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购物;三亚;购物软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旅游购物作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并且为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收益。所以,国际上发达的旅游目的地都将丰富和提升旅游购物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几年,借助世界小姐大赛等国际赛事的成功推广,三亚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一直偏低,仅占两成左右,这也严重制约着三亚旅游总收入的快速增长。经过政府的极力推广,旅游购物比例有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还是很缓慢。反观世界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购物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购物更是高达60%以上。来自中国国旅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人均购物已经超过200元,海南目前仅为114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与海南相距不远的知名岛屿目的地冲绳岛和济州岛,人均购物消费已经超过500美元。

作为一个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商业发展进度远远落后于旅游业是不争的事实。三亚购物存在的问题是产品不丰富,物价高,小商品街乱杂,质量低劣。游客普遍反映,三亚的大型商场太少,国际品牌太少,该买的东西白天逛景点时已顺手买了。晚上只好呆在宾馆里上网、看电视打发时间。除此之外,在购物环境、质量保证、服务完善等方面比起同类旅游度假目的地差距也很大。

一、旅游购物的内容

旅游购物是以“旅”为主,“购”为辅,因而旅游者购物时则更注重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礼品性,注重它的包装和造型,而对实用性方面则相对要求低一些,因而旅游购物过程中,旅游者购买的往往是带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购物旅游作为以“购”为前提的旅游活动,其所购买的旅游商品已脱离了传统上“旅游纪念品”的范畴,要求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往往注重其实用性和经济性。当然,这与日常生活中购买一般商品比较对商品的包装、造型也不能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购物市场是一个缩小了的日用消费品全国市场。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将旅游购物市场作为缩小了的全国市场进行开发,使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开发与全国消费品发展趋向相适应;同时,运用旅游商品的广告传播功能,将这种地区性的名、优、特商品推向全国市场。通过购物旅游市场启动其他市场,拓展企业销售途径,能使企业取得比其本身市场更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开发购物旅游及其市场的重要目的所在。

二、旅游购物的意义

1.旅游购物是提高地区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之一

旅游业的进一步增长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约束:一是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刚性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受到限制,边际增长率越来越小;二是受旅游消费品质量、价格、消费者主观心理因素以及社会购买力等影响,弹性消费市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因而,旅游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源泉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开发旅游新产品增加供给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并且刺激需求,从而扩大市场规模,这是一种外延式扩张;二是对弹性消费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挖掘,通过对旅游购物、餐饮、娱乐市场的管理和整合,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刺激旅游者的购物、娱乐和餐饮需求,这是内涵式扩张。内涵式扩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购物旅游,提高旅游购物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比例。购物旅游发展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取决于购物经历的增值和集约促销宣传活动的效果。

2.购物旅游是旅游创收的重要来源

旅游经济效益和创汇能力主要体现在旅游收入多少,而旅游收入即游客消费支出总额,其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接待人数和旅游消费水平。前者受旅游接待能力、旅游环境容量及客源的制约,属于速度发展型。后者则要以最大限度满足游客消费需求为条件,旅游消费水平提高程度取决于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的程度,属于效益发展型。而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的花费是“活消费”,需求弹性大,范围也相当广泛,其旅游经济收入具有相对的无限性。为此,许多国家都在购物旅游资源开发上大做文章。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己成为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旅游者的购物消费对旅游目的地来讲,是实实在在的货物出口,比正常货物出口贸易有更大的优势,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3.购物旅游促进了传统工艺发展

在购物旅游过程中还有很多旅游者喜欢采购旅游购物促进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和其它民间传统纪念品。有些传统手工艺,由于不适合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已多年不再生产,手工艺术濒于人老艺绝的窘境。这类传统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通过购物旅游进行销售,让更多的人们接触到民族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具有文化传播与继承的意义。国内外实践还表明,购物旅游的活跃,不仅拯救了一些濒临灭绝的艺术及手工艺技术,促进其发展、创新,而且还会对一些面临衰败的行业,通过实用产品艺术化,得以起死回升。例如原来要消失的生产纸扇、油布伞等工厂,如今变成了购物旅游及游览的新热点。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在合成材料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身着树皮衣的原住民已难得一见。而今,这一失传多年的古老工艺,正在陈淑燕的手里,重获新生。

