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高 电机与变压器 教学 能力培养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为绝大多数的自动化设备都会用到电动机,电能的70%以上全用在电动机上,电动机控制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自动化设备的性能的好坏。因此,掌握电机的控制技术,对我们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机的控制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如果这些原理掌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是很不利的。比如,学生如果不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原理,他就看不懂类似的原理图,对电动机的调速就束手无策,学好了《电机与变压器》,再学习《电力拖动》等后续课程就比较轻松了,而且学生能从比较高的层面掌握电动机的控制技术,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电机与变压器》这门科理论性很强,很抽象,同时需要的基础知识多,比如,要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必须对电磁感应的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有些甚至还要求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而我们中职学生往往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慢慢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台上费劲的讲,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实训阶段,由于没有与理论知识同步,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已经忘了,因此,实习老师往往还得讲解原理,这样效率很低。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本人有以下的几点想法。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贯穿始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明白电机控制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同时,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技术并不是很难学,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才可以开始进行教学。

二、进行课程改革

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以及相关内容的实训合成一个课程来进行,比如,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降压启动及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原理和方法,那么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让学生进行安装和调试,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进行调速的原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分析,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有关知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可以减少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学过的理论马上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老师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有关教材进行重新编辑,编制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电机与变压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光在课堂上讲理论,很难学好,尤其是对我们职高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有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很重要,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专门生产教学仪器的企业设计制作一些适合实验实训设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学校专门建立了的电机与变压器实训室,并购置了20台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在这个装置上可以进行各种实训实验,如直流电机实验、异步电机实验、步进电动机等特种电动机实验,还可以进行各种电气控制实验,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的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的控制,还可以进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如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和实训,学生对电动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这些实训设备后,我们老师上课积极性也高了,因为本来很复杂,很抽象的问题,现在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到解决,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大为感观。

四、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有必要的将自己搜集或制作的flas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课程的内容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素质和技能双重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将电动机控制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之中

电机控制含盖电气自动化的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引入与之相关,在企业中比较常用的知识,如PLC、单片机、触摸屏、各种工业组态软件,以及各种工业中常用的传感器、电磁阀、气缸等,在教这些课的时候,尽量接近或模拟实际的应用例子,比如由PLC、触摸屏等组成的料灌控制系统,由PLC、触摸屏、变频器、压力传感器等构成的恒压供水系统,由PLC、触摸屏、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组成的定位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的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学习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很有成就感。为了做到这些,老师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学习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有机会多下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哪些技术,最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开设紧跟社会形势,培养出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本文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以电机与变压器课程为例,从对学习对象分析到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对一体化教学给予了完整呈现。通过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综合能力需要,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正确的理解。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要。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终生学习的社会。如何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在日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读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蒋乃平先生主编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很受启发。他说:“宽基础”的“宽”不但是面对一个职业群的“宽”,而且是为受教育者奠定继续学习基础的“宽”;“活模块”的“活”不但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活”,而且是更新学习内容的“活”。笔者努力把这一观点用在教学上,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关注本专业最新发展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同时,注重把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电机与变压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其中变压器共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变压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变压器绕组的极性测定与连接,变压器并联运行维护和检修,特殊用途的变压器。电机包括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电动机的基础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三相同步电动机,特种电机。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使用和维护知识,并对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要有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体化改革课程,该课程学习中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电机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的培养,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文化课差一些,但在技能性、社会性和思维活动及发散性方面的素质有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他们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通过教育焕发出来、培养出来。就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程而言,其基础性、专业性都很强,并且其理论与操作联系相当紧密。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高中生,直接灌输大堆理论知识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从最简单的儿童玩具到遥控小车,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操作无不令他们欢欣雀跃,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增强了求知的欲望。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也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对待每一个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的课前研究和准备。不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发现不足立刻纠正,形成在学习和技能方面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动手、自觉总结经验的习惯。这样做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通过拆装实物研究结构的分层教学法,并灵活运用其他辅助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视频和实物)

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物演示,以启发引导、设疑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知识重、难点。

2.分层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呈现三层金字塔结构,笔者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每组里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均匀分布。这样可以让小组内部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相对较弱的同学来理解知识的重点,同时也能通过小组互助、教师指导而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课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本着“由生活走向课堂,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一样二用”的授课思路。“一样”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外观及组成,“二用”分别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用途和单相异步电动机如何使用(工作原理和实际电路),以一条教学主线“单相异步电动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转动的,突然不转怎么办”贯穿整堂课,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逐层深入探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进而完成授课过程。因此笔者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复习提问。第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三,讲授新知。第四,解释应用范围。第五,常见故障检修。第六,课堂练习。第七,课堂小结。第八,课后作业。

