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合作学习的简述
传统的静态化数学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取代。合作学习是指集体中的部分个体所形成的小组或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任务,在积极探究,自主论证,合作交流过程中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存在差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同学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 合理安排小组,加强合作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仅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组合,尽量达到组合“最优化”。每组中适当的安排成绩存在差异的同学,使组内的同学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存在差异的小组使小组内有丰富的信息共享,激发更多的观点。同时,教师应适当听取学生的观点,将学生的个人情况考虑在内,加强小组内的合作,指导学生在合作中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完成上级的指示。在倾听与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
(二)适当给予引导,加强学习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应先摒弃自己的传统思维,与学生形成平等地位,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换,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自我控制监督的能力较弱,心理和生理都处在发展阶段,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基础。合作学习时,学生面对大量丰富的知识,难免出现毫无头绪的茫然现象,这种情况需要教师采用适当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
(三) 组织小组讨论,夯实基础
在组内的交流讨论后得出的结论与所有的小组分享,启发每位同学更深入的思考。在各个小组内对每位成员的表现进行讨论评价,也需要对每个小组整体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评价,在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合作交流的过程。面对大家的讨论评价,对每组的思考方法与知识积累进行交流,由教师分别补充每组欠缺的基础知识,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自我评价以及对其他成员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面对赞扬与夸奖,不骄傲。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同学的互相表述需要丰富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每当出现新的思维碰撞都需要重复基础知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恰巧也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四) 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新型的教育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与合作学习相适应的的要求。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学习地位,才能将每位学生与教师紧密相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充分合作。在合作期间,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在学生中起到调节和促进的作用。通过教师角色的变化,学生会正视自己学习的态度,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自己主动的进步,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为学生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保驾护航。
(五)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发散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缜密逻辑的学科,但在不同的思考方式下会得出相同的结果,每种解题的方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在合作讨论时将学生优劣互补形成优化组合,创造“头脑风暴”式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合作的同学在讨论学习中,提升了课堂中的参与机会,不易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因此,在拥有大量基础知识时抽象简化出知识点,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掌握教师需要反复强调的重点,学习更自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素质教育被大力提倡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使每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对自己的学习其主导作用。在自主的交流学习中,学生更易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格基础。
2.培养群体协作意识
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教育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期,心理与生理尚未成熟,同时,由于现在校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在班级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合作学习培养了孩子在集体中端正自己的态度,为集体效力。组建小组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集体,而不是独自解决问题,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合作交流中,每位同学都会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又需要倾听别人的想法,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中,一些内向的同学不能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调动集体的氛围,使每位同学都可以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集体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各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拓宽自己的思路,而且在合作中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倾听并完整恰当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合作学习是一种轻松、自由、公平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小组同学共同达至最终的学习目标。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长福,谈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2011(09).
一、多用赏识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写得真认真”“比以前进步多了”“太棒了”“继续努力”“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老师为学生鼓掌,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向学生鞠躬,老师为学生的金点子“命名”(如好的解题思路称为‘某氏法’),师生本平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敬畏、仰视你的学生吧,说不准你的讲台下面坐着牛顿、马云呢!
二、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10个苹果,小红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 10+2=12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 10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 12 ,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三、多一些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的语言
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分析得太透彻了。换一换,你来当老师,好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的想法太新奇了!老师要向你学习!”“不要紧,坐下慢慢想,凭你的聪明,再给你些时间,你一定会回答好。…...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重视语言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评价,如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让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近,拉近师生距离。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满怀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前进,取得学习的成功。
关键词:情感化;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76-0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始终充满着情感的交流,一个好的教师会通过语言、教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投入学习。教师是爱的使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要用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一、理解学生差异,给学生平等的感觉
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阂。
例如,对待班级中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急于将他们与班中的优秀学生比较。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方式来缓解学生怕学习的紧张情绪。如果是学生因为懒惰、不愿意学习而造成的,要予以及时的批评指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二、尊重学生,给学生爱的力量
教师尊重学生要象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让“教”为“学”服务,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后进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后进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在教学数学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解答,鼓励一题多解,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在作业批改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分析,如果是因为计算中出现的失误,就在这个出错的地方圈出来,学生订正时可以很快找到错误的原因,订正好后仍给他打上“√”,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出错时减少一些负担,印象也比较深刻。对做得正确又字迹工整的同学在等第“优”的右上角加上一颗“”,对于进步较快的同学也适时加上一颗“”,使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更高了。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
三、相信学生,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学生得到落实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下发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在这一教学中,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全班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讨论,分别在全班交流,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实践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同时,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棱、面、顶点的理解。
四、鼓励学生, 给学生进步的动力
一、绘本与习作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符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
绘本与习作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小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和小学生熟悉的环境,是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任何语言描述都没有绘本展现的实际、形象、直观。绘本与习作的应用是小学低年级学习数学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没有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或者是教学绘本,只是通过自己语言描述让小学生去理解。学生会感觉模糊不清,同时对描述中的知识环境也会变得模糊、笼统,不知道怎么办好。我们对低年级的数学内容通过简单的绘本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绘本就可以感觉清晰、具体,而且还会高兴地去欣赏绘本描述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我们通过绘本与习作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些什么内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些知识学习的意图是什么都会很明显。通过对绘本的观察,他们可以从已知条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这就是绘本内容与数学知识无缝连接。
在教学过程中,都创设情境这么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合理设置会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绘本与习作能够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小学生喜欢在自己熟知的环境中表现自我,他们没有约束感,同时他们没有压力。我们通过绘本与习作让小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在绘本与习作中发现的毫不保留的说出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活动。
绘本与习作可以让学生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探索社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实际收获。比方说小学生在绘本教学中学习了数字,他们走到熟悉的环境里就会数数字。数一数什么有几个,只要是自己学过的数字。他们总想表述出来,展现自己的聪明才华。我们的绘本与习作只要设计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智力的发展,把属于学生自己的感觉、领悟挖掘出来。
二、绘本与习作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协助小学生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我们知道在同一张画面上小学生看到的内容并不是全面的,他们只是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每一个学生对发现的内容都存在一样或者是不一样的表述和看法。当他们把这种表述和看法汇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有一种取长补短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绘本和习作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本”,采取符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措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绘本与习作来展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整合交流的知识点,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绘本与习作练习中,我们的学生发现问题时,总喜欢与自己身边的同学交流,探讨。
三、绘本与习作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