你听说过树皮做的衣服吗?想象一下:一件件以树皮为布手工制作的“树皮衣”是什么样子?微微泛黄的自然色泽,装饰着原住民的菱形图腾纹样,有的直接用天然植物染料随意挥洒,有的却不施装饰、嫩白如洗,展现出本真活泼的形态和原始质朴的冲击力……

这仿佛来自远古时代的“树皮衣”在世博期间“工艺•绿色生活演绎”台湾手工作品展上亮相,引来一阵惊叹:原来树皮也能做衣服,而且这么漂亮!创作这些树皮纤维服饰的,就是陈淑燕。

大自然的召唤

太平洋岸边的花莲新社村,傍山依水,植物环绕。五年前,陈淑燕从台南搬到这里,立刻被这里的原住民葛玛兰族吸引。她租下临海的平房,并将自己的“树皮布大本营”设于此处。“海景房”的屋檐下挂着一些收集来的树皮和枝干,包括构树、月桃与香蕉丝等,都是她创作常用的材料。伴着邻里的鸡犬之声,家养的两只小狗在小屋自由进出――陈淑燕的创作舞台,犹如一道风景。

作为一个汉族人,陈淑燕却带着编织手艺进入原住民部落,也编织出艺术与社群的新关系。这样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开始?

大自然是陈淑燕“纤维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出生在台东鹿野乡村的她,打开家门就是高大的都兰山,四周被绿油油的茶园所包围,两旁则是相思树与竹林护卫的小径。小时候的她就爱赤脚在中央山脉下的台地间奔跑、留连,那是大自然教给她的人生第一课。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掀起一股乡土文化热。带着内心蛰伏许久回归乡野的思念,由艺术专科毕业的陈淑燕参加了一次原住民部落的音乐考察。回想起当时,完全是一股知识分子下乡重新认识土地的素朴热情。

在那里,当听到孩子问起“这个在哪里?”老人就把手一挥:“用手去找!”这种自然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陈淑燕,也让她有了一股想要为原住民做点什么的想法。“拍记录片、研究人类学或是采集民族音乐,都是很容易找到的方式。可我想试试看,是不是可能用艺术找到一个切入点?”

1992年,台湾已经有少数艺术家开始用纤维材质进行创作,用麻线做地毯编织画的陈景林老师就是其中之一。陈淑燕在偶然的机会下看了他们在福华沙龙的“经纬之间──纤物三人展”,她非常震撼。原来,纤维不仅能做工艺品,也是纯艺术创作的原材料!

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陈淑燕的艺术取向渐渐明晰起来。2000年,她进入台南艺术学院研究所,决心专修纤维艺术。一开始以绳线的纤维编织为主,后来追溯到了纤维的原始功能――制作树皮布。对陈淑燕而言,树皮布的魅力不仅是和大自然的亲近,更在于它更本源的创作方式:“织布是纤维的经纬交织,而树皮布则有很大的不同:在制作中,每一根纤维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有自己的个性,通过捶打,能让纤维分解后在自由的状态下彼此纠结成天然布料。 ”

如同绵延全身的经络一瞬间贯通,她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表达方式!

用历史给生活上一课

从研究所毕业后,陈淑燕应台湾史前博物馆之邀回到台东,在原始编织研习营担任讲师,希望让他们通过重新接触原始工艺来激发原创精神。可是,这是一项濒临失传的工艺,年轻一代几乎不了解,这课该怎么上?

