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

新疆是西部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近几年来在党与国家的关怀下,经济增长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新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消费发生变化、应高度重视、抓住时机,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一、人口老龄化及产业结构的相关涵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过程,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我国采用的是2003年5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具体为: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总之,现代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总是同各国的工业化或工业的现代化过程相互联系。

二、新疆人口老龄化现状

新疆远离全国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同时新疆多民族杂居,经济、社会、民族和人口本身发展的特点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新疆地区老龄化趋势具有较大特殊性。

新疆人口老龄化总体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中国社科院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以新疆最低。这份全国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51%,而新疆只有5.43%。与全国人口老龄化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新疆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52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66个百分点。新疆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呈现增长趋势。

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新疆地区60%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加上多数青壮劳动力流向城镇,使得其农村人口老龄化逐渐快于城镇。

少数民族老龄化人口数量高于汉族。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近60%,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数量也相对多。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乐观。由于城乡卫生条件限制,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尤其少数民族老龄人口多聚集在南疆、北疆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水平低,加上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健康状况更不乐观。

但是,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开展的时间晚于全国其他多数地区。汉族人口是在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直到1988年才开始进行,并且新疆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是比汉族多一胎的政策。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客观上使新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相对于内地大多数省区要慢得多,使得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内地相比相应地小些,这对于新疆应付未来老龄化的挑战是有利的。

三、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调整对策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劳动者队伍整体的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往往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变迁等,这些最终会影响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加重社会负担、减少社会积累,同样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甚至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导致社会对老年保障服务的需求强烈,会使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以及娱乐消费中,这将给生产领域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前景。目前新疆老龄化程度较低是比较有利的。新疆总人口距离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时期。在这段期间,可充分借鉴我国在解决老龄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把人口老龄化给新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客观上要求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强有力的针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产业,第三产业是老年消费最集中的产业,从消费角度看,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将产生超强需求。其中:

第一,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心理咨询等产业必须加强;

第二,文化性、娱乐性消费行业要尽快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些行政性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第三,扩大老年照料、护理业等劳务消费的比重,加强社会服务行业使老年家庭的家务劳动社会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第2篇

1 中国人口现状

1.1 计划生育国策的出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数量已高达13忆,人口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关键因素。为了减小人口问题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产生的阻碍作用,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家只生一个孩子。

1.2 人口问题初步显现

过去的中国坚持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个体都以家庭人口兴旺为荣,加之国家也一直鼓励生育,所以尽管当时的医疗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极高,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总人口数量还是呈现出爆炸式地增长。然而建国以来,考虑到快速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家开始限制生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人人准求高质量的生活,家庭模式流行“四二一”组合。

1.3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方式进化成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状态,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增长率大大降低。这一举措的实施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也突飞猛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观察,中国人口逐渐表现出老龄化的现象,这将再一次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的人口进行分析,借助抽象模型的建立,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人口政策。

2 我国人口模型分析

2.1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分析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比较适用于年限较短的人口模型分析,长序列时也可酌情使用,但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精确值,对于较短年限的人口预测分析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普通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t+1)=-17143.853*exp(-0.05244452*t)+

(18100.853),t=1,2,3...

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3898.853*exp(-0.05244452*(k-n))+

(18100.853),k=1,2,3...

离散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0.9628X1(k)+900.1719,k=1,2,3...

在灰色增量模型中,突出强调了增量的作用,减小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严格遵循整个系统的运转规律。因此,在年数跨度较短的情况下,使用灰色增量模型对人口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可以保证相当的准确度。这样就能正确的反应我国未来的人口数量情况,国家可以掌握准确的信息,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制定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扶持措施,在不影响国际的地位的前提下,利于我国下一步人口结构的稳定和改善。

2.2 Malthus人口模型分析

Malthus人口模型实际上是对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人口预测,下面介绍的是Malthus人口模型预测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首先给出公式:P(t+Δt)=P(t)+bP(t)Δt-cP(t)Δt,其中P(t+Δt)表示t+Δt时刻的人口数量,b为人口出生率,c表示人口死亡率,经过时间Δt后,人口数量建立如上平衡方程。经整理,上式变形成:

