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为理清思路,有利于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进行,先对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整治的关系作以下探讨。(一)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二十字”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全面性综合性内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深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根据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的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各级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组织和引导农民参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现代中国农村。

落实到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努力引导和帮助农民向城镇转移;同时“四位一体”,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在农村区域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深化细化各项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各个方面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实施。

(二)村庄整治

根据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的指导意见》,村庄整治是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各级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承担的核心任务。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立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资源,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社区、改造旧村落,改善村容村貌的具体工作。

落实到成都市,村庄整治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对现有村庄的整改,而是建设部门按部门职能承担的统筹城乡资源、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参与农村“三大工程”建设,促进农民转移和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综合与具体的关系。因此,各级建设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绝不是把村庄整治与推进城乡一体割裂开另搞一套。

(三)新居工程

“新居工程”,是特指成都市在中心城区、14个县城、30个重点镇本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按“六统一”的方式,提前建设的专用以集中安置该区域农村居民的城市化居住小区。即纳入城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性质和标准,统一配套小区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商贸、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城镇政府统一组织建设,并实行统一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满足被安置农民和进镇落户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居工程是成都市推进“三个集中”的创新性实践,是组织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最终转变从业方式、居住生活方式,改变农民身份,成为城市居民的重大建设项目。

(四)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是按照成都实际,在农村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符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要求,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规模较大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

成都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是统筹推进“三个集中”,把农民尽可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转变为城市居民。同时,对仍以农业产业为主,需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提高农民聚集度,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农村区域农民居住生活的一种先进形式,是成都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具体内容,是改变农民居住方式的基本形式,也是村庄整治的主要模式。

(五)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由此可知几者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各个方面的总体战略任务;村庄整治是总体战略任务中的部门工作任务;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是成都市在总体战略任务中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的重要内容;新居工程已不再属农村范畴,而是统筹城乡建设,在特定区域将农民直接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建设项目,是成都市建设新农村的最高层次。

二、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式

(一)新居工程建设

新居工程是成都市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转变、城乡同繁荣共发展的重大项目。是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转变农民身份的综合性工程。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__年,农民变市民中心城区达到100,14个县城和13个优先镇达到70。实施新居工程建设政策性强,各区(市)县政府要制定专门的办法,由政府组建“新居工程”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投融资和项目建设的主体,政府先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公司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多渠道筹资、融资,对土地进行整理,在土地征用后,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土地收益,返还其土地整理成本。新居工程实施方案要经三分之二的农民同意,符合规划,按法定程序报建。

(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农村新型社区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式,按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农村范围(即县城、重点镇之外的区域)到20__ 年,农民集中居住度平坝地区达到60,丘陵地区40。农村新型社区按乡(镇)总体规划布局定点,并确定其聚居规模。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为载体组织建设,其实施方案,经三分之二村民或三分之二村民代表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建,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组织分步骤地实施建设。

(三)旧村落(场镇)改造

旧村落(场镇)改造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补充形式,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按规划予以保留,但环境较差、设施不全的现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和院落,以及已撤消建制的原场镇片区,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对环境、设施和建筑实施综合整治,并吸收附近农民进入建房居住,成为符合宜居要求的新型农村居住社区。旧村落(场镇)改造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四)移民新区建设

是我市边远山区建设新农村的创新形式,即不宜集中居住,也不宜发展二、三产业的山区,农民无法依靠当地资源增收致富,在较大的区域内,统筹区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迁移到适宜集中居住、有利产业发展和创业增收的片区,按规划和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彻底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移民新区建设,到20__年山区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40。移民新区建设,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资助”的方式,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按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建设。

三、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基本措施

1、以规划为先导,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区域“三集中”规划,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整个村域为单位,对农村生产生活各要素、各项设施全面统筹,综合整治。各部门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予以相关的技术指导,并帮助和指导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进行相关的专项设计。依据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终极发展目标一步到位,而建设按产业集聚程度,分区域梯次推进,分步

2、以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为依托,大力引导农民集中。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同步进行,在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实施中,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各区(市)县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各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步跟进,配套实施,抓好项目范围内的生产设施、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的住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建设。在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的同时,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良、风貌协调的农村新社区或城镇“新居工程”小区,引导农民改变居住方式,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农村转向城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没有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项目的区域暂缓实施新农村建设。这就是成都特色。