拿着半个多世纪前人类学学者的调研报告,陈淑燕琢磨了很久。最后,她结合自己的纤维编织经验,让学员们从实验中了解到了树皮纤维的历史和工艺。

两天的课程,陈淑燕安排得井然有序,她带着学员们上山采集构树,让离开自然许久的族人再次亲近山林,在阳光与微风中吸吮着打出的树汁气味;透过手的操作和身体的劳动,让植物的原质之美流露出来,她再参照许多创意启发,激励大家由这样素朴的美去创作各自内心的感受。其中更安排学员到当时正好也在尝试重新制作祖先树皮衣的阿美族都兰部落,长老的现身说法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从不了解到好奇再到熟悉,两天的课程结束,不少学员开始对这门古老的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书本上的历史记录被复原成当下活生生的创造,再反哺给历史的创造者,陈淑燕觉得自己并不只是在“帮助”原住民朋友,而是真的欣赏、体会他们的生活智慧,以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给他们启发,让他们与母文化更好地联接。

2004年,陈淑燕到花莲县新社村,带一群噶玛兰族妈妈们做纤维编织。当时基于文化传承的动机,不少当地妇女已经重拾起传统的纤维编织工艺。因为已经有工艺基础,陈淑燕就给她们介绍更多审美和设计上的想法,为传统赋予新意。

为了让学员们有更好的凝聚力,陈淑燕号召了一些村民以传统工法,在海边盖了一间茅屋当工作室。无奈工坊运作不到半年,一场意外的大火让整间工坊付之一炬,对于刚起步的工坊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工坊用来年申请到的一点经费,改装了两间闲置民宅作为工作室与展场。学员们有了创作,也会卖给观光客,但由于价格混乱,并不足以维持生计。陈淑燕开始思考,如何能让这些手工艺能从传统编织的格局,提升为更精致、更能与当代生活接轨的创意产品?

除了留住手艺和吸引年轻一代的新血加入,挖掘材质的艺术性,让更多人了解它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

“活性编织”的互动与探索

为了唤醒人们对树皮布等天然纤维的感官体验,陈淑燕以树皮、竹藤纤维为材,通过锤打、编织等工艺创作了几个大型的装置艺术,并带着它们到全世界展览,让更多人接触到纤维的质地与美感。

“我关心人作为主体,和环境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你可以在与树皮互动的过程中与它对话。”陈淑燕的作品时刻强调着与人的互动。《轻击着、那回声》是陈淑燕的得意之作,树皮的原始保护层意象,让观众置身其中,如同被某种环境所包裹。而她的成长历程以可见的方式通过材质穿透出来……

加工植物纤维主要依靠人力敲打,这项工作看似乏味,陈淑燕却乐在其中。她觉得,捶打对树皮来说很像外在的磨练,这种重复的、大量工作的状态,会将自我也投射进作品中去,从中,她发现了树皮制作的心灵疗愈功能。“用手处理材料是极具身体感的劳作,会带着心沉静下来。这会让人的心学会跟自己和谐相处。”

2005年,陈淑燕的作品入选立陶宛国际织物双年展,以纤维艺术为主题的“从洛桑到北京”双年展已经举办了七届,她都是参展艺术家。她说,之前是站在研究和推广的角度上搞创作,希望能让更多人接触到这种媒材的质感与美感,以及关注到自己和身处环境的联结。接下来一年,则希望更专注于树皮布和手造纸的研发与创作,创作更细致、深刻与诗意的作品。

不久前,陈淑燕为新村小学搭建了一个树皮纤维的绿色走廊,她在主体结构旁的角落种上爬蔓植物与蜜源植物,使其自然地攀爬生长,并吸引昆虫来访。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植被将取代旧的骨架,作品就是一个新的生命体。在工法上,陈淑燕与当地原住民合作,以他们原本就熟悉的鱼篓编法作为基础,开展出新的造形与结构。看着传统技术做出新的建筑,村民们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一个不了解原住民文化的大学生,到树皮纤维的教学者,又从华人地区最早的树皮纤维创作者,到一个到处推广树皮纤维文化的艺术家,一路走来,陈淑燕都在不停地探索。

