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以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自2007年起,翻转课堂在全球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推广,2012年MOOC在全球兴起,从而掀起了全球教育的“微”热潮,教育进入了“微时代”。在我国,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首先在中小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高校也逐渐重视并开展了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翻转课堂和MOOC教学模式中引入微课的概念,将知识点以微课(微视频)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但目前,这些微课资源是以离散的形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化,不能按课程标准形成有结构的微课程。

1核心概念

在“微时代”进行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研究主要涉及的相关概念有微课、微课程等。微课:结合课程特点,选取课程标准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对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微时代的一种教学课件。微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按主题划分成由知识点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并对小规模课程按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微课、微课件、微教案、微学案等教学资源[1]。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微课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以视频电子资源为媒介,记录教师授课过程,是微课程的配套资源。微课程是按照课堂标准组织的,将一系列的知识点结合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以微课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2微课程设计模式

微课程设计通过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从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微评价活动设计等方面构建“微时代”微课程设计模式。微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2]。

2.1微课程分析

微课程分析主要对学习者特点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微课程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学习者分析主要从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微课程设计提供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或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网络学习的基本能力[3]。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化设计微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分析主要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课程特点。高职院校课程以专业技术课程为主体,集理论与技术操作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重点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微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按照理论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按章节划分成若干个主题,再按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知识点,在划分知识点时要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若干个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在划分技能点时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先将课程内容按照实践项目划分成若干技能操作主题,再按照操作任务和所涉及的理论原理、概念定义、方法公式等划分成若干个技能点和知识点,在划分技能点和知识点时也要特别考虑前导、后续、平行等关系,并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归纳到相应的主题中。微课程设计时按主题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实施微课程教学[4]。

2.2微教学活动设计

微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师教学活动为核心,主要包括微教案设计和微教学资源设计。微教学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教案设计,在微教案设计时要理清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微教学资源设计需根据微教案设计,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1)微教案设计。微教案是基于微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案。微教案要短小精练,突出重点,基于主题知识点按步骤划分成细小粒度进行设计。微教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微教案设计模版如表1[5]。2所示。微教学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教学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教学时间等信息。

2.3微学习活动设计

微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基于微学习情境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微学案设计和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是微学习设计,在微学习设计时要对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微学习资源设计需根据微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重点和难点为核心进行设计。1)微学案设计。微学习活动设计中,微学案是教师基于微学习环境,根据学习主题、学生学习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方案。微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媒介,具有导学、导做、导思的作用,是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学前学习的指导。微学案主要包含主题信息、知识点名称、学习手段、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等信息。微学案设计模版如表3所示。2)微学习资源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是对学习活动中的微练习、微测试、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微学习资源设计根据微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设计对应的媒体脚本。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以学习主题和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设计,详细描述学习环节、资源名称、资源类型、媒体素材、学习时间等信息。微学习资源设计模版如表4所示。

2.4微评价活动设计

微评价活动设计主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微反思设计,对学习效果进行微反馈设计。微反思设计是对微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微教案和微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设计,主要包括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教案设计的教学重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微教学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微反思优化微教学活动设计。微反馈设计是对微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微学案和微学习资源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设计,主要包含对主题知识点划分的科学性,微学案设计的学习重点、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资源类型、资源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馈,通过微反馈优化微学习活动设计。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课程设计要立足学习者和课程特点,以主题为主线,基于知识点从微教学活动和微学习活动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微评价设计进行反馈,优化微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设计,从而构建微课程设计模式。高职院校微课程设计模式能提高微课程开发效率和质量,使微课程建设有章可循,为推广微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2.

[2]马海峰,秦桂英,朱葛俊.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教学模式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15(2):14-16.

[3]贺媛婧,杨世鉴,刘颖.云计算平台下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2):45-48.

[4]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09.

[5]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4.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备课;教案;多媒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多种新技术、设备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迅速成为授课的主要手段。随着教学形式越来越新颖,教学过程越来越多样化,教师的备课模式也发生巨大改变,撰写教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一环也逐渐失去了光彩,许多教师不再重视教案的撰写,实际上教案和多媒体课件有着很大的不同,教案能够在整个备课、授课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教案整体结构说明

1.1课题的总体构想 设定该次课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明确该次课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述;找到教学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找出解决对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好与学生的互动;选择多个案例结合实际生活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述,实现教学目标。