3、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调控能力。

通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归并新增的耕地,所有权归全体村民共有。但不分配到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其经营收益,一部分分配给村民,一部分用于村农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新农村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在现阶段,需要建立必要的社会调控机制,协调发展的不平衡和存在的矛盾。农村社会调控主要靠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就需要有基本的经济调控能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建设管理的措施

1、以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按照新农村“五化一配套”(道路硬化,公共场所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社区洁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的内容,各部门从技术上和政策上指导、配合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强化村内主要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重点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县级统一组织处理、乡镇负责组织清运、村级组织收集);配建排污管道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其他污水处理设施。

2、以农村危房和私搭乱建清理整治,消除农村建筑安全隐患。

各区(市)县建设局组织力量,指导和配合乡镇政府,对村内危房和私搭乱建进行清理整治。教育和帮助农村拆除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向规划的新社区集中居住。

3、以延伸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创新村镇建设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项目均由县级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并依法予以业务监督和技术服务,统一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各区(市)县建设局改革村镇建设管理体制,打破当前城乡建设二元分割格局,建立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各部门统筹联动的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建设局村镇科(办)的综合作用,协调各相关科室,把城市建设管理的方式向农村延伸,建立新的村镇建设管理模式。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方式,以“统规统建”为主要方式,淡化“统规自建”,确保规划和设计的执行。加强村镇建筑工匠的管理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素质,现有工匠队伍维持现状,不再新增村镇建筑工匠,鼓励和引导村镇建筑工匠向建造师转化。

4、以加强技术服务,塑造多样化的新农村建筑风貌。

新农村建设防止“村村一张图,村村一个样”的现象,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和房屋建筑要结合实际,依据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地形地貌、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分别进行设计,使新农村建设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市建委组织专家免费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各区(市)县建设部门加强指导。市、县二级建设部门免费为各地提供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并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和完善设计,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2017年03月27日

今天召开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等下,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一)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01亿元,同比增长2%;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现代农业主平台加快建设,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新增中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省首批农业“一区一镇”创建名单。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评定星级专业合作社42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2家,海通、恒康获得首届宁波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农业生态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实施家禽养殖场整治提升177家。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4万亩次,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3个、示范面积2.5万亩。农业质量安全保障逐步强化,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完成农产品检测2913批次、合格率99%。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周巷镇和现代农业开发区两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修掘农田沟渠15万亩。

(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确定“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示范村15个和2016年度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25个,指导督促三类村开展专项设计方案编制,推进项目初审和立项。目前25个美丽宜居村已全部完成立项,龙山镇山下村率先开展精品村建设。启动中横线精品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完成分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和具体建设项目确定。“五水共治”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任务,实施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71个,受益户数24293户。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密闭和“以桶换桶”收运工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森林慈溪”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平原绿化25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三)民生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47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2:1,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有序发展农家乐,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和民宿集聚村各1个,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电子商务进万村”稳步推进,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5个。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全面参保登记计划,全市户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以上、96%以上。扩大低保覆盖面,城乡低保占比达1.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全市基本消除人均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

(四)农村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合作经济、产权制度等进行攻坚突破,努力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三位一体”改革扎实开展,健全市镇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组建镇级农事服务中心9个。建立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在淘宝网等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上搭建慈溪农产品电商馆。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会3家,累计11家,贷款2755.6万元。探索开展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参保面积3866亩,总赔付62.5万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已开展测绘村260个,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4%。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累计贷款38笔1976万元。

二、2017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

2017年,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路径,牢牢把握“优、绿、新、强、美、活”关键词,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突出“优”字,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我市农业虽然现代化程度已较高,但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如我市的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为全省最大,但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亩均产出已从最好时期的0.93万元下降到0.6万元。因此,我们要抓牢市场需求导向和消费升级趋势,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产业平台。全力推进“一区一镇”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开发区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正大电子商务总部等项目,完成澳大利亚肉牛进口隔离屠宰项目和食品研发中心项目,启用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启动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实质性推进坎墩万亩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引领区。二是要积极发展特色基地。要以做大做强优质蔬菜、特色水产、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四大产业基地为基础,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合理搭配品种结构,推动农产品供应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稳固粮食产业,稳定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旱粮生产基地。三是要调减低质低效农业。根据市场需求、亩均效益、环境承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丝瓜络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发展,抓好葡萄、杨梅等控量提质工作。今年是丝瓜浸洗面源污染整治的最后一年,有关镇要继续抓好污染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丝瓜种植产业,达到丝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削减、浸洗污水彻底整治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无序浸洗丝瓜的行为。