而今,陈淑燕正在考虑如何让城市里的创作者和邻近农村合作,让村民生产树皮布之类的天然素材,再让设计师购买这些素材,生产出创意产品,在城乡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是一种抽象的编织,就像纤维保持各自独立的个性但彼此交织成一个有弹性、活力、会演变的整体。”这是集体协作的成果,也是共同努力的结晶――将艺术与社群编织在一起,这也是纤维艺术带给她的启发。

或许,不久我们就能看到树皮布以“公平贸易”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也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将是一个愿景。但基于她对材料、技术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让我们相信,她较之一般的工艺创作者看得更深,更远。

树皮布制作工序

1. 采集。选择树木以直而少结瘤,当年生一年以内尤佳。采集尽量以侧枝为主,不妨碍主干的生长。锯下的枝干,谨慎地裁切合适的长度,将树叶、分支去除。

2. 去除外层表皮。用薄制铁片,或刀片,将最外层带有斑纹的咖啡色表皮轻轻去除;留下完整而洁白的内层皮)

3. 剥皮。使用锋利刀片由上到下直线纵画开树皮,将内层皮与木质部分慢慢剥下分离。

4. 卷起,浸泡水中。打前尽量使其不接触空气,避免氧化变色,亦有软化胶质的功能。

5. 打。按照次序地在摊开的树皮上逐一打,犹如编织的次序。力道要均匀不宜过大。制过程中专心观察树皮的变化,因为自然成长的树皮会因环境的原故而厚薄不均,所以打次数与力道会有所不同。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市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取向的体制创新以来,我市农村工业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区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4年底,全市乡镇工业产值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7亿元。基本上形成了机电、船舶修造、化工、光学仪器、电子按摩器、五金工具、石板材、农副水产品加工、竹木工艺纺织、陶瓷、调味品、服装等行业门类较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涌现出了一批象福安万达电机,福鼎海鸥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创名牌产品。随着近年福宁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温福铁路的动工修建,各县(市、区)一批工业园区的启动开发,预计今后几年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将会明显加快,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1、重点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培育改造和结构调整,我市农村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电机、食品、建材为主导,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为重点的3+3产业发展框架。其中福安的电机电器行业2001年就实现产值3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1%,到2004年产值达到58亿元。2001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多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2004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达81亿元。我市石矿资源丰富。以福鼎玄武石材为代表的建材工业,2001年实现产值约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和冶金等产业,目前,所占比例虽然不大突出,但近年技术改造力度大,科技含量提高较快,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明显,将成为下一阶段加快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去年我市把发展工业集聚区作为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和承接项目载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从去年的大发展转为今年的巩固与提高。各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园区内企业建成投产236家,已投入建设资金20.2亿元。入园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园区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开发使用率不断提高,基本做到建设与投产顺序进行。

古田县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00亩,首期计划开发310亩,经严格考核推荐,日前,由农业部授予该县玉田农产品加工区“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工业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我市首次获得这一殊荣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福安市企业局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积极主动协助工业办做好企业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办理有关征地手续,协调解决相关事宜,受到企业的欢迎。地处山区的寿宁县利用寿宁山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武曲工业小区两年签约投资总额逾3亿元,完成投资1亿多元。使武曲工业聚集地今年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工业接涌而现,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其中在该工业园区落户的宁德市汇通钢业有限公司今年产值可达2.6亿元,成了该县重点龙头乡镇企业,标志着寿宁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出现新的亮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情况好于往年,增长速度提高,盈利水平上升,还出现许多新的亮点。一是传统产业升级,茶叶、食用菌、手工艺等传统产业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尤其营销能力不断增强,有一、二十万人从事销售活动,在全国十个城市开辟了数以千计的专卖店。另外产品品质、外包装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有16个产品被套列为省级名牌产品,有六十多家企业被列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新产业不断出观,如紫菜加工业从无到有发展非常快,目前福鼎、霞浦已有110多家企业从事紫菜深加工,产值达2.79亿元,销路十分看好,海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兰”牌紫菜以优良的品质和精美的包装在市场上盈得良好的声誉,产品远销山东、上海等地。三是小产业变成大产业,如虎贝乡黄家村的中华蒸笼,90年全村蒸笼产值不及10万元,如今年产值已近4000万元,产品漂洋过海直达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4、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投入机制多轮驱动,加快了我市农村工业实施新建、扩建、合资、嫁接改造以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人才的发展步伐。拓展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空间。机电、医药、化工、化油器等重点行业已拥有部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制造工艺、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和精尖、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上升。如精密铸造、永磁电机、光学仪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产品快速增长。

