举措执行力的过程性督查制度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的项目学校,应结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科教研要求和举措,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制定配套制度,做好跟踪落实,强化学科指导建议的落实效度。
6.定期组织专题性、系列化的校际联系教研活动
基于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合理规划,精细安排,落实英语、数学、物理三门学科专题性、系列化的联合教研,增加校际教师专业发展机会,通过交流和研讨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和职业尊严感。及时汇编校际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汇编,组织特色学科活动与竞赛,为教师营造乐于工作,精于研究,乐于奉献的良好工作范围。
7.尝试基于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分类辅导
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帮扶效果,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尝试基于“电子书包”的分类辅导尝试,通过观看同步辅导的微视频,提高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利用“淘题吧”进行自主作业和补偿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水平过关。
8.尝试建立激励性奖励机制
参与初中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学校,应着手建立激励性的奖励制度,突出对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教师的及时肯定,并大力表彰。区教育质量监控部门应推动以校际为核心的质量发展共同体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学科研讨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校际发展平台。对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学校和区级应给予表彰。
9.落实质量提升专题项目的经费保障
区级层面应分别为校际的各类专题研究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学校对本校教师在“提升及格率,降低低分率”专题项目中取得实绩的教师应给予专项奖励。
四、规范区域初中薄弱学科质量改造的措施
1.落实学校层面的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服务。一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提供课程教学改进与实施的制度保障;二是协助薄弱学科备课组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是协调家长力量,做好配合工作;四是为薄弱学科备课组行动计划提供研讨和学习的便利;五是结合校情,独立制定本校“降差升格”实施方案,做好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性监控,督促教师落实学科教研员教学建议和措施;六是定期组织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校内研讨,总结校本化的成功经验,及时改进教学。
(2)强化资源保障。学校应能提供行动计划落实的相关硬件服务;充分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书包”以及“e学习项目”等自主学习平台的应用,丰富分层辅导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分层辅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落实区级层面的保障措施
(1)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支持优势。一是协助学校做好学情分析;二是协助和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进行质量标准的和教学要求的研讨;三是指导学校做好教学内容的简化、调整;四是指导薄弱学科备课组改进学科的命题技术,加强命题过程指导,提高学校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试题的命题质量;五是加强薄弱学科深度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跟进指导。
众行集团作为一家与惠普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等机构并列的“中国培训行业标杆品牌”在14年创业历程中,接连创造了数个第一:培训专业出版物第一名;培养培训师人数第一;行动学习实践数量第一名。在中国数万家培训与咨询机构里,众行集团凭借什么优势能够获得这样的认可呢?
GEC Program的概念最先在美国被提出,旨为亚洲国家的商务人士提供美国的大学学历教育及短期商务培训。这一理论的提出,直接推动了日本、台湾等地区培训业的国际进化进程。
正是有感于这一项目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为了在中国打造一个本土企业对接国际培训的平台,众行集团于1999年在广东应运而生。当年,它就凭借为广东移动打造“沟通从心开始”的企业文化,在中国首先开始实践以企业文化为基石的全员培训体系。可以说,第一把火就成功点亮了公司前进的方向。
众行集团董事长刘永中告诉本刊记者:“我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南加州大学教授 Alex Liu、美籍经济学家李玲瑶博士;以及原宝洁大中国区培训经理、原渣打银行培训总监、原雅芳大中国区培训经理等众多世界500强培训负责人合伙创立众行集团,就是为了传递国际化与本土化完美结合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拓展职业经理人的无限潜力与创造力,推动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帮助实现企业愿景与个人梦想。”
培训特色
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从大的战略格局上把握发展的节奏。众行集团在创立时就看准了国内培训业发展的大“势”,把自己奋斗目标定位于如何去服务和成就这股大“势”。刘永中认为:“培训业源于欧美,集大成者也是在欧美,再加上现在的日本。而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培训业大国,未来培训业的希望就在中国。”
目前,中国有多达7000万家企业,而每家企业在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对内、对外的问题(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节约成本、销售管理等),所以存在着巨大的企业培训需求。正是由于这样巨大的潜在市场前景,众行集团时刻都在关注着企业培训市场的发展。但是培训行业缺乏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导致众行集团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针对性和规范化的市场定位。“打蛇要打七寸,出拳要讲究策略”,尤其未来是“得盈利模式者,得天下”。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同时具备核心的团队和巨大的市场。
面对日益竞争白热化的国内培训市场,众行集团深刻明白自己不可能在培训行业所有领域都谋求绝对优势,这也是不现实的。术业有专攻,所以它把自己定位成培训体系与行动学习专家,并专注培训体系与解决方案。为了全面实践自己的市场定位,众行集团从五方面入手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1、师资整合能力
在这方面,众行集团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讲师团队,被奉为“国内与国际、理论与实战”的黄金组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是经过学院派的熏陶和商界一线实战“炮火”的洗礼,及具有研发、授课和解惑等能力。同时,公司还获得了欧洲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和香港大学等国际权威学府的师资力量支持。
