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静态语言学;动态语言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效益、效率的教学。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有效教学的理念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语文教材的分析既需要心理学、教育学、文学理论的支撑,也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持。

二、静态语言学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进与退

关于语文,有人阐释为“口语为语、书面为文”,有人理解为语言和文字,有人理解为语言与文章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不论何种理解,规避不了的是: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

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汉语的研究曾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语言学的析句方法尽管在学校教育中还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中心词分析法有很大的缺憾。如对教材的条分缕析,对句子的成分划分,对词语结构剖析,导致了许多语文课堂的无效教学、低效教学。因而,淡化语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渐渐衰落。

三、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多元形式的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知识层面的学习,又有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还有人生价值领域的教育,体现在教材文本设置上也是多元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上,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四、动态语言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静态语言学在解释语言现象时存在许多的缺陷,但因此而过分淡化汉语语法教学,忽视动态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无视动态语言学带来的教学价值,就有失偏颇了。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学理论不仅能够更加合理地解释语言现象,而且也能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分析武器。

从小的方面讲,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焦点、隐喻、原型、相似性等概念,能够很好地解释教材中的语言现象。从大的方面来说,鉴于诗歌的创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可以用认知语言学Fauconnier(福柯尼尔)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从诗词意象建构的认知分析入手,探究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解读的科学性。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学古诗词教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可以开辟新的诗歌阅读教学模式;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对既有科学性、又有通俗性的科普文章进行分析,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掌握作品的语义逻辑关系新途径;运用语篇分析原理对教材文本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可以从篇章分析的角度,先宏观再微观,先整体再局部,先段落再单词,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切实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强大支持,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常关注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而有效教学的主导却是教师。语文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拥有宽泛的知识面,才能够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蔡伟.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第2篇

一、明确目标定位,优化教学设计

目前中职院校的外语师资力量一直比较薄弱,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教学理念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毋庸实践,不顾学生实际、完全授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大行其道,课堂效率低下。依笔者看,中职院校的外语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幼师生进行学情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灵活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其就学目的多为掌握一门具体的就业技能,实现顺利就业。因此,这类中职生具有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特点,即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目标单纯且直接。具体到幼师专业,学生则普遍存在外语学习兴趣不浓厚、畏难情绪严重、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2]薄弱的外语基础必然会给日常的外语教学带来较多困难,不过教师也要意识到幼师生虽然不具备高中生的外语水平,却足以胜任未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需要。中职教师对幼师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短期的就业目标,还要着眼于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竞争力,必须给予严格的外语训练,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与外语教学能力。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快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要想方设法点燃孩子心中探求新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3]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样,没有浓厚兴趣驱动的学习是不会有成效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师从提高幼师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出发,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外语教学设计的优化创新,指导开展别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信息化教学也得以日益普及,信息背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成为广受教育者关注的新型教学设计范式。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科学安排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4]这种教学设计根植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肥沃土壤,强调学生认知过程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所言:“借助于信息技术,在介绍新的知识,讲授有关领域或评价学习结果方面是很有前途的。传播技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并给学生提供一条诱人的通道,去接触一些当地环境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5]许多中职院校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了信息资源库,为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库和网络技术,完善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最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多媒体技术集声、光、电等功能于一身,通过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采用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形式可以图文并茂、声情兼具地再现知识情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以我校外语教学设计为例,以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因纸张问题,许多创新性的理念因无法留驻笔端而被浪费掉。现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反复对外语学习目标、学习情境以及学习活动等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辅以下载的相关文字图片、外语视频,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合理的编排,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信息、创造性地思考和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提高幼师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革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学能力

以往中职外语教学,教师惯以自我为中心把持课堂,继续中学单边授课式的教学模式,不顾学生接受与否,实行“满堂灌”;学生受制于薄弱的外语水平,只能被动地听讲,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只会加重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厌恶和排斥心理,致使学生的外语水平不断降低,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就要求教师们首先必须革新原有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一切学生”的教学服务理念。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6]后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发展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要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人”,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共同为求知过程负责。教师不仅要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的价值,还要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7]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身心轻松、精神愉悦地上好每一节外语课,真正喜欢外语。