今年我市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创名牌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开发新项目,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扎实开展“科技兴企”活动,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我们把提高乡镇企业产品的质量,新产品开发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来抓。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共开发新产品21项,规模以上企业投入技改资金4.5亿元;二是组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品展销推介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13家重点企业参加招商活动,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加强联系,构建技术破解难题的服务平台,有效地促进企业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拓展市场份额。

5、产品市场稳步拓展

随着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村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外向市场不断拓展。产品销售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出口比重逐年提高,电机、电器、三车配件、精细化工、石板材、竹木工艺、食用菌和水产品加工等大棕产品拥有较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产品销往亚、欧、美、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电机电器行业已有13家企业获得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电机水泵产品50%以上销往国外。同时福安革新电机厂等企业到缅甸、越南、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外办厂;将带动国内配件出口,为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村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起步晚、成长慢、先天不足、后劲不强的突出问题。随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区域间的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更加剧烈,我市农村工业水平低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凸显出来。主要约束因素表现为:1、主导产业优势不时显;2、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企业管理粗放;3、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4、农村工业资金筹措渠道困难;5、发展环境不宽松。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按“三个层面”推进八闽发展的决策中把我市列为全省实现第二层面发展的战略区域。实现这样的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更加重要。闽东要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解决因经济落后可能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竞争压力,就必须把加快发展工业特别是农村工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才能为加快闽东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步伐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必须在六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新的进展:

1、出台优惠政策,在农产品的加工上取得突破。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以上。我国平均水平为80%,而我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因此,象我市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运用工业生产手段及其技术设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地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升级步伐,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超常规发展,为缩短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创造条件。

加快农村工业化也是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缩小三大差别的必然要求。解决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不能局限在“农”字的小范围,应当走出“农”字解决“三农”问题。如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必须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的扩张。技术的进步将对农业产业化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工一体化等新型生产组织逐步形成,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工业化向农业技术、人大、资金、产品的渗透,必然引发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走向其他产业,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镇、三资、个体、私营等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成长,而且为促进城镇化的聚集进程提供了原动力,从而缩小了工农间、城乡间的重大差别,创造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促进农村对物质文化、科学知识的普遍需求,不断培育形成大批的乡镇企业家、农村能工巧匠、农民技术员和技术带头人,为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间的差别提供了条件。因些,必须尽快出台我市农产品加工规划和优惠政策。尽快实现我市农村工业化全面振兴之日,也就是闽东社会繁荣,农民实现全面小康得到可造保障之时。

2、在优化农村工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上取得突破。

以培植改造和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为主线,项目开发为重点,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三个优势产业和船舶、医药、三车配件三个新兴产业,重点实施培育主导产业“中心”和扶植特色发展“基地”战略。目前,要以福安电机电器、福鼎化油器、柘荣医药业、赛江船舶修造业为依托,培育形成四个优势产业中心;以玄武石材、鹤塘石材、秦屿水产品、三沙三车配件、赛岐打火机等产品为重点,扶持构建10个重点产业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四中心”、“十基地”对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建筑石材、医药化工、三车配件等主导产业实施重点改造、重点扶持、重点拓展,培育产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

