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冲突因素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KONG Xia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With the interpersonal conflict intensified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college students' life has been influenced more or les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n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and su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conflict; factor; solution

0 引言

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是指人际交往双方由于利益不同、沟通障碍、认识差别、个性差异等引起的相互反对的互动行为。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寝室中的人际冲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压抑、焦虑等消极状态,有的冲突甚至会酿成大祸,“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徐莉娅以北京大学生为例针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有57%的大学生认为寝室人际关系对个人生活有较大影响。

近年来,寝室中的人际冲突越来越严重,如今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李丽兰,唐超文和徐欣国曾采用自编量表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97.5%的学生感到中等或强烈的人际冲突。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寝室中的人际关系,了解寝室中可能出现的人际冲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解决方法,对大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大学寝室的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整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寝室中人际冲突及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建议。

1 大学生寝室人际冲突的主要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成长环境的差异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阶层,因此,南北文化差异,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异等成长环境的差异都成为引发寝室中人际冲突的原因。一般来自农村和贫穷家庭的大学生在生活方面都比较俭朴、能吃苦耐劳思想、思想比较简单,但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而来自城市和家境富裕的家庭的大学生往往生活内容丰富、思想开放、并且其中部分同学喜欢铺张浪费,这些体现了双方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差异无疑加剧了双方沟通的困难,因此,在平时的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和物品使用等方面很容易就产生了冲突。

1.1.2 利益竞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亦无法独善其身,为了让自己在就业或是继续学习深造中处以有利地位,大部分大学生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方法去争夺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名额,其中部分同学甚至通过造假拉拢、离间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此时,这种为了一己私利而展开的各种斗争,引发了诸多的人际冲突,导致寝室中的人际关系恶化。

1.2 主观因素

1.2.1 认知因素

在人际认知上,大学生通常都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狭隘性,首因效应、晕轮效益和偏见等人际认知偏差在我们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首因效应是指由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她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其所有的特点。偏见会使人际间产生消极性情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并且使人对认知对象做出不正确的评价。由于认知偏差的原因,大学生对室友的印象往往是不准确、不客观的,因此,可能会由于一些误会而引发寝室中的人际冲突。

1.2.2 情绪因素

大学生往往有强烈的交往需要,并且渴望被理解,但容易冲动,并受到情境的影响。冲突以喜欢、不喜欢作为评判的出发点,往往带有非理性的意味。有时大学生之间的冲突仅仅因为自己的情绪不好,或者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特别不喜欢。其中女大学生又更为突出,因普遍自我意识不完善,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不能互相理解,而又因为自尊等原因拒绝主动和解,从而导致冲突难以解决。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引起寝室中的人际冲突,如民族文化、行为方式、与异往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2 大学生寝室中的人际冲突的解决

李丽兰等人发现针对冲突大学生采取最多的是合作处理,其次是迁就处理、回避处理及忍让处理,竞争处理是使用较少的方式。但由于造成大学寝室人际冲突的很多因素都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人际冲突,本文也只是提出一些建议,以希望能减少寝室中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冲突,以改善寝室中的人际关系。寝室中的人际冲突的解决和寝室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寝室中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1 掌握有关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在有关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上的缺乏是寝室中人际冲突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所以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这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能有效的解决人际冲突。

大学生可以抽出一些空余的时间学习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如与室友相处时,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保留各自的心理空间;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在与人交往时,要积极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征求别人的意见、主动帮助他人。此外,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有利于后面的交往。对于这些技巧,如果大学生对其进行掌握并加以应用,将有利于减少大学寝室中的人际冲突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

2.2 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避免寝室中不必要的冲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2.2.1 尊重他人和自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可知,社会上所有人都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欲望。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是相对应联系的,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的尊严。因此大学生在与室友交往时要充分的尊重室友;尊重他人体现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大学生要时刻检讨自己有没有因为需要得到室友的支持和接纳而过于表现自我,以至于伤害到室友的自尊。此外,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等。当大学生能很好的做到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时,寝室中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寝室里也会变得更加的和谐。

