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第1篇

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既没有创业资金上的搀扶,又没有相关的政策搀扶,完全处于一种“无人问津、自生自灭,谁有本领谁开展”的景况。

村级集体经济大多是“趁一时之机”,或靠资本、或靠机遇抓些收入,并且“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并没有抓住时机做大做强,一旦机遇损失,也就落空了开展的潜力。

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构成有用的村级积聚机制,多是一次性投入,“有几多钱,办多大事”,随后便“现来的福现享”,将集体收入“吃光抖尽、一个不剩”,没有久远的计划,缺乏用于扩展再出产、再开展的投入,碰着好的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而眼睁睁地损失开展的时机。

相当一局部村既无资本又无资金,经常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主意、没方法”,处于一种很无法的境地。

建议与对策:

一是以区、市、县三级尽快树立“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搀扶基金”,参照“双带”资金的运转形式,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有资本、有项目、缺资金的单薄村赐与搀扶,处理他们“有主意、没方法”的忧恼,使他们尽快走出“空壳村”窘境。

二是以区上出台搀扶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强大的政策,量体裁衣,分类看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逐渐树立搀扶村级集体经济开展的优越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开展。

三是树立乡村公益事业建立财务奖补机制,根据上年度农人人均纯收入增进比例,逐年加大对村级的财务资金转移付出力度,实在支撑村级集体经济开展,推进新乡村建立。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柴胡店镇党委政府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美丽村居建设为契机,以产业为支撑,以党建为抓手,一村一策进行专题研究,分类实施,做到增收措施切实可行,确保年底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40个村,其余村庄全部实现村集体收入超3万元。

一、启动美丽村居建设,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柴胡店镇第一批、第二批12个美丽村居建设村,全部启动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托管工作。下一步,对小冯、双庙崔等7个计划启动的第三批美丽村居建设村,同时启动土地流转工作。

二、盘清家底,充分发挥“边角经济”的经济效益。柴胡店镇对辖区内132个村庄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开展专项“清家底儿”工作,通过依法收回被非法侵占的闲散地块,按程序对外租赁或集体经营,重新签订或修订不规范合同,追缴陈旧拖欠款等方面措施,保障村集体利益不受损失。通过清家底,可以帮助大逯村、赖相安村等41个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三、整合资源,做大产业,叫响品牌。目前,柴庙养种蛋鹅、苇子湾养肉鸭、盖家香菜批发市场等都在尝试运营,村党支部负责联系市场供销双方,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入,提升品牌效应,同时实现抱团发展、减少亏损风险。村党支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村集体收入,该模式可以使柴庙村、盖家村等11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第3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和县人民银行积极认真地做好了新农村建设“百村帮扶”工作。本着“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是关键”的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县委**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总务处主任等为成员的帮扶工作组,明确了专职帮扶人员的工作职责。办帮扶工作组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这五个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百村帮扶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立足当地实际,确保增加农民收入。帮扶组结合帮扶村实际,研究制定出了帮扶工作计划。**镇**村是个400多人的穷山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水利设施不配套,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增收缓慢,这是制约该村发展的难点之一。由于该村荒山面积大,人均耕地占有8亩多,这又是该村的优势。俗话说“靠海吃海,靠山吃山”,要想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就在这里,帮扶组协调购买柿树苗、樱桃苗、核桃苗各1万棵,投入资金5万多元,达到全村人均100棵果树,年人均增收20__元的目的。投资近一百万元建成十多处标准化养鸡大棚,仅此一项年增加收入60多万元。投资2万元建成荒山引水池并修建了村南引水渠,使该村仅有的100多亩耕地成为水浇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是立足长远发展,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帮扶组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帮助村委研究制定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计划。引导发挥好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使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并通过各种途径,依法收回了集体应占有的份额,建立起了集体增收的长效机制。村内两座早已到承包期的小塘坝,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收回,群众不满,集体欠收,在帮扶组的协调下,依法收回并重新承包出去,年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把现有的1000多亩荒山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承包出去,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把机动地和边远的插花地重新承包,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对集体拥有的山林、路边、沟沿等资源,明晰了产权,依法实行有偿使用。通过以上措施,充分利用和盘活了村集体现有资产,引导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了村集体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节支增收的目的。

三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文明村庄。在水、电、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之后,今年又投入7万元解决了群众最急最盼的道路硬化工程,该项工程可建成长700米,宽4米的“村村通”硬化道路,计划年底峻工投入使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清五堆、抓五改”活动,集中整治“脏、乱、差”现象,积极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健康向上、遵纪守法、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尚,实现乡村文明。

四是发扬团结奋进精神,共建和谐新农村。完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核心突出、程序规范的协调运行机制。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提高了村级班子正确行使职权的能力。今年新培养了1名预备党员、2名后备干部。继续搞好了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增强了党员干部队伍的后续力量。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了“四支队伍”的作用,为实现帮扶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第4篇