为了确保每一位老师的授课能力,众行集团内部有着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讲师培养体系,督促和帮助讲师能时刻保持对自己所擅长领域的专注和领先。在公司所有培训课程上,既不提倡空洞的宣讲,更不推崇急于求成的落地。一定要求讲师把所讲的内容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落地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也只有这样的师资力量,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良师益友”。
2、品牌塑造能力
利用各种方式推广宣传自身的品牌,要以诚信为基础,不能有“赚快钱”的想法,要以品牌建设为基础,增加盈利为目标来经营自己的企业。
近来,培训业出现的几起培训事故,都是因为把赚钱看的重于塑品牌而导致的。对于一个缺乏实体支撑的培训行业来说,其对品牌的诉求度要远大于传统产业。不论是明星式的讲师,还是团队化的讲师,都是要把品牌的建立当成自己的“生命线”。因此,众行集团非常注意从点滴做起,精心经营自身品牌。刘永中要求:每一位众行的员工都是公司对外的窗口,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行动捍卫公司的荣誉和客户的利益。
3、产品的研发能力
增加产品的研发能力,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通过研究行业的特点来创新,推出更适合培训需求的课程。据刘永中介绍:“众行集团现在是做减法,就是尽量把所有的力量着眼于关键节点,主推行动学习和培训师培训及认证两大块,针对这两大块专门成立两大研究院,进行相应课程的研发。”
具体到实践中,从确定课程的需求、授课的对象入手。众行集团最好的方法是和将来的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对象的上司进行沟通,真正将课程研发带入到企业当中去。众行集团从2000年第一本《培训黄页》问世,到课程体系的形成、设置和扩展,都是在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4、市场推广能力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以电话营销、人海战术为主,新兴媒体的公关方式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技术为主,这些都是众行集团市场推广的方式。但是它更看重通过自己的培训效果传递给客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通过示范性的效应来逐步扩展其在中国的市场范围。例如在培养培训师之前,公司做了相当充分的宣传工作(包括设定项目激励机制、项目宣讲说明会、海报宣传等方面)获取了高层支持与认同。正因这些细节,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开展。
未来,众行集团将着力打造珠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的培训市场,以此辐射全国。
5、服务能力
培训行业,在未来不单纯是培训课程和师资力量的营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服务能力的营销。企业与培训机构进行接触,第一立体感不是对培训效果的感觉,而是对培训机构的服务感知。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把自己的培训项目交托给一家没有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的培训机构。所以,众行集团一直把打造高水平的服务团队当成公司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
这支服务团队,不仅要前期与客户对接,了解客户的心声,并及时传递给公司。同时,它还要介入培训全程,配合培训团队将项目培训做好,甚至在以后的跟进过程中,与客户建立全天侯的战略伙伴关系。
培训体系及AACTP认证
建设培训体系的目的是解决企业人才瓶颈问题,而企业人才复制的关键在于建设企业自己行业化和定制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培养一批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并将培训流程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众行集团通过自有知识产权的学习地图技术为企业提供整合式和独立的三大体系建设项目:学习地图建设、内训师培养体系和学习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学习地图”可以基于岗位能力为员工设计快速胜任学习路径图,同时也是每一个员工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路径图和全员学习规划蓝图。例如GE应用学习地图结合行动学习的30/30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每一个关键岗位通过30天的学习路径再设计流程,能使所有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周期缩短30%,解决了公司最关切的人才瓶颈问题。这就是培训部门为公司所赚的钱,解决了企业负责人最头痛的人才瓶颈问题。
如果说学习地图建设是个人版,那么学习管理系统建设就是组织版,只有整个组织的员工全面生发学习才能成就企业的发展。面对商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团队的力量才是成败的关键,众行集团就是要为企业量身打造从员工到团队的战斗力。
在这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刘永中告诉本刊记者:“随着培训的深入,我发现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外面力量的支持,同样它也需要内部‘造血’功能的支持。”培训意识的养成是好事,但是企业不可能有了问题,就从外部寻找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可以内部消化解决的问题,最好能由内部的机制和资源进行解决。
于是,内训师培养体系,正好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力量的源泉。企业内训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内部培训师的选拔,更是人才梯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不少优秀的企业,如三星、沃尔玛等,很多优秀的员工都是通过讲师选拔脱颖而出的,能够成为内部培训师被大家当作荣誉。众行集团通过帮助企业形成知识沉淀和传播的工具,从课件包开发到内训师培养,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内训师培养模式。
当然,倡导内部培训并不是否认外部培训,后者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开阔思路、自我反省等等。所以,在选择何种培训形式时,更多的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而不要为培训而培训。以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去面对企业在不同阶段下的人才培养与培训目标,其结果会事半功倍。
同时,作为国内最早与国际化培训理念进行对接的培训机构,众行集团很早就开始接触被誉为“500强企业的黄金敲门砖”的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2004年,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众行集团获得了AACTP在中国区的惟一合法授权。迄今已在广州、北京、福州、深圳、杭州等地举办了170多期培训师认证班,培养认证培训师总人数达4000人,国内60%的认证培训师均出自AACTP。
众行集团通过对AACTP的成功运营,整合了近十年来企业培训中发展成熟的行动学习与学习地图技术,升发了培训的最大价值,让培训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组织发展推动者和内部的员工学习培训教练和顾问。同时,经大量摸索和实践总结AACTP,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认证体系,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好评,并获得500多家知名企业指定提供培训领域专业人才培训及资格认证服务。