2.2.2 包容和理解室友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寝室成员在生活习惯、个性品质上难免会存在着一些差异,并且有些同学还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寝室中的人际冲突。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即使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行为,自己都应该努力做到理解和包容,因为“人无完人”,大学生不能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这样做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和减少寝室中人际冲突并且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另外,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在寝室中有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关于学习的讨论,因此有时寝室成员会因为对某个知识点的看法不同而展开激烈的讨论,有时因为情绪比较激动,就会引发平时一些潜在的矛盾进而发生冲突,此时大家最好先平静下来,先就潜在的矛盾进行有效的沟通,包容和理解对方,使冲突得以及时的解决,然后就关于知识的看法进行交流讨论,结合双方的看法,力争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大家的提高,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但需加以注意的是,对于室友的不足,作为其室友不能只是一味的包容,甚至纵容,大家可以进行沟通,对他的这些不足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室友之间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彼此的优点和不足,消除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博采众长,丰富提高自己。

2.2.3 与室友互相帮助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都。患难识知己,逆境见真情。当遇到困难时,往往最需要友谊和帮助。这时哪怕只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也会使人感到温暖,受到鼓舞。寝室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对于减少寝室中人际冲突的发生和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我们文化的特点,向人求助往往意味着自己的无能,自尊会受到挑战。所以在帮助室友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是否恰当,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

2.3增加寝室的凝聚力

如果一个寝室的凝聚力很高,那么这个寝室发生人际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很多,而且随着寝室凝聚力的提高,寝室还会形成并能很好的维持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创造寝室中集体活动的机会,以此来增进寝室成员间的感情,以提高寝室的凝聚力,如卧谈会,聚餐等。

3 小结

大学四年里,寝室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寝室成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建立了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并学会了沟通、理解和宽容。另外在和谐的寝室环境中,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进取心,开阔了其胸怀,有利于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所以,处理好寝室中的人际冲突对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莉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丽兰,唐超文,徐欣国.不同自尊的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冲突感及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J].文教研究,2009(4).

[4]王婷.浅谈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7(10).

[5]哈媛.浅析大学生人际冲突及其应对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6]叶浩生,贾林祥,汪凤炎.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第2篇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个学期就已经过去了,我也应该对这个学期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在大学的第1个学期中,我意识到我与同学的交流不够,经常一个人走路,也没有经常和小组内讨论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更加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多参加一些活动社团并在学生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懂得与朋友与室友与同学融洽相处,懂得与他们多讨论一些学习问题和生活上的烦恼,垃圾与同学宿舍的室友和朋友的关系。

我也意识到我应该多往外走一走,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我经常把自己宅在寝室里面,不去图书馆走走,也不去外面的世界玩一玩,经常只把自己禁锢在小小的床上。在下学期以后我要多出去玩一玩,了解我这座新的城市的风貌和一些好玩的项目,另外还可以拉近我跟朋友的距离。