(二)要突出“绿”字,调好农业生产方式。过去,为追求产量与效益,我市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简易设施应用(如简易大棚应用)等方面比较粗放,过多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对长远生态效益的关注,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导向,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一是要推进建设“清洁田园”。“清洁田园”专项行动已全面展开,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去年回收各类废弃物700余吨。今年要继续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模式,加强动态保洁,完善农田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集中清除田园各类农业废弃物。要以“两路(中横线、胜陆高架)两侧”为重点,推进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拆除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规范农业设施用房建设,打造一批美丽田园。二是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深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促进畜禽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化治理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8家。大力发展和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立体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建成省级示范点2个以上。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肥药双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创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1个,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要高度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规模主体基本覆盖,建立健全全产业、全区域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对小规模种养殖户的质量检测和隐患排查,探索农产品准出机制,创建一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模式图进场入户活动,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4%以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广,宣传推介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启动“慈溪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

(三)要突出“新”字,调顺农业产业体系。我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虽已起步,但农业同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如休闲观光农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大多停留在果园采摘、垂钓等传统层面,没有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个、消费心理、创意营销等文化内涵上进行细挖深掘。因此,我们要坚持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思路,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要大力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农旅结合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文章。要以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打造,融合旅游元素,配置游客服务设施,力争创建精品园、示范园、休闲观光园等特色园区3个以上,创建一批具有旅游景区等级的美丽田园;结合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整合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布局新型业态,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沿海线”,力争将中横线和沿海线打造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挥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积极推进农家乐示范点、特色村、特色区块以及民宿集中村建设,鼓励发展一批特色生态型农庄,全面提升发展“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档次。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依托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组建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电商慈溪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农产品电商慈溪馆对接,引导我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进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让慈溪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四)要突出“强”字,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地、财等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市务农群体整体素质不够高,务农劳动力基本都在50岁以上,7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也有一定比例,涉农大学生从业不够稳定,现代农业发展亟需一支高素质的经营主体队伍。要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农业市场经营主体评选活动。深化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二代等农业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扶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一般要根据农民素质、经营能力、种植条件等因素来合理确定。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6.1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2.63%,但规模经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经营的规模不大、质量和水平不高。要整合小规模经营,调整政策扶持方向,鼓励发展单体5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65%以上,在今年的扶持政策调整中,初步设想将扶持重点向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300亩以上)、长期流转(10年以上)的农户倾斜;积极推广作价入股、内股外租等土地流转模式,引导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增1个以上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要健全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去年,我们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了重点调研,市里又将整体制定三次产业的扶持政策,我们将根据总体安排,制定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总体想法是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归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集中度。政策初稿看,刚性开支占八分之五,重点项目占八分之二,其余项目与原来相比大幅度缩减,各地要按照正式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出台镇级支持农业配套文件,及早谋划相关项目,早实施早得益。此外要探索建立市涉农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涉农资金项目的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建立新品种引试基地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基地,新引进和试验新品种100只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建设一批符合“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标准的镇(园区)、基地。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引进和应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千亩。

(五)要突出“美”字,深入建设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我市经过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村庄特色不明显,亮点不够多,脏、乱、差等现象在局部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在也是结构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牢牢抓好。我们要以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更美丽、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满。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所谓“升级版”,就是立足于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美丽乡村,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景区化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村庄建设中融合旅游元素,注重景点建设,串点成线,力争建成一批具有景区等级标准的美丽乡村。要积极培育精品示范,完成龙山镇山下村精品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精品村和示范村各5个以上。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完成2016年度美丽宜居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17年度美丽宜居村25个。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开展全域整治建设和全面整体提升,力争创建示范镇2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完成中横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启动中横线东段(龙山西门外村界—观附公路)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建设。二是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初,我们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丽乡村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要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治危拆违为重点,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要启动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河长制”为龙头,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全面消除宁波市市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提质扩面村50个。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导向,在巩固“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体系基础上,完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完成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村70个以上。要推进农村“治危拆违”。今年2月,我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了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再排查,并建立了危旧房屋信息动态更新制度、安全员AB岗工作制度、治理措施清单及销号管理制度、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制度。下步,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健全农村“治危拆违”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的“一加强三整治”行动(“一加强”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三整治”即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镇容镇貌),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秩序日趋规范,镇容镇貌大为改观、地域特色更为鲜明,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的目标。三是要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森林慈溪”建设是实现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森林慈溪”扶持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现有林地资源保护和林地管护队伍建设,开展“森林”系列创建,今年新增平原绿化2000亩以上。