1.2课题的引入 课程以回顾"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检验的本质。引领学生回顾假设检验的步骤,再次强调对于任何类型的假设检验来说,步骤是相同的。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难产儿出生体重与一般婴儿是否不同?"引出单样本t检验,提出问题"单样本t检验能够解决何种类型的问题?",总结得到单样本t检验的应用目的或者是用途,最后引领学生亲手解决该种类型的问题。引申学生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如果研究资料是两个样本而非一个样本,应该如何解决。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

1.3课题的过渡 给出一个配对设计的样本资料,引领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引出配对t检验的概念和配对样本的类型。

在讲授完配对t检验之后,将配对样本,进行细微改动,改为两独立样本,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别,提出问题:能否用配对t检验解决?从而引出两独立样本t检验。

提出两独立样本t检验要有方差齐这一前提,如何才能得到方差是否齐性?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出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1.4课题的进展 提出有三种配对样本,针对每一种配对样本进行详细描述,并举出实例供学生们分析,为何该种资料属于此种类型,引领学生思考该种类型资料的特点是什么。引领学生思考,配对样本t检验是要解决何种问题,是要回答两个样本总体均数是否相同,两个样本均数相同与两个样本差值为零等价,从而引出配对t检验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差值,然后进行假设检验。

1.5课题的新知识传授 ①掌握配对t检验的方法和适用条件,理解公式的推导;②掌握配对样本的三种类型以及掌握如何判断配对样本;③掌握两独立样本方差齐时t检验的方法,理解公式的推导;④掌握两独立样本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方法,理解公式的推导;⑤了解方差齐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

2 知识本质的传授

本节课程的教案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本质的传授:①假设检验实质上是通过样本信息对总体情况进行估计;②配对t检验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单样本t检验;③不同的t检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④假设检验的步骤是统一的,不同假设检验类型之间只是检验统计量的不同;⑤不同类型的假设检验具有不同的适应条件;⑥假设检验的关键在于对设计方法、资料类型和性质的把握。

3 科学方法的教育

统计学非常讲究逻辑性、系统性,针对统计学问题,要把握统计学的实质,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统计学是基于概率的科学,用于求得某件事物的发生概率,比较不同事物的总体是否相同。我们分析的都是关于事件发生概率的问题,无论做何种决定都要冒着一定犯错误的概率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科学的做出结论。这一特点体现在统计学中的方方面面。

统计学要求资料符合一定的条件或者满足特定的假设。对于任何一份资料,我们首先要进行描述,思考资料的类型,分析资料所给出的条件或其满足的假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考资料背后隐藏的深一层的含义。要了解深一层的含义就要进行统计推断,根据统计推断得到资料中所包含的深层的统计学意义。假设检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反证法和小概率事件的思想。假设检验在统计学中是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无论何种类型的资料,我们一般都要通过这样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4 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学习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两独立样本方差齐时t检验、两独立样本方差不齐时t检验时,在转换不同的检验方法的时候,首先给出相应的资料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最终找到资料究竟是适合哪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构造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l散性思维。

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同时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避免学生形成只知道接受的教条式思维,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类型t检验的方法并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不同检验方法的目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并且可以引申到其它类型的F、U检验等。对于单样本、配对样本和两独立样本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一件事情只要抓住了主轴、抓住了主要矛盾,并基于此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5 教学思想的创新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第3篇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课正改变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关键是开发系列微课。系列微课设计的关键要明确设计原则,并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恰当选择题材,精准选择微课资源,精细设计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且能学会的教学目标,发挥小视频的大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机械设计基础;微课设计

【基金项目】

本文为于辉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编号:2015ZCZ029)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就是基于“互联网+课程”形成的,以“机械设计基础”学科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的短的系列视频。它是针对高职学生,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开发设计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要从教育视角考虑,即基于“机械设计基础”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突出其教学属性。

一、系列微课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的使用对象是高职学生,因此,“学生主体性”是系列微课设计的核心原则。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顾及学生体验设计系列微课,才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才能实现设计制作微课的价值。

1.准确分析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微课,必须准确分析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微课设计。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惑点等,把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小问题,以问题导向为主线设计微课。准确分析学生亟待通过微课解决的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构建知识顺序,真正做到在教学理念和思路上“以学生为中心”,达到为学生解决问题的目的。

2.深入了解学生希望看到的画面。微课学习与课堂学习不同,师生不同步,而且是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微课的视听效果留住学生。在制作微课时,要从学生的视角看画面,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比如在“运动副实质”这节微课中,各构件用不同颜色呈现在画面上,并用慢镜头显示其运动规律。否则,学生分不清构件联接关系,看不懂构件运动性质。微课画面要注重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表现教师或教学环境。微课中的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微课中的声音要让学生听得清楚、亲切,感觉舒服。因此,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发标准音,音量适度,既不可太高,也不可太微弱。同时,注意背景音乐与课程内容协调一致。