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实际存在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行动学习不仅关注问题的解决,也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及整个组织的进步。简单而言,行动学习就是带着组织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始学习,学习的过程同步为组织解决问题,提升绩效。众行集团的行动学习项目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其是21世纪最有成效的成人学习模式,也是其主打的培训板块。
具体来说,众行集团的行动学习就是通过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充分参与,然后在公司促动师引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结合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或困惑,促动个人内在的动力与参与共同的智慧,激发个人自动自发,积极行动的意愿,获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在工作中实践。现在,企业对于培训和学习的关注已逐渐从领导者或管理者个人的学习提升转到了整个组织的学习。学习是个人成长和提升的要素,学习对企业组织的成长同样重要,作为企业,必须以一种适当的形式、流程来保证组织学习,从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行动学习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以组织学习为导向,以学员学习-绩效结合为中心(以知识转化与整合为主),而后者以个人学习为主,知识学习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知识习得”不一定转化为工作绩效。在众行集团的行动学习项目中,学员在促动师引导下进行“学习”及“知识转化与整合”,而不仅仅是“知识习得”。学员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挑战自己的头脑,形成自己的结论,并且最终积极的、自动自发的运用到现实环境中去。
另一方面,传统的培训都面临学习效率低下、组织绩效不明显和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低(ROI)这三大难题挑战,再加上由于无法长期影响个人行为改变,从而导致收效甚徽。而众行集团的行动学习模式基于一套心理干预模式,把培训分为行动学习机制建立、能力提升和行为干预与业绩达成这3个模块及十个阶段去实施,能有效帮助组织开发内部潜能,促进组织内生智慧,推动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式发展。
据刘永中介绍:“行动学习能获得企业的极大认可和关注,最为关键的是,它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业绩入手,加强团队建设,全力提升组织领导力,并由此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在企业内部广泛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把企业发展所离不开的关键节点全都串了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北京华润置地从地产项目开发效率低入手,先通过众行集团行动学习梳理了市场战略,目前又进入管理战略的研究。整个公司通过行动学习,实现了业绩的突破,领导力的提升和团队及文化的融合。
培训落地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实践行动学习培训,众行集团专门组织专家团队自我研发了一套被业界奉为“执行标准”的核心实施流程。
首先在学习阶段,深度挖掘培训需求,找准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对症下药。众行集团接到任何公司的行动学习的项目,都不是单纯的套用以前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模型,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它有一个行动学习的研究院,就是专门针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相应的调研,并研发出培训方案的。直击企业培训的核心需求后,就会进入培训的实战环节,也就是“一体化”的集中面授。其中,必须先对高管导入行动学习理念,获得高管对行动学习的支持。然后,确定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即确定检验行动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目的的标准),并分析绩效提升的可行性,制定能确保项目顺利操作的奖惩机制。
这个过程中,众行集团还会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企业促动师的培养体系。别的培训公司是授人以“鱼”,而行动学习培训中则是将“鱼和渔”都交托给受训企业。为什么企业非常推崇众行集团的行动学习培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行动学习培训是治标兼治本的利器,它是对企业发展瓶颈一次性的全面直击。当下,不少企业意识到了企业发展的困境,为了尽快找到自我突破之路,而投入巨资用于培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的难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这样的培训,就是在做流于形式的无用功。
其次,一定要升成自己的行动学习模型。任何的培训都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众行集团反对教条主义,提倡所有结果性的东西都一定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尤其是程序化的知识,必须经过企业实践的积累和提炼,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质疑与反思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把所谓的培训成果当成是可以落地的经验去推广,就很容易走入误区,导致巨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浪费。所以众行集团提倡这一阶段推行小组行动学习。在统一的目标和体系下,大胆打造行动学习小组,为解决实际的项目问题去实地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的活动,也包括辅的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历时数星期乃至数个月的几聚几散,参与者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组织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也得以解决,最终推导出行动计划。
世界杰出华人管理大师杨国安从组织学习的来源与组织学习的方向的维度把组织学习方式划分为实验学习、提升能力、标竿学习、不断改良四种,这与众行集团推崇的行动学习不谋而合,行动学习模型也经过这四大方面的互动与变革。同时,其好与坏,必须经过适当的效果评估。有效和科学的评估,可以直接衡量行动学习所达到的效果和满意度,为下一步培训提供指导依据。
再次,学习渠道的把握很关键。对于学习渠道,企业往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对于渠道模式并不重视,看着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盲目的采取跟随策略,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企业资源的空置,错失企业发展的良机;第二,喜欢寻找所谓的“最佳模式”,总是认为有一种渠道模式是所有模式中最好的,这种做法常常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无效投入,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不说,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在选择渠道模式的过程中,应从行业、产品、风险、资源等四个角度出发,做好渠道模式选择的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