(六)要突出“活”字,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下步,我们要继续以“三位一体”、农村产权、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要深化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我市自2014年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以来,“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深入推进。去年,中农办主任唐仁健来慈调研“三位一体”改革,肯定了慈溪的做法。下步,我们要继续以打造省级“三位一体”慈溪样板为目标,加快建设服务活动、主体培育、电子商务、信用合作、资金保障五大平台,提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增强农合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点要抓好三件事:第一件是全面推进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经组建9家,剩余7个镇(街道)要加快组建,到6月底要完成全覆盖。已组建的9家要做好规范提升工作。建成后,要加强正常运行机制建设,开展常态化的专家咨询、固定活动日、学习培训、产品销售等活动,实现原来市场主体找镇农办为主向市场主体找农事服务中心为主转变,让“有事找农合联”成为农民的最佳选择。第二件是推进涉农服务事项转移,进一步提高农合联为农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明确将农户小额担保、农产品展示展销两项职能转交给农合联,请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职能移交工作,并在过渡期间加强对农合联的业务指导;市农合联也要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职能承接能力,尽量减少职能转移对工作开展的负面影响。第三件是要加强资金互助合作,探索开展资金保险互助试点,在银行、保险机构、农资公司、农合联会员间开展农资贷款保险互助试点,降低农户生产资料成本。二是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是确权,要将有关农村产权明确到人(户),实现权跟人(户)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今年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有些镇为了完成任务,上报数据要快于实际进度,但今年是确权的最后一年,没有退路,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其次是赋权,要赋予农村产权更多权能,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多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并于去年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但改革进度不太理想,去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实施38笔1976万元,与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两年两个亿”目标相距甚远。下步,我们要找准改革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全面推进50亩以上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为抵押做好基础性工作,因为有了确权才能真正进行抵押;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经营权的反担保功能,在农户小额担保中将土地经营权作为反担保。此外,农商行、邮储银行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中要把土地经营权作为主体,创新与其他品种相结合的涉农贷款,加快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全年实现贷款超亿元。三是要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制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等政策,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6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计113.2亿元,总收入达12.2亿元,可用收入7.96亿元。但我市集体经济还是存在增收路径不宽、发展动能不足、开支逐年增加等问题。据统计,2014-2016年,年均稳定收入20万以下的村还有39个。今年省里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2017-202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抓紧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挖掘资源要素增收潜力,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提升村级有钱办事能力。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是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目前全市20万元以下村还有39个,同时还要防止一些村重新返贫。总体目标上是要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帮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体办法上,按照稳定收入和镇级平衡相结合,全市确定60个的市镇两级财政补助村,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项目,通过五年努力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责任落实上,吃牢镇级主体责任,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将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的任务纳入到镇(街道)和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之中。第二项是抓紧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村级债务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各地要关注村级债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工作,研究制定各村的村级债务化解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防控机制,研究解决盲目举债、高息借款搞项目建设等问题,力争做到新债不增、旧债渐减。第三项是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要求试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为了切实做好全县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依法清查整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特别是农村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等违法用地行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合理保护耕地,经县委、政府同意,在*乡召开全县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现场会议。这是继开展县城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以来,县委、政府针对违法用地采取的又一次专项整治行动,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当前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打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全面清查、分类处理,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公正执法、公开透明的原则。刚才,县国土局陈江局长宣读了全县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方案,*乡唐虎书记就*乡清查整治违法用地试点工作情况作了非常好的发言,特别是*乡唐书记的发言,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并了很好的建议。要率先开展清查整治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气魄,这充分说明了*乡党委、政府班子是团结的,是一个有战斗力、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班子,也说明国土干部对法律法规的把握准确、业务素质高、能力强。历时2个月的时间清查整治违法用地3627宗,成效非常显著,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借鉴*乡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后几个月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今天本来是石县长来讲话,但由于市里有领导来*,各乡(镇)主要领导都来参加会议,说明大家很重视。下面,受石县长的委托,我就这次全县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正视当前存在的严重违法用地行为。近年来,我县抓住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在国家不断加强和深化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用地制度,在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既服务了发展,同时也有效保护了耕地,可以说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用地非常严重等问题,且有逐步蔓延、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当前我县土地管理中最为突出、最为复杂、矛盾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大。据统计,20*年至2009年10月,县国土局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5430宗,涉及违法用地面积600亩。其中,仅*一个乡就查处违法用地3627宗,面积达400多亩。发案率之高,涉及违法占用土地之大,影响之大。二是范围广。在*年全县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时,违法用地主要集中在边远欠发达地区和一些矿山企业。近几年,违法用地行为开始明目张胆地向城乡集镇和公路交通沿线扩张、蔓延,国土资源管理法律尊严受到了直接挑战。同时,违法主体也在发生变化,少数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城镇居民,以及少数党员干部等成为违法主体,查处难度较以前明显增大。三是反弹快。近年来县政府多次组织拆除违法建筑,但每次拆除过后不久,违法建筑很快又死灰复燃。最典型的例子是昭彝公路沿线违法用地,先后清查了不少于5次,但这一路段违法用地行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违法用地时有发生。