2004年3月10日,带着州委、州政府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探索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三大任务的重托,赵健强、李正平随州委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队来到元谋,进驻到能禹镇星火村委会。初来乍到,情况不清,酷暑难耐,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开展工作。赵健强、李正平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半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星火村委会11个自然村,走访农户78户,清楚掌握了村情社貌。

星火村委会下雷窝村是一个经济条件、生活环境都较好的自然村。工作队刚来,正赶上村两委班子换届,为了使下雷窝村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认真做好群众和村组干部思想工作,使村级班子和村组班子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稳步换届,为下雷窝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班子顺利换届后,赵建强、李正平积极配合新的领导班子,选择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针对下雷窝村由于干早缺水,有400多亩土地常年撂荒,农户增收空间无法拓展的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积极主动联系水利部门进行论证、勘测设计,求得自己工作单位的支持,扶持水泥30吨,帮助购置抽水设备一套价值8000多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一口深24米、直径2米的水井,有效解决了村民20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以每亩收入1500元计算,每年可使村民实现增收30多万元。

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是工作队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结合村委会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在深入宣传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运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较好的下雷窝村,在该村创建了党员之家,帮助建立健全党支部学习、工作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支部书记职责、党员管理目标量化责任书和群团组织管理活动等制度,使下雷窝村组织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在下雷窝村发展新党员5名,入党积极份子5名,结束了该村几年来未发展一名党员,队伍建设停滞不前的历史。为有效改善下雷窝村的环境,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赵健强和李正平从原单位争取资金买来水泥和沙石,充分利用村边天然竹林,汇同村民小组投资14000多元,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发竹林休闲娱乐园,修建水泥桌6个、三面光水沟400多米,并自费100多元,为村民购买扑克20多副,象棋4副;向上级争取价值7000多元的玻璃钢篮球架一副。此外,为改善村容村貌,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帮助村民小组,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三天拆除了各家各户影响环境卫生的43个土厕所,使村集体投资6万元在村里修建4个标准公厕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2004年6月,赵健强在前往村民小组开会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导致髋关节骨折,住院期间,他仍念念不忘村委会及下雷窝村的各项工作,经常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村委会的干部和驻点群众深受感动。

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帮助村委会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赵健强和李正平深入思考,努力为村委会发展经济选择项目,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他们决定利用星火村委会相树村民小组集体两个坝塘为基地,投资12万元发展水产养殖,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解决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思路确定后,

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上下奔走,多方协调,千方百计争取列项支持。最后,项目经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给予了资金支持。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两人始终坚守工地,实行跟班作业,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并积极帮助协调资金、物资。一次,由于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施工单位思想产生了顾虑,工程进度被延缓,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找有关部门协调,并向施工负责人保证,如资金不到位愿用两人工资垫付,解除了施工方的后顾之忧。协调的物资运到后,赵健强和李正平又亲自组织指挥村民卸车,并指定专人管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养殖工程的建成,每年可为星火村委会及相树村民小组带来2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切实解决了星火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发展水产养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村集体经济增收计划范文第5篇

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简介

 

为使群众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双脱贫”,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通过“三驾马车”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即:创办产业合作社、参股乡村旅游招商项目、开办实体店。2017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幅度提高,达到22.8万元。

1.以资金、管理入股产业合作社,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河埠村耕地大部分为沙坝土,且集中连片面积大,适宜种植甜叶菊,自2006年开始发展甜叶菊生产,2009年开始发展甜叶菊育苗。为实现2018年前整村脱贫目标,村党支部充分把握这一产业优势,把甜叶菊作为主导产业来培植,着力推动甜叶菊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召开户主会、党员会等迅速统一全村思想,创办产业合作社,在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村集体以资金和前期管理入股,流转土地600亩,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投入90万元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育苗大棚建设;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用活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向银行贷款,每户贫困户入股资金3-5万元,5000元为壹股;村民以流转土地入股,每亩为壹股。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28户、入股资金83.3万元,产业基地600亩。

合作社所产生的利润,按4:2:2:2比例分配,即:40%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用于下一年生产投资;20%作为河埠村集体经济收益;20%用于贫困户、村民分红;20%作为合作社绩效管理基金。预计2017年合作社收益能达到60万元,村集体通过自己和管理入股可分红12万元。

2.以基础设施建设参股乡村旅游项目资源变资产。河埠村地处江边,古树成群、生态优美,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离赣州市中心城区仅50分钟车程。江口镇党委把该村纳入“都是客”旅游规划,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招商引资。2016年,该村支部成功引进赣州客商投入600万元合作打造150亩小麻洲拓展训练基地,2017年基地又计划投入200万元与镇村两级合作打造200亩四季花海、农业体验项目。

由于该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享受精准扶贫各项优惠政策,项目多、资金多。为此,该村支部创新理念,用活政策,改变以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无收益的现状,将项目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资金作为股份,以村集体名义参股乡村旅游项目获取收益,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和村集体增收的“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