幼师生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否,来源于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是否真正充满热爱,教学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又会使幼师生亲身感受到幼教工作的无限乐趣。如何让学生体验教学成功的乐趣呢?一方面,课内教师可以请幼师生“上讲台”充当每节课的小教师。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8]通过模拟教学来展示和锻炼自己,教师课后予以评价并提供改进意见,同学间相互观摩以取长补短,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认识自己教学的不足,进而提高设计、指导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外教师可以带领幼师生深入幼儿园开展实地教学活动,让幼师生们在校外充当“小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清楚流利的外语发音,必然会引来儿童钦佩的目光和阵阵的掌声,这将极大地提高幼师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伟大和幼师职业的神圣。通过课内实践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幼师生得以充分的锻炼,缩短“知”与“行”的距离,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突出师范特色,提升就业实力

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国家一直强调实现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中国的近代职业教育发轫于1867年创办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要早。职业教育虽然在法律上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9]但在社会上仍然不被认可,而是将其定位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在招生和经费的投入上也一直处于次要位置。相对于高职来讲,中职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一方面,生源长期不足且学生的文化层次较低;另一方面,中职培养出的人才层次、规格也较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每个中职学生必须“一专多能”,才能立足于职场。

幼师毕业生作为中职院校的最终“作品”,如何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就成为中职院校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中职院校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实践性强的优势,发挥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业问题是学校和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强强联手,由国家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职业院校本身也要加强师资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联合将学生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10]幼师教育具有显著的师范特色,就业方向比较明确,主要面向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还要在与儿童的相互活动中扮演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成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专业型幼儿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幼师生在学期间的见、实习制度,见、实习是幼师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实践可以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教学经验。[11]实践教学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长期以来,中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没有根本的变化,导致教育见、实习目标简单化和实习过程形式化,幼师生们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实践,外语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尤其近年来,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兴起对幼师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幼师生们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外语教学能力。中职院校完全能够以此为契机加大见、实习力度,将幼师生的外语教学置于幼儿园中进行,使幼师生在真实的外语教学环境中熟悉幼儿园工作的流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12]在与儿童的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中体验幼儿教学工作的魅力,既能愉悦身心,又能锻炼日常的外语教学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幼儿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就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育模式必须从培养“一专一能”学生向培养“一专多能”的方向转变。外语作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在中职幼师外语教学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实践,将幼师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幼教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5.

[2]俞建文.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3.

[3]管向群.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3.

[4]陈晓慧.教学设计(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31.

[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

[6]万碧波.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6.

[7]谢阳.浅谈中职幼师外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职业教育,2011(1):67—68.

[8]张涛,刘光亮.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191—192.

[9]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

[10]沈建洲,杨静.幼师教育实践探索[J].师范教学,1997(Z1):37—38.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第3篇

语文在职业教育系列课程中,不是专业课,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职教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侧重专业技能教育,忽视文化基础课,部分教师也片面地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地位高于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文化课学习是配角。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更重要,文化课是休息课。在这样的情况下,专业课与文化课互不交融,缺乏对接。语文课的地位越来越被忽视,语文为其他学科提供学习基础的基本功能也逐渐被淡忘。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要想在今后的各行业中“出将入相”,文化底蕴不可缺少。合理的教学模式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然而当前的职教系列中的语文教学却大多陷入“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怪圈。学生要达到学用相长的理想境地,语文教学模式必须有所突破。

成功的艺术工作者离不开一定的文学积淀及诗人的气质情趣。因此,艺术专业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要致力于提高艺术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的学科功能在艺术专业除了体现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外,更要凸现人文及审美。为了提高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将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一)以专业为导向,打造特色教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泛化的教材,抹煞了艺术生求新求异的活泼个性。面对与其他专业差别不大的语文教材,艺术专业学生自然学得无趣,语文课费时但收效并不显著。在这样的状况下,在深入把握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将课本集约化使用,增补富有艺术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艺海文舟》,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结合艺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校本教材分“聆听・生命”、“感悟・方法”上下两编,以“人性”、“人生”、“人物”、“道艺”、“应答”为主线,以“爱情”、“友谊”、“快乐”、“自信”等公民基本生活教育内容为话题,选取涉及艺术知识、艺术人才的文章作为话题材料,力求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之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文基础。

结合学生生活,从报刊杂志中选取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富有哲理的内容,编写让学生感觉亲切、实用的教材。教材体系按从感性到理性的体系,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学段,以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每篇作品留有思考题,以锻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开拓其思维深度。这样安排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同时又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语文表达方法的借鉴。