这学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很优秀,也是因为我没有花全力去努力去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每节课都认真听讲,每节课结束之后都要有所收获,晚上的时候好好想想今天学了什么,第2天再总结归纳一下复习一下,在没有课空闲的时候,我也应该抽出时间来好好的把课再看一看,把知识再复习一下。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当我把今天的东西学完之后,我应该在预习明天的东西,如果明天的东西在预习完之后,我可以多了解一下课外的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下学期的学习中,我将做好百分百的准备去迎接新的功课和更难的课题。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室友本是最亲密的朋友,但是,从震惊全国的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害事件,再到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芦海清被害事件等等,高校接连出现多起“同室操戈”的寝室悲剧,不得不让人在震惊的同时,感叹着“同窗共读,相煎何急!”因此建设一个和谐的寝室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着重探讨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团体心理辅导的运用。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首先提出,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文予以肯定,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家”,据调查统计,89.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1.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寝室一般是由4个及其以上的大学生组成,是大学的细胞。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寝室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力保障。大学生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学习,在寝室有足够的休息是最基本的“硬件”,在寝室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则是最重要的“软件”,可以说这二者缺一不可。3.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缺的土壤。寝室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保守估计一般大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寝室的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在寝室这样相对封闭和私密的环境中,室友们的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真实地通过寝室室友之间的相处和交往表现出来。和谐的寝室交往氛围可以让室友们拥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让室友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ing),又称小组咨询、群体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运用心理学技术为团体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辅导方式。它通过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的人际交往,促进成员在交往中通过体验、观察和学习,帮助成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培养自助和助人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实践与经验,它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1.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感染性强。团体心理辅导是辅导老师对多个团体成员即以寝室为单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此方式节约了时间、人力和场地等,极大地提高了心理辅导效率,符合经济原则。一个寝室就像是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些活动,团体能为个体提供一面镜子,得到多方面的回馈。团体心理辅导参与者可以在成员身上观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别人身上的优点,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共同进步。2.改善情感体验、形成规范。团体心理辅导是将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到一起进行辅导,参与者之间有一定的共性,有和谐共处的一致愿望。团体成员之间希望获得更多的彼此了解、关怀、支持、鼓励、欣赏、帮助等正向互动,少一些彼此挑剔、指责、讽刺、欺骗、打击等负向互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实现使参与者在团体活动中彼此发现团体成员的优点,产生对团队成员新的正向认识,进而产生亲密感、归属感,安全感,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卫,实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达到增强参与者的自信心,提高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团体成员可以在互动中获得愉快体验,可以形成团体共识,从而形成团体规范,并为团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待在团体中才能得到满足,即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个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团体给予支持和帮助,因此团体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在团体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有助于更好巩固效果。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在实际情景中,通过尝试各种生动有趣活动方式,为团体成员提供与室友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亲密的内心感受,满足室友们社交的需求。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在其他参加者和辅导老师的反馈中获得裨益,也可以给其他参加者提供帮助,团体成员一起尝试新的行为,来改善原有的相处状态,是团体成员获得归属需要的满足,具有给予自己和他人爱的能力。参与者在心理辅导中感受的充满信任和爱的能力,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4.有助于发展适应的行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与认知有关。片面的、非理性的认知常常是个体产生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在寝室人际交往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个体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评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容易对他人产生片面或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他人缺乏包容、信任、或过分依赖等,难以与寝室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适应,均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矫正。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1.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心理辅导老师准备宣传资料、招募和甄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将进行的以寝室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让有需要的大学生了解相关信息,进而自愿报名。此外,即使是主动报名、自愿参加的申请者并不一定都适合成为团体辅导的成员,因此需要在参加报名的大学生中通过面试、心理测验、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筛选并和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成员签订团体心理辅导协议。签订协议后对团体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收集参与者的个人、家庭等方面的信息,分析每个参与者的情况、问题。心理辅导老师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团体成员一起拟定心理辅导计划和心理辅导目标。2.建立信任的团体心理辅导关系,营造和谐氛围。信任的团体辅导关系、和谐的团体氛围是团体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第一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老师需要运用适合团体成员的暖场活动,尽可能让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和配合。为保障团体发挥正常功能,成员之间要遵守团体的相关规则。建立好规则后,团体心理辅导老师运用寻找相似性、鼓励成员相互交谈、用心聆听等方法,充分让成员投入到团体之中,建立充满凝聚力的团体,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3.团体心理辅导实施阶段,促进团体成员自我探索。心理辅导老师先通过各种心理辅导方法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带领成员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鼓励成员主动探索和感受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等,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学会悦纳自己,在提升自我自信心的同时,学会认识别人,理解和接纳别人。再将团体辅导中的感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行动中,不断改善自我的适应力。4.协助团体成员总结团体经验。团体心理辅导老师采用各种形式有效把握最后一次团体辅导时机,让团体成员在圆满、积极、温馨的氛围中结束团体辅导,有助于成员将在团体辅导中体会和学习到的情感支持、积极心理体验、重建的理性认知、适应行为等得以完整梳理和巩固,为未来没有心理辅导老师和团体成员扶助的生活做好准备。5.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估。团体心理辅导监督与评估是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进行的辅导效果的质量评估。团体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团体心理辅导前、中、结束期采取行为计量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评估,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进行分析,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期,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在寝室文化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化解心理困惑与危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构建理性的认知,传递正能量,培养其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减少不和谐因素,让大学生拥有自助和助人的能力,为未来快乐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燕.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对策略