(二)认真分析违法用地行为如此严重的原因。我县违法用地行为如此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管理方面的问题。20*年乡(镇)国土所上划县级管理,部分土地管理职能随之向县级转移,乡(镇)政府片面地认为土地管理只是国土部门的事,对土地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辖区内发生的违法用地,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甚至明知故犯;同时,在国土系统内部,由于基层管理人员不足,执法力量弱,用地审批服务不尽到位,日常巡查监管、宣传不到位,违法用地发现、制止、查处不及时、不到位等,都是违法用地,特别是农村居民建房违法用地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二是机制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为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供应严格实行“五统一”管理,对经营用地要求严格实行招拍挂出让,从政策上限制了土地的供给。由于我县与之相适应的建设用地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土地市场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滞后,没有收购储备足够量的土地投入市场,满足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用地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私下买卖土地,成为规划区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

(三)高度认识开展违法用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县违法用地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一大障碍,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决依法清查整治。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对我县产生全方位的负面影响:一是将严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用地,不仅扰乱了土地市场和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往往还人为地制造或激化矛盾,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特别在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政策,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会直接对我们争取资金、申报项目造成影响,甚至面临被省、市实施土地限批的严厉制裁,这个责任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难以承担的。二是将面临严格的行政问责。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国家资源部联合下发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已经从去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处分办法》规定,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然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同时《处分办法》对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触犯土地管理规定都作出了相应严厉处理的规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做好工作,不出问题。三是将严重阻碍“两保一高”即“保护耕地、保障发展、高效利用”目标的实现。严格土地管理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国务院硬性规定了18亿亩耕地保护这一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和强力遏制违法违规用地,就不能完成“两保一高”战略目标。根据这两年情况看,国家治理违法占地行为的决心不容置疑,态度坚决果断,力度逐渐增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专项整治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明确要求,狠抓关键,全力打好整治攻坚战

针对目前我县违法用地行为的实际情况,单靠国土部门是根本无法制止的。为此,在这之前,县委、政府要求国土局在认真总结龙街和*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刚才,陈江局长已经宣读了方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把握好“坚决查处现行行为、依法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的原则,以敢打硬仗的决心,务求必胜的信心,强势推进整治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政策、讲究方法。开展违法用地清查整治,既要依法行政、强力推进,又要把握政策、讲究策略,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一要坚持调查摸底在先。各乡(镇)要在有关部门、基层国土所的配合下,对辖区内的违法用地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类梳理,准确定性,为下步处罚整改工作打好基础。对排查情况,要严格按照“谁清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登记造册,实事求是地上报,向群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出现包庇、庇护,瞒报、错报、漏报等现象,这也是清查整治工作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能否实现全面、彻底,公平、公正、透明,最终影响到整个清理整治工作效果。若有此现象,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先。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要坚持“无情执法,有情操作”的原则。各级干部必须深入一线,耐心细致地做好违法用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保障做在前,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可能让群众主动配合调查,自觉接受处罚,化解矛盾,减少损失。三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在先。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支持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带头做好职工及亲友的工作,禁止任何人为违法用地户说情、打招呼、写条子等阻碍影响清查整治工作。