(二)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编写教辅训练

在完成教材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练习,编写辅助教材,内容兼顾艺术类话题与高考考纲。在确保通识,突出应用的指导思想下,编写了与艺术专业职业素养相契合的校本练习册《艺海竞舟》(必修1)、《艺海竞舟》(必修2)。控制教辅总量,鼓励学生读书,适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鉴赏能力及表达与交流能力,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传承文化精髓。

二、革新教学方法

(一)协同专业,课程互动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文学与艺术存在共鸣,二者均富有情感性与形象性。文学中诗词的意境更是与乐境、画境浑然相通。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将语文课与艺术专业课形成互补,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声乐、芭蕾等学生同步学习的专业表演剧目协同教学,通过专业课这个载体,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特长材料来展示其潜能。在与这些材料或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学生们自然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如2009―2010年广州芭蕾舞团上演的大型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芭蕾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完成此项目的过程中,舞蹈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学生在一边学《风雪夜归人》的肢体语言的同时,对这个舞剧的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并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分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戏剧冲突等子项目,使其全方面地对作品进行解读,从而提升了他们对《风雪夜归人》的感知,帮助他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地理解各自饰演的角色。

(二)模拟情境,增强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文本,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还可以结合各自的专业技能,将课内文本改编为广播剧或设计表演剧。文言文教学中也可以创设情境,增强体验。比如将《游褒禅山记》改编为导游词,请学生扮演导游,为同学解说;将《鸿门宴》改编为讲古稿,请学生扮演说书人,模仿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神态;还可以将涉及孔子、孟子、晏子、庄子的文言课文汇总到一起,以孔子为主线,改编成题为《智者四人行》纪录片性质的情景再现剧。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扮演角色,既提升了语文审美能力,也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

(三)项目实践,形成能力

创设有效的学习项目,或完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在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努力寻找艺术专业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自主探究相关的学习项目,才能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开展“诗词配曲”、“课本插图”、“课本剧表演”、“模拟讲古”、“制作广播剧”、“手抄报”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专业的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活动项目,提升了语文素养,锻炼了职业能力,收获了宝贵体验。

三、优化教学环节

(一)分层教学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设计的实施都要注意分层设置,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课程实施方面,在音乐、歌舞、芭蕾、中国舞开设新课程《唐诗遗韵》,着力培养相关专业学生诗的情趣和气质,使之与专业素养相得益彰。在国标舞、群众文化艺术等专业举行大众文化对职校生影响的专题调查,既拓宽了语文课程资源,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作业设计方面,分层设置主体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表演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完成最适合自己个人兴趣与专业特长的作业,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二)注重主体性发挥,倡导开放性教学

艺术生一方面随着阅历的积累,表现出较强的人格独立要求,另一方面,有限的知识量还不具备完全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职教语文教育更应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关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参与评价。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非是任由学生自以为是,而是根据他们人格独立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尊重他们的思维结果,另一方面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思维结果,对于不同的思想持宽容态度,受益终生。

教学中可以通过讲座、讨论、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演唱会、演奏会,并在其中自我担任解说和主持等。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了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实践的能力。

四、调整评价体系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日趋多样化,且呈现立体化趋势,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也应发生相应变化。教学实践中,要以应用为宗旨,兼顾学生升学需要,引入鼓励性竞争机制,建立开放型多元评价。

改革考试倾向,重视实际运用;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平时表现。在常规纸笔测试中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增加人性化选择,如作文可以将命题作文改为半命题或提供多个话题供学生选择。增加非纸笔测试,例如创新能力考核、口语交际能力测试,倡导学生将语文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参与考核,只要参与并有所创新就可以得到一定的鼓励。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可尝试给古诗词谱曲、配乐;美术专业可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文学作品内容。除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语文学习的信心外,这种考核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能直接优化其文化与专业的双重知识体系,进一步开发其艺术潜能。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也随之发展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整合专业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教学效益为己任。只有不断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不断深化研究,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黎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索[J].职教论坛,2004,(24).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4]卢尚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第4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在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通过声音、影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扩大其自身的训练功能,一改“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和谐高效、主动发展” 。

一、中专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中专生在培养英语口语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一)缺乏必要语言环境

学生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在课内学到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二)英语教学重点的转移