=bP-cP=kP

公式中出现的参数K是一个常量,k=b-c,其表示的意义是指出生率-死亡率,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用微分方程表示成;

=kP,P(t0)=P0,t≥t0,t0表示起始时间,P0指此时刻的人口数量。

求解该微分方程,P(t)=P0ek(t-t0),即Malthus模型预测人口数量的公式。

由于Malthus模型公式应用于估测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人口数量情况,及求解出的数据主要表示老人人口的数量,由公式形式可以看出,进入老龄化的中国,老人数量会呈指数式爆炸型增长,这会极大程度地增加我国的经济负担,老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较大比例,生产力低下,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3 Logistic人口模型分析

Logistic公式是针对于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提出的人口数量预测模型,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缓慢,人口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Logistic公式是由佛科斯特对原先的公式修改之后得到的:

P(t)=aP(t)-bP2(t),式中字母a,b分别表示生存系数和活动系数,

解得P(t)==

为方便表示Logistic公式最终改为P(t)=

其中,A表示的是该时期内人口数量达到的极限值,B为自然人口增长率,C表示人口数量达极大数值一半时发生的年份。

A表示的数值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具体公式为:

A=(2P1P2P3-P22(P1+P3))/(P1P3-P22) t2-t1=t3-t2

A=(r1-r2)/(r1-r2) t2-t1≠t3-t2

r1=ln() r2=ln()

求出A的数值后,利用A,B,C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求解,那么Logistic模型公式也就可以准确地表示出来了。Logistic模型确定常数A时需要选择出三个基点,这三个基点将会影响到数量预测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时要谨慎,不能太过随意,t1、t3要选择开始年份及与需要预测的年份相距最小的年份,t2尽量选择中间或者出现人口增长率迅速变化的年份。

3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3.1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与人口老龄化最直接相关的原因就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现今人口的出生率虽然减少了,与此同时,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这样的人口增长模式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出生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社会医疗水平、人口密度、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等,这些因素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人口老龄化自回归模型分析

据资料显示,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分析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三种研究模型,分别是非参数自回归模型、N-W核估计模型及AR(I)模型,并对三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图形拟合和误差计算的方式发现,三种模型中,非参数自回归模型最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的预测研究,其优势明显,能实现高精确度的预测分析,真实地反映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非常有利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人口政策的改动和。

3.3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大多处的发达国家人口都处于老龄化的阶段,对于相对实力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人口老龄化会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国家福利事业的投入,国家缺少劳动力,生产水平不高,经济增长缓慢,青壮年需承担起巨大的养老负担,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生产力低下的情况。所以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我们要尽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让我国的经济继续稳步前进。

3.4 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措施

想要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就首先要对现有的老年人口的生活进行完善和保障:增加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确保老人的幸福生活是首先要确保的基础;其次,改变产业结构,延缓退休年限,使得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暂缓;同时,国家还要不断的开发新产业,为老人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最后,从源头上来讲,国家还要适度开放“二胎”政策,鼓励一些家庭生育,尽量改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格局。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财政 社会保支出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4年年底,在我国十几亿人口中大于60岁的人口已经占据了2.2亿,也就是说几乎占据了近16%,并且2015年这一比例还在上升。评判一个国家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主要依据是该国家居民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数占据了该国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大于65岁的总人数数量占据总人口人数的7%以上时,则说明该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根据有关的准确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会不断加重,预计在2050年左右会达到最大值,如下图所示。