3、在优化布局,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上取得突破。

把上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有利提高集聚效应,有利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环保的角度出发,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结合市、县、乡(镇)工业小区开发,推进合理布局。加大对福宁高速公路互通。乡镇,温福铁路站乡镇以及福鼎、寿宁北部、古田南部乡镇开发,建成1520个各具产业和产品优势的工业卫星镇,促进连片聚集发展。促进沿海与山区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产业协调与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在调整企业结构,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取得突破。

产品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企业规模实力的竞争。因此,要把抓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壮大产业优势的立足点。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淘汰劣势、整合资源、奖励联合、扶持规模成长等组织形式,抓大做强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的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做好技术改造工作,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企业走联合、兼并和收购的路子,成立企业集团。

近期内,要通过建立优、强企业评价体系,设立企业创规模奖励基金,贴息贷款以及制定优、强企业用地,用电价格优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规模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做优做强。近期,先抓好万达、德丰、大地、华美等机电重点企业和白马造船、柘荣力捷迅药业、福鼎玄武石材、寿宁三祥冶金、福鼎海鸥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和扩张发展。

5、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上取得突破。

一是改良和创新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珍惜企业家资源出发,营造尊重企业家人格,重视企业家地位,崇尚企业家事业,激励企业家创业,维护企业家权益,培育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对那些经营有道,做出社会贡献或创优强企业、创名牌产品的企业家,各级政府不仅要给予奖励,而且要给予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

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要为企业员工提供不断学习,交流、开阔眼界的机会,提供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素质的便利机会。

要把培育企业家队伍与壮大农村工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要鼓励农村工业引进人才,力争在近年内建立起农村工业企业高新技术,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库。

三是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传统手工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工作室 教学模式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这就需要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大城市及至三线城市对会计人才都是有很大需求的,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面临待业或转行。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使得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流于形式,我认为可采用会计工作室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室模式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实践场所,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互为融为,并以此为载体,搭建起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的转化桥梁。在工作室教学管理运作模式下,直接深入的对学生进行社会性模拟学习,缩短了学生踏入社会的适应期,更加自信的踏上会计工作岗位。

一、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现状分析

(一)欧美地区

欧洲的会计教学与企业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系实行校企合作教学,学生可根据企业所给出的项目和自身的专业来学习。在工作室中,教师只进行关键性的指导,而学生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另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如密歇根大学里设有多种类别的工作室,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跨系跨专业选修人文知识、商业知识、会计知识等理论性课程。

关于专业教师队伍的配置,芝加哥大学有着相对完善的体制。学校2000多名教师中有70%为专职教师,其余为课程教师。教师和学生比例保持在1:6以内,先后有89位获得诺贝尔奖,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课程内容也是以课题的形式结合社会中的实践项目进行的。

(二)亚洲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久负盛名,所提出的“教学工厂”理念将类似工厂运作模式带到教学中来,形成学校、教学工厂、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通过参与企业项目与研发项目,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会计人才,同时对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生产能力也起到了深入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工厂”的理念下,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模拟(simulation)到模仿(emulation)到融合(integration),最终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缩短了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的距离。

南理工“工作室无界化”理念,倡导团队意识、资源共享。学院内设有大量专业工作室、实验室进行教学,不论是培训、研发还是管理,都可以打破原有的界限进行组合,把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项目有机的组合到一个工作室中,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加强不同学科的交流,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

(三)国内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因会计专业职业性的特点,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实现教学实训和岗位技术服务的零距离对接,工作室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开展最早。学校与当地的十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经历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第三年以就业的形式在工作室完成其他课程,学生实现了在学习环境中建立对未来工作过程的整体认识,做到课程教学与公司就业的自然过渡。

二、国内外会计工作室研究的趋势分析

虽然国内外的会计工作室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教学标准体系,但从会计教学理念分析与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来看,会计专业工作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实现。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尽快进入状态,适应公司的运作节奏,这就要求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公司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求相一致。工作室的岗位就是实际的会计岗位,而学生的工作任务就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解决了学生毕业后拿到真正会计核算资料一筹莫展的问题。