在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以掌握词汇、语法、理解和写作等为重点,而到中专阶段,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了口语上,很多学生对口语的认识是一片空白。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三)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班级人数过多就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使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少,口语的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二、CAI在中等专业学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辅助手段。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大课堂容量,缩短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实践量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也不例外,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其中,教师是“信源” ,传播媒体是“信道” ,学生是“信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保证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增强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水平,满足不同基础水平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同时扩展教育空间,使教育摆脱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灌”为“导”

英国著名的外语教学法家帕默(Harold.E.Palmer)在 1917 年就指出,学习外语应该有个“孵化” (inoculation)阶段,这也就是说在说话之前要有一段时间“默听” ,在这个阶段,表面上学生似乎没有进步,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发生变化。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广泛的英语听力材料,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标准的语音,使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了突破性变化,改变以往的单调模式,将乐学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符合了心理学的研究。

(三)克服教师自身的局限性

Harmer(1991)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能够扮演控制者(controller),组织者(organizer),鼓动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评估者(accessor)等角色。在中专的口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为教学提供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语感节奏、不同的语音语调的录音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觉与辨别语言的能力,同时满足教师扮演控制者的角色的要求,更好地进行组织教学。综上所述,CAI 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声、像的作用,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得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因此,所有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CAI 教学方法,让多媒体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作用,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 孙杰远,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9~120.

[3] 解月光,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7.

[4]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教育专业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内高校;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比较优势

一、国内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比较优势

1.语言能力优势

一般认为,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是从职业能力方面,应当重视改变过去大学生毕业还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态,使其听说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能够参与到国际化的工作交流之中,顺畅地完成职业行为;二是从国际化的科研能力来说,应当重视改变过去大学生对国外文献资料零接触的状态,使其初步具备搜集阅读和理解运用国外相关文献的能力,为学术研究开拓宽广的视野,打开获得外部信息观念的通道,从而把握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向世界先进的学术研究水准看齐。

根据这样的出发点,在传统母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这样界定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其一是获取金融专业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沟通能力。 前者是使学生掌握金融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务,了解金融经济的动态,理解国际国内各种经济政策等。后者是在学科教学中,逐步使英语成为教与学的另一种适用媒体。语言目标和学科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双语教学从总体上和长远来看,最终要达到使学生能够以汉语和英语两种工具进行金融专业的学习、思考、研究和交流的效果。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高校金融专业从传统的母语教学转向双语教学,正是由于双语教学相对母语教学在实现专业学习目标的同时实现了语言目标,使学生获得了更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这可以成为双语教学相对母语教学的一个优势:语言能力优势。

2.本土内容优势

本文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国内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相对于海外留学的内容优势。

首先,讨论双语教学不能忘记这样一个大前提,即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金融人才,换言之,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要在国内就业工作的,客观而言都是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它决定了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否双语都不应该脱离中国的前无古人的复杂而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身。

其次,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情境依赖性。西方成熟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条件与我国发展中的改革实践有很大的距离,就和我国关系重大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来说,现代经济学有关改革和发展的许多理论,既难于解释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也难于解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的成败;而西方的经济学大师在解读中国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时候经常犯错误也就是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特殊性所致。到国外留学学习社会科学的人在回国后都有一个结合中国的实际重新认识和检验外国理论适用性的过程,否则食洋不化、生搬硬套就会产生教条主义的恶果。本土的大学生能够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可以和教师以及同学之间就国内问题的各种科研成果和思想观点充分无障碍的交流,获得更多的教益。

第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创新需要培养大批了解中国问题的理论工作者。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也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的实验场。各种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也在中国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北大一次演讲中提到,“21世纪中国会出世界经济学大师,我们将迎来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中国经济学家应该比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在了解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的问题上有优势。”因此,国内高校培养研究型金融人才,应当以研究本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致力于中国改革发展的创新型学者。

可见,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需要继续发挥国内传统的纯母语教学的内容优势,通过本土教师的双语教学和研究,将现代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国际经济规则与我国正在深化的市场化进程相结合,根据我国的经济制度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国情,来讲解和阐述理论的前提、基础和应用范围。如此将国际国内融会贯通,打造出本土化的内容优势。

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优势的发挥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本土双语教学在国际化的语言能力和中外兼备的内容两个优势来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呢?