3.亲切体会学生看后的心理感受。由于微课学习,师生不能直接面对面,没有视觉呼应的自然感。为使微课传递出“一对一教学”的亲切感,教师要对课程内容熟练驾驭,对微课形式不断创新,创建“我在你面前,我为你讲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踏实的心理感受。

(二)碎片化原则。微课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就是:学习目标单一,视频容量小,播放形式兼容。每个视频要短,最好在10分钟内。视频容量小,学生手机能播放,便于利用零散时间观看学习。实现学生自定时间、自定地点、自定内容的碎片化学习。

(三)交互性原则。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是反映常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等问题的工科课程,为了表达清楚课程内容,要附加图片或动画,尽量减少文字叙述的权重,图文并茂更适合“95后”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最好由问题导向,问答瞬间解决问题,使学习化繁为简,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实现高职学生由接受者到探究者的转变。

二、系列微课题材分析

(一)科学规划。开发微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微课与微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育性。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题材的选择要从高职学生学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视角考虑,突出其教育性和教学性。系列微课题材选择与微课大赛题材选择有本质的差异。选择微课大赛题材时,只考虑本节微课的效果,与课程的其他内容无关。而系列微课题材的选择,既要彼此相互独立,又要环环相扣[2],层层递进,即上一节微课是下一节的基础和已知条件,下一节微课是上一节微课的进一步应用。例如,机械设计基础的“机构自由度计算”模块中,系列微课的题材选择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机构自由度计算。

(二)选题得当。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关键,更是系列微课设计的核心之一。

1.有用性———学生感到值得学。无论哪种类型的微课,都应保证微课内容的全面、透彻。一是微课内容全面是指单个知识点要全,否则学生就学不全,还需要花费精力查缺补漏。系列微课内容要关联密切,阶梯递进,并有与微课配套的材料,如微教案、微练习等学习资源与之配套。二是微课内容要透彻,既把单个知识点概念、原理等讲明白,又与相关知识点进行相互对比、关联利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选题要聚焦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无论从哪点切入选择微课题材都必须是固化的知识,不要选取显性知识或有争议的知识。并注意选题的大小,尽量做到一节一问题,学完即解惑,这样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值得学习。

2.趣味性———学生想去学。微课内容要具有创新性,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脉络或学科体系,最好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应该为实现教学目标来创新知识的传授顺序、传授方法。在表现上,微课制作要有新意,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情境带入等吸引学生学习,并在制作微课中适当设置交互性环节,利用问题吸引学生,从而实现学生想去学的目的。

3.浅显性———学生感到易懂。微课的内容要容易理解,即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将不易理解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对于“机构的联接关系”这类容易理解的内容,最好制成运动画面,形象生动,既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又直观易记。在制作动画时要注意画面颜色的搭配,实现微课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深度融合。

三、系列微课资源分析

系列微课需要资源很多,包括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视频、微动画、微原理、微讨论和微评价等,这些资源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95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作品。虽然可以借鉴或借用,但不如原创制作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无论怎样选择微课资源都要考虑到师生的异步性,这是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差别。在非面授的环境中,微课资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符合心理特点,使学习者对微课知识内容产生心理共鸣。

(一)微课件分析。目前制作课件最常用工具是power-point软件,它具有强大多媒体的功能,而又简单易学。具有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的兼容性,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外部众多文件满足教学要求。用powerpoint制作微课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模板。由于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做PPT的模板一定要有助于学生观察课程内容,最好根据课程内容原创模板。否则,由于模板背景花哨、混乱或色彩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失去了认真观看的兴趣。

2.重点突出。在制作每一张幻灯片时,要按适用、适量和适当原则安排字幕、嵌入图片和动画。充分利用声、光、动画等增强听觉和视觉效果。课件要突出微课内容,并条理清晰,不是图片、动画等素材的堆砌,素材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微课依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个教学过程。任何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可使一堂课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更形象、生动地演示原理和过程。微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微课成功的基础。