二是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室中,各类任务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操作的了解。工作室模式改变专业教师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同学近距离的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是重视对工作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实施分段性的教学改革。在工作室中,学生一方面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将理论教学、技术服务与实践融为一体。能准确把握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促进会计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三、会计工作室及其相关理论

工作室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的包豪斯(Staatliches Bauhaus),他实行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并与技能实训相融合,并根据这一理念诞生了最早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作坊式教学模式。这种作坊的教学形式就是现代工作室的雏形,它对今天工作室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工作室

工作室(Studio)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工作室往往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集体,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设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平时各自负责各自事务,重大事务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

(二)教学模式

模式(model),即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高度总结。教学模式(teaching model)是教学活动及理论的具体化,是实践教学的概括化,教师授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范式进行工作的行为。最早把“模式”引入到教学领域的当推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具有稳定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活动的程序。

(三)会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会计工作室模式的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将现有的教室教学系统转变成工作室教学体系,建立与会计行业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工作环境,将工作室作为配合专业教学所必须的实训场所。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工作案例,以会计项目为中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强调过程实践活动。其中心和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多个岗位的技能训练,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四、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基本内容

1.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研究并制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会计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专业实践技能、动手技能和操作技能进行岗位分析,以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并构建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和创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形成各工作室的规章制度。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围绕具体工作任务开展的岗位实训项目教学,实现工作任务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3.开发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的任务或岗位要求为主开发和编写岗位项目教材,加强会计专业的文本素材、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案例、文献资料等资源库建设。

4.进行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不仅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者,更成为教学经验的总结者、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优秀会计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与管理,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5.研究探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及评价机制。探索灵活安排教学和实习时间,落实专业课程中工作室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在工作室完成的任务和工作表现折算成学分,实施弹性学制。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路径,保障工作室人才培养有序开展,并逐步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二)实施方法

在围绕会计专业工作室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进程中,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同时借鉴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和书籍著作。

1.文献研究法。及时了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了解当前会计专业工作室改革的最新实践及研究动态,围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室模式调研报告,通过多种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为本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情况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另外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场地、教材资料等)。向参与会计工作室模式的企业实践专家、教师、学生了解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3.专家讨论法。有针对性地召开会议,根据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意见,初步执行会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工作室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会计专业“工作室”专业师资队伍的配置。

4.行动研究法。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将探索研究结果与运用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的系统研究,以试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取得经验后,再进行面上推广。

5.综合调查法。采用谈话、问卷、现场观察等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参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学生前后发展状况及企业的反馈信息,为全面构建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6.经验总结法。参与研究的教师,对研究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文章和学术论文。同时,采取总体规划,分段推进的策略,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汇总各阶段研究情况,最终形成整体性研究成果。

五、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运行和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师资力量

本项目的研究成员以专业带头人与青年优秀教师为核心构建了“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团队合力,大都是具有中高级职称,学历为本科或研究生,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完成研究的保障条件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办学的理念之一。学校的各类多媒体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精品课程网站、3D仿真会计分岗实训考核平台及全省协作共建核心课程数字资源等一批课程资源建设成果;还有每年购置的各种会计专业软件与资源,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现有会计事务所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和会计岗位核算实训室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外实训基地13家,为研究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撑。

六、实施会计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意义

工作室模式的体制建设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了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会计专业岗位分析入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分析,以课程论与实践论为基础,围绕所需能力开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二是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的课程改革,组织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将教学过程与实践融为一体。采用“订单式”、“双导师制”等校企合作多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三是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合作为依托,互惠互利。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依据,结合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增加企业方的责任意识,使工作室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创新性,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有名无实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探讨.学苑教育.2015.1.

[2]蒋新革,牛东育.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14.03.

[3]郭劲夫,李娜.“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探讨.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蔡军南.高职院校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例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