根据有关数据,在我国的现有老人中,独居老人要占据一半的人数,并且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照顾的,即失去劳动能力与自理能力的老人要占到3千万人以上,因此国家为了帮助这些老人可以继续良好的生活必须要加大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持力度。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决定一国人口模式情况的因素很多,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历史采取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基数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是未富先老,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大。20世纪,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十分高,社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国家积极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该项政策实施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我国很快的进入人口老龄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新生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不可避免的加快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是快于国家进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从人均GDP方面看,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的都是先富后老的行列中。这些国家在人口老龄化到来的时候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数据显示,根据国际标准来看,我国在21世纪刚开始就正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当年的人均GDP仅仅是1041.5美元,在同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不及美国和日本的4%。到了2012年年底,我国人均GDP虽然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增加了6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并没有与经济保持同样的速度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是十分的大。

二是出现老龄化现象地区间的差异大。由于我国人口地区分布数量差异较大,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老龄人口数量的地区差异也会较大。 从宏观地区角度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由于本身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数量较多,老龄人口也相对较多,因此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最为明显。西部正好相反,人口密度不断减少。虽然留守老人较多但是与东部相比差距较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部和西部近年来依托国家的政策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也越来越多,因此人口老龄化也开始向中部与西部进行转移,但是由于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总体差距过大,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仍然相当明显,如下图所示:

三是自然增长率下降,高龄化现象显著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内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不断下降。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近十分之一,即使21世纪初期有轻微的回落,但是总体呈下降态势。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最主要的影响是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21世纪初期至2012年间,人口出生率从14.03%下降到12.1%。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以及食品监督力度的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总体也不断变化。

由上分析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的态势,虽然中间略有上升,但是总体上结合人口出生率可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基数相当大,但是人口出生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多,高龄化现象就会突出。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负担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不可避免的加重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针对老人生活方面的支出,从而会进一步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加重财政负担。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达到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退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用及退休工资完全来自于国家财政,并且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没有社会化。因此,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会带来很大规模的财政支出。

(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加重财政负担。在当前我国的企业中,企业职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和企业支付。企业人员中老龄退休人口的增多会加大财政为这些人员购买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计入纳税范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

(三)医院卫生财政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的配套的老年人口的医疗设施压力也会增加。老年人口是我国医院需要关注的主要对象,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发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的两倍之多,是年轻人的四倍之多。根据我国当前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对于老年人进行医疗费用缴纳时有相当大的优惠,其差额由国家财政补助,当老年人数的不断增加,进行医疗费用的补贴也是对应的不断在增加。

(四)老年福利服务的财政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加大对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改革开放后,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发展的态势呈十分良好,但是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的增长力度要大于社会福利的供给力度。从另一方面考虑,老龄人口日常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断的增加,因此简单的资金投入并不足以提高老龄人口的是实际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对于老龄人口的精力投入还需要增加,因此对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还有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社会福利机构的主办方式以民办为主,但是财政方面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张时飞(2009)在研究中指出,当前情况下对于社会福利机构的财政补助可以按照床位需求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财政计算,如果每个福利机构的床位为计算基数,每个床位给予国家补助一万元,则需要财政支出补助约为250亿元。

三、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政策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压力是当前财政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合理科学的减轻社会保障方面财政支出的负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政策研究方向。为了促进社保体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问题,才能减轻社会保障财政负担。

(一)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报告内容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并且逐步增强社会公众救助能力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目标,同时着重关注社会基本养老,人民医疗卫生情况,以及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汇报老龄人口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尽快扩大社保覆盖面。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社会保障情况来说,短时间内建立并完善一套高效并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多为城镇居民,而中国的城镇居民只占到中国的人口的小部分而已。大多数的农村人并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一直无法提高上去。

根据这一情况,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即将带来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负担的重要步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层次分步骤地把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的推广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逐渐纳入更多的居民进入社保体系。

(三)提高人们参保意识,使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导致国内很多人缺乏积极的参保意识,一旦公众没有参保意识就会忽略社会保障系统的作用,从而无法积极配合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更无法对于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积极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人符合当前建立的老龄人口养老保险体系的标准,却因为缺乏相应的参保意识从而不去参加老龄人口福利保险等。对此,为了防止以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负担过重,国家可以有意识的先去积极宣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