当今社会,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扩大开放、增进交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通有无,已成为时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是社会之间,国家之间,还是个体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因此,有无较强的社交能力,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人正常交往,是衡量现代人是否具有开放社会适应性的标准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习做人的地方。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吃饭、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1]可见,人际关系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重在研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受挫的处理。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及归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较之于中学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社会性更强,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理解和尊重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需求层次得到满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际交往中,大学生存在诸多困惑,诸如人际关系的淡漠、郁闷、不和谐、甚至敌对等。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对个案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2]。因此,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室友关系、师生关系。为了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个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笔者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于2010年11月,分别在淮北师范大学和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发放问卷1000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问卷回收了920份,回收率92%,在回收的问卷中统计显示,87%的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13%的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性一般,在调查中没有任何人选择“不重要”。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显现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第一,同学之间接触面过于狭窄。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如:同学中几个关系亲近的同学可以用“哥们儿”、“姐们儿”相互称呼;在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大学生结伴而行。据问卷显示,回答“在学校里只有一个好友”问题的同学在85%以上,可见,大学生人际交往仅限于小群体之间,比如仅与同室的个别同学交往,与班级或系里的其他同学交往很淡漠,甚至大学四年临近毕业还不知道同学名字的也大有人在。第二,室友关系紧张。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里,寝室室友之间的关系处理恐怕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了,它是这么的普通,每天都会遇到,并且它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处理得好,也许就会有3个知己,相反,处理得不好就会度日如年。如:有一位女同学来访,问能否在校外租房子住。主要问题是无法与同寝室的人相处,一见到她们就心里特难受,希望搬出去住。大学二年级的李同学对我说:“宿舍同学关系一定要搞好。为了融和到环境里面,只能开始学习打游戏了。因为舍友平时在宿舍就爱打游戏,聊的很多话题我根本都插不上,如果自己对游戏再一窍不通,那在宿舍里就很孤立了。”据问卷显示,60%的学生认为寝室里有自己最不喜欢的人;33%的学生认为寝室里室友不能互相关心,相处不融洽,甚至还有些学生说室友还不如网友好。第三,师生关系淡漠。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的师生关系不是很满意,师生之间交往、交流都不多,关系并不密切。比如: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很无奈地说:“我要崩溃了,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回事,你讲到精彩处,他们没有任何表情;你讲得不精彩,他们也没有任何反应。”面对学生的麻木,这位资深的老师无奈地感慨:“我受不了了!”在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遇到学业困难时,你通常请教谁?”有79%的学生选择找同学,仅有8%的学生选择“请教老师”,更别谈及出现情绪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等,很少有人会去找老师帮助。造成以上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完善以及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有直接关系。他们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总是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往往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导致心理问题出现。与此同时,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也阻碍着一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经济条件较差,或因学习较差、长相和身高等原因,在与人交往中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敢与他人交往。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各方面相对较强的学生没想到或不愿与这些学生主动沟通,甚至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进行伤害,加剧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严重的可能引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将会怎样?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存在,就必须与人交往。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时,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这就涉及到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善于与人交往,你会从中得到很多东西。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有利于人生更好的发展,反之,不良的人际交往关系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受人际交往的影响。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渴望真诚的友情,友情来自于人际交往,而进入新环境的大学生们面对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同学,不知所措,这时如果能有正确的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大学校园里开朗、热情的学生都是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只有拥有这种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才能正确认识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化解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形成良好的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反之,如果不与任何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久而久之,给精神和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会给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取决于人际交往。18~25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人一生中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个黄金时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还没发展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比如: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人际关系好的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频率很低,反之则较高。第三,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受人际交往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上,就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更需要情感交流,互相探讨人生和理想,诉说各自的情感世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归属、情感等方面的需要,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和依恋之情,获得愉快的精神生活,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对策略

当今大学生要面对很多问题,除了学习和就业,还有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心理误区,以至出现自卑、孤独、嫉妒等,这些情绪的产生受一个人的认知、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学院和班级可以根据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一些有专业特色的活动,让其他学院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了解自己学院的专业特点,增进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校园、学院、班级之间充满活力,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排解心理问题。不正确的认知容易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性格和认知,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出现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时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不要盛气凌人,高高在上,这样只能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只有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克服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坦然面对,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理解别人,发挥自身优点,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和别人,面对与同学发生的一些不愉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转移注意力,多参加活动,拓宽自己的交友圈等。

3.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自然形成的,和谐气氛的营造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不能从礼节上失败;其次就是语言艺术,学会正确的与人交流,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温婉,谦逊的言语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反之,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要学会欣赏,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老盯着缺点不放,多给别人赞赏,少点批评和挖苦,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除了上述几点做法以外,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尊重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中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认清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对于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总之,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固有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帮助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心理,使大学生敢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活 适应 生活 差异 转变

引言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自由、机会和挑战,是一个释放青春、充实自己、放飞理想的地方。在这里,有的同学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利用好大学提供的诸多有利条件,充实自己、磨炼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而有的同学却迟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被大学里的自由和放松冲昏了头脑,彷徨无措,放纵自己,以至于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为新生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对大学与中学生活差异的分析,对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方法。

1.大学生活与中学的差异

1.1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1.1.1生活方式的差异

虽说如今已经有一些中学采取封闭式管理,即要求学生吃住学都在学校,但仍有很多中学对此并无强制要求,导致不少大学新生可能是第一次住校,第一次24小时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生活习惯、地方习俗等,处理不好这些差异,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另外,这些学生由于没有离开过家,自理能力稍差,有些可能从没洗过衣服,这种自理能力的缺乏同样也会导致学生手足无措,从而变得自卑,不合群。