(二)狠抓重点,力求突破。一要突出重点区域。当前,违法用地清查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摆在乡、村集镇规划区和一些主要公路沿线。必须盯死看牢这些重点区域,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二要突破重点对象。清查整治工作不可避免会遇到阻力。对待个别“钉子户”,首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但对那些主观态度恶劣、违法情节严重、甚至暴力抗法的,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做到“查处一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三要查处重点案件。对开展专项行动期间发生的违法用地,要坚决制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一些历史遗留的,要把握政策口径,依法妥善处置。同时,要敢于碰硬,依法坚决严厉打击任何违法用地行为,依法、公平、公正推进清查整治工作。

(三)标本兼治,注重长效。查处打击只是整治违法用地行为治标的手段,要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还必须把清查整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惩治与预防并重,建立健全监督防范违法用地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做到常抓不懈,才能确保不反弹。一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推进我县国土中心所建设结合起来。在全县合并设立国土中心所,是去年县委、县政府为整合我县国土资源系统现有人力资源,切实解决基层国土所人员少,执法力量分散的实际问题,而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重组整合近一年多以来,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乡的违法用地清查工作中,我们也看到了基层国土所重组整合的初步效果。但中心国土所的建设还有待加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以这次清查整治违法用地工作为契机,认真查找国土中心所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着力改善基层国土中心所办公条件,进一步提高国土中心所服务效率,增强国土中心所监控、预防、处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能力。二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健全和完善我县土地供应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是当前国家土地供应的基本政策,而没钱“蓄水”,导致没“水”可放,是长期制约我县土地储备运营工作的大问题,也是违法用地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县级土地储备运营专项基金,解决土地收购储备资金的问题。资金来源按规定在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违法罚没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土地供应管理。对国家划拨供地目录以外的土地,一律严格实行招拍挂处置,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力度。确保在市场化条件下土地供应的公开、公证与透明,有效防止土地供应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耕地保护,土地执法监管的制度化建设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土地巡查网络,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用地,严厉打击蚕食、破坏耕地的行为。在这里,我要特别一下关于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村级信息员的有关问题。乡(镇)国土所合并设立中心所后,要解决国土资源管理到底、到边的问题,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村级信息员制度,是当前唯一有效、可行的办法。县国土局要认真调查,抓紧研究,在广泛征求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交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协助县国土部门加强对中心所人员的管理,监督、指导中心所执行好、落实好巡回办公等工作制度,各中心所要主动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确保机构合并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混乱、不间断,防止可能出现的管理真空。四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规划管理结合起来。借这次机会,充分发挥乡(镇)规划管理的作用。五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重点工程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县工业、交通、水利、城镇建设任务重、时间紧。很多区域随着工程建设,周围违法建筑迅猛增加,一定要坚决遏制。六是要把清查整治工作与理顺各方关系相结合。土地执法涉及城镇规划、交通、公路管理段、路政等部门,执法中往往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特别是国土所上划后管理滞后。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查处违法用地行为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为了确保这次清查整治违法用地工作取得成效,县政府成立了*县清查整治违法用地工作领导组,由我任组长。会后,各乡(镇)也要立即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机构,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县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形成清查整治违法用地行为的强大合力。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这次清查整治工作的目标是在15个乡(镇)全面清查整治违法用地行为,时间为3个月,工作阶段已在方案中明确(工作方案本应该由县清查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印发,但由于没有公章,因此由县国土局印发)。在这次清查整治工作中,各乡(镇)乡(镇)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国土中心所所长是本中心所管辖范围的直接责任人。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今天会议的要求,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县领导组办公室要搞好协调沟通工作,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认真搞好情况收集,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清查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清查工作中,首先要停止一切正在进行的违法用地行为,决不允许出现边清查边违法的行为。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积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深入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省、市和县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的重大意义,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有关政策,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切实在全县专项行动期间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四)加强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为了确保此次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将组成专门督查组,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人要予以问责。整个清查整治工作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摸底工作必须深入细致,不允许有遗漏;二是土地丈量必须准确无误,不允许粗心大意;三是实施处罚必须统一标准,不允许优亲厚友;四是清查整治工作必须公开透明,每一个程序完成后,都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各乡(镇)要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如果发现干部在清查过程中有欺上瞒下拿好处、走过场等违纪违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将严肃查处。

四、关于经费管理

(一)对于土地清查工作中收取的各项税费、罚金,一律全额上缴县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