五、一体化教学日志

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提前10分钟点名整队;检查学生穿戴情况;点评上次课一体化情况;布置当天的学习任务。进入一体化实训车间安排值日;检查车间详细情况,填写接班纪录;打开工具箱,取出实习工具并锁好工具箱。30分钟后实习正式开始,总结上次课实习内容,分发当天实习材料,重点讲解今天的一体化学习任务和要求,讲注意事项书写于黑板上。合上车间总电源,教师作示范,开始实习操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找出学生的公共难点,利用黑板和实训器材在课堂上作具体讲解。再次开始实训,给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利用空闲时间准备好本次实训所需的调试设备和器材,尽力帮助解决学生们的实训工具和材料短缺问题。“重表扬,轻批评”,激励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巡回检查学生们的操作安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按顺序登记好学生的实训完成情况,并逐次调试评分,给出实习成绩。提前45分钟提示学生作好实习收尾工作;提前30分钟切断车间总电源;打开工具箱,放好实习工具;安排值日。详细检查车间整体情况,填写交班纪录;点评当天的一体化学习情况;整点下班。

六、小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46-02

《电气及PLC控制》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PLC控制部分的知识既有理论,又有编程。学生虽然对该课程感兴趣,但是学习起来未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操作实训上也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模仿阶段,不能触类旁通。在《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改革中,加强学和做的有机结合能力,拉近企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能力水平的距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电气及PLC控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需求,考虑学院机电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条件,设计以普通机床的PLC改造为载体,将该课程分为电机的基本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的分析与维修、PLC控制三大教学情境,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动与连续运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CA6140车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X62W铣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M7120平面磨床的电气分析及维、T68镗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天塔之光的PLC控制、十字路通灯的PLC控制、气缸的PLC控制、CA6140车床的PLC改造、X62W铣床的PLC改造等14个真实工作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把相关的必需知识逐步引导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实践为主导、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及时训练,消除了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陌生感。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在这个任务过程中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工艺标准、操作安全规程。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布置任务――了解要求――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任务――任务验收――评价总结”这七个步骤进行。以《电气及PLC控制》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中的“X62W铣床的PLC改造”为例,阐述教学实施步骤:

1.复习、引入新课,布置任务、了解要求、计划、决策

回顾上一个工作任务,引入新课内容。下发工作任务单,见表1。分析工作任务要求,组织学生根据任务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及决定采用何种方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而思考在此任务中想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

2.任务实施

这个任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组复习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通过10分钟排除X62W铣床的三个故障点,回顾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掌握X62W铣床的主要运动控制,便于确定对X62W铣床采用PLC控制的输入输出点。回顾前一任务:CA6140车床的PLC改造,巩固对机床进行PLC改造的步骤及方法。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本组对X62W铣床进行PLC改造所采用的指令,绘制I/O分配表及PLC外部接线图,按图将PLC与X62W铣床模拟电路板连接起来,并根据自我制定的方案编写程序,下载调试实现X62W铣床的PLC改造。

3.任务验收、评价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从理论答辩、外部接线、程序调试、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运行所编写程序,实现X62W铣床的PLC控制,同时抽组员回答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操考核并重,全面检验学生在通过任务完成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填写评价表,作为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最后,通过各小组验收情况,教师选取优秀组及落后组上台交流学习经验,教师总结该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实操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操作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效果

1.课程特色

其一,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符合现场操作的环境,同时并未将重点完全放在实操上,而把一体化课程理解成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灌输融入与实操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难以理解,满足职业能力发展。其二是课程的考核方式,每一个任务在验收的同时都进行考核,并且是理论及实操一并考核,每个学习情境结束后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操、答辩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平时学习主动性,避免了学生滥竽充数。

2.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学结,95%的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还认为课程结束太快,还想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及技能。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时间增多,教师传教式的讲述时间减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任课期间为开放式,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不局限于形式,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更便于师生的沟通。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给学生给予指点外,在生活和思想上也给学生做出引导;再次,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既了解真实工作岗位工作情况,又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职业素养。

总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能学有所用。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些不足,因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问题而使分组成员有依赖性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课程;信息化平台;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杨桂婷(1982-),女,湖南邵阳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南 邵阳 422000)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03)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72-02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纷纷被纳入当今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我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其内容显示的多媒体化,教学过程中交互的及时、方便性,可因材施教等优势,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教育与时代同步。

“电力拖动”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拖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与探索,形成“资讯-虚拟实训平台—校内生产实训-评价”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跟踪新技术将教学内容优化成五个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若干个真实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实行任务驱动完成教学。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发的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

教师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传统课程中,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积极性,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介绍、教案、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动画仿真库、案例库、虚拟实验室等。