1.1.2学习方式的差异

大学是一个“自律”要求很高的地方,在这里老师不再像中学那样管得具体、细致,督促你学习,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多的是通过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自立、自理的精神,而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指导性,而不是指令性的。另外,中学主要是课堂学习,而在大学里,学习的方式将逐渐从课堂学习为主转为自学为主,即便是课堂学习,也需要通过自学方式“填补”与“发现”许多知识间的“网眼”与联系。因此,大学新生应尽快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这一点上,一些中学里“欠管”的学生反而能很好地适应,而那些在中学里靠家长、老师严管的同学,到了大学一下子失去了束缚,便随之丧失了自控力,从而表现得自由散漫,终日无所事事。

1.1.3人际关系的差异

中学阶段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凭借自己情感的好恶单纯地进行交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所谓的“哥们义气”。到了大学,人际交往的层次不断提高,在最初发展情感基础上的人际交往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发展同学之间在态度、价值观与奋斗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人际交往;同时,还要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即不仅进行物质往,还要进行文化往与精神往。另外,大学要求同学之间不能再像中学那般单纯地讲究“哥们义气”,只和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还要学会与不同情感喜好的人打交道。因为,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只跟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就无法真正地磨炼自己,导致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无法很快地融入社会。

1.2角色的转变。

1.2.1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

在历年接触的新生中,总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第一次班会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充分介绍自己中学时是多么的品学兼优,多么的受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希望在大学中继续充当老师的帮手、同学的楷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或一番竞选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茅或者并没有当选自己心仪的职务后,就忧心忡忡,不知所措,日渐消沉,消极怠工,与之前判若两人。这种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法接受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

其实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普通人总是占绝大多数,更何况在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大家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来到同一个校园的成功者,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一世的成功。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人能在任何群体中都保持佼佼者的状态。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是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初期的大学生活中都要经历的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不管你承认与否,它总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只有接受它、挑战它、战胜它,才能成为真正的佼佼者。

以上是大学新生会遇到的一些差异和问题,如何有效地适应和处理这些差异和问题决定了新生能否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2.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2.1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正确处理宿舍关系。

在新的生活方式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是刚认识的舍友,融洽的室友关系,不仅能使你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助你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尽量与室友统一作息时间,在日常起居生活中给予包容和理解;

(2)不搞“小团体”;

(3)不侵犯室友的隐私;

(4)积极参加宿舍集体活动;

(5)拒绝零食和宴请;

(6)不图一时之快;

(7)维护共同的生活环境,完成该做的杂务;

(8)学会赞美,不吝啬对别人的夸奖;

(9)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矛盾。

2.2合理安排时间,建立新的生活规律。

合理的生活规律会使人的生活井井有条,处理事情时不至于紧张不安。因此对于大学新生,建立起新的合理的生活学习规律,对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明确自身的目标,并细分到每年、每月、每日、每时乃至每分,根据所定目标制订计划;

(2)合理分配作息时间;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合理安排课堂学习、自我学习、业余生活等在一天中所占比重。

2.3积极参加班级、社团等集体活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各社团及班级组织的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许多活动还能提供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帮助新生更快地接触到各类人群,更快地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一到两个社团,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

(2)在班级、社团活动中主动与他人沟通,不要过分担心自己与其他同学在生活方式、知识的深广度及价值观方而存在的差异,要主动介入,学会分享;

(3)真诚待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应积极参与,不要推诿;

(4)在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彼此间要多一些沟通、谅解,少―些埋怨、猜疑。要相互尊重,多看别人的优点,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

2.4正确认识角色的转变。

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转变,以平常心接受从佼佼者转变为普通人,有助于缓解、减轻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对“佼佼者”和“普通人”进行辩证的思考。两者并不是绝对的,没有永远的佼佼者也不会有永远的普通人。“争当佼佼者”,是前进的动力,而“我应当是佼佼者”,则是前进的阻力。要丢掉“佼佼者”的包袱,正视自己“普通人”的身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做一个佼佼的普通人;

(2)正视现实,勇于接受挫折的挑战;

(3)合理地通过健康的途径进行宣泄;

(4)客观评价自我,确立新的自我;

(5)重塑自我,超越旧我。

结语

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开端,新的挑战。初入校园的新生唯有做到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积极参加班级、社团等集体活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