(二)微教案分析。微教案也称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微课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3]。微教案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及教学过程四大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分析重点、难点,从而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不同,要在10分钟内通过视频的形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必须做到“精”,即时间精确到“秒”,内容精确到“字”,效果精确到“懂”。对视频中“片头”、“正文”、“片尾”都要精确斟酌,充分筛选,反复推敲。微教案撰写得越详细,环节落实得越准确,遗憾的几率越小,效果越好。微教案设计是微课设计的隐性核心。微教案设计要遵循主题明确、导入简捷、总结精准的原则。设计微教案,尽可能只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注意导入路径的新颖、直接,尽量做到引人入胜,减少所占时间。总结时要简练、精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微习题和微讨论分析。微课教学的目的依然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做练习和讨论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微课中必须设置针对本节主题的微习题,便于学生自检学习效果。微习题的设置数量和内容都要“微”,使学生即刻能答,答能掌握。微讨论是在完成微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拓展,实现微课解决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日积月累作用。

四、结语

系列微课不同于单节微课,其实质是校本应用型微课。设计原则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碎片化和交互性”为标准。在此基础上,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系列微课设计的关键问题是系列微课题材要科学规划、选题恰当,实现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且能学会的目标。为此必须做到对系列微课资源精准选择,教学过程精细设计,教学实施精心落实,才能发挥小视频的大作用。

作者:白洁 于辉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备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06-0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教案设计和教案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线路CAD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38-02

《电子线路CAD》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门课程实践性、应用型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是教师多媒体演示教学,理论和实践分离教学、课时分散教学等方式、知识点填鸭式教学。普遍面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的难题。从学生方面来说,认为学会使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并在电脑上生成印制线路板即可,至于能不能实用以及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往往不去关心,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从教师方面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对于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了使该门课程改革效果更好的一些建议。

一、课程改革的基础

课程教学紧贴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以学生岗位针对性为前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岗位技能―岗位课程”的思想,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内容

1.课程结构的改革

课程采用项目化的方式重组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先原理图后印制板(PCB)的组织结构。避免了以往前半教学中都接触不到课程的核心内容(PCB的设计)的弊端。由任课教师精选教学项目,以项目带动内容,将内容融于项目,分散难点,使学生便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PCB设计制作水平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是老师给学生全盘灌输软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重组教学内容,将各个知识点融入与生产实际相关的项目中。以PCB设计为宗旨,使学生在学完每一个项目后都能完成一定的PCB设计。并从应用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置单面板、双面板等学习情境。课程后期预留时间,供学生练习CAD考试真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项目前要先对学生的职业岗位以及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进行分析,最后制定出与企业实际相关的课程教学项目,同时在选择教学项目时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电子线路CAD》课程精选了七个教学项目,其中包括简单模拟电路绘制、复杂电路原理图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绘制、双面PCB板的自动布局布线、单面印制电路板手动设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印制电路板制作。同时要完成每一个项目的工作量有大有小,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又将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要掌握的岗位技能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

对较大的项目(如项目层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学生一个人完成有困难的项目,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了学生不同层次的搭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组安排一名学生担任项目组长,由各个项目组长给每个同学分配相应的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学生,实现共同提高。这样不仅掌握了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尝试基础好的同学完成任务后请他们做“小老师”,让他们轮流辅导较难完成任务的同学,让他们在辅导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而被辅导的同学也能跟上学习进度,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练习机会。因此教学课时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课时分散,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之后,再另行安排上机实践时间;而是将授课时间集中起来,将所有实际设计对象搬到机房和实验室,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便于教师示范与学生即时训练相结合,知识点可以当堂消化与巩固,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

4.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设计本课程考核方案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和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学习态度是主要的评价因素;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主要是对每个能力训练项目完成后提交的作品的评价;综合上机和制板的作品考核占总成绩的40%,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5.教学手段的改革

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制作课件结合软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一堂课上真正的操作者只有老师,这样不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在教学改革中,虽然课件演示也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机房进行,一生一机,学生除了可以学习操作方法,还可即时的动手实践。

三、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完成每个项目中若干任务的过程的具体化,区别于以往的教案只是对知识点的罗列以及重难点的突出。在教学中进行教案设计时为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情景单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师、学生的活动,在该教学情境中要掌握的技能点、知识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完成该教学情景所经历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教学环节是教案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分为课前导学;知识链接;引入主题;提出任务目标;分析任务目标;任务实施;学生实际操作;教师个别指导、集中辅导;新课总结等。

四、几点建议

上述对《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改革内容的归纳总结是建立在已经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但仍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为了使学生的所学更贴近于工作实际,教师在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前,应尽可能多的到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岗位上了解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内容,为制定项目积累素材;同时在制定项目时可以将与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如数电、模电、单片机等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项目中,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二,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创新性。如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几个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这些项目,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设计项目,在实训课堂上,学生并不一定要做老师给的实训项目,允许学生使用自己更好的产品项目。

第三,在教学中如果使用的是英文软件或部分汉化的软件,考虑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较差,因此应注意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