根据“电力拖动”课程特点,开发操作与指导相结合、实践与考核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生动直观的交互式动画表现出实训过程,增强学生对操作现象与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或者寝室进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操作,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实践实训内容拟开发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6个典型的虚拟实训项目,每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又包括实训器材、原理仿真、虚拟布局、虚拟接线、故障检修五个模块,教师将以游戏形式设计这5个模块,如图2所示:

虚拟实训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针对机电类课程的实训,开发虚拟实训平台能弥补课程实训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设备限制,学生远程登录虚拟实训平台进行相关实训操作,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该实训平台结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设计成游戏闯关模式,具有职业性、实践性、情景性、过程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三、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了使专业技能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教师将课程实训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成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在课内生产实训中掌握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蹚床、铣床、磨床、钻床四种类型的机床维修训练控制柜,将其纳入综合生产实训项目,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改善实训条件。

四、改进考核评价机制

改进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程监控和考核,形成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评价,将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操作规程融入课程,真正实现“企业零距离”。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采取讨论、实训、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考核手段多样化,如利用网络手段、实验手段等。这种考核评价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

五、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通过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体表现在如下:

1.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原理图,传统板书的形式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绘图的时间,给教师留下更多的讲解时间。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采用的丰富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学效果。

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预习、不听课、不写作业、不复习的现象。现在教学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教学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创设情境;第二步,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在信息化平台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交互式仿真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掌握理论知识;第三步,进入虚拟实训室进行虚拟仿真;第四步,通过生产实训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这个任务的完成进行“四位一体”的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让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让单一的评价方式多元化,让虚拟实训和课程实训有机结合,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学改革以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获证率显著提高,2010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高级工获证率为88%;2011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9%,高级工获证率为91%。在2009年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湖南省天煌杯电气控制技术技能竞赛中,王涛在单片机快速开发项目获第五名;2011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中,艾鹏飞、张桃、刘建武获得三等奖。

3.增强了教师教改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 专业一体化教学 实施方法

维修电工专业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电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涉及的知识面要宽,动手操作能力要强,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所以维修电工专业的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电工知识抽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搭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在电工部分学科实行一体化教学以后,教学效果显著,所以有必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行一体化教学。

在电工专业教学中,以往采用的理论课和实训是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在教室上课时,学生看不到实际电气元器件,造成讲课空洞乏味,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效率低,效果差,从部分学科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推广到电工专业所有课程乃至别的专业教学工作中也是可行的。

一、体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推行一体化教学,领导从教学体制、教学方法、教材、教师选配方面要足够重视,应引导鼓励教师。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无疑是很高的,要既懂理论又要有操作技能,并且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师要抛开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老路子,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改以往的分段式为模块式,对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

以电工专业第四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为例,这本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一体化模式,教材上第一单元是低压电器全部学习完以后,第二单元才开始学习各种控制电路,这样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各种低压电器时,由于对各种电器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缺少直观认识,单纯学习各种电器,比较枯燥,且各种电器之间容易混淆,学生的兴趣就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以电路控制为主线,各种低压电器为副线的教学思路,制定一个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的教学模块,先针对性的学习第一单元的开关、熔断器、接触器这几种低压电器,通过实物把工作原理、作用、符号、型号、选用原则学习以后,接着学习第二单元中课题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这部分内容,这样第一单元这些电器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掌握。再比如第四版的《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第一章的半导体二极管学习以后,可以直接学习第五章直流稳压电源中整流电路,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一种元件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就这样把课程分成一个个模块和一个个的学习目标,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也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内容要突出,合理安排学习课题内容,使各部分模块内容衔接好,不能脱节。

二、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自古以来,就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的俗话,师傅是怎样领进门的?那就是指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是基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入手,拆开一台电视机,让学生观察电路板的各种电子元件,让他们的好奇心转变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些电子小制作,让学生进行组装,这样寓教于乐,通过制作的过程,使他们的学过的知识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现在的学生爱动手,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对接触器的拆装的学习,可以分组进行练习,然后每组再选取一名来进行竞赛,来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增加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

三、在一体化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中,在学生能积极参入动手操作,完成模块中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应调动学生的探索与钻研精神,拓展思路,举一反三,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中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时,在学生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和正反转以后,学生对线路的原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面的一些位置控制和自动往返控制及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点评总结,然后提出一个具体的电路控制要求,让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电路,设计好后分组讨论每个同学设计电路的合理性,教师再有代表性的对一些电路进行讲解分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电子电路、机床电路及各种电气设备维修方面,一定要让学生多动脑,少动手,切忌无目的的测量和拆卸,要根据故障现象,先进行电路逻辑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有针对性地对故障点进行测量排除,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对电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行,打破了以往的理论课和实训是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电机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电气(集团)总公司

电气传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爆电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