(四)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作用力度,提高利用效率。不管从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程度与社会保障能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单纯的提高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实施相应的政策来提高财政在其中的作用力度以及提高财政在支持社会保障工作过程中的利用效率。

首先可以完善财政支付结构,根据各个地方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进行财政社会保障的专项拨款,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财政拨款大规模,少利用的现象出现。其次是培训一批优秀的财政管理专业人员,在地方财税体系中进行良好的社保保障支出管理人员培训,从而加强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力度,有利于高效便捷的使财政支出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后,在当地的人口老龄化群众中进行适当的宣传与教育,让当地的老龄人口充分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和及时参与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从而为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中的发展过程可以一帆风顺,逐步减少人口老龄化为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 2007(10).

[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J].社会 福利,2006(7).

[4]胡明坤.做好社区老龄工作构建社区和谐社会[J].新疆农 垦经济,2007(2).

[5]姜向群,万红霞.人口老龄化对老年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提出的挑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第4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仍须长期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至于“完善生育政策”的思路和方案,国家卫计委正在组织调查研究。

毛群安介绍,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环境容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根据之前公布的“三定方案”,“完善生育政策”是新组建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一项重要职责。毛群安说,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因此,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慎重稳妥、统筹协调的原则,该委正在组织调研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研究提出完善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背景]

二胎曾试点 人口未激增

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之后又有一些微调。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国家计生委选取了甘肃酒泉等四地区的农村进行“二胎”试点——即无论夫妇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无论他们的第一胎性别,都可生育二胎。

据报道,试点的结果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酒泉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一直低于甘肃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反对者所担心的人口激增。

[追问]

可否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生育率低,国家人口规划指出要“完善生育政策”

2012年4月,国务院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称,“十一五”时期,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内。数年前,一份由人口计生部门公开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即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已低达1.04%,上海、北京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左右。

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大趋势下,有学者赞同或明确支持逐步放开二胎政策。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尽早放开“单独二胎”的生育限制,才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完善人口生育政策应该做出的调整。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社会养老保障;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9亿人口在农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形势不容乐观

从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说,农村养老必然发生由以家庭为主向以社会为主的转变。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我国自1991年就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无论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相比,还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距离,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进人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这意味着农村的养老赡养系数明显提高。因此,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将使年轻人的负担沉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这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农村居民老年生活问题。

2.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步弱化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基本养老方式,家庭在老年人口经济供养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使得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出现了变化。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家庭小型化,即“421”家庭结构成为了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家庭小型化也就意味着家庭成员所面临的风险不易分散,在养老系数上表现为赡养系数的大大提高,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大大削弱了家庭保障的功能。

3.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在农村,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首先,我国人多地少。同时耕地的可比产值越来越低,农产品投人大、产值较低。其次,随着城市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原有的依靠土地进行养老的农民变得举步维艰,难以维继。

4.法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相关法规源于民政部出台的法规,缺乏立法的权威性。同时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农民的社会养老的权利存在被侵害的风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至今尚没有一部完整规范的、由人大通过的法律,导致实际工作中体制关系难以理顺,法律责任不明确,政策尺度难把握。

二、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

1.大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农村养老保险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长线工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领导的政绩,因此一些地区的领导对开展这项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项工作只靠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政府必须要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策,把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才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行的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没能推广,已开展的一些地区目前也陷入停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新进行调整,以充分体现其社会性特征。具体办法应是适当降低个人缴费比例,相应提高集体资助比例,而且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同时,考虑到农民自身的养老保险意识较差,为此必须扩大宣传,积极鼓励子女为父母缴纳养老保险金。只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真正适合农村实际,并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就能得到全面推广,从而成为农村老年人最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

2.加强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建设

要建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倡导农村社会养老生活保障的文化心理,通过每个月锁定的社会养老金的支持,减缓农村家庭生活负担和养老压力,使农村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养老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应以社会保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以家庭养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精神依托,将两者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出我国特色农村养老文化,以利于加强农村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加速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