1.语言能力方面

笔者根据自己的双语教学经验总结了一种Rock and Roll滚动式双语教学法,所谓Rock,就是上课强调互动,学生经常需要讨论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是动感的;所谓Roll,就是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英汉滚动进行。具体来说:开学第一次课就要用一部分时间来讲英语,通常是一些介绍概念和常识性的内容。接下来的时间用汉语简要复述前面的内容,让学生印证自己究竟听懂了多少,胸中有数。在接下来的内容可以用汉语讲,到第二次课上课开始的英语时间里滚动前次汉语授课的内容,然后继续用汉语讲新课。以后每次课开始都有一段时间用英语讲课,每次课堂教学安排的内容都有汉语和英语两个板块,其中英语时间主要是回顾前一次课上汉语讲授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要求用英语回答,比较各种观点和概念,要求学生用英语讨论等,时间在30~60分钟不等。

通过Rock and Roll滚动式双语教学法,学生有了机会和教师用英语交流,教师也可以判断哪些问题学生还没有掌握好,没有把知识英语口语化,哪些学生课后还没有看书。通过这种滚动也克服了师生双方的惰性,增加了课后使用英语的时间,教学互动也不容易冷场,一些外语水平不好的学生也有了信心继续选择双语课的学习。在实行学分制、母语课和双语课平行选课情况下,一些学生虽然选了双语课却可能一时畏难而半途放弃。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最初对双语课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提高兴趣。Rock and Roll滚动式双语教学法便于教师调节教学内容的难易,对于复杂或重要的问题可以适当些重复和强化,对于一些国内问题共性的方面要求掌握英语的表述,特殊性的方面则用母语交流。这个方法笔者通过几轮实践认为效果是好的。

2.本土内容方面

发挥双语课内容优势的关键在于将教学的关注点聚

焦在与金融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国内问题上。当前国内金融专业双语课普遍使用外国教材的情况下,通过双语课任课教师的研究工作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知识点来补充,以弥补国外原版教材的先天欠缺。

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双语教学的开放性。在引入国内问题时,可以采用来自国内的英文版资料,还可以结合外国相关原文资料进行对照,启发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积极探索构建知识,分析和判断实际问题。以国际金融学的双语教学内容为例,国外的教材介绍汇率制度及其选择理论,不会具体介绍中国的汇率制度的变迁和改革,这样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本国教师自己去研究并综合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相关管理当局的观点来进行全面介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但介绍了国内学者的意见,也对比介绍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著名学者对中国汇率问题的不同看法,还特别聚焦当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动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和综合分析,通过课外研究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本国汇率制度问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把握其发展演进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3.进一步发挥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优势的建议

进一步发挥双语教学的比较优势,使国内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具体建议如下:

(1)双语师资培养方面。从语言能力培养来说,以外语为母语的专业教师最具优势。从内容来说,对本国实际有深入研究的专业教师最具优势。但是,前者不了解国情,缺乏本土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优势;后者的外语能力如果不能自如地表达,也容易丧失语言能力优势。目前学界有一种单纯贬低本土双语教师,主张高薪聘请外国教师承担双语课的倾向,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如果全面推行容易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不利于高校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笔者更倾向于立足本土专业教师队伍,致力于通过选拔培养、合理配备等措施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的外语教学能力,形成良性的双语师资培养机制。国际化的学生需要国际化的教学来培养,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从而把握双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高水平的科研才能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内容优势也是和教师的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有鉴于此,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本土双语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继续在政策上、经费上向双语教学倾斜,支持双语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访学和进修,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教材建设方面。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外兼备的双语教学内容要求内外兼收的双语教材相配套,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和流畅。当前双语教材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教材,而这些教材是根据西方国家自身的情况面向本国学生而编写的,涉及中国内容很少。不加分析、不加取舍地使用这样的教材来给中国的大学生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脱离实际,对中国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模糊不清,既不利于其今后职业和研究的发展,也同高校培养大学生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不相适应。

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改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批金融专业系列双语教材,比较原版教材在篇幅上有了一些删减,并少量补充了有关中国情况的简单介绍,改编后的教材在价格上接近国内同类教材。应该说,这批双语专用教材的出版有利于全国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推行。但是,这批教材包括配套的教辅材料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错漏和不足的问题,通过各地的教学实践不断被发现并在教学中纠正、补充。经过了一段时间教学科研的积累,完全可以组织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符合实际的金融专业系列双语教材,使现行